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化学题(解析版)
展开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试题占98分,卷面分为2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第II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中,温度无显著变化的是( )
A. 蔗糖 B. 浓H2SO4 C. 烧碱 D. CaO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溶于水为蔗糖分子的扩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A正确;
B.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明显升高,B错误;
C.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明显升高,C错误;
D.CaO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放热反应,温度明显升高,D错误;
答案为A。
2.分离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 )
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油与水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有明显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答案为C。
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摇动混合后 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纯碱 D. 固体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正确;
C.纯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与题意不符,C错误;
D.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 )
A. 高温下木炭还原二氧化碳 B. 工业制水煤气的反应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ΔH<0为放热反应。
【详解】A.高温下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工业制水煤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与题意不符,B错误;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但不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均表现为热量变化
D. 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生成物中新化学键形成需吸收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一定有能量的变化,A错误;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B正确;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一定均表现为热量,还可以电能、光等能量变化,C错误;
D.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中新化学键形成需放出能量,D错误;
答案为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3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C. 已知反应 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相同质量气态水比液态水熵值高,因此气态水更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SO3溶于水生成硫酸,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B错误;
C.已知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ΔH>0,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错误;
D.相同质量气态水比液态水熵值高,气态水的焓值大于液态水,焓值越小越稳定,则液态水更稳定,D错误;
答案为A。
7.在常温常压下,1gH2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HCl,放出 92.3kJ的热量。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H2(g)+Cl2(g)=2HCl(g) ΔH=-92.3kJ•mol-1
B. 2HCl(g)===H2(g)+Cl2(g) ΔH=+184.6 kJ•mol-1
C. 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D. H2(g)+Cl2(g)===2HCl(g) ΔH=+92.3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1gH2即0.5mol,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与计量数成正比,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1。
【详解】B中方程式为生成HCl的逆过程,则反应为吸热反应,2HCl(g)=H2(g)+Cl2(g) ΔH=+184.6 kJ•mol-1,答案为B。
8.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制取大量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
A. 用活泼金属跟HCl反应放出氢气
B. 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 在光触媒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气
D. 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活泼金属跟HCl反应放出氢气的过程中,既消耗盐酸和金属,产量也较低,制取金属时消耗大量能源,A错误;
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消耗大量的能源,且产物不易分离,B错误;
C.在光触媒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气,太阳能环保,资源丰富,可大量生产,C正确;
D.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消耗能源较多,火力发电易造成空气污染,D错误;
答案为C。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 H2(g)+O2(g)===H2O(l) ΔH=-285.8kJ•mol-1
B. 2H2(g)+O2(g)===2H2O(g) ΔH=-484.0kJ•mol-1
C.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kJ•mol-1
D. C(s)+ O2(g)===CO(g) ΔH=-283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释放的能量。水液态时稳定氧化物,碳的稳定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答案为A。
10.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常温常压下,1molNaCl含有的离子数为NA
C. 通常状况下,2NA 个O2 分子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
D. 78g 过氧化钠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11.2L时大于0.5mol,则含有的分子数大于0.5NA,A错误;
B.常温常压下,1molNaCl含有1molNa+、1molCl-,则离子数为2NA,B错误;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2NA个O2分子在标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C错误;
D.78g过氧化钠即1mol,与CO2完全反应时,O的化合价部分由-1价变为-2,部分由-1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数为NA,D正确;
答案为D。
11.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水,产生H2速率减慢,H2体积不变
B. 加入NH4HSO4固体,产生H2速率不变,H2体积不变
C. 滴加几滴CuSO4溶液,产生H2速率加快,H2体积不变
D. 用 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产生H2速率加快,H2体积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少量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而锌粒少量且物质的量不变,则产生H2速率减慢,H2体积不变,A正确;
B.加入NH4HSO4固体,溶于水产生氢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锌粒少量且物质的量不变,产生H2速率增大,H2体积不变,B错误;
C.滴加几滴CuSO4溶液,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大于氢离子,则在锌的表面产生Cu,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锌的反应速率,产生H2速率加快,锌的物质的量减少,则H2体积减小,C错误;
D.用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无氢气生成,D错误;
答案为A。
1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正确是( )
A.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少量氦气,反应速率会减小
B. 若v(CO)=v(H2O),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C.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保持压强不变,充入少量氦气,反应体系的总体积增大,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正确;
B.若v(CO)=v(H2O),不能判断是否为相反方向,则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B错误;
C.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答案为A。
13.反应N2(g)+3H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3v正(H2)=2v逆(NH3) B. v正(N2)=v逆(NH3)
C. 3v正(N2)=v正(H2) D. v正(N2)=3v逆(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3v正(H2)=2v逆(NH3),变形为v正(H2):v逆(NH3)=2:3,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A错误;
B.v正(N2)=v逆(NH3),变形为v正(N2):v逆(NH3)=1: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B错误;
C.3v正(N2)=v正(H2),变形为v正(N2):v正(H2)=1:3,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C正确;
D.v正(N2)=3v逆(H2),变形为v正(N2):v逆(H2)=3: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D错误;
答案为C。
14.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 ΔH=-41.8kJ·mol-1,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消耗1molNO
D. NO2、SO2、SO3、NO的浓度之比为1:1: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体系中等号两边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反应时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保持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体系中NO2为红棕色气体,若反应达到平衡时,则NO2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体系颜色可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依据,B正确;
C.反应时,每消耗1molSO3必然消耗1molNO,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NO2、SO2、SO3、NO的浓度之比为1:1:1:1,不能判断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为B。
15.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形状大小相同的Mg、Al 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 在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增大
D. 10mL0.5mol·L-1的FeCl3溶液加入10mL的0.5mol·L-1的KSCN 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KCl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同条件下,形状大小相同Mg、Al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Mg比Al活泼,则Mg的速率大于Al,A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则催化剂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B正确;
C.在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10mL0.5mol·L-1FeCl3溶液加入10mL的0.5mol·L-1的KSCN 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3++3SCN-Fe(SCN)3充分反应后,加入KCl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溶液颜色不变,D错误;
答案为B。
16.下列反应中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温度
浓度
外加物质
A
25℃
2 mL5%H2O2
2滴0.1mol·L-1FeCl3
B
35℃
2mL8%H2O2
无
C
35℃
2mL8%H2O2
MnO2粉末
D
25℃
2mL8%H2O2
MnO2粉末
【答案】C
【解析】
【详解】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根据温度条件,B、C可选;根据浓度条件,B、C、D可选;根据催化剂条件,A、C、D可选,故答案为C。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使吸热反应速率增大,使放热反应的速率减慢
B. 催化剂由于能大幅度提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C.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能使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速率均增大,A错误;
B.催化剂由于能大幅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B错误;
C.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以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答案为D。
18.某化学小组探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某类反应aA(g)+bB(g)cC(g)的 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图像(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 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的正反应ΔH>0 B. 若p1>p2,则a+b<c
C. 反应Ⅱ的逆反应ΔH>0 D. 反应Ⅱ中T1>T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Ⅰ的图像,P1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ΔH<0,A错误;
B.若p1>p2,向T轴作垂线,为等温线,温度相等,增大压强,则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a+b>c,B错误;
C.根据反应Ⅱ的图像,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则T2>T1,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ΔH>0,C正确;
D.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反应Ⅱ中T1
答案为C。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
B. 1molS完全燃烧生成SO3时放出的热量就是S的燃烧热
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 可用稀盐酸和稀氨水反应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H2的燃烧热,常温时液态水稳定,A正确;
B.25℃,101kPa时1molS完全燃烧生成SO2时放出的热量就是S的燃烧热,B错误;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中,仅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C错误;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电解过程时吸热,则用稀盐酸和稀氨水反应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不准确,D错误;
答案为A。
20.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 + Y(g)nZ(g) + 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则n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n÷(V×△t)=0.2mol÷(2L×5min)=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v(Z):v(W)=0.01:0.02=n:2,解得n=1,答案选D。
21.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min) B. v(D)=1mol/(L·min)
C. v(C)=0.8mol/(L·min) D. v(B)=0.3mol/(L·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详解】A. v(A)=0.5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B. v(D)=1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C. v(C)=0.8mol/(L·min)转化为v(B)=0.27mol/(L·min);
D. v(B)=0.3mol/(L·min)
对比数值,0.3mol/(L·min)反应最快,答案为D。
2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 是( )
A. X2为0.3mol/L B. X2为0.25mol/L
C. Y2为0.35mol/L D. Z为0.4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X2(g)+Y2(g)2Z(g)
初始: 0.1 0.3 0.2
等效1: 0 0.2 0.4
等效2:0.2 0.4 0
平衡时,各物质共存,则0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常温下反应 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C. 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D. 反应(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在高温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G=∆H-∆S∙T,∆G<0,可自发进行。
【详解】A.放热反应∆H<0,∆S<0时,低温时自发进行,高温时非自发进行;吸热反应∆H>0时,高温可自发进行,A错误;
B.C(s)+CO2(g)2CO(g) ∆S>0,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G>0,该反应的ΔH>0,B正确;
C.自发进行的反应现象不一定非常明显,如中和反应;化学反应的方向由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非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减小,C错误;
D.反应(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则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D错误;
答案为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52分,卷面分另计2分)
24.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宜的催化剂(正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E2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PCl5(g)分解成PCl3(g)和Cl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______△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 NO2(g)+CO(g)=CO2(g)+NO(g) ΔH=-234kJ/mol (2). 减小 (3). 减小 (4). 无 (5). 因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途径,不能改变体系中物质的始态和终态 (6). PCl5(g)=Cl2(g)+PCl3(g) ΔH=+93kJ/mol (7). 等于
【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信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只改变反应的途径,对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无影响,则不影响焓变;
(2)①根据图像写热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物的始态与终态相同时,不同途径的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同。
【详解】(1)根据已知信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 ΔH=134kJ/mol-368kJ/mol=-234kJ/mol;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只改变反应的途径,对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无影响,则不影响焓变,E1减小;E2减小;反应热不变;
(2)①根据图像可知,PCl3(g)和Cl2(g)生成PCl5(g)时,∆H=-93kJ/mol,则PCl5(g)分解的热方程式为合成的逆过程,方程式为PCl5(g)=Cl2(g)+PCl3(g)ΔH=+93kJ/mol;
②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物的始态与终态相同时,不同途径的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同,则△H2等于△H1。
25.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CO2(g);ΔH1=-393.15kJ·mol-1 ①
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 +H2(g);ΔH2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ΔH3=-566kJ·mol-1 ③
2H2(g)+O2(g)=2H2O(g);ΔH4=-484kJ·mol-1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理论上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ΔH2=______。
(3)煤燃烧的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 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O3(g)=NO2(g)+O2(g) ΔH1=-200.9kJ·mol-1,NO(g)+O2(g)=NO2(g) ΔH2=-58.2kJ·mol-1,SO2(g)+O3(g)=SO3(g)+O2(g) ΔH3=-241.6kJ·mol-1,则反应3NO(g)+O3(g)=3NO2(g)的ΔH=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的11.2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444.8kJ热量(298K),能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已知断裂1mol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C=O:745kJ;O=O键:496kJ;C-H键:414kJ,则断裂1molH-O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
【答案】(1). 等于 (2). +131.85kJ/mol (3). -317.3kJ·mol-1 (4). 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 (5). 511.9kJ
【解析】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的定义与应用进行求解。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物质的始态与终态有关,则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理论上等于途径Ⅱ;
(2)根据盖斯定律,①-(③+④)/2,即可得到C(s)+H2O(g)=CO(g) +H2(g),则ΔH2=[-393.15+(566+484)/2]kJ/mol=+131.85kJ/mol;
(3)已知①NO(g)+O3(g)=NO2(g)+O2(g) ΔH1=-200.9kJ·mol-1,②NO(g)+O2(g)=NO2(g) ΔH2=-58.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即可得到3NO(g)+O3(g)=3NO2(g),则ΔH=-200.9 kJ/mol-58.2×2 kJ/mol=-317.3kJ/mol;
(4)甲烷的燃烧热为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根据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则4×414+2×496-2×745-4×X=-889.6,解得X=511.9,则断裂1molH-O键需要吸收511.9kJ的热量。
26.100mL0.50mol/L盐酸与10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图看,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烧杯间填充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
(4)若实验中改用80 mL0.50mol/L盐酸跟8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填“相等、“不相等”)。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5
依据该学生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中和热ΔH=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能否用稀Ba(OH)2溶液和稀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测定中和热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大小烧杯杯口不相平,导致热量散失较大 (5). 不相等 (6). -51.8kJ/mol (7). 否
【解析】
【分析】(1)为加快酸碱中和反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2)填充泡沫或碎纸屑为减少热量损失,以免造成误差;
(3)大小烧杯口未齐平,容易造成气体对流,使热量损失过快;
(4)反应酸、碱的物质的量与原来不同,则释放的热量不同;
(5)根据表中数据,实验3数据明显偏大,舍去不用,利用实验1、2数据进行计算;
(6)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1)实验中,为加快酸碱中和反应,则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
(2)为减少热量损失,以免造成误差,在大小烧杯之间填充泡沫或碎纸屑进行绝热处理;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大小烧杯口未平,容易造成气体对流,使热量损失过快,导致中和热数据偏小;
(4)用80 mL0.50mol/L盐酸跟8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酸碱的物质的量与原来不同,则释放的热量不同;
(5)根据表中数据,实验3数据明显偏大,舍去不用,则实验1、2溶液温度的平均变化值=(23.2-+23.4-)℃/2=3.1℃,Q=4.18×200×3.1 J=2591.6J,ΔH=Q/n=2.5916kJ/0.05mol=51.8kJ/mol;
(6)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存在溶解平衡,使测定的中和热不准确,答案为否。
27.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L。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2=﹣113.0kJ•mol-1
则反应NO2(g)+ 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2molNO2与2molSO2置于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该反应达平衡状态后,若再向该容器充入1molNO2与1molSO2,则SO2的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a kJ•mol-1。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g)和2molH2(g)充入到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0.8倍。则v(CH3OH)为_______,正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4)已知N2O4(g)2NO2(g) ΔH>0,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B.C.D.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6.72 (3). -41.8 (4). b (5). 不变 (6). 0.006mol/(L·min) (7). 0.3akJ (8). ACD
【解析】
分析】(1)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完成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及转移电子数目计算NO2;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焓变;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找等效平衡即可;
(3)同一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平衡后的总物质的量,再用三段式求解;
(4)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详解】(1)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知,6molNO2参与反应,化合价由+4变为0,得到24mol电子,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标况下的体积为6.72L;
(2)已知①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1
②2NO(g)+O2(g)2NO2(g) ΔH2=﹣113.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即可得到NO2(g)+ SO2(g)SO3(g)+NO(g),则ΔH=(-196.6+113.0)kJ/mol/2=-41.8kJ/mol;
a.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则气体的质量不变,且体积恒定,则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则密度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错误;
b.NO2显红棕色,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b正确;
c.反应中SO3和NO的体积比自始至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每消耗1molSO3必然生产1molNO2,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为b;
反应体系中,可逆号两边气体计量数的和相等,反应平衡后再加入1molNO2与1molSO2,相当于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平衡不移动,SO2的转化率不变;
(3)同一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3:n=1:0.8,n=2.4mol;
CO(g)+2H2(g)CH3OH(g)
初:1 2 0
反:x 2x x
平:1-x 2-2x x
则3-2x=2.4mol,x=0.3mol,v(CH3OH)=0.3mol/(10L×5min)=0.006mol/(L·min);0.3molCO参与反应释放的热量为0.3akJ;
(4)A.反应体系中,左右两边气体计量数的和不相等,容积为恒压,则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不再改变,气体质量一直未变,密度也不变,则平衡时密度不再改变,A正确;
B.该反应的焓变与平衡与否无关,则焓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图像中t1时各量不再变化,则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N2O4的转化率不再改变,D正确;
答案为ACD。
28.NH3水溶液呈弱碱性,并可用作农业化肥,现进行下列研究:现将一定量的H2和N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有关H2、N2、NH3三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t1=10min,则0至t1时间内H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2)下列几种情形中可以证明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
②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③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3)根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判断,t1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加入了催化剂 b.降低了反应的温度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4)t2时刻后反应达平衡,N2总共的转化率为______。
(5)在t1时刻对应的反应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_。
【答案】(1). 0.0015mol/(L·min) (2). ①③④⑥ (3). c (4). 50% (5). 426.7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氢气、氮气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为0.40mol、0.20mol,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氢气、氮气、氨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5mol、0.15mol、0.10mol;t1时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正向移动。
N2(g)+3H2(g)2NH3(g)
初始: 0.20 0.40 0
反应1:0.05 0.15 0.10
平衡1:0.15 0.25 0.10
反应2:0.05 0.15 0.10
平衡2:0.10 0.10 0.20
【详解】(1)若t1=10min,0至t1时间内H2的量变化为0.15mol,v(H2)=0.15mol/(10L×10min)=0.0015mol/(L·min);
(2)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则必然消耗2nmolNH3,若同时又生成2nmolNH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1个N≡N键断裂,必然有6个N—H键形成,反应时按此比例进行,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②错误;
③1个N≡N键断裂,必然有3个H—H也断裂,若同时有3个H—H键形成,则同一物质的反应方向相反,量相同,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
④反应体系中,可逆号两边气体计量数不同,若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容器为恒容,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压强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④正确;
⑤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体,则混合气体的质量自始至终不变,而容积固定,则密度一直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依据,⑤错误;
⑥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体,则混合气体的质量自始至终不变,若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平均摩尔质量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⑥正确;
答案为①③④⑥。
(3)a.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对限度无影响,a错误;
b.降低了反应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曲线的变化斜率变小,与图像不符,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与图像相符,c正确;
答案为c;
(4)t2时刻后反应达平衡,氮气的反应量为0.1mol,初始量为0.2mol,转化率=0.1mol/0.2mol×100%=50%;
(5)t1时刻时达到平衡状态,K=c2(NH3)/[c3(H2)×c(N2)]=0.012/(0.0253×0.015)=426.7。
29.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堆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C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序号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①
4.0
60.0
10.0
30.0
②
5.0
60.0
10.0
30.0
③
5.0
60.0
______
______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Cr2O7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得出结论______。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_(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了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
······
【答案】(1). 20 (2). 20 (3). 3H2C2O4+Cr2O72-+8H+=2Cr3++7H2O+6CO2↑ (4). 溶液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5). 2(c0-c1)/t1 (6). Al3+起催化作用
【解析】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不同的初始pH和不同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且总体积不变;
(2)根据题目信息,草酸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r3+、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图像信息,不同pH值下Cr2O72-的反应速率不同;根据v=∆c/∆t计算;
(4)根据铁明矾[Al2Fe(SO4)4·24H2O]的成分进行假设。
【详解】(1)实验目的不同的初始pH和不同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①、②对比相同草酸浓度、不同pH下草酸的反应速率,则②、③对比相同pH、不同草酸浓度下草酸的反应速率,为不使体积改变导致浓度变化,则总体的和为100mL,草酸的体积为20.0mL,蒸馏水的体积为20.0mL;
(2)根据题目信息,草酸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r3+、二氧化碳和水,则离子反应式为3H2C2O4+Cr2O72-+8H+=2Cr3++7H2O+6CO2↑;
(3)根据图像信息,实验①和②为不同pH值下Cr2O72-的反应速率的图像,pH值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为t1时,Cr2O72-反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0-c1)mol/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则Cr3+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c0-c1)mol/L,v(Cr3+)=2(c0-c1)/t1mol·(L∙min)-1;
(4)已知铁明矾[Al2Fe(SO4)4·24H2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其成分为Al3+、Fe2+、SO42-,假设一为Fe2+起催化作用,则假设二可能为Al3+起催化作用,若原溶液中无SO42-,则假设三为SO42-起催化作用。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试题占98分,卷面分为2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第I卷的答案填涂到机读卡上,第II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中,温度无显著变化的是( )
A. 蔗糖 B. 浓H2SO4 C. 烧碱 D. CaO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溶于水为蔗糖分子的扩散,温度没有明显变化,A正确;
B.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明显升高,B错误;
C.烧碱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明显升高,C错误;
D.CaO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为放热反应,温度明显升高,D错误;
答案为A。
2.分离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 )
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植物油与水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有明显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答案为C。
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摇动混合后 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固体硝酸铵 C. 纯碱 D. 固体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固体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正确;
C.纯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与题意不符,C错误;
D.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升高,与题意不符,D错误;
答案为B。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 )
A. 高温下木炭还原二氧化碳 B. 工业制水煤气的反应
C.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D.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ΔH<0为放热反应。
【详解】A.高温下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与题意不符,A错误;
B.工业制水煤气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与题意不符,B错误;
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与题意不符,C错误;
D.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为放热反应ΔH<0,符合题意,D正确;
答案为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但不一定有能量的变化
B.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C.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均表现为热量变化
D. 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生成物中新化学键形成需吸收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物质的改变,存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一定有能量的变化,A错误;
B.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B正确;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一定均表现为热量,还可以电能、光等能量变化,C错误;
D.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生成物中新化学键形成需放出能量,D错误;
答案为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3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C. 已知反应 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 相同质量气态水比液态水熵值高,因此气态水更稳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A.SO3溶于水生成硫酸,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碳酸钙受热分解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B错误;
C.已知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反应热ΔH>0,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错误;
D.相同质量气态水比液态水熵值高,气态水的焓值大于液态水,焓值越小越稳定,则液态水更稳定,D错误;
答案为A。
7.在常温常压下,1gH2在足量氯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 HCl,放出 92.3kJ的热量。由此判断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H2(g)+Cl2(g)=2HCl(g) ΔH=-92.3kJ•mol-1
B. 2HCl(g)===H2(g)+Cl2(g) ΔH=+184.6 kJ•mol-1
C. 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D. H2(g)+Cl2(g)===2HCl(g) ΔH=+92.3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1gH2即0.5mol,热化学方程式的焓变与计量数成正比,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 ΔH=-184.6kJ•mol-1。
【详解】B中方程式为生成HCl的逆过程,则反应为吸热反应,2HCl(g)=H2(g)+Cl2(g) ΔH=+184.6 kJ•mol-1,答案为B。
8.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制取大量氢气的最理想的途径是( )
A. 用活泼金属跟HCl反应放出氢气
B. 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后分离出氢气
C. 在光触媒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气
D. 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活泼金属跟HCl反应放出氢气的过程中,既消耗盐酸和金属,产量也较低,制取金属时消耗大量能源,A错误;
B.以焦炭和水制取水煤气,消耗大量的能源,且产物不易分离,B错误;
C.在光触媒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产生氢气,太阳能环保,资源丰富,可大量生产,C正确;
D.由火力发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产生氢气,消耗能源较多,火力发电易造成空气污染,D错误;
答案为C。
9.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 H2(g)+O2(g)===H2O(l) ΔH=-285.8kJ•mol-1
B. 2H2(g)+O2(g)===2H2O(g) ΔH=-484.0kJ•mol-1
C. 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kJ•mol-1
D. C(s)+ O2(g)===CO(g) ΔH=-283 kJ•mol-1
【答案】A
【解析】
【详解】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释放的能量。水液态时稳定氧化物,碳的稳定氧化物是二氧化碳,答案为A。
10.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常温常压下,1molNaCl含有的离子数为NA
C. 通常状况下,2NA 个O2 分子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
D. 78g 过氧化钠与C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数为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11.2L时大于0.5mol,则含有的分子数大于0.5NA,A错误;
B.常温常压下,1molNaCl含有1molNa+、1molCl-,则离子数为2NA,B错误;
C.通常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2NA个O2分子在标况下占有的体积约为44.8L,C错误;
D.78g过氧化钠即1mol,与CO2完全反应时,O的化合价部分由-1价变为-2,部分由-1变为0价,转移电子数数为NA,D正确;
答案为D。
11.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水,产生H2速率减慢,H2体积不变
B. 加入NH4HSO4固体,产生H2速率不变,H2体积不变
C. 滴加几滴CuSO4溶液,产生H2速率加快,H2体积不变
D. 用 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产生H2速率加快,H2体积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加入少量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而锌粒少量且物质的量不变,则产生H2速率减慢,H2体积不变,A正确;
B.加入NH4HSO4固体,溶于水产生氢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而锌粒少量且物质的量不变,产生H2速率增大,H2体积不变,B错误;
C.滴加几滴CuSO4溶液,铜离子得电子能力大于氢离子,则在锌的表面产生Cu,与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加快锌的反应速率,产生H2速率加快,锌的物质的量减少,则H2体积减小,C错误;
D.用98%的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无氢气生成,D错误;
答案为A。
12.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正确是( )
A.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少量氦气,反应速率会减小
B. 若v(CO)=v(H2O),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C. 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D. 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保持压强不变,充入少量氦气,反应体系的总体积增大,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A正确;
B.若v(CO)=v(H2O),不能判断是否为相反方向,则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B错误;
C.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错误;
D.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则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
答案为A。
13.反应N2(g)+3H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3v正(H2)=2v逆(NH3) B. v正(N2)=v逆(NH3)
C. 3v正(N2)=v正(H2) D. v正(N2)=3v逆(H2)
【答案】C
【解析】
【详解】A.3v正(H2)=2v逆(NH3),变形为v正(H2):v逆(NH3)=2:3,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A错误;
B.v正(N2)=v逆(NH3),变形为v正(N2):v逆(NH3)=1: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B错误;
C.3v正(N2)=v正(H2),变形为v正(N2):v正(H2)=1:3,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C正确;
D.v正(N2)=3v逆(H2),变形为v正(N2):v逆(H2)=3:1,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D错误;
答案为C。
14.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2(g)+SO2(g)SO3(g)+NO(g) ΔH=-41.8kJ·mol-1,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 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消耗1molNO
D. NO2、SO2、SO3、NO的浓度之比为1:1:1:1
【答案】B
【解析】
【详解】A.体系中等号两边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反应时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保持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体系中NO2为红棕色气体,若反应达到平衡时,则NO2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体系颜色可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依据,B正确;
C.反应时,每消耗1molSO3必然消耗1molNO,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NO2、SO2、SO3、NO的浓度之比为1:1:1:1,不能判断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为B。
15.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形状大小相同的Mg、Al 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B.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C. 在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增大
D. 10mL0.5mol·L-1的FeCl3溶液加入10mL的0.5mol·L-1的KSCN 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KCl固体,溶液颜色变浅
【答案】B
【解析】
【详解】A.相同条件下,形状大小相同Mg、Al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Mg比Al活泼,则Mg的速率大于Al,A错误;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反应的限度,则催化剂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B正确;
C.在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C错误;
D.10mL0.5mol·L-1FeCl3溶液加入10mL的0.5mol·L-1的KSCN 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Fe3++3SCN-Fe(SCN)3充分反应后,加入KCl固体,对平衡无影响,溶液颜色不变,D错误;
答案为B。
16.下列反应中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温度
浓度
外加物质
A
25℃
2 mL5%H2O2
2滴0.1mol·L-1FeCl3
B
35℃
2mL8%H2O2
无
C
35℃
2mL8%H2O2
MnO2粉末
D
25℃
2mL8%H2O2
MnO2粉末
【答案】C
【解析】
【详解】增大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根据温度条件,B、C可选;根据浓度条件,B、C、D可选;根据催化剂条件,A、C、D可选,故答案为C。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使吸热反应速率增大,使放热反应的速率减慢
B. 催化剂由于能大幅度提高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
C. 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以增大压强,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
D.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能使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速率均增大,A错误;
B.催化剂由于能大幅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反应速率,B错误;
C.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以增大压强,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个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有效碰撞的几率,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
答案为D。
18.某化学小组探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某类反应aA(g)+bB(g)cC(g)的 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图图像(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α表示转 化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Ⅰ的正反应ΔH>0 B. 若p1>p2,则a+b<c
C. 反应Ⅱ的逆反应ΔH>0 D. 反应Ⅱ中T1>T2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反应Ⅰ的图像,P1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反应ΔH<0,A错误;
B.若p1>p2,向T轴作垂线,为等温线,温度相等,增大压强,则A的转化率升高,平衡正向移动,则a+b>c,B错误;
C.根据反应Ⅱ的图像,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则T2>T1,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ΔH>0,C正确;
D.温度越高,反应时间越短,反应Ⅱ中T1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H2的燃烧热
B. 1molS完全燃烧生成SO3时放出的热量就是S的燃烧热
C.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 可用稀盐酸和稀氨水反应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25℃,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H2的燃烧热,常温时液态水稳定,A正确;
B.25℃,101kPa时1molS完全燃烧生成SO2时放出的热量就是S的燃烧热,B错误;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中,仅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C错误;
D.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电解过程时吸热,则用稀盐酸和稀氨水反应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不准确,D错误;
答案为A。
20.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3X(g) + Y(g)nZ(g) + 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min),则n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W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n÷(V×△t)=0.2mol÷(2L×5min)=0.02mol/(L·min),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v(Z):v(W)=0.01:0.02=n:2,解得n=1,答案选D。
21.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mol/(L·min) B. v(D)=1mol/(L·min)
C. v(C)=0.8mol/(L·min) D. v(B)=0.3mol/(L·min)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详解】A. v(A)=0.5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B. v(D)=1mol/(L·min)转化为v(B)=0.25mol/(L·min);
C. v(C)=0.8mol/(L·min)转化为v(B)=0.27mol/(L·min);
D. v(B)=0.3mol/(L·min)
对比数值,0.3mol/(L·min)反应最快,答案为D。
2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 是( )
A. X2为0.3mol/L B. X2为0.25mol/L
C. Y2为0.35mol/L D. Z为0.4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X2(g)+Y2(g)2Z(g)
初始: 0.1 0.3 0.2
等效1: 0 0.2 0.4
等效2:0.2 0.4 0
平衡时,各物质共存,则0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常温下反应 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C. 自发反应的现象一定非常明显,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
D. 反应(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在高温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G=∆H-∆S∙T,∆G<0,可自发进行。
【详解】A.放热反应∆H<0,∆S<0时,低温时自发进行,高温时非自发进行;吸热反应∆H>0时,高温可自发进行,A错误;
B.C(s)+CO2(g)2CO(g) ∆S>0,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G>0,该反应的ΔH>0,B正确;
C.自发进行的反应现象不一定非常明显,如中和反应;化学反应的方向由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非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减小,C错误;
D.反应(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kJ·mol-1反应中熵变、焓变皆大于0,则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D错误;
答案为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52分,卷面分另计2分)
24.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过渡态。分析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 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宜的催化剂(正催化剂),E1和E2的变化是:E1_______,E2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对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2)图二是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图(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PCl5(g)分解成PCl3(g)和Cl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P(s)和Cl2(g)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1与P(s)和Cl2(g)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g)的△H2关系是:△H2______△H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1). NO2(g)+CO(g)=CO2(g)+NO(g) ΔH=-234kJ/mol (2). 减小 (3). 减小 (4). 无 (5). 因为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途径,不能改变体系中物质的始态和终态 (6). PCl5(g)=Cl2(g)+PCl3(g) ΔH=+93kJ/mol (7). 等于
【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信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只改变反应的途径,对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无影响,则不影响焓变;
(2)①根据图像写热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物的始态与终态相同时,不同途径的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同。
【详解】(1)根据已知信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CO2(g)+NO(g) ΔH=134kJ/mol-368kJ/mol=-234kJ/mol;加入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只改变反应的途径,对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无影响,则不影响焓变,E1减小;E2减小;反应热不变;
(2)①根据图像可知,PCl3(g)和Cl2(g)生成PCl5(g)时,∆H=-93kJ/mol,则PCl5(g)分解的热方程式为合成的逆过程,方程式为PCl5(g)=Cl2(g)+PCl3(g)ΔH=+93kJ/mol;
②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物的始态与终态相同时,不同途径的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同,则△H2等于△H1。
25.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CO2(g);ΔH1=-393.15kJ·mol-1 ①
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 +H2(g);ΔH2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ΔH3=-566kJ·mol-1 ③
2H2(g)+O2(g)=2H2O(g);ΔH4=-484kJ·mol-1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理论上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ΔH2=______。
(3)煤燃烧的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x)经O3预处理后用CaSO3水悬浮液吸收,可减 少烟气中SO2、NOx的含量。O3氧化烟气中SO2、NOx的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O(g)+O3(g)=NO2(g)+O2(g) ΔH1=-200.9kJ·mol-1,NO(g)+O2(g)=NO2(g) ΔH2=-58.2kJ·mol-1,SO2(g)+O3(g)=SO3(g)+O2(g) ΔH3=-241.6kJ·mol-1,则反应3NO(g)+O3(g)=3NO2(g)的ΔH=________。
(4)在标准状况下的11.2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444.8kJ热量(298K),能表示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已知断裂1mol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C=O:745kJ;O=O键:496kJ;C-H键:414kJ,则断裂1molH-O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
【答案】(1). 等于 (2). +131.85kJ/mol (3). -317.3kJ·mol-1 (4). 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 (5). 511.9kJ
【解析】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的定义与应用进行求解。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只与物质的始态与终态有关,则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理论上等于途径Ⅱ;
(2)根据盖斯定律,①-(③+④)/2,即可得到C(s)+H2O(g)=CO(g) +H2(g),则ΔH2=[-393.15+(566+484)/2]kJ/mol=+131.85kJ/mol;
(3)已知①NO(g)+O3(g)=NO2(g)+O2(g) ΔH1=-200.9kJ·mol-1,②NO(g)+O2(g)=NO2(g) ΔH2=-58.2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即可得到3NO(g)+O3(g)=3NO2(g),则ΔH=-200.9 kJ/mol-58.2×2 kJ/mol=-317.3kJ/mol;
(4)甲烷的燃烧热为1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H=-889.6 kJ/mol;根据旧键的断裂吸热,新键的形成放热,则4×414+2×496-2×745-4×X=-889.6,解得X=511.9,则断裂1molH-O键需要吸收511.9kJ的热量。
26.100mL0.50mol/L盐酸与100mL0.55mol/L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图看,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烧杯间填充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得中和热的数值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
(4)若实验中改用80 mL0.50mol/L盐酸跟8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填“相等、“不相等”)。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2
23.2
2
20.2
20.4
23.4
3
20.3
20.5
25.5
依据该学生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中和热ΔH=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能否用稀Ba(OH)2溶液和稀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测定中和热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1). 环形玻璃搅拌棒 (2).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偏小 (4). 大小烧杯杯口不相平,导致热量散失较大 (5). 不相等 (6). -51.8kJ/mol (7). 否
【解析】
【分析】(1)为加快酸碱中和反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
(2)填充泡沫或碎纸屑为减少热量损失,以免造成误差;
(3)大小烧杯口未齐平,容易造成气体对流,使热量损失过快;
(4)反应酸、碱的物质的量与原来不同,则释放的热量不同;
(5)根据表中数据,实验3数据明显偏大,舍去不用,利用实验1、2数据进行计算;
(6)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详解】(1)实验中,为加快酸碱中和反应,则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
(2)为减少热量损失,以免造成误差,在大小烧杯之间填充泡沫或碎纸屑进行绝热处理;
(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大小烧杯口未平,容易造成气体对流,使热量损失过快,导致中和热数据偏小;
(4)用80 mL0.50mol/L盐酸跟8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酸碱的物质的量与原来不同,则释放的热量不同;
(5)根据表中数据,实验3数据明显偏大,舍去不用,则实验1、2溶液温度的平均变化值=(23.2-+23.4-)℃/2=3.1℃,Q=4.18×200×3.1 J=2591.6J,ΔH=Q/n=2.5916kJ/0.05mol=51.8kJ/mol;
(6)Ba(OH)2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存在溶解平衡,使测定的中和热不准确,答案为否。
27.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L。
(2)已知: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1
2NO(g)+O2(g)2NO2(g) ΔH2=﹣113.0kJ•mol-1
则反应NO2(g)+ 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2molNO2与2molSO2置于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
该反应达平衡状态后,若再向该容器充入1molNO2与1molSO2,则SO2的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a kJ•mol-1。在一定温度下,将1molCO(g)和2molH2(g)充入到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过5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0.8倍。则v(CH3OH)为_______,正反应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4)已知N2O4(g)2NO2(g) ΔH>0,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B.C.D.
【答案】(1). 3NO2+H2O=2HNO3+NO (2). 6.72 (3). -41.8 (4). b (5). 不变 (6). 0.006mol/(L·min) (7). 0.3akJ (8). ACD
【解析】
分析】(1)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完成方程式的书写;根据方程式及转移电子数目计算NO2;
(2)根据盖斯定律计算焓变;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找等效平衡即可;
(3)同一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计算平衡后的总物质的量,再用三段式求解;
(4)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详解】(1)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知,6molNO2参与反应,化合价由+4变为0,得到24mol电子,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标况下的体积为6.72L;
(2)已知①2SO2(g)+O2(g)2SO3(g) ΔH1=﹣196.6 kJ•mol-1
②2NO(g)+O2(g)2NO2(g) ΔH2=﹣113.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2即可得到NO2(g)+ SO2(g)SO3(g)+NO(g),则ΔH=(-196.6+113.0)kJ/mol/2=-41.8kJ/mol;
a.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均为气体,则气体的质量不变,且体积恒定,则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则密度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a错误;
b.NO2显红棕色,反应达到平衡时,NO2的浓度不再改变,则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b正确;
c.反应中SO3和NO的体积比自始至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每消耗1molSO3必然生产1molNO2,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为b;
反应体系中,可逆号两边气体计量数的和相等,反应平衡后再加入1molNO2与1molSO2,相当于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平衡不移动,SO2的转化率不变;
(3)同一密闭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3:n=1:0.8,n=2.4mol;
CO(g)+2H2(g)CH3OH(g)
初:1 2 0
反:x 2x x
平:1-x 2-2x x
则3-2x=2.4mol,x=0.3mol,v(CH3OH)=0.3mol/(10L×5min)=0.006mol/(L·min);0.3molCO参与反应释放的热量为0.3akJ;
(4)A.反应体系中,左右两边气体计量数的和不相等,容积为恒压,则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体积不再改变,气体质量一直未变,密度也不变,则平衡时密度不再改变,A正确;
B.该反应的焓变与平衡与否无关,则焓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图像中t1时各量不再变化,则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N2O4的转化率不再改变,D正确;
答案为ACD。
28.NH3水溶液呈弱碱性,并可用作农业化肥,现进行下列研究:现将一定量的H2和N2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有关H2、N2、NH3三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若t1=10min,则0至t1时间内H2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2)下列几种情形中可以证明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
②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③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3)根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判断,t1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加入了催化剂 b.降低了反应的温度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4)t2时刻后反应达平衡,N2总共的转化率为______。
(5)在t1时刻对应的反应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______。
【答案】(1). 0.0015mol/(L·min) (2). ①③④⑥ (3). c (4). 50% (5). 426.7
【解析】
【分析】根据图像可知,氢气、氮气的初始物质的量分别为0.40mol、0.20mol,反应在t1时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氢气、氮气、氨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5mol、0.15mol、0.10mol;t1时改变外界条件平衡正向移动。
N2(g)+3H2(g)2NH3(g)
初始: 0.20 0.40 0
反应1:0.05 0.15 0.10
平衡1:0.15 0.25 0.10
反应2:0.05 0.15 0.10
平衡2:0.10 0.10 0.20
【详解】(1)若t1=10min,0至t1时间内H2的量变化为0.15mol,v(H2)=0.15mol/(10L×10min)=0.0015mol/(L·min);
(2)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则必然消耗2nmolNH3,若同时又生成2nmolNH3,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1个N≡N键断裂,必然有6个N—H键形成,反应时按此比例进行,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②错误;
③1个N≡N键断裂,必然有3个H—H也断裂,若同时有3个H—H键形成,则同一物质的反应方向相反,量相同,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
④反应体系中,可逆号两边气体计量数不同,若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容器为恒容,则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压强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④正确;
⑤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体,则混合气体的质量自始至终不变,而容积固定,则密度一直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平衡的依据,⑤错误;
⑥反应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均为气体,则混合气体的质量自始至终不变,若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平均摩尔质量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⑥正确;
答案为①③④⑥。
(3)a.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对限度无影响,a错误;
b.降低了反应的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曲线的变化斜率变小,与图像不符,b错误;
c.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与图像相符,c正确;
答案为c;
(4)t2时刻后反应达平衡,氮气的反应量为0.1mol,初始量为0.2mol,转化率=0.1mol/0.2mol×100%=50%;
(5)t1时刻时达到平衡状态,K=c2(NH3)/[c3(H2)×c(N2)]=0.012/(0.0253×0.015)=426.7。
29.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72-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堆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C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序号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①
4.0
60.0
10.0
30.0
②
5.0
60.0
10.0
30.0
③
5.0
60.0
______
______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Cr2O7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对比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得出结论______。实验①中0~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_(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了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____;
······
【答案】(1). 20 (2). 20 (3). 3H2C2O4+Cr2O72-+8H+=2Cr3++7H2O+6CO2↑ (4). 溶液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5). 2(c0-c1)/t1 (6). Al3+起催化作用
【解析】
【分析】(1)根据实验目的不同的初始pH和不同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且总体积不变;
(2)根据题目信息,草酸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r3+、二氧化碳和水;
(3)根据图像信息,不同pH值下Cr2O72-的反应速率不同;根据v=∆c/∆t计算;
(4)根据铁明矾[Al2Fe(SO4)4·24H2O]的成分进行假设。
【详解】(1)实验目的不同的初始pH和不同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①、②对比相同草酸浓度、不同pH下草酸的反应速率,则②、③对比相同pH、不同草酸浓度下草酸的反应速率,为不使体积改变导致浓度变化,则总体的和为100mL,草酸的体积为20.0mL,蒸馏水的体积为20.0mL;
(2)根据题目信息,草酸与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r3+、二氧化碳和水,则离子反应式为3H2C2O4+Cr2O72-+8H+=2Cr3++7H2O+6CO2↑;
(3)根据图像信息,实验①和②为不同pH值下Cr2O72-的反应速率的图像,pH值越小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为t1时,Cr2O72-反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0-c1)mol/L,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则Cr3+生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c0-c1)mol/L,v(Cr3+)=2(c0-c1)/t1mol·(L∙min)-1;
(4)已知铁明矾[Al2Fe(SO4)4·24H2O]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其成分为Al3+、Fe2+、SO42-,假设一为Fe2+起催化作用,则假设二可能为Al3+起催化作用,若原溶液中无SO42-,则假设三为SO42-起催化作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