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解析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40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解析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40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解析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56340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
4月月考地理试卷
I卷(单项选择题)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大,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 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材料中的A省和B省分别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关于材料中的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材料中A地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 由于盆地的内部地形平坦新疆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
C. 材料中B省的省会由于海拔高、纬度低,四季如春
D. 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答案】1. B 2.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我国的地形、地势的特征。第1题首先要根据轮廓判断出四省份名称,然后根据材料推测省份的突出的特点;第2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中国主要省份的地理环境特征。
【1题详解】
材料中的A地区沙比北京还多,应该为内蒙古;B省的民族多,应该为我国的云南省;根据图中的四幅轮廓图,②为内蒙古,③是云南。故选B。
【2题详解】
A地为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A不对;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的绿洲上,B不对;B是云南,云南省的省会昆明由于海拔高、纬度低、气温适中,所以四季如春,C对;西藏由于高寒气候,所以城市大多分布于河谷地带,D不对。故选C。
3.我国三大自然区及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 青藏高寒区---高寒
C.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炎热干燥 D. 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答案】B
【解析】东部季风区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雨热同期;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突出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的突出特征是“高”和“寒”,故选B。
4.关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疆地形有“三山夹两盆”特点
B. 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C. 旱作农业为本区的主要特色
D. 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答案】C
【解析】新疆主要位于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之间,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因此新疆的地形特点可概括为三山夹两盆,故A不符合题意;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故B不符合题意;畜牧业为本区的主要特色,故C符合题意;内蒙古高原东部自然条件较好,其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有关青藏高寒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平均海拔在4000m上 B. 太阳辐射强,日照长,但气温低
C. 地面多为森林覆盖,土层较厚 D. 多冰川和湖泊
【答案】C
【解析】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m上,故A不符合题意;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日照长,但气温低,故B不符合题意;地面多为高寒荒草覆盖,土层较薄,故C符合题意;多冰川和湖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
B. 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C. 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 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长汛期
【答案】C
【解析】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的地区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A错。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B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C对。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汛期短,D错。
我国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
A. 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少
B. 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 人类活动渐次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 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8. 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 于量多,光照弱,利用作物的光合作用
B. 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 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 晴天多,雨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9. 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差异。
【7题详解】
东部季风区的面积大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青藏高寒区的降水量大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人口密度减小,地势逐级增高;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故选D。
【8题详解】
新疆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利于糖分积累,瓜果水分含量大,糖分含量高,即ABD错,故选C。
【9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地势高,故热量不足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而河谷地区由于地势略低,故热量条件较为充足,适宜农作物生长.故选B。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小题。
10.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11.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 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 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 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四地一月份均温在0°以下,故均位于温带;②、③年降水量在400—800mm为温带季风气候;①、④地年降水量小于400mm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表格显示四地温度差异不大,排除A;年降水量差异大,根据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成因—由于我国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太平洋上,海陆位置的不同引起降水的不同,据此选B。
【11题详解】
根据表格,①地温差大,降水量小,应位于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导致农业生产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畜牧业比重小于种植业;③地位于北方地区以旱田农业为主;④位于西北地区,而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产品,据此分析选A。
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
A. 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 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 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 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的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
13. 对图中四省区农业生产的表述,与实际情况布符的是( )
A. 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②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 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C. ②是我国著名的绿洲农业区,④分布着河谷农业
D. ①②③④都是商品粮、棉基地
【答案】12. D 13.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地形和农业。
【12题详解】
图中甲是湖北省,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丙是陕西省,丁是西藏自治区,图①中的山脉是巫山,图②南侧山脉是昆仑山,图④中北侧山脉也是昆仑山,故A不符合题意;图②中部为天山脉,②④图中的昆仑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故B不符合题意;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昆仑山,故C不符合题意;长江流至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图①中巫山,形成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长江三峡,图③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3题详解】
③④两省区中没有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与实际情况不符。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后回答下列小题。
14. 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是( )
A. 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大关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C. 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D. 大关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15. ①山脉南北长约( )
A. 200千米 B. 700千米
C. 400千米 D. 1400千米
16. 适合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春小麦、亚麻、甜菜 B. 冬小麦、玉米、水稻
C. 棉花、春小麦、大豆 D. 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14. B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经纬位置可知,该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结合山脉地理位置和走向判断①为大兴安岭,②为小兴安岭,③为长白山脉,④地形相对平坦,海拔在1000米左右,为内蒙古高原,⑤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为东北平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山脉从50°N延伸到了44°N左右。同一经线上纬度相隔1°,距离相差约为111千米。以同一经线计算,①山脉南北绵延约666千米。但由于实际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距离应大于666千米,约700千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⑤为东北平原。春小麦、亚麻、甜菜是喜温凉作物,都可以在东北大规模种植,A对;冬小麦需要热量较高,主要在华北平原种植,水稻为好暖喜湿作物,主要在南方种植,东北水稻分布在辽河灌溉区,B不对;棉花是喜光热的作物,不适合在东北种植,C不对;油菜对热量要求较高,东北地区较少,茶叶是喜水热的作物,主要在南方地区种植,D不对。故选A。
如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D 18.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7题详解】
根据图可以判断四个省,①为江西,②为河南,③为吉林,④是甘肃,结合中国地理知识,甘肃省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故选D。
【18题详解】
③为吉林省,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有著名的“雾凇”现象。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打点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完成下列小题。
19. 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 )
A. 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 地势高
C. 夏季风不能影响 D. 太阳辐射少
20. 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 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 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 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答案】19. B 20.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夏季等温线数值最低分布在青藏高原上,说明我国气温最低值出现于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气温低。故选B。
【20题详解】
我国处于季风气候控制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所以东部地区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 地处迎风坡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22.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 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 图中甲处自然带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 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型
【答案】21. A 22. B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
【21题详解】
图示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反映降水量较周边地区高,且结合地形,向北凸出的地方为河谷地区,故选A项。
【22题详解】
图示河谷主要是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而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故选B项。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23. 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24.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旱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答案】23. B 24.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根据雨带在I、III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应是在5月之后,7月前,大致是6~7月,D对。4-5月在华南地区,A、B错。7-8月份在华北地区,C错。
【24题详解】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说明雨带到达北方的时间晚,在南方停留的时间长,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北旱南涝,B对。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25. 上面四幅图中,表示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
A. 降水少 B. 气温低
C. 用水量大 D. 地下水补给少
27. 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来源中都有的是( )
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少
③冰雪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25. D 26. B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认真读图,看清坐标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单位是否一致等细节,再根据河流流量大小及时间分配进行判断。①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②表示东北地区;③表示西北内陆地区;④表示我国东部季风区。故选择A项。
【26题详解】
②表示东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冬季气温较低,河流结冰,所以断流。③表示西北地区,其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冬季气温低,冰雪几乎不融化,所以缺少补给水源,所以断流。故选择B项。
【27题详解】
河水补给类型有五种,即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其中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一般是每条河流都具有的补给类型。故选A项。
28.下图为油菜、冬小麦、茶叶和水稻四种作物的集中产区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油菜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茶叶 B. 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 茶叶 ④油菜
C. ①茶叶 ②油菜 ③水稻 ④冬小麦 D. ①茶叶 ②冬小麦 ③水稻 ④油菜
【答案】A
【解析】①图所示范围是长江流域,种植的是油菜;②图所示范围是华北平原,种植的是冬小麦;③图所示的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大部分范围,种植的是水稻;④图所示的是茶叶的种植区,即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故选A。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9. 下列有关图中数码代表的四个地点,所在省区简称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内蒙古、黑、滇、粤 B. 甘、辽、藏、闽
C. 新、内蒙古、川、桂 D. 新、甘、黑、粤
30. 四地所在省区中与俄罗斯接壤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1. 关于四地所在省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四地所在省区大部分都位于二级阶梯上
B. 四地所在省区境内都有外流区域
C. ③④两地所在省区均属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
D. ①地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
【答案】29. C 30. A 31. 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省区。
【29题详解】
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判断。①位于西部新疆,简称新;②位于内蒙古,简称内蒙古,③位于四川,简称川或蜀,④位于广西,简称桂。故选C。
【30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四个省区与俄罗斯接壤的有新疆和内蒙古。故选A。
【31题详解】
四地所在省区大部分都位于二级阶梯上,A不符合题;四地所在省区境内都有外流区域,B不符合题;长江干流没有流经广西,C符合题;①地所在省区是我国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D不符合题;故选C。
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问题。
32. 图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
A. 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 ②—草原茫茫牧牛羊
C. ③—翠竹青青有人家 D. ④—山歌阵阵采茶忙
33. 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 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 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 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34. 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 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 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35. 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
A. 从①到② B. 从②到④
C. 从③到⑤ D. 从⑤到⑥
【答案】32. D 33. B 34. C 35. B
【解析】
【32题详解】
该区域为我国模式图,东西走向的虚线为秦岭-淮河线;①②之间的虚线为贺兰山一线;②与③、④与⑤之间的虚线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⑤与⑥之间的虚线大致与武夷山相吻合。①处大致为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高原,②为黄土高原,③为华北平原,④为四川盆地地区。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紫色土壤,湿热气候适宜茶树生长,与“山歌阵阵采茶忙”相吻合。
【33题详解】
①区为温带荒漠区;②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区为平原地形,少泥石流、滑坡灾害;⑤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普遍”不符合规律。
【34题详解】
①区河流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位季节变化大;②区河流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干旱少雨;③区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结冰,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⑥区位于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35题详解】
从题干可看出该旅游团从落叶林带到常绿林带并且穿越了一个大的山脉,通过分析可得出,只有从从②区域的渭河平原到④区域的四川盆地才符合题意。
下图是乌鲁木齐(43°N)、拉萨(29°N)、重庆(29°N)和海口(20°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6. 甲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7. 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
A. Ⅱ、Ⅰ B. Ⅱ、Ⅲ
C. Ⅳ、Ⅰ D. Ⅳ、Ⅲ
38. 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Ⅲ B. ②—Ⅱ
C. ③—Ⅳ D. ④—Ⅲ
【答案】36. C 37. C 38. 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36题详解】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弱,年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读图判断符合的是③。
【37题详解】
拉萨是日光城,日照时数较大,但纬度较低,在夏季越往北,昼越长;乌鲁木齐比拉萨纬度高,深居内陆,晴天多,日照强,所以Ⅲ是乌鲁木齐,Ⅰ是拉萨,Ⅳ是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多,日照少。选C。
【38题详解】
调动已有知识结合图进行判断:气温:①海南;②重庆;③拉萨; ④乌鲁木齐; 日照时数:Ⅰ拉萨;Ⅱ海南;Ⅲ乌鲁木齐;Ⅳ重庆;所以组合正确的是D。
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不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39. 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0. 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的现象是( )
A. 煤炭资源分布 B. 气温水平变化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地表高低起伏
【答案】39. B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秦岭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体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40题详解】
据图可知,d→a山脉迎风坡的降水量由多到少,这与我国降水量由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趋势一致。在我国从沿海到内陆,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我国煤炭分布北多南少;平均气温南高北低;地表高低起伏的变化是西高东低。
II卷(非选择题)
41.图甲为我国沿某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剖面图在乙中国疆域图(经纬度间隔为50)上表示这条剖面线的是 ,与该线最接近的地理界线是 。
A.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400mm等年降水量线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2)描述A地形区的地形特征。
(3)B地形区夏季炎热、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说明其主要原因。
(4)A与E两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上互为长短[即A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劣势)正是E地区发展的劣势(优势)]请列举两例。
(5)B地与D地优势能源分别是 、 。
【答案】(1)L3;B
(2)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
(3)四川盆地南部、东部(云贵高原、巫山)海拔较低,夏季风可以深入;且盆地地形封闭,热气流不易扩散;北部、西部(秦岭、横断山);海拔较高,阻挡冬季风,使冬季风影响较小。
(4)A地(云贵高原)土壤贫瘠,E地(东北平原)土壤肥沃;A地(云贵高原)热量丰富,E地(东北平原)热量较少;A地(云贵高原)地形崎岖,E地(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任选2点即可)
(5)B地:天然气D地:煤炭
【解析】
(1)根据甲图可知,该剖面图经过特殊地点(105°E,30°N)为四川盆地,(100°E,25°N)为云贵高原,(125°E,45°N)为东北平原据此可以判断对应的剖面线是L3。该界限刚好是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选B。
(2)A 地形区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流水侵蚀作用导致地表崎岖,多喀斯特地貌发育。
(3)B为四川盆地,地形封闭,受地形影响,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4)A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壤贫瘠,地形崎岖,耕地很少,且破碎;纬度较低,热量丰富。E地为东北平原,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耕地广阔连片;纬度较高,热量较少。
(5)B地在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D地在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丰富。
42.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示意图”,回答问题。
(1)C 地的地形是 平原,E 为 山脉。
(2)图示地区的积温数值范围是 至 ℃,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和 。
(3)积温 A 高于 E 的原因是 。
(4)表示 B 城降水量逐月分布状况的图为 。
(5)E、B 两地相比,前者距海较进近,但其降水量却比后者多出 35%,原因是
。
【答案】(1)松嫩平原大兴安岭
(2)1600 2800 春小麦 甜菜(或玉米、大豆)
(3)A地为河谷(或盆地),地势较低,距冷空气源地比E远
(4)D
(5)B、E两处水汽均来自东部海洋,E处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析】
(1)C 地在平原地区,位于齐齐哈尔和省会城市之间,地形是松嫩平原,E 为位于西侧的大兴安岭山脉。
(2)根据图中显示,图示地区的积温数值范围是1600℃到2800℃,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热量较少,适宜种植春小麦、甜菜(或玉米、大豆)。
(3)观察图示,A地为河谷(或盆地),地势较低,距冷空气源地比E远,且受到山脉阻挡冷空气,气温高。
(4)B城是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对应D。
(5)B、E两处水汽均来自东部海洋,从图中看,E处位于迎风坡,降水反而较多。
43.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1)图甲中反映的是什么等值线的分布情况?分析等值线在A处分布有何特点试分析原因。
(2)图乙中B位于哪一省,试分析图中的等值线的类型以及等值线在B处向西北凸的原因。
(3)图丁为我国积温分布图,写出图丁中D、E两处的地形名称并分析D、E两处较周围地区积温高的原因。
【答案】(1)图中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A处为大兴安岭东坡,此处等温线向北突出,反映气温较高,主要是由于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图中B位于山东省,等值线表示的是等降水量线,B位于泰山附近,由于处于泰山迎风坡,该地多地形雨等值线向西北凸出
(3)D为渭河谷地(即关中盆地),E为汾河谷地,两地海拔较周围地区低,受地形的影响地势低,气温高,积温也高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1)图中的数据向北降低,且为负值,故可以判断图中反映的是我国东北地区1月等温线分布图。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A处为大兴安岭东坡,此处等温线向北凸出,反映气温较高,主要是由于大兴安岭东坡陡,寒冷的西北风越过山岭下降增温所致。
(2)据图中的数值可以判断,图中的等值线表示的是等降水量线,B位于泰山附近,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东南风的影响形成,由于处于泰山迎风坡,该地多地形雨,所以等值线向西北凸出。
(3)D为渭河谷地(或关中盆地),E为汾河谷地,DE处向低值处凸出,积温较高,两地海拔较周围地区低,受地形的影响气温高,积温也高。
44.读沿109°E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什么河?在此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C是什么地形区?比较该地形区不B地形区在气候方面对发展农业生产影响的异同。
(3)在该经线附近,国家又重点修建了一条沟通B地形区和C地形区的重要铁路,铁路穿过E山时,需修建隧道,试问隧道最好选择在下图中的甲处还是乙处?请说明理由。
【答案】(1)长江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上游方向来水多,多年平均径流量大。
(2)渭河平原 相同点: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同点:C地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以下,农作物生长期较短;B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以上,作物生长期较长。
(3)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有利于地下水向两侧渗透,可防地下水渗漏,且岩层上拱,结构牢固,对隧道有支撑作用,可防塌陷。
【解析】本题以沿109°E作的地形剖面图和岩层剖面图为材料,考查我国地形、气候和地质构造的应用。
(1)从经纬度可以判断,A处位于巫山附近,故A为长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上游方向来水多,多年平均径流量大,故此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2)从经纬度可以判断,C处是渭河平原,E处为秦岭,BC两处分别位于秦岭南北两侧,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受夏季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是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为C地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以下,农作物生长期较短;B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气温在0℃以上,作物生长期较长。
(3)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结构,有利于地下水向两侧渗透,可防地下水渗漏,且岩层上拱,结构牢固,对隧道有支撑作用,可防塌陷,适合隧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