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安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2019-2020学年度(上)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Al 27 S 32 Fe 56 Ba 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生活离不开化学。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下列成语与该金属有关的是( )
A. 衣紫腰银 B. 点石成金 C. 铜鸵荆棘 D. 铁柞成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某种金属制成的器皿,放置于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变黑,如将表面变黑的上述器皿放入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黑色完全褪去,该金属是银,表面会逐渐变黑是生成了Ag2S。银器放在铝制容器中,由于铝的活泼性大于银,故铝为负极,失电子,银为正极,银表面的Ag2S得电子,析出单质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衣紫腰银涉及金属银,故A正确;
B. 点石成金涉及金属金,故B错误;
C. 铜鸵荆棘涉及金属铜,故C错误;
D. 铁柞成针涉及金属铁,故D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事实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加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催化氧化反应
B. 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压缩H2(g)、I2(g)、HI(g)平衡体系,体系颜色加深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使用催化剂,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不影响平衡的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Cl2+H2OHClO+H++Cl-,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选;
C.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但500℃左右比室温合成氨的反应速率更快,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
D、H2(g)+I2(g)2HI(g)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压缩容器体积后,各组分的浓度都变大,颜色加深,但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不选;
答案选B。
3.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元素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W同族,Z、Q同族,X、Y两种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代数和均为0,由上述五种元素中的某几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均可在一定条件下洗涤含硫的试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酸性:H2YO3[OH-]
B. ①②等体积混合后,醋酸根离子浓度小于③二分之一
C. ①③等体积混合以后,溶液呈酸性,则(Na+)>(CH3COO-)>(H+)
D. ①②等体积混合以后,水的电离程度比①③等体积混合的电离程度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CH3COOH溶液中的H+来自醋酸分子的电离和水的电离,所以[CH3COOH]>[H+]>[CH3COO-]>[OH-],故A错误;
B. ①②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体积大约为原来的2倍,如果CH3COO-不水解,浓度约为原来的1/2,CH3COONa为弱酸强碱盐,越稀越水解,CH3COO- +H2OCH3COOH+OH-,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动,因此CH3COO-浓度小于原来的1/2,故B正确;
C.①③等体积混合以后,溶液呈酸性,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 的水解程度,因此(CH3COO-)>(Na+)>(H+),故C错误;
D.①②等体积混合以后恰好反应生成CH3COONa,CH3COO- 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①③等体积混合,CH3COOH电离产生的H+抑制水的电离,因此总体上看①②等体积混合后水的电离程度比①③等体积混和后水的电离程度大,故D错误;
答案选B。
6.某温度下,和的电离常数分别为和。将和体积均相同的两种酸溶液分别稀释,其随加水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代表溶液
B.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点>c点
C. 从c点到d点,溶液中保持不变(其中、分别代表相应的酸和酸根离子)
D. 相同体积a点的两溶液分别与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电离常数HNO2大于CH3COOH,酸性HNO2大于CH3COOH;
A、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Ⅱ的变化大,则Ⅱ的酸性比I的酸性强,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
B、酸抑制水电离,b点pH小,酸性强,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大;
C、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k(HNO2)为HNO2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
D、体积和pH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
【详解】A、由图可知,稀释相同的倍数,Ⅱ的变化大,则Ⅱ的酸性比I的酸性强,Ⅱ代表HNO2,I代表CH3COOH,故A错误;
B、酸抑制水电离,b点pH小,酸性强,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大,故B错误;
C、Ⅱ代表HNO2,c(HNO2)c(OH-)/c(NO2-)=c(H+)·c(HNO2)c(OH-)/[c(H+)·c(NO2-)]=kw/k(HNO2),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k(HNO2)为HNO2的电离常数,这些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不变,故C正确;
D、体积和pH均相同的HNO2和CH3COOH溶液,c(CH3COOH)>c(HNO2),分别滴加同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CH3COOH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多,HNO2消耗的NaOH少,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酸的稀释及图象,明确强酸在稀释时pH变化程度大及酸的浓度与氢离子的浓度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点C,要将已知的c(HNO2)c(OH-)/c(NO2-)分子和分值母同乘以c(H+),变成与kw为水的离子积常数和k(HNO2)为HNO2的电离常数相关的量,再判断。
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Al3+、Cu2+、SO42-、Cl-
B. 中性溶液中:Al3+、NH4+、Cl-、S2-
C. c(OH-)p3,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温度越高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越小,故反应热小于零,
故答案为:p1>p2>p3;p2,由图可知,B对应的温度、压强大,则反应速率大,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