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考物理考点复习教案:第5讲 内能
展开第5讲 内能
分子动理论
1.分子热运动:温度越__高__,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
(1)影响因素:扩散现象与__温度__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__快__;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__慢__.
(2)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__无规则运动__;分子间有__间隙__.
3.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分子__、__原子__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__做无规则运动__;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引__力和__斥__力.
【提示】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2)一般的,在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3)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
【图片解读】
1.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采蜜,它们能闻到阵阵的花香,是由于花香分子在__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__,扩散到空气之中.
图1
2.如图甲,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这是__扩散__现象,它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做无规则运动__;如图乙,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主要是由于铅柱的分子之间有__引力__.
图2
内能
1.内能及其改变
(1)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动能__与__分子势能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决定因素:温度和质量.
(3)改变方式:__热传递__和__做功__.
| 热传递 | 做功 |
实质 | 内能的①__转移__ |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②__转化__ |
生活 举例 | 晒太阳、烧水做饭、哈气取暖 |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搓手取暖 |
补充 说明 | 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③__温度差__;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④__减少__,温度⑤__降低__;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⑥__增加__,温度⑦__升高__,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 做功的两种情况:一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⑧__增加__,其他形式能转化为⑨__内能__;二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⑩__减小__,__内__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
联系 |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是等效的,不知道改变内能的具体过程,就无法判断物体内能改变的原因 |
【提示】 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物体的内能永不为零,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内能.
2.热量
(1)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用Q表示.
(2)单位:焦耳(符号:__J__).
(3)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①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②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通常用“吸收”“放出”等词修饰,不能用“有”“含有”“物体的”等词修饰.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过程.
③内能增加,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图片解读】
1.如图1,冬天摩擦双手是利用__做功__改变内能.向手上哈气是利用__热传递__改变内能.
图1
2.如图2,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__降低__,内能__减小__.
图2
比热容
1.定义:比热容是描述物质__吸热本领__的物理量.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__热量__与它的__质量__和升高的__温度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公式及单位:c=.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__J/(kg·℃)__.
3.水的比热容
(1)意义:水的比热容是__4.2×103__J/(kg·℃)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质量为1__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__℃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__J__.
(2)应用:制冷剂、取暖、调节气候.
(3)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吸热公式:Q吸=__cm(t-t0)__,放热公式:Q放=__cm(t0-t)__,其中t0表示初温,t表示变化后的温度(即末温).
【提示】 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的高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
重难点1 辨析温度、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EG)
A.0 ℃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可能改变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D.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E.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F.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G.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H.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变式训练】 生活中的“热”含义非常丰富,物理学中,“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温度__高;“两手相互摩擦手会发热”的“热”是指__内能__增加;“物体吸热升温”中的“热”是指吸收__热量__.
重难点2 热量的相关计算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水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10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__2.52×105__ J;甲物质的比热容是__2.1×103__ J/(kg·℃);30 min水升高的温度为__90__ ℃.[c水=4.2×103 J/(kg·℃)]
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情况
(2019·南充)如图甲是小东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__质量__相同且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它们加热.
(2)根据实验数据,小东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乙可知,杯中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__不相同__(填“相同”或“不相同”),计算出煤油的比热容是__2.1×103__J/(kg·℃).[c水=4.2×103 J/(kg·℃)]
(3)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除了转换法外还有__控制变量法__.实验中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用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来做实验,原因是__没有控制质量相同__.
(4)汽车发动机常用水作为冷却剂,是因为和其他物质相比,水的__比热容__较大;寒冷的冬天水箱要加防冻液,这是为了降低水的__凝固点__.
1.(2019·成都)关于分子和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杯子里的水可以任意倒出,说明水分子间没有引力
B.固体间能扩散,表明固体物质分子是运动的
C.把0 ℃的冰块加热熔化成0 ℃的水,其内能不变
D.用力搓手,手发热是通过热传递增加手的内能
2.某同学用同一加热源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观察到煤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升高得快.若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分别用c水和c煤油表示,则(A)
A.c水>c煤油
B.c水<c煤油
C.水的质量减半时,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D.煤油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越大
3.(2019·威海)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4.(2018·南充)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例如腌制鸭蛋使盐进入鸭蛋中是一种__扩散__现象,烧水煮鸭蛋是利用__热传递__的方式改变鸭蛋的内能.
5.现需要12 kg、43 ℃的温水,但只有17 ℃的冷水和95 ℃的热水.现用质量为m1的17 ℃的冷水与质量为m2的95 ℃的热水混合成12 kg的43 ℃的温水,则m1=__8__kg,m2=__4__kg.
第5讲 内能
命题点1 分子动理论
1.(2019·甘孜)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C)
A.春天,湖畔柳絮飞扬
B.夏天,瀑布水雾飞洒
C.秋天,公园菊花飘香
D.冬天,院中落叶飘零
2.(2019·绵阳)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D)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3.(2019·广安)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扩散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引__力.
4.(2016·广元)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__温度__有关;一小块晶体处于熔化状态,温度不变,其内能__增大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命题点2 内能及其改变
5.(2018·广元)在如图所示的各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B)
,), ),),)
6.(2019·绵阳)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7.(2019·凉山)南极洲的冰川__具有__(填“具有”或“不具有”)内能;古人钻木取火是通过__做功__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命题点3 理解温度、内能、热量
8.(2019·巴中)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温度越低,含有的热量越少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机械能越大,内能越大
命题点4 比热容的计算和应用
9.(2019·成都)用两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相同体积的水和某种油加热,在开始和加热3 min时各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已知ρ水=1.0×103 kg/m3,c水=4.2×103 J/( kg·℃),ρ油=0.8×103 kg/m3,加热的效率都为90%,油的末温没有达到它的沸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加热时间(min) | 0 | 3 |
水的温度(℃) | 18 | 28 |
油的温度(℃) | 18 | 43 |
A.这种油的比热容为1.68×103 J/( kg·℃)
B.这种油的比热容为2.1×103 J/( kg·℃)
C.因为这种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它的比热容比水小
D.加热效率没有达到100%,是因为电加热器没有把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0.(2017·南充)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用酒精灯对水进行加热,实验中完全燃烧了5.6 g酒精,则放出了__1.68×105__J的热量;若这些热量的30%被150 g、25 ℃的水吸收,则水升高的温度是__75__℃.[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 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 J/kg,环境为1标准大气压]
11.(2017·德阳)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经同一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后甲的温度大于乙的温度,则甲液体的比热容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的质量为1 kg,初温为20 ℃,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升高到50 ℃,吸收的热量为1.26×105 J,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__4.2×103__J/( kg·℃).
1.(2019·南充二诊)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C)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块会使水变甜
C.天空中飞舞的雪花
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2019·毕节)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C)
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
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
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
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3.(2019·烟台)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D.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4.(2019·娄底)学习了分子动理论之后,小明总结了很多生活中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C)
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
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
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
5.(2019·南充一诊)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对“煮粽子”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C)
A.粽子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大内能
B.锅边沿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
C.“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水温升高,水的比热容变大
6.(2019·成都成华区二诊)下表给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物质 | 比热容c/[ J·( kg·℃)-1] |
水 | 4.2×103 |
干泥土 | 0.84×103 |
沙石 | 0.92×103 |
铁 | 0.46×103 |
煤油 | 2.1×103 |
A.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5 ℃,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少
B.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大
C.用水做供暖系统的循环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D.通过表可得出1 kg的水温度升高1 ℃所放出的热量为4.2×103 J
7.(2018·广东)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__原子__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扩散__现象;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了一颗更大的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引__力.
8.(2019·南充三诊)远古的人们非常聪明,能钻木取火.“钻木”能“取火”说明__做功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个过程是把__机械__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9.(2019·株洲)用一台电取暖器给有50 kg空气的房间加热.通电后取暖器的电热元件温度升高,是通过__做功__(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一段时间后室温升高了5 ℃,则空气吸收的热量为__2.5×105__J.[设空气的比热容为1.0×103 J/( kg· ℃)]
10.小钰家太阳能热水器内盛有20 ℃的水50 kg,经阳光照射6 h后吸收热量1.47×107 J.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 kg·℃),其物理意义是__质量为1__kg的水,温度升高1__℃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__J__;这些热量被水吸收后可以使水温升高到__90__℃.
11.(2018·青岛)质量之比为2∶3的甲、乙两种液体,当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7∶5时,升高的温度之比为6∶5,则甲、乙的比热容之比为__7∶4__.
12.(2019·南充校级模拟)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甲 乙 丙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的控制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B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97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不同__(填“相同”或“不同”).
14.(2019·呼和浩特)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吸=cm(t-t0),Q放=cm(t0-t).已知铁的比热容为0.46×103 J/( kg·℃),铝的比热容为0.88×103 J/( kg·℃).
(1)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为2 g,温度从800 ℃降低到700 ℃,放出多少热量?
(2)相同质量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上升温度较高的是__铁__(填“铁”或“铝”).
解:(1)铁钉的质量:m=2 g=2×10-3 kg
铁钉的温度从800 ℃降低到700 ℃,放出的热量:
Q放=c铁m(t0-t)=0.46×103 J/( kg·℃)×2×10-3 kg×(800 ℃-700 ℃)=92 J
14.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正确的是(B)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 kg,丙物体质量为2 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 ℃,吸收热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 ℃,需吸收2 000 J的热量
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 ℃,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16.(2019·昆明)将0 ℃的水和等质量的80 ℃的水相混合,则混合后水的温度是__40__℃;若将0 ℃的冰和等质量的80 ℃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0 ℃,这个现象说明__冰熔化吸热,温度不变__(不计热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