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3921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3921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3921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湖北省荆州三校2020届高三联考化学试题
展开
“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龙泉中学三校联盟”
高三11月联考
理 综 试 题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S 32 Fe 56 Br 80 Ba 13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五年来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一次能源
B.大飞机C919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D.“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8.以某硫酸渣(含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铁黄(FeOOH)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溶”中加热或搅拌或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均可加快溶解速度
B.滤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Fe
C.“沉铁”过程中生成Fe(OH)2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2NH4HCO3=== Fe(OH)2↓+ (NH4)2SO4+2CO2↑。
D.“氧化”Fe(OH)2浆液时,可用氯气代替空气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氨基(-ND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一定质量的乙烷与22.4L(标准状况)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形成C-Cl键的数目为2NA
C.用惰性电极电解100mL0.1mol·L-1的CuSO4溶液,当阴、阳两极产生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04NA
D.n(H2SO3)和n(HSO3-)之和为1mol的KHSO3溶液中,含有的K+数目为NA
10.碱式氯化铜[CuaClb(OH)c·xH2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杀虫剂,它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铜粉加入稀盐酸中,并持续通空气反应生成CuCl2。已知Fe3+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其催化原理如右图所示。步骤2:在制得的CuCl2溶液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c 之间的关系式为:a=b+c
B.图中M、N分别为Fe2+、Fe3+
C.步骤1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CuO是为了除去Fe3+
D.若制备1 mol的CuCl2,理论上消耗11.2 LO2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分别是X、W两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mol/L 戊溶液的pH为13,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W>Y>X
B.Z分别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
C.元素Y与X、Z都能组成两种化合物
D.乙与戊的水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12.某100mL溶液可能含有 Na+、NH4+、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原溶液中不存在 Na+,则 c(Cl-)<0.1mol•L﹣1
B.原溶液可能存在 Cl- 和 Na+
C.原溶液中 c(CO32-)是 0.01mol•L﹣1
D.原溶液一定存在 CO32-和SO42-,一定不存在 Fe3+
13.常温下,向1L0.1mol·L-1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已知常温下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1.76×10-5],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通入0.1 mol NH3时,c(NH4+)>c(R-)>c(OH-)>c(H+)
B.HR为弱酸,常温时随着氨气的通入,c(R-)/[c(OH-)·c(HR)] 逐渐增大
C.0.1mol·L-1HR溶液的pH为5
D.当c(R-)=c(HR)时,溶液必为中性
26.(15分)次氯酸溶液是常用的消毒剂和漂白剂。某学习小组根据需要欲制备浓度不小于0.8mol/L的次氯酸溶液。
资料1:常温常压下,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l2和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立即反应生成 HClO。
资料2: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潮湿的碳酸钠中发生反应2Cl2+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得次氯酸溶液。
(装置及实验)用以下装置制备次氯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E。
(2)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装置B中生成的Cl2O气体有20%滞留在E前各装置中,其余均溶于装置E的水中,装置E所得500mL次氯酸溶液浓度为0.8mol/L,则至少需要含水8%的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___g。
(7)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E中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为:用________________准确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再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过滤,洗涤,真空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
27.(14分)碳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Fe(s)+CO2(g) FeO(s)+CO(g) ΔH1 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Ⅱ:Fe(s)+H2O(g) FeO(s)+H2(g) ΔH2 平衡常数为K2
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表:
现有反应Ⅲ:H2(g)+CO2(g) CO(g)+H2O(g),结合上表数据,反应Ⅲ是_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已知CO2催化加氢合成乙醇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 C2H5OH(g)+3H2O(g) ∆H c(HCO3-) > c(CO32-) > c(OH-) > c(H+) (2分)
28.(14分)
(1)33 (1分) (2分)
(2) 与过量的S2-结合生成FeS沉淀,防止As2S3与S2-结合生成AsS33-(或与S2-结合生成FeS沉淀,使平衡左移,提高沉砷效果) (2分)
(3)稀硫酸、铁氰化钾(或稀硫酸、高锰酸钾) (2分)
(4)2AsO43-+2SO2+2H+=As2O3 + 2SO42-+H2O (2分)
(5) SO2 (2分)
(6)AsO43-+H2O+2e-AsO33-+2OH- (2分)向Q加入Na3AsO3固体或加入碱(NaOH等)(1分)
35.(15分)(1) 正四面体形(1分) 1 (1分)
(2)N2O(1分) (1分) Fe3+ (1分)
(3)C<O<N (2分)
(4)1:4(2分)
(5)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 (2分) [Cr(NH3)4(H2O)2]Cl3 (2分)
(6)TiO2 (2分)(2×80)/NA·abc·10-30 (2分)
36.(15分)
(1)-COOH (1分) (2)溴原子(1分)
(3)C3H5O2Br(2分) (4)CH2BrCH2COOH(2分)
(5)①消去反应、酯化反应(取代反应)(2分)
② nCH2(OH) CH2COOHHOH+(n-1)H2O(2分)
③(2分) ④ 0.01 (1分)
物理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
B
B
B
C
BC
BC
ACD
22. (5分) (1)11.58-11.62(2分) (2)33.0-33.6(3分)
23. (10分)(1)6 7(或7 6) (2分) (2)1.00(2分) 1.20(2分)
(3)2.00(2分) 偏大(2分)
24. 解: (1)(3分)砝码对纸板的摩擦力(1分)
桌面对纸板的摩擦力 (1分)
又 解得 (1分)
(2) (5分)设砝码的加速度为,纸板的加速度为,
则 (1分)
(1分)
发生相对运动 (1分)
解得 即 (2分)
(3) (6分)纸板抽出前,砝码运动的距离 (1分)
纸板运动的距离(1分)
纸板抽出后,砝码在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1分)
由题意知 (1分)
代入数据得 . (2分)
25. 解析:(1)(6分)设B滑到曲面底部速度为v,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得 (2分)
由于>u,B在传送带上开始做匀减速运动.
设B一直减速滑过传送带的速度为
由动能定理的 (2分)
解得v1=4 m/s
由于仍大于u,说明假设成立,即B与A碰前速度为4m/s (2分)
(2)(8分)设地一次碰后A的速度为,B的速度为,取向左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等守恒定律得:
(1分)
(1分)
解得 (2分)
上式表明B碰后以的速度向右反弹.滑上传送带后做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减速,设向左减速的最大位移为,由动能定理得:
(1分)
解得 (1分)
因,在传送带的右端点处B的速度减为零,故B不能滑上右边曲面. (2分)
(3)(4分)B的速度减为零后,将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左匀加速,加速度与向右匀减速时相同,且由于小于传送带的速度u,故B向左返回到平台上时速度大小仍为.由于第二次碰撞仍为对心弹性碰撞,故由(2)中的关系可知碰后B仍然反弹,且碰后速度大小仍为B碰前的,即 (2分)
同理可推:B每次碰后都将被传送带带回与A发生下一次碰撞.则B与A碰撞n次后反弹,速度大小为. (2分)
3-3. (1)ABE (2)①4T ②5:4
①设初始时压强为p,
左侧气体满足:, 右侧气体满足:
解得:
②活塞导热达到平衡,
左侧气体满足:,
右侧气体满足:
平衡时,,解得
3-4. (1) BCE (2)①cm ②20 cm
解析 (1)光路图如图所示:
设折射角为r,折射光线交MN于P点,反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出后交MN于Q点,根据折射定律有n=,解得r=60°,由几何关系可得两个光斑P、Q之间的距离PQ=PA+AQ=Rtan 30°+Rtan 60°,解得PQ= cm;
(2)当入射角增大发生全反射时,屏MN上只剩一个光斑,此光斑Q′离A点最远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即i=C,且sin C=,Q′A=,代入数据解得O′A=20 cm.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