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166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166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56166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解析版) 试卷
展开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N:14 O:16 S:32 Na:23 B:11 Cl:35.5
一、选择题(1-8题每小题2分,9-19每小题3分,本题共49分)
1.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上述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D. 用浸泡过酸性KMnO4溶液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组成元素C、H、O、N,棉花的组成元素为C、H、O,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不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故A错误;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之”,上述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利用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性来提取,故B错误;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C错误;D、乙烯是果实的催熟剂,用浸泡过酸性KMnO4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沸水中分别滴加浓氢氧化钠、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B. 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C. 常见试纸:石蕊试纸、pH试纸、KI淀粉试纸在使用前均需润湿
D. 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答案】D
【详解】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不能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故A错误;
B.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应该重新配制,故B错误;
C. pH试纸在使用前不能用水润湿,故C错误;
D.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水洗,再用该溶液润洗,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钠熔融盐燃料电池拥有比锂电池高一倍的能量密度,在同等电池体积下,可让电动汽车行驶距离成倍提升。如图所示是某钠熔融盐燃料电池,其中生成物Y是一种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石墨电极Ⅰ上电极反应式为2NO2 −2e− +O2−N2O5
B. 电池工作时,向石墨电极Ⅰ移动
C. 该电池充电时,石墨电极Ⅱ连接电源的负极
D. 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1 mol电子,则消耗46 g NO2
【答案】C
【解析】生成物Y是氧化物且为NO2被氧化后生成,即为N2O5,燃料电池中通入O2的一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A正确;电池工作时,石墨电极Ⅰ为负极,故向石墨电极Ⅰ移动,B正确;石墨电极Ⅱ为原电池的正极,故充电时应连接电源的正极,C错误;根据转化关系NO2→N2O5可知转移1 mol电子,消耗 1 mol NO2,即46 g,D正确。
4.已知25℃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为1.6×10-5,该温度下向20 mL 0.01 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0.01 mol·L−1 NaOH(aq),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此过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a点溶液的c(H+)=4×10-4mol·L-1
B. 水电离程度:e>d>c>b>a
C. b点:2c(Na+)=c(CH3COO-)+c(CH3COOH)
D. d点:c(OH-)=c(CH3COOH)+c(H+)
【答案】B
【详解】A.根据电离常数计算可得a点溶液的c(H+)==4×10-4mol·L-1,A正确;
B.d点恰好反应生成的盐水解,水电离程度最大,B错误;
C.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等物质的量的CH3COONa和CH3COOH,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Na+)=c(CH3COO-)+c(CH3COOH),C正确;
D.d点溶液中只有醋酸钠,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OH-)=c(CH3COOH)+c(H+),D正确。
答案选B。
5.短周期元素R、T、Q、W、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Q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离子半径:T<W<G
B. 等物质的量的W、G单质分别与足量铁粉反应,后者消耗的铁粉多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Q<R
D. T和G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Q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Q为Si元素,根据短周期元素R、T、Q、W、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R为氮元素,T为Al元素,W为S元素,G为Cl元素。A、根据离子半径变化规律,离子半径:T< G < W,错误;B、S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SFeS,Cl2与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22FeCl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W、G单质分别与足量铁粉反应,前者消耗的铁粉多,错误;D、T和G组成的化合物为AlCl3,为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发生水解反应呈酸性,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盐类的水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②硅酸可制备硅胶,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
③Mg2+、H+、SiO32-、SO4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④向含K+、Na+、Br-、SiO32-的溶液中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
⑤SiO2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⑥硅酸钠可制备木材防火剂,也可用于制备硅酸胶体
⑦Si→SiO2→H2SiO3均能一步转化
A. ①⑤⑥ B. ①②⑥⑦ C. ②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详解】①合成纤维是有机高分子材料,错误;
②硅酸可制备硅胶,硅胶有吸水性,可用作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的干燥剂,正确;
③Mg2+和SiO32-、H+和SiO32-都能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④通入的CO2可以和溶液中的SiO32-发生反应:CO2+H2O+ SiO32-= H2SiO3↓+CO32-,错误;
⑤SiO2可以和氢氟酸反应,错误;
⑥硅酸钠可制备木材防火剂,也可以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胶体,正确;
⑦SiO2不能一步转化为H2SiO3,错误。
故选C。
【点睛】绝大多数的酸性氧化物都可以和水生成相应的酸,SiO2是高中化学里唯一的不能和水生成相应酸的酸性氧化物。
7.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当生成4.48L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4NA
B. 7.8g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离子数目为0.3NA
C. 铜的电解精炼过程中,当阳极消耗1molCu时,外电路通过电子数目为2NA
D. 将1mL0.1mol/L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目为10-4NA
【答案】B
【解析】A、气体的体积没有标明温度和压强,则数据无意义,故A错误;B、Na2S与Na2O2的摩尔质量都是78g/mol,所以7.8g Na2S与Na2O2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Na2S是2个Na+和1个S2-构成,Na2O2是2个Na+和1个O22-构成,则离子总数为0.3NA,故B正确;C、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若粗铜中含有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这些金属先失电子,然后再铜失电子,所以当阳极反应1 molCu时,电路中已转移的电子数大于2 NA,故C错误;D、0.1mol FeCl3完全水解能得到1mol Fe(OH)3分子,而若干Fe(OH)3分子聚集形成一个Fe(OH)3胶粒,所以Fe(OH)3胶体粒子数目小于10-4NA,故D错误。故选B。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
A. 碘化亚铁中通入过量氯气:2Fe2++2I-+2Cl2=2Fe3++I2+4Cl-
B. 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2Ba2++3OH-+Al3++2SO42-=2BaSO4↓+Al(OH)3↓
C. 1mol•L﹣1的NaAlO2溶液和2.5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2AlO2﹣+5H+=Al3++Al(OH)3↓+H2O
D. 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2Cu+O2↑+4H+
【答案】C
【详解】A. 碘化亚铁中通入过量氯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4I-+3Cl2=2Fe3++2I2+6Cl-,故A错误;
B. 明矾溶液的溶质为KAl(SO4)2,向其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铝元素以偏铝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其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2SO42-=2BaSO4↓+AlO2-+2H2O,故B错误;
C. 1mol•L-1的NaAlO2溶液和2.5mol•L﹣1的HCl溶液等体积互相均匀混合,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5H+=Al3++Al(OH)3↓+H2O,故C正确;
D. 用铜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与电解精炼铜的原理相同,阳极铜失电子生成Cu2+,阴极Cu2+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有关“量”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可采取“以少定多”原则进行解答,即假设量少的反应物对应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参与化学反应,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书写出正确的方程式,一步到位,不需要写化学方程式,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出结论,B项是易错点。
9.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升高温度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恒容通入CO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C
【详解】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②碳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恒容通入CO2气体,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④恒压下充入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⑤恒容下充入N2,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⑥恒容通入CO,增大CO浓度,反应速率加快,答案选C。
10. 常温下,0.2mol/L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分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A是强酸
B. 该混合液pH=7
C. 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 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0.2mol/L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为0.1mol/L的NaA溶液,若HA为强酸,则溶液为中性,且c(A-)=0.1mol/L,与图不符,所以HA为弱酸,A错误;B、根据A的分析,可知该溶液的pH>7,错误;C、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的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c(A-)>c(OH-)>c(HA)> c(H+),所以X是OH-,Y是HA,Z表示H+,错误;D、根据元素守恒,有c(A-)+c(HA)=c(Na+),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溶液的混合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离子浓度的比较,图像分析
11.向HCl、AlCl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量随NaOH溶液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M点对应的溶液中:K+、Fe2+、SO42-、NO3-
B. N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Cl-、CO32-
C. S点对应的溶液中:Na+、SO42-、HCO3-、NO3-
D. R点对应的溶液中:Na+、SO42-、Cl-、NO3-
【答案】D
【详解】A.M点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N点HCl与NaOH恰好反应,溶液中含AlCl3,Al3+、CO32-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S点AlCl3没有完全反应,Al3+、HCO3-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R点生成偏铝酸钠,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答案选D。
12.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质溶液作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已知电离平衡常数:CH3COOH>H2CO3>C6H5OH>HCO3-,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pH相等的四种溶液:a.CH3COONa b.C6H5ONa c.NaHCO3 d.NaOH,则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a,故pH相等的四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