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 1-3*《读〈鲁滨孙漂流记〉》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6682476/0-17387580273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版必修五3、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五3、读《鲁滨逊漂流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从教学论的意义上说,这是引导学生再次发现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名作及作者,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概括《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并谈谈读后的感想。
二、反复品读本文,把握作者伍尔夫解读《鲁滨孙漂流记》的基本切入点——“小说家的透视法”。
三、对比分析作家的透视法和读者的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阅读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或播放碟片。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大家有过出外遨游,探险漂泊的梦想吗?那么试想一下,你们都会有哪些经历呢?(学生自由发言)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满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动荡,假想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尽管它与世隔绝,但居住其间的人却“怡然自乐”。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孙因着一心要遨游探险的想法,几次出海,最终流落荒岛,关在那里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孤独生活。如何来解读这篇小说呢?英国意识流小说家、小说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伍尔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板书课题)
二、重温原作,引入课文
1请学生概述《鲁滨孙漂流记》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
2(多媒体播放鲁滨孙的航船触礁这一情节)如果写到鲁滨孙九死一生,爬上荒岛这一情节时,笛福请你为他往下续写,你会如何写下去?(请2—3名学生简述续写思路)
3思考:为什么以上同学的续写各不相同?为什么他们与作者笛福的思路也完全不同呢?
4我们能从今天要学的伍尔夫的文章里找到上面这一问题的答案吗?(将问题引向本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第3段中说“《鲁滨孙漂流记》是一个恰切的例证”,作者要用这部小说证明什么呢?
2小说家的透视法指什么?它对我们解读小说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小说经典之作。有着丰富创作经验和崭新的小说创作理念的小说家伍尔夫对其进行了独具慧眼的解读和评论。她告诉我们全面掌握小说家的透视法是我们解读小说的良法之一。课下让我们再读文本,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五、布置作业
反复研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说由于读者的经验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对小说情节及人物的理解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要深入解读一部文学名作,就必须爬到小说家的肩上,通过他的眼睛观察。本节课,让我们借助伍尔夫的慧眼来分析一下笛福的透视法。
二、深入分析,攻破难点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段,其他学生思考:作者让我们在探讨作品的过程中,要有一场“孤独的战斗”,这场“战斗”指什么?
2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
3集体朗读课文第2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举哈代和普鲁斯特要引出哪个概念?
4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分析笛福的透视法的?
三、比较分析,加深理解
1请找出文中关于作家透视法和读者透视法的分析,谈谈两种透视法的关系。
四、拓展运用
1未学本文时,大家是怎么解读《鲁》这部作品的?学了本文之后,作者的解读对你有哪些启示?对作者的解读,你有哪些看法或补充意见?
2试着运用作者的解读法来解读你们熟悉的文学名作。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与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与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五16、祸兮福兮 《老子》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通过精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与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