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展开
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2020级高三上第二次月考测试卷生 物一、选择题1.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细胞统一性的表现:A. 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 都含有脂质、蛋白质、核糖体C. 一般都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D. 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判断依据;并且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不同类型的细胞的结构有区别。【详解】A、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A正确;
B、细胞生物都含有脂质、蛋白质、核糖体,B正确;
C、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生物的共性,C正确;
D、组成细胞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D错误。
故选D。2.下列与组成生物体相关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蛋白质与核酸均具有多样性,且都与二者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B. 构成细胞的所有化合物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C. 高温加热变性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D. 蛋白质分子中的N原子多数存在于游离的-NH2中【答案】C【解析】【分析】①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核酸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是及其多样的。②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细胞所特有的。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反应原理是:具有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络合物。【详解】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与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核酸具有多样性与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及其多样的有关,A错误;B、构成细胞的所有化学元素都能在无机自然界找到,B错误;C、高温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C正确;D、蛋白质分子中的N原子多数存在于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NH-CO-”结构中,D错误。故选C3.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线粒体和检测脂肪的实验中都必须用到显微镜B. 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紫色区域逐渐变小,颜色加深C.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呈绿色的DNA和呈红色的RNAD. 观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的实验中,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细胞后应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答案】B【解析】【分析】①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方法有二:一是向待测的组织样液中滴加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此方法没有用到显微镜;二是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子叶细胞的着色情况。②观察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需用健那绿染液对活细胞中的线粒体进行染色,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③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全过程均使用低倍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含有紫色的液泡,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在此过程中,紫色的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加深。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详解】A、观察线粒体需将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检测脂肪的实验中可以向待测的组织样液中滴加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此方法没有用到显微镜,A错误;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因细胞失水,导致紫色区域(紫色的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加深,B正确;C.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C错误;D、观察质壁分离以及复原的实验,至始至终使用低倍镜观察,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4.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部分离不开丙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做实验材料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⑦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A. 2项 B. 3项C. 4项 D. 5项【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为蛋白质,乙是磷脂双分子层,丙是位于细胞膜外侧糖蛋白。a、e过程所示的物质,都是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所示的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但a、e过程分别表示物质进入细胞、排出细胞。b过程所示的物质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示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d过程所示的物质都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都不消耗能量,所示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详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所示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①正确;丙是糖蛋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部分依赖产生的信息分子,能够接受信息分子的膜上的糖蛋白即膜受体,因此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部分离不开丙所示的糖蛋白,②正确;鸡血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此有细胞器膜和核膜,会对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产生干扰,因此制备细胞膜不能选用鸡血做实验材料,③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在a〜e的五种方式中,a、e都是主动运输,b是自由扩散,c、d都是协助扩散,因此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④正确;图中a表示物质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⑤错误;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图中b表示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因此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⑥正确;图中e表示物质以主动运输方式排出细胞,因此不能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⑦错误。故选B。5.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B. 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C. 有光时,植物的根尖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3个D. 细胞内有大量的ATP用来直接供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化学能合成ATP,而ATP中能量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A正确。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错。植物的根尖细胞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成ATP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共2个,C错。ATP在细胞含量很少,通过与ADP的快速转化维持生命活动需要,D错。考点:本题考查ATP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6.有一瓶混有酵母菌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氧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15mol
30mol
产生酒精量
9mol
6.5mol
6mol
0mol
A. 氧浓度a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 氧浓度为b时,相同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无氧呼吸多C. 氧浓度为c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 氧浓度为d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氧浓度为a时,由酒精9mol可知,无氧呼吸CO2有9mol(葡萄糖4.5mol),可知有氧呼吸CO2有9-9=0mol(葡萄糖0mol).因此只有无氧呼吸,A错误;氧浓度为b时,由酒精6.5mol可知,无氧呼吸CO2有6.5mol(葡萄糖3.25mol),可知有氧呼吸CO2有12.5-6.5=6mol(葡萄糖1mol).因此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有氧呼吸多,B错误;氧浓度为c时,由酒精6mol可知,无氧呼吸CO2有6mol(葡萄糖3mol),可知有氧呼吸CO2有15-6=9mol(葡萄糖1.5mol).因此用于无氧呼吸(酒精发酵)的葡萄糖占了所有葡萄糖的3/(3+1.5)=66.7%,C错误;氧浓度为d时,由酒精0mol可知,无氧呼吸CO2有0mol(葡萄糖0mol),可知有氧呼吸CO2有30-0=30mol(葡萄糖5mol).所以只有有氧呼吸,而未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少量)。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两者都会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可以从C2H5OH的数据计算得知(1:1),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就等于总的CO2的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而由CO2的量可推得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各自所需的葡萄糖的量(有氧呼吸葡萄糖:CO2=1:6,无氧呼吸葡萄糖:CO2=1:2)。二、非选择题7.下图表示动物细胞中重要有机物A、B、C、D、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其中X、Y代表某些化学元素,a、b、c分别为A、B、C的单体。据图回答:(1)Y代表的元素为______。 (2)D所代表的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作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构成生物膜支架的E的合成场所主要是_________。 (3)图中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 (4)某C物质由n个c组成且仅为一条链,其分子式为CmHpNqOwS2,并且是由下列4种c组成的,那么该物质彻底水解后将会得到丙数目为_________。 【答案】 (1). N、P (2). 胆固醇 (3). (滑面)内质网 (4). DNA(或“脱氧核糖核酸”)、RNA(或“核糖核酸”或“mRNA”) (5). q-n【解析】【分析】分析图1,A是DNA,B是mRNA,C是蛋白质,D是糖或脂肪,E是磷脂,a是脱氧核苷酸,b是核糖核苷酸,c是氨基酸,X是N,Y是N、P。【详解】(1)核酸和磷脂的组成元素有C、H、O、N、P,因此Y为N、P。(2)图中D可以表示糖类、脂肪和固醇,其中胆固醇具有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作用;构成生物膜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脂质的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3)图中能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名称是DNA(或“脱氧核糖核酸”)、RNA(或“核糖核酸”或“mRNA”)。(4)所有氨基酸中只有乙中含有2个羧基,丙中含有2个氨基,因此丙氨基酸的数目=所有的氮原子数-氨基酸数=q-n。【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内的化合物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内化合物是组成元素、种类以及功能,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识记脂质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合成的场所,理解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和有关计算,能够根据题意分析氨基酸的结构组成特点,结合蛋白质的计算关系利用氮元素守恒解决问题。8.如图甲是某种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运输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图甲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2)若观察图甲中结构⑧,需用__________染色;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填序号),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与该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3)若图一细胞发生了图乙的变化过程,则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Na+从肾小管管腔进入细胞_____(消耗/不消耗)ATP。【答案】 (1).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心体,有细胞壁 (2). 健那绿溶液 (3). ③⑦⑧ (4). 细胞可吸收葡萄糖液,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胀破 (5). 主动运输 (6). 不消耗【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图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小分子物质的三种跨膜运输方式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分析图甲:图甲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①为细胞膜,结构②为细胞质基质,结构③为高尔基体,结构④为染色质,结构⑤为核膜,结构⑥为核仁,结构⑦为内质网,结构⑧为线粒体,结构⑨为中心体,结构⑩为核糖体。
分析图乙:图乙为某生物体细胞的物质运输示意图。【详解】(1)洋葱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但含有细胞壁。
(2)图甲中结构⑧为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溶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高尔基体、⑦内质网和⑧线粒体;将该细胞置于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与该细胞的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中,一段时间细胞也会胀破,原因是细胞可吸收葡萄糖液,使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渗透吸水,导致细胞胀破。
(3)由图可知,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因此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Na+从肾小管管腔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该过程不消耗ATP。【点睛】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特点:
1.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2.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3.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9.某科研小组对萝卜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研究。研究者将新鲜的萝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后,做了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实验1分两组进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 ℃,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则引起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3)实验2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酶活性。【答案】 (1). 酶的高效性 (2). 酶含量的不同 (3). 0~2、11~14 (4). 产物的生成量 (5). 底物(反应物)的消耗量【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甲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萝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萝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分析图乙: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如果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则另一个自变量是酶的数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剩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作用的高效性。(2)如果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萝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其余实验操作都相同,A、B曲线在同样PH条件下,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是酶含量不同。(3)分析题图2可知,过氧化氢酶失活的pH范围是小于2或者大于等于11,即在0~2和11~14的范围内。(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的消耗量表示酶活性。【点睛】本题考查酶的有关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和酶的特性,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能够根据图中曲线的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进而判断实验的目的,理解酶的活性的含义,通过图2曲线分析和题意理解再次两曲线差异的原因并能够正确表述。10.下图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①—⑤表示代谢过程,A—F表示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图乙为该植物在浓度为0.03%、湿度及其他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情况下氧气释放速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甲中,A的移动方向从类囊体薄膜到______________,这里的E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c点能发生图甲中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3)在图乙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12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_______klx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Ⅰ(NADH) (3). ①②③④⑤ (4). 4【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甲,①表示光反应,②表示暗反应,⑤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表示[H]和ATP,B表示ADP和Pi,C表示氧气,D表示二氧化碳,E表示[H],F表示丙酮酸。分析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a点只能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该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为光饱和点,该点的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1)图甲中A表示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由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因此其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图中的E是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的还原型辅酶Ⅰ(NADH)。(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的c点同时进行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进行图甲中的所有过程。(3)在图2实验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在光照的12小时内,光合作用实际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大于一昼夜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分析图2可知,纵坐标表示O2的释放量即净光合速率,每小时呼吸作用消耗O2量即呼吸速率为2mmol/h,则一昼夜呼吸作用消耗O2量为2mmol/h×24h=48mmol;若每天光照12小时,则平均每小时O2的实际产生量即实际光合速率应大于48/12=4mmol/h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依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解得净光合速率=2(mmol/h),所对应的光照强度为4klx。【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确定图甲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1.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过程①获得重组胚胎之前需要通过___________技术获得重组细胞,通过显微操作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中的核,用微型吸管可一并吸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时,可从其________________分离出ES细胞。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构建之前可以利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PCR技术的原理是___________。(3)将基因导入ES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体外诱导ES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是利用了ES细胞的___________。(4)为检测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情况,可采用___________方法,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转录出mRNA。【答案】 (1). 核移植 (2). 细胞核和第一极体 (3). 内细胞团 (4). (基因)表达载体 (5). DNA双链复制 (6). 显微注射 (7). 全能性 (8). 分子杂交技术【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的流程,其中①表示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重组胚胎的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表示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重组胚胎的过程;核移植前要先用显微操作的方法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并将第一极体也一并除去。(2)ES细胞可以从囊胚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步骤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需要先构建含有目的基因(干扰素基因)的表达载体;PCR技术可在体外大量扩增目的基因,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3)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体外诱导ES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是利用了ES细胞的全能性。(4)检测干扰素基因的转录情况,,可采用分子杂交技术,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目的基因已成功转录出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