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靖远四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高三化学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S 32 Ba 137 O 16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
B. 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不同
C. 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D. 在铜的精炼装置中,通常用粗铜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A正确;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的原理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是臭氧的强氧化性,原理不同,B正确;C、铜的活泼性小于氢,故铜制品不能发生析氢腐蚀,C错误;D、在铜的精炼装置中,用粗铜作阳极材料,精铜作阴极材料,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化学与生活
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A
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中子数为3-2=1,则3g的中子数为=NA,A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A mol-1 =0.1NA,B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 =6NA,C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mol-1 =13NA,D项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是运用化学方法且正确的是
A. 用 NaOH 溶液鉴别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
B. 用 KSCN 溶液鉴别 FeCl3 溶液和 FeCl2 溶液
C.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SO2 和 CO2 两种气体
D.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Fe(OH)3 胶体和 FeCl3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FeCl3溶液遇KSCN时为血红色,则可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鉴别方法利用了FeCl3的化学性质,属于化学方法,故B正确;
C.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是可以的,据此可以判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为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需要明确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4.ag气体A与b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b:a
B. 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
C. 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b:a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的质量之比为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和B的分子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质量和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A和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详解】A.标准状况下,Vm相同,由ρ=mV可知,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即为a:b,故A错误;
B.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和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故 B正确;
C. 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同质量时由n=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b:a,故C正确;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a:b,故D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1 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1
B. 配制0.5 L 10 mol·L-1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
C. 0.5 L 2 mol·L-1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
D. 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 cm-3)与10 mL 18.4 mol·L-1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依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从1L1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故A正确;
B. 制成0.5L10mol/L的盐酸溶液中溶质氯化氢物质的量为5mol,需要氯化氢气体112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5mol,故B正确;
C. 0.5L2mol/LBaCl2溶液中,含Ba2+物质的量为1mol,含Cl−物质的量2mol,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6.02×1023,故C正确;
D. 10g98%硫酸(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mol/L =18.4mol/L,与10mL18.4mol/L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理解,要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1NaOH溶液:Na+、K+、、
B. 0.1 mol·L−1FeCl2溶液:K+、Mg2+、、
C. 0.1 mol·L−1K2CO3溶液:Na+、Ba2+、Cl−、OH−
D. 0.1 mol·L−1H2SO4溶液:K+、、、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的是离子共存问题,应从选项的条件获取信息,再从中判断在此条件的环境中是否有离子会互相反应,能大量共存就是没有可以互相发生反应的离子存在。
【详解】A.是一个碱性环境,离子相互间不反应,且与OH-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B.MnO4-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两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C.Ba2+可以与CO3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
D.酸性条件下H+与HSO3-不能大量共存,同时酸性条件下NO3-表现强氧化性会将HSO3-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如题中C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B项;③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的影响,如NO3-在酸性条件下会表现强氧化性等。
7.下列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将2 mol Cl2通入到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
2Fe2++4I-+3Cl2===2Fe3++6Cl-+2I2
正确;
Cl2过量,Fe2+、I-均被氧化
B
用Cu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Cl--2e-==Cl2↑
正确;
Cl-优先于OH-放电
C
过量SO2通入到NaClO溶液中:
SO2+H2O+ClO-==HClO+HSO3-
正确;
H2SO3的酸性强于HClO
D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Mg2++2HCO3-+2OH-==MgCO3↓+ 2H2O
正确;
MgCO3比Mg(OH)2更难溶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将2 mol Cl2通入到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二价铁离子、碘离子都被氧化;
B.铜做电极,阳极为活性电极,阳极参与放电;
C.HClO有强氧化性;
D.氢氧化钠足量,与碳酸氢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水。
【详解】A.氯气过量,二价铁离子、碘离子都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6Cl-+2I2,故A正确;
B.用Cu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Cu-2e-=Cu2+,评价及离子方程式均不合理,故B错误;
C.HClO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SO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lO-==Cl-+SO42-+2H+,评价及离子方程式均不合理,故C错误;
D.氢氧化钠足量,与碳酸氢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Mg2++2HCO3-+4OH-===Mg(OH)2↓+2CO32-+ 2H2O ,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8.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CO、NH、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 至少存在5种离子 B. 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1
C. SO、NH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 CO、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有0.02molFe3+,一定没有CO32-;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至少 0.02mol×3+0.02-0.02mol×2=0.04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0.04mol÷0.1L=0.4mol/L,A、至少存在Cl-、SO42-、NH4+、Fe3+四种离子,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04molCl-,故B正确;C、一定存在氯离子,故C错误;D、Al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知识
9.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 + 3C1O-+ 4OH- = 2RO4n-+3Cl- +5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O4n-中 R 的化合价是+6
B. ClO—是还原剂
C. 由上述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水提供的碱性环境
D. 反应过程中生成1mol RO4n-,转移6mol e-。
【答案】A
【解析】
A、由题可知n=2,RO4n-中R的化合价是+6, A项正确;B、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ClO-为氧化剂,B项错误;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改成离子形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化学式, C项错误;D、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则反应过程中生成1 mol RO4n-,转移3 mol e-,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难点是由电荷守恒得出n=2,RO4n-中R的化合价是+6,R元素化合价升高,R(OH)3为还原剂,Cl元素化合价降低,C1O-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10.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200mL,其中c(NO3-)=2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混合溶液中c(K+)=0.5mol·L-1
B. 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2mol
C.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mol电子
D. 电解后溶液中c(H+)=2mol·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气体的物质的量==0.1mol;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所以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铜的物质的量==0.1mo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得钾离子浓度=2mol•L-1-0.5mol/L×2=1mol/L;A.根据分析知,原混合溶液中c(K+)为1mol•L-1,故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知,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6.4 g,故B错误;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mol×4=0.4mol,故C正确;D.当电解硝酸铜时溶液中生成氢离子,当电解硝酸钾溶液时,实际上是电解水,所以电解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铜的2倍,为0.1mol×2=0.2mol,则氢离子浓度==1mol/L,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
【名师点晴】明确离子放电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浓度,据此分析解答。
1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密度不同
C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
D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用蒸馏的方法或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B错误;
C.丁醇和乙醚混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正确;
D.根据二者在水中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不同,利用重结晶法。NaCl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KNO3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注意相关物质性质的异同,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D项为易错点,注意NaCl和KNO3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
12.如图所示为“铁链环”结构,图中两环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下列对应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12+2OH-=Cl-+ClO-+2H2O B. Cu2++2OH-=Cu(OH)2↓
C. SO42-+Ba2+=BaSO4↓ D. OH-+HCO3-=H2O+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水,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故A错误;
B.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离子反应为Cu2++2OH-═Cu(OH)2↓,故B正确;
C.硫酸铜、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离子反应为Cu2++SO42-+Ba2++2OH-═BaSO4↓+ Cu(OH)2↓,故C错误;
D.氢氧化钡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水,若碳酸氢钠少量发生HCO3-+Ba2++OH-═BaCO3↓+H2O,若碳酸氢钠足量,发生2HCO3-+Ba2++2OH-═BaCO3↓+2H2O+CO32-,故D错误;
答案选B。
13.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
装置图
试剂X
实验现象
①
0.2 mol•L-1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
0.2 mol•L-1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③
0.2 mol•L-1FeSO4(H+)和KSCN混合溶液
溶液变红
④
0.2mol•L-1Al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ClO-+Cl-+2H+=Cl2↑+H2O
B. 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ClO-+2I-+2H+=Cl-+I2+H2O
C. 实验③中该条件下氧化性强弱:ClO->Fe3+
D. 实验④中ClO-与Al3+相互促进水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盐酸,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Cl-+2H+=Cl2↑+H2O,故A正确;
B.实验②0.2 mol•L-1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次氯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2I-+H2O=Cl-+I2+2OH-,故B错误;
C.在0.2mol/LFeSO4酸性溶液中滴加0.2mol/LNaClO溶液,Fe2+和Cl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遇KSCN,使溶液显红色,即说明Fe2+还原性大于Cl-,故C正确;
D.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AlCl3溶液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相互促进水解,生成Al(OH)3白色胶状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③液态HCl不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
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但不属于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⑥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
A. 3个 B. 4个 C. 5个 D. 全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BaSO4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混合物,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②错误;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液态的HCl只有HCl分子,没有电离出离子,也不能导电,但是HCl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NaHSO4=Na++H++SO42−,属于盐,故④正确;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几乎不导电;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⑤错误;
⑥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和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故⑥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和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能导电的物质说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15.某学生欲通过实验判断X,Y,Z,W四块金属的活泼性, 做了如下实验并得结论:当X,Y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Z可以从水中置换出H2,W不能从水中置换出H2;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知它们的活泼性顺序是
A. Z >X >W >Y B. Z >W >Y >X C. X >Y >W >Z D. X >Y >Z >W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般来说,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酸或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所以当X,Y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金属活动性:Y>X; Z可以从水中置换出H2,W不能从水中置换出H2,金属活动性:Z>W;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W>Y,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是Z>W>Y>X,故选B。
二、填空题(共40分)
16.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的c(Cu2+)与电解前相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利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锌,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池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填一种电解质溶液)。
【答案】 (1). 2H++2e-=H2↑ (2). 有气体放出,溶液变红 (3). 2Cl--2e-=Cl2↑ (4). 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说明生成了Cl2 (5). 纯铜 (6). Cu2++2e-=Cu (7). 变小 (8). Zn2++2e-=Zn (9). ZnCl2(或ZnSO4溶液)
【解析】
【详解】(1)①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X极是阴极,该电极上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e−=H2↑,所以该电极附近氢氧根浓度增大,碱性增强,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会变红,
故答案为:2H++2e−=H2↑;溶液变红,有气泡产生;
②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Y极是阳极,该电极上氯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2Cl−−2e−=Cl2↑,氯气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可使试纸变蓝色,
故答案为:2Cl−−2e−=Cl2↑;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说明生成了Cl2;
(2)①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池的X电极是阴极,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2e−=Cu,
故答案为:纯铜;Cu2++2e−=Cu;
②电解方法精炼粗铜,阴极是Cu2++2e−=Cu,阳极上先是金属锌、铁、镍等金属失电子,然后是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的过程,所以电解后,铜离子浓度是减小的,
故答案为:变小;
(3)如利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锌,镀件铁是阴极,镀层金属锌是阳极,电极X极即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Zn2++2e−=Zn,电镀液是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可以是ZnCl2溶液或是ZnSO4溶液。
故答案为:Zn2++2e−=Zn;ZnCl2溶液(或ZnSO4溶液)。
17.某一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HCl、SnCl2、H2SnCl6、As、H3AsO3、H2O,已知:HCl是反应物之一;As是生成物之一。
(1)①写出未配平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③在反应中,每转移1 mol电子,消耗HCl________mol。
④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在相同条件下,第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
c.阳离子只能作氧化剂
d.在相同条件下,氧化性顺序:Fe3+>Cu2+>H+>Fe2+
(2)①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______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Cl+SnCl2+H3AsO3H2SnCl6+As+H2O (2). H3AsO3 (3). Sn (4). 2 (5). b.c (6). Cl2+2I-=I2+2Cl- (7). 5Cl2+I2+6H2O=2HIO3+10HCl (8). 橙 (9). HBrO3>Cl2>HIO3
【解析】
【详解】(1)①HCl是反应物之一,根据氢元素、氯元素的价态,可知HCl在反应中起酸的作用,HCl中氢元素生成水,由元素守恒知H3AsO3是反应物,根据As、Sn元素化合价及电子转移守恒可知,H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As,SnCl2是还原剂被氧化为H2SnCl,所以未配平的反应方程式为HCl+SnCl2+H3AsO3H2SnCl6+As+H2O,
故答案为:HCl+SnCl2+H3AsO3H2SnCl6+As+H2O;
②结合方程式,根据As、Sn元素化合价可知,H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As,+2的Sn化合价升高为+4被氧化,
故答案为:H3AsO3;Sn;
③由方程式可知As元素由H3AsO3中+3价,降低为As中0价,每1mol
H3AsO3反应时,需要消耗HCl6mol,即转移3mol电子消耗6molHCl,所以每转移1mol电子,消耗2mol HCl,
故答案为:2;
④ a、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在相同条件下,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故a正确;
b、氧化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与得电子多少无关,故b错误;
c、中间价态的,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Fe2+,故c错误;
d、Cu与Fe3+反应Cu+2Fe3+═Cu2++2Fe2+,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Fe3+>Cu2+,活泼性金属铁强于氢,氢强于金属铜,所以氧化性Cu2+>H+>Fe2+,故氧化性顺序:Fe3+>Cu2+>H+>Fe2+,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c。
(2)①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说明生成I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 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I2被进一步氧化,生成HIO3,同时氯气被还原为HCl,反应物为氯气和碘、水,生成物是碘酸和氯化氢,一个氯气分子参加反应得2个电子,一个碘分子参加反应失去10个电子,该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
故答案为:Cl2+2I-=I2+2Cl- ;5Cl2+I2+6H2O=2HIO3+10HCl
②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所以氯气能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溴水呈橙色,继续向溴水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小于溴酸,氯气能和碘反应生成碘酸,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酸,所以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HBrO3>Cl2>HIO3;
故答案为:橙, HBrO3>Cl2>HIO3。
18.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大量的Fe2O3。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时,其中FeS2转化为Fe2O3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添加质量分数为1%CaO后,硫元素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含铝元素的物质发生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2O3)∶n(FeS2)=_______。
【答案】 (1). SO2+OH− =HSO3− (2). 4FeS2+11O22Fe2O3+8SO2 (3). CaSO4 (4). AlO2- + CO2 + 2 H2O = Al(OH)3 ↓+ HCO3- (5). 16:1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矿粉焙烧时,矿粉中的FeS2与O2反应生成Fe2O3和SO2,在空气中CaO可将SO2转化为CaSO4;“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Fe2O3和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
【详解】(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生成HSO3−,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 =HSO3−;
答案为:SO2+OH− =HSO3−;
(2).①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时,其中FeS2转化为Fe2O3和SO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
答案为:4FeS2+11O22Fe2O3+8SO2;
②添加质量分数为1%CaO后,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CaSO3在空气中高温煅烧下又可转化为分解温度较高的CaSO4;
答案为:CaSO4;
(3)过滤前使用NaOH溶液进行碱浸,Al2O3转化为NaAlO2,“过滤”得到的滤液中主要含有AlO2−,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可以将AlO2−转化为Al(OH)3。反应为:AlO2- + CO2 + 2 H2O = Al(OH)3 ↓+ HCO3- ;
答案为:AlO2- + CO2 + 2 H2O = Al(OH)3 ↓+ HCO3-;
(4)“过滤”得到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设有xmolFe2O3和ymolFeS2完全参加反应,将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看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2x×(3−)=2y×5+y×(−2),解得=16,所以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2O3):n(FeS2)=16:1。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 C 12 H 1 S 32 Ba 137 O 16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
B. 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臭氧漂白纸浆,原理不同
C. 钢铁制品和铜制品既能发生吸氧腐蚀又能发生析氢腐蚀
D. 在铜的精炼装置中,通常用粗铜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现实生活中,电化学腐蚀要比化学腐蚀严重的多,危害更大,A正确;B、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的原理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用臭氧漂白纸浆的原理是臭氧的强氧化性,原理不同,B正确;C、铜的活泼性小于氢,故铜制品不能发生析氢腐蚀,C错误;D、在铜的精炼装置中,用粗铜作阳极材料,精铜作阴极材料,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化学与生活
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数目为0.1NA
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中子数为3-2=1,则3g的中子数为=NA,A项正确;
B. 磷酸钠为强碱弱酸盐,磷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则1L 0.1mol/L的磷酸钠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个数小于1L×0.1mol/L×NA mol-1 =0.1NA,B项错误;
C. 重铬酸钾被还原为铬离子时,铬元素从+6降低到+3,1mol重铬酸钾转移的电子数为3mol×2×NA mol-1 =6NA,C项正确;
D.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个分子内所含共价键数目均为13个,则48g正丁烷与10g异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A mol-1 =13NA,D项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是运用化学方法且正确的是
A. 用 NaOH 溶液鉴别 Na2CO3 溶液和 NaHCO3 溶液
B. 用 KSCN 溶液鉴别 FeCl3 溶液和 FeCl2 溶液
C.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SO2 和 CO2 两种气体
D. 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Fe(OH)3 胶体和 FeCl3 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不能鉴别,故A错误;
B.FeCl3溶液遇KSCN时为血红色,则可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Cl2溶液,鉴别方法利用了FeCl3的化学性质,属于化学方法,故B正确;
C.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无法鉴别,故C错误;
D.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是可以的,据此可以判别溶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为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方法,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该题需要明确的是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验证即可。
4.ag气体A与b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同温同压下A、B两气体的密度之比为b:a
B. 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
C. 同质量气体A与B的分子数之比为b:a
D. 相同状况下同体积A、B的质量之比为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A和B的分子数相同,即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质量和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A和B的摩尔质量之比为a:b。
【详解】A.标准状况下,Vm相同,由ρ=mV可知,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即为a:b,故A错误;
B.摩尔质量在数值上和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所以两种气体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故 B正确;
C. A与B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同质量时由n=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b:a,故C正确;
D.相同状况下,同体积的A与B的物质的量相同,则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a:b,故D正确;
答案选A。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1 L 1 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1
B. 配制0.5 L 10 mol·L-1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 L(标准状况)
C. 0.5 L 2 mol·L-1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
D. 10 g 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 cm-3)与10 mL 18.4 mol·L-1硫酸的浓度是不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依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分散系,从1L1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故A正确;
B. 制成0.5L10mol/L的盐酸溶液中溶质氯化氢物质的量为5mol,需要氯化氢气体112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5mol,故B正确;
C. 0.5L2mol/LBaCl2溶液中,含Ba2+物质的量为1mol,含Cl−物质的量2mol,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6.02×1023,故C正确;
D. 10g98%硫酸(密度为1.84g/cm3)物质的量浓度=mol/L =18.4mol/L,与10mL18.4mol/L硫酸的浓度是相同的,故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理解,要熟练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1NaOH溶液:Na+、K+、、
B. 0.1 mol·L−1FeCl2溶液:K+、Mg2+、、
C. 0.1 mol·L−1K2CO3溶液:Na+、Ba2+、Cl−、OH−
D. 0.1 mol·L−1H2SO4溶液:K+、、、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的是离子共存问题,应从选项的条件获取信息,再从中判断在此条件的环境中是否有离子会互相反应,能大量共存就是没有可以互相发生反应的离子存在。
【详解】A.是一个碱性环境,离子相互间不反应,且与OH-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B.MnO4-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两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C.Ba2+可以与CO32-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
D.酸性条件下H+与HSO3-不能大量共存,同时酸性条件下NO3-表现强氧化性会将HSO3-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如题中C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B项;③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的影响,如NO3-在酸性条件下会表现强氧化性等。
7.下列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将2 mol Cl2通入到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
2Fe2++4I-+3Cl2===2Fe3++6Cl-+2I2
正确;
Cl2过量,Fe2+、I-均被氧化
B
用Cu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2Cl--2e-==Cl2↑
正确;
Cl-优先于OH-放电
C
过量SO2通入到NaClO溶液中:
SO2+H2O+ClO-==HClO+HSO3-
正确;
H2SO3的酸性强于HClO
D
Mg(HCO3)2溶液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
Mg2++2HCO3-+2OH-==MgCO3↓+ 2H2O
正确;
MgCO3比Mg(OH)2更难溶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 将2 mol Cl2通入到含1 mol FeI2的溶液中,二价铁离子、碘离子都被氧化;
B.铜做电极,阳极为活性电极,阳极参与放电;
C.HClO有强氧化性;
D.氢氧化钠足量,与碳酸氢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水。
【详解】A.氯气过量,二价铁离子、碘离子都被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6Cl-+2I2,故A正确;
B.用Cu作电极电解NaCl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Cu-2e-=Cu2+,评价及离子方程式均不合理,故B错误;
C.HClO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SO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ClO-==Cl-+SO42-+2H+,评价及离子方程式均不合理,故C错误;
D.氢氧化钠足量,与碳酸氢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Mg2++2HCO3-+4OH-===Mg(OH)2↓+2CO32-+ 2H2O ,故D错误。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8.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CO、NH、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 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 至少存在5种离子 B. Cl-一定存在,且c(Cl-)≥0.4 mol·L-1
C. SO、NH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 CO、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有0.02molFe3+,一定没有CO32-;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至少 0.02mol×3+0.02-0.02mol×2=0.04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0.04mol÷0.1L=0.4mol/L,A、至少存在Cl-、SO42-、NH4+、Fe3+四种离子,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04molCl-,故B正确;C、一定存在氯离子,故C错误;D、Al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知识
9.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 + 3C1O-+ 4OH- = 2RO4n-+3Cl- +5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O4n-中 R 的化合价是+6
B. ClO—是还原剂
C. 由上述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氨水提供的碱性环境
D. 反应过程中生成1mol RO4n-,转移6mol e-。
【答案】A
【解析】
A、由题可知n=2,RO4n-中R的化合价是+6, A项正确;B、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ClO-为氧化剂,B项错误;C、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不能改成离子形式,在离子方程式中写化学式, C项错误;D、R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为+6价,则反应过程中生成1 mol RO4n-,转移3 mol e-,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难点是由电荷守恒得出n=2,RO4n-中R的化合价是+6,R元素化合价升高,R(OH)3为还原剂,Cl元素化合价降低,C1O-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10.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200mL,其中c(NO3-)=2mol·L-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当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均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假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混合溶液中c(K+)=0.5mol·L-1
B. 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2mol
C.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0.4mol电子
D. 电解后溶液中c(H+)=2mol·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气体的物质的量==0.1mol;每生成1mol氧气转移4mol电子,每生成1mol氢气转移2mol电子,每生成1mol铜转移2mol电子,所以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铜的物质的量==0.1mol,则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0.5mol/L,根据电荷守恒得钾离子浓度=2mol•L-1-0.5mol/L×2=1mol/L;A.根据分析知,原混合溶液中c(K+)为1mol•L-1,故A错误;B.根据以上分析知,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6.4 g,故B错误;C.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1mol×4=0.4mol,故C正确;D.当电解硝酸铜时溶液中生成氢离子,当电解硝酸钾溶液时,实际上是电解水,所以电解后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铜的2倍,为0.1mol×2=0.2mol,则氢离子浓度==1mol/L,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
【名师点晴】明确离子放电顺序是解本题关键,电解硝酸钾和硝酸铜混合溶液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阴极上先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铜的物质的量,再结合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浓度,据此分析解答。
1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密度不同
C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
D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和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应用四氯化碳或苯萃取,A错误;
B.乙酸乙酯和乙醇混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可用蒸馏的方法或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B错误;
C.丁醇和乙醚混溶,但二者的沸点不同且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正确;
D.根据二者在水中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不同,利用重结晶法。NaCl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不大,KNO3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大,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注意相关物质性质的异同,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和操作原理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D项为易错点,注意NaCl和KNO3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
12.如图所示为“铁链环”结构,图中两环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下列对应部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12+2OH-=Cl-+ClO-+2H2O B. Cu2++2OH-=Cu(OH)2↓
C. SO42-+Ba2+=BaSO4↓ D. OH-+HCO3-=H2O+CO32-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NaOH反应生成NaCl、NaClO、水,离子反应为Cl2+2OH-═Cl-+ClO-+H2O,故A错误;
B.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离子反应为Cu2++2OH-═Cu(OH)2↓,故B正确;
C.硫酸铜、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离子反应为Cu2++SO42-+Ba2++2OH-═BaSO4↓+ Cu(OH)2↓,故C错误;
D.氢氧化钡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水,若碳酸氢钠少量发生HCO3-+Ba2++OH-═BaCO3↓+H2O,若碳酸氢钠足量,发生2HCO3-+Ba2++2OH-═BaCO3↓+2H2O+CO32-,故D错误;
答案选B。
13.NaClO是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某研究小组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
装置图
试剂X
实验现象
①
0.2 mol•L-1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
0.2 mol•L-1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③
0.2 mol•L-1FeSO4(H+)和KSCN混合溶液
溶液变红
④
0.2mol•L-1Al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①中发生的反应:ClO-+Cl-+2H+=Cl2↑+H2O
B. 实验②中发生的反应:ClO-+2I-+2H+=Cl-+I2+H2O
C. 实验③中该条件下氧化性强弱:ClO->Fe3+
D. 实验④中ClO-与Al3+相互促进水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入盐酸,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Cl-+2H+=Cl2↑+H2O,故A正确;
B.实验②0.2 mol•L-1 KI-淀粉溶液中滴入次氯酸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碱性溶液中次氯酸钠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O-+2I-+H2O=Cl-+I2+2OH-,故B错误;
C.在0.2mol/LFeSO4酸性溶液中滴加0.2mol/LNaClO溶液,Fe2+和Cl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3+遇KSCN,使溶液显红色,即说明Fe2+还原性大于Cl-,故C正确;
D.NaClO溶液水解显碱性,AlCl3溶液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相互促进水解,生成Al(OH)3白色胶状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将硫酸钡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③液态HCl不导电,所以属于非电解质;
④NaHSO4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有氢离子,但不属于酸;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一定不导电。
⑥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强
A. 3个 B. 4个 C. 5个 D. 全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BaSO4固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虽然硫酸钡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只要溶解就完全电离,硫酸钡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所以硫酸钡是电解质,故①错误;
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是混合物,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②错误;
③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液态的HCl只有HCl分子,没有电离出离子,也不能导电,但是HCl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③错误;
④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硫酸氢钠能电离出氢离子,NaHSO4=Na++H++SO42−,属于盐,故④正确;
⑤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能导电,如碳酸钙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难溶于水,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几乎不导电;碳酸钙在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碳酸钙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放在水中不一定不导电,如NH3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致导电,氨气自身未电离,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故⑤错误;
⑥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和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故⑥错误;
答案选C。
【点睛】非电解质是指: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和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和电解质的强弱无关。能导电的物质说明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15.某学生欲通过实验判断X,Y,Z,W四块金属的活泼性, 做了如下实验并得结论:当X,Y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Z可以从水中置换出H2,W不能从水中置换出H2;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知它们的活泼性顺序是
A. Z >X >W >Y B. Z >W >Y >X C. X >Y >W >Z D. X >Y >Z >W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般来说,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酸或水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较活泼的金属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所以当X,Y与稀硫酸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金属活动性:Y>X; Z可以从水中置换出H2,W不能从水中置换出H2,金属活动性:Z>W;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W>Y,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顺序是Z>W>Y>X,故选B。
二、填空题(共40分)
16.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①Y电极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主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的c(Cu2+)与电解前相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利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锌,电极X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解池盛放的电镀液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填一种电解质溶液)。
【答案】 (1). 2H++2e-=H2↑ (2). 有气体放出,溶液变红 (3). 2Cl--2e-=Cl2↑ (4). 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说明生成了Cl2 (5). 纯铜 (6). Cu2++2e-=Cu (7). 变小 (8). Zn2++2e-=Zn (9). ZnCl2(或ZnSO4溶液)
【解析】
【详解】(1)①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X极是阴极,该电极上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2H++2e−=H2↑,所以该电极附近氢氧根浓度增大,碱性增强,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会变红,
故答案为:2H++2e−=H2↑;溶液变红,有气泡产生;
②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Y极是阳极,该电极上氯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2Cl−−2e−=Cl2↑,氯气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可使试纸变蓝色,
故答案为:2Cl−−2e−=Cl2↑;把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Y电极附近,试纸变蓝色,说明生成了Cl2;
(2)①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池的X电极是阴极,材料是纯铜,电极反应为:Cu2++2e−=Cu,
故答案为:纯铜;Cu2++2e−=Cu;
②电解方法精炼粗铜,阴极是Cu2++2e−=Cu,阳极上先是金属锌、铁、镍等金属失电子,然后是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的过程,所以电解后,铜离子浓度是减小的,
故答案为:变小;
(3)如利用该装置实现铁上镀锌,镀件铁是阴极,镀层金属锌是阳极,电极X极即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Zn2++2e−=Zn,电镀液是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溶液,可以是ZnCl2溶液或是ZnSO4溶液。
故答案为:Zn2++2e−=Zn;ZnCl2溶液(或ZnSO4溶液)。
17.某一反应体系中的物质有HCl、SnCl2、H2SnCl6、As、H3AsO3、H2O,已知:HCl是反应物之一;As是生成物之一。
(1)①写出未配平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该反应中,得电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③在反应中,每转移1 mol电子,消耗HCl________mol。
④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a.在相同条件下,第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的还原性从上到下逐渐增强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越强
c.阳离子只能作氧化剂
d.在相同条件下,氧化性顺序:Fe3+>Cu2+>H+>Fe2+
(2)①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KI换成KBr,则CCl4层变为_______________色;继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Cl+SnCl2+H3AsO3H2SnCl6+As+H2O (2). H3AsO3 (3). Sn (4). 2 (5). b.c (6). Cl2+2I-=I2+2Cl- (7). 5Cl2+I2+6H2O=2HIO3+10HCl (8). 橙 (9). HBrO3>Cl2>HIO3
【解析】
【详解】(1)①HCl是反应物之一,根据氢元素、氯元素的价态,可知HCl在反应中起酸的作用,HCl中氢元素生成水,由元素守恒知H3AsO3是反应物,根据As、Sn元素化合价及电子转移守恒可知,H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As,SnCl2是还原剂被氧化为H2SnCl,所以未配平的反应方程式为HCl+SnCl2+H3AsO3H2SnCl6+As+H2O,
故答案为:HCl+SnCl2+H3AsO3H2SnCl6+As+H2O;
②结合方程式,根据As、Sn元素化合价可知,H3AsO3是氧化剂,被还原为As,+2的Sn化合价升高为+4被氧化,
故答案为:H3AsO3;Sn;
③由方程式可知As元素由H3AsO3中+3价,降低为As中0价,每1mol
H3AsO3反应时,需要消耗HCl6mol,即转移3mol电子消耗6molHCl,所以每转移1mol电子,消耗2mol HCl,
故答案为:2;
④ a、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在相同条件下,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故a正确;
b、氧化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强,与得电子多少无关,故b错误;
c、中间价态的,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如:Fe2+,故c错误;
d、Cu与Fe3+反应Cu+2Fe3+═Cu2++2Fe2+,氧化剂是Fe3+,氧化产物是Cu2+,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Fe3+>Cu2+,活泼性金属铁强于氢,氢强于金属铜,所以氧化性Cu2+>H+>Fe2+,故氧化性顺序:Fe3+>Cu2+>H+>Fe2+,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c。
(2)①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Cl4后滴加氯水,CCl4层变成紫色,说明生成I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氯水,振荡, CCl4层会逐渐变浅,最后变成无色,说明I2被进一步氧化,生成HIO3,同时氯气被还原为HCl,反应物为氯气和碘、水,生成物是碘酸和氯化氢,一个氯气分子参加反应得2个电子,一个碘分子参加反应失去10个电子,该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
故答案为:Cl2+2I-=I2+2Cl- ;5Cl2+I2+6H2O=2HIO3+10HCl
②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所以氯气能氧化溴离子生成溴单质,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2+2Br−=Br2+2Cl−,溴水呈橙色,继续向溴水中滴加氯水,CCl4层的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小于溴酸,氯气能和碘反应生成碘酸,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酸,所以Cl2、HIO3、HBrO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HBrO3>Cl2>HIO3;
故答案为:橙, HBrO3>Cl2>HIO3。
18.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SiO2,少量FeS2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生产氧化铝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焙烧过程均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有大量的Fe2O3。
①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时,其中FeS2转化为Fe2O3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②添加质量分数为1%CaO后,硫元素最终转化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含铝元素的物质发生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2O3)∶n(FeS2)=_______。
【答案】 (1). SO2+OH− =HSO3− (2). 4FeS2+11O22Fe2O3+8SO2 (3). CaSO4 (4). AlO2- + CO2 + 2 H2O = Al(OH)3 ↓+ HCO3- (5). 16:1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矿粉焙烧时,矿粉中的FeS2与O2反应生成Fe2O3和SO2,在空气中CaO可将SO2转化为CaSO4;“碱浸”时,Al2O3、SiO2转化为溶于水的NaAlO2、Na2SiO3;Fe2O3和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
【详解】(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SO2生成HSO3−,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OH− =HSO3−;
答案为:SO2+OH− =HSO3−;
(2).①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时,其中FeS2转化为Fe2O3和SO2,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
答案为:4FeS2+11O22Fe2O3+8SO2;
②添加质量分数为1%CaO后,SO2与CaO反应生成CaSO3,CaSO3在空气中高温煅烧下又可转化为分解温度较高的CaSO4;
答案为:CaSO4;
(3)过滤前使用NaOH溶液进行碱浸,Al2O3转化为NaAlO2,“过滤”得到的滤液中主要含有AlO2−,向“过滤”得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可以将AlO2−转化为Al(OH)3。反应为:AlO2- + CO2 + 2 H2O = Al(OH)3 ↓+ HCO3- ;
答案为:AlO2- + CO2 + 2 H2O = Al(OH)3 ↓+ HCO3-;
(4)“过滤”得到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设有xmolFe2O3和ymolFeS2完全参加反应,将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看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2x×(3−)=2y×5+y×(−2),解得=16,所以理论上完全反应消耗的n(Fe2O3):n(FeS2)=16: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