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
    • 解析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原卷版)第1页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原卷版)第2页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原卷版)第3页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解析版)第1页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解析版)第2页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文件包含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打牢基础,构建知识框架。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2、理解原理,深化概念;3、练习题海战术,巩固知识
    第二部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深度。1、强化地图技能,提升空间思维;2、分析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
    一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全真模拟考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在真实考试中能够稳妥应对。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
    (2024·江西·模拟预测)湖陆风包括湖风和陆风,一天中风向会发生有规律的转换。下图示意我国某湖泊M月和N月湖风开始、结束的平均时刻(地方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M月可能是( )
    A.4月B.6月C.10月D.12月
    2.图中甲、乙、丙、丁,能代表N月陆风开始、结束时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M月湖风持续时间较短是因为( )
    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
    C.日平均气温湖泊高于陆地D.日平均气温湖泊低于陆地
    【答案】1.D 2.A 3.C
    【解析】1.夏季有利于湖风形成,冬季不利于湖风形成。N月湖风持续时间较长,为夏季;M月湖风持续时间较短,为冬季。所以,M月可能是12月。ABC错误。D项正确。
    2.陆风开始时刻大约就是湖风结束时刻,陆风结束时刻就是湖风开始时刻。N月湖风结束时刻约为20时,开始时刻为5时;而甲表示湖风开始时刻也是约20时,结束时刻为5时,A正确,丙乙丁表示湖风开始、结束的时刻与甲差异大,BCD错误。故选A。
    3.一般夏季湖风持续时间长,M月湖风持续时间较短应为冬季,日平均气温湖泊高于陆地,湖泊不容易形成高压,湖风强度减小,湖陆风转换时,湖风强度较小,这段时间的湖风就会消失,因而湖风持续时间较短,C项正确,D错误;冬季昼短夜长,但不是直接原因,AB错误。故选C。
    (2024·吉林·模拟预测)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下图分别示意汾河流域范围及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右图中甲、乙、丙三个时间段的风向( )
    A.偏东风、偏西风、偏东风B.偏东风、偏东风、偏西风
    C.偏西风、偏西风、偏东风D.偏西风、偏东风、偏西风
    5.右图中3时左右,气象站风力最大的原因( )
    A.山坡与山谷降温速度不同,同高度自由大气温差大
    B.山谷受热,气体辐合上升,与山坡的气压差异增大
    C.山坡温度比山谷下降快,冷空气下沉,使谷风增强
    D.在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风力较其他时段更为强劲
    【答案】4.D 5.A
    【解析】4.根据山谷风原理可知,甲和丙主体时间是夜晚,吹山风,乙为谷风。根据材料可知,气象站在山谷的西侧,所以,该气象站测得的山风偏西风,谷风为偏东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图中3时左右,夜晚,山坡和山谷都在降温,B错误;山坡降温快,山谷降温慢,二者同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差最大,所以气象站风力最大,A正确;山坡温度比山谷下降快,冷空气下沉,使山风增强,C错误;在谷风与山风的转换期,山坡与山谷同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差较其他时段小,故风力较其他时段更小,D错误。故选A。
    (2024·山西·模拟预测)根据观测手段的不同,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分为大气城市热岛效应(观测数据来源于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和地面城市热岛效应(观测数据来源于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温35度)。我国西北地区某绿洲城市城区植被覆盖率大于郊区,图为该城市2007—2017年大气与地面热岛强度逐月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测( )
    A.①表示夜晚地面热岛强度B.②表示白天大气热岛强度
    C.③表示白天地面热岛强度D.④表示夜晚大气热岛强度
    7.曲线④出现负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被类型B.全球气候变暖C.下垫面性质D.城市海拔高度
    【答案】6.A 7.C
    【解析】6.该绿洲城市城区植被覆盖率和空气湿度大于郊区,白天郊区增温比城市快,城市热岛强度弱甚至出现冷岛效应(热岛强度为负值),夜晚郊区降温比城市快,城市在夜晚出现热岛效应。大气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比地面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小,夜晚的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所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夜晚地面热岛强度、夜晚大气热岛强度、白天大气热岛强度和白天地面热岛强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曲线④出现负值说明出现冷岛效应。由上题可知,白天城市地面出现冷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该绿洲城市城、郊下垫面性质差异较大,植被覆盖率和空气湿度大于郊区,白天郊区增温比城市快,城市热岛强度弱甚至出现冷岛效应,C正确;主要影响因素与植被覆盖度有关,与植被类型关系不大,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海拔高度与曲线④出现负值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23-24高三上·重庆·期中)大理某气象台(25°42'N,100°11'E,海拔1990.5m)西距点苍山约4km,东距洱海约2km,位于东南低西北高、依山傍水的坝区内。受湖陆风和山谷风的影响,该坝区内盛行风向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下图分别为某日该地近地层风速(单位:m/s)日变化图和气温(单位:℃)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日,此地地方时6:40近地层2m处的气温是( )
    A.12.3℃B.12.8℃C.15.3℃D.15.8℃
    9.该地夜晚风速较小的原因是( )
    A.地面摩擦作用,风力减弱B.湖陆风与山谷风相互抵消
    C.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层D.大气吸热使保温作用增强
    10.该日北京时间15:00,该地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答案】8.B 9.C 10.B
    【解析】8.当地的经度为100°11'E,与北京时间(120°E)经度相差19°49',两地时间相差约1小时20分,当地地方时是6:40时,北京时间接近8点,由图可知,北京时间8时时,2m处的气温接近13℃,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白天和晚上的摩擦没有变化,A错误;由材料“西距点苍山约4km,东距洱海约2km,位于东南低西北高、依山傍水的坝区内”可 知,夜晚吹陆风和山风,风向基本一致,以偏西风为主,不存在抵消,B错误;由于晚上地面降温快,近地面大气降温比上层大气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的对流运动减弱,使水平气压梯度力差异小,水平气流运动减弱,风力小,C正确;晚上大气以放热为主,D错误。故选C。
    10.北京时间为15时,当地的近地面气温最高,气温对流上升显著,近地面气压较低,而洱海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即由东吹向西,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河北·三模)三明谷地位于福建武夷山东侧,山坡多林地,谷底为城区。根据自动气象站的监测结果,将白天谷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且夜晚山风持续出现4小时及以上的日期称为山谷风日。下表示意该谷地不同位置自动气象站逐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单位:天)。完成下面小题。
    11.谷地上部的站点各月山谷风日数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
    A.植被状况B.白昼长短C.天气差异D.太阳高度
    12.谷地下部的站点各月山谷风日数差异较小,可能因为( )
    A.对流强度较弱B.摩擦阻力较大C.昼夜温差较小D.背景风系强大
    【答案】11.C 12.B
    【解析】11.由表可知,谷地上部的站点夏季山谷风日数普遍小于冬季。亚热带地区植被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A错误。白昼长短只影响山谷风转换的时间和各自维持的时间,不影响出现山谷风的日数,B错误。夏季降水量大,云层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山坡和山谷接收太阳辐射的响应差异相对较小,C正确。太阳高度角对山谷风没有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C。
    12.谷底为城区,建筑物密集,下垫面摩擦力大,风速小,使得山谷风日数差异变小,B正确。人类活动多,硬化路面多,地表升温快,对流强,昼夜温差较大,A、C错误。背景风对山谷上层干扰较大,难以深入山谷谷底,D错误。故选B。
    (2024·安徽合肥·二模)图示意某年8月3日晴天午后我国某绿洲和周边沙漠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时刻,在距地面1-10米范围内绿洲地区气温( )
    A.垂直变率上部较大B.一直高于周边沙漠
    C.垂直变率大于沙漠D.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4.图示时刻,绿洲地区( )
    A.空气对流运动弱,利于水分保持B.气压较低,利于干燥气流汇入
    C.空气对流运动强,利于水分散失D.气压较高,利于湿润气流流入
    【答案】13.D 14.A
    【解析】13.读图,在距地面1-10米范围内,绿洲地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但同一高度下气温低于沙漠,且整体而言,绿洲在该海拔范围内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小,其垂直变率小于沙漠,且绿洲气温在该海拔的上部地区变化幅度更小,垂直变率较小,D正确,ABC错。故选D。
    14.图示时刻,绿洲气温较沙漠低,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气流向沙漠流动,不利于沙漠干燥气流汇入,且有可能导致部分水汽从近地面向沙漠散失,BD错。上空热气流从沙漠向绿洲上空汇集,绿洲“下冷上热”,大气层结稳定,空气对流运动弱,利于水分保持,A正确,C错。故选A。
    (2024·安徽·三模)三峡水库自2003年投入使用以来,库区水位已由66米上升至175米,水域面积扩大至1084平方千米,水库蓄水对库区及周边区域降水特征产生多方面影响。图为三峡库区不同区域蓄水前后月平均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西北部年降水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库区西北部( )
    A.获得的水汽增加B.冷暖空气交绥强烈
    C.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大D.库区回水顶托作用增强
    16.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腹地7、8月份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别是( )
    A.增加、空气湿度增大B.增加、水域面积扩大
    C.减小、昼夜温差增大D.减小、大气对流减弱
    【答案】15.A 16.D
    【解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库区蓄水后导致水域面积变化,蒸发加大;同时,库区西北部降水增加主要在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水库区带来大量水汽,所以空气中水汽增加,故A正确,冷暖空气交绥属大气运动,不受受苦蓄水影响,故B错误,水库蓄水后会导致周围植被覆盖区北淹没,虽然对植被覆盖率影响甚微,但也不会导致植被覆盖率增大,故C错误,库区回水顶托作用影响的水的流动和沉积作用,不会影响降水,故D错误,故选A。
    16.-根据库区腹地图可知,7、8月差值为负值,说明降水量减少,故A,B错误;库区蓄水后,库区水域面积变大,库区腹地昼夜温差应该减小,所以C错误;同时,水域面积增大, 导致温差减小,对流运动减弱,故而上升气流少,降水减少,所以选D。
    17.(2024·江西萍乡·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2月20~22日,青海湖北岸某观测站记录到两锋过境引起的持续降雪天气。过程中,锋A于20日22:30左右率先过境,后与锋B相遇,两锋锋线合并为锋线C。锋线C于21日12:30左右过境。下图示意该过程中的风场变化。
    (1)根据锋面高度变化指出锋A与锋B的冷暖性质,并比较势力强弱。
    (2)分析该观测站此次持续性降雪的产生过程。
    (3)分析图中虚线框内风力与风向变化的原因。
    【答案】(1)锋A:冷锋,锋B:冷锋,锋B势力强。
    (2)起初青海湖受暖湿气团控制,锋A过境时抬升降雪;随后锋B锋A相遇,暖湿气团离开地面,持续在青海湖上空抬升形成降雪;同时,东进冷气团经湖面水汽补充,又被西进冷气团侵入,被迫抬升形成降雪。
    (3)日趋正午,太阳辐射增强,湖陆温差增大,形成湖风,方向偏南;湖风与背景风叠加,风向转为西南,风力增强。
    【详解】(1)根据风场变化图,该观测站先受暖气团影响,随后锋A过境,受东进气团影响,随后锋线C过境,西进气团侵占了原有东进气团,故判断锋B势力更强,主导锋线C的移动方向。锋A和锋线C过境时,风向突变的时间随高度增加变晚,说明两次锋过境时观测站上空锋面高度随时间增加,知锋A锋B都为冷锋。
    (2)此次持续降雪过程中,首先是冷锋A引起的暖气团抬升降雪;随后关注到锋A与锋B相遇后暖气团仍然在上空抬升形成降雪,但已经脱离地面;同时结合上一问分析,得出西进冷气团被东进冷气团侵入而被迫抬升结论,还要考虑其形成降雪的水汽条件。
    (3)注意虚线框的时间为正午前后,太阳辐射增强,湖陆温差增大,湖泊温度低于陆地,青海湖盛行湖风,同时根据该观测站青海湖北岸的位置,湖风刚好为偏南风(西南风),与现象吻合,湖风与背景风叠加,风力增强。
    18.(2024·山东菏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读山谷风的形成示意图,根据等压线分布状况,在“”上标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2)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3)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
    【答案】(1)
    (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
    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的空气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之间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
    (3)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强弱受山谷风风向变化的影响,谷风会削弱冰川风,山风会增强冰川风;从白天到夜晚,冰川风的势力增强;从夜晚到白天,冰川风的势力减弱。
    【详解】(1)读图可知,谷地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水平方向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如图所示:
    (2)根据材料冰川风的概念并结合图示分析,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与祁连山北侧相比,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北侧河谷冰川覆盖面积大,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更多,所以气温更低;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更大,热力性质差异更明显,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热力环流更强盛,所以其冰川风更强。
    (3)读图结合材料分析,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除了存在冰川风还存在山谷风;冰川风的风向是稳定的,但是山谷风的风向随昼夜而变化;白天山坡增温快,气流从山谷流向山坡,吹谷风,与冰川风的风向相反,会削弱冰川风;夜晚山坡降温快,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气流由山坡吹向山谷,吹山风,与冰川风风向一致,会增强冰川风。因此从白天到夜晚,由于逐渐盛行山风,冰川风的势力增强;从夜晚到白天,逐渐转为谷风,冰川风的势力减弱。
    (2024·广东卷)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 )
    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
    2.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 )
    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
    【答案】1.C 2.A
    【解析】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故选C。
    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故选A。
    (2024·湖南卷)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4.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挡B.东南风影响C.气温变化D.摩擦力作用
    【答案】3.D 4.B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西藏林芝发生第一次强降雨时段,该区域主要是季风的影响,距地面十米处的近地面风向由山谷吹向山顶,属于谷风,根据热力循环的原理,应该属于白天时间,故AC错误;右图中显示第二天强降雨,近地面风向发生了变化,风向主要由山峰吹向山谷,根据热力环流属于山风,应发生在晚上,故B错误,D正确。答案选择D。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显示该区域谷地主要受季风影响,且左图中显示受东南风影响导致风速较快,右图中显示第二天风速减弱,没有受到东南风的影响,因此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主要是受东南风的影响,故B正确;左图和右图中显示的同一区域,风速在河谷区域有较大差异,因此主要不是受地形阻挡和摩擦力作用,故AD错误;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位于河谷地区温差更小,因此主要不是受到气温变化影响,故C 错误。答案选择B。
    (2024·湖北卷)科研小组利用多套测风系统,观测记录了敦煌绿洲边缘某年沙漠风和绿洲风的风速、风向与频次,并对表层沙粒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晚上沙漠风和绿洲风频次相当;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如图示意采样点及其沙粒分选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 )
    A.分选性由好变差B.平均粒径由细到粗
    C.分选性由差变好D.平均粒径由粗到细
    6.关于当地冬季昼夜主要风向成因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冬季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B.冬季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C.冬季夜晚,绿洲“冷岛效应”显著D.冬季夜晚,绿洲“热岛效应”显著
    7.绿洲风对当地绿洲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是因为绿洲风有利于( )
    A.降低绿洲居住区噪音污染B.给绿洲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C.沙物质从绿洲运移回沙漠D.增加绿洲地区阳光照射强度
    【答案】5.D 6.B 7.C
    【解析】5.由材料可知,分选系数数值越小,表示分选性越好,图中可知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分选系数先变大后变小,说明分选性先变差再变好,即分选性由好变差再变好,AC错误;由材料可知,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速呈减小趋势,可推测自沙漠向绿洲方向风力搬运作用减弱,沙粒平均粒径减小,即沿采样点1至9方向,沙粒平均粒径由粗到细,D正确,C错误。故选D。
    6.由材料可知,当地冬季白天以沙漠风为主,说明沙漠气压高于绿洲,说明沙漠温度低于绿洲,可推测白天绿洲“热岛效应”显著,气压低,B正确;若白天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白天绿洲气压高,应以绿洲风为主,A错误;由材料可知,冬季晚上绿洲风和沙漠风频次相当,说明冬季夜晚有时吹绿洲风,有时吹沙漠风,若绿洲“冷岛效应”显著,则以绿洲风为主,若绿洲“热岛效应”显著,则以沙漠风为主,CD错误。故选B。
    7.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由材料可知,绿洲风风速衰减幅度比沙漠风小,故可推测,绿洲风搬运沙物质向绿洲外输送,将部分沙物质运移回沙漠,从而改善绿洲的生态环境,C正确;绿洲风对噪音和光照影响不大,且噪音和光照也不是绿洲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AD错误;绿洲风会将绿洲的水汽向外输送,不能给绿洲地区带来降水,B错误。故选C。
    (2024·浙江1月卷)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D.位于锋线前方
    9.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B.东北→西北
    C.西南→东南D.东南→西北
    【答案】8.D 9.A
    【解析】8.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低压槽处气流由南部纬度较低的暖气团主动向北部纬度较高的暖气团移动,容易形成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D正确;甲处并没有位于气旋中心,大气也没有受热强烈上升,AC错误;甲处附近分布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且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B错误。故选D。
    9.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全国乙卷)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A.气温高B.蒸发(腾)强C.降水量大D.绿地面积大
    11.该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B.北京C.上海D.广州
    【答案】10.A 11.B
    【分析】10.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A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D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小于郊区,C错误。故选A。
    11.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7-8月降水多,B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年降水稀少,A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错误。故选B。
    (2022·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2.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B.bC.cD.d
    13.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2.D 13.A
    【分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c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3.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③正确,④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乙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①正确,②错误。所以选A。
    14.(2024·广西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下方常有层云(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形成;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右图为莱芒湖畔某次发生冰冻时的街景。
    (1)结合图,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过程。
    (2)说明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层云的成因。
    (3)指出除大风外,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所需的自然条件。
    【答案】(1)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地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谷地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与风向平行,具有狭管效应;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
    (2)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下沉增温,高空气团性质温暖;冷空气因密度大,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底,下部气团性质较冷,上下气团形成逆温;莱芒湖的蒸发为下部气团提供水汽;大气稳定,晴天多,(夜晚)辐射散热强,下部气团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云;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难以对流,云系难以向上发展,形成层状展开。
    (3)气温下降到0℃以下;天气晴朗;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大;具有逆温现象,对流较弱。
    【详解】(1)从图中来看,莱芒湖位于汝拉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脉之间,处于瑞士中部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区谷地呈东北——西南走向,与该地盛行西南风风向大致平行,同时由于两山相夹,该地地形较窄,具有一定的狭管效应。从图中等压线形式来看,该湖泊附近的等压线相对较为密集,整体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对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北部有明显的高压中心,东南部有明显的低压中心,较强的偏北风越过汝拉山脉后,在下沉的过程中受山地重力的影响,会对风力起到加速的作用。同时由于湖泊表面摩擦力相对较小,使得风速也相对较大。
    (2)材料提及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而逆温层的下方常有层云的出现,层云是指低空中呈层状的云层。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气压北部相对较高,南部相对较低,较强的偏北风在越过汝拉山脉后顺地势向下运动,而下沉气流会出现增温效应,使得高空气团的性质相对较为偏暖。冷空气密度相对较大,易堆积在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的谷地,导致下部气团相对较冷,而上部气团相对较暖,上下部气团形成明显的逆温层,莱芒湖的蒸发又为其下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同时逆温现象会导致风力偏小、大气稳定,在夜晚时由于辐射散热相对较强,下部气团的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同时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对流运动相对较弱,云层难以向上发展,最终呈现出层状向四周展开。
    (3)本题要求是冰冻现象所发生的自然条件。要想发生冰冻现象,首先气温应下降到0℃以下;同时天气晴朗,便于夜晚快速降温;而冰冻现象需要近地面水汽相对较为充足,故需要近地面相对湿度较大;同时出现逆温现象会减弱对流发生,增强冰冻现象的发生。
    15.(2022·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答案】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详解】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16.(2022·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 ,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
    【答案】
    冷空气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详解】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在迎风坡一侧减速、堆积,气流转向、绕行。
    (2024·广东·一模)香港岛的建筑多临山而建。研究表明,在无背景风干扰的情况下,建筑外墙增温降温快,形成近垂直方向的墙体流,配合山谷风能实现较好的通风效果(图)。完成下面小题。
    1.白天,墙体流促进通风的机制在于( )
    ①外墙附近比楼栋之间升温快 ②高楼层比低楼层外墙升温快
    ③外墙附近比山坡升温快 ④近山楼栋比远山楼栋外墙升温快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有利于利用山谷风和墙体流改善通风效果的措施是( )
    A.降低整体楼栋的高度B.楼栋之间紧凑布局
    C.降低近山楼栋的高度D.楼栋表面覆盖绿植
    【答案】1.A 2.C
    【解析】1.白天墙体受到太阳辐射而增温,外墙附近比楼栋之间升温快,墙体附近的气流上升,形成空气流动,①正确。 高楼层比低楼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外墙升温更快,墙体附近的气流上升,形成空气流动,②正确。 山坡受热状况受坡向、坡度、高度、植被覆盖率等因素影响,不一定比墙体升温快,因此墙体附近与山坡升温快慢的对比不一定成立,③错误。近山楼栋与远山楼栋的外墙接受太阳辐射的情况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楼栋方位等因素,不一定有近山楼栋比远山楼栋外墙升温快的情况,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利用山谷风和墙体流改善通风效果,关键在于合理利用自然气流,避免建筑物阻挡或干扰气流运动。降低整体楼栋的高度可能会减少建筑对风的阻挡,但也可能降低建筑的使用效率和空间利用率,A错误。楼栋之间紧凑布局会增加建筑间的相互遮挡,不利于气流的流动和通风,B错误。降低近山楼栋的高度可以减少它们对山体附近气流运动的阻碍,使得山谷风更为顺畅地通过,同时也有助于墙体流的形成和通风效果的改善,C正确。楼栋表面覆盖绿植虽然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和降低温度,但对改善通风效果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措施,D错误。故选C。
    (23-24高三上·江苏淮安·期末)下图是除霾塔,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除霾塔与环境的温差大时,系统工作效率高。除霾塔主体由空气导流塔及玻璃集热棚两部分构成。玻璃集热棚涂吸热保温涂层,棚内设置过滤网墙,地面上铺鹅卵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除霾塔工作原理的是( )
    A.B.
    C.D.
    4.“除霾塔”除霾工作效率最高的是( )
    A.晴朗无风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白天
    C.阴雨无风的白天D.阴雨多风的夜晚
    【答案】3.B 4.A
    【解析】3.除霾塔利用空气热升冷降原理,集热棚吸收太阳能增温,热空气上升,AC错误;经过净化后,清洁的空气从高空再下沉循环。故空气进入集热棚,通过导流塔使得气流上升,B正确,D错误,故选B。
    4.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降温剧烈,易造成逆温现象,近地面空气上升遇阻,受污染空气集聚,除霾塔利用白天收集的热量,在夜间主动散热,促使空气上升,从而实现对近地面受污染空气的净化,A正确;晴朗无风的白天,空气对流旺盛,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稀释,“除霾塔”工作效率较低,B错误;阴雨无风的白天,太阳辐射弱,集热棚吸收的热量少,导流塔内空气增温不明显,上升空气较弱,净化效率低,且阴雨天气,伴随降雨,空气中的雾霾有部分会沉降至地表,C错误;阴雨多风的夜晚,多风的条件空气中的污染物容易扩散稀释,此时“除霾塔”工作效率较低,D错误。综上,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3-24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镬耳屋是我国岭南传统民居代表,因其山墙状似镬耳,称为“镬耳屋”。该建筑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镬耳屋内部为“三间两廊”结构,“三间”指的是排成一列的三间房屋,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居室。三间房屋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房屋即为“廊”。下图示意镬耳屋建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5.镬耳屋的山墙高耸于房屋两侧,其主要功能有( )
    ①登高望远,开阔视野②遮挡阳光,疏导热量③加固房屋,防止倒塌④隔断火源,防御火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岭南镬耳屋的“三间两廊”结构的优点是( )
    A.接纳雨水,湿润空气B.空气流通、消暑散热
    C.生活方便,沟通便利D.采光充足,保持室温
    【答案】5.D 6.B
    【解析】5.山墙高耸可以阻挡一部分阳光,减少院内获得的太阳辐射,疏导热量,②正确;山墙高耸可用隔断邻居的意外火源,预防火灾,④正确;山墙高耸,不适宜登高望远,①错误;山墙高耸不能加固房屋,③错误。所以选D。
    6.岭南指的是我国南岭以南地区,这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炎热,降水丰富,岭南镬耳屋的“三间两廊”结构的优点是空气流通,且青砖石铺地与室内容易出现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促进空气流通,消暑散热,B正确;而不是为了接纳雨水,采集阳光等,“三间两廊”对于生活便捷程度影响较小,ACD错误。所以选B。
    7.(2024·北京东城·一模)“透风”是明清宫廷建筑中常见的建筑设置,图为故宫博物院大殿墙体“透风”设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透风”设置主要利用的原理及作用分别是( )
    A.大气热量平衡提高大殿内冬季温度
    B.大气保温作用增加大殿内光照面积
    C.大气热力环流减少墙体内木柱糟损
    D.大气削弱作用降低墙体内空气密度
    【答案】C
    【详解】读图可知,空气从墙体底部入口进入,随后在空隙垂直上升,后从上部出口流出,此原理类似于热力环流,底部空气受热垂直上升,空气的运动使得木柱干燥,减少墙体内木柱糟损,C正确,ABD错。故选C。
    目录
    01 模拟基础练
    02 真题实战练
    03 热点应用练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谷地上部站点
    20
    20
    13
    18
    5
    9
    7
    3
    13
    13
    13
    14
    谷地中部站点
    15
    18
    9
    15
    7
    8
    14
    10
    17
    15
    14
    18
    谷地下部站点
    4
    9
    8
    7
    8
    8
    7
    5
    6
    4
    1
    4

    相关试卷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热力环流: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训练题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热力环流,共4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练透):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练透),文件包含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原卷版docx、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通):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通练透】 第07讲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通),文件包含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原卷版docx、第07讲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