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B. 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 燃料脱硫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都能减少酸雨的产生
D. 用食醋可以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A正确;B.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即为物理变化,B错误;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燃料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或者氮的氧化物形成硫酸或者硝酸形成的,将燃料脱硫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都可减少酸雨的产生,C正确;D.醋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强,醋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二氧化碳,D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常见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治理、海水的利用等问题
2.①10℃时10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50 mL0.05 mol·L-1的H2SO4溶液;
②10℃时10 mL 0.05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
③30℃时10 mL 0.05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
若同时将它们混合发生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答案】C
【解析】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③的反应速率最大;相同温度下,②混合液中Na2S2O3和H2SO4的浓度大于①,故反应速率②>①。
3.一定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Z,同时消耗2nmol Y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密度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所以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该反应的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不再变化,所以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如果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该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4.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0.5 mol·L-1Fe2(SO4)3溶液中含Fe3+数目为1 NA
B. 1mol Na2CO3晶体中含CO32- 离子数小于1NA
C. 常温常压下,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的总数为1NA
D. 5.6g 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没有告诉0.5 mol·L-1Fe2(SO4)3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铁离子数目,故A错误;
B. Na2CO3=2Na++CO32-,则1mol碳酸钠晶体含有1mol碳酸根离子,虽然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但是它没有溶于水,因此碳酸根离子不能水解,仍为1mol碳酸根离子,故B错误;
C. 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16g氧元素,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氧原子的总数为NA,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5.6g Fe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0.1mol氯化亚铁,转移了0.2mol电子,转移电子数为0.2NA,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5.反应2A(g) 2B(g)+E(g) ΔH>0,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E的浓度 D. 降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正反应是吸热的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则A、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A的浓度增大,A错误;B、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的浓度减小,B错误;C、减小E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的浓度减小,C错误;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A的浓度增大,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①甲基的电子式; ②Cl的结构示意图:;③乙烯的分子式:CH2=CH2 ④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Cl;⑤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⑥氯乙烷的结构式:
A. ④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甲基含有9个电子;
②Cl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
③CH2=CH2表示乙烯的结构简式:
④在表示原子组成时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
⑤比例模型是一种与球棍模型类似,用来表现分子三维空间分布的分子模型。球代表原子,球的大小代表原子直径的大小,球和球紧靠在一起;
⑥用短线“-”表示原子之间所形成的一对共用电子进而表示物质结构的式子称为结构式。
详解:①碳原子多一个电子,甲基的电子式应该为,错误;
②Cl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错误;
③乙烯的分子式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错误;
④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质量数为37,质子数为17,可表示为,正确;
⑤该模型是乙酸的球棍模型,错误;
⑥氯乙烷分子中有1个Cl原子,结构式为,错误;
答案选A。
7.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 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500 ℃时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故A错误;B. 由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气体的体积减小颜色变深,平衡没有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错误;C.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温度越低,NH3的产率越高,采取500,主要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反应速率问题,故C错误;D.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相当于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合成氨反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D正确
8. 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物;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 苯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水浴加热;乙烯与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D. 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褪色;乙烯使溴水褪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一段时间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代替生成氯代物,所以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高锰酸钾和乙烯发生了氧化反应的结果,错误;B.乙烯中的双键断裂,每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溴原子生成1,2-二溴乙烯,所以属于加成反应;苯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也是加成反应,错误;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生成硝基苯,所以属于取代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中的双键断裂,一个碳原子上结合一个氢原子,另一个碳原子上结合羟基,生成乙醇,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正确;D.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无色,不是加成反应是萃取;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属于加聚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的判断的知识。
9.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 :C2H2 ( g ) +5/2O2 ( g ) →2CO2 ( g )+H2O ( l ) △H = —1300kJ / 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10 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吸收1300kJ的能量
B. 当1 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 当2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 当8 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当10N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 kJ的能量,错误;B、当1N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放出1300 kJ的能量,错误;C、根据二氧化碳的结构知当2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生成0.5molCO2,放出325kJ的能量,错误;D、当8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生成2molCO2,放出1300 kJ的能量,正确。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0.已知反应:① KClO3+6HCl=3Cl2+KCl+3H2O ② 2KBrO3+Cl2=Br2+2KClO3 ③ Cl2+2KBr=2K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产,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 >KClO3 >Cl2 >Br2
C. 反应①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 若反应②中有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则氧化剂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只有③为置换反应,A错误;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分析,B正确;C、反应①中还原剂为氯化氢,其物质的量为5mol,氧化剂为氯酸钾,其物质的量为1mol,二者比例为5:1,C错误;D、反应②中氯气做还原剂,每摩尔氯气反应失去10mol电子,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11.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A. 将铁屑、溴水、苯混合制溴苯 B. 苯和硝基苯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C. 聚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用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A.苯与溴水不反应,制备溴苯应选液溴,故A错误;B.苯与硝基苯混合,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分离,应利用蒸馏,故B错误;C.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则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错误;D.水与苯混合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水与乙醇不分层,水与四氯化碳混合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12.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 △S=231J/(mol·K),则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反应可自发进行
A. 仅在低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B. 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仅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D.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D
【解析】
反应自发进行需要满足,△H-T△S<0:依据题干条件计算判断,△H-T△S=-122kJ•mol-1-T×231×10-3KJ•mol-1•K-1<0,所以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A错误;B.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B错误;C.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C错误;D.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故选D。
点睛: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既与反应的焓变有关,又与反应的熵变有关.一般来说体系能量减小和混乱度增加都能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焓变和熵变共同制约着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但焓和熵都不是唯一因素,我们不能单纯地根据焓变或熵变来判断某个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是由反应的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的.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最终判据是吉布斯自由能变,自由能一般用△G来表示.且△G=△H-T△S:当△G=△H-T△S<0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能自发进行;当△G=△H-T△S=0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当△G=△H-T△S>0时,反应不能向正反应方向自发进行。
13.以下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的反应必须满足:原料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全部转化成所需要的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常见的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符合要求,据此进行解答。
详解:A.CH≡CH+HCl→CH2=CHCl中反应物的所有原子都转化成目标产物,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A不选;
B.中反应物的所有原子都转化成目标产物,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B不选;
C.为取代反应,反应物中所有原子没有完全转化成目标产物,不满足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C选;
D.CH2=CH2+HCl→CH3CH2Cl为加成反应,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所有原子都转化成目标产物,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要求,D不选;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绿色化学的概念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绿色化学原子经济性的要求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特点。
14.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在稀溶液中:H++OH-===H2O ΔH = -57.3 kJ· 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 ΔH = +285.8 kJ· mo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硫固体到硫蒸气的变化需要吸收能量,因此硫蒸气具有的能量更高,燃烧放热更多,故A项错误;
B项,由反应热大于0可知石墨能量更低,能量越低越稳定,因此石墨更稳定,故B项错误;
C项,醋酸为弱电解质,电离吸热,所以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故C项正确;
D项,放热反应应有ΔH0.0675,解得a>0.26,
故本题答案为:0.0675 ;D ;正反应 ;a>0.26。
26.自然界里氮的固定途径之一是在闪电的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
(1)反应需要在闪电或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说明该反应_________。(填字母)
A.所需的活化能很高 B.吸收的能量很多
(2)在不同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的平衡常数K如下表:
温度/℃
1538
1760
2404
平衡常数K
0.86×10-4
2.6×10-4
64×10-4
①该反应的△H______0。(填“>”、“=”或“ (3). (4). 0.20mol/L,3.8%
【解析】
【分析】
(1)自然界里氮的固定途径之一是在闪电的作用下,N2与O2反应生成NO,说明该反应难以进行,反应的活化能高;
(2)①依据温度不同平衡常数的变化,判断升温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反应的吸热放热;
②依据温度升高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减小,氮气转化率增大;画出图象变化;
(3)依据2404℃时的平衡常数,结合化学平衡的三段式列式计算。
【详解】(1)闪电或者高温,主要是提供能量给N2分子,让其破坏变成氮原子,因此,只能说明引发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高即活化能高,不能说明反应吸收的能量高,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①在不同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K值增大,所以正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故△H>0;
②1760℃、2404℃时N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根据温度越高平衡需要时间越短,氮气转化率越大,不难画出图像。
,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3)2404℃时,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6mol N2和2.6mol O2,计算反应N2(g)+O2(g)2NO(g);
依据化学平衡的三段式计算列式计算,设达到平衡时NO的浓度为2x,则
N2(g)+O2(g)2NO(g)
起始量(mol) 2.6 2.6 0
变化量(mol) x x 2x
平衡量(mol) 2.6-x 2.6-x 2x
平衡浓度为c(N2)=(2.6-x)mol/L,c(O2)=(2.6-x)mol/L,c(NO)=2x mol/L;
2404℃时化学平衡常数K=64×10-4
K===64×10-4,
解得x=0.10mol,则平衡时NO的浓度0.20mol/L;
O2的转化率=×100%=3.8%,
故答案为:0.20mol/L;3.8%。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计算,应用条件判断,曲线画法,化学平衡的计算,关键是平衡常数的概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