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 下列生物属于藻类的是, 蜜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考试时间:与地理合堂,共用90分钟。满分50分。试题卷总页数:6页。
2.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需要填涂的地方,一律用2B铅笔涂满涂黑。需要书写的地方一律用0.5MM签字笔书写。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西瓜消暑解渴,深受大家喜爱。我国西瓜品种甚多,有的有籽,有的无籽。决定西瓜品种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 细胞核B. 液泡C. 细胞膜D. 细胞壁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细胞核。
【详解】A.植物细胞中央都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里面有储存着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故A符合题意。
B. 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故C不符合题意。
D.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面的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红苋菜在锅中翻炒时会把锅铲染成红色,原因是高温破坏了细胞的某结构,使其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某结构是指( )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细胞膜D. 细胞壁
【答案】C
【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使有害物质不能轻易进入,有用的物质不能随意渗出,红苋菜在锅中翻炒时会把锅铲染成红色,原因是高温破坏了细胞的细胞膜,使其丧失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符合题意。
D.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一层透明的薄壁,对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生物课上,小香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长寿”两字的临时装片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对光时,小香同学应选择物镜①对准通光孔
B. 汉字“长寿”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寿长”
C. 想看到尽可能多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①④
D. 若视野中观察到某细胞在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B
【分析】(1)显微镜的镜头有目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③④为目镜,①②为物镜。
(2)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物像可移动到视野中央。
【详解】A.对光时,应用低倍物镜对准透光孔,因此小香同学物镜应该选择最小放大倍数的物镜①,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左右均颠倒。因此“长寿”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B符合题意。
C.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大,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小,数目越多。据此,小香同学想看到尽可能多的细胞,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镜头,即①和④,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成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哪一方,装片就应向哪一方移动。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在视野的左下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小香同学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漫步于江畔,只见竹林之外,几枝娇艳欲滴桃花静静绽放。波光粼粼的江面上,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脑中不禁浮现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诗中桃、竹、鸭三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2)与鸭肌肉细胞相比,竹子叶肉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线粒体D. 叶绿体
(3)雨后春笋,生机盎然,竹子迅速生长主要是因为茎中有( )
A. 分生组织B. 输导组织
C. 保护组织D. 营养组织
【答案】(1)A (2)D (3)A
【分析】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1)A.根据分析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符合题意。
B.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B不符合题意。
C.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如心脏、肝脏、肺、肾、眼、耳、甲状腺、唾液腺、皮肤等,C不符合题意。
D.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叫做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不是能量转换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不是能量转换器,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C不符合题意。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主要分布于叶的叶肉细胞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3)A.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竹子迅速生长主要是因为茎中有分生组织,A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包括在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B不符合题意。
C.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C不符合题意。
D.营养组织(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还能进行光合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甜瓜根尖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一个体细胞经过连续分裂3次,得到的新细胞数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6个、24条B. 8个、24条
C. 6个、12条D. 8个、12条
【答案】B
【分析】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物质的新细胞的过程,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详解】细胞的分裂是一个指数增长的过程,每次分裂都会使细胞数量翻倍。一个细胞分裂n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为2n个。
因此,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新细胞数为=8个。
确定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加倍,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因此,甜瓜根尖体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经过连续分裂3次后,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仍然是24条,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下列生物属于藻类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以前,学者一般把藻类归为植物。现在,有的学者只把像水绵、紫菜这样的藻类归为植物;有的学者不把藻类当作植物。藻类的细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可以说,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详解】A.图A中的植物为海带,海带由叶状体、柄和根状物组成,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故A符合题意。
B.图B中的植物为葫芦鲜。有茎和叶的分化,没们真正的根,也没有出现输导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
C.图C中的植物为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叶的背面有孢子囊,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蕨类植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图D中的植物有真正的花,属于被子植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中的“苔”是一种矮小的植物,易受到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影响,它是( )
A. 苔藓植物,检测空气指示植物
B. 蕨类植物,美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C. 裸子植物,制造氧气最多的生物
D. 种子植物,粮食来源的主要植物
【答案】A
【分析】苔藓植物的特征:一般都很矮小,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靠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中的 “苔” 指的是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的叶结构简单,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因此对环境变化有着极强的敏感性,特别是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当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增加时,苔藓的生存会受到威胁,原有苔藓数量减少,可能意味着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差,所以苔藓是检测空气的指示植物,故A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通过孢子繁殖,与苔藓植物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有种子,但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与苔藓植物的特征相差甚远。而且制造氧气最多的生物通常认为是藻类,故C不符合题意。
D.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都能产生种子,与苔藓植物的无种子、以孢子繁殖的特征完全不同。粮食来源的主要植物多为被子植物中的禾本科植物等,与诗中的 “苔” 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近年来,在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发现了一种植物新物种——四面山梅花草,该物种叶片呈菱形,花瓣近端边缘具流苏状,蒴果呈卵圆球形,里面的种子呈褐色。这种植物属于( )
A. 藻类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D. 被子植物
【答案】D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详解】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它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植物类群,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由题干可知,四面山梅花草,该物种叶片呈菱形,花瓣近端边缘具流苏状,蒴果呈卵圆球形,里面的种子呈褐色,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四面山梅花草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9. 蜜蜂(下图)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助花传粉、酿造蜂蜜等。下列不属于蜜蜂特征的是( )
A. 体表有外骨骼B. 体内有脊柱
C. 有三对足、两对翅D. 足和触角分节
【答案】B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线虫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一般生有两对翅,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
【详解】AC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蜜蜂是昆虫,所以选项中“体表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和“足和触角分节”都是蜜蜂的主要特征,ACD不符合题意。
B.蜜蜂的身体中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宝塔糖是许多人童年的回忆,它是一种用于驱除蛔虫的药物。蛔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小肠中。蛔虫的特征不包括( )
A. 身体细长B. 体表有角质层
C. 有口D. 无肛门
【答案】D
【分析】蛔虫属于线形(线虫)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详解】A.蛔虫的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像蚯蚓一样,两端尖细,不分节,身体细长是蛔虫的典型特征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
B.角质层可以保护蛔虫的身体,防止其在人体小肠内被消化液侵蚀,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寄生生活,故B不符合题意。
C.蛔虫有口,位于身体的前端,故C不符合题意。
D.蛔虫有肛门,直肠短,肛门开口于体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水丝蚯又称红丝虫,身体细长,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上有刚毛,生活在淡水水域中,体色鲜红或肉红,常聚集成团,是金鱼和锦鲤喜食的饵料。下列动物与水丝蚯不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 蚯蚓B. 蝗虫C. 水蛭D. 沙蚕
【答案】B
【分析】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详解】ACD.水丝蚯、蚯蚓、水蛭和沙蚕均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ACD不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B符合题意。
故选B。
12. 长寿湖每年的10月至次年2月是最佳的观鸟季节,此时湖面上鸟类数量最多,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 双重呼吸方式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C. 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减轻体重
D. 腹肌特别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答案】D
【分析】鸟类: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是脊椎动物。
【详解】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外形可以使空气在其身体表面流动时更加顺畅,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有助于鸟类在飞行时更高效地前进,故A不符合题意。
B.鸟类具有独特的双重呼吸方式,除了肺之外,还有气囊的辅助。在飞行过程中,无论吸气还是呼气,空气都会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保证了鸟类在飞行时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满足其高能量消耗的需求,故B不符合题意。
C.鸟类的骨骼轻、薄,并且许多骨是中空的,骨腔中还充满了空气,这种骨骼结构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身体的重量,有利于鸟类在飞行时减少能量的消耗,使飞行更加轻松和高效,故C不符合题意。
D.鸟类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的动力主要来自胸肌,而不是腹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面是同学们在美术课上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其中剪纸代表的动物体温不恒定的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
【详解】选项中:“鸡”是鸟类、“猪”是哺乳动物、“虎”是哺乳动物,它们的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都是恒温动物;而“蛇”是爬行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中写道:“本年度收录的动物部分隶属于18门、52纲、246目、1884科、14194属、69407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 纲B. 门C. 科D. 种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小到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A.纲是比门小、比目大的分类单位,它包含了多个目,一个纲中的生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仍然有较大的差异,故A不符合题意。
B.门是较大的分类单位,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纲,门下的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故B不符合题意。
C.科是比属大、比目小的分类单位,它包含了多个属,同一科的生物在某些特征上有相似之处,但不同属之间的生物差异还是比较明显,故C不符合题意。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基因组成等方面基本相同,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 用我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海带、紫菜营养丰富可供人类食用
B. 煤主要是由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形成的
C. 水体中的藻类异常增殖一定不会形成赤潮
D. 种子植物的繁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答案】C
【分析】 1.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以前,学者一般把藻类归为植物。现在,有的学者只把像水绵、紫菜这样的藻类归为植物;有的学者不把藻类当作植物。 藻类的细胞中一般都含有可吸收光能的色素,可以说,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详解】A.海带和紫菜都是常见的藻类,它们含有丰富的碘、褐藻胶和甘露醇等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可以供人类食用,A正确。
B.在距今2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B正确。
C.赤潮是由于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其中,藻类异常增殖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C错误。
D.种子植物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这种方式使得植物能够摆脱对水生环境的依赖,适应更广泛的陆地环境,D正确。
故选C。
16. 某养殖户存栏生猪中有一半发病、死亡,追查病因是感染了非洲瘟疫。非洲猪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下列生物与该病毒在结构组成上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答案】B
【分析】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病毒颗粒。
【详解】A.图示为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它的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A不符合题意。
B.图示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病毒颗粒,失去生命活动,B符合题意。
C.图示为青霉,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气生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C不符合题意。
D.图示为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下列与香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香菇能进行光合作用B. 香菇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香菇是大型真菌D. 香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答案】A
【分析】真菌的特征:
①有单细胞(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② 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详解】A.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然而,香菇作为真菌,并不含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香菇是真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香菇是一种大型的食用真菌,具有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C正确。
D.真菌通常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是一种能够萌发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香菇是真菌,它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A。
18. 重庆市已经建立了218个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动物128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60余种。下列不属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措施的是( )
A. 就地保护B. 迁地保护
C. 完全禁止利用D. 国家颁布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A.就地保护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指的是在原地对濒危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实施保护,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生物的原生态环境,有助于其种群的恢复和繁衍。题目中提到重庆市建立了218个自然保护地,这正是就地保护的一种体现,A不符合题意。
B.迁地保护是指将濒危生物迁移到动物园、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或进行异地保护(如生态园),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补充措施,B不符合题意。
C.虽然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至关重要,但“完全禁止利用”可能并不是一个全面或可持续的保护策略。在合理管理和监管下,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适度利用(如可持续的采集、狩猎和生态旅游)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促进公众对保护的认识和参与。重要的是要确保这种利用不会威胁到物种的生存或生态系统的健康。因此,“完全禁止利用”可能过于绝对,不符合现代保护生物学的综合保护理念,C符合题意。
D.法律和政策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可以明确保护的目标、措施和责任,为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这也是全球范围内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通行做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9. 洋葱味道辛辣,所含的蒜素具有降压、抑菌等作用。它有两种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藏于土壤,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请回答相关问题:([ ]中填序号,______上填文字)
(1)图乙因为有①______的存在,故图乙是取自图甲______(填“管状叶”或“鳞片叶”)细胞。
(2)洋葱管状叶制造的有机物经______组织可运输到鳞片叶中储存起来;切洋葱时常会流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的某些物质有刺激性,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中[ ]______的细胞液中。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来染色的液体是______。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④______。
【答案】(1)①. 叶绿体 ②. 管状叶
(2)①. 输导 ②. ③液泡
(3)①. 碘液 ②. 细胞壁
【分析】图中①叶绿体,②细胞核,③液泡,④细胞壁。
【详解】(1)图乙中有①叶绿体,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洋葱的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鳞片叶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质,通常无叶绿体。所以图乙是取自图甲管状叶细胞。
(2)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的是筛管,筛管属于输导组织。洋葱管状叶制造的有机物经输导组织可运输到鳞片叶中储存起来。
切洋葱时常会流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的某些物质有刺激性,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中③液泡的细胞液中。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包括辛辣刺激的物质等。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来染色的液体是碘液,碘液可以使细胞核等结构更清晰地显示出来,便于观察。
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④细胞壁。它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等作用。
20. 冷箭竹是一种被子植物,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独特的口感等特点,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下图表示冷箭竹的结构层次。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过程,该过程前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______(填“不变”或“减半”)。
(2)图中b表示______过程,通过此过程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______。
(3)冷箭竹______(填“有”或“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冷箭竹的结构层次与大熊猫相比,缺少的结构层次是______。
【答案】(1)①. 细胞分裂 ②. 不变
(2)①. 细胞分化 ②. 组织
(3)①. 有 ②. 系统
【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1)图中a表示的是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它使得细胞数量得以增加。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即该过程前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
(2)图中b表示的是细胞分化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结果产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冷箭竹作为被子植物,其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它具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这是被子植物的一个显著特征。
与大熊猫(作为动物)相比,冷箭竹的结构层次缺少的是系统这一层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其中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能够完成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而植物体则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它们直接由器官构成个体。
21.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下图甲是我国部分的野生动物,图乙是某同学将图甲中的动物进行分类并绘制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同学将这些动物归类为脊椎动物,原因是这些动物体内都有______。图乙中根据①是______。
(2)大鲵的皮肤裸露,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属于______类动物;扬子鳄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和骨质的甲,用______呼吸。
(3)中华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属于鱼类,用______呼吸;水中游泳的海豹却是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______。
【答案】(1)①. 脊柱 ②. 体温是否恒定
(2)①. 两栖 ②. 肺
(3)①. 鳃 ②. 胎生、哺乳
【分析】图可知,大鲵属于两栖类动物,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朱鹮属于鸟类,中华鲟属于鱼类,海豹属于哺乳动物。
【详解】(1)该同学将这些动物归类为脊椎动物,原因是这些动物体内都有脊柱,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图乙中根据①是体温是否恒定,大鲵、中华鲟、扬子鳄的体温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朱鹮、海豹的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
(2)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属于两栖类动物;扬子鳄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其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和骨质的甲,用肺呼吸,卵生,变温动物,心脏四腔。
(3)中华鲟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属于鱼类,用鳃 呼吸,鳃由大量的鳃丝组成,鳃丝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水中游泳的海豹却是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胎生和哺乳,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22. 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超市里有许多发酵食品,如米酒、酸奶等,这些食品的制作需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图是川维中学生物学兴趣小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新鲜的葡萄果皮上含有多种微生物,冲洗时力度不能太大。在酒精发酵阶段,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它属于______(填“真菌”或“细菌”)。
(2)装坛后发酵坛需要先通气后密封。在通气阶段,该微生物主要通过______(填生殖方式)大量增加其数量;在密封阶段,产生酒精。整个阶段都会产生______(填气体名称)气体,因此需要不定时给发酵坛放气。
(3)病毒和发酵用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其中病毒与细菌、真菌两者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病毒______;细菌和真菌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细菌______。
【答案】(1)①. 酵母菌 ②. 真菌
(2)①. 出芽生殖 ②. 二氧化碳
(3)①. 无细胞结构 ②. 无成形的细胞核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详解】(1)在酒精发酵阶段,主要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属于真菌的一种,这些微生物通常附着在葡萄果皮上,因此冲洗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洗去。
(2)在通气阶段,酵母菌主要通过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这是酵母菌的无性生殖方式。在密封阶段,进行厌氧呼吸,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需要不定时给发酵坛放气,以防止气体压力过大。
(3)病毒在结构上与细菌和真菌最大的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细菌和真菌相比,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裸露在细胞质中,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3. 水葫芦又称凤眼莲,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的外来物种之一。原产南美洲,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后被用于动物饲养和污水净化。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呈泛滥趋势,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和水塘中,危害巨大。为防治水葫芦,科研人员研究了无机试剂硼砂对水葫芦的杀灭效果,得到如下表结果。请分析回答:
(1)水葫芦侵入我国后快速繁殖,与水体中本地动植物争夺______等资源,导致水体中大量本地动植物死亡,从而改变了本地生物多样性,并造成危害,该过程称为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是______;进行实验时,每一组均放置3株而不是1株生长状态良好的水葫芦的目的是______。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组。在生活中若用硼砂来杀灭水葫芦,最好选用浓度为4%的硼砂,理由是______。
【答案】(1)①. 空间、营养、阳光等 ②. 外来物种入侵(或“物种入侵”或“生物入侵”)
(2)①. 不同浓度的硼砂 ②. 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①. A ②. 4%的硼砂对水葫芦的杀灭效果好,同时节约成本,并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详解】(1)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水葫芦侵入我国后快速繁殖,与水体中本地动植物争夺空间、营养、阳光等等资源,导致水体中大量本地动植物死亡,从而改变了本地生物多样性,并造成危害,该过程称为外来物种入侵(或物种入侵或生物入侵)。
(2)结合表格,研究无机试剂硼砂对水葫芦杀灭效果,该实验的变量(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硼砂,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单一变量;进行实验时,每一组均放置3株而不是1株生长状态良好的水葫芦的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0%的硼砂,没有处理)。在生活中若用硼砂来杀灭水葫芦,最好选用浓度为4%的硼砂,理由是4%的硼砂对水葫芦的杀灭效果好,同时节约成本,并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
处理前
处理后
A组:0%硼砂
0
0
B组:1%硼砂
0
43.25%
C组:4%硼砂
0
100%
D组:7%硼砂
0
1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2024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