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

    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其中,1~10小题每小题2分;1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因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存在差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水的温度相对不易改变,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
    B. 具有相同含水量的组织中,结合水含量高的抵抗寒冷的能力强
    C. 与糖类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少,作能源物质时放能速度快
    D. 与葡萄糖比,蔗糖作为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形式与其性质更稳定有关
    【答案】C
    【分析】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A、水的比热容较大,这意味着细胞中水的温度相对不易改变,这种特性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A正确;
    B、结合水含量越高,植物的抗逆性越强。在具有相同含水量的组织中,结合水含量高的抵抗寒冷的能力强,B正确;
    C、与糖类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多,作能源物质时放能速度慢,C错误;
    D、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与葡萄糖比,蔗糖不是还原糖,性质更稳定,这与其作为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形式有关,D正确。
    故选C。
    2. 生物分子凝聚体是由蛋白质或核酸组成的无膜细胞结构。FREE1(一种蛋白质)可形成具有液态属性的凝聚体,其通过产生的毛细作用力直接驱动多囊泡体(MVBs)膜内陷、切割形成腔内小泡(ILV),参与蛋白质的分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分子凝聚体与核糖体、中心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B. 生物体内凝聚体的形成有利于协助细胞更好地执行功能
    C. MVBs膜内陷、切割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MVBs形成ILV的过程由ATP直接供能
    【答案】D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生物分子凝聚体是由蛋白质或核酸组成的无膜细胞结构,核糖体、中心体也是无膜细胞结构,所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A正确;
    B、FREE1(一种蛋白质)可形成具有液态属性的凝聚体,参与蛋白质的分选,所以有利于协助细胞更好地执行功能,B正确;
    C、MVBs膜内陷、切割的过程涉及生物膜的变形和重组,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FREE1通过产生的毛细作用力直接驱动多囊泡体(MVBs)膜内陷、切割形成腔内小泡(ILV),不由ATP直接供能,D错误。
    故选D。
    3. 光敏感通道蛋白在特定光照射下能够打开并转运某些离子。神经元细胞膜上的ChR2通道在蓝光照射时升放,使多种阳离子内流;HR通道在黄光照射时开放,使Cl-顺浓度梯度内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道转运离子时,一般需要与离子相互结合
    B. ChR2通道被蓝光激活后,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
    C. ChR2通道能同时转运多种阳离子,其不具有特异性
    D. HR通道被黄光激活后,转运Cl-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答案】B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2)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详解】A、离子通道转运离子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与离子相互结合,A错误;
    B、ChR2通道在蓝光照射时开放,使多种阳离子内流,细胞膜电位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
    C、ChR2通道虽然能转运多种阳离子,但这不能说明其不具有特异性,通道蛋白对离子的转运通常是具有选择性的,C错误;
    D、HR通道在黄光照射时开放,使Cl-顺浓度梯度内流,其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而不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C。
    4.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不同的实验材料来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若遇低温则复原速率受影响
    B. 黑藻叶片的液泡无色,因此必须染色才能保证质壁分离的观察效果
    C. 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质壁分离时,因其不含有叶绿体而影响观察的效果
    D. 外界溶液浓度略低于菠菜叶表皮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时即可观察到质壁分离
    【答案】A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细胞能渗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详解】A、在低温下,细胞膜和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因此在低温下质壁分离的速度较慢,复原的时间也会延长,A正确;
    B、黑藻叶片的液泡虽然无色,但其因有叶绿体作为参照,不需要染色,B错误;
    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在高度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
    D、外界溶液浓度略低于菠菜叶表皮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A。
    5. ATP合成酶由F1和F0两部分组成,其中F1组分突出于膜外,能催化ATP的合成;F0组分嵌入膜内,能转运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又具有运输作用
    B. ATP合成酶发挥作用时空间构象可能会改变
    C. ATP合成酶可分布于线粒体及叶绿体的内膜
    D. 推测F1组分具有亲水性而F0组分具有疏水性
    【答案】C
    【分析】ATP的合成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ATP合成酶具有专一性,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又具有运输作用
    【详解】A、ATP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F1组分突出于膜外,能催化ATP的合成,F0组分嵌入膜内,能转运H+,具有运输作用,A正确;
    B、H+通过顺浓度梯度通过ATP合成酶,推动了ATP的合成,该过程中H+运输需要转运蛋白(F0组分)协助,因此过程ATP合成酶在发挥作用时,伴随着空间结构的改变,B正确;
    C、ATP合成酶分布于ATP合成的场所,ATP合成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线粒体,但叶绿体中ATP合成于类囊体膜,故ATP合成酶不会分布于叶绿体的内膜,C错误;
    D、F1组分突出于膜外,与水接触,F0组分嵌入膜内,与磷脂分子疏水性的尾端共同存在,推测F1组分具有亲水性而F0组分具有疏水性,D正确。
    故选C。
    6. IL-11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IL-11基因在许多组织中的表达增强,以调节ERK-AMPK-mTORC1轴,使ERK、mTQR磷酸化水平升高。研究发现,敲除IL-11基因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寿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受基因调控,对生物体具有积极意义
    B. IL-1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只发生在衰老的细胞或组织中
    C. ERK-AMPK-mTORC1轴中ERK等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可能加速衰老
    D. 若使用抗IL-11抗体抑制IL-11的功能,则可能有利于延长小鼠的寿命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是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但对机体是有利的,A正确;
    B、根据题意,“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IL-11基因在许多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因此,IL-1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只发生在衰老的细胞或组织中,B错误;
    C、根据题意,“随着小鼠年龄的增长,IL-11基因在许多组织中的表达增强,调节ERK-AMPK-mTORC1轴,使ERK、mTQR磷酸化水平升高,”因此ERK-AMPK-mTORC1轴中ERK等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可能加速衰老,C正确;
    D、根据题意,“敲除IL-11基因可以显著延长小鼠的寿命,”因此,若使用抗IL-11抗体抑制IL-11的功能,则可能有利于延长小鼠的寿命,D正确。
    故选B。
    7.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揭示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提出的假设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B. 孟德尔认为测交实验后代会出现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推理
    C. 由纯种高茎和矮茎多次杂交后代均为高茎来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运用了归纳法
    D. 豌豆杂交时对母本进行去雄操作,孟德尔得出3:1的比例运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
    【答案】A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A、孟德尔提出的假设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A错误;
    B、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提出的假说不但能解释实验结果,还应能预测其他实验,“演绎推理”指的是设计对F1进行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应为1:1,B正确;
    C、由纯种高茎和矮茎多次杂交后代均为高茎来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运用了归纳法中的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豌豆杂交时对母本进行去雄操作(只保留雌花),避免豌豆自交,孟德尔得出3:1的比例运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D正确。
    故选A。
    8. P血型系统里的抗原包括P1、P和Pk。P血型系统由两个基因BT1和AT决定,BT1包括等位基因P1和p,P1编码合成P1抗原,而p则不能。AT包括等位基因P和pk,P编码合成P抗原,而pk编码合成Pk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T1和AT为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B. 若某人体内缺少基因P1和pk,则其血型为p型
    C. P1型男性和P2型女性婚配,子代的血型为p型
    D.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可应用于血型鉴定
    【答案】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T1和AT不是一对等位基因,其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A错误;
    B、缺少基因P1和pk的人体内没有P1抗原和Pk抗原,但可能有P抗原,血型可能不是p型,B错误;
    C、P1型男性(P1—PP)和P2型女性(ppPP)婚配,子代的血型可能为P1型或P2型,C错误,
    D、抗原可以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可应用于血型鉴定,D正确。
    故选D。
    9. 赫尔希和蔡斯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分子及其外壳中的磷脂分子
    B. 被35S标记的细菌培养液培养噬菌体并使噬菌体被35S标记
    C.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放射性
    D. 若用15N标记噬菌体,也能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
    【答案】B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噬菌体外壳中不含磷脂分子,32P只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A错误;
    B、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并以宿主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物质,因此被35S标记的细菌培养液培养噬菌体并使噬菌体被35S标记,B正确;
    C、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C错误;
    D、若用15N标记噬菌体,由于N存在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结论,D错误。
    故选B。
    10. 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装从核仁开始,在细胞质内完成,是细胞内最重要、最耗能的过程之一,该过程包含4条rRNA的剪切、折叠,以及80个核糖体蛋白的翻译、转运和组装,并有多于200个的组装因子参与其中。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病毒和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装是在细胞膜上完成的
    B. 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装离不开核孔功能的正常执行
    C. 核糖体的组装离不开RNA聚合酶和多种组装因子
    D. 某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核糖体组装异常密切相关
    【答案】A
    【分析】真核细胞细胞核内含核糖核酸(RNA)的结构,参与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通常核仁大,反之则体积小;由于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核仁的功能又是合成rRNA,因此核仁常被称为“核糖体工厂”。
    【详解】A、病毒不具有核糖体,根据题意可知,“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装从核仁开始,在细胞质内完成”,由于真、原核生物具有统一性,因此推测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装是在细胞质内完成的,A错误;
    B、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装形成,rRNA在细胞核中形成要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B正确;
    C、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装形成,rRNA的产生需要转录过程,要用到RNA聚合酶,核糖体的组装离不开RNA聚合酶和多种组装因子,C正确;
    D、核糖体组装异常会导致蛋白质无法正常形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某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核糖体组装异常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A。
    11. 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质网中的二硫化物异构酶(PDI)可催化蛋白质内部二硫键的断裂和重排,简要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PDI是一种需由内质网、高尔基体参与加工的分泌蛋白
    B. PDI发挥催化作用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C. 内质网中PDI催化二硫键重排的过程受pH等条件的影响
    D. PDI作用后的蛋白质中,肽键和二硫键的数量均未发生改变
    【答案】A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详解】A、由题意可知,PDI是在内质网中参与催化蛋白质内部二硫键的断裂和重排的蛋白质,不是分泌蛋白,A错误;
    B、酶在发挥催化作用的过程中,其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酶与底物结合时,酶的空间结构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以适应底物的结构,从而实现高效的催化作用‌,B正确;
    C、酶的催化活性受到环境pH的影响,通常在某一pH值下酶的活性最强,高于或低于此pH值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因为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会破坏酶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酶分子的构象,导致酶活性丧,C正确;
    D、PDI参与催化蛋白质内部二硫键的断裂和重排,对蛋白质中肽键和二硫键数量没有影响,D正确。
    故选A。
    12. 炎热的中午植物可能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某课题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夏季天中的光照强度,并测定不同时间点某植物幼苗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时间,11时的光合速率、14时的光照强度为:一天中的最大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点表示光照强度最大。“光合午休”现象即出现在该点
    B. A点表示6时和18时光合速率相等,A点为光补偿点
    C. 8时到10时限制该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CO2浓度
    D. 15时的光合速率小于11时可能是因为光合产物积累导致的
    【答案】D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植物(C3植物)的“光合午休”现象通常出现在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光照强度最大不等同于温度最高,A错误;
    B、根据现有信息,不能确定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是否为光补偿点,B错误;
    C、8时到10时限制该植物幼苗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为光照强度,C错误;
    D、15时的光合速率小于11时可能是因为14时的光照强度为一天中的最大值,光合速率较高,光合产物积累导致的,D正确。
    故选D。
    13. 下图为野生型和dcl4突变体小麦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的装片图,图中甲、乙、丙按减数分裂先后时期排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时期野生型和dcl4突变体小麦均可发生基因重组
    B. 甲时期野生型小麦细胞中的端粒数与乙时期的相同
    C. 乙为减数分裂Ⅰ后期,dcl4突变体易发生染色体变异
    D. 丙时期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变粗使del4突变体中出现多核
    【答案】D
    【分析】(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即发生基因重组。此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3)端粒为每条染色体的两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短重复序列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分裂间期DNA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两端各有端粒,包含两条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含有4个端粒。
    【详解】A、甲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能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甲时期已经完成DNA复制,从甲时期(减数I前期)到乙时期(减数I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但仍然在一个细胞中,不会改变细胞中端粒数目,B正确;
    C、乙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图示dcl4突变体在此时期部分染色体发生断裂,部分断裂染色体与整体染色体分离,故这个时期易发生染色体变异,C正确;
    D、丙时期为减数II末期,del4突变体中虽出现多核,但染色体会解螺旋成为丝状染色质,D错误。
    故选D。
    14. 某家族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得到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1所示对部分家庭成员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下图2所示。不考虑突变和伴Y染色体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图2中带4为乙病的显性致病基因
    C. 对Ⅲ9相关基因电泳,一定能得到带1、3和4
    D. Ⅲ13和Ⅲ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答案】C
    【分析】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判断:第一、确定是否为Y连锁遗传:若系谱图中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则为伴Y遗传病;若系谱图中,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第二、确定图谱中遗传病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者);“有中生无”为显性(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正常的)。第三、确定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①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伴X显性遗传。②子女正常双亲病,父病女不病或者子病母不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伴X隐性遗传;④双亲正常子女病,母病子不病或女病父不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B、对于乙病而言,Ⅱ5、Ⅱ6均不患乙病,Ⅲ11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Ⅰ1患乙病,由图2可知,带2为乙病致病基因,则带1为乙的正常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于甲病而言,Ⅰ1、Ⅱ5只含带3,表现均正常,Ⅰ2、Ⅱ6都含带3和4且均为患者,因此可知,带3为正常基因、带4为致病基因,所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Ⅱ8的基因型中只含一个带4,与图2矛盾,因此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图2中带1、带2分别为乙病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带3、带4分别为甲病的隐性和显性基因,AB错误;
    C、由系谱图及电泳图可推知,Ⅱ5的基因型为aaXBY,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则Ⅲ9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图2中带1、带2分别为乙病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带3、带4分别为甲病的隐性和显性基因,因此对Ⅲ9相关基因电泳,一定能得到带1、3和4,C正确;
    D、Ⅲ9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Ⅲ13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二人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1/2+1/2×1/2=1/2,D错误。
    故选C。
    15. 解旋酶的核心部分为环状六聚体。如图所示,细胞周期进入G1期(DNA合成前期)时,两个单环状六聚体被有序地安装到染色体上,在复制起始位点处形成环绕双链DNA的双环状六聚体;随着细胞周期进入S期(DNA合成期),双环状六聚体被激活,连同其他复制激活因子一起形成两个复制体,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沿相反方向移动形成复制叉,启动DNA的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可以从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复制,这有利于加快复制效率
    B. 每个复制起始位点处只需要结合一个解旋酶即可组装复制体
    C. 每个复制体参与形成一个复制叉,一个复制叉内两条子链都沿子链的5'→3'延伸
    D. 除解旋酶外,DNA的复制还需要DNA聚合酶等多种蛋白质的参与
    【答案】B
    【分析】DNA的复制:(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详解】A、DNA的多起点双向复制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A正确;
    B、随着细胞周期进入S期(DNA合成期),双环状六聚体被激活,连同其他复制激活因子一起形成两个复制体,说明需要结合两个解旋酶组装形成两个复制体,B错误;
    C、DN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到3’,C正确;
    D、DNA复制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参与,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某研究小组采用人工熏气的方法,探究了氟化氢(HF)污染条件下大豆和菜豆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如下图a~d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SOD是一种抗氧化酶,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O2-)转化为过氧化氢(H2O2)和氧气(O2),从而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减少O2-对_______(答2点)等生物分子的攻击。SOD能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转化O2-的机理是_______。
    (2)推测HF随空气通过_______(填结构)进入植物体内。本实验中,高浓度HF均能引起苗期大豆和菜豆的SOD活性应激性上升,相比较而言,_______的SOD活性应激性上升持续的时间更长,据此推测大豆的抗氟性_______(填“强于”或“弱于”)菜豆。相较于苗期大豆,开花期大豆的SOD对氟更为敏感,判断理由是_______。
    (3)能使酶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酶的活性能恢复),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某物质对SOD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为探究其为何种类型的抑制剂,请补充下列实验思路: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SOD酶溶液,再加入适量的该物质溶液;②一段时间后,_______;③将该试管中的溶液装入透析袋中(SOD不能通过透析袋而该物质能通过透析袋),置于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④_______。若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则该物质为_______。
    【答案】(1)①. 磷脂(脂质)、DNA、蛋白质等 ②. SOD能降低O2-转化为H2O2和O2所需要的活化能
    (2)①. 气孔 ②. 菜豆 ③. 弱于 ④. 高浓度HF处理下,开花期大豆SOD活性的下降幅度比苗期的更大
    (3)①. 测定试管中SOD的活性 ②. 从透析袋中取出溶液并测定其中SOD的活性 ③. 不可逆抑制剂
    【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详解】(1)SOD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O2-)转化为过氧化氢(H2O2)和氧气(O2-),从而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减少O2-对磷脂(脂质)、DNA、蛋白质等的攻击。SOD能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转化O2-的机理是SOD能降低O2-转化为H2O2和O2所需要的活化能;
    (2)推测HF随空气通过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本实验中,高浓度HF均能引起苗期大豆和菜豆的SOD活性应激性上升,相比较而言,菜豆的SOD活性应激性上升持续的时间更长,据此推测大豆的抗氟性弱于菜豆。高浓度HF处理下,开花期大豆SOD活性的下降幅度比苗期的更大,这说明开花期大豆的SOD对氟更为敏感;
    (3)若要探究某物质是可逆抑制剂还是不可逆抑制剂,可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SOD酶溶液,再加入适量的该物质溶液,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中SOD的活性,再将该试管中的溶液装入透析袋中(SOD不能通过透析袋而该物质能通过透析袋),置于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从透析袋中取出溶液并测定其中SOD的活性。若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则说明该物质为不可逆抑制剂。
    17. 乳酸循环是人体代谢中一个重要的循环过程,包括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生成乳酸,乳酸通过血液进入肝细胞中,经过糖异生作用重新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血液又被肌肉细胞摄取,具体过程如下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糖异生是指生物体将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由图1可知,糖异生是一个_______(填“放能”或“吸能”)过程,与ATP的_______相联系。肝细胞中糖异生的意义有_______(答2点)。血糖浓度过高会抑制糖异生,这属于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2)骨骼肌细胞生成乳酸常发生于剧烈运动时,具体场所是_______,该过程中肌细胞消耗的氧气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假设底物只有葡萄糖)。骨骼肌细胞不进行糖异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_______。
    (3)人体内能促进糖异生的激素有_______(答1点)、糖皮质激素(GC)等。PGC-1为糖异生途径的关键因子,K9是一种转录激活因子。研究人员用GC处理野生鼠和K9基因敲除的模型鼠,测定肝细胞相关蛋白水平如图2所示。根据图2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1)①. 吸能 ②. 水解 ③. 防止乳酸积累而引起酸中毒;生成葡萄糖以保证能量供应和避免能量浪费 ④. 负
    (2)①. 细胞质基质 ②. 等于 ③. 骨骼肌细胞中控制酶3合成的有关基因不表达
    (3)①. 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②. GC通过促进K9基因表达使PGC-1含量增多,激活肝细胞的糖异生途径
    【分析】据图可知,乳酸循环是骨骼肌细胞中的葡萄糖在酶1酶2等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分解形成乳酸,乳酸可以在肝细胞中先形成丙酮酸再在酶3的作用下,消耗ATP重新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通过血液又被肌肉细胞摄取。
    【详解】(1)糖异生是指生物体将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由图1可知,糖异生是一个吸能过程,与ATP的水解相联系。肝细胞中糖异生的意义有防止乳酸积累而引起酸中毒、生成葡萄糖以保证能量供应和避免能量浪费。血糖浓度过高会抑制糖异生,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2)骨骼肌细胞生成乳酸常发生于剧烈运动时,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假设底物只有葡萄糖,则该过程中肌细胞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骨骼肌细胞不进行糖异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骨骼肌细胞中控制酶3合成的有关基因不表达。
    (3)人体内能促进糖异生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PGC-1为糖异生途径的关键因子,K9是一种转录激活因子。根据图2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GC通过促进K9基因表达使PGC-1含量增多,激活肝细胞的糖异生途径。
    18. 秋冬季易暴发流行性感冒,其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外有包膜,该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其中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H和N,H可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协助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进而使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病毒包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_______,其基本支架是_______。
    (2)流感病毒包膜中糖蛋白H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_______,该过程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
    (3)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_______(填“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该病毒可侵染肺泡细胞却不侵染肌细胞,请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现象机理提出合理假说,并设计实验验证该假说,要求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即可。假说:_______。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
    (4)人体可通过促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这说明细胞凋亡有利于_______(答1点)。
    【答案】(1)①. 核糖体 ②. 蛋白质、磷脂 ③. 磷脂双分子层
    (2)①. 特异性 ②. 不能 ③. 胞吞
    (3)①. 核糖核苷酸 ②. 肺泡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流感病毒的受体,而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 ③. 敲除肺泡细胞中控制该受体合成的有关基因,再检测流感病毒是否侵染该类肺泡细胞
    (4)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用培养基培养时要加入宿主细胞。病毒一般是蛋白质外壳包着DNA或RNA。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寄生在人的细胞内完成RNA复制。
    【详解】(1)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病毒包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磷脂(或脂质),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流感病毒包膜中糖蛋白H与人体宿主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胞吞;
    (3)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储存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该病毒可侵染肺泡细胞却不侵染肌细胞,可能是因为肺泡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流感病毒的受体,而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可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说,实验设计思路是敲除肺泡细胞中控制该受体合成的有关基因,再检测流感病毒是否侵染该类肺泡细胞(或将肺泡细胞膜上的该受体嵌入到肌细胞膜上,再检测流感病毒是否侵染该类肌细胞;
    (4)人体可通过促使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从而清除病毒,这说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和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19. 雌激素(E2)水平紊乱诱导的ERα靶基因异常激活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环状RNA(circRNA)中的circPVT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通过作用于ESR1mRNA和MAVS蛋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circPVT1起源于PVT1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真核生物编码区中的序列),其前体mR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剪切并在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形成_______(填化学键),从而成为环状。circPVT1主要分布于_______中,其含有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miR-181a-2-3p(微小RNA)根据_______原则与靶基因mRNA3'UTR区(非翻译区)发生结合,从而抑制ESR1mRNA的_______过程。circPVT1与miR-181a-2-3p结合后可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ERα蛋白的合成,经过一系列调节从而促进肿瘤形成。
    (3)MAVS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circPVT1通过与MAVS相互作用破坏_______复合物的形成,导致TBK1、IRF3_______过程受阻以及IRF3二聚体形成受阻。请结合干扰素的功能,说明IRF3二聚体形成受阻对肿瘤形成的影响是_______。
    (4)已有研究证明,靶向circPVT1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生长。请据此提出两条乳腺癌治疗的药物研制方案:_______。
    【答案】(1)①. 磷酸二酯键 ②. 细胞质 ③. 0##零
    (2)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翻译 ③. 促进
    (3)①. RIGI-MAVS ②. 磷酸化 ③. IRF3二聚体形成受阻则抑制合成Ⅰ型干扰素,导致肿瘤细胞逃逸,促进肿瘤的形成
    (4)抑制PVT1基因第二个外显子的表达;研制与circPVT1碱基互补的核酸类药物等
    【分析】由图可知,circPVT1与miR-181a-2-3p结合后可促进ERα蛋白的合成,雌激素(E2)与ERα蛋白结合,从而促进ERα靶基因表达,经过一系列调节从而促进肿瘤形成。RIGI-MAVS复合物可促进TBK1、IRF3磷酸化过程,同时促进IRF3二聚体形成,MAVS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circPVT1抑制RIGI-MAVS复合物的形成,导致TBK1、IRF3磷酸化过程受阻以及IRF3二聚体形成受阻。
    【详解】(1)circPVT1起源于PVT1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其前体mRNA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剪切并在核糖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成为环状。circPVT1属于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由于其呈环状,含有0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miR-181a-2-3p(微小RN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靶基因mRNA的3'UTR区发生结合,导致mRNA不能作为模板进行翻译,从而抑制ESR1mRNA的翻译过程。由图可知,circPVT1与miR-181a-2-3p结合后可促进ERα蛋白的合成,雌激素(E2)与ERα蛋白结合,从而促进ERα靶基因表达,经过一系列调节从而促进肿瘤形成。
    (3)由图可知,RIGI-MAVS复合物可促进TBK1、IRF3磷酸化过程,同时促进IRF3二聚体形成,MAVS蛋白存在于线粒体外膜上,circPVT1抑制RIGI-MAVS复合物的形成,导致TBK1、IRF3磷酸化过程受阻以及IRF3二聚体形成受阻。结合干扰素的功能,IRF3二聚体形成受阻会抑制合成Ⅰ型干扰素,导致肿瘤细胞逃逸,促进肿瘤的形成。
    (4)靶向circPVT1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的生长。据此可通过研发抑制PVT1基因第二个外显子表达或与circPVT1碱基互补的核酸类药物等来治疗乳腺癌。
    20. 某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红眼、白眼受Z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通过基因工程相关操作将雄激素诱导致死基因导入雄虫一条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中,另一条Z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导入其等位基因,然后进行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昆虫的眼色性状中,_______为显性性状。亲本红眼雄虫的基因型为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致死基因为_______(填“显”或“隐”)性,且与_______(填“A”或“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激素会导致基因型为_______的昆虫在发育时死亡。
    (3)F2群体产生Za型雌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若让F2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得到的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
    【答案】(1)①. 红眼 ②. ZAZa
    (2)①. 隐 ②. A ③. ZAZA
    (3)①. 1/4 ②.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2:2:1:2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所引起的疾病,伴性遗传的特点与性别有关。
    【详解】(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该昆虫的眼色性状中,红眼为显性性状。亲本红眼雄虫的基因型为ZAZa,亲本雌虫的基因型为ZaW。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致死基因为隐性,且与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激素会导致基因型为ZAZA的昆虫在发育时死亡。
    (3)F2群体为1/3ZAZa、1/3ZAW、1/3ZaW,产生Za型雌配子的比例为1/4。若让F2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根据配子法,雄配子为1/2ZA、1/2Za,雌配子为1/4ZA、1/4Za、1/2W,则得到的后代中,ZAZA的个体死亡,则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红眼(♀):白眼(♂):白眼(♀)=2:2:1:2。
    血型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P1型
    P1、P
    P2型
    P
    P1k型
    P1、Pk
    P2k型
    Pk
    p型
    无P1、P、Pk

    相关试卷

    福建省百校金太阳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评联考(24-FJ)-生物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百校金太阳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评联考(24-FJ)-生物试卷+答案,共8页。

    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考-生物试卷+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福建省金太阳&百校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考-生物试卷+答案,共10页。

    生物丨金太阳百校联考福建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生物丨金太阳百校联考福建省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测评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