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 大自然里的阳光 B. 小王节日收到的礼物
    C. 学校发给小李的奖品 D. 市场上的石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凡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D正确且符合题意;大自然里的阳光不是劳动产品,不属于商品,应排除A;B 中的礼物和C中的奖品都没有用于交换,都不是商品,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 为庆祝2015年中国农历羊年,美国财政部造币和印钞局于2014年12月3日起,开始发行2015年中国农历羊年1美元“吉利钱”和龙凤呈祥100美元纪念钞。发行当天就引发人们的争相购买。材料中
    ①“吉利钱”和纪念钞既能收藏也能购物 ②“吉利钱”和纪念钞属于商品
    ③争相购买涉及求异心理 ④这里的1美元和100美元不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知识。“吉利钱”和纪念钞是美国的法定货币,既能收藏也能购物,正确且符合题意;发行当天就引发人们的争相购买,表明“吉利钱”和纪念钞属于商品,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争相购买涉及从众心理,③说法错误;这里的1美元“吉利钱”和100美元纪念钞作为法定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3. 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下列关于纸币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4. 下表是小张2017年9月的收支账单。从账单中可以看出,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时间
    项目
    金额(元)
    9月1日
    工资月收入
    5 000
    9月10日
    交房租
    2 500
    9月15日
    从银行取出利息
    500
    9月26日
    购买稻香村礼品月饼一盒
    100

    ①世界货币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可知,工资月收入、交房租、从银行取出利息等都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购买稻香村礼品月饼一盒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材料不涉及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职能,故①③项与题意不符;②④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为B。
    【点睛】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还有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5. M国2016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若该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
    A. 下降10% B. 上升10%
    C. 上升30% D. 上升5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计算、通货膨胀率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因此30 /15=2次。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即2×(1+20%)=2.4,国内生产扩大10%,即商品价格总额为30×(1+10%)=33万亿元,那么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33 /2.4=13.75万亿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即货币供应量仍为15万亿元,则物价上涨幅度为(15-13.75)/13.75≈0.1,即物价上涨大致为10%;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6. 2015年,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为7554元,笔均消费金额为2454元,同比分别增长28.16%和6.14%。银行卡跨行消费业务67.97亿笔,金额23.7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54%和44.08%,分别占银行卡消费业务量的52.40%和74.61%。银行卡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使用信用卡的优点是
    ①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 ②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③与现金消费相比,更加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 ④集存款、取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⑧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信用卡的优点。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与现金消费相比,更加简便、实用、高效和安全,①②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与纸币一样,是一种价值符号,自身没有价值。信用卡不可以任意透支,不可以随意申领,不可以在任何地点消费使用,不是绝对安全。
    7. 甲商品价格(P甲)与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当甲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乙商品的需求量相对会增加,故可以判断甲乙是互为替代商品,故可以推断出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故①④选项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选B。
    8. 2017年7月,100日元兑换人民币8.06元,而5月初时,100日元兑换人民币仅为7.2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日元兑换人民币进入“8时代”,此次汇率变动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下列认识符合这次汇率变动影响的是
    ①旅行社:赴日旅游线路报价下半年节节攀升
    ②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对去日本务工的人来说,就等于工资涨了
    ③留学生:赴日留学成本将减少
    ④海关:日本对我国出口将增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点睛】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
    (2)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这是影响汇率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国际收支中如果出口大于进口,资金流入,意味着国际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则本币会上升。
    (3)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高,通货膨胀率高,说明本币的购买力下降,会促使本币贬值。反之,就趋于升值。
    (4)除此之外,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包括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等。这些因素之间也会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
    9. 我国一企业出口的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8,如果后来国内物价上涨了20%,且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
    A. 76欧元 B. 84欧元 C. 114欧元 D. 126欧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与币值的关系。解答本题首先计算出国内物价上涨了20%,某商品价格用人民币表示为800元*(1+20%)=960元;其次,再计算出某商品价格用欧元标价为:960/8=120欧元;最后计算出人民币对欧元升值5%,其他条件不变,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甲商品用欧元标价,其价格则为:120*(1+5%)=126欧元;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0. “茅台酒越存越香,越存越值钱。”50年的茅台酒市场价格近万元,而80年的茅台酒堪称“液体黄金”,比原价翻了一万多倍。由此看来,茅台酒的价格是由
    A. 储存茅台酒的时间及其质量决定的
    B. 生产茅台酒时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C. 储藏茅台酒时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D. 生产和储藏茅台酒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的
    【答案】D
    【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由人类劳动决定的,生产茅台酒的劳动不仅包括生产,还包括储存,所以选D;其余三项不是原因。
    【考点定位】价值决定价格
    【知识总结】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市场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
    (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说来,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5)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特别提示: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供求关系是价格的影响因素,供求关系不会也不能决定价格。
    11. 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A. 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 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 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 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答案】B
    【解析】A选项错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反映,价格不一定完全等于价值。C选项错误,价格有可能等于价值。D选项错误,价格可能会偏离价值。题目中,“每一份的品质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表明了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故B选项入选。
    12. 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钱,其根本原因在于
    A. 生产技术条件不同
    B. 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C. 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同
    D. 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的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钱,其根本原因在于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赚钱,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亏本,B正确且符合题意;A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的价值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都按同一价值决定的价格进行出售,C 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的,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因此,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13. 2015年某企业的生产水平与该行业平均水平一致,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20元,产量为10万件。2016年该企业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00元,其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50万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A. 降低15% B. 提高15% C. 提高20% D. 降低2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商品的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量,2014年,该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00元,假设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X,则100×10×(1+X)=1150,计算可得X=15%;由此可见,2014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5%,该题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的关系。
    14. W企业2015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10元,产量20万件,A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8元。如果W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6年A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15年相比
    A. 增加40万元 B. 增加32万 C. 减少32万 D. 不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甲种商品8元。根据公式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可计算出8*(1+20%)*20—8*20=32万元。B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5. 下列关于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图示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价格之间是反比关系,而不是无关,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价值决定价格,二者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上下波动关系,故排除。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是正相关关系,随着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商品的价格会提高,故入选。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是正相关关系,而不是反相关关系,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
    16. 四川电网居民阶梯电价调整方案已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规定如下表
    各档电量
    第一档:
    1~180度
    第二档:
    181~280度
    第三档:
    281度及以上
    每度电价
    0.522 4元
    0.622 4元
    0.822 4元

    注:四川省电价调整前均为每度0.55元
    该方案实施对居民经济生活的影响是
    ①普通居民对替代品的需求量必然增加
    ②居民的基本用电量需求量不会因此减少
    ③所有居民的生活支出会因此增加
    ④引导居民树立节能观念,环保消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电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居民的基本用电需求不会因为电价的变动而大幅减少;阶梯电价的推行,对用电量高的电价调高,会引导居民树立节能观念,环保消费,②④正确;对普通居民来讲,用电量少,电价低,对电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不一定增加,① “必然”增加说法错误;③“所有”说法错误。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7. 如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普通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根据题目中的曲线可以看出,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均增加,故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而不是同方向。③选项表述错误,因为同样的价格变动区间,甲商品的需求变动相对较小,故属于生活必需品。故排除法①④选项正确入选。选B。
    18. 广东省珠海市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满足消费者需要,一种为中国消费者的房间“度身定做”的空调柜机--格力“风度”系列扇形柜机问世。该空调大大节省所占室内空间,其独特的动感灯箱画面给室内带来奇幻的美。该产品一推出市场,便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格力的做法和效果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A. 企业的发展应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 B. 生产决定需求
    C. 竞争使商品优胜劣汰 D. 优质必然高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一种为中国消费者的房间“度身定做”的空调柜机--格力“风度”系列扇形柜机问世便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应以市场的变化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正确且符合题意;B C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优质不一定高效,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9. “贾人(商人)夏则资(购买)皮,冬则资絺(夏天用的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这告诉我们
    A. 经营谋略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
    B. 商人利用求异心理进行经营,不值得提倡
    C. 商人可综合利用影响价格的因素以获取更多利润
    D. 该经济活动违背了价值规律,是暂时的经济行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错误,经营谋略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排除。B选项与题意不符,题中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调整商品的买进与卖出,而不是求异心理,故排除。供求影响价格,商人利用不同季节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同,分别进行买进,赚取差价,故C入选。D选项观点错误,题中行为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没有违背价值规律,故排除。故选C。
    考点:影响价格的因素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下面是甲乙两人关于买房的对话。甲说:“我终于把买房子的钱攒够了,在前几天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乙说:“我年轻时通过贷款买了一套大房子,终于在前几天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从甲乙两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 甲乙都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 B. 甲是生存资料的消费,乙是享受资料的消费
    C. 甲是租赁消费,乙是贷款消费 D. 甲是钱货两清消费,乙是贷款消费
    21. 如何看待甲乙两种消费方式
    A. 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 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 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 在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答案】20. D 21. D
    【解析】本题以甲乙两人关于买房的对话这一生活情景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消费的类型、消费方式的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20. 本题考查消费的类型。消费按交易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甲攒钱买房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钱货两清消费,乙贷款买房属于贷款消费,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1. 本题考查消费方式。实际上,甲攒钱买房和乙贷款买房这两种消费方式各有利弊,并不能得出二者的消费方式的优劣之分,A B说法错误;乙攒钱买房这种中国人传统消费方式还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在有效需求不足、房子处于买方市场时,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D正确且符合题意;C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2. 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居民收入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在下图中,合理表示居民收入与居民消费需求量的关系的是

    A. A1曲线 B. A2曲线 C. A3曲线 D. A4曲线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收入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故排除D。具体分析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居民还没有收入的时候已经有了消费,而不是收入为零时,消费为零,或者有了一定收入后才开始消费,故排除BC,而A入选。故选A。
    考点: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点评:本题考查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23. 读下表:2016年某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单位:元)
    总收入
    食品支出
    服装支出
    租房
    支出
    教育、医疗支出
    通讯、交通支出
    旅游、休闲支出
    投资理财支出
    110 000
    24 000
    7 000
    12 000
    18 000
    5 000
    10 000
    20 000

    可见,该家庭
    ①恩格尔系数为25% ②恩格尔系数约为31.6%
    ③消费结构相对合理 ④投资理财方式多样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恩格尔系数指的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该家庭的食品支出为24000元,家庭总支出为24000+7000+12000+18000+5000+10000=76000元,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4000÷76000≈31.6%,②正确,①错误;该家庭的消费支出既有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还有享受资料消费,说明消费结构合理,③正确;图表只是显示该家庭用于投资理财的支出额度,并没有具体体现投资的品种,故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24. 低碳社区的建设除了基础设施跟进外,更重要的是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使用环保购物袋;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缩短淋浴时间;自制果汁,拒绝碳酸饮料;选择棉质衣物,拒绝皮草和化纤材料等。这些消费行为
    ①会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③反映出人们践行绿色消费原则
    ④有助于减少消费支出,降低恩格尔系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材料中的消费行为,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符合绿色消费,②③符合题意;低碳社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健康消费方式的发展,并不会抑制消费,故排除①;低碳社区的建设,目的在于通过消费方式的改变,让人们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的减少,故排除④。故答案为B。
    25. 2014年11月,河北省召开的落实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动员暨警示教育大会上通报了马超群案。通报称,在马超群家中搜出现金约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从贪官们违法犯罪的轨迹可以发现,他们信奉的一条人生信条就是“金钱至上”。对金钱的无限渴望把他们一步步推向了罪恶的深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正当手段赚钱
    ②市场调节并不完美,这将必然导致人们违法犯罪
    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因为金钱只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金钱是一切罪恶之源,它会把人引入罪恶的深渊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材料中的贪官对金钱的过度追逐是他们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这说明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这启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金钱要取之有道,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中市场调节必然导致人们违法犯罪的说法太绝对,应排除;④没有看到金钱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6.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说明
    A.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B. 竞争使得企业努力生产出适销对路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商品
    C.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D.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决定消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方式,C正确且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反映的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A D;故本题答案选C。
    27. 智能手机无疑是“织围脖”的利器,随着微博的流行,智能手机销量剧增,2012年上半年,已经超过普通手机的销量。这说明
    A. 需求反作用于生产 B. 生产决定需求
    C. 需求决定供给 D. 功能决定市场需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随微博的流行,智能手机销量的剧增,这说明需求反作用于生产,A正确且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需求影响供给,功能影响市场需求,C D说法错误,都错在“决定”;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不是任何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二重性。当消费的增长和变化与生产的增长和变化相适应时,消费对生产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消费与生产不相适应,则对生产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8. 社会生产总是在一定经济制度下进行的。我们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就必须
    ①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②实现同步富裕 
    ③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④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了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9. 《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其中“心忧炭贱愿天寒”反映出炭价格的高低是
    A. 由天气状况决定的 B. 由人们对炭的需求决定的
    C. 受炭的供求关系的影响 D. 由生产炭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心忧炭贱愿天寒”表明卖炭翁想通过天气的变化来增加炭的需求,反映出炭的价格的高低是受炭的供求关系影响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A B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引起价格变动的多种因素:
    (1)商品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
    (2)供求影响价格。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提高。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主要是由商品供求关系引起的。
    (3)纸币的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一般说来,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5)引起价格涨跌的还有其他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对商品的价格产生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0.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
    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这个故事中卖骏马的人利用了消费者的
    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伯乐乃相马名家, 伯乐绕着马看几下,走的时候再回过头看两下,这时马的身价就翻了十倍。大家都以为是千里马, 体现了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故事中卖骏马的人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故选择A; 求异心理的消费特征是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故不选择B;C D均未体现,攀比心理的特点是面子消费,求实心理是讲求实惠,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消费心理相关知识
    31. 想当学霸的小李下载了一款手机软件,有学习监督、我要早睡、我要早起等功能。学习时间玩手机,软件会有严厉提示,如“请不要放弃治疗,好好学习你还有救!”。如果放弃学习,软件会自动在社交网络上发令人尴尬的状态,被好友鄙视。这款手机软件的诸多功能属于商品的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价格 D. 科技含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小李下载的手机软件具有的诸多功能恰恰体现了该产品具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故揭示的是该商品的使用价值,A符合题意;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只有用于交换才会形成,而材料没有强调该软件的交换,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该商品的价格和科技含量问题,排除C、D。答案选择A。
    考点: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3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如果生活必需品价格在M点,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必然处于盈利状态
    ②如果高档耐用品价格在N点,其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③粮食的价格在N点时需求弹性较大,在M点时需求弹性较小
    ④从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是等价交换,M、N点离价值较远,但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规律。如果生活必需品价格在M点,可以得知此时的市场价格高于价值,但是并不意味着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必然处于盈利状态,因为企业在竞争中是否处于有利地位要看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①说法错误;如果高档耐用品价格在N点,由于价格较低,需求会扩大,其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因为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其需求弹性较小,③说法错误;从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是等价交换,M、N点价格离价值较远,但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33.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②④适合题意;①③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34. 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个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30个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替代品价格上升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 增加50个单位 B. 减少50个单位
    C. 减少10个单位 D. 增加10个单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此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上升,此商品的需求也上升,因此,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下降10%时,那就意味着A商品的需求要上升20个单位;一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此替代品的需求下降,此商品的需求就上升,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10%,那就意味着A商品的需求要上升30个单位,两者同时出现,A的需求量应该上升50个单位;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定律/需求法则: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下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涨,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需求弹性理论: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5. 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故当甲商品的价格下降时,该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则乙商品的需求也同样会增加。故C图像正确入选。A、B图像中均有价格的变动,错误。D图像反映了需求下降,故排除。
    点睛:全面理解和把握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1)需求法则(同一商品):一般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如图:

    (2)需求变动曲线(同一商品):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动,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平移。如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实行财政补贴,从而导致家电需求量增多,需求曲线右移。如图:

    (3)需求弹性曲线(不同商品):一般情况下,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需求弹性大)。

    (4)需求相关论(相关商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会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商品关系
    价格
    需求量
    本商品
    相关商品
    互为替代品
    上升
    减少
    增加
    下降
    增加
    减少
    互补商品
    上升
    减少
    减少
    下降
    增加
    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物价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价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以下是几个不同时段关于猪肉价格问题的新闻标题:
    标题一:生猪货源不足,猪肉价格上扬。
    标题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
    标题三: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上扬。
    标题四:肉价上涨激发农民养猪热情。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价格的相关知识,分别解释四个标题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
    【答案】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从标题一看出,由于生猪供应减少,导致猪肉价格上涨。
    ②价值决定价格。从标题二看出,饲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大幅提升,带动猪肉价格上涨。
    ③标题三反映出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猪肉与其他肉类产品互为替代商品,猪肉价格上涨,导致人们转而消费其他肉类产品,从而带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的上涨。
    ④标题四反映出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能调节生产,猪肉价格上涨,会使养猪户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价格的相关知识,分别解释四个标题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有关价格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别解释四个标题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属于体现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四个标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分别从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为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专家支招有三:第一让居民“有钱可花”。要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第二,让居民“有钱敢花”。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敢于消费。第三,让居民“有钱共花”。这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专家支招的合理性。
    【答案】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通过调整分配政策,增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让居民“有钱可花”,从而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后顾之忧,让居民“有钱敢花”,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让居民“有钱共花”,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专家支招的合理性,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谈谈为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专家支招的合理性,属于原因为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中专家支招的措施分别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的联系等角度来分析说明。

    3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春节,一个《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帖子备受关注。据统计,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两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材料二 社会上出现了“酷抠族”。“酷抠”是当下的一种流行的抠门,这是一种褒义下的“抠”,因为酷抠族崇尚的是“节约光荣,浪费可耻”。酷抠族精打细算不是吝啬,而是一种节约的方式。酷抠族喜欢高质量的生活,具有很好的审美观和高雅的生活品味。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反映的现象进行评析。
    【答案】①资源具有稀缺性,应合理使用资源,厉行节约、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②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呈现多层次,要勤俭节约,不应造成人为的浪费。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过分抑制消费或浪费资源都会影响甚至阻碍生产的发展。
    ④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消费观,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概括两段材料各自反映的现象是什么,再根据所学内容对现象进行辨证的认识。材料一中体现了舌尖上的浪费与贫困并存,学生需要指出要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浪费与贫困并存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更不应该造成人为的浪费。材料二体现了一些人的节俭,但过分抑制消费的做法也不可取。最后指出正确的立场和方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