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淮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
展开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 二 化学 2019.10.3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54 分)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 吸热反应不加热不可能进行反应
-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而决定的
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B C. D.
-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 ΔH=x kJ·mol-1
已知:碳的燃烧热ΔH1=a kJ·mol-1 ; S(s)+2K(s)=K2S(s) Δ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 ΔH3=c kJ·mol-1 则 x 为( )
- 3a + b − c B. c − 3a − b C. a + b − c D. c − a − b
-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O2在 b 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电解质溶液中 OH−向正极移动
- 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
-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 Fulvio Caca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4 分子. N4 分子结构如图, 已知断裂 1mol N-N 吸收 167kJ 热量,生成 1molN≡N 键放出 942kJ 热
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则由 N2 气体生成 1mol 气态 N4 的△H 为
A. + 882 kJ/mol B. + 441 kJ/mol
C. − 882 kJ/mol D. − 441 kJ/mol
-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抗氧化剂 B. 调味剂 C. 着色剂 D. 增稠剂
- 反应 C(s)+CO2(g)=2CO(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①增加少量 C(s) ②升高温度 ③体积不变,再通入 CO2
④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⑤体积不变,再通入 He ⑥压强不变,再通入 He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 可逆反应:2NO2 : 2NO + O2在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1)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的同时生成 2nmolNO2
(2) 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的同时生成 2nmolNO
(3) 用 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 2:2:1 的状态
(4)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5)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1)(3)(4) B. (2)(3)(5) C. (1)(4)(5) D. (1)(2)(3)(4)(5)
- 反应:2X (g)+Y(g)⇌ 2Z(g)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产物 Z 的物质的量和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1 > P2 T1 > T2 △ H < 0
B. P1 > P2 T1 < T2 △ H < 0
C. P1 < P2 T1 > T2 △ H > 0
D. P1 < P2 T1 < T2 △ H > 0
- 已知反应 2SO2(g)+O2(g)⇌ 2SO3(g)△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B.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C. 充入O2,可提高 SO2的转化率 D. 当气体总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 对于 300mL1mol ⋅ L−1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高温比常温有利于 NH3 的合成 B.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C.Fe(SCN)3 溶液中加入 KSCN 后颜色变深 D.氯水宜保存在低温、避光条件下
- 已知:在一定温度下,H2(g)+I2(g)⇌ 2HI(g)的平衡常数为 K1;
1H2(g)+1I2(g)⇌ HI(g)的平衡常数为 K2,则 K1、K2 的关系为
2 2
A. K1 = K2 B. K1 = 2K2 C. K1 = 1/2K2 D. K1 = K2
- 已知 298K 时,合成氨反应 N2(g)+3H2(g)⇌ 2NH3(g)△H=-92.0kJ/mol,将此温度下的 1mol N2
和 3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 大于 92.0kJ B. 等于 92.0kJ C. 小于 92.0kJ D. 不能确定
- 有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该装置外电路中电流由 Cu 棒转移到 C 棒
- 该装置中负极是 Cu,发生还原反应
- 该装置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该装置的总反应式为:Cu + 2Fe3+ = 2Fe2+ + Cu2+
15 如下图,有关该电化学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该装置主要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负极反应:Cu2+ + 2e− = Cu,正极反应: Zn − 2e− = Zn2+
- 在不改变总反应的前提下,可用Na2SO4替换ZnSO4,用石墨替换 Cu 棒
- 电子流动方向:Zn 电极→电流计→ Cu 电极
→盐桥→ Zn 电极
- 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A. 2H2O2(l) = O2(g) + 2H2O (l) △ H =− 196 kJ ⋅ mol−1
B. 2N2(g) + O2(g) = 2N2O(g) △ H =+ 163 kJ ⋅ mol−1
C. 2Ag(s) + Cl2(g) = 2AgCl(s) △ H =− 254 kJ ⋅ mol−1
D. 2HgO(s) = 2Hg(l) + O2 (g) △ H =+ 182kJ ⋅ mol−1
- 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 d 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
O2 + 2H2O + 4e− = 4OH−
- d 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 d 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 + 2e- =H2↑
-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放电
Fe+Ni2O3+3H2O : Fe(OH)2+2Ni(OH)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充电
- 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溶液,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 Fe + 2OH− − 2e− = Fe(OH)2
- 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 pH 降低
- 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2Ni(OH)2 + 2OH− − 2e− = Ni2O3 + 3H2O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6 分)
- (1)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它工作时的电池反应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试回答:
①铅蓄电池正极的电极材料是 。
②工作时该铅蓄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是 。
③铅蓄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 pH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
④如果用铅蓄电池做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 Cl2,当制得 0.05molCl2 时,在理论上电池内部消耗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 。
(2)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供电装置,如图是电解质为稀硫酸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 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 (用 a、b 表示)
②该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 , 正极反应式:
③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硫酸溶液的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 Ⅰ 已知:①P4(白磷,s)+5O2(g)=P4O10(s)△H= - 2983.2kJ•mol-1 ;
②P(红磷,s)+5O2(g)= 1P4O10(s)△H= - 738.5kJ•mol-1;
4 4
相同状况下,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 (填“高”或“低”)。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Ⅱ 已知:2CO(g)+O2(g)=2CO2(g)△H= -566kJ/mol
2Fe(s)+3O2(g)=Fe2O3(s)△H= -825.5kJ/mol
2
反应:Fe2O3(s)+3CO(g)⇌ 2Fe(s)+3CO2(g)△H= kJ/mol.
Ⅲ 一定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Y 的转化率为
(2)10 s 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 2 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
A. t1 时刻,增大了 X 的浓度 B .t1 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 t1 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 D. t1 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X)=2v(Y)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 逆(Z)=2v 正(X)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21. 以甲烷(CH4)、合成气(CO 和 H2)、CO2、甲醇(CH3OH)、甲醛(HCHO)等为初始反应物可以合成一系列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
(1) 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反应Ⅰ:CO(g)+2H2(g): CH3OH(g) ΔH1
反应Ⅱ:CO2(g)+3H2(g): CH3OH(g)+H2O(g) ΔH2
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 (填“Ⅰ”或“Ⅱ”)。
②如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K。
温度 | 250 ℃ | 300 ℃ | 350 ℃ |
K | 2.041 | 0.270 | 0.012 |
表中数据判断ΔH1 0(填“>”、“=”或“<”)。
③某温度下,将 2 mol CO 和 6 mol H2 充入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10 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 c(CO)
=0.2 mol/L,请写出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K= ,CO 的转化率为 ,用 H2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为 。
(2) 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1 453.0 kJ/mol
②2CO(g)+O2(g)=2CO2(g) ΔH2=-566.0 kJ/mol
则 CH3OH(l)+O2(g)=CO(g)+2H2O(l) ΔH= kJ/mol
(3)我国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自呼吸电池及 主动式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工作时,c 口通入的物质为 ( 填 化 学 式 ) ; 电 池 负 极 的 电 极 反 应 式
。
答案和解析
1.D 2.A 3.A 4.D 5.A 6.A 7.D 8.C 9.A 10.D 11.A 12.D
13.C 14.D 15.C 16.A 17.D 18.C
19.【答案】(1)①PbO2; ②Pb + SO42- - 2e- = PbSO4; ③增大; ④0.1mol;
(2)①a流向b; ②2H2 - 4e- = 4H+; O2 + 4H+ + 4e- = 2H2O ; ③减小。
20.【答案】
Ⅰ低;P4(白磷,s)=4P(红磷,s)△H=-29.2kJ/mol。
Ⅱ-23.5
Ⅲ(1)X+Y⇌2Z 79%(2)CD (3)c
21.【答案】(l)①Ⅰ ;②<; ③; 80% ; 0.16 mol·L-1·min-1 ;
(2)-443.5kJ/mol ;(3)O2 ;CH3OH+H2O-6e- =CO2+6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