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60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601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60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 图中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2. 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人从①地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最后此人回到起点B. ②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C. 站在④地面北而立,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D. ⑤地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结合图示经纬度,图中①地坐标30°S、30°W,②地坐标0°、0°,③地坐标30°N、30°E,④地坐标30°S、30°W,⑤地坐标60°N、90°E,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①④,B对。A、C、D错。【2题详解】某人从①地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最后此人回到起点西侧,A错。②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B错。站在④地面北而立,30°S 不是热带、温带分界线,C错。⑤地坐标60°N、9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对。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于2016年11月2日从上海乘坐“雪龙”号起航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先后在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和南极海域进行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中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就选在罗斯海的难言岛(163°46′E,74°54′S)。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已于2017年4月11日返回上海。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3. 难言岛( )A. 位于长城站的东南方向 B. 全年极昼天数较中山站多C. 天文观测条件较昆仑站优越 D. 与泰山站的直线距离约5000km4. 在南极海域考察时,“雪龙”号科考船上的国旗始终飘向( )A. 东北方 B. 西南方 C. 东南方 D. 西北方5. 受全球变暖影响,南极大陆( )A. 年降水量增加 B. 臭氧层空洞缩小C. 企鹅数量明显增加 D. 洪涝灾害频率增加【答案】3. D 4. D 5. A【解析】【3题详解】根据图示经纬网,难言岛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A错。纬度比中山站高,全年极昼天数较中山站多,B对。昆仑站海拔更高,大气透明度更好,天文观测条件不如昆仑站优越,C错。该地纬度与泰山站相近,约74°S,经度差约88°,60°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与泰山站的直线距离一定小于4800km,D错。【4题详解】在南极海域考察时,“雪龙”号科考船航行在南极沿海海域,受极地东风影响,南极极地东风是东南风,船上的国旗始终飘向西北方,D对。A、B、C错。【5题详解】受全球变暖影响,南极大陆冰川融化,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年降水量增加,A对。全球变暖不影响臭氧层空洞大小,B错。生存环境变化,企鹅数量可能减少,C错。没有生命财产损失,没有洪涝灾害,只能叫洪涝现象,D错。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下图为乌克兰的植被分布图,其中虚线为自然植被带分界线。完成下列各题。6. 图中D 植被带为(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热带草原带 D. 温带荒漠带7. 下列有关乌克兰自然带分布特点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 受纬度影响,自南向北气温升高B. 受地势影响,自南向北气温升高C. 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D. 受海陆轮廓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答案】6. A 7. C【解析】【6题详解】据图可知,D植被主要分布在黑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因此相应的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故选A。【7题详解】据图植被带分界线的走向可知,自然带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西向东减少,引起自然带变化。故选C。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如下图)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 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A. 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B. 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C.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 D. 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9. 图示的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因取决于( )A. 海面 B. 盛行风C. 极光 D. 降水10. 图中显示的 Q 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A. 火口湖 B. 冰碛湖 C. 河成湖 D. 构造湖【答案】8. C 9. A 10. B【解析】本题以波罗的海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湖泊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8题详解】波罗的海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因此海水的盐度较低,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蒸发旺盛,盐度会升高,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C,因此,ABD错误。【9题详解】“水体的调节作用”由于海陆的比热容不同,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升温较慢,入夏较迟,春季较长;受海洋影响较大,夏季温度较低,因此入秋较早,由于降温较慢,入冬较晚,因此秋季较长,故A正确,BCD错误。【10题详解】欧洲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大地区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地区有众多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芬兰的湖泊属于于冰川作用形成的冰碛湖,故B正确,ACD错误。远离大陆的塔斯马尼亚岛是澳洲生态保护得最完善的地方,全岛约40%被正式列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塔斯马尼亚岛上土壤肥沃,水源干净,无果蝇,苹果种植环境绝佳,是著名的“苹果之岛”。近年,该岛优质苹果在中国广州市场很受欢迎。下图示意塔斯马尼岛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 M、N两地士层厚度及土壤肥力的差异 ( )①土层厚度M地大于N地 ②土层厚度N地大于M地③土壤肥力M地高于N地 ④土壤肥力N地高于M地A. ①② B. ①③C. ③④ D. ②④12. 同山东半岛相比,塔斯马尼亚岛种植苹果的最不利条件是( )A. 风力较大 B. 气温较高C. 光照不足 D. 降水较少13. 塔斯马尼亚岛生产的苹果运往广州主要依靠( )A. 海洋运输 B. 铁路运输 C. 公路运输 D. 航空运输【答案】11. B 12. C 13. D【解析】【11题详解】据图可知,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再加上M地纬度及海拔更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被生长更为茂盛,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因此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且土壤肥力高于N地。故选B。【12题详解】塔斯马尼亚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利于苹果种植。故选C。【13题详解】塔斯马尼亚岛距广州较远,且苹果这些农产品易腐烂、变质,因此主要依靠航空运输,D正确;公路适合短途运输,铁路不能连续运输海洋运输速度慢,ABC均错误。故选D。科威特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位。科威特政府在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减轻石 油依赖程度。下图示意科威特位置和石油、城市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4. 科威特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及其沿海的主要原因是( )A. 石油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 B. 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开阔C. 开发历史悠久,农产品供应充足 D. 自然风光独特,旅游业发达15. 科威特不断增加国外投资,发展多种经济所具有的优势是( )A. 国家政策的支持 B. 雄厚的资金保障C. 较大的市场份额 D. 强大的科技【答案】14. A 15. B【解析】【14题详解】由材料“科威特政府重点发展石油、石化工业”可知,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及其沿海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便利,故选A。【15题详解】科威特是石油国家,雄厚的资金保障是增加国外投资的优势,B正确;国家政策支持是发展多种经济的条件,而不是优势,A错误;科威特国土面积较小,人口总数少,市场份额小,C错误;科威特是依靠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科研能力较弱,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某国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图示地区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与其成因无关的因素是( )A. 距海远近 B. 地形C. 洋流 D. 大气环流17. 有关该国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老龄化严重 B. 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内陆多、沿海少C. 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 D. 工农业生产发达,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答案】16. A 17. B【解析】本题以世界某国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以及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可知东南部地区降水多是因为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与据海远近无关,而且图示地区为岛屿,距海都较近,BCD错误,故A正确。【17题详解】图示地区是墨西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老龄化现象不明显,因此,A错误;墨西哥地处热带,内陆的高原气温相对温和,该区域更适宜人类生存,因此其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内陆较多、沿海较少,故B正确;墨西哥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晚、速度快,因此,C错误;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工农业相对落后因此,D错误。冰间湖指的是极地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水域。冰间湖主要由于热力因素(气温、暖流等)造成海冰融化或动力因素(风、洋流等)疏散薄冰而形成。楚科奇海阿拉斯加沿岸海域,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几个冰间湖。如图示意楚科奇海等深线及地理位置,如图示意多个冰间湖附近风向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8. 楚科奇海冰间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盛行北风吹散薄冰 B. 太阳辐射强烈增温C. 楚科奇海夏季高温 D. 白令海峡暖流增温19. 盛行东北风作用下形成的冰间湖最可能位于( )A. 甲地沿岸 B. 乙地沿岸C. 丙地沿岸 D. 丁地沿岸20. 冰间湖的形成( )A. 利于植物生长 B. 方便海鸟捕食C. 升高海水盐度 D. 增大冬夏温差【答案】18. D 19. C 20. B【解析】本题组考查冰间湖的形成及影响。(1)楚科奇海纬度高,冰间湖形成于冬季,白令海峡附近有阿拉斯加暖流增温,促进了冰间湖的发育。(2)结合材料中的成因及图示位置信息分析。(3)该地纬度高且冰间湖形成于冬季,此时流动的湖水方便海鸟捕食。【18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A错;楚科奇海纬度高,冰间湖形成于冬季,不可能太阳辐射强烈,夏季也不可能高温,BC错;白令海峡附近有阿拉斯加暖流增温,促进了冰间湖的发育,选D。【19题详解】据图,丙地沿岸位于盛行东北风的背风海岸,有曲折的海湾,可能会有回旋回水,在动力作用下可能形成冰间湖,选C。【20题详解】该地纬度高且冰间湖形成于冬季,此时植物基本不再生长,但此时流动的湖水方便海鸟捕食;对海水盐度起稀释作用,减小了冬夏温差,选B。沙丁鱼是冷水鱼,水温14℃—20℃是它们最喜欢的温度范围。每年5月到7月间,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第三大城市德班海域,读非洲局部区域图及两城市降水量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1. 非洲南端渔业资源丰富及5—7月沙丁鱼北迁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寒流流经 非洲南端水温低,往北水温越高B. 寒暖流交汇 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C. 上升补偿流 北方为产卵地,温度高鱼卵更好孵化D. 寒暖流交汇 沿岸多浅滩,营养物质丰富22. 导致德班和开普敦5—7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性质 B. 纬度位置 C. 大气环流 D. 地形地势【答案】21. B 22. C【解析】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1题详解】读图可知,非洲南端位于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由材料可知,南半球每年的冬天,沙丁鱼由南往北,沿着东部海岸开始一年一度浩浩荡荡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从非洲最南端厄加勒斯浅滩一路向北迁徙到南非德班海域,引起沙丁鱼大举迁徙的主要原因是洋流的影响,这里位于30-40°S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漂流增强,故冬季寒流势力增强,由南向北侵袭。故选B。【22题详解】这里位于30-40°S,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开普敦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德班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故导致德班和开普敦5—7月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故选C。“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在索科特拉岛(原从非洲大陆分离)的悬崖上,直接嵌进石头里,完全不需要土壤,树皮像橡胶一样闪闪发亮,枝干顶端长出漂亮的粉红色花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索科特拉岛植被为(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4.“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可有利于( )A. 散热 B. 防风 C. 耐寒 D. 防沙25. 除“沙漠玫瑰”外,索科特拉岛上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物种是特有的,其物种具有独特性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 山地为主,自然带垂直差异明显 B. 岛屿与大陆长期隔绝,演化环境独特C. 独特的气候利于独特的物种生长 D. 独特的农业生产,培育出特有的物种【答案】23. C 24. B 25. B【解析】【23题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典型植物是“沙漠玫瑰”,喜高温干燥,且从图片中发现叶子很少,说明当地炎热干燥,因此可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植被为热带荒漠。故选C。【24题详解】据图片可知,“沙漠玫瑰”粗大的树干主要集中在底部,联系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知识可知,该地风力作用强,因此主要作用是防风。故选B。【25题详解】塔斯马尼亚岛和澳大利亚大陆一样,大约在两亿年前澳大利亚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因此物种具有独特性。故选B。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降水丰富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示意图。(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年降水量多的原因。 (2)简述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指出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多对流雨;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2)降水季节变化大;蒸发旺盛,下渗严重。(3)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沙漠化。【解析】【详解】(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据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纬度较低,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多对流雨;据图中风向图例可知,位于七月份西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降水较多。(2)据图可知,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且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流经沙漠地区,下渗严重,因此水资源短缺。(3)据上题分析可知,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若不合理的灌溉则会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中下游流经沙漠地区,可能会导致土地荒漠化。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罗群岛(如图)由覆盖冰川堆石或泥炭土壤的火山岩构成,海岸线非常曲折,有峡湾。岛上无天然树木,但在种植园里种植一些起着防护作用的耐风树木。1 月平均气温为 3.4℃,7 月为 10.3℃,年均降水量 1168mm。沿海盛产鱼类,捕鱼和鱼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4,鱼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96%以上。(1)解释法罗群岛冬季气温高于 0℃的主要原因。 (2)分析法罗群岛无天然树木的自然原因。 (3)指出鱼产品加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并说明原因。【答案】(1)法罗群岛四面环海,海水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2)强劲的西风侵袭,不适宜树木生长;土壤发育程度低,不利于森林生长。(3)主导因素:原料。原因:沿海地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等水产品保鲜费用高,不便长途运输,应就地及时加工。【解析】(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据图可知,法罗群岛四面环海,海水热容量大,冬季降温慢;且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作用影响,因此冬季气温高于0℃以上。(2)据材料可知,法罗群岛由覆盖冰川堆石或泥炭土壤的火山岩构成,土壤发育程度低,不利于森林生长;同时据纬度可知,地处西风带影响区,强劲的西风侵袭,夜不适宜树木生长。(3)据材料可知,该岛沿海盛产鱼类,说明沿海地区渔业资源十分丰富;鱼类等水产品保鲜费用高,不便长途运输,应就地及时加工,因此鱼产品加工业区位选择应靠近原料地。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体型巨大,凶猛。嗅觉极为灵敏,皮肤呈黑色,可从北极熊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看出皮肤的原貌,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 km/h,是非常出色的游泳健将,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它们主要捕食海豹,也捕捉海象、白鲸、海鸟、鱼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2016年12月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的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可能减少超过三成。 (1)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2)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怎样的? (3)气候变暖对北极熊有什么影响?进而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北极熊体型巨大,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为黑色,便于吸收热量;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从而不被捕食对象发现;体型巨大、凶猛,嗅觉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答对三点就得满分)(2)秋季:北极熊向北迁移到北部(较高纬度)的浮冰上.春季:北极熊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3)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食物短缺导致北极熊攻击人类的现象增加,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解析】(1)读材料可知,北极熊能在北极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有特殊的功能,体型巨大,有厚厚的脂肪,可以御寒。皮肤呈黑色,便于吸收热量;嗅觉极为灵敏,奔跑速度快,善于游泳,在浮冰环境下捕食能力强;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外观上通常为白色,既不易散热,也便于隐蔽等。(2)由于冬季北冰洋大部分海域结冰,便于北极熊捕捉海豹等食物,在体内形成厚厚的脂肪御寒。夏季气温较高,海冰消融较多,不便于捕食,北极熊回到较低纬度陆地森林里生活和睡觉,消耗冬季积存在体内的脂肪。所以北极熊的迁徙规律是秋季向北迁移到北部的浮冰上,冬季就在浮冰上活动和捕食;春季,向南迁移到陆地的森林里,夏季在森林里生活和睡觉。(3)结合材料分析,气候变暖导致海冰消融且间距增大,影响到北极熊的捕食和活动,一方面导致北极熊的数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食物短缺导致北极熊攻击人类的现象增加,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活。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温哥华岛西部是世界温带雨林典型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衫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在开阔地带偶有阔叶树分布,林下地衣、苔藓随处可见。地质历史时期,北美大陆受冰期影响严重。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与砍伐,现今的雨林已经大大的缩小。下图示意温哥华岛的位置。(1)与热带雨林相比,简述温哥华岛物种较少的自然原因。 (2)简述保护温带雨林的措施。【答案】(1)部分物种在冰川期遭灭绝;纬度高,气候低;温哥华岛面积较小。(2)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雨林的砍伐要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解析】(1)温哥华岛雨林地区物种较少的自然原因,需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面积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北美大陆受冰期影响严重,因此部分物种在冰川期遭灭绝;且据纬度位置可知,纬度高,气候低,适合生长的生物少;据图经纬度的跨度可知,温哥华岛面积较小,生物生存环境小,而热带雨林区面积广大,水热条件好,生物种类多。(2)保护温带雨林的措施可以借鉴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来分析。据材料可知,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与砍伐,现今的雨林已经大大的缩小。因此应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雨林的砍伐要与人工造林相结合;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