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湖北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 试卷
展开湖北名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火星距日较远 B.火星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特别强
C.火星大气保温作用非常弱 D.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比较长
2.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 ( )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答案】
1.A
2.D
【解析】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火星距日较远,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A对。根据表格,火星大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错。火星大气成分主要是温室气体,保温作用强,C错。火星上昼夜更替周期与地球相似,D错。
2.太阳系中地球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对。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错。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是太阳系行星的共同特征,C错。
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今年来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3.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 B.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
C.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 D.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
4.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有( )
A.巴西工业基础薄弱 B.水力发电供应充足
C.巴西科技发展缓慢 D.光伏发电成本较高
5.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 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 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3.A
4.D
5.C
【解析】
3.从图中看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资源丰富,A正确;光照资源丰富与面积大小、植被覆盖率无关;巴西北部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
4.由材料“水电站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力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站约为300雷亚尔/兆瓦”可看出光伏电站电价较高,说明其发电成本较高,是其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巴西的工业基础、水电供应、科技水平从材料和图中体现不出来。
5.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应从市场需求来分析,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导致发电量不足,促进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C正确;巴西水电站主要分布在落差较大的巴西高原上的河流上,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雨林破坏对光伏发电影响较小;水电站的建设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巴西不是因为要拆除大量水电站而转向发展光伏产业的。
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天津制造完成后,拟运至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进行首次发射。火箭从海南发射场发射后的夹角为19度,而从西昌发射后的夹角为27度,仅仅在校正夹角上,海南航天发射场与西昌发射场相比,节省的燃料就可以让卫星多运行3年。
完成下面小题。
6.选择天津制造长征5号运载火箭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协作条件好 B.劳动力成本较低
C.铁路运输发达 D.土地成本较低
7.与西昌相比,选择文昌作为我国大型航天器发射基地,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运输能力 B.纬度位置 C.国防安全 D.科技力量
【答案】
6.A
7.B
【解析】
6.我国长征5号大型运载火箭,选择在天津制造是因为天津市制造业发达,科技水平较高,产业协作条件较好,A对。天津市是我国的直辖市,经济相对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B错。长征运载火箭转运到海南是依靠海上运输,不是铁路运输,c错。天津市经济较发达,土地成本较高,D错。故选A。
7.火箭发射与运输能力关系不大,A错。与四川西昌相比,海南文昌,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发射火箭所耗的能源较少,运载能力更强,B对。从国防安全角度来看,西昌位于西部山区,文昌位于海岛上,战略纵深较小,所以从国防安全上来看,文昌不如西昌更加安全,C错。西昌和文昌,科技水平都不算太高,D错。故选B。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B 点的地方时是( )
A.4 时 B.8 时 C.16 时 D.20 时
9.此时,B 点位于( )
A.晨线,昼长 16 小时 B.昏线,昼长 16 小时
C.昏线,夜长 16 小时 D.晨线,夜长 16 小时
【答案】
8.D
9.B
【解析】
8.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A点的时刻是18点。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30度,B点的经度是90°E。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此时,B点的地方时为20时,D对。A、B、C错。
9.图中A、B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AB是昏线,B点位于昏线上。此时,B点的时刻是20点,即日落时间20点。昼长时间=(日落时间-正午时间)x2,昼长16小时,B对。A、C、D错。
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0.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
A.0° B.10°S C.10°N D.20°N
11.乙地纬度为( )
A.20°S B.20°N C.40°S D.40°N
12.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 )
A.S点高度降低 B.Q点向右移动 C.T点向左移动 D.Q、T间距增大
【答案】
10.C
11.A
12.D
【解析】
10.根据图示及材料,甲地位于30°N,正午太阳高度为70°、且昼长大于12小时,应为甲地的夏半年,据此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正午太阳高度=90°-30°+X=70°,据此推知X=10°N,据此选C。
11.根据图示信息,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0°且昼长小于12小时,应为乙地的冬半年,结合上题结论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为10°N,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据此乙地应位于南半球,结合正午太阳高度=90°-乙地纬度-10°=60°,据此计算得出乙地纬度为20°S,选A。
12.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说明太阳直射点从10°N向南移动,则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会降低,昼长变短,乙地则正午太阳高度会增大,昼长变长,因此,S点高度增加;Q点向左移动、T点向右移动;Q、T间距增大,据此分析选D。
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
A.甲为气流出口
B.甲洞口地面气流流速较快
C.乙处气温较低
D.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
14.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 )
A.热力环流
B.峡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温室效应
15.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 )
A.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河流
B.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河流,屋后山林
C.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屋后山林
D.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山林,屋后河流
【答案】
13.D
14.A
15.C
【解析】
13.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土堆。水平气流经过土堆时,被抬升,形成上升气流,气压较低。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甲洞口气压比乙洞口较高,D对。甲为气流进口,A错。两个洞口地面气流流速相同,B错。乙处气温较高,有来自洞内的上升气流影响,C错。
14.来自洞穴内的上升气流,使洞内气压降低,从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补充。与“穿堂风”成因吻合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A对。峡管效应是地形影响,不是热力差异形成,B错。焚风效应是地形影响形成,C错。温室效应指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D错。
15.最有利于我国南方山区房屋形成“穿堂风”的是房屋南北朝向, 房前石质地面,是阳面,受热升温快,气流上升,屋后山林是阴面,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风由屋后吹向屋前,形成“穿堂风”,C对。房屋东西朝向, 房前、屋后受热差异小,A、B错。房前山林,屋后河流,受热产生的差异小,不易形成“穿堂风”,D错。
国务院印发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被写入其中,我国光伏农业(棚上发电,棚下种粮种菜)得到迅速发展。下图为2018年3月25日拍摄的安徽庐江县光伏农业示范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拍摄后一个月内( )
A.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短
B.图中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
C.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早
D.图中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长
17.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可能会( )
A.降低大气温度
B.增强太阳辐射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18.下列可能属于制约光伏农业进一步推广的因素的是( )
A.技术难度大
B.投资成本高
C.农村劳动力不足
D.市场需求小
【答案】
16.C
17.A
18.B
【解析】
16.结合图示拍摄日期和题干中“拍摄后一个月内”可知,时间是3月26日—4月25日,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故北半球昼长夜短,昼渐长,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早,A错、C对;图中光伏农业示范园位于安徽,夏至日时光伏发电量达一年中最大值,B错;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安徽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故光伏发电板正午影子变短,D错。
17.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太阳辐射能被转化成电能,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气温降低,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减少,可能会降低大气温度,故A对、D错。太阳辐射的强弱与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日照时间、海拔高低等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不可能增强太阳辐射,B错;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云层厚度或大气中水汽含量有关,大面积发展光伏农业对其影响较小,C错。
18.光伏农业需要建设光伏大棚等发电系统,前期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制约光伏农业的进一步推广,故选B;我国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紧缺,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光伏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但说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准确,C错;我国光伏农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A错;我国电力需求大,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D错。
“烧芭”是印尼的传统农耕方式,放一把火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烧成“空地”,燃烧时常 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并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下图为某月 10 日东南亚局部地区烟雾浓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图示情况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
A.1 月 B.3 月 C.6 月 D.11 月
20.“烧芭”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 )
A.破坏生态环境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 D.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
【答案】
19.C
20.D
【解析】
19.图示情况表示烟雾向东北方向扩展,应是受西南风影响。赤道北侧吹西南风,应是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可能出现的月份是6月,C对。1月是冬季,3月 是春季,11月是秋季,A、B、D错。
20.“烧芭”燃烧时常常形成烟雾迷漫的景象,对新加坡造成的影响有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D对。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发生在印尼,A、B错。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也是在印尼,C错。
中亚唯一的内陆高山国家——塔吉克斯坦拥有整个中亚地区60%的水资源,境内山地和高原约占90%,其中约一半在海拔3 000米以上,有“高山国”之称,如图示。
回答下面小题。
21.塔吉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原因是( )
A.地处山地和高原,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多
B.离海洋较近
C.纬度较低
D.有很多大河流经
22.中亚地区的降水,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印度洋 ④北冰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21.A
22.D
【解析】
21.根据材料得知,塔吉克斯坦境内山地高原占比很大,高山冰雪融水多;从纬度位置看,位于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带控制,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所以区域内水资源较多,A正确。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B正确。从纬度位置看,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纬度相差不大,所以纬度因素不是导致水资源差异的主因,C错误。中亚境内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D错误。
22.中亚地区远离太平洋,位于西风带,由西往东,太平洋水汽难以进入;主要是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①错误②正确。中亚地区临近西伯利亚冬季风风源,偏北风带来北冰洋水汽,④正确。印度洋水汽受中亚南部高山阻挡,极少进入中亚地区,③错误,故选D。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10℃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雪馒头”景观(下图),“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该时段最有可能在( )
A.1月初 B.4月初 C.7月初 D.10月初
24.突降大雪当天,控制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反气旋 D.气旋
25.“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 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 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答案】
23.B
24.A
25.D
【解析】
23.华北地区冬季日均温较低,材料中的日均温在10°C左右,不会为1月份,A错。由于降雪以后气温升高,不会为10月份,因为10以后气温降低,D错。7月份为夏季,日均温在20°左右,C错。4月份气温回升,日均温在10°左右,若有寒潮来袭,会产生降雪天气,B对。故选B。
24.由材料,结合上题分析,华北地区4月份日平均在10°C以上,突降大雪,是北方冷空气南下,与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系统,属于冷锋过境,故选A。
25.地砖中间是凹下去的,是空心的,露出土地,“雪馒头”景观的出现说明土地与砖地升温速度不同,土地升温速度比砖慢,所以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雪融化较快,而土壤释放地面辐射较少,雪不易融化,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 黄赤夹角为23º26ˊ。(10分)
(1)若AB为昏线,该日日期为________前后,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2)图中互为对跖点(过地心相对的点)是_____________。若图中CD长33.3cm,则该图比例尺约为______________。从C点出发向北、西、南、东各走10km,终点位于C点的_______方向。
(3)图示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再过_____小时,新旧一天各占全球一半。
(4)图示B点太阳方位为___,15小时后B点太阳方位为____,B点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差为_____。
【答案】
(1)12月22日 (1分) ( 23º26ˊS,0°)(1分)
(2) A\B (1分) 1:50000000 (1分) 正西 (1分)
(3)20:00(1分) 12 (1分)
(4)正南(1分) 西北(1分) 46º52ˊ (1分)
【解析】
(1)由于AB是昏线,即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界线,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如下图示,该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从图中可以看出0°经线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上,是正午12点,也是直射的经线所在位置,故当日直射的坐标是(23°26′,0°)
(2)地球表面经度相差180°,纬度相同但南北对称的两点互为对跖点。A点的经纬度是(66°34′N,0°),故其对拓点是B(66°34′S,180°)。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是33.3CM,实际距离依据赤道上相差1°经度实际距离是111千米计算。图中CD相差60°,则实际距离是6660千米,比例尺为1:50000000。由于赤道的纬线最长,越往北纬线越短,故最终回到的位置在出发地的西侧。如下图所示:
(3)图示0°经线是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经线的地方时,两地相差8小时,且东早西晚,故北京时间为20:00。新旧一天各占全球一半,则0时经线与0°经线重合,由于此时0°经线是12时,故再过12小时全球新旧一天各占全球的一半。
(4)南半球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上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15小时后,南极圈结束极昼,B点处于15:00,此时是北半球冬半年,太阳东南升,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太阳西北落,故午后15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如下图示:
B点位于南极圈上,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0°,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46°52′,故一年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46°52′。
27.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此图以_______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_____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ABC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
(4)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
(5)A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时。
(6)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与北京时间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__________。
(7)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 (1分) 12月22日 (1分)
(2) 90°W,23.5°S (1分)
(3) AB (1分) BC (1分)
(4)D>A>E (1分)
(5)12 (1分) 18 (1分)
(6)2:00 (1分) 1/4 (1分)
(7)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分)
【解析】
(1)由45°E和90°E可以判断C点的经度为0°,A点经度为180°,由此可以判断出该半球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故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根据南极地区为极昼可以判断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2)由南极地区为极昼可以判定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5°S,由图示可以判断出昼半球的中线即12时所在经线为90°W。
(3)B是晨昏圈与南极圈切点,即为晨昏线分界点,因顺时针自转,所以AB为晨线,BC为昏线。
(4)该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是D>A>E。
(5)图中A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故昼长为12时;C点位于昏线上,又位于赤道上,为日落时刻,地方时为18时。
(6)图中C点为18时,经度为0°,C点时间和北京时间相比相差8小时,18时加8小时可求出北京时间2时,东十二区的区时为6时,可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有6小时,故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一。
(7)该日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8.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影响乙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乙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处与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处。
(4)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出现( )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气压下降 D.气温升高
(5)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④的___________点。
(6)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____处。
(7)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________风。
【答案】
(1)高压(或反气旋)(1分)晴朗少雨(1分)
(2)低压(或气旋)(1分)阴雨(1分)
(3)⑤(1分)
(4)冷锋(1分) B (1分)
(5)② (1分)
(6)④ (1分)
(7)西北风(1分)
【解析】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高压或反气旋,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
(2)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①处与⑤处相比,⑤处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的是⑤处。
(3)过若干小时,②将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若此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大风、气温下降,B、C对。气压上升,A错,D错。
(4)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中的②③点,纬度较低。
(5)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④处,位于暖锋的锋前。
(6)当台风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西侧吹西北风,厦门吹西北风。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由于印巴分治,印度河支流③④在巴基斯坦境内河段的水量被上游的印度调走而减少,严重影响着流域正常的生产生活。于是,巴基斯坦实施了“西水东调”工程,在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兴建大型水库、拦河大坝等水利工程,将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下图为印度河流域示意图。
(1)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图中沙漠形成的原因。(4分)
(2)指出①②河流上水库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3)简述该国“西水东调”工程实施的有利条件。(4分)
(4)简述该国实施“西水东调”工程的意义。(6分)
【答案】
(1)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和来自陆地吹来的东北风控制,降水少;(2分)受西南山地阻挡,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降水少。(2分)
(2)夏季。(2分)
原因:河流上游地区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2分)①②河流都发源于高山,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2分)
(3)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流程长,发源于高山,多地形雨,积雪融水、冰雪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2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位于巴基斯坦西部,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2分)
(4)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2分)保障了印度河平原东南部的生产生活用水;(2分)减轻印度河平原东南部荒漠化的威胁。(2分)
【解析】
(1)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等方面。读图可知,图中沙漠位于30°N附近,冬季副高南移,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又结合该区域位于南亚,受南亚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东北风性质干燥,降水少,夏季西南风受地形阻挡无法到达,降水也少,所以形成沙漠。
(2)读图可知,①②河流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加之两河发源于高山地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故夏季水库水位最高。
(3)“西水东调”即将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的河水通过调水渠调入支流③④,其有利条件主要从水量和自流条件来进行分析,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河流流量大;根据河流水系分布可知,印度河干流和支流①②地势相对较高,通过调水渠可以实现自流输水。
(4)根据材料提示,巴基斯坦人口众多,主要的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印度河平原地区,可知印度河平原地区人口密集,生活、生产用水量大,且结合材料可知位于印度河平原的支流③④水量较小,故实施“西水东调”可以缓解该地区的缺水状况,同时有利于减轻该地区荒漠化的威胁;另外,“西水东调”工程沿线涵盖巴基斯坦主要灌溉区域,有利于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保障国家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