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01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02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TP、mRNA、甲状腺激素和人体红细胞膜都含C、H、0、N、P
    B. 多糖、蛋白质、核酸和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 脂肪中氢的含量比糖类多且氧化产生的能量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两者均可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ATP、mRNA、和人体红细胞膜都含C、H、0、N、P, 甲状腺激素不含P,A错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胆固醇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脂肪中氢的含量比糖类多且氧化产生的能量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C错误;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DNA可以作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及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RNA可以作为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D正确。
    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点睛:熟记各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核酸、糖类、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玉米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 tRNA 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
    D.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脂质主要是由C、H、O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DNA和RNA,是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故玉米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A正确;由分析可知,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tRNA分子中的部分含有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故tRNA分子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C正确;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性激素可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错误。
    故选D。
    3.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生物的细胞
    B. 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生物不可能是原核生物
    C. 真核生物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只进行无丝分裂
    D. 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原核细胞虽然不含线粒体,但是有些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好氧细菌;原核细胞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有些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2、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3、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它把细胞分割成好多小区室,使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
    【详解】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生物的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错误;含有有氧呼吸酶的生物也可能是原核生物,如蓝藻,B错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增殖,C错误;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能准确判断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4.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 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C. 观察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观察到的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其它时期的细胞数目。赤道板表示细胞中央的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该实验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
    【详解】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长,所以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多于处于中期的细胞数目,A错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为染色质的形态,而染色体是分裂期的形态,故显微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看到细胞的动态变化,即观察不到分裂末期有的细胞内细胞板正在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由于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故若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植物细胞产生的ATP分子数有可能不同
    B. 细胞只有通过ATP与ADP循环,才能使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
    C. 酶制剂宜在低温下保存,此时虽然酶的活性很低,但其空间结构稳定
    D. 酶与激素都在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所以活细胞中需源源不断地合成
    【答案】D
    【解析】
    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同,其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不同的植物细胞若散失的热量不同,则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不同,产生的分子数不同,A正确;细胞只有通过ATP与ADP循环,才能使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B正确;酶制剂宜在低温下保存的原因是酶的活性很低且空间结构稳定,C正确;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
    考点:细胞中的酶和ATP
    6.下列关于生物膜透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不具有选择作用
    B. 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能够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
    C. 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
    D. 细胞外髙浓度的过氧化氢酶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核膜对物质进出细胞核具有选择性,A错误;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初步加工后,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囊泡与高尔基体融合,进入高尔基体,不能自由透过高尔基体膜,B错误;有些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也可能以胞吐方式运出细胞,C正确;过氧化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D错误。
    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B. 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扩散速度最快
    C. 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不同
    D.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答案】C
    【解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能确定其细胞呼吸方式,A错误;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B错误;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和“观察细胞中RNA和DNA分布”实验中加入盐酸的作用不同,C正确;蔗糖是否水解都不能用碘液鉴定,因此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的专一性时,不能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
    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跑的形态结构虽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C. 正常人体只要细胞癌变,必然在体内形成肿瘤
    D. 细胞凋亡过程中,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不同细胞也会表达相同的基因,如呼吸酶基因。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详解】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效率下降,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跑的形态结构虽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正常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若正常人体细胞癌变,不一定在体内形成肿瘤,因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癌变细胞,C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多数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细胞衰老的原因;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和细胞凋亡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9.下列有关细胞及其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蓝藻虽然没有叶绿体,但属于自养型生物
    B. 硝化细菌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C. 大肠杆菌体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均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答案】C
    【解析】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A正确;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C错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些产物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的,D正确。
    10.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DNA上
    B. 该过程需要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C. 基因的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进行转录可提高合成蛋白质的效率
    D. 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
    【答案】A
    【解析】
    A.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转录起始位点,是一段位于基因上的DNA序列,称作启动子,A正确;
    B.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需要ATP供能,但ATP中含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转录仅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被选为模板的单链称为模板链,亦称信息链,C错误;
    D.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个密码子,所以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tRNA或多种tRNA转运,D错误;
    答案选A。
    11.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B. 染色体数目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点发生分裂
    D. 同源染色体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DNA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错误;纺锤体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上的着丝点运动,与着丝点分裂无关,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正确。
    12.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分裂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单体。没有突变且细胞正常分裂,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4对、DNA分子8个
    B. 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是d
    C. 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四种子细胞
    D. 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
    【答案】D
    【解析】
    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8个,A错误;如果a上有D基因,a'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也是D,B错误;由于染色体自由组合,该细胞分裂完成将得到两种子细胞,C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裂后a与b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D正确。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还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
    B.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基因突变一般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
    D. 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以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基因工程等;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错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可遗传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基因突变一般会改变基因的种类,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缺失和重复能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变化,易位和倒位会导致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错误;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以及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和基因工程等,D错误。
    故选B。
    14.下列与遗传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 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C. 病毒的RNA都能直接复制,因此可作为病毒的遗传物质
    D. 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也为X
    【答案】B
    【解析】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所以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不一定都是脱氧核苷酸,A项错误;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所以只有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项正确;病毒的RNA不一定都能直接复制,例如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能直接复制,C项错误;若DNA中腺嘌呤的比例为X,则理论上腺嘌呤在每一条链中的比例为0~2X,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将课本上有关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综合,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5.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B. 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是遗传病
    C.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 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2)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2、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A错误;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错误;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C正确;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也可能是某种传染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要注意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基因病还可能是染色体出现异常。另外还要注意: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也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发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孕妇怀孕期间因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使胎儿严重缺氧所致的脑瘫,都不属于遗传病。
    16.下图中能发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的是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
    【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7.如图甲、乙、丙是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B. 乙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
    C. 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一定是交叉互换
    D. 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可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B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据此可判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B项正确;染色体①上同时出现基因B、b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C项错误;综上分析,B细胞也可能是第一极体,C细胞有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因此在同一个生物体的睾丸内,不一定能观察到A、B、C三种细胞,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8.下列与遗传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 豌豆的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出现9种基因型
    B. 某种植物为单倍体,则该植物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 理论上,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该遗传病的患者
    D. 某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44+ XX条染色体,则该个体一定为女性
    【答案】C
    【解析】
    豌豆的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自交,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可以出现9种基因型,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后代只能出现3种基因型,A错误;如该植物的物种是二倍体,则其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如植物的物种是染色体组数为偶数的多倍体,则其单倍体含有该物种一半的染色体组数,B错误;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bXb,Xb基因来自父母,其父亲有Xb基因一定为患者,该女性又能将Xb基因传给儿子,儿子一定为患者,C正确;男性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4+ XX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4+ YY条染色体,D错误,所以选C。
    【点睛】A选项中,容易陷入思维定势,误认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D选项中,不容易想到男性的精原细胞在减II后期的细胞,也会出现44+ XX条染色体。
    19.一个被15N标记的、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
    B. 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
    C. 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1200个G
    D. 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干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1)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
    (2)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中含原链的DNA分子有2个。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A=T,一条链中T+A占40%,则整个DNA分子中T+A占40%,所以DNA分子中A=T=500×2×40%÷2=200个,则鸟嘌呤G=500-200=300个,复制3次需G的数量=(23-1)×300=2100个,第3次复制需G的数量=22×300=1200个。
    【详解】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一条链的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A占另一条链也为40%,A错误;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40%,则T+A也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0%,A=T=20%,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500×2×20%=200个,B错误;据B中分析可知,G=C=30%,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500×2×30%×22=1200个G,C正确;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单链共16条,其中含14N的单链有14条,占总数的7/8,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是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的内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
    B. a、e过程所需的原料相同,b、c所需的原料也相同
    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 b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e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催化
    【答案】A
    【解析】
    据图可知,生物的遗传信息除了储存在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还可以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A错误;a、e过程分别是DNA复制和RNA逆转录,都是合成DNA,所需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b、c过程分别是DNA转录和RNA复制,都是合成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正确;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着,表现型是通过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体现,这些都需要蛋白质作为基础,C正确;b过程是DNA转录,合成RNA,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e过程是RNA逆转录,形成DNA,需要逆转录酶催化,D正确,所以选A。
    【点睛】如不仔细看图,就不会深刻理解RNA的复制及逆转录过程,是RNA病毒特有,其遗传物质就是RNA,遗传信息储存在RNA的核糖核苷酸序列中,就会误以为A是正确的。
    21.科学家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下表所示。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测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T
    CTT→C
    蛋白质变化
    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
    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


    A. 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增添
    B. 控制眼形的基因Ⅰ、Ⅱ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对性状无影响
    C. 棒眼果蝇的出现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
    【答案】C
    【解析】
    突变型Ⅰ的产生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突变型Ⅱ的产生是由于控制眼形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A错误。控制眼形的基因Ⅰ、Ⅱ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将导致果蝇由圆眼突变为棒眼,性状发生了变化,B错误。突变基因Ⅰ表达的蛋白质中有一个氨基酸与野生型果蝇的不同,突变基因Ⅱ表达的蛋白质中多肽链长度比野生型果蝇的长,说明棒眼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正确。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F2中圆眼:棒眼=15:1,说明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5,D错误。
    22.如图甲、乙均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图丁为细胞分裂各时期染色体与DNA分子的相对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染色体组数相同,甲图中的核DNA数是乙图的2倍
    B. 甲、乙两图所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对应图丙的BC段和DE段
    C. 图丁中a时期可对应图丙的DE段,图丁中b时期的细胞可以是图乙所示的细胞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均可用图丙表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甲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并且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图中AB段表示间期的DNA分子的复制,CD段表示后期的着丝点分裂,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a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组染色体:DNA=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甲、乙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组数也相同,均为2个染色体组,由于甲图含姐妹染色单体,故甲图含有的核DNA是乙图的二倍,A正确;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对应丙图BC段,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一个DNA,对应丙图DE段,B正确;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等于核DNA数,且与体细胞中相同,对应丁图的c时期,图丁a时期染色体数等于DNA数,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DNA,可对应图丙的DE段,C错误;由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要进行一次DNA复制和着丝点分裂,所以都可以用图丙中的曲线表示细胞内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和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各选项。
    23.某与外界隔离的岛屿上,经调查该地区居民中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2a/(1+a)
    B. 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
    C. 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1—c)2/2
    D. 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c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正常基因的频率为1﹣a,则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1﹣a)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为2×a×(1﹣a),则正常个体中白化病携带者所占的概率为,A正确;男性的基因型有XBY、XbY,而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因此男性个体中患红绿色盲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b,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c,则正常基因频率为(1﹣c),因此不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个体占全部个体的,C正确;
    D、女性个体中同时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占b2(2c﹣c2),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
    24.下列有关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滥用抗生素会诱发病菌发生抗药性变异,从而出现耐药病菌
    C. 猎豹和斑马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相互选择的结果
    D. 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正确;抗生素的使用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发产生抗药性变异的因素,B错误;猎豹和斑马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相互选择的结果,C正确;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D正确。 
    故选B。
    2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织液可以同时与组织细胞、血浆进行物质交换
    B. 淋巴中的淋巴细胞都是在骨髓中产生并发育成熟的
    C. 机体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体就处于健康不患病状态
    D. 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为:
    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组织液既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又可以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淋巴中的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而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错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也可能会患病,如白化病,C错误;人体大量饮水导致尿量增加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正常表现,不属于稳态失调,D错误。
    故选A。
    2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有关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球员大量出汗会导致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
    B.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
    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D.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
    【答案】D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A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人体内存在缓冲物质,能将乳酸中和,使pH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C错误。当血糖浓度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D正确。
    27.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体现了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突触小泡,③是突触前膜,④是突触后膜。
    【详解】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结构①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可为神经递质的释放提供能量,A正确;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结构④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结构④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结构,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突触结构,能分析在突触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原因和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过程。
    28.在如图膝跳反射活动中(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均能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是下列的哪项

    A. 神经元A,神经元B,神经元C,神经元D
    B. 神经元A,神经元D,神经元B,屈肌
    C. 神经元A,神经元B,伸肌
    D. 神经元A,神经元C,伸肌
    【答案】D
    【解析】
    据图分析,敲打膝盖,引起了伸肌收缩,说明兴奋可以通过神经元A到突触,再到神经元C,引起伸肌收缩,即神经元A、神经元C、伸肌都可以记录到动作电位;而屈肌舒张说明屈肌没有产生反应,说明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D传到神经元B,从而不能引起屈肌反应,即神经元D、神经元B和屈肌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故选D。
    29.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 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 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 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正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脑的高级功能等知识点,内容比较综合,需要对基础知识综合掌握运用。
    30.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逐渐使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
    B. 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C. HIV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等传播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最终导致免疫系统瘫痪,A正确;HIV是RNA病毒,其组成中不含DNA,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的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D错误。 
    故选A。
    31.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B. 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 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 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析】
    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而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但是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错误;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32.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当病毒首次入侵机体后会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 B细胞和T细胞均进行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
    B. 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C. 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直接和病毒结合并将之清除
    D. 吞噬细胞识别抗原后分泌淋巴因子将信息呈递给T细胞
    【答案】A
    【解析】
    当病毒首次入侵机体后会发生免疫过程,即会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和T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均进行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A正确。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使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发生在二次免疫过程中,B错误。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C错误。吞噬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分泌淋巴因子,而是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D错误。
    【点睛】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理解不清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3.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细胞A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 图中的细胞D无识别功能
    C. 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 D. 图中物质I为抗原,物质II为抗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该过程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图中细胞A表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Ⅰ为淋巴因子,物质Ⅱ为抗体。
    【详解】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识别大多数病菌,但无特异性识别功能,A错误;细胞D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正确;细胞D为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增殖,故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细胞B为T细胞,物质Ⅰ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Ⅱ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以体液免疫的图解为载体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首先能够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确定图中的物质和细胞的名称,然后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各项,难度适中。
    3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 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D. 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幼根的敏感性大于幼芽。
    【详解】同一植株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芽,A错误;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不利于储存,B错误;乙烯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可促进未受精的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C错误;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脱落酸能抑制马铃薯发芽,D正确。
    故选D。
    35.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的标记个体数。
    【详解】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但所计算的数值为估算值,A错误;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也应如实记录,不应舍弃,B错误;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长,标记个体可能会死亡,标记个体被再次捕获几率降低,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可能比实际值偏大,C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以保证重捕时被标记个体与不被标记的个体被捕获的几率相同,D正确。
    故选D。
    36.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
    B. 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该种群的K值会发生变化
    D. 图中1时到3时的变化过程中,出生率/死亡率的值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图示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的相对值达到2之前,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的相对值为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种群数量的相对值在2~3之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碱小;种群数量的相对值为3时,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左右。
    【详解】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关,A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正确;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该种群的K值会发生变化,C正确;图中1时到3时的变化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也是先逐渐增大后减小,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曲线和J型曲线,能判断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能结合曲线图准确判断各选项。
    37.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C. 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是指今天还未被利用的那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详解】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属于一个种群,不是群落,没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在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是指物种的多少,与种群密度大小无关,B错误;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以物质为载体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D正确。
    故选D。
    38.下表为三个相邻群落的植被丰富度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被丰富度(种)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木层

    甲群落

    21.5

    35.5

    19.5

    乙群落

    17.5

    23.8

    16.25

    丙群落

    22

    31.8

    13.5



    A. 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分别对三个层次植被丰富度调查时样方大小要一致
    B. 甲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一般情况下甲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
    C. 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
    D. 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样方法对不同植被进行调查,不同植物应采用不同面积的样方,个体较小的草本植物可采用较小的样方面积,个体高大的乔木可采用较大的样方面积,A项错误;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一般而言,群落植被丰富度最高,群落整体的丰富度也最高,B项正确;一般而言,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会越来越高,所以乙群落植被丰富度最低,该群落的演替可能还没达到相对稳定阶段,C项正确;丙群落的草本层丰富度最低,但总的植被丰富度并不低,可能因为该群落的乔木层和灌木层植被更加茂密,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9.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B. 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C. 草原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D. 合理放牧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的过程,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正确;保护植被,合理放牧,则草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A。
    40.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种群的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
    B. 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C. 该濒危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与天敌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D. 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不会导致该种群进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和选项所描述的内容可知,该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详解】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虽然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但是,如果气候不适宜,该种群的个体数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会减少,A错误;正常的自然选择,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改变濒危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可能会导致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该种群进化,D错误。
    【点睛】梳理“J型”曲线的形成条件、自然选择的过程,理解共同进化的内涵和生物进化的实质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分析各选项。
    41.为探究光照强度对不同植物幼苗光合作用能力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况相同的不同植物的幼苗分成A、B两组,分别栽种在温度适宜,其它条件均相同的环境中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

    (1)光照强度为150LX时,B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叶绿体中的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光照强度为300LX的条件下培养这两组幼苗,则这两组幼苗的生长速度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为1500LX时,限制A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此时若突然中断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__。
    【答案】 (1). 等于 (2). 由叶绿体基质移向类囊体薄膜 (3). 相等 (4). 光照强度为300LX时,A、B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相等(或积累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5). CO2浓度 (6). 减少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A组的呼吸速率小于B组的呼吸速率,光照强度为300LX时,A组和B组的净光合速率相同。光照强度大于300LX后,B组的净光合速率大于A组的净光合速率。
    【详解】(1)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150LX时,B组幼苗放氧速率为0,即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叶绿体中光反应产生ATP,用于暗反应,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用于光反应形成ATP,所以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移动。
    (2)光照强度为300LX时,A、B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相等,故两组幼苗的生长速率相同。
    (3)当光照强度大于1500LX时,随光照强度增加,A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则此时限制其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若突然中断光照,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和ATP减少,C5的生成减少,短时间内其利用量不变,则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减少。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分析题意、题图综合作答的能力。
    42.某科研团队用含有各种必需元素的溶液培养大麦幼苗。实验分两组,甲组在光下,乙组在黑暗中,48小时后测定水分的消耗量和几种离子的浓度变化。表中各离子的数据为实验结束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
    实验条件
    水分的消耗量(mL)
    Ca2+(%)
    K+(%)
    Mg2+(%)
    甲组
    1070
    128
    27
    184
    乙组
    425
    103
    35
    115


    请回答:
    (1)甲组幼苗细胞中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H]和ATP产生的场所有__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一部分ATP可用于通过____________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的过程。
    (2)48小时后,乙组幼苗的鲜重增加,干重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吸收离子的比例上看,大麦幼苗吸收各种离子的速率是不同的,其中对____________的吸收速率最大,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与细胞膜上运输相关离子的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和线粒体基质 (2). 主动运输 (3). 幼苗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鲜重增加;幼苗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所以干重下降 (4). K+ (5). 载体数量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可知,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水分的能力强;甲组和乙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吸收量较少,对钾离子的吸收量较大,说明植物对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实验结束时,溶液中钙离子、镁离子的浓度占实验开始时浓度的百分比大于100%,说明植物吸收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能够消耗水并伴随着[H]和ATP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分别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线粒体基质中;无机盐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2)乙组幼苗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但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其干重下降;表格数据显示其吸收了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所以鲜重增加。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大麦对钾离子的吸收量最大,而对钙离子、镁离子的吸收量较少,导致该差异的主要原因与细胞膜上运输相关离子的不同载体的数量有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表格数据判断甲乙两组在不同条件下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情况,根据实验前后各种离子的比例变化判断水分和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43.下图表示线粒体蛋白的定向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线粒体外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可用__________染液进行染色。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___________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原料、ATP和_________酶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过程③的场所是_________。
    (3)M蛋白经TOM复合体转运,最终结合到__________上,据此推断,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阶段关系密切。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编号)过程。
    【答案】 (1). 磷脂和蛋白质 (2). 健那绿 (3). 间(G1、G2) (4). 核糖核苷酸 (5). RNA聚合 (6). 核糖体 (7). 线粒体内膜 (8). 三 (9). ④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核DNA转录形成RNA的过程,②表示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T,④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1)线粒体外膜属于一种生物膜,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
    (2)连续分裂的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过程①表示转录,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还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③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M蛋白最终结合到了线粒体内膜上,二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M蛋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说明T蛋白没有进入线粒体,可能是TOM复合体的形成出现了问题,即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确定图中四个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明确T蛋白与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协助M蛋白进入线粒体并与线粒体内膜结合。
    44.萤火虫曾被视为七夕的浪漫礼物。如今却由于人们的大量采集与买卖而导致数量锐减,拯救萤火虫,刻不容缓。回答下列问题:
    (1)萤火虫的发光需要荧光素、荧光酶以及ATP等多种物质,其中ATP主要在细胞中的___________(填具体的生物膜结构)产生,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远离由___________构成的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
    (2)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1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利用F1萤火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方案:取Fl中一只红色雄性萤火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进行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a.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b.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腺嘌呤和核糖 (3). A+aBB和A+abb (4). 1/4 (5). 红色:棕色:黑色=3:3:2 (6). 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
    【解析】
    【分析】
    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碱基、1分子核糖组成。
    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1)萤火虫发光水解的ATP主要来自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ATP中的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碱基组成。
    (2)由题意知,A+AB_、A+aB_为红色,AAB_、AaB_为黄色,aaB_为棕色,__bb为黑色,红色萤火虫甲(A+AB_、A+aB_)与黑色萤火虫乙(__bb为黑色)杂交,F1中红色(A+AB_、A+aB_):棕色(aaB_为棕色)=2:1,说明甲乙都含有a基因、甲不含有b基因,因此亲本基因型是甲为A+aBB,乙为A+abb;子一代棕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概率是1/4。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B(b)基因是否也位于2号染色体上,如果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遵循连锁定律,如果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中红色雄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的基因型是aaBb,②a.如果B、b不在2号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1A+a:1aa)(3B_:1bb)=3A+aB_:1A+abb:3aaB_:1aabb,分别表现为红色、黑色、棕色、黑色,即红色:棕色:黑色=3:3:2。b.如果B(b)位于2号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或aB:A+b=1:1,aaBb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分别表现为红色、红色、棕色、黑色,即红色:棕色:黑色=2:1:1或A+aBb:aaB_:A+abb=1:2:1,分别表现为红色、棕色、黑色,即红色:棕色:黑色=1:2:1。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使用条件,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45. 下图表示某草原上几类主要生物的食物关系及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___________、 。昆虫和鸟之间属于 关系。该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为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 。
    (2)鼠的粪便仍含有一部分能量,这些能量属于 的同化量,若鼬通过捕食鼠和鸟获得能量比例为1:3,则鼬每增加4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 Kg。
    (3)图中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 。
    (4)鼬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鼬和鼠两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属于 。
    (5)下图是对鼬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在t1-t2时期鼬种群的出生率 (“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 捕食 信息传递
    (2)草 400
    (3)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负)反馈调节
    (5)大于
    【解析】
    (1)该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该草原除了图中出现的以外还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和分解者。鸟可以捕食昆虫,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
    (2)鼠粪便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草同化的能量,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效率是10-20%,若鼬通过捕食鼠和捕食鸟获得的能量1:3,则鼬每增加1kg体重,至少需要草
    1/4÷20%÷20%+2/4÷20%÷20%÷20%=400kg.
    (3)图示为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分析,A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除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还有相当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由于一部分用于各级生物呼吸消耗,一部分随遗体残骸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就会很少;又由于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流动,所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
    (5)据图分析,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在t1-t2时期鼬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