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
通过多年探索,地处非洲北部内陆的N国终于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使鲜鱼摆脱“奢侈”标签而进入普通家庭的餐桌。研究过程中发现,鱼苗直接投入湖泊养殖则会当天死亡,而将鱼苗投入室内装满湖水的鱼缸中养殖则能正常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鲜鱼曾是N国的“奢侈”标签,其直接原因是( )
A. 活鱼运输成本过高 B. 鱼类养殖成本过高
C. 鱼类养殖技术落后 D. 境内鱼类资源匮乏
2. N国在沙漠咸水湖中养鱼成功的关键措施是( )
A. 降低湖水盐度 B. 投放大量饵料
C. 增加湖泊水量 D. 调节湖水温度
3. 与滨海鱼类养殖相比,沙漠咸水湖鱼类养殖的优势在于( )
A. 水域广 B. 污染少
C. 热量足 D. 品种全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题详解】
非洲北部的内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淡水河湖稀少,故N国的鲜鱼基本依赖于进口。因活鱼运输成本过高,导致N国鲜鱼价格昂贵,成为“奢侈”标签。故选A。
【2题详解】
湖水盐度不会因室内、室外有差异,A错;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鱼苗一天缺乏饵料并不会导致死亡,B错;湖泊水量主要影响鱼类养殖的数量,C错;非洲北部内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水温过高,夜晚则水温过低,均不利于鱼类生长,故需要采取相关设备、措施调节水温以适应鱼类生长。选D。
【3题详解】
滨海地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排放废弃物对海域污染较为严重,沙漠地区人口稀少,对湖泊影响小,故沙漠咸水湖鱼类养殖的优势在于污染少。选B。
下图表示地球上某两个区域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数值a>b>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以下关于两图的正确说法是( )
A. 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
B. 甲冬季强盛,乙夏季强盛
C. 甲是由副热带高压北移形成的
D. 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
5. 当乙达到强盛时期( )
A. 我国华北处于雨季
B. 非洲南部动物向北部迁徙
C.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全球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答案】4. A 5. D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4题详解】
结合经纬网图,甲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乙地位于北太平洋;根据等压线的数值递变,甲地是高压,乙地是低压;冬季,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欧大陆内部形成冷高压即甲图,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保存在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即乙图,故甲、乙两天气系统在同一季节达到强盛正确。选A。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乙达到强盛时期是北半球冬季,我国华北地区冬季降水少,A错;此时非洲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动物没有向北迁徙,B错;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C错;冬季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出,D正确。选D。
伊朗亚兹德(如下图所示)拥有5000多年历史,被称为“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完整的保留了大量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并发明了“风塔”来通风。2017年7月,亚兹德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伊朗亚兹德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是亚兹德( )
A. 地质构造稳定 B. 气候条件干燥
C. 地理环境闭塞 D. 定期维护修理
7. 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主要是由于当地( )
A. 土壤直立性强 B. 气温年较差较大
C. 风沙侵袭频繁 D. 地下水资源丰富
【答案】6. C 7. B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西亚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题详解】
伊朗亚兹德位于伊朗高原北侧,周边群山环绕,环境闭塞,与外界交流少,外来干扰也少,这成为该市传统文化区域及古建筑保留完整的主要原因;这里处于板块交界部位,地质构造不稳定;气候条件干燥不会是传统文化保留好的原因;传统文化并不能定期维护修理。故选C。
【7题详解】
当地位于热带内陆荒漠地区,晴天多,气温年较差较大,当地人把房子建在地下,可以摆脱气温年较差大的苛刻气候、营造冬温夏凉的居住环境;土壤沙性,直立性不强;当地周边群山环绕,风沙并不频繁;区域降水少,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故选B。
自北往南流的F河流经M城,每年均有长满青草的“岛屿”飘浮于水面顺流而下穿过M城区,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M城可能位于( )
A. 英国 B. 澳大利亚
C. 俄罗斯 D. 阿根廷
9. 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0. 外地游客到M城区观赏“浮岛”奇观的最佳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8. C 9. A 10. C
【解析】
【8题详解】
据表格气候信息资料分析可知,该城市最冷月均温出现在1月份,可知M城位于北半球,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位于南半球,B、D排除;该城市冬季最低气温0℃以下,,而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其最冷月均温高于O℃,A错误;俄罗斯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气温0℃以下,C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由M城多年平均气候统计数据表可知其位于北半球;再结合“自北向南流”推断F河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M城区上游的F河段月均温低于0℃的月份应长于表中所显示的5个月。因此,M城区上游的F河段11月~次年3月的降水主要为降雪,需等到4月份气温高于O℃后开始融化为F河提供补给。因11月~次年4月的累计降雪(水)量多于夏季降水量,所以可判断流经M城区的F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春季。故选A。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长满青草”“深层冻土融化”均反映出“浮岛”的形成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再考虑游客外出旅游的气候舒适性,宜选在气温最高的7月。故选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甲、乙两个时期的海岸线变迁图,图中a、b为对应时期的月均温等值线(月份和温度值均相同)分布状况,在只考虑全球气温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下,a对应甲时期,b对应乙时期。据此完成下面下列各题。
11. 图示信息表明,该区域此时( )
A. 受暖流影响 B. 处于夏半年
C. 南部炎热干燥 D. 盛行西南风
12. 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全球( )
A. 大陆冰盖范围小 B. 平均气温高
C. 山地雪线低 D. 平均湿度大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以某区域不同时期的海岸线变化及相应时期的某月月均温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区域空间定位以及与气压带和风带有关的气候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与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陆地范围大,表明此时海平面下降,全球气温偏低,则甲时期同月同值的月均温等值线分布的纬度会更低,即图中北侧为低纬,南侧为高纬,应为南半球,该纬度范围此时受寒流影响,A项错;图中北侧纬度低,气温高,根据同纬度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可知,此时为当地的夏半年,B项正确;结合纬度可知该地大部分位于40°S-60°S的大陆西岸,冬夏季都盛行西北风,C、D两项错误。故答案选B项。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的能力。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陆地范围大,A错误;表明此时海平面下降,全球气温偏低,B错误;大陆冰川覆盖范围大,山地雪线偏低,C正确;温度高,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平均湿度较小,D错误。故答案选C项。
慕尼黑(德国南部城市)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
A. 高度发达的交通网 B. 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 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 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14. 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 )
A. 种类多 B. 成本低
C. 新鲜度高 D. 品质佳
15. 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 )
A. 完善了服务功能 B. 地域范围得到扩展
C.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 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
【答案】13. B 14. D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因为“绿腰带项目”是休闲创意农业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所以与传统郊区农业相比,这里既有农产品也有休闲旅游产品,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投资更大,对市场的依赖性更强。故B项正确。
【14题详解】
因为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所以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农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品质高,D项正确。因环保投入较大,农产品的成本较高;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产品种类和新鲜度差异不大,A、B、C项错误。
【15题详解】
因该项目既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又提供了适宜的休闲场所,所以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完善了郊区的服务功能,A项正确。绿腰带项目实施的前提是保持郊区的农业用地性质,所以B、C、D项错误。
下图是北半球某大陆东西部同温度带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乳畜业 B. 水稻种植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混合农业
17. 乙地月均温低于0℃有( )
A. 3个月 B. 4个月
C. 5个月 D. 6个月
【答案】16. A 17. C
【解析】该题组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及农业地域类型分布。
【16题详解】
读图,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判断,甲地各月降水量均匀,月均温变化不大,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A对。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区的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大,B、C、D错。选A。
【17题详解】
根据图中乙地月均温累计曲线,数值减小的月份,是月均温低于0℃的月份。根据图中曲线形态,从11月-次年3月累计气温都在下降,气温低于0℃,共5个月。故选C。
18.与“全球变暖”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能够使到达地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全球变暖”、“全球变暗”均会导致( )
A. 西欧气温降低 B. 中国自然带北移
C. 冰川的覆盖面积扩大 D. 海平面上升
【答案】A
【解析】全球变暖后,北半球温度上升,使得北半球中高纬度与热带地区的温度差减少,导致西风带渐弱,加上极地冰川融水增加,大量向南流的冷海水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减弱,西欧气温降低;“全球变暗” 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不会带来中国自然带北移、冰川的覆盖面积扩大和海平面上升。故选A。
按照成因,荒漠可以分为回归线型、寒流海岸型、大陆内部型等荒漠。下图示意各大陆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的面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Ⅰ浅,Ⅱ深)( )
A. ① Ⅰ B. ③ Ⅱ
C. ② Ⅱ D. ④ Ⅰ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大陆I型荒漠是寒流海岸型荒漠和回归线型荒漠
B. ②大陆无I型荒漠的原因是地形起伏
C. ③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
D. ④大陆Ⅱ型荒漠是大陆内部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非洲、澳大利亚只有热带沙漠,可判断I代表热带沙漠,II代表温带带沙漠;结合沙漠类型和面积大小,可判断①大陆是亚洲大陆,②大陆是非洲大陆,③大陆是澳大利亚,④大陆是南美大陆;南美南部高原位于温带,是温带沙漠。选D正确。
【20题详解】
①大陆是亚洲,I型是回归线型荒漠,A错;②非洲大陆, I型荒漠是寒流海岸型荒漠和回归线型荒漠,B错;③澳大利亚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C正确; ④南美大陆,Ⅱ型荒漠是回归线型荒漠和寒流海岸型荒漠,D错。选C正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下图示意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 多年统计资料表明,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据此可推断( )
A. 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B. 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
C.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 D.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22.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时短期内将导致图中区域( )
A. 赤道向南极输送的热量减少 B. 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
C. 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D. 南美大陆西岸地区降水增加
【答案】21. C 22. B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德雷克海峡海冰对洋流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周围地理环境。
【21题详解】
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9月达到最大,2月最小,说明海冰面积累积,在9月份面积达到最大值,2月份为南半球夏季,融化的面积最大,留下来的海冰面积达到最小值,A、B错。9月份海冰面积最大,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结冰速度慢于融冰速度,C对、D错。故选C。
【22题详解】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则秘鲁寒流势力增强,导致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增大,B对。赤道与南极地区的热量交换更加紧密,A错。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沿岸地区降水增多,C错。秘鲁寒流增强,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降水量减少,D错。故选B。
23.叠加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图,可以用来计算地面高程的空间变化。下图是某地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图(单位:米),下列图中能够示意该地被侵蚀部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侵蚀前与侵蚀后等高线图叠加,侵蚀前海拔减去侵蚀后的海拔,得到被侵蚀的部分。选B正确。
读世界某区域图,某日城市①(48°W,16°S)的白昼时间为12小时40分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居住在城市①的某人,该日上午8:00出发,坐4小时飞机到达城市②(78°W),将停留几天。此人这一天经历的白昼时间应为( )
A. 14小时20分钟 B. 12小时
C. 12小时40分钟 D. 11小时40分钟
25. 甲地常年被大雾笼罩,当地的居民制作“捕雾网”收集水资源(如下图所示)。下列四个地区,最适合这种水资源收集方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4. A 25. A
【解析】
【24题详解】
该日城市①日出时间是5:40,故出发前此人经历了2小时20分钟的白昼时间;飞机飞行4小时;到达城市②时当地时间10时,城市②昼长12小时,18点日落,故在城市②要经历8小时的白昼时间,一共经历14小时20分钟地白昼时间。故选A。
【25题详解】
采用图示方法收集水资源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且沿岸有寒流流经,多雾天。根据图中四地所处位置可知,③可能为热带季风气候,④为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①②都为热带沙漠气候,位于撒哈拉沙漠,①位于大陆西岸,有加那利寒流流经,②没有。故选A。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读图,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 甲附近河段 B. 乙附近河段
C. 丙附近河段 D. 丁附近河段
27. 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 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
C. 图中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D. 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出现凌汛的条件是:河流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
【27题详解】
叶尼塞河的结冰期是11月到次年4月,A错误。叶尼塞河夏季水量主要来源于雨水,B正确。图示季节河流的一部分结冰,可能是秋末冬初,也可能是冬末春初,所以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可能北移,也可能南移,C错误。地壳运动不会影响水温,D错误。
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祥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能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该省(区)可能是( )
A. 台湾 B. 甘肃
C. 新疆 D. 湖南
29. 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多于M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 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C.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更好 D. 晴天较多,太阳辐射更强
30. 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
A. 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 B. 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C. 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D. 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答案】28. C 29. B 30. A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气候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省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东西方向往西物种丰富度越高,排除甘肃,故是新疆。选C。
【29题详解】
该区域身居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于北疆,纬度更高,受西风影响,带来水汽,降水较多,晴天较M少,B对。选B。
【30题详解】
能量即热量,水分缺乏区域,能量越多,蒸发量越大,加剧水分不足影响物种生存,故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能量呈负相关。选A。
二、综合题(两大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从源头至日内瓦湖,罗讷河为冰川、峡谷河段,两岸巍峨峭壁,河水奔流直下,将泥浆水倾入清澈的日内瓦湖。罗讷河是“吐纳”日内瓦湖水的主要河流。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在此交汇。从日内瓦湖流出的罗讷河水清澈见底,而从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流出的阿尔沃河水却湍急浑浊,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成为“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左下图)。右下图示意罗讷河部分流域。
(1)判断图中罗讷河、阿尔沃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罗讷河对日内瓦湖的影响。
(3)根据罗讷河流域特征,说明其在瑞士境内的主要开发方向及理由。
【答案】(1)夏季。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湖中沉积,使得该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携带泥沙在湖中沉积抬高湖床;也是日内瓦湖水的下泄通道。
(3)发电和漂流(旅游)。 理由:瑞士境内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水电开发;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大。
【解析】
(1)读图,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湖中沉积,使得该河流出湖时泥沙含量大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在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2)读图,结合材料分析,罗讷河是日内瓦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携带泥沙在湖中沉积抬高湖床。图中可以看到,罗讷河也是日内瓦湖的下泻通道。
(3)瑞士境内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适宜水电开发。瑞士境内山清水秀,风光秀丽,对游客吸引力大。所以,罗讷河在瑞士境内主要开发方向是发电和旅游,如漂流等。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渔业是塞内加尔主要创汇产业之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也是主要的种植业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水系示意图。
(1)概括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评价塞内加尔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4)分析沿海洋流对塞内加尔西北部海域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答案】(1)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或:降水量南部多,北部少)形成原因:图示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从南到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变短,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变长,降水量减少。(或北部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更长,南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更长。)
(2)变化特点: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原因:降水量减少,支流汇入少,河水补给少;气温高,河水蒸发旺盛;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量大;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且是主要的种植业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有利条件: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有河流流经,有灌溉水源;纬度低,光热充足。不利条件: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缺水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
(4)有利:在离岸风吹拂下,沿岸盛行上升流,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不利:受寒流影响多雾,能见度低,不利于捕捞作业和运输。
【解析】该题组主要考查塞内加尔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农业生产区位条件。
(1)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从大气环流分析。该区域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原因:图示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从南到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变短,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变长,降水量减少。
(2)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从降水补给减少以及蒸发和用水消耗增多分析河流流量的变化,具体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原因:降水量减少,支流汇入少,河水补给少;气温高,河水蒸发旺盛;流经草原(沙漠)地区,河水下渗量大;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且是主要的种植业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方面评价,评价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描述。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低纬度地区,热量充足是有利条件。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缺水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是不利条件。
(4)洋流对渔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从洋流带来丰富的饵料的有利影响和寒流形成海雾妨碍捕捞的不利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具体是有利:在离岸风吹拂下,沿岸盛行上升流,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不利:受寒流影响多雾,能见度低,不利于捕捞作业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