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2024)三年级下册13. 生活中的装饰布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2024)三年级下册13. 生活中的装饰布一等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分析,课堂评价分析,课后拓展分析,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生活中的装饰布》
学科
美术
学段: 第二学段
年级
3~4年级
相关
领域
设计·应用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第一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对冷色知识的掌握,并设计不同层次的表现方法,力争达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运用冷色设计装饰布,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指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冷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冷色进行装饰布的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装饰布》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这之前我们在第5册《色彩滴染》第6册《色彩斑斓的窗户》中学习了原色与间色的知识;在第5册《四季》一课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四季的色彩冷暖变化,在本册第11课《快快乐乐扭起来》中对暖色进行了学习。综合以上知识,本课将进行冷色知识的学习。色彩的冷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色彩知识。本课与第11课构成一个小的色彩单元,学生在学习暖色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冷色,通过欣赏感受冷色,使学生体会色彩的冷暖变化。
学生情况:色彩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他们每天都会看到五颜六色的事物,在具备了三原色、三间色以及暖色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冷色的学习会很快。
四年级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本课中装饰布的设计将成为学生的一个新知识,我将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方式: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演示示范学习用冷色设计装饰布
技术准备:冷色彩笔、参考图案、教学课件、教师范画、学生作品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色相环中黄紫之间偏蓝、偏绿的颜色是冷色,能从色相环中找出冷色,能运用文字描述出自己对冷色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运用冷色设计装饰布的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设计装饰布,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生活中的装饰布,使学生树立艺术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艺术的观念,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美化环境的设计及应用活动中。
教学重点:知道冷色的相关知识,能够用冷色设计生活中的装饰布。
教学难点:理解冷色本身没有冷暖的含义,设计装饰布时冷色的巧妙运用。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导入
新授
教师演示
装饰纹样
感受冷色
认识冷色
作品欣赏
单独纹样
巩固训练
图片欣赏
冷暖不绝对
对称纹样
排列纹样
课堂实践
展示评价
知识拓展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分析:
复习导入,奠定基础
利用图片对比,引出新课。这张图片上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对,是落日、夕阳。再看下一张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是夜晚、月亮。两张画面内容是一样的啊,是什么让你引起了不同的感觉呢?对,是它的色彩。
第一张运用了哪些色彩?(红橙黄)它们属于——暖色,那第二张呢?运用了哪些色彩?(蓝、绿)这些颜色也有个共同的名称——冷色。今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的装饰布》一课认识冷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学生对色彩的直观感受,由旧知引出新知,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综合实践,形成认知
1、感受冷色
学生欣赏后提问:看完这组图片你的心理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冰冷、凉爽、安静)再看一遍,让我们找一找都出现了什么颜色?出现最多的是蓝色、绿色)这些颜色常让我们联想到树林、大海、夜晚,它会让我们感觉到寒冷、安静,因此我们把这些类颜色叫冷色。
意图:让学生明确冷色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冷色给人的感觉。
2、认识色相环中的冷色
出示色相环,对照色相环认识冷色,明确在色相环中黄紫之间偏蓝、偏绿的颜色为冷色。
接下来进行巩固训练:找出画笔中的冷色,并进行涂色填空
设计的意图:加强学生对冷色的认识,为后面的绘画实践做好准备。
3、明确色彩的冷暖不绝对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色彩的冷暖感觉,我采取色彩对比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每个小组都有红、蓝、蓝紫三种色彩,请学生讨论分析这三种颜色的冷暖关系。红色和蓝色比(学生比较出蓝色是冷色)。蓝色与蓝紫色比(学生得出蓝紫色更冷。)通过对比得出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要在比较中感受色彩的冷暖。
红色
蓝色
蓝色
蓝紫色
在具备一定冷色知识的积累后,安排学生欣赏冷色的装饰布。
4、欣赏分析装饰布
蜡染壁挂 雷圭元
首先由著名工艺美术家雷圭元的蜡染壁挂入手,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受冷色装饰布的美感。欣赏过程中并向学生介绍蜡染工艺。(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看起来更加显得清秀淡雅,更加富有韵味。)
单独纹样
对称纹样
平排纹样
5、教师示范绘画装饰布
绘画步骤:分配图案—画单位纹样—复制图案—涂色
平涂填色
点线填色
绘画步骤:①首先将纸分成四份,可以用尺子或折纸的方法分;
②按照一份的大小画出一个图案;
③将图案利用复写纸分别画在分好的四份中,注意安排好方向;
④涂色
设计意图:体会装饰图案是构成方法。
6、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说一说图案的安排和排列方式。
(三)研究探索,创造表现
提出实践要求:用冷色创作一块生活中的装饰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能力选择表现方法)
绘画:单独设计完成一幅装饰布图案;
拼贴: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整幅装饰布图案;
粘贴: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色彩进行粘贴
滴染:运用滴染的方法完成一幅装饰布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层次安排实践内容,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发挥自身优势,以达到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
四、课堂评价分析
提出评价要求:
1、运用了哪些冷色,效果如何?
2、图案设计、安排是否美观?
3、涂色方法是否有所创新?
最后是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评价要求,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课后拓展分析
课后拓展环节,是以大量身边冷色的事物为主体,有冷色的服装、服饰、建筑等等,让学生体会冷色在生活中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把自己设计的装饰布制作成生活中的某种装饰物用品。
结束语:让我们做个细心的人,发现身边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吧!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装饰布
学 生 作 品
字母的联想
认识冷色
设计纹样
偏蓝、偏绿
表现方法
学生作品
平排纹样
对称纹样
单独纹样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表现等反馈信息直接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更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欣赏、自主探究、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考察学生对美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考察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作业展示评价时,鉴于本课是设计课,针对学生的设计思路,随机评价设计意图使学生好的思路得以表现,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评价中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以学生自评为主,结合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本课教学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美术基本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让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评价量规
(1)对美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对冷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3)学生在合作研究中能否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装饰布设计的色彩搭配。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生活中的装饰布》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但他又不是单纯的以拼贴、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在该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图片对比,增强感受
本课导入部分,教师以两张画面内容一样,但色彩截然不同的图片引入,这两张图片能够从色彩上给学生直观而真切的感受,让学生由旧知(暖色知识)联系到新知(冷色知识)。教师有效的提问,使学生一下子对色彩的冷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注重感受,逐步深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感受入手,让学生亲身体会自然界中的冷色,在感受中体会冷色的含义。并结合巩固练习,检验学生对冷色的理解。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
第三:小组探究,巩固设计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了学生分析图案排列的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图案的构成。并结合教师演示,学习设计装饰布的绘画步骤,有效解决了学生会想不会画的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美术人美版(北京)(2024)20. 参观美术馆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小学二语文教学论文入新课,传授新课,教学深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4. 荣宝斋优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美版(北京)五年级下册10. 生活中的标志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