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
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细胞生物学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细胞生物学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中的水,细胞中的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答案:①微量 ②离子 ③结构 ④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⑤能源 ⑥储能 ⑦生命活动 ⑧遗传 ⑨纤维素和果胶 ⑩流动性 ⑪糖蛋白 ⑫信息交流 ⑬选择透过性 ⑭核糖体
考点1 水和无机盐
1.细胞中的水
(1)水的存在形式、功能及运输方式
(2)水与细胞代谢
(3)水盐平衡调节
(4)生物学实验中的“四类水”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功能
(2)无机盐与人体稳态的调节
答案: eq \(□,\s\up1(1))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eq \(□,\s\up1(2)) 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eq \(□,\s\up1(3)) 暗反应 eq \(□,\s\up1(4)) 第三阶段 eq \(□,\s\up1(5)) 光反应 eq \(□,\s\up1(6)) 第二阶段 eq \(□,\s\up1(7)) 淀粉 eq \(□,\s\up1(8)) 蛋白质 eq \(□,\s\up1(9)) 脂肪 eq \(□,\s\up1(10)) DNA eq \(□,\s\up1(11)) 体温 eq \(□,\s\up1(12)) 肾小管、集合管 eq \(□,\s\up1(13)) 自由水 eq \(□,\s\up1(14)) 少 eq \(□,\s\up1(15)) 结合水 eq \(□,\s\up1(16)) 大脑皮层 eq \(□,\s\up1(17)) 肾小管和集合管 eq \(□,\s\up1(18)) 离子 eq \(□,\s\up1(19)) 血红素
eq \(□,\s\up1(20)) 甲状腺激素 eq \(□,\s\up1(21)) 高 eq \(□,\s\up1(22)) 低 eq \(□,\s\up1(23)) 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
eq \(□,\s\up1(24)) Na+ eq \(□,\s\up1(25)) Cl- eq \(□,\s\up1(26)) 7.35~7.45 eq \(□,\s\up1(27)) 醛固酮 eq \(□,\s\up1(28)) 重吸收Na+
【真题研读】
1.(2024·浙江1月选考)下列不属于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作用的是( C )
A.物质运输的良好介质B.保持植物枝叶挺立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 D.缓和植物温度变化
解析:水作为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运输介质,A不符合题意;水可以保持植物枝叶挺立,B不符合题意;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是酶,水无此功能,C符合题意;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得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能缓和植物温度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2.(2024·湖北选择考)磷酸盐体系(HPO eq \\al(\s\up1(2-),\s\d1(4)) /H2PO eq \\al(\s\up1(-),\s\d1(4)) )和碳酸盐体系(HCO eq \\al(\s\up1(-),\s\d1(3)) /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HCO eq \\al(\s\up1(-),\s\d1(3))
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
解析: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CO2和水,CO2能溶于水并转化为HCO eq \\al(\s\up1(-),\s\d1(3)) ,A正确;磷酸盐体系能提供磷元素和稳定pH环境,细胞呼吸过程中磷酸基团与ADP结合生成ATP,B正确;缓冲体系中的离子带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过度剧烈运动产生乳酸量较多时机体不能及时降解,从而引起乳酸中毒,D正确。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
(1)结合水是细胞内不具备运输功能的物质。 ( )
(2)氨基酸和核苷酸均含有C、H、O、N。( )
(3)氮元素和镁元素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重要元素。( )
(4)水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 )
(5)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中一定有H2O产生。( )
(6)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 )
(7)Mg2+存在于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中。( )
(8)植物细胞中自由水的生理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出两点即可)。补充水分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对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植株氮供应水平。
(9)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 eq \\al(\s\up1(+),\s\d1(4)) )和硝态氮(NO eq \\al(\s\up1(-),\s\d1(3)) )。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 eq \\al(\s\up1(+),\s\d1(4)) 和NO eq \\al(\s\up1(-),\s\d1(3)) 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 eq \\al(\s\up1(+),\s\d1(4)) 和NO eq \\al(\s\up1(-),\s\d1(3)) 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 (2)√ (3)√ (4)× (5)√ (6)× (7)× (8)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的某些生物化学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写出两点即可) 吸收和运输 (9)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 eq \\al(\s\up1(+),\s\d1(4)) 和NO eq \\al(\s\up1(-),\s\d1(3)) 的剩余量。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 eq \\al(\s\up1(-),\s\d1(3)) 的剩余量小于NH eq \\al(\s\up1(+),\s\d1(4)) 的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 eq \\al(\s\up1(-),\s\d1(3)) ;若营养液中NH eq \\al(\s\up1(+),\s\d1(4)) 的剩余量小于NO eq \\al(\s\up1(-),\s\d1(3)) 的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 eq \\al(\s\up1(+),\s\d1(4))
【对点突破】
1.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中的结合水可以结合、溶解、运输无机盐
B.自由水作为一种良好溶剂的原因是水为非极性分子
C.手掌有时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D.水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的代谢终产物
解析:细胞中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既可溶解无机盐,也可运输无机盐,A错误;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易与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B错误;手掌有时会磨出水疱,主要原因是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局部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从而使组织液中的液体增加,在局部形成水疱,因此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正确;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不产生水,D错误。
2.(2024·茂名高三模拟)日常饮食如纯奶、酸奶中含有钙、磷等无机盐,无机盐对于机体的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机体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核酸和糖原
B.人体内Na+缺乏会引发肌肉酸痛
C.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喝纯奶、酸奶可缓解症状
D.无机盐参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解析:糖原属于多糖,元素组成是C、H、O,不含P,故机体吸收的磷元素不能用于合成糖原,A错误;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B正确;人体血液中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而牛奶中含有较多Ca2+,故喝纯奶、酸奶可缓解症状,C正确;Na+、Ca2+等离子对于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D正确。
考点2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1.糖类 eq \(\s\up7(),\s\d5(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是还原糖))
2.脂质
3.蛋白质
4.核酸
答案: eq \(□,\s\up1(1)) 高尔基体 eq \(□,\s\up1(2)) 肝脏、肌肉 eq \(□,\s\up1(3)) 能源 eq \(□,\s\up1(4)) 细胞壁
eq \(□,\s\up1(5)) 生物膜 eq \(□,\s\up1(6)) 钙、磷 eq \(□,\s\up1(7)) 储能 eq \(□,\s\up1(8)) 核糖体 eq \(□,\s\up1(9)) 转录和翻译 eq \(□,\s\up1(10)) 蛋白质的结构 eq \(□,\s\up1(11)) 肽链 eq \(□,\s\up1(12)) DNA碱基数量及排列顺序 eq \(□,\s\up1(13)) 催化 eq \(□,\s\up1(14)) 免疫 eq \(□,\s\up1(15)) 脱氧核糖 eq \(□,\s\up1(16)) 核糖体 eq \(□,\s\up1(17)) 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合成 eq \(□,\s\up1(18)) RNA eq \(□,\s\up1(19)) 蓝色
5.“四看法”巧判细胞内的有机物或结构
【真题研读】
1.(2024·高考新课标卷)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
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
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解析: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大多含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属于植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A正确。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别水解为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再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B正确。组成人体细胞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是必需氨基酸。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大豆中的脂肪只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D错误。
2.(2024·黑吉辽选择考)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C.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D.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由题意可知,钙调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正确;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构成钙调蛋白的氨基酸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使钙调蛋白形成球形结构,C正确;钙调蛋白是Ca2+感受器,结合Ca2+后钙调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相应生理功能的变化,D正确。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
(1)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胞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胞摄取能源物质的量。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氨基酸。( )
(2)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3)脂肪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储能物质。( )
(4)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
(5)酶、抗体、激素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糖原、脂肪、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骨架。( )
(6)蛋白质和DNA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体内合成时都需要模板、能量和酶。( )
(7)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 )
(8)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 (2)× (3)× (4)√ (5)× (6)×
(7)× (8)碘液 玉米发芽过程中胚乳中的淀粉逐渐减少
【对点突破】
题点1 有机物的种类及功能
1.南极雌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的质量分数高于C
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
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
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
解析: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的质量分数低于C,A错误;核酸、多糖、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都有水的产生,B正确;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涉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帝企鹅蛋孵化过程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C正确;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不进食,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D正确。
2.(2024·佛山高三一模)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A)由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肽链构成,在特定条件下其空间结构能够发生下图所示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RNaseA在上述条件下的变性是不可逆的
B.RNaseA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
C.变性的RNaseA与双缩脲试剂不发生紫色反应
D.RNaseA适合保存在低温、低pH条件下
解析:据图可知,通过去除尿素和β-巯基乙醇,在空气中氧化,RNaseA可以恢复活性,故RNaseA在题述条件下的变性是可逆的,A错误;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RNaseA的活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变性的RNaseA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可以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RNaseA适合保存在低温、适宜pH条件下,低pH可能导致酶失活,D错误。
题点2 各类化合物的内在联系
3.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结构成分。下图为与糖类有关的物质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①所示的二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若A为脱氧核糖,则⑤是蓝细菌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若A为葡萄糖,则③所示的多糖均为细胞的储能物质
D.若A为核糖,则⑥的合成可能与核仁有关,经核孔进入细胞质
解析:二糖中的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蓝细菌没有染色体,B错误;葡萄糖缩合而成的多糖中,纤维素不是细胞的储能物质,C错误;若A为核糖,④为核糖核苷酸,则缩合形成的⑥为RNA,若⑥为rRNA,则其合成与核仁有关,经核孔进入细胞质,D正确。
4.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真核细胞染色体中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而染色质中不存在
B.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一定存在于核糖体上
解析: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均属于DNA—蛋白质复合物,A错误;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B正确;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属于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发生转录时,RNA聚合酶会结合到DNA上启动转录,所以也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C错误;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说明正在发生转录,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拟核中,D错误。
考点3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巧用索引法对细胞进行分类
2.主要细胞器的分类
用差速离心法分离
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真核细胞才具有
答案: eq \(□,\s\up1(1)) 核糖体 eq \(□,\s\up1(2)) 基因突变 eq \(□,\s\up1(3)) 动物细胞 eq \(□,\s\up1(4)) 中心体 eq \(□,\s\up1(5)) 中心体、核糖体 eq \(□,\s\up1(6)) 叶绿体、线粒体 eq \(□,\s\up1(7)) 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 eq \(□,\s\up1(8)) 叶绿体 eq \(□,\s\up1(9)) 核糖体 eq \(□,\s\up1(10)) 叶绿体 eq \(□,\s\up1(11)) 糖蛋白 eq \(□,\s\up1(12)) 酶 eq \(□,\s\up1(13)) 核膜 eq \(□,\s\up1(14)) 同位素标记 eq \(□,\s\up1(15)) 能量转化 eq \(□,\s\up1(16)) 酶
【真题研读】
1.(2023·广东选择考)下列叙述中,能支持将线粒体用于生物进化研究的是( B )
A.线粒体基因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定律
B.线粒体DNA复制时可能发生突变
C.线粒体存在于各地质年代生物细胞中
D.线粒体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解析: 孟德尔定律适用于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线粒体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定律,A不符合题意;线粒体DNA在复制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符合题意;真核生物出现前,生物细胞中不存在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有丝分裂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线粒体是细胞器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不符合题意。
2.(2022·广东选择考)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某突变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终积累在高尔基体中。此外,还可能检测到分泌蛋白的场所是( D )
A.线粒体、囊泡 B.内质网、细胞外
C.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D.内质网、囊泡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和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外;已知酵母菌sec系列基因的突变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若某突变酵母菌菌株的分泌蛋白最终积累在高尔基体中,则在细胞外检测不到分泌蛋白,还可能检测到分泌蛋白的结构包括内质网、内质网形成的囊泡,D符合题意。
[命题延伸]——判断与填空
(1)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
(2)核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
(3)拟南芥HPR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孔结构,功能是协助mRNA转移。与野生型相比,推测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胞中,有更多mRNA分布于高尔基体。( )
(4)蓝细菌和菠菜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功能都相同。( )
(5)酵母菌和白细胞都有细胞骨架。( )
(6)细胞质中的RNA均在细胞核合成,经核孔输出。( )
(7)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膜泡运输紧密相关。( )
(8)大肠杆菌分泌的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加工。( )
(9)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蛋白质。 ( )
(10)细胞外的K+可以跨膜进入植物的根细胞。细胞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 (2)× (3)× (4)× (5)√ (6)×
(7)× (8)× (9)× (10)具有流动性 (11)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12)蛋白质 核酸
【对点突破】
题点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1.(2024·梅州高三一模)浒苔是一种绿藻,微囊藻属于蓝细菌,两者大量繁殖均能引发水华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两者都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两者的中心体都参与了有丝分裂
C.两者的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
D.两者都含有生物膜系统
解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具有叶绿体,微囊藻属于蓝细菌,具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两者都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微囊藻属于原核生物,无中心体、无核仁,不存在生物膜系统,B、C、D错误。
2.(2024·惠州高三一模)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成分相同
B.根据细胞代谢需要,线粒体可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
C.人体未分化的细胞中内质网非常发达,而胰腺外分泌细胞中则较少
D.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包装和囊泡运输紧密相关
解析: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是不同代谢反应的场所,不同代谢反应所需的酶不同,故他们所含成分有所不同,A错误;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根据细胞代谢的需要,线粒体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移动和增殖,B正确;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合成、加工的场所和运输通道,在未分化的细胞中数量较少,而胰腺外分泌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含消化酶的胰液,因此细胞中的内质网数量较多,C错误;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包装和囊泡运输紧密相关,D错误。
题点2 生物膜系统及细胞结构间的协调配合
3.细胞内膜系统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这些细胞器在结构上常常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室,这种区室化的现象在功能乃至发生上是彼此相互关联的动态系统,因此称之为内膜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细胞内区室化是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之一
B.细胞内大量膜结构的存在阻碍了细胞中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C.溶酶体和核糖体不参与细胞内膜系统的形成
D.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会破坏细胞内膜,不利于细胞内膜系统的稳定
解析:细胞内区室化是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功能走向专门化、提高生理活动效率的一种进化方式,A正确;细胞内大量膜结构的存在能提高代谢反应的效率,减少对其他反应的干扰,利于细胞中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B错误;溶酶体具有膜结构,参与细胞内膜系统的形成,C错误;溶酶体内虽含多种水解酶,但通常不会破坏细胞内膜,溶酶体膜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细胞内膜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4.科学家将3H-亮氨酸分别注射到野生型酵母菌、突变体A和突变体B细胞内,通过检测放射性研究酵母菌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放射性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Sec12+、Sec17+的作用分别是( C )
注:“-”表示突变的基因,“+”表示正常的基因。
A.肽键的形成、囊泡的运输
B.肽链的延伸、内质网形成囊泡
C.内质网形成囊泡、囊泡的融合
D.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的加工
解析:分析题表信息可知,与野生型酵母菌相比,突变体A(含Sec12-、Sec17+基因)细胞内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突变体B(含Sec12+、Sec17-)细胞内放射性出现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囊泡。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内质网形成囊泡,Sec17+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C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人类在1665年就已经发现细胞,而细胞学说直到1838年才由施旺、施莱登创立。施旺、施莱登能建立细胞学说,主要通过( A )
A.对大量科学事实进行归纳概括
B.发现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C.大幅度提高显微镜的制作技术
D.观察记录大量不同生物标本
解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参与、推动,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支持,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细胞学说,A符合题意。
2.(2024·惠州高三一模)细胞是由各种元素与化合物构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糖类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为细胞提供能源
B.脂类物质既可以作为储能物质还可以调节生命活动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控制生物的性状
D.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相对含量较多
解析:糖类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比如参与组成细胞膜,糖类是重要的能源物质,A正确;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中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固醇中的性激素可以调节生命活动,B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C错误;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相对含量较多,D正确。
3.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
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
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
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解析: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活化的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因此,肾功能下降会导致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受阻,从而使机体出现骨质疏松,A正确;在阳光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可转化成维生素D3,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B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因此小肠吸收钙减少不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C错误;肾功能障碍时,维生素D3不能被活化,因此补充的维生素D3不能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从而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D正确。
4.(2024·深圳高三二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 g,最好控制在25 g以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蔗糖和果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单糖类食品甜味剂
B.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控糖”的范畴
C.人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会以葡萄糖的形式存在于内环境
D.摄糖超标引起的肥胖有一部分原因是脂肪无法转化成糖
解析:蔗糖是由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葡萄糖合成的,是二糖,不是单糖,A错误;“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通常指各种糖类甜味剂)的摄入量,食物中天然存在的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控糖”的范畴,B正确;生物体内的糖类大多数以多糖的形式存在,人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肝脏或者肌肉中,C错误;摄糖超标引起的肥胖并不是因为脂肪无法转化成糖,而是因为糖摄入过多导致过剩,多余的糖转化为脂肪,进而引起肥胖,D错误。
5.球状蛋白分子空间结构为外圆中空,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蛋白质变性后,会出现生物活性丧失及一系列理化性质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蛋白质变性可导致部分肽键断裂
B.球状蛋白多数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D.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是因为原有空间结构破坏
解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蛋白质变性一般不会导致肽键断裂,A错误;球状蛋白的氨基酸侧链极性基团分布在分子的外侧,而非极性基团分布在内侧,说明外侧主要是极性基团,因此球状蛋白可溶于水,不溶于乙醇,B正确;加热变性的蛋白质,其空间结构和性质的改变是不可逆的,因此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C正确;结构决定功能,变性后的蛋白质原有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D正确。
6.
(2024·深圳高三一模)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叶绿体由被早期细胞吞噬的光合细菌演化而来,如图所示。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B )
A.吞噬光合细菌的早期细胞是一种原核细胞
B.叶绿体内应该也会含有DNA、RNA和核糖体
C.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主要由早期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构成
D.真核细胞的进化历程中叶绿体出现的时间要早于线粒体
解析:由题图可知,早期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真核细胞,A不合理;叶绿体起源于光合细菌,作为原核生物体内应该也会含有DNA、RNA和核糖体,B合理;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主要由光合细菌的细胞质基质构成,C不合理;由题图可知,在吞噬光合细菌之前,早期细胞内就存在线粒体,推测真核细胞的进化历程中线粒体出现的时间应该要早于叶绿体,D不合理。
7.在饥饿状态下,酵母菌的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会产生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自噬体进入富含水解酶的液泡内,以保证营养供给。科学家发现,在饥饿状态下某突变型酵母菌的自噬体会在液泡内大量堆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自噬体具备单层膜,其形成与线粒体无关
B.营养充足时,自噬体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液泡
C.突变型可能因基因突变导致水解酶缺乏
D.在自噬过程中,液泡的作用类似高尔基体
解析:囊状结构通过膜的流动进行伸展弯曲,会形成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自噬体的形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细胞自噬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细胞在营养缺乏等特殊环境下可通过自噬维持生存,营养充足时,细胞自噬受到抑制,B错误;突变型可能因基因突变导致水解酶缺乏,内容物无法水解,从而导致自噬体在液泡内大量堆积,C正确;酵母菌体内的液泡内含多种水解酶,其功能类似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D错误。
8.植物液泡膜上具有多种酶和转运蛋白,液泡中储存着多种细胞代谢产物和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糖类、盐类等物质的浓度往往很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浓度
B.液泡内多种物质浓度较高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
C.液泡中的色素与植物叶片颜色有关,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H2O借助水通道蛋白通过液泡膜时,不需要与水通道蛋白结合
解析: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时,细胞液中的水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故细胞液浓度低于细胞质基质浓度,A正确。液泡内多种物质浓度较高与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有关,否则无法维持液泡膜内外相关物质的浓度差,B正确。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主要与植物的花和果实颜色有关,且不吸收光能;植物叶片颜色主要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关,C错误。H2O借助水通道蛋白通过液泡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与水通道蛋白结合,D正确。
9.胞间连丝是贯穿两个相邻细胞细胞壁的圆柱形细胞质通道。高等植物大多数相邻的细胞间能形成胞间连丝。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有丝分裂中期时形成
B.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
C.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
D.胞间连丝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析:初生胞间连丝是在形成细胞板时因内质网膜的插入而形成的,体细胞的初生胞间连丝是在有丝分裂末期时形成,A错误;次生胞间连丝是由一些水解酶的作用使完整的细胞壁穿孔而形成的,水解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故次生胞间连丝的形成与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有关,B正确;胞间连丝使相邻细胞的生物膜形成了结构上的联系,C正确;胞间连丝是细胞壁、细胞膜上的通道,有利于相邻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确。
10.研究发现,分泌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核糖体,合成的初始序列为信号序列,信号序列与内质网膜上的受体结合,穿过内质网膜后,蛋白质合成继续。蛋白质合成结束后,核糖体与内质网脱离,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与高尔基体膜内表面受体结合,启动囊泡形成。当细胞内M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高尔基体中分泌蛋白堆积,不能发送到胞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
B.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受制于mR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
C.M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推动细胞内囊泡运输的功能
D.M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分泌蛋白构象的最终形成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游离的核糖体合成信号序列后可以结合到内质网上,蛋白质合成结束后,附着的核糖体会与内质网脱离,故核糖体的“游离”状态或“附着”状态是相对的,A正确;核糖体与内质网结合后能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说明它们的结合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蛋白质的合成中有mRNA的参与,而mRNA具有特定的碱基序列,B正确;若M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推动细胞内囊泡运输的功能,则当细胞内M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内质网中的蛋白质不能经囊泡运输至高尔基体,与事实不符,C错误;结合题意“合成的蛋白质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与高尔基体膜内表面受体结合,启动囊泡形成”,而“当细胞内M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高尔基体中分泌蛋白堆积,不能发送到胞外”,M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分泌蛋白构象的最终形成,D正确。
11.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运行,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囊泡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
B.囊泡可来自核糖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C.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性
D.囊泡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
解析:囊泡在细胞内的运输依赖于细胞骨架,A正确;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形成囊泡,B错误;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错误;细胞内的核糖体和中心体无膜结构,囊泡不能将细胞内所有结构形成统一的整体,D错误。
12.(2024·广州高三一模)核孔复合体镶嵌在内外核膜融合形成的核孔上。下图为核孔复合体参与的三种物质运输方式,其中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B.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可看作是被动运输
C.以丙方式进入细胞核的物质的运输速度,会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
D.解旋酶、RNA聚合酶和染色质等均可经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
解析:核孔可实现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细胞核对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出的物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A正确; 分析题意可知,只有丙方式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量,即某些分子以甲或乙的方式进出核孔复合体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但由于需要中央栓蛋白协助,故可看作是被动运输,B正确;由题图可知,丙方式运输物质时有受体参与,故丙方式的运输速度受相应的受体浓度的制约,C正确;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不需要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D错误。
13.吞噬溶酶体是指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的一种结构,下图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B.吞噬体的形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无关
C.吞噬溶酶体中的消化酶主要是蛋白质,在溶酶体中合成
D.吞噬溶酶体可重新形成溶酶体表明消化酶可重复利用
解析: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参与,即需要细胞识别,B错误;吞噬溶酶体中的消化酶主要是蛋白质,其在核糖体中合成,C错误;酶具有催化作用,作用前后性质不变,所以吞噬溶酶体可重新形成溶酶体,消化酶可重复利用,D正确。
14.(2024·广州高三一模)大肠杆菌伴侣蛋白是由GrEL和GrES组成的复合物(下图),GrEL分成上下两环,每环含7个亚基,构成中空的圆筒,每一个亚基结合一个ATP;GrES是由7个亚基构成的类似帽子的结构,待多肽链进入空筒后即盖上,多肽链在筒内进行折叠,待ATP水解后,GrES打开,多肽链被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大肠杆菌伴侣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GrEL催化ATP合成,GrES催化ATP水解
C.多肽链在筒内进行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D.伴侣蛋白使蛋白质的折叠互不干扰,高效有序
解析: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由题干和题图无法得知GrEL催化ATP合成,GrES催化ATP水解,B错误;由题干可知,多肽链在筒内进行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C正确;GrES是由7个亚基构成的类似帽子的结构,待多肽链进入空筒后即盖上,多肽链在筒内进行折叠,待ATP水解后,GrES打开,多肽链被释放,故伴侣蛋白使蛋白质的折叠互不干扰,高效有序,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5.下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X、Y表示囊泡,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则结构⑤可能是________。若该细胞为浆细胞,则乙图中的细胞“货物”最可能是________。
(2)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Sedlin蛋白是一种转运复合体蛋白,研究表明其在甲图中从③到④的囊泡运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已知由53个氨基酸组成的Sedlin蛋白(无二硫键)彻底水解后,总分子量可增加810,据此推测Sedlin蛋白是由________条肽链组成。
②为验证上述题干中Sedlin蛋白的作用机制,现用以下材料设计实验,请完善实验思路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实验材料:正常小鼠浆细胞、生理盐水、含Sedlin蛋白抑制剂的溶液、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放射性检测仪、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思路:将正常小鼠的浆细胞随机均分为两组,置于含放射性氨基酸的细胞培养液中,编号为a、b;a组细胞注射适量生理盐水,b组细胞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用放射性检测仪对________(填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处进行放射性检测。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溶酶体 抗体
(2)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或信息传递或信息交流)
(3)8 等量含Sedlin蛋白抑制剂的溶液 ③④ a组细胞中③的放射性低于b组细胞中③的放射性,且a组细胞中④的放射性高于b组细胞中④的放射性
酵母菌
相关基因
放射性出现顺序
野生型
Sec12+、Sec17+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外
突变体A
Sec12-、Sec17+
核糖体→内质网
突变体B
Sec12+、Sec17-
核糖体→内质网→囊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细胞生物学专题三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分裂中常考的3类特殊曲线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细胞生物学专题二细胞代谢的保障,共21页。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细胞生物学命题最前沿一簿的基本知识与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病毒的基本知识,病毒免疫、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