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甲为“‘嫦娥二号’卫星飞行轨道示意图”,图乙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包含图甲所示天体系统的最小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2. “嫦娥二号”发射期间,地球位于图乙的(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①之间【答案】1. D 2. D【解析】试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公转特点【1题详解】总星系是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比银河系低一级,包含图中所示天体系统最小一级别的是太阳系,D正确。【2题详解】图中①地轴北端背向太阳表示冬至,12月22日,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可推测出②表示春分3月21日、③为夏至6月22日、④为秋分9月23日,由材料可知“嫦娥二号”发射时间为10月1日,地球位于秋分到冬至之间,图中④~①之间,D正确。2010年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如下左图),到2013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期,发生了强烈的太阳风暴;而到2016年,太阳表面的黑子开始逐渐变少(如下右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全球都会出现极光现象 ②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现象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4.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耀斑与极光的产生无关B. 太阳活动高峰年,应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C. 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神舟飞船的信号接收易受干扰D. 2024年前后将再一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答案】3. A 4. D【解析】试题考查太阳活动【3题详解】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极夜地区会出现极光现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受到干扰,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正确;北极附近的极昼现象是地球公转引起的,与太阳风暴没有关系。【4题详解】耀斑与极光的产生有关;太阳活动高峰年,紫外线增多,应减少户外活动,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太阳黑子减少的年份,神舟飞船的信号接收不易受干扰;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由材料“2013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期”可知,再一次出现太阳活动高峰年是2024年前后,D正确。“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 下列相邻的节气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A. 春分到清明 B. 夏至到小暑C. 秋分到寒露 D. 冬至到小寒6. 从立冬到立春,乌兰察布( )A. 白昼时间不断变短 B. 日落方位在西南向C. 正午日影逐渐变短 D. 正午日影朝向正南【答案】5. D 6. B【解析】试题考查地球公转特点和意义【5题详解】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是12月22日,小寒是1月6日前后,可知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冬至到小寒,D正确。【6题详解】立冬是11月8日前后,立春是2月4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移,12月22日后向北移,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日落方位在西南,B正确;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影朝向正北。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7. ①②③阴影区比例尺的关系 ( )A. ①>② B. ②>③C. ①<③ D. 无法比较8.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海平面均一,③区域距地心比①稍长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 ①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答案】7. C 8. C【解析】试题考查经纬线特点【7题详解】纬线长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中①和②纬度一样,比例尺相同,③纬度较高,实际距离较①②小,比例尺更大,C正确。【8题详解】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球体,③地纬度比①地高,距地心比①稍短;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正确; ①区域到③区域最近航线是先向西北、后向西南。北京时间2017年5月14日上午10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演讲,5月15日18点进入闭幕环节。下图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威尼斯(东一区)的观众若要观看开幕式直播,应在当地时间几点观看( )A. 3时 B. 4时C. 5时 D. 12时10. 闭幕时属于5月15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12 B. 11/12 C. 1/8 D. 7/8【答案】9. A 10. B【解析】试题考查区时计算【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开幕式直播时间为北京时间5月14日上午10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比东一区早7个小时,东一区时间为5月14日上午3点,A正确。【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闭幕时北京时间为5月15日18点,可算出180度经线时间为22点,新一天的范围是从0点经线向东到180度,180度经线时间为22点,可知15日的范围有22时区,占全球的11/12,B正确。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 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C. 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东部薄,西部厚,东北薄,西南厚的特点D. 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12. 若绘制岩石圈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 海平面 B. 上地幔顶部 C. 莫霍面 D. 软流层中部【答案】11. C 12. B【解析】试题考查地壳圈层结构【11题详解】图中“40”等厚度线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不一致;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地势第一与第二阶梯交界处;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东部薄,西部厚,东北薄,西南厚的特点,C正确;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12题详解】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因此绘制岩石圈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上地幔顶部,B正确。我国某中学天文观测地理兴趣活动小组经常观察天空中的恒星运动规律,该小组某学生于北京时间2015年9月23日21时看到织女星正好位于天顶,此时该地刚刚日落。下图为此时北极星和织女星的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 该地可能位于( )A. 北京 B. 黑龙江 C. 新疆 D. 西藏14. 该学生于9月26日在同样的位置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0时48分12秒 B. 21时3分56秒C. 20时56分4秒 D. 20时52分8秒【答案】13. C 14. A【解析】试题考查地球运动【13题详解】北极星仰角为当地纬度,从图中看该地北极星仰角为40度,可知该地位于北纬40度;9月23日为秋分日,各地地方时18点日落,由材料可知该地北京时间21点日落,可知该地位于东经75度,可能位于新疆,C正确;【14题详解】一个恒星日是23时56分4秒,比一个太阳日24小时短3分56秒,因此织女星每天会比北京时间早3分56出现在同样位置,三天应提前11分钟48秒,因此当9月26日在同样位置再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天顶,北京时间为20时48分12秒,A正确。15.下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丁、乙、丙C. 丁、丙、甲、乙 D. 丙、甲、乙、丁【答案】D【解析】试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详解】图中岩浆岩甲切穿了褶皱丙,说明先形成褶皱丙,再形成岩浆岩甲;岩浆岩甲和褶皱丙都出现了断层,说明先形成岩浆岩甲和褶皱丙,再有断层形成;沉积岩丁把岩浆岩甲、褶皱丙和断层乙都覆盖了,说明沉积岩丁形成最晚,D正确。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6.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17. 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答案】16. D 17. B【解析】试题考查河流地貌【16题详解】图中河流为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地貌,D正确;图中地貌形成与搬运作用和溶蚀作用无关。【17题详解】乙图中T岸坡度陡,为侵蚀岸,凹岸;P岩坡度缓,为堆积岸,凹岸,对应甲图中的②④,B正确。读“我国南方沿海某区域图”,当地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完成下面各题。18. 从避免自然灾害影响角度考虑,旅游度假中心宜建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9. 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的理想地点是( )A. a B. b C. c D. d【答案】18. C 19. B【解析】【18题详解】①和②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同时可能会受到风暴潮的影响,排除A、B两项。④处,坡度较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故排除D项。选择B项,平坦开阔。【19题详解】据题干,既能仰望山顶云卷云舒,又能俯视海上潮起潮落,找出图中的a、b、c、d四个点,比较分析b地最符合。b位于陡崖处,可俯视海上潮起潮落,又能仰望a山顶云卷云舒。选择B项。读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0. ①处的岩石类型和形成的直接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 变质岩、变质作用 B. 沉积岩、冷凝作用C. 岩浆岩、侵入作用 D. 沉积岩、固结成岩21. 关于图中信息及其推断正确的是( )A. ②处表示地壳的水平运动 B. ③处表示断层构造C. ④处多地下水和油气资源的储存 D. ⑤处气温常年低于0°C,季节性积雪广布【答案】20. D 21. A【解析】【20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①处的岩石是古地中海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固结成岩使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故答案选D项。【21题详解】②处表示古地中海两侧的地壳相向运动,属于地壳的水平运动,A正确;③处表示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峡谷,B错误;④处地壳隆起,地下水不易储存,C错误;⑤处气温常年低于0°C,永久性积雪广布,而不是季节性积雪,D错误。故答案选A。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天气状况和海拔高低。下图为我国北京、上海、成都和昆明四地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图中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的曲线是( )A. 曲线① B. 曲线② C. 曲线③ D. 曲线④23. 四地的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A. 城市① B. 城市② C. 城市③ D. 城市④【答案】22. A 23. D【解析】试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2题详解】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强度低,图中①曲线表示成都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A正确。【23题详解】全球太阳辐射强度年变化规律是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从图中看城市④冬春季太阳辐射强度大于夏季,与全球年变化规律差异最大,D正确。广东省茂名市(约21.5°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楼是东西延伸,每户南北均有阳台;两栋楼的楼高均是51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27米如图所示,有一地面停车场(车位布置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4. 小明的爷爷怕冬季正午室内晒不到太阳,小明家至少买到二栋的几楼以上( )A. 9楼 B. 10楼 C. 8楼 D. 都可以25. 小明的父亲想在停车场买一停车位(停车场长度与楼长一致),现在只有甲、乙、丙、丁四个车位,他怕夏天车被晒时间太长,最好选择( )A. 甲车位 B. 乙车位 C. 丙车位 D. 丁车位【答案】24. A 25. C【解析】试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24题详解】该地位于21.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直射地与所求地纬度差),可算出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前一栋楼高为51米,楼间距为27米,可知要24米以上才会有光照,由材料可知楼层高3米,因此要9楼以上才会有光照,A正确。【25题详解】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季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停车场最东侧和最西侧,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甲、丁两车位在停车场最西侧,被阳光照射时间较长;乙、丙两车位在停车场中部,丙车位位于南侧,更靠近二栋,受楼房的遮挡,阳光照射时间更短,C正确。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6.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各题。(1)N点的经度是 ,A地日落地方时为 。(2)此时全球新旧日期的比值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3)A点位于B点的 方位,若一架飞机由A地飞到B地,则其最短飞行航线航行的方向为 。(4)图示时间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北半球节气)点,此后一周时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是 。(5)试描述从5月1日到9月1日,A点的昼夜状况及变化。【答案】(1)5°E 15点(2)355/5或者71/1 从23.5°S至90°S(3)西北 先东北在东南(4)冬至 逐渐变快(5)昼长夜短,先是昼渐长夜渐短,至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解析】试题考查地球运动(1)N点位于40°W和 50°E中间,为5°E;从图中看A点所在纬线昼长6小时,根据公式:日落时间=12+1/2昼长,可算出15点日落。(2)从图中看N点所在经线5°E位于昼半球平分线上,地方时为12点,可算出0点经线为175°W,新一天的范围从0点经线175°W向东到180,有355°;旧一天的范围从0点经线175°W向西到180,为5°,新旧日期比值为355/5或者71/1;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3)根据图中的经度可判断出为北半球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位于B的西北方向;A、B在晨昏圈上,最短航线是沿晨昏圈的劣弧走,先向东北再往东南。(3)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时间为12月22日,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因此此后一周内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5)图中A点位于北半球,5月1日到9月1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直射北回归线后向南移,但太阳直射点都在北半球,因此A点昼长大于夜长,先是昼变长夜变短,6月22日夏至昼最长夜最短,之后昼变短夜变长。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斯堪的纳维亚”的意思是"黑暗的地方"。材料二:下表为M地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月份123456789101112日平均日照(h)0.62.03.04.96.06.35.44.62.91.90.80.3(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被称为“黑暗的地方”,从地理角度说明原因。 (2)简述卑尔根各月日平均日照时数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说出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并简述的形成过程。【答案】(1)高纬度,有部分地区在北极圈以北,冬半年,夜很长,昼很短,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2)特征:日照时数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原因:全年降水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与冬季相比,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3)冰川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解析】试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冰川地貌(1)纬度越高昼夜变幅越大,从图中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有部分地区在北极圈以北,冬半年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有极夜。(2)从表中看,该地各月日照时数都较少,日照时数常年偏少,夏季多冬季少;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该地常年降水较多,云量大,日照时数少;纬度高,夏季昼长,日照时数相对较多,冬季昼短,日照时数少。(3)图中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成因是冰川侵蚀;冰川侵蚀形成谷地,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下端被海水淹没形成峡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