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1月检测(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11月检测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无法比较
2.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 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答案】1. B 2. B
【解析】
【1题详解】
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经线长约111千米,任意纬线圈上经度差1°,其长度为111×cosα千米;经线和纬线间隔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所表示的面积越小,图中三地都跨了20个经度和20个纬度,其中①和②两地处在赤道和纬度20°之间,面积相等;③地纬度最高,面积比其他两地小,B正确。
【2题详解】
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短;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B正确;③区域位于160°E以东,属于西半球;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点睛】地球上距离的计算:地球为近似球体,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其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故可以得出同一经线上纬度差1°经线长约111千米;所有纬线均为圆,且长度向两极递减,任意纬线圈上经度差1°,其长度为111×cosα千米。①若两点经度相同,只要算出两点之间的纬度差,在用纬度乘以111千米即可;若两点纬度相同,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11千米×β×cosα,其中β为两点之间的经度差,α为两点的地理纬度。
2016年9月15日22时左右,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运载火箭,在酒泉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卫星发射基地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3. 火箭发射时( )
A. 太阳直射经线是30°E B. 与北京同一日期经度范围是150°E~180°
C. 酒泉昼长夜短 D. 伦敦已经日落
4. 图中四卫星发射基地( )
A. 海南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速度小 B. 西昌位于青藏高寒区,晴天多
C. 太原位于东部季风区,空气能见度高 D. 酒泉深居内陆,降水少
5. 图中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地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
B. 两地畜牧业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C. 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主导因素是水源
D. 两地农业不合理发展可能出现荒漠化现象
【答案】3. C 4. D 5. D
【解析】
【3题详解】
火箭发射时为9月1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酒泉昼长夜短,C正确;火箭发射时北京时间15日22点,30°W地方时12点,太阳直射30°W;150°E地方时为0点,150°E向东180°为16日,与北京同一日期经度范围是150°E向西到180°;伦敦此时14点,没有日落。
【4题详解】
图中四卫星发射基地海南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速度大;西昌位于四川;太原位于东部季风区,空气能见度低;酒泉深居内陆,降水少,D正确。
【5题详解】
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棉花生长,农业为高寒畜牧业,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侧主导因素是热量;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两地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不合理发展都可能出现荒漠化现象。
唐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所指“渭城”(现咸阳渭城区)、“阳关”(现敦煌市西南)是中国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关卡要塞。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至明清时期被完全废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诗中所描写季节与渭城所发生的地理现象相吻合的是( )
A. 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变大 B. 日出时间逐渐变晚
C. 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D. 夜长逐渐变短
7. 阳关,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后被废弃,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 战争 B. 与西方陆上交通逐渐衰弱
C. 生态环境恶化 D. 丝绸之路导致人口西移
【答案】6. D 7.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影响交通运输的地理因素,要求我们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联系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的地理因素。
【6题详解】
诗中所描述的季节是我国的春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室内采光面积逐渐变小,昼长不断增长,日出时间逐渐变早,正午日影逐渐变和短,夜长逐渐变短,选择D。
【7题详解】
因战争被废弃,战后可以恢复,A错;随着海洋运输的不断发展,与西方陆上交通逐渐衰弱,关卡被废弃,B对;生态环境恶化和 丝绸之路导致人口西移不符合现实,CD错。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地12月某日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8. 甲、乙、丙、丁四地中,肯定位于西半球的是( )
A. 乙和丁 B. 甲和乙
C. 丙和丁 D. 甲和丁
9. 判断甲地位于丙地的( )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平分白昼的北京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2点;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也时12点,甲地位于120°E,位于东半球;乙地出现极昼,无法判断所在经度;丙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9点,位于165°E,属于西半球;丁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1点,丁地位于75°W,属于西半球,C正确。
【9题详解】
甲地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丙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甲在丙的北方;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也时12点,甲地位于120°E,丙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9点,位于165°E,甲在乙的西方,综合起来,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向,D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其余为沉积岩。回答下列问题。
10. 图中( )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11. 图中区域( )
A. 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 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 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10. D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地层②也出现了断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由材料“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可知,形成③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作用为岩浆活动,内力作用不相同;由材料可知⑤是岩浆岩,因此是岩浆喷出形成的山地;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正确。
【11题详解】
图中a 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斜是良好储水构造;b 处为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c 处两侧岩层出现错动和位移,是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
下图分别为我国南方某区域中S、T 两地和M、N 两地间海平面气压变化图(时间为某年5 月21 日某时刻)。回答下列问题。
12. 该区域的气压(单位hPa)分布状况可能是( )
A B C D
13. 未来几天,S 地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 )
A. 连续阴雨后,气温升高 B. 天气晴朗,气压升高
C. 黄沙满天,湿度降低 D. 狂风暴雨后,气温降低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从图中看S、T气压值高于O,可排除B、D;O的气压值高于M,低于N,可排除A,C正确。
【1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S位于低压中心右侧低压槽附近,暖锋锋前,未来几天受暖锋天气系统影响,出现连续阴雨后,气温升高,A正确。
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 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 )
A. 960mm
B. 600mm
C. 1000mm
D. 1200mm
15. 该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
A.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由四周向中间递增
C.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D.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答案】14. A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武夷山附近降水最多为2000-2200mm,厦门降水最少为1200-1400mm,相差为600-1000mm,A正确。
【15题详解】
从图中看该地区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增,C正确。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 图中显示( )
A. 全国劳动力人口减少
B. 城镇非劳动力人口锐减
C. 农村劳动力人口剧增
D. 城镇人口多于农村人口
17. 我国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
A. 2038年
B. 2040年
C. 2047年
D. 2050年
18. 据图推测,2020年后我国应( )
①积极发展大中城市
②提高制造业水平
③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④延迟退休年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16. A 17. C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劳动力人口=总人口×劳动力人口比重,据图计算可知,201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故A正确;在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的前提下,城镇劳动力人口增加,说明农村劳动力人口在减少,C错误;城镇劳动力人口比重2040-2050年基本无变化,说明城镇劳动力人口增长缓慢,则城镇非劳动力人口缓慢减少,故B错误;2010年,农村人口(13.6-6.5=7.1亿)多于城镇人口,D错误,故该题选A。
【1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数量÷全国人口总量,结合图示计算我国2040年城市化水平为约为67.3%,2050年城市化水平约为73.6%。所以我国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发生在2040年至2050年之间,故选C。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2020年我国劳动力比重低于50%,人口红利消失,青少年和老年人比重高,我国应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制造业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故②④正确;我国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故①错;农业方面应提高农业生产率,发展科技,提高机械化水平,而不是增加耕地面积,故③错;所以该题选C。
(二)双项选择题
2016年10月19日欧洲航天局火星登陆器“施克亚巴瑞里”脱离轨道器,正在朝火星表面推进。读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行星
质量(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
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59′
19. 在八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A. 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B. 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C. 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D. 火星和地球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长度一样
20. 有科学家提出利用温室效应来“解冻火星”,使火星适合人类居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使用温室气体作为“解冻”火星的主要原料,增强保温作用
B. 地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的卫星,“解冻”以后都适宜生物生存
C. 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气温低于地球所以需要“解冻”
D. 与地球相比火星为巨行星,更容易受到小行星的撞击,不适宜人类居住
【答案】19. BC 20. AC
【解析】
【19题详解】
从表中看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的多,没有形成厚厚的大气层;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接近,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B正确;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C正确;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9年,地球的公转周期是1年,火星四季比地球长。
【20题详解】
可以使用温室气体作为“解冻”火星的主要原料,增强保温作用,A正确;地球和火星都属于太阳的行星;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气温低于地球所以需要“解冻”,C正确;从表中看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与地球相比火星为类地行星。
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21. 甲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 )
A. 冰雪融水 B. 雨水
C. 湖泊水 D. 地下水
22. 丙地的地貌类型和形成原因、分别是( )
A. 冲积扇 B. 三角洲
C. 风力侵蚀 D. 流水堆积
23. 图中北部地区铁路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
A. 气温低,多冻土
B.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C. 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D. 经济落后,资金技术不足
【答案】21. AB 22. BD 23. AC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甲是雅鲁藏布江,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和雨水,AB正确。
【22题详解】
图中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地貌类型是三角洲,成因是流水堆积,BD正确。
【23题详解】
图中北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铁路建设难度大的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多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AC正确。
24.关于下图中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监测该地区的地壳微移动,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
B. 峰勃朗峰海拔高度变化不大,是因为勃朗峰在地壳运动抬升中还受到外力作用影响
C. 冰岛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D. 甲处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于乙地
【答案】BD
【解析】
【详解】要监测该地区的地壳微移动,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峰勃朗峰海拔高度变化不大,是因为勃朗峰在地壳运动抬升中还受到外力作用影响,B正确;冰岛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甲处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于乙地,D正确。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其实质就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它可实现“两个替代”,即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力替代煤炭和石油消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5. 有关图中地区发电量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冬至南京日落时,甲地发电量多于乙地 B. 夏至南京日出时,乙地发电量一天最多
C. 丙地冬季,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D. 丁地夏季,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26. 有关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会导致能源利用率降低,使全球能源安全水平下降
B. 可以改变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日益突出的问题
D. 可以打破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新能源影响力
【答案】25. AC 26. CD
【解析】
【25题详解】
甲、乙两地是太阳能发电,甲地位于南京西侧,冬至南京日落时甲地还处于白天,乙地与南京经度相差不大,南京日落时乙地也日落,甲发电量多于乙地,A正确;乙地和南京经度相差不大,南京时出时,乙地也日出,一天发电量最大的应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丙地和丁地是风力发电,冬季气温低,对电力需求量大,且冬季风力较大,是一年中发电量最多的季节,C正确。
【26题详解】
全球能源互联网会导致能源利用率提高,使全球能源安全水平上升;不会改变能源消费的空间格局;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日益突出的问题,C正确;可以打破以油气为基础的传统能源体系,提升新能源影响力,D正确。
二、综合题
27.读我国沿30°N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和我国沿30°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①地年太阳总辐射量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 ,③地在同纬度中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小,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_。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高寒畜牧业的形成原因。
(3)④地所在地形区是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该地有利于农业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不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_______。
【答案】(1)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云量
(2)海拔高,气温低,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发展畜牧业
(3)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种植业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水旱灾害频繁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农业区位因素
【详解】(1)图中①地是青藏高原,年太阳总辐射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地是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小的原因是云量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2)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应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来分析;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植被以高寒草原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4)图中④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该地有利于农业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不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28.读“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和“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示意图”,甲点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F表示地轴的是_______,表示晨昏线的是_______(请用阴影标出夜半球)_______。
(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
(3)左图所示日期过后一个月内,江苏白昼变_______ ,日落方向是_______。北印度洋海区洋流流向为_______时针
(4)甲、乙、丙、丁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与右图所示相同的是_______ 地。通过计算在右图画出准确的海安(北纬32.5°)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_______
【答案】(1) CD (2)AB (3) 画图略 (4)(23°26′S,150°W)
(5) 长 (6) 西南 (7) 逆 (8) 乙 (9) 画图略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光照图的判断
【详解】(1)图中CD与赤道垂直,表示地轴;AB与太阳光线垂直,表示晨昏线;晨昏线AB以东的是夜半球。
(2)由材料“甲地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可知,E点所在经线为150°W,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坐标是(23°26′S,150°W)。
(3)左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一个月内为12月22日到1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江苏白昼变长,日落方向是西南;北印度洋为冬季,洋流流向为逆时针。
(4)右图中有两次阳光直射,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只可能是乙地;海安(北纬32.5°)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规律为6月22日达一年中最大值,为82°,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小值,为34°。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甲、乙两个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河口地区出现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材料三 表1、表2为乙区域A、B两地气候资料,表3为甲区域C地气候资料。
表1 A地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2.3
14.7
19.3
24.8
31.2
35.3
36.8
36.1
32.8
26.9
19.5
13.8
降雨量(mm)
34.8
23.1
18.4
14.8
4.0
0.0
0.0
0.0
0.1
3.1
20.4
30.4
表2 B地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7
6.8
9.2
14.5
19.9
24.0
26.2
25.6
22.5
17.7
13.5
9.3
降雨量(mm)
147.9
119.2
111.3
61.6
53.3
38.7
40.2
73.8
142.6
230.2
170.7
166.0
表3 C地气候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8
-13.6
-4.5
7.8
16.1
21.9
24.3
21.7
15.3
6.2
-2.4
-9.9
降雨量(mm)
10.7
9.2
10.5
10.8
18.0
14.1
18.0
12.7
9.8
12.5
13.5
13.8
(1) 描述C地的气候特征。
(2) 依据表格,比较图中A、B两地降水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分析。
A:
B:
(3) 据材料,分别说明甲区域中的①河和乙区域中的②河上游径流量减少对河口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哪些?
①河:
②河:
【答案】(1) 冬冷夏热,气温年(日)较差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大陆性气候强)。
(2) A地降水稀少,A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影响。B地降水丰富,B地多地形雨
(3) 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增加,土地荒漠化。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土壤盐碱化。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详解】(1)从表中看C地1月气温为-13.8℃,7月气温为24.3℃,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各月降水量都小于20mm,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从表中看A地区降水稀少,从图中看A地位于波斯湾北侧,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B地位于里海附近,降水较多,冬季降水多,多地形雨。
(3)由材料“近年来甲、乙两区域的主要河流因沿途蒸发、渗漏及大量灌溉,导致中下游流量持续减少,河口地区出现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可知,①河流上游水量减少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增加,土地荒漠化。②河上游水量减少,使流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土壤盐碱化。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某区域某时天气形势图和左图中D河流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示意图。
(1)A地未来几天天气如何变化?
(2)B、C海域都有世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
(3)D河流实施水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当地凭借廉价的电力,可吸引大量______指向型工业。
(4)两地都是著名瓜果生产基地,试比较两地的气候优势。
F:
G:
【答案】(1)阴天、刮风、降温、雨雪
(2)寒暖流交汇
(3)落差大、水量丰富 动力
(4)F地:纬度低,水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G地: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渔场成因、水电开发条件、气候对农业影响
【详解】(1)从图中看,A地位于冷锋锋前,未来几天受冷锋影响出现阴天、刮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2)图中B是纽芬兰渔场、C是北海渔场,形成的原因都是寒暖流交汇。
(3)水电开发的条件应从落差大、流量大两方面来分析;从右图可看出D河流落差大;D河流域距海近,降水丰富,水量大;凭借廉价的电力,可吸引大量动力指向型工业。
(4)图中F地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G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31.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绕过麦哲伦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地。
(3)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 地,从丁到丙地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
【答案】(1)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3)丙 (4)乙
(5)从沿海到内陆 (6)地形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详解】(1)图中甲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图中乙地是安第斯山,海拔高,会受到高山冰雪冻害;丙地位于安第斯山的东侧,受山地阻挡,盛行西风带影响不到,会遇到干涸盐湖,受缺水煎熬。
(3)乙地是安第斯山,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最明显;从丁到丙地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乙地是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影响因素是地形;甲地和丁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丁地和丙地地理环境差异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地形_______气候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利_______不利_______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和发展方向
【详解】(1)从图中看索瓦位于南非高原的低洼地,地形平坦;有利于卤水蒸发的气候条件是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光照充足;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长,高温少降,光照强,蒸发旺盛。
(2)建厂的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地价、劳动力、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原料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原料丰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地价较低;不利条件是交通不便,距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等。
(3)是否关闭纯碱厂应从纯碱厂的区位条件和影响两方面来分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有利影响为发展的理由,不利的区位条件和不利影响为关闭的理由;由材料可知该地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应关闭;但该地原料丰富,不关闭可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