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2020届
高三上学期暑假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成为可能。图4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东北航线、西北航线汇合处N临近
A. 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 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2. 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A. 可全年航行 B. 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 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 航行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3. 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A. 中国—巴西 B. 日本—英国 C. 越南—法国 D. 美国—印度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白令海峡的地理意义。
【1题详解】
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水域,空白部分代表陆地,根据图示和经纬度定位,N是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D正确;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为丹麦海峡。故选D。
【2题详解】
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段能通航,A错;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B错;浮冰易冲撞船体,破换船只,维护费用较高,D错;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针,C正确。故选C。
【3题详解】
从日本到英国通过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就会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较大,B项正确;A、C、D所示国家间都不是走北极航线最近。故选B。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99m B. 399m C. 400m D. 499m
5. 站在①处
A. 能看到②④两处,不能看到③⑤两处
B. 能看到③④两处,不能看到②⑤两处
C. 能看到②③两处,不能看到④⑤两处
D. 能看到④⑤两处,不能看到②③两处
6. 若图示地区有一河流流过,则有可能流过( )
A. 甲、乙两处 B. 丙、丁两处 C. 甲、丙两处 D. 乙、丁两处
【答案】4. B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相对高度技术公式(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 可得,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400米,故选B。
【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海拔600米,较②④处海拔高,且等高线上密下疏,为凹坡,可以通视,而③处海拔高,为凸坡,不能看到,⑤位于陡崖底部,从①处不能看到,故选A。
【6题详解】
河流发育在河谷中,等高线由海拔低处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为山谷,读图可知,甲和丙处有可能为河谷,有河流发育,而丁和乙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故选C。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甲、乙、丙、丁为四个城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镇布局②地形起伏
③河流流向④矿产分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丁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是
①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
②位于河流入海口,终年不淤
③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设
④水路联运便利,腹地较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7. A 8. C
【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交通布局影响因素。根据图示信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2.本题考查港口选址的要求。港口的选址要考虑水域条件和陆域条件。
【7题详解】
决定交通运输线走向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其次,地形也是影响其走向的重要因素,图示铁路线的走向经过沿途城镇,故①正确;图示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山间盆地,考虑了地形起伏,故②正确;铁路沿河流延伸不安全,故③错误;铁路线经过图中的矿产地,但这并不是影响铁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故④错误。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题详解】
图中丁城没有显示出纬度位置,因此不一定是全年不冻,故①错误;位于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故②错误;该地区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为主,便于港口建设,故③正确;有铁路、公路与主要干线和海洋相连,便于水陆联运,故④正确。故③④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准确提取图示信息,并熟练掌握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的解答本题的关键。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9. 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境
C. 地形因素 D. 海陆分布
10.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 )
A. ≥10℃积温 B. 日照时数
C. 太阳辐射量 D. 年降水量
11. 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 计算机网络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遥感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甲比同纬度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这是由于甲处是东北平原,其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高。
【10题详解】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日照时数与年降水量、纬度有关,与地形类型无关,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11题详解】
对空间变化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左图)。材料二 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右图)。
(1)描述材料一所示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并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比较黄河宁夏段与山西段水文特点的最主要差异以及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4)分析该地区发展材料三所示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
【答案】(1)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岩层断裂下陷带;经河流冲积而形成;
(2)黄河宁夏段比山西段含沙量小;黄河的水源。
(3)东坡比西坡多了针叶林带,西坡比东坡多了沙漠带;东坡比西坡各植被带的海拔都低。原因:(东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西坡地处夏季东南风的背风坡)东坡比西坡降水多。
(4)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发展;延长葡萄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实现葡萄加工中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降低了原料投入的成本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此区域自东向西依次为鄂尔多斯高原,宁夏平原,贺兰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黄河流经,冲积而形成。
(2)此题考查黄河的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自然原因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等方面分析的.“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山西段比宁夏段含沙量大的特点。“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导自然因素”,关键词为主导自然因素,即最主要的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不足,但宁夏平原靠近黄河,有灌溉水源,限制性因素得以改善,所以主导因素为水源。
(3)此题考查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山脉的差异主要从山麓到山顶,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比较入手.通过材料二可以发现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带数目相同,但东坡多了森林带,西坡多了沙漠带;从自然带分布高度来看,同一自然带海拔高度为西高东低。由于贺兰山大体为南北走向,没有阴坡和阳坡之分,所以只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东坡为夏季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有森林带而无荒漠带;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有荒漠带而无森林带。
(4)此题考查葡萄加工产业链的经济意义.葡萄种植-加工一条龙产生了综合效益,工业的深加工会产生经济效益,也会产生环境效益。通过材料三可以看出葡萄加工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而且随着葡萄加工工业的发展,对葡萄的需求量增大了,使葡萄种植业的规模扩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13.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区域为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 km2,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 428 m。
(1)比较图中A、B两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判断图中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并说明理由。
(3)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A地降水多于B地。A地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大气受湖泊的增湿作用较大,空气湿润。B地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主要属于种植区。理由:乙河流域内城镇数量多,说明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加之乙河河口形成三角洲,说明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
(3)甲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甲河河口受夏季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河口泥沙不易堆积;甲河流域城镇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的降水差异及其原因、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三角洲的成因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降水规律的分布等知识。先根据图中水系的分布判断出A、B之间有一山地作为分水岭;再结合海洋的位置可知,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最后还要考虑湖泊对降水的影响。东部是海洋,该地临近海洋,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暖湿气流来自东部的海洋,当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根据河流的而走向可知,A、B两地有一条分水岭,山地的东坡是迎风坡,降水多;西坡B地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形的判读能力,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联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要根据该流域的地形条件、城镇的分布、三角洲的发育状况进行分析。乙河流域主要属于种植区,因为乙河流域内城镇数量多,地形较平坦;乙河河口形成了河口三角洲,说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应该从事的种植业。
(3)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因此要从上游来沙量、海浪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甲河流域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少,胡泊拦蓄了泥沙,人类活动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少,入海泥沙少,不易形成河口三角洲。
点睛: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形成条件:
1、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
2、泥沙沉积。( ①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顶托等; ②入海口的海底坡度平缓; ③入海口的潮差小,潮流的搬运能力弱。)
3、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
14.【旅游地理】
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下图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示意图 。
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当地旅游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答案】气候干旱,备足饮用水和食物;沙漠广布,多大风天气,防风沙侵袭;夏季日照时间长,防晒、防暑;冬季注意保暖;人烟稀少,防迷路、迷向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安全。
【详解】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应从西北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特征方面入手,地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备足饮用水和食物;沙漠广布,多大风天气,防风沙侵袭;夏季晴天多,纬度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日照时间长,防晒、防暑;冬季降温快,温度低,注意保暖;地广人稀,人烟稀少,防迷路、迷向等。
15. 2015年7、8月,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现近五年来最严重的大片蓝藻集聚现象,对湖区城市供水安全形成威胁。蓝藻发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
分析此季节巢湖西半湖发生蓝藻集聚的原因,并说明其对湖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答案】原因:7、8月该地区受“副高”控制(1分),以晴朗天气为主,气温高(1分),光照强(1分),蓝藻繁殖速度快;西半湖汇入湖泊的河流多(2分),随河流排入湖中的营养物质(污水)多(1分)。
影响:湖水水质变差,水产养殖减产(影响工业生产);污染饮用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每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知,蓝藻发生受温度、阳光、营养物质的影响较大;安徽巢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7、8月该地区受“副高”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气温高,光照强,蓝藻繁殖速度快;西半湖汇入湖泊的河流多,河水中生产、生活污水含量较大,富含N、P等营养物质的污水多,随河流排入湖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影响:蓝藻大量集聚,湖水水质变差,水产养殖减产,影响工业生产;由于湖区城市以巢湖为供水源,蓝藻发生污染饮用水源,危害人体健康等。
考点:本题考查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