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利用地震波揭示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对地球各圈层有着深刻影响。图1示意地震波速度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MN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图2示意我国某地自然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图1中MNEF说法正确的是( )
A. M界面为古登堡面,是地壳和地幔界面
B. N界面为莫霍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面
C. E波为横波,能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
D. F波为纵波,经过N界面后速度明显降低
2.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 地幔和上地壳
C. 软流层及其以上圈层D. 地壳和地幔
3. 在图2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圈层是( )
A. 岩石圈B. 水圈C. 生物圈D. 大气圈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M界面为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A错误;N界面为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B错误;E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C错误;F波为纵波,经过古登堡界面速度明显降低,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顶部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A正确。故选A。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2景观中的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其中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故选C。
【点睛】岩石圈与地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由岩石组成的,都呈固体状态。 不同点是:地壳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组成部分,是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的最外层;而岩石圈不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的一个圈层,它是指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到地表的坚硬的岩石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它包括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地壳圈层和上地幔的顶部;即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是地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
2022年6月19日,长相奇特的三眼恐龙虾又在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稻池里被发现。据专家介绍,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图a为被发现的三眼恐龙虾照片,图b是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三眼恐龙虾和恐龙所处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宙B. 中生代C. 元古宙D. 古生代
5. 推测三眼恐龙虾生活的环境特点可能是( )
A. 冷热多变,林草稀疏B. 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 气候湿润,河沼遍布D. 气候寒冷,冰雪广布
6. 与三眼恐龙虾所处地质年代特点相符的是( )
A. 重要的成煤期B. 蕨类植物繁盛C. 哺乳动物盛行D. 被子植物繁盛
【答案】4. B 5. C 6. A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三眼恐龙虾2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因为和恐龙共同度过一个地质年代而得名。结合地质年代表,2亿年前所在地质年代为中生代(2.52亿年—0.66亿年前),另外,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也是中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三眼恐龙虾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另外,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繁盛,据此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是气候湿润、河沼遍布,C正确,AD错误。材料中无法判断全球气候分带特点,B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期,A正确。蕨类植物繁盛是晚古生代的特点,B错误。哺乳动物盛行和被子植物繁盛出现在新生代,CD错误。故选A。
【点睛】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因此中生代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中生代也 是主要的成煤期。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下图示意黄河某河段的单侧断面,T₁T₂T₃T₄四个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河流阶地属于( )
A. 流水侵蚀地貌B. 风力堆积地貌C. 冰川堆积地貌D. 海浪侵蚀地貌
8. 图中( )
A. T₁阶地形成的时间最早B. 河谷不断变宽变浅
C. 阶地适于建设大型港口D. 河床海拔逐渐降低
9. 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有( )
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②易被洪水淹没
③地理位置都重要④阶地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肥沃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7. A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形成阶地,因此阶地为流水侵蚀地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在正常情况下,河流阶地越高,年代越老,形成时间越早,因此图中T₁阶地形成最晚,A错误;图中有多级阶地,结合材料可知,该地间歇性地壳上升使河流下切与侧蚀交替进行,因此河谷不断变宽变深,河床海拔逐渐降低,B错误,D正确;阶地处地势平坦,导致泥沙堆积,不适于建设大型港口,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阶地通常地面平坦,便于进行建设和农业生产活动,①正确;阶地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④正确;阶地往往海拔较高,因此不易被洪水淹没,居住和耕作相对安全,②错误;地理位置重要不是人们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直接和主要原因,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2023年7月初,重庆市连续降雨,7月4日万州区沙滩村发生滑坡,掩埋了大量房屋。因提前预警,20户79人避免了伤亡。该案例入选全国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十大典型案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要提前进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警,需要重点监测的是( )
①耕地的数量②土体的含水量③森林覆盖率④山坡的稳定性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1. 可以有效降低滑坡灾害发生频率的措施是( )
①修建大型水库②修建护坡工程③保护坡地植被④陡坡修建梯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10. D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要提前进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预警,需要重点监测的是土体含水量和山坡稳定性,如坡面掉块现象、裂缝现象、坡体变形等,然后及时组织受威胁范围内群众撤离至安全区域,②④正确;耕地数量和森林覆盖率不会在短时间发生明显变化,且不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因素,不是重点监测的指标,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护坡地植被、修建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发生频率和强度,②③正确;水库建设、陡坡开辟梯田等活动会造成对植被和地表的破坏,加大滑坡发生的可能性,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左图为楼兰故城遗址附近的一种雅丹地貌景观图,右图为楼兰故城遗址周边区域雅丹地貌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图示雅丹地貌( )
A. 沟槽走向与主导风向垂直B. 我国南方地区多有分布
C. 主要受风力侵蚀形成D. 所在地区的降水量丰富
13. 新疆罗布泊也分布着典型的雅丹地貌,其“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是东北—西南,推测当地的盛行风向最可能为( )
A. 西北B. 东南C. 东北D. 西南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图示雅丹地貌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C正确,D错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不适合发育雅丹地貌,B错误;雅丹地貌的沟槽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A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雅丹地貌,“垄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故风向是东北或西南,蒙古高原位于新疆罗布泊的东北方向,受其影响,当地盛行风向最可能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喀斯特地区最富有特色的地貌是地下喀斯特,其中主要有溶洞和地下河道。溶洞里最常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石钟乳是悬垂于洞顶的碳酸钙堆积,呈倒锥状。下图为石钟乳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石钟乳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流水溶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沉积
15. 桂林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典型地区,其最基本条件是( )
A. 岩石具有可溶性B. 地形相对较平坦
C.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D. 人类活动频繁
16. 下列地貌中与石钟乳成因接近的是( )
A. 峡湾B. 岬角C. 钙华D. 石芽
【答案】14. D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石钟乳的形成是由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中二氧化碳大量逸出,水分不断蒸发,碳酸钙不断沉积形成,为流水沉积(淀积)作用,D正确;石钟乳的形成与风力侵蚀、流水溶蚀、风力堆积无关,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石灰岩在常温下可以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溶于水,A正确;而地形、土壤有机质含量、人类活动都不是其基本条件,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石钟乳是流水沉积(淀积)作用形成的。钙华的形成过程是当富含碳酸氢钙的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如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二氧化碳的大量逸出,导致水中的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形成钙华,与石钟乳成因接近,C正确;石芽是喀斯特地表警告,由流水溶蚀形成,D错误;峡湾通常是冰川侵蚀形成,岬角属于海岸地貌,AB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四个条件为: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和流水的不断溶蚀。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发育受石灰岩分布、地壳运动、气温和降水影响。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清澈而温暖的浅海环境。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 云贵高原B. 华北平原C. 东北平原D. 塔里木盆地
18. 影响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流水溶蚀C. 风力沉积D. 冰川侵蚀
19. 推测图中三种喀斯特地貌按照其形成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峰丛→孤峰→峰林B. 峰丛→峰林→孤峰C. 孤峰→峰丛→峰林D. 峰林→孤峰→峰丛
【答案】17. A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可知,图示有峰林、峰丛、孤峰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且气候湿润,降水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A正确;东北平原,纬度高,也缺少可溶性岩石,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形区,C错误;华北平原,水热条件较差,也缺少可溶性岩石,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形区,B错误;塔里木盆地降水较少,流水作用弱,不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地形区,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洼地、地下的溶洞等主要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溶洞内的钟乳石、石笋等是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结合选项,B正确;喀斯特地貌区气候较湿热,流水作用强,风力作用弱,冰川侵蚀形成冰川地貌而不是喀斯特地貌,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地表喀斯特地貌演化顺序一般是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一残丘。图中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峰丛石山之间的溶蚀洼地垂向发展而至饱水带时,把基座蚀去,成为没有基座的密集山峰群,称为峰林,峰林在外力作用下,特别是侵蚀作用下,逐渐变为孤峰残丘。因此喀斯特山地地貌演变顺序为峰丛一峰林一孤峰,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点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下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甲图和乙图地貌分别为( )
A. 海蚀柱、沙嘴B. 海蚀平台、沙堤C. 海蚀崖、海滩D. 离岸堤、海蚀穴
21. 甲、乙两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A. 海蚀地貌、海积地貌B. 海积地貌、水蚀地貌
C. 风积地貌、海蚀地貌D. 风蚀地貌、海蚀地貌
【答案】20. C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海蚀崖是海岸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种向海的悬崖陡壁,主要见于基岩海滩,甲为海蚀崖;海滩是指由海水搬运积聚的沉积物沙或石砾,堆积而形成的岸,乙为海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甲地貌海蚀崖,海蚀地貌;乙地貌为海滩,为海积地貌,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了冰川地貌的变化。图1示意世界某地冰川地貌景观,图2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手绘的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图1地貌中的角峰对应图2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23. 图1中不属于冰川地貌的是( )
A. 冰斗B. 角峰C. 冰裂缝D. 冰碛堤
24. 推测全球变暖后,最先消失的冰斗( )
①位于海拔较低处②位于海拔较高处③位于纬度较低山区④位于纬度较高山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22. A 23. C 24. A
【解析】
【22题详解】
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由图可知①为角峰,②为冰斗,③U形谷,④为刃脊,BC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冰斗、角峰都是冰川侵蚀地貌,AB不符合题意,冰裂缝是冰川运动过程中冰川或冰块碎裂产生的,不是冰川侵蚀地貌,也不是冰川堆积地貌,因此不属于冰川地貌,C符合题意,冰碛堤是冰川堆积地貌,由冰川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题详解】
海拔较低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冰川更容易受到温度上升的影响而融化,所以容易消失,①正确。海拔较高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化速度较慢,②错误;纬度较低山区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冰川融化速度相对较快,③正确;纬度较高的山区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化速度相对较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角峰是指由几个冰斗所围成的山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由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
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生物生存所需的大气,包围着地球的厚厚的大气层,是生物乃至地球的保护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 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对人类影响很小
B. 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人类活动无关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对人类的影响有利无害
D. 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6. 关于大气臭氧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臭氧只存在于臭氧层中B. 臭氧在大气圈的分布较均匀
C. 臭氧层可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红外线伤害D. 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但对人类影响较大,A错误;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等有关,B错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也会导致全球变暖,危害地球生态环境,C错误;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把热量保存在大气中,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从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D正确。故选D。
【26题详解】
臭氧不仅仅分布在臭氧层,对流层中也有少量臭氧,A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的臭氧层中,在大气圈中分布不均,B错误;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中,臭氧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其形成的臭氧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有关图中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纬度越低,层顶高度越低
B. ②层存在电离层,其有利于神舟飞船与地面联系
C. ③层存在臭氧层,其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 ①层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热源是地面辐射
28. 神舟十九号飞船在发射升空过程中气温随海拔升高的变化规律是( )
A. ①层升高B. ②层升高C. ③层先升后降D. ③层降低
29. 平流层适合飞机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
①平流层大气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
②平流层大气气温下热上冷,以对流运动为主
③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④水汽和杂质含量多,多云雨现象,能见度低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27. D 28. B 29. B
【解析】
【27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①层位于近地面,是对流层,受气流对流运动影响,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越强,对流层顶高度越高,A错误;②层位于对流层顶到50km高度处,是平流层,存在臭氧层,臭氧吸收紫外线,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③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为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其有利于神舟飞船与地面联系,BC错误;①层上部冷、下部热,近地面大气热源是地面辐射,D正确。故选D。
【2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神舟十九号飞船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在①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A错误;在②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正确;在③高层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先降低后升高,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随高度升高气温上升,气温上热下冷,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①正确,②错误;相对于对流层,平流层高度较高,水汽和杂质含量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利于飞机飞行,③正确,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地面性质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日出时漫天红霞的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 反射作用B. 折射作用C. 散射作用D. 吸收作用
31. 下列不同性质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最高的是( )
A. 海洋B. 草地C. 黏土D. 新雪
【答案】30. C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日出或日落时,太阳光斜射在云层上,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易被大气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光透射能力最强,因此霞多呈红色,故日出时漫天红霞的成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新雪更洁白,形状各异的雪晶能够从多个角度和方向反射太阳辐射,反射率高,海洋、草地、黏土吸收太阳辐射能力较强,反射率均较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当太阳光射入大气层后,会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如尘埃、水汽、冰晶等)。这些大气分子和微粒本身不会发光,但它们会散射太阳光,使每一个大气分子都形成了一个散射光源。
下表为石家庄市2023年12月连续四天的天气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下列日期中,石家庄市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 12月14日B. 12月15日C. 12月16日D. 12月17日
33. 与12月14日相比,12月16日石家庄市(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D. 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
34.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太阳辐射B. 大气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逆辐射
【答案】32. B 33. B 34. C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图中四天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可计算,14日气温日较差为6℃,15日为10℃,16日为9℃,17日为8℃,故15日气温日较差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3题详解】
与12月14日相比,12月16日石家庄市为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A错误,B正确;16日为晴天,白天大气中云量少,反射作用弱,水汽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弱,CD错误。故选B。
【34题详解】
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A错误,C正确;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向外的辐射,不是近地面大气的热源,BD错误。故选C。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的表现为:选择性吸收、反射、散射等。同时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35. 填空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平流层中的____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____。对流层中的水汽和____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____。
【答案】 ①. 选择性 ②. 臭氧 ③. 紫外线 ④. 二氧化碳 ⑤. 红外线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少,所以太阳辐射中最多的可见光部分可透过大气到达地面。
36. 背默题。
默写:逆温的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影响: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调用能力。
【详解】此题可从逆温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来分析。有利影响: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从而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高空逆温有利于飞机的飞行,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颠簸;逆温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可以免受冻害等 。 在某些地区,逆温现象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例如,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冬季的逆温层可以有效提高谷地的温度水平,减少农作物的冻害,提高水果的质量,并为牲畜提供避寒的理想场所。 不利影响:逆温现象会阻碍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可以加剧大气污染。例如,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有害物质会在逆温层下聚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逆温现象容易导致雾的形成,尤其是在清晨,这会显著降低大气的能见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地面湿滑,甚至可能导致交通事故。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丘是沙漠中由风沙堆积而成的地貌,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以新月形沙丘最为常见。如果沙丘大量出现在交通线两侧,则会威胁交通安全,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治沙措施。下图1为该新月形沙丘该示意图,图2交通线两侧的草方格沙障示意图。
(1)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2)简述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及缺点。
(3)为保护交通线沙漠路段行车安全,除草方格沙障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的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的坡形下凹而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尖角(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2)作用:增加地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稻草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利于其他植物进行生长。缺点:用人多,用草多,固沙成本高,建设时间长,使用寿命也有限。
(3)设置高立式沙障;营造防护林;设置石方格或土工网格;流动沙漠中建高架铁路。
【解析】
【分析】本题以沙丘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沙丘特点、沙障的作用、防风沙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盛行风为西北风,沙丘西北坡为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而较陡;在沙丘的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也就是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尖角延伸方向与图中西北风一致,指向下风向。
【小问2详解】
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面的粗糙度,增大摩擦力,削减风力;产生地表径流时,稻草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的含水量,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但是编制草方格沙障用人多,用草多,固沙成本高,投入成本高,且建设时间长,而草方格容易腐烂,使用寿命较短。
【小问3详解】
除草方格沙障外,还可以在交通线两侧设置高立式沙障阻沙,营造防护林,防风固沙;设置石方格或土工网格固沙;在流动沙漠中建高架铁路,为流沙流出通道。
3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我国某沿海地区拍摄的四种海岸地貌的景观照片。地理研学小组发现,图示①②③④地貌景观在形成时,存在着③→②、③→①、①→④的演化过程。
(1)写出①②③④四种地貌的名称,并指出其共同成因。
(2)描述地貌①→④的形成演化过程。
(3)有人说④地貌在当地正在逐渐消失,未来将不复存在。你是否赞同此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①海蚀拱桥;②海蚀崖;③海蚀穴;④海蚀柱;其共同成因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
(2)①为海蚀拱桥,④为海蚀柱。海蚀拱桥继续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形成④海蚀柱。
(3)赞同。现有的海蚀柱不断被海风海浪侵蚀,可能会消失。或不赞同。随着海风海浪的不断侵蚀,海蚀崖不断后退,会形成新的海蚀柱,海蚀柱不会消失。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岸侵蚀地貌图片为背景,涉及海蚀地貌及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①呈拱桥形状,称为海蚀拱桥;②为海边陡峭的崖壁,称海蚀崖;③为海边崖壁上的空穴,为海蚀穴;④为海蚀崖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为海蚀柱。图中四种地貌均由海浪侵蚀而成,为海水侵蚀地貌。
【小问2详解】
在波浪、潮汐和近岸流的直接作用下,海蚀拱桥处的岩石不断被侵蚀,随着侵蚀的逐渐加剧,①海蚀拱桥各部位逐渐崩塌,岩石体积减少,最终变成孤立在海中的柱状岩石,即④海蚀柱。
【小问3详解】
开放式设问,可以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如果赞同,海蚀柱本就是海浪侵蚀后期产物,随着海浪的进一步侵蚀,海蚀柱可能会消失;如果不赞同,随着海风海浪的不断侵蚀,原有的海蚀柱可能会消失,但随着海蚀崖不断后退,会形成新的海蚀柱,海蚀柱不会消失。
3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深秋至次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无风的夜晚。熏烟驱霜是指霜冻来临前点火生烟,以减轻霜冻灾害。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
(1)分别指出图中②③④⑤表示的大气受热环节。
(2)简述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无风夜晚的原因。
(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说明通过熏烟减轻霜冻灾害的原理。
【答案】(1)②大气削弱作用、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地面辐射、⑤大气逆辐射。
(2)晴天夜晚云层较少,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地面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无风夜晚有利于水汽在地表凝结。
(3)熏烟可以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尘埃颗粒的含量,增强大气逆辐射。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太阳辐射的热量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的削弱作用,③是被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产生④地面辐射,地面辐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大气吸收热量,产生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热量通过⑤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小问2详解】
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间多霜冻,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弱导致的。晚秋或寒冬晴天夜晚云层较少,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地面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地表温度较低,无风状况下,有利于水汽在地表冷的物体表面凝结,形成霜冻。
【小问3详解】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知道熏烟熏烟可以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尘埃颗粒的含量,可以增加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升高,从而减轻霜冻。12月14日星期四
12月15日星期五
12月16日星期六
12月17日星期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评三地理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观测极光效果较好的区域是,太阳活动峰年,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其中,地球内部圈层中,该鱼类化石形成于,该地质年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