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一轮】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导图+考点+易错+专练)
专题21 神经调节(讲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1 神经调节(讲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落实考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高三生物的考试并不仅仅是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并要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
3、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点对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错题。错题整理不是把错题抄一遍。也不是所有的错题都需要整理。
知识清单21 神经调节
内容概览
知识导图: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
考点清单:3大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易混易错:7个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
真题赏析:感知真题、知识链接、知己知彼
考点1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①静息电位: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未受到刺激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表现为内负外正。如图所示。
②动作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如图所示。
(2)兴奋的传导:
①局部电流的形成
②兴奋传导的方向: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与细胞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如图所示。
③兴奋传导的特点:双向传导;
④传导形式:电信号。
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单向传导;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
注意说明:
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单向传导:神经纤维接受胞体传导的兴奋时,神经冲动由胞体出发、沿轴突向轴突末端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2)突触的常见类型
①从结构上看:根据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四种,最常见的为A、B两种。
A:轴突-细胞体
B:轴突-树突
C:轴突-轴突
D:树突-树突
也可以表示为
②从功能上分:根据突触的功能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突触前神经元电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活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的突触称为兴奋性突触,使突触后膜发生抑制的称为抑制性突触。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种类。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注意说明:
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作用效果是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考点2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4)特点:单向传递;突触延搁。
(5)神经递质
①神经递质的种类
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谷氨酸等,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此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使Na+内流,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抑制性递质: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抑制。此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②释放方式:一般为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③作用: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④去向: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1)兴奋剂和毒品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大多数是通过突触起作用。
(2)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总称。有些兴奋剂就是毒品,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3)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脑表面的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大脑通过脑干与脊髓相连。
(2)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即第一运动区,有躯体各部分运动机能的代表区,这些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3)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中间由脑干等连接。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
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
(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方式是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下丘脑、脑干和大脑等。
(2)分级调节实例
①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
(3)其他内脏反射活动: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通过它可以完成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脑干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它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
(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易错点1 Na+、K+的运输方式的判断
1.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K+的运输方式的判断
(1)形成静息电位时,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2)产生动作电位时,Na+的内流需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1.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大脑皮层与语言活动的关系:
2.学习与记忆
3.情绪功能
(3)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
(4)一次兴奋结束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需要消耗ATP,属于主动运输。
2.Na+、K+与膜电位变化关系的判断
(1)细胞内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
(2)细胞外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
易错点2 膜电位的测量分析
易错点3 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
易错点4 突触小体≠突触
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测量方法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
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易错点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易错
(1)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2)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泌与线粒体有关。
(3)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组织液,是内环境的成分。
易错点6 有关反射弧中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实验探究
1.“切断实验法”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药物阻断”实验:探究某药物(如麻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生“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
3.“电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特点
易错点7 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
模型
图示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探究
[方法设计] 电刺激图中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分析]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探究
[方法设计] 先电刺激图中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分析] ①③都有电位变化→双向传递;只有①处电位有变化→单向传递(且传递方向为③→①)
生理或病理现象
参与(损伤)神经中枢
考试专心答题时
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
聋哑人学习舞蹈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
植物人
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
1.(2024·湖南·高考真题)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变化可影响其兴奋性、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即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值)后,才能产生兴奋。如图所示,甲、乙和丙表示不同环境下静息电位或阈电位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环境中细胞的动作电位峰值受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影响
B.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后,钠离子通道才开放
D.同一细胞在环境乙中比丙中更难发生兴奋
[答案]C.[解析]A、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内流有关,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会影响动作电位峰值,A正确;B、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与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有关,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膜两侧钾离子浓度差增大,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环境甲中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环境,B正确;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与环境丙相比,细胞在环境乙中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值更大,受到刺激后更难发生兴奋,D正确。故选C。
知识链接: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例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2.(2024·浙江·高考真题)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状态和兴奋过程中,K+、Na+的内向流量与外向流量,结果如图所示。外向流量指经通道外流的离子量,内向流量指经通道内流的离子量。高位截瘫
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B.兴奋过程中,Na+内向流量小于外向流量
C.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
D.静息状态时,Na+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答案]A.[解析]AB、由图可知: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内向流量大于外向流量,A正确,B错误;CD、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CD错误。故选A。
知识链接:神经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神经细胞内的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Na+内流,这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
3.(2024·广东·高考真题)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 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此时轻触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Cl-经Cl-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
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
C.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也可以是兴奋性的
D.患带状疱疹后Cl-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答案]D.[解析]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会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抑制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兴奋,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A正确;B、离子通道进行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故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Cl-经Cl-通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B正确;C、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可以是抑制性的;患带状疱疹后,Cl-经Cl-通道外流,相当于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此时GABA作用的效果是兴奋性的,C正确;D、据图可知,Cl-转运蛋白会将Cl-运出痛觉神经元,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Cl-转运蛋白(单向转运Cl-)表达量改变,引起Cl-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Cl-浓度升高,说明运出细胞的Cl-减少,据此推测应是转运蛋白减少所致,D错误。故选D。
知识链接: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4.(2024·浙江·高考真题)坐骨神经可以支配包括腓肠肌在内的多块骨骼肌。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电位表的两个电极置于坐骨神经表面II、III两处,如图甲。在坐骨神经I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其中h1>h2,t1<t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₁和h₂反映II处和III处含有的神经纤维数量
B.Ⅱ处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h1>h2
C.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可导致t1<t3
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t2的时间越长
[答案]A.[解析]A、坐骨神经包含很多条神经纤维,多条神经纤维兴奋,电位可以叠加,可以反映出指针的偏向程度,但是不完全和神经纤维的数量有关,指针偏向幅度还和传导速度有关,神经纤维传导速度有快有慢,兴奋传导到t3的时候,可能部分神经纤维的兴奋还没传到,没有到达叠加的最大值,也会导致指针的转向幅度减小,A错误;B、Ⅱ处的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比Ⅲ处的多,可导致动作电位分值h1>h2,B正确;C、t1、t3表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C正确;D、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II处和III处兴奋间隔越长,即t2的时间越长,D正确。故选A。
知识链接: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5.(2024·广东·高考真题)研究发现,耐力运动训练能促进老年小鼠大脑海马区神经发生,改善记忆功能。下列生命活动过程中,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的是 ( )
A.交感神经活动增加
B.突触间信息传递增加
C.新突触的建立增加
D.新生神经元数量增加
[答案]A.[解析]A、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而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不直接涉及记忆功能改善,A符合题意;BCD、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知识链接: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6.[多选](2024·江苏·高考真题)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该过程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B.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高于膜外
C.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答案]BC.[解析]A、“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引起骨骼肌兴奋”,由于神经递质已由突触前膜释放,故该过程经历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A错误;B、无论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还是动作电位时,其细胞膜内K+的浓度均高于膜外,B正确;C、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由此可知,骨骼肌细胞兴奋与组织液中Na+协助扩散进入细胞有关,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不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D错误。故选BC
知识链接: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7.(2024·甘肃·高考真题)机体心血管活动和血压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血压是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人在运动、激动或受到惊吓时血压突然升高,机体会发生减压反射(如下图)以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减压反射的反射弧 。
(2)在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传递。
(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 。
(4)为了探究神经和效应器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还是化学信号,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①制备A、B两个离体蛙心,保留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剪断支配心脏B的全部神经;②用适当的溶液对蛙的离体心脏进行灌流使心脏保持正常收缩活动,心脏A输出的液体直接进入心脏B。
刺激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心脏A的收缩变慢变弱(收缩曲线见下图)。预测心脏B收缩的变化,补全心脏B的收缩曲线,并解释原因: 。
[答案](1)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
(2) 神经冲动/动作电位 突触
(3)减弱
(4)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
[解析](1)减压反射的反射弧: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心血管中枢→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心脏和血管。
(2)上述反射活动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
(3)血压升高引起的减压反射会使支配心脏和血管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4)支配心脏A的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可随灌流液在一定时间后到达心脏B,使心脏B跳动变慢,故心脏B的收缩曲线如下: 。
知识链接: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对机体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0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基本方式(讲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落实考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8 生物的进化(讲练)--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落实考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第21讲 神经调节(含解析),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