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考(解析版) 试卷
展开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统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宁波市与杭州市2012~2018年常住人口变化,2018年宁波市人口自然增长8万人,杭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2018年宁波市( )
A. 宁波市的城市等级降低
B. 自然增长率比杭州市低
C. 人口净迁出比杭州市多
D. 环境人口容量比杭州大
2. 与杭州市相比,影响宁波市人口增长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
A. 城市化率很低 B. 人口迁移政策
C. 自然增长缓慢 D. 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2018年宁波市的城市等级不变,A错。2018年宁波市人口自然增长8万人,结合年初人口数量,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8.7‰,杭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4‰,自然增长率比杭州市高,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常住人口总数增长少,说明人口净迁出比杭州市多,C对。等级低,服务范围小,环境人口容量比杭州小,D错。
【2题详解】
与杭州市相比,影响宁波市人口增长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D对。是沿海开放城市,城市化率高,A错。是自发性迁移,与人口迁移政策无关,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自然增长速度快,C错。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
A. 晴朗、无风 B. 阴雨、无风 C. 晴朗、大风 D. 阴雨、大风
4. 图示大气现象( )
A.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 B. 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C. 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 D. 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
【答案】3. A 4. B
【解析】
图片中阳光充足,炊烟、山岚明亮。无风,炊烟竖直升起。阴雨天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时炊烟是倾斜的。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
【3题详解】
图片中炊烟、山岚明亮,说明阳光充足。炊烟竖直升起,说明无风。此时天气最可能是晴朗、无风,A对。阴雨天能见度不高,炊烟、山岚是灰暗的,大风 时炊烟是倾斜的,B、C、D错。
【4题详解】
图示大气现象是一种静风天气,空气流动速度慢,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B对。可能是由近地面逆温现象引起,A错。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炊烟不能上升,会积聚在近地面,C错。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D错。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mm.年蒸发量却高达3507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
A. 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断裂下陷
6. 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 B. 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
C. 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D. 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7. 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 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 B. 年均温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C. 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很轻 D. 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较大
【答案】5. D 6. B 7. C
【解析】
【5题详解】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断裂下陷,D对。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沉积作用不是裂谷形成的主要原因,A、B、C错。
【6题详解】
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土层的直立性强。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B对。是流水侵蚀形成 ,地震不是主要因素,A错。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C错。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不是土桥的主要成因,D错。
【7题详解】
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使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A正确。年均温高,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正确。降水量600多mm,降水稀少说法不对,且土层易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C错误,符合题意。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较大,D正确。故选C。
中国种子集团有服公司(中种集团)在全国不同地点建立玉米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下图示意该企业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追肥期在宽行进行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40cm,第二年在耕作过的宽行进行精量播种,形成行苗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中种集团在全国设立多个育种中心和试验站,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种植面积 B. 接近种子市场
C. 保证试验连续性 D. 扩大集团知名度
9. 中种集团放弃均匀种植方式而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效益显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利于作物通气、透光 ②増加间苗、定苗工作量 ③利于机械化作业
④降低作物的种植密度 ⑤改善土壤的自然生产力 ⑥减少作物施肥量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中种集团在全国设立多个育种中心和试验站,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育种科研平台。主要目的是保证试验连续性,C对。育种中心以培育优良品种为主,扩大种植面积、接近种子市场不是主要目的,A、B错。扩大集团知名度依靠质量,不是依靠试验站数量,D错。
【9题详解】
中种集团放弃均匀种植方式而选择宽窄行种植方式效益显著,利于作物通气、透光,①对。增加间苗、定苗工作量,②错。利于机械化作业,③对。增大了作物种植密度,④错。利于改善土壤的自然生产力,⑤对。对减少作物施肥量作用不大,⑥错。B对,A、C、D错。
多肉植物指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在土壤中水量减少时满足植植物生存需要。非洲某地分布着 1000 多种当地特有的多肉植物,一年中一些时间植物在休眠,但只需短暂的雨季或几场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下图示意非洲和李老师家(105°02´E,30°17´N)楼盘方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推测材料中的“非洲某地”最可能在图中(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1. 不考虑天气因素情况下,李老师家阳台上引种的多肉植物在2019年3月20日接受第一缕阳光时,墙上挂钟时间是( )
A. 10 点 B. 9 点 C. 7点 D. 6点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该地只需短暂的雨季或几场大雾,就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材料中的“非洲某地”最可能在图中丁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只有短暂的雨季或几场大雾,D对。甲地终年多雨,A错。乙地有明显雨季,B错。丙地位于沙漠内部,没有大雾天气,C错。
【11题详解】
3月20时接近春分日,地方时6点日出正东方。结合房屋的延伸方向,与经线成45°夹角,不考虑天气因素情况下,约是地方时9点时,阳光照射到阳台。李老师家经度约是105°,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李老师家使用北京时间,阳台上引种的多肉植物,接受第一缕阳光时,墙上挂钟时间是10 点,A对。B、C、D错。
二、非选择题: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滩水电站地处中国四川省西南边陲攀枝花市盐边与米易两县交界处,水电站最大坝高240米,总库容58亿立方米,是攀枝花市主要水源保护区。该库区以下附近河段夏季常出现大雾景观,蔚为壮观。
材料二 下图示意二滩水库泄洪景观、水库年内流量过程、银鱼。
材料三 银鱼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咸水或淡水水域,以各种小型浮游动物为食,银鱼在二滩库区安家已经有很多年了,因为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得攀枝花人的喜爱,但银鱼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一直是库区生态鱼种里的“贵族”。近10多年网箱养殖产业在二滩库区兴起,水质恶化快,银鱼的品质也下降得快。目前库区网箱养殖户已全部实现了转型发展。
(1)分析该库区下游附近河段夏季多雾的原因。
(2)说明T1至T2期间发电量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分析银鱼在二滩水库迅速生长的原因。
(4)简述拆除库区网箱养鱼的原因。
【答案】(1)水库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水体比热容大,水温季节变化小);夏季来自水库深层河水,水温低于河面上气温;有利于河面上(暖湿)空气水汽凝结。
(2)发电量增加。入库水量大于下泄水量,库区水位持续上升,落差增大。
(3)攀枝花地处亚热带水温适宜银鱼迅速生长;库区地处主要水源保护区水质好;水体中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动物繁多,银鱼饵料丰富。
(4)网箱养鱼需投放大量饲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严重;水中缺氧导致银鱼等大量死亡;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破坏库区水环境。(任答三点)
【解析】
【分析】
水库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夏季水温低于河面上气温。河面上的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入库水量大于下泄水量,库区水位持续上升,落差增大,水能蕴藏量增大。网箱养鱼需投放大量饲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严重。
【详解】(1)水库深层水温季节变化小,夏季来自水库深层河水,水温低于河面上气温。河面上暖湿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所以库区下游附近河段夏季多雾。
(2)读图,T1至T2期间下泄流量大,发电量增加。入库水量大于下泄水量,库区水位持续上升,落差增大,水能蕴藏量增大。
(3)银鱼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咸水或淡水水域,以各种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攀枝花地处亚热带,水温适宜银鱼迅速生长。水体中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动物繁多,银鱼饵料丰富。银鱼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一直是库区生态鱼种里的“贵族”。库区地处主要水源保护区,水质好。
(4)网箱养鱼需投放大量饲料,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严重。近10多年网箱养殖产业在二滩库区兴起,水质恶化快,银鱼的品质也下降得快,水中缺氧导致银鱼等大量死亡。产生大量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破坏库区水环境。所以拆除库区网箱养鱼,库区网箱养殖户已全部实现了转型发展。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决定派水利专家史禄领导“凿渠运粮”,在五岭之上开一条运河。
材料二 图甲示意铧堤: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铧堤前锐后钝,形似犁铧,劈水分流。图乙示意古人在渠中设立的陡门,装上闸门,世界大坝专家委员会称灵渠的陡门为“世界船闸之父”。图丙示意灵渠的构成。图丁示意灵渠附近区域水系。
(1)根据图丁中河流的流向描述所示区域的地势特征。
(2)当时开凿线路绕道北渠和南渠而不图丙中虚线处,试分析原因。
(3)为了解决湘江下游的粮草通过北渠经南渠到达珠江流域,古代水利工程人员如何使船“爬”上山?
(4)近代以来,灵渠航运地位已经显著下降,而其灌溉作用却明显增强,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西侧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所以地势北时高南低,东侧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所以地势南高北低。
(2)该地东西河流分属不同水系,虚线之处应为分水岭,地势高,工程量巨大;古代技术水平低,施工难度巨大。
(3)让北渠河道迂回曲折,延长河道,降低坡度;在渠中设立了陡门;在湘江上游建立大小天平和铧堤等分水工程,以使灵渠保持充足的水量。
(4)航运地位下降的原因:水运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泥沙淤积,使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公路速度均较快,公路的灵活性强,两者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水运。
灌溉作用增大的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需求增大;地处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因而灵渠的灌溉作用明显增大。(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详解】(1)河流由支流注入干流,西侧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地势北时高南低。东侧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地势南高北低。
(2)读图,该地东西河流分属不同水系,虚线之处应为水系的分水岭,地势高,开凿运河工程量巨大。古代建筑技术水平低,开凿山岭的施工难度巨大。所以绕道北渠和南渠而不是图丙中虚线处。
(3)使船“爬”上山措施,包括让北渠河道迂回曲折,延长河道,降低坡度,降低逆水航行的难度。在渠中设立了陡门,类似现在的船闸,提升水位。在湘江上游建立大小天平和铧堤等分水工程,以使灵渠保持充足的水量,利于船只航行。
(4)水运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河道因泥沙淤积,使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公路速度均较快,公路灵活性强,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水运。所以灵渠的航运地位下降。图示位于山区,山区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区域内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需求增大。地处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因而灵渠的灌溉作用明显增大。
(二)选考题: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罗布泊位于新疆、古丝绸之路沿线,被誉为“地球之耳”、“死亡之海”,其环境恶劣,是出了名的“无人区”,又因风光奇特、神秘而危险,成为大量探险、越野旅游爱好者的向往之地。但穿越罗布泊途中多次发生事故,救援难度大,给当地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
分析旅游者穿越罗布泊 遇险后救援难度大的原因。
【答案】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搜寻难度大;风沙大,遇险者足迹无法确定;属于“无人区”,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救援站较少,救援人员与设施不足;人口稀少,救援物资补给困难。
【解析】
【分析】遇险后救援难度大,主要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差,救援设备、人员不足,物资补给困难等方面考虑。
【详解】罗布泊地广人稀,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搜寻难度大。风沙大,遇险者足迹无法确定。属于“无人区”,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手机信号弱或消失,对外联系不便。救援站较少,救援人员与设施不足。人口稀少,救援物资补给困难。所以遇险后救援难度大。
15.【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蛙俗称雪蛤,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种蛙类,属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因林蛙有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导致其被捕杀的现象十分严重。林蛙有秋季下山在河流中越冬,春季产卵后上山的特殊习性。不法分子经常利用林蛙该生活习性在山脚下竖立起近1米高的塑料膜,以此来拦截林蛙并进行捕杀。
试从林蛙生活习性的角度,分析这种捕杀方式的危害,并提出保护林蛙的措施。
【答案】危害:导致幼小的林蛙不能通过,被迫重返山林,冬季在山中被冻死;大量被捕 获的林蛙不能到河床,来年春天没有林蛙产卵,林蛙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保护措施:依法拆除塑料膜,禁止过渡捕猎;人工养殖林蛙;保护好森林与河流等柄息地 的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
【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捕猎对林蛙的危害以及保护措施,需要结合基础知识,抓住图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详解】由材料可知,林蛙有秋季下山在河流中越冬,春季产卵后上山的特殊习性,不法分子经常利用林蛙的该生活习性在山脚下竖立起近1米高的塑料膜,以此来拦截林蛙并进行捕猎,这种捕猎方式导致幼小的林蛙不能通过,被迫重返山林,冬季在山中被冻死;大量被捕获的林蛙不能到河床,来年春天没有林蛙产卵,林蛙数量骤减甚至灭绝。保护措施:依法拆除塑料膜,禁止过渡捕猎;人工养殖林蛙;保护好森林与河流等柄息地 的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