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注意:1.本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共8页,答题卡共2页
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3.第一部分(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必须用黑色笔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框内解答,其中21,22题为选考题。
4.相对原子质量: C-12 H-1 O-16 S-32 N-14 Sn-119 As-75 Na-23
一. 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述正确的是 ( )
A. 医院里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B. PM2.5中含有铅、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C. “地沟油”可以放心食用,经加工处理后还可用来制造肥皂和生物柴油
D. Ni-Zn化合物的纳米颗粒作苯与氢气反应的催化剂时,可提高苯的转化率
【答案】A
【解析】
分析:A、 人体血液属于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B、砷为非金属元素;C、地沟油不能够食用;D、催化剂对平衡无影响。
详解:人体血液属于胶体,胶体是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医院里的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A选项正确;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其中铅、镉、铬、钒均是金属元素,砷为非金属元素,B选项错误;地沟油是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不能够食用,C选项错误;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是对平衡移动无影响,所以转化率不变,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A。
2.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
“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Fe2O3或Fe3O4发生铝热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相等
B. 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6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
C. 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洗涤做焰色反应的铂丝,可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答案】A
【解析】
A. 铝在反应中失去3个电子,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Fe2O3或Fe3O4发生铝热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相等,A正确;B. 硫酸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6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50%,B错误;C.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氧气,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错误;D. 盐酸易挥发,洗涤做焰色反应的铂丝,可选用稀盐酸,不能选择稀硫酸,D错误,答案选A。
点睛:选项B是解答的难点,注意掌握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①等质量混合:两种同溶质溶液(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w混=。②等体积混合:两种同溶质溶液(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a、若相混合的两种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则w混<,如氨、乙醇等少数溶质形成的溶液;b、若相混合的两种液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则w混>。如H2SO4、HNO3、NaOH、NaCl等大多数溶质形成的溶液。
4. 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L CO的质量一定比1L O2的质量小
B. 将1 mol Cl2通入到水中,则N(HClO)+N(Cl-)+N(ClO-)=2NA
C. 常温常压下16 g O2和O3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数为NA
D. 7.8 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答案】C
【解析】
分析:A、气体的体积大小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标准状况下Vm=22.4L/mol;B、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C、根据质量、原子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关系进行换算;D、1mol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转移电子总数是NA。
详解:气体的体积大小受温度和压强影响较大,A选项中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摩尔体积没有办法确定,即1L CO的物质的量和1L O2的物质的量大小没有办法确定,导致质量大小也没有办法确定,A选项错误;Cl2+H2OHClO+HCl,该反应是可逆反应,N(HClO)+N(Cl-)+N(ClO-)=2NA成立的条件是所有氯气全部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所以B选项错误;16 g O2和O3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是16g,n(O)=16g/16g·mol-1=1mol,所以含有氧原子数为NA,C选项正确;从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可知,1mol过氧化钠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总数是1mol,7.8g过氧化钠是0.1mol。转移电子总数是0.1mol,即0.1NA,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C。
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LpH=1的稀硫酸中含有的H+数为0.2NA
B. 0.1 mol·L-1碳酸钠溶液中含有CO离子数目小于0.1NA
C. 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
D. 1 mol N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答案】D
【解析】
分析:A、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B、根据公式n=CV分析;C、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和稀硫酸不反应;D、Na2O2中含有Na+和O22-离子。
详解:pH=1的稀硫酸中C(H+)=0.1mol/L,所以n(H+)=1L×0.1mol/L=0.1mol,即含有0.1NAH+,A选项错误;根据公式n=CV,确定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必需知道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B选项中没有提供溶液的体积,B选项错误;Cu+2H2SO4(浓)CuSO4+SO2↑+2H2O,50 mL 18.4 mol/L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92mol,理论上完全反应生成SO2为0.46mol,即生成SO2分子数目为0.46NA,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Cu不反应,所以生成的SO2分子数目小于0.46NA,C选项错误;Na2O2中含有Na+和O22-离子,阳离子和阴离子之比是2:1,所以1 mol Na2O2中阴、阳离子总数是3NA,D选项正确;正确选项D。
6.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有(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均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⑥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⑧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⑨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A. 5个 B. 4个 C. 3个 D. 2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标准进行分析:①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②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③碱性氧化物是指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④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⑤同素异形体指相同元素组成,结构不同的单质;⑥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⑦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⑧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⑨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详解:水银是汞,是单质,属于纯净物,①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不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如硫酸,②错误;Na2O2为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③错误;同位素研究对象是原子,H2属于单质,④错误;C60、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⑤正确;单糖不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⑥错误;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和臭氧的相互转化,⑦错误;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不一定大,如饱和硫酸钡溶液,离子浓度很小,溶液不导电,⑧错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能导电,⑨正确;所以⑤⑨正确,分类正确的只有2组,正确选项D。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 g NaCl
C. 用100 mL的量筒量取5.2 mL的盐酸
D.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A、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B、托盘天平精确度一般为0.1g;C、液体的量取应该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D、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
详解: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浑液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A选项正确;托盘天平精确度一般为0.1g,不能够称取25.20 g NaCl,只能够称取25.2g,B选项错误;100 mL量筒的最低刻度为1mL,误差较大,无法正确读取5.2mL,应该选择和溶液体积相近规格的10ml量筒,否则误差会很大,C选项错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即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溶液没有此现象,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中学化学中常用的计量仪器有量筒,精确度是0.1ml,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它们的精确度是0.01ml,托盘天平,精确度是0.1g,温度计,精确度是0.1摄氏度,熟悉这些仪器的精确度,可以准确判断题干实验数据的正误,也可以正确表达这些仪器的读数,如选项B。
8.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 Na +2H2ONa++2OH– + H2↑
B.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OH–+ H++ BaSO4↓+H2O
C. 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OH–CaCO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先根据所给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反应产物,再根据离子方程式书写要求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详解: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A选项电荷不守恒,正确的是:2Na +2H2O=2Na++2OH– + H2↑,A选项错误;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生成硫酸钡和水,1mol氢氧化钡电离出2mol氢氧根离子,1mol硫酸电离出2mol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2OH–+ 2H++SO42-=BaSO4↓+2H2O,B选项错误;氨水是弱碱,氢氧化铝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C选项正确;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氨气,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C。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规律(三“看”):
第一看:符不符(即是否符合反应事实)
(1)反应物和生成物不符:如:铁和稀盐酸的反应:2Fe+6H+=2Fe3++3H2↑;
(2)漏掉离子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的离子反应写为:Ba2++SO42-=BaSO4↓;
(3)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及要求,如“过量”、“少量”、“足量”等情况:如:本题中的B选项配比不正确,D选项没有考虑石灰水是足量的。
第二看:平不平(即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⑴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⑵电荷守恒:方程式左右两边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如本题中的A选项;
⑶电子守恒(价守恒):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
第三看:拆不拆(即离子、分子形式的书写是不是有问题)
⑴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要拆写为离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挥发性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要书写为化学式;
⑵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拆写为离子,若是悬浊液写为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为化学式,并标“↓”符号;
⑶多元弱酸酸式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写。
9. 下列各组离子在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2S溶液中:SO、K+、Cl-、Cu2+
B. 在c(H+)/c(OH-)=1012的溶液中:NH、NO、K+、Cl-
C. 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NO、Cl-
D. 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
【答案】B
【解析】
A.含S2-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u2+,易生成CuS黑色沉淀,故A错误;B.c(H+)/c(OH-)=1012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NH、NO、K+、Cl-彼此间不发生离子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正确;C.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可能显酸性或碱性,碱性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Mg2+、NH,在酸性溶液中如存在NO,则不可能生成氢气,故C错误;D.因HClO是弱酸,且酸性比碳酸弱,则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ClO-,故D错误;答案为B。
10.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 同温度、同体积的N2和H2
C. 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H4 D. 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及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推论分析、计算、判断。
详解:N2和CO的摩尔质量都是28g/mol,两者的质量相同,其物质的量也相同,N2和CO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两者的原子数相等;密度不同,密度是一个迷惑信息,已知质量,确定原子数目与密度无关,A选项正确; B选项中只说了在同温下,体积相同,压强不同,其物质的量也不同,所以B选项错误;C选项中同体积、同密度相当于同质量,可是因为C2H4和CH4的摩尔质量不相同,其物质的量不同,C2H4和CH4原子数目之比24:35,C选项错误;D选项中只说了同体积,没说明温度是否相同,不能够确定物质的量是否相同,所以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A。
11. 下列有机反应的类型归属正确的是 ( )
①乙酸、乙醇制乙酸乙酯 ②由苯制环己烷 ③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④由乙烯制备聚乙烯 ⑤由苯制硝基苯 ⑥由乙烯制备溴乙烷
A. ②③⑥属于加成反应 B. ②④属于聚合反应
C. ①⑤属于取代反应 D. ③④⑤属于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和有机反应的反应类型特征判断分析。
详解:①乙酸、乙醇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是取代反应;②苯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制环己烷,是加成反应,③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④由乙烯制备聚乙烯是加聚反应;⑤由苯制硝基苯是取代反应;⑥由乙烯制备溴乙烷是加成反应;所以A选项中③属于氧化反应,A选项错误;B选项中②属于加成反应,B选项错误;C选项中 ①⑤都属于取代反应,C选项正确;D选项中 ④是加聚反应,⑤是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正确选项C。
12.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述正确的是 ( )
A. 肯定不含I- B. 可能含SO42- C. 肯定含有SO32- D. 肯定含有NH4+
【答案】C
【解析】
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说明溴水发生了反应,且产物无色,I-和SO32-均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此时反应后溶液无色,说明没有I2,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32-,故C正确;A、由于SO32-的还原性比I-强,故I-是否存在无法判断,故A错误;B、所有离子浓度相等,由电荷守恒可判断SO42-肯定没有,故B错误;D、阳离子不止一种,无法判断是否含有铵根离子,故D错误;故选C。
13.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物和NaOH溶液加入分液漏斗,震荡
除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B
将一小块钠投入乙醇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液
验证ρ(乙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