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诸暨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阶段性考试实验班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阶段性考试化学(实验班)试题
1.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 蒸馏 B. 过滤 C. 重结晶 D. 萃取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的溶解度无关,故符合题意;B.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方法,与溶解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C.重结晶是利用物质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与溶解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D.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与溶解度有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掌握常见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原理,如蒸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萃取是利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提纯,结晶是利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进行分离。
2.下列仪器及其名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仪器的构造可判断四种仪器分别是量筒、试管、坩埚和分液漏斗,答案选C。
考点:考查仪器识别
3.下列关于药品的取用和保存,仪器选用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保存浓硝酸 B. 准确量取9.5mL稀硫酸 C. 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D. 实验室中保存碳酸钠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所以不能使用橡胶塞,故错误;B.量筒不能量到两位小数,故错误;C.用托盘天平称量是按照左物右码的位置称量,故错误;D.碳酸钠水解显碱性,不能使用玻璃塞,用橡胶塞,正确,故选D。
【点睛】掌握常见仪器的精确度,如量筒能量到一位小数,天平称量到一位小数。滴定管量到两位小数。
4.下列分离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分离KNO3和氯化钠,常用结晶与重结晶 B. 提纯含有碘的食盐,常用升华法
C. 用溴水除去甲苯中混有的苯酚 D. 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分液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变化很大,但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变,所以分离KNO3和氯化钠,常用结晶与重结晶,故正确;B. 碘有升华的性质,所以可以用升华分离出食盐中的碘,故正确;C. 苯酚和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能溶于甲苯,所以不能用溴水除去甲苯中混有的苯酚,故错误;D. 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是不互溶,能用分液法。故选C。
5.下列实验操作或原理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时试管里液体的量应不超过容积的1/3
B. 萃取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C. 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
D. 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避免加热时液体溅出,所以加热时试管里液体的量应不超过容积的1/3,故正确;B. 萃取剂要求,与原溶剂不互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大,没有密度要求。故错误;C. 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中,导管中出来的含有乙酸和乙醇和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都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所以导管末端不能插入饱和Na2CO3溶液,故正确;D. 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与对应的标准比色卡比较,注意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故正确。故选B。
6.只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AgNO3溶液、乙醇溶液、苯酚溶液、烧碱溶液、硫氰化钾溶液,该试剂是
A. 溴水 B. 氯化铁溶液
C. 石蕊试液 D. 盐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溴水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生成浅黄色沉淀,乙醇和溴水不反应没有明显想象,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烧碱能使溴水褪色,溴水和硫氰化钾不反应,故不能鉴别乙醇和硫氰化钾溶液,故错误;B.氯化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氯化银沉淀,和乙醇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和苯酚反应出现紫色,和烧碱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和硫氰化钾反应显红色,现象不同,能鉴别,故正确;C.石蕊不能鉴别乙醇和苯酚等,故错误;D.盐酸和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和乙醇不反应,没有现象,和苯酚不反应,和烧碱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与硫氰化钾不反应,故不能鉴别,故错误。故选B。
【点睛】抓住特殊物质的性质,如硫氰化钾与铁离子反应显红色,所以首先氯化铁溶液。
7.下列有关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实验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流动相
B. 在滤纸上点样时,试样点以稍大为宜
C. 应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
D. 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实验中,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故错误;B. 斑点直径应在0.5cm以内,不能太大,过大分离色带会出现重叠,故错误;C. 展开剂不能粘懂啊试管内壁上,则不能沿试管壁小心地将展开剂慢慢倒入试管底部,故错误;D. 用毛细管取样品溶液,轻轻点样与原点上,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重复3-5次,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故正确。故选D。
【点睛】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的实验中,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滤纸上吸附的水作为固定相,有机溶剂为展开剂,利用离子的溶解能力及随着有机溶剂的移动而展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结合注意事项来解答。
8.为了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能较快反应,某同学事先对铝片进行了以下处理,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 B. 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
C. 放入浓硝酸溶液中一段时间 D. 放入氯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用砂纸擦去表面的氧化膜,可以使铝直接和硫酸铜接触而反应,加快了反应速率,故不符合题意;B. 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表面的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使反应速率加快,故不符合题意;C. 放入浓硝酸溶液中一段时间,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不能反应,故反应速率减慢,故符合题意;D. 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能加快铝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故正确。故选C。
【点睛】金属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除去氧化膜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方法中除去氧化铝即可加快。
9.欲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回收苯酚,有下列操作: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④加入足量的金属钠⑤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⑥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⑦加入足量的氯化铁溶液⑧加入足量的浓溴 水⑨加入适量的盐酸,合理的步骤是
A. ⑧② B. ⑥①⑤③ C. ④⑤⑨ D. ⑦①③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苯酚和乙醇混溶,直接蒸馏难以得到纯净物,可根据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使之生成难挥发的苯酚钠,蒸馏之后再利用苯酚比碳酸酸性若的特点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苯酚,然后分液可得到分离的目的,以此来解答。
【详解】苯酚和乙醇的沸点相差很小,直接用蒸馏的方法很难讲起分开,应向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苯酚钠是盐类物质,沸点和乙醇相差较大,因此控制温度可以用蒸馏法把乙醇排出,剩余的苯酚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析出溶解度很小的苯酚,此时苯酚以乳浊液的形式存在,待静置分层后进行分液操作便可以得到苯酚,则合理的步骤为⑥①⑤③。故选B。
【点睛】抓住苯酚的性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方法中常用将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分离后再反应生成苯酚的方法。
10.在亚硝酸钠(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现有以下几种试剂可供选择:①KMnO4溶液②稀H2SO4溶液③稀HNO3溶液④稀NaOH溶液⑤淀粉、KI溶液⑥品红溶液其中能证明NaNO2具有氧化性应选择的试剂是
A. ②⑤ B. 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则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与还原剂碘化钾反应,选择的试剂为②⑤,故选A。
【点睛】亚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说明需要还原剂,所提供的物质中只有碘化钾具有还原性,但反应通常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所以需要使用稀硫酸,注意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碘离子,故不能选用。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酸性KMnO4溶液可推算出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
B. 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2NH3·H2O==Cu(OH)2↓+2NH4+
C.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D. 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具有吸水干燥功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利用酸性KMnO4溶液能够氧化醛基,据此可推算出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故正确;B. Cu2+与足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4NH3·H2O==Cu(NH3)42+↓+4 H2O ,故错误;C.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与甘油发生显色反应,二者反应后溶液呈绛蓝色,故正确;D. 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后变为CoCl2·6H2O,所以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具有吸水干燥功能,故正确。故选B。
12.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某些原料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 从第③步到第⑤步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
C. 第①到第⑤步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共有2步
D. 第④步中,SO2起氧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海水通过蒸发浓缩得到粗盐和母液,粗盐精制除去杂质得到精盐,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和氯气和氢气,母液中含有镁离子和溴离子,加入石灰乳沉淀镁离子过滤得到氢氧化镁沉淀和滤液,氢氧化镁溶解都浓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去结晶水得到无水氯化镁,滤液中加入氧化剂氯水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再通入二氧化硫吸收后,加入酸重新生成溴单质。据此回答。
【详解】A. 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药品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入盐酸,此种加入方法,钡离子无法除去,故错误;B. 从第③步将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第④步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到第⑤步中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过程的目的是浓缩、富集溴,故正确;C. 第①步粗盐提纯过程中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第②步是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第③步将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第④不中溴单质被还原为溴离子,第⑤步中溴离子被氧化为溴单质,其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有③④⑤,故共有3步,故错误;D. 第④步中,二氧化硫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化氢和硫酸,SO2起还原剂作用,故错误。故选B。
【点睛】掌握粗盐提纯中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因为除杂试剂通常加入量较多,所以为了不引入新杂质,需要将氯化钡在碳酸钠之前加入,用碳酸钠除去多余的钡离子。
13.某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探究Na2O2与H2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A也可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
B. 装置B中盛放浓硫酸,目的是除去A中挥发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C. 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D. 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探究过氧化钠和氢气是否反应,由实验装置可知,A装置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容易挥发,则B装置应为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C装置试管为过氧化钠和氢气反应,但加热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氢气不纯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最后D装置通过检验反应后是否含有水生成判断过氧化钠与氢气是否反应,由此来解答。
【详解】A. 铜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需要加热,则装置A不能直接用于Cu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2,故错误;B. A装置为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盐酸容易挥发,则装置B中碱石灰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故错误;C. 氢气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容易发生爆炸,则装置C加热前,用试管在干燥管管口处收集气体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故正确;D. 装置A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先关闭K1,然后直接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且高度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故错误。故选C。
1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 100 mL 2 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 SO2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 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答案】D
【解析】
浓硫酸和铁发生钝化,不能制取氢气,A不正确。B不正确,氯化钠溶液相当于稀释了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降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15.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D. 乙醚、乙醇和苯等极易被引燃,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金属钠着火时生成过氧化钠,与泡沫灭火器喷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的氧气助燃,不能灭火,应利用沙土灭火,故错误。B. 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且强酸和强碱具有腐蚀性,则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不能用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应立即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少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错误;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水,则用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D. 乙醚、乙醇和苯等极易被引燃,使用时必须远离明火和热源,用毕立即塞紧瓶塞。故正确。故选D。
16.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 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B. 温度计不慎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
C.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气管
D. 实验时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0C以上的热水清洗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含硫酸的废液没有经过处理,不能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故错误;B. 温度计不慎打破,散落的水银应用硫粉处理后收集,避免汞挥发,故正确;C.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应先移除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避免倒吸,故错误;D. 实验时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酒精清洗,不能700C以上的热水清洗,避免烫伤,故错误。故选B。
17.在镀锌铁皮的锌镀层厚度的测定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A. 过迟判断反应终点
B. 过早判断反应终点
C. 锌在酸中溶解后,铁皮未烘干就去称重
D. 在测定铁皮的面积时测得面积比铁皮的实际面积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过迟判断反应终点,导致部分铁溶解,结果偏高,故正确;B. 过早判断反应终点,铁皮魏烘干就去称重则是结果偏低,故错误;C. 锌在酸中溶解后,铁皮未烘干就去称重,结果偏低,故错误;D. 在测定铁皮的面积时测得面积比铁皮的实际面积大,可测得厚度偏小,故错误。故选A。
【点睛】测定镀锌铁的锌镀层厚度是根据铁皮的面积测定电镀前后铁皮的质量的增重,进而克计算锌镀层的厚度,过迟判断反应重点导致部分铁溶解,质量增重变大而引起结果偏高,过早判断反应重点,铁皮未烘干就去称重,质量增重变小,结果偏低。
18.下表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SO2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
检验SO2的漂白性
B
在5ml0.1mol/LKI溶液中滴加0.1mol/LFeCl3溶液5-6滴,测定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碘离子
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C
用移液管吸取市售食醋25mL,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摇匀得待测食醋溶液
防止食醋的挥发而导致实验误差
D
在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2滴FeCl3溶液和CuCl2溶液,观察气泡快慢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表现了还原性,故错误;B.氯化铁和碘化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溶液由黄色变为紫色,碘离子无法检验,所以不能判断反应的限度,故错误;C.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稀释,故错误;D.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的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氯化铁和氯化铜都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能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故正确。故选D。
【点睛】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通常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指使品红褪色,而其他使酸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使溴水褪色都是表现还原性。
19.下列关于电子天平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 电子天平操作方便,精确度高,不同型号的电子天平具有不同的精确度
B. 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的称量,应放在称量瓶,称量纸或干燥的烧杯中
C. 电子天平中去油去皮键或归零键,因此烧杯不洁净或者潮湿都不影响使用
D. 读数时,要关上侧门,避免风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同型号的电子天平具有不同的精确度,故正确;B. 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的称量,应放在称量瓶,称量纸或干燥的烧杯中,避免污染天平,故正确;C. 电子天平中去油去皮键或归零键,因此烧杯不洁净或者潮湿都会影响使用天平的使用,故错误;D. 电子天平的精度很高,所以读数时,要关上侧门,避免风的影响,故正确。故选C。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 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 将等物质的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KNO3晶体
D. 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应将其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容易捣碎滤纸,则过滤时不能搅拌,故错误;B. 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需要迅速加热到170度,不能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故错误;C. 将等物质的量的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出硝酸钾,故错误;D. 移液管吸取溶液后,应将其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一般等待15秒后,取出移液管,故正确。故选D。
21.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A. 食醋总酸含量测定时若没有控制好滴定终点,溶液显深红色,则必须重做实验
B. 培养明矾晶体时,为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应自然冷却并静置过夜
C. 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
D.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无水乙醇和1.5g苯酚固体,再加等量等体积的钠,比较乙醇、苯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中,没有控制好滴定终点,溶液显深红色,则是因为氢氧化钠滴入过量,可以用待测液反滴,再记下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即可,无需重做实验,故错误;B.自然冷却,可以使晶粒生长,则培养明矾晶体时,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才能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故正确;C.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测定的反应速率偏高,故正确;D.应向两种试管中各 加入2mL乙醚,向其中一只试管加入1mL乙醇,向另一只试管加入1.5g苯酚固体,再加等量等体积的钠,开始钠在液面下,后上浮,都有气泡产生,但苯酚中产生的气泡快,说明苯酚羟基上氢原子的活泼比乙醇活泼,故错误。故选B。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取海带中碘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应过量
B. 在制备硝酸钾晶体实验中,趁热过滤时,承接滤液的小烧杯中先加2mL的水,以防过滤时硝酸钾晶体过早析出
C. 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D. 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时,最后在蒸发皿中蒸发浓缩溶液时,只需小火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不能将溶液全部蒸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海带中碘元素提取时氧化滤液中的碘离子时应加入适量氯水,否则氯水可以吧碘单质氧化生成碘酸根离子,故错误;B.硝酸钾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较大,为防止过滤时硝酸钾晶体过早析出 ,应用热水,故错误;C. 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四氯化碳萃取溶液中的碘单质,说明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故错误;D.蒸发时要防止晶体分解,可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故正确。故选D。
23.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 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
A. Br- B. SO42- C. H2SO3 D. NH4+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硫其,则原溶液中含有亚硫酸;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为氨气,则原溶液中有铵根离子;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说明含有溴离子,溴离子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溴单质,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可能是亚硫酸被氯气氧化生成的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故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故选B。
24.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 (橙色)+H2O2CrO42- (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 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
C. 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答案】D
【解析】
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正确;B.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错误;C.②是酸性条件,④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C正确;D.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正确;故选B。
点睛:准确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关键,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加入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由实验②、④可知Cr2O7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氧化乙醇,而CrO42-不能。
25.某实验小组利用BaS的还原性提纯HBr溶液,并制取MgBr2•2H20的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还原步骤中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H2S B. 沉淀步骤中可用Na2SO4溶液代替H2SO4溶液
C. 滤渣的成分为S和BaSO4 D. MgBr2•6H2O 中可能混有MgSO4杂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还原步骤中除发生反应BaS+Br2=BaBr2+S,还可能发生反应BaS+2HBr=BaBr2+H2S↑,故正确;B.用硫酸钠虽然也能除去钡离子,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钠离子,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C.硫酸用于沉淀溶液中的钡离子,形成硫酸钡沉淀,加上前一步生成的单质硫,可判断滤渣成分为硫和硫酸钡,故正确;D.若完全沉淀钡离子,则硫酸过量,则转化步骤后溶液中除了溴化镁还有硫酸镁,结晶得到MgBr2•6H2O中可能混有硫酸镁杂质,故正确。故选B。
2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在仪器①分液漏斗②烧杯③蒸发皿④蒸馏烧瓶⑤滴定管⑥容量瓶⑦量筒中,允许加热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______(填编号);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有_______(填编号);可用于分离两种沸点接近且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的仪器有______(填编号)。
(2)下面是常用的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
①用装置A收集NH3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①”或“②”)处通入。
②若用装置B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则其中广口瓶起到防倒吸作用,指出装置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
③关闭图C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C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______ ,判断理由 __________ 。
④装置D为倾析法分离固体和液体,简述过程中洗涤沉淀的基本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④ (2). ①⑤⑥ (3). ①② (4). ① (5). ② (6). 广口瓶里长短导管位置错误 (7). 无法确定 由于橡皮管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形成一个连通装置,压强始终保持平衡,无论漏气与否,液体均能顺利流下(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8). 向烧杯中注入洗涤剂(蒸馏水),充分搅拌后使沉淀沉降,用倾析法将清液倒出,重复数次
【解析】
【详解】(1)能加热但必须垫石棉网的有烧杯和蒸馏烧瓶,故选②④;分液漏斗和滴定管和容量瓶都需要检验是否漏水,故选①⑤⑥;分离沸点接近且互不相容的液态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使用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故选①②;(2) ① 收集氨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故从①通入;②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广口瓶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所以广口瓶里应该短进长出,才能防止水倒吸到前一个装置,故为长短导管位置错误;③由于橡皮管使分液漏斗与烧瓶形成一个连通装置,压强始终保持平衡,无论漏气与否,液体均能顺利流下。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漏气。④倾析法分离固体和液体中洗涤沉淀的方法类似过滤方法中的洗涤沉淀,方法为向烧杯中注入洗涤剂(蒸馏水),充分搅拌后使沉淀沉降,用倾析法将清液倒出,重复数次。
27.(一)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验证气体A,按上图所示组装好装置,下一步操______________,观察到 ________的现象,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后续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提出以下方案测定火柴头中KClO3的含量,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刮取火柴头研碎,称其质量为2.45g→用蒸馏水浸泡后过滤、洗涤残渣→往装有滤液和洗涤液的烧杯中加过量的NaNO2溶液、AgNO3溶液和稀硝酸,搅拌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得沉淀质量为1.435g。
①洗涤残渣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测得火柴头中KCl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
编号
0.01mol•L-1酸性KMnO4溶液
0.1mol•L-1
H2C2O4溶液
水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s
①
5.0mL
5.0mL
0
20
125
②
V1
V2
2.0mL
20
320
③
5.0mL
5.0mL
0
50
30
已知:反应的方程式:2KMnO4+5H2C2O4+3H2SO4 = K2SO4+2MnSO4+10CO2↑+8H2O
(1)实验①和②研究H2C2O4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V1=___mL,V2=___mL。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___。
A.实验室必须用移液管或滴定管来量取液体的体积
B.实验计时方法是从溶液混合开始记时,到紫红色刚好褪去计时结束时结束
C.在同一温度下,最好采用平行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D.实验①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某小组在进行每组实验时,均发现该反应是开始很慢,突然会加快,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轻轻向外抽拉针筒活塞; (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 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 (4). 确保所有的KClO3都转移至溶液中全部转化为AgCl (5). 50% (6). V1=5.0mL (7). V2=3.0mL (8). BCD (9). 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解析】
【详解】(1) KClO3、MnO2、S,火柴燃烧产生的气体应含有二氧化硫,所以按图组装含装置,然后轻轻向外抽拉针筒活塞,将火柴燃烧产生的气体吸入装置中,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即可证明火柴头上有硫元素。 (2)氯酸钾在受热情况下分解生成氯化钾,过滤后到滤液C中,要证明氯离子存在,可以利用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的性质,即操作为取少量滤液C于试管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火柴头中含有氯元素。(3) ①洗涤残渣是为了确保所有的KClO3都转移至溶液中全部转化为AgCl。②沉淀的质量为1.435克,即氯化银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分析,则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1.225克,质量分数为1.225/2.45=50%。(二). 实验①和②研究H2C2O4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保证高锰酸钾浓度不变,草酸的浓度改变则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和总体积不变,即V1=5.0mL,草酸的体积V2=3.0mL。 (8)A.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体积记录为5.0mL,说明可以用量筒,故错误;B.实验时应先将烧杯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再将溶液进行混合,立即按下秒表至反应结束时按下秒表,记录读数,故正确;C.在同一温度下,最好采用平行多次试验,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故正确;D. 实验①和③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可研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正确。故选BCD。(3)在反应过程中生成锰离子,反应速率变快,可能是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28.以下是合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实验流程图,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已知:阿司匹林、水杨酸和乙酸酐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80、138、102.
(1)制取阿司匹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2)水杨酸分子之间会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聚合物,写出用除去聚合物的有关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抽滤装置如图所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该操作时在仪器A中加入滤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应________(选择下列正确操作的编号),再转移液体①微开水龙头;②开大水龙头;③微关水龙头;④关闭水龙头
(4)下列有关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抽滤是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得到较大颗粒的晶体
B.不宜用于过滤胶状沉淀或颗粒太小的沉淀
C.当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链接支管口的橡皮管,从支管口倒出
D.将晶体转移至布氏漏斗时,若有晶体附在烧杯内壁,应用蒸馏水淋洗至布氏漏斗中
E.洗涤沉淀时,应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
(5)用冷水洗涤晶体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2.000g水杨酸、5.400g乙酸酐反应,最终得到产品1.566g。求实际产率_______;
【答案】 (1). (2). 取代反应 (3). (4). 布氏漏斗 (5). ① (6). B (7). 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 (8). 60%
【解析】
【详解】(1)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方程式为: 。(2)在除去聚合物并提纯阿司匹林的过程中,可以将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反应使羧基变为羧酸钠,且酯基不水解,这样使阿司匹林溶于水,聚合物难溶于水,将聚合物除去,再将阿司匹林的钠盐盐酸酸化可得阿司匹林,过程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该仪器的名称为布氏漏斗。布氏漏斗中加入滤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应先微开水龙头,不能大开,避免滤纸破损。故选①。(4) A.抽滤能为了加快过滤速率,但不能使沉淀的颗粒变大,故错误;B.颗粒太小的沉淀不能用抽滤的原因是颗粒太小的容易在滤纸上形成一层密实的沉淀,不容易透过,故正确;C.当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快达到支管口时,应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而不能从吸滤瓶支管口倒出溶液,故错误;D.将晶体转移至布氏漏斗时,若有晶体附在烧杯内壁,应用滤液来淋洗布氏漏斗,因为滤液是饱和溶液,冲洗是不会使晶体溶解,同时又不会带入杂质,故错误;E.洗涤沉淀时,应先关小水龙头,然后蒸馏水缓缓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不能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故错误。故选B。(5)阿司匹林在冷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用冷水洗涤晶体可以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杂质,并减少阿司匹林因溶解而引起的损耗。(6)根据方程式分析,乙酸酐过量,用水杨酸计算阿司匹林的质量为g,实际产率为= 60%。
29.ClO2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常将其制成NaClO2固体,以便运输和贮存,过氧化氢法制备NaClO2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
2ClO2+H202+2NaOH===2NaClO2+O2↑+2H2O
ClO2熔点-59℃、沸点11℃;H2O2沸点150℃
请回答:
(1)仪器C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任写两种)。
(3)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NaClO2产率,试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4)Clˉ存在时会催化ClO2的生成。反应开始时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盐酸,ClO2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并产生微量氯气。该过程可能经两步完成,请将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H2O2+Cl2===2Clˉ+O2+2H+。
(5)H2O2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通过图所示装置将少量30% H2O2溶液浓缩至40%,B处应增加一个设备。该设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馏出物是________。
【答案】 (1). 安全瓶,防止倒吸 (2). 三颈烧瓶 (3). 降低NaClO2的溶解度,减少H2O2的分解;增加ClO2的溶解度;减少ClO2的分解(写任意两种即可) (4). 空气流速过慢时,ClO2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时,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 (5). 2ClO3-+2Cl-+4H+=Cl2+2ClO2+2H2O (6). 减压 (7). H2O
【解析】
【分析】
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生成二氧化氯,二氧化氯与氢氧化钠容易和过氧化氢方式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2,NaClO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
【详解】(1)仪器C为安全瓶,防止倒吸。(2)仪器A为三颈烧瓶,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降低NaClO2的溶解度,低温可以减少H2O2的分解;ClO2熔点-59℃、沸点11℃,所以低温可以增加ClO2的溶解度,减少ClO2的分解。 (3). 空气流速过慢时,ClO2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空气流速过快时,ClO2不能被充分吸收,则空气流速过快或过慢均降低NaClO2产率。(4)氯离子存在是会催化二氧化氯的生成,反应开始时在三颈烧瓶中加入少量盐酸,二氧化氯的生成速率大大提高,并产生微量的氯气,方程式为 2ClO3-+2Cl-+4H+=Cl2+2ClO2+2H2O。 (5)过氧化氢受热容易分解,故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则B处增加一个减压设备,馏出物为水。
30.草酸亚铁,在形成晶体时会结晶一定量的水;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用途,如照相的显影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料等。
已知:①草酸亚铁不溶于水,可溶于酸②Fe(SCN)63-+3C2O42-=Fe(C2O4)33-+6SCN-
回答下列问题:
(一)甲同学检查药品发现该晶体显浅黄色,认为晶体不纯,可能是因为部分的铁被氧化。为验证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取少量的晶体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由此认为晶体中不存在+3价的铁。你认为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乙同学为测定草酸亚铁晶体FeC2O4﹒xH2O中的结晶水含量,利用如下装置,称取一定量晶体,装好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直至B恒重。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
d.打开K,缓缓通入空气e.冷却至室温 f.称量
(三)丙同学用滴定的方法也可以测定草酸亚铁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取a克草酸亚铁晶体溶入稀硫酸,再把所得溶液稀释成500mL,取出50mL放入锥形瓶,向其中逐滴滴入未知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振荡,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且有气泡冒出,当溶液颜色突变成浅紫色,停止滴加。接着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I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然后再用c mol/L的Na2S2O3溶液滴至终点。几次实验平均耗用Na2S2O3溶液VmL .(2Na2S2O3+I2=Na2S4O6+2NaI)
(1)写出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设计了下列滴定方式(夹持仪器省略),最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①滴定至终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x=_______________
③若实验中滴入KMnO4溶液过多,则所得x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 不正确 (2). 根据已知信息C2O42-比SCN-更易与Fe3+结合 (3). dabecf (4). 3MnO4- + 5Fe2++5C2O42— + 2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或 3MnO4- + 5Fe2++5H2C2O4 + 1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 (5). a (6). 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7). x=(50a-72cV)/(9cV) (8). 偏小
【解析】
【详解】(1)根据提给信息可知,C2O42-比SCN-更易与Fe3+结合,所以取少量的晶体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不能判定晶体中是否存在铁离子,故不正确。(2) 称取一定质量的晶体,装好药品,由于草酸亚铁晶体中亚铁离子容易被氧气氧化,所以要排净装置内的空气,打开K,缓缓通入空气d,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发生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到室温,关闭K,进行称量,重复试验直至B中恒重,故顺序为dabecf。(3)草酸亚铁晶体中含有亚铁离子和草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均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分别为铁离子和二氧化碳,而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为锰离子,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写出离子方程式为:3MnO4- + 5Fe2++5C2O42— + 2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或 3MnO4- + 5Fe2++5H2C2O4 + 1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 。 (4).硫代硫酸钠显碱性,盛放在碱式滴定管中,故选a。①硫代硫酸钠和碘单质反应,所以滴定终点的颜色为溶液蓝色刚好褪去。②根据反应:3MnO4- + 5Fe2++5H2C2O4 + 1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2Fe3+ +2I-= 2Fe2++ I2,生成的碘又被硫代硫酸钠还原为碘离子,反应为2Na2S2O3+I2=Na2S4O6+2NaI,根据上述反应关系可知,n(FeC2O4﹒xH2O)= n(Fe2+)=1/2n(I2)=n(Na2S2O3),n(Na2S2O3)=cV×10-3mol,所以n(FeC2O4﹒xH2O)= cV×10-3mol,原溶液为500mL,则n(FeC2O4﹒xH2O)= cV×10-2mol,草酸亚铁晶体ag,所以a/(144+18x)= cV×10-2,x=(50a-72cV)/(9cV)。 ③若实验中滴入高锰酸钾溶液过多,碘离子被氧化的量增多,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增多,即cV增多,根据关系式x=(50a-72cV)/(9cV)分析,则所得的x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