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307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307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307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O 16 Na23 S32 C135.5 K39 Fe56 Cu64 Zn65 A127 Ag 108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共18小题,1-6每小题2分,7-18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既能沉降水中的悬浮物,又能杀菌消毒
B. NH4Cl溶液可用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C. 轮船船底四周镶嵌铜块以保护船体
D. 电解熔融氯化铝可以得到铝
【答案】B
2. 下列物质对水的电离不产生影响的是
A. CH3COONa B. NaOH C. KCl D. H2SO4
【答案】C
【解析】A. CH3COONa溶于水后可以发生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 NaOH是强碱,可以抑制水的电离;C. KCl溶于水后不能发生水解,故对水的电离无影响;D. H2SO4是强酸,可以抑制水的电离。本题选C。
3. 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B. 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吸热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D. 盐类的水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C
【解析】A.反应是否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故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A正确;B. 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自发进行,C错误;D.盐类的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故其一定是吸热反应,D正确。本题选C。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可以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B. 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D. 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
【答案】A
【解析】A. 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故其可以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A正确;B. 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但其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B不正确;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酸式盐在水溶液中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C错误;D. 二氧化碳溶于水,溶液能导电,因溶液中的离子是碳酸电离的、不是二氧化碳电离的,故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D不正确。本题选A。
点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都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完成的;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只与电离程度有关;不能仅根据某物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判断其是否为电解质,还要看溶液中的离子是否为其本身电离的。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0.1mol/LNH4Cl溶液的pH=1
B.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以石墨为阴极,铁棒为阳极
C. 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为:PbO2+SO42-+4H++2e-=PbSO4+2H2O
D. 常温下,在AgCl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Cl饱和溶液,c(Ag+)减小,Ksp(AgCl)减小
【答案】C
【解析】A. NH4Cl在水溶液中只能有很少的部分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弱酸性,故在常温下,0.1mol/LNH4Cl溶液的1H+ >Ni2+(低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2C1--2e-=Cl2 ↑
B. 电解过程中,B中NaCl 溶液的浓度将不断减小
C. 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的pH
D. 若将图中阳离子交换膜去掉,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不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A. 碳棒是阳极,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A不正确;B. 电解过程中,A区钠离子 向B区定向移动、C区溶液中的氯离子向B区定向移动,故B中NaCl的浓度将不断增大,B不正确;C.因Ni2+在弱酸性溶液中易发生水解,氧化性Ni2+(高浓度)>H+>Ni2+(低浓度),为了提高Ni的产率,应防止氢离子放电和Ni2+水解,故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的pH,C正确;D. 若将图中阳离子交换膜去掉,由于放电顺序Cl-> OH-,则Cl-移向阳极放电,电极反应式变为2Cl-- -2e-= Cl2↑,电解反应总方程式会发生改变,D不正确。本题选C。
16. 向等体积、等pH 的硫酸、盐酸和醋酸三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用去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V1V3 D. V1=V2 (2). ab (3). 2 6 H2O 4 3O2 (4). 负 (5). 2HSO3- +2H++2e-=S2O42-+2H2O (6). 2NO+2HSO3- +2H2O=N2+4HSO3-
【解析】I:由题意知,过程i是利用太阳能对燃料及氧气进行再生、过程ⅱ是燃料的燃烧,两个过程是完全相反的反应方向,理论上,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可以利用太阳能无限循环。
(1)反应①是CO燃烧的逆反应,故其△H>0。
(2) a.过程i、ⅱ中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正确;b.经过上述一个循环后不会产生新物质,正确;c.经过上述一个循环后没有放出O2,该说法错误。综上所述,对过程i、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N2+6 H2O 4 NH3+3O2。
Ⅱ:由图中信息可知,在与a相连的电极上,HSO3-被还原为S2O42-,所以a电极为电源的负极、b为正极。
点睛:本题主要是根据新信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从题中获取解题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并能根据题中的具体反应环境,随机应变。
21.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甲醇。已知制备甲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反应
平衡常数
温度/℃
500
800
①2H2(g)+CO(g) CH3OH(g)
K1
2.5
0.15
②H2(g) +CO2 (g) H2O(g)+CO(g)
K2
1.0
2.50
③3H2(g)+CO2(g) CH3OH(g)+H2O(g)
K3
(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平衡正向移动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c.CO2的转化率增大
(2)K1、K2、K3的关系是:K3=_______。
(3)500℃时测得反应在某时刻,H2(g)、CO2(g)、CH3OH(g)H2O(g)的浓度(mol/L)分别为0.2、0.1、0.01、0.2,则此时V正____V逆(填“>”“=”“c(CN-),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
a.c(H+)-) b.c(H+)+c(HCN)=c(OH-) c.c(HCN)+c(CN-)=0.01mol/L
(5)25℃时,浓度均为0.01mol/L的①NaCN、②CH3COONa、③NaCl 溶液中,阴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
(6)NaCN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剧毒物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可用以下方法测定处理后的废水中NaCN的含量。已知:
①废水中NaCN 的最高排放标准为0.50mg/L;
②Ag+ +2CN-=[Ag(CN)2]-,Ag++I-=AgI↓,AgI沉淀呈黄色,且CN- 优先与Ag+反应。
实验如下:20.00mL处理后的含NaCN 的废水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KI 溶液作指示剂,用1.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消耗AgNO3溶液的体积为15.00mL。
①滴定时1.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应用______(填仪器名称)盛装;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__。
②处理后的含NaCN 的废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_____(填“是”或“否”)。
【答案】 (1). H2CO3H++HCO3- (2). ②>①>③ (3). CN-+CO2+H2O=HCO3-+HCN (4). ac (5). ③>②>① (6). 酸式滴定管 (7). 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8). 否
【解析】 (1)碳酸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2CO3H++HCO3-。
(2)25℃时,因为醋酸、碳酸氢根、氢氰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1.7×10-5、5.6×10-11、6.2×10-10,所以等浓度的三种溶液①NaCN 溶液、②Na2CO3溶液、③CH3COONa 溶液,其水解程度由大到小气顺序为②>①>③,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①>③。
(3)25℃时,由于氢氰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介于碳酸的一级电离和二级电离之间,所以,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只能生成碳酸氢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N-+CO2+H2O=HCO3-+HCN。
(4)将浓度为0.02mol/L的HCN 与0.01mol/LI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浓度均为0.005 mol/L的HCN 与0.01mol/LNaCN测得混合溶液中c(Na+)>c(CN-),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OH-)>c(H+),说明NaCN的水解作用大于HCN的电离作用。a.c(H+)②>①,3种溶液中的c(Na+)相等,故3种溶液中阳离子的总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由电荷守恒可知,阴离子总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③>②>①。
(6)①标准AgNO3溶液显酸性,所以滴定时1.00×10-4mol/L的标准AgNO3溶液应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硝酸银溶液,出现黄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沉淀不消失。
②20.00mL处理后的含NaCN 的废水所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为15.00×10-3L×0.0001mol/L=1.500×10-6mol,由Ag+ +2CN-=[Ag(CN)2]-可知,处理后的含NaCN 的废水中,n(NaCN)=2 n(AgNO3)= 3.000×10-6mol,则废水中NaCN 的含量为>0.50mg/L,所以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点睛: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常常要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辅助判断。根据盐类的水解程度的大小关系,可以比较出不同溶液的氢离子浓度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的大小关系,并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相关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同样,也可以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其他守恒关系或等量关系是否成立。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