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文学主导性的体裁是诗歌,那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诗歌能抒怀咏志、唱出个人的声音,而小说则能讲述民族的寓言。在拉丁美洲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一种新的拉丁美洲共同体意识逐渐成形,这种意识影响到文学,同时也被文学所塑造。
    拉美新小说讲述的不仅是一地特有的故事,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例如在《百年孤独》中作为拉丁美洲象征的小镇马孔多,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居民只能以“一个吓人的东西,好像一间厨房拖着一个镇子”来形容这一现代发明,它既是进步的许诺,又似不祥之兆。对于他们来说,火车如同神话般魔幻。从这个意义上说,“魔幻”意味着欠发达,意味着尚未祛魅的状态。马尔克斯和他的同行们讲述的,就是当时生活在欠发达状态中的拉丁美洲人经历的欢欣与苦难,他们一次次被点燃又一次次被浇灭的希望。
    当然,“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或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邀请读者一起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富恩特斯的《最明净的地区》读起来就像在观看墨西哥现代艺术家创作的巨幅壁画;科塔萨尔的《跳房子》更为大胆,让读者自己去选择章节的阅读顺序。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家无穷的创造力和拉丁美洲人民不竭的生命力。这些力量的积聚,要突破小说固有的边界,要释放太多的能量。
    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就难以复制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了,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在文学后辈们如伊莎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中,能明显看到《百年孤独》的影子,罗贝托·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也带有《跳房子》的痕迹。60年后回看,这就是拉美文学的“走出去”,是拉美作家以饱含原创性的精神、跨越国界和大洲的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这也是拉美“文学爆炸”在热闹过后留下的一份宝贵的经验遗产。
    (摘编自张伟劼《六十年后,拉美“文学繁荣”再回首》)
    材料二
    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也必然带来“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的隐忧,这使作家们对亦步亦趋的“魔幻”写作心怀警惕,并极力追求魔幻创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诗人对其先驱者的态度,是一种爱与恨相交织的焦虑,感到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面对悠久而深厚的中国魔幻文学写作的历史与传统,面对成就巨大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作家又如何才能超越双重的“影响的焦虑”,实现创新与突破?
    莫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表示要逃离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他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他并不因为“影响的焦虑”而排斥中外经典的影响,而是在接受中外影响之后通过纳入现代意识与中国经验而获得超越,实现独创。最终,莫言通过拉美文学经典的技法与中国经验、现代意识的融汇整合,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一些批评家认为,“中国文学过度‘马尔克斯化’”。这表露了人们对于同质化创作的警惕和担忧,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国文坛的“马尔克斯模仿秀”的不满。
    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
    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创作要自成一格,就必须与马尔克斯等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保持一定距离,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作家只有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才有避免魔幻写作同质化的可能。我们也要警惕那种思想匮乏、为“魔幻”而魔幻的文学写作,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否则必然“跑偏”,走入创作困境。
    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要尽力保持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相区别的异质性因素,从而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我们深信,只有在中国作家与外国作家之间、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保持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势,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摘编自曾利君《马尔克斯与中国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与20世纪上半叶诗歌是拉美文学的主导不同,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
    B.从20世纪70年代起,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一度萧条静寂。
    C.学界一致认为,诗人在学习和借鉴中对先驱者往往会有一种爱恨交织的焦虑,担心自己无法创新和突破。
    D.如果魔幻的文学写作缺乏历史、现实、文化的有力支撑,让形式技法喧宾夺主,必然进入创作的困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拉美新小说不仅讲述一地特有的故事,更讲述整个拉丁美洲的故事,“魔幻现实主义”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
    B.回首拉美文学,拉美作家运用原创精神、宏大的眼光和气度,尝试了小说创作的新的可能性,实现了拉美小说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C.莫言借鉴魔幻现实主义,融入了现代意识和中国经验,来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成就了“东方魔幻现实主义”
    D.既要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也要保持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如此,中国当代文学的魔幻写作才能发展得更好。
    3.下列论据,不能支撑材料一“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观点的一项是( )
    A.阿莱霍·卡彭铁尔的《追击》采用了与音乐中交响曲的各个乐章相呼应的故事结构。
    B.略萨的《绿房子》如电影镜头般轮流展现不同时空中并行,最后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C.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遵循了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单线结构模式,脉络清晰。
    D.卡夫雷拉·因凡特的《三只忧伤的老虎》从小说标题开始就抛出一系列的文字游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王国维先生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请结合材料,试分析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成就之下,中国当代文学魔幻写作存在的必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头豹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
    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刺眼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
    “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
    “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
    “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碳酸溶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他留着以后去写的一个场景。
    在施伦茨,圣诞节那天,你从酒馆里望出去,白雪明晃晃的,在那儿,他们那次伟大的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那一年,在高尔塔尔,圣诞节的大雪也整整下了一周。他们住在伐木人的屋子里,一个逃兵,站在雪地里,双腿淌着血。他们给逃兵穿上羊毛袜子,把追上来的宪兵截住闲聊,一直等大雪盖住逃兵的脚印。
    但是,关于这些事,他从没写过一行字,也没有写过那个冷冽的圣诞节,巴克尔飞过防线,在奥地利军官四处逃散之际,用机枪向他们扫射。
    夕阳西下,一片阴影横跨平原,那几只大鸟不在地上等了,它们都沉甸地栖息在一棵树上。
    “夫人打猎去了,”男仆说,“先生想要什么?”
    他来到她身边的时候,他早已完蛋了——但这不是她的过错。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写那些人,写写这个国家,由一个明白自己笔下写的是什么的人来写这个国家。但是他却每天都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
    他听到山那边传来一声枪响。
    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
    现在他看到她走过来,穿过那片空地朝营地走来。“我打了一只野公羊,可以为你煮一锅美味的肉汤了,你感觉怎么样?”“好多了。”“那可太好了!你知道,我觉得你或许会好的。我走的时候你正熟睡呢。飞机明天就来。”
    夜幕已降临,仆人们在生火,火光映出的影子在帐篷上跳跃。就在这时,他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散发着邪恶气息的空虚。“我想写东西。”他望着她那动人的微笑,“你会听写吗?”
    战后,我们在德国黑森林租了一条小溪钓鳟鱼,小溪边长着一溜桦树,小溪清澈而湍急,在桦树根边冲出了一个个小潭。但巴黎那个护墙广场,你无法口授了。那里,卖花人在大街上给他们的花染色,颜料洒满路面;老头儿和女人们总是用甜酒和劣质白兰地将自己灌醉;小孩子们在寒风中鼻涕直流;饭馆里充斥着汗臭、贫穷和醉酒的气味。那时,哈里与街坊邻居很熟,他们是巴黎公社社员的后裔,就在这样的贫困中,就在这个地方,他开始了写作生涯。
    “不再喝点儿肉汤吗”女人问他。
    “我想喝威士忌苏打。”
    他从未写过巴黎。从未写过他喜爱的那个巴黎。可是他从来没有写过的其他东西呢?他记得,也是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投弹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的时候,被一个德国兵扔来的手榴弹击中。威廉逊厉声尖叫,乞求大家把他打死。打死我,哈里!看在上帝的分上,打死我!
    他感到死神又一次降临了,他可以闻到它的鼻息,它趴在他的身上,压得他透不过气来。可是当仆人抬起帆布床的时候,他胸口的重压突然消失了。
    现在已是清晨,他听见了飞机声。两个男仆跑出来用汽油点起了火,平地的两端冒起了两股浓烟。飞机绕了两圈,平稳着陆。迎面朝他走来的是老康普顿。“我们得马上把你抬进飞机,”他说,“不过我想我恐怕要在阿鲁沙停一下加点油。我们最好马上出发。”他们飞过了第一批山丘,大羚羊正往山上跑去。他们飞过森林,穿越一座座尖峰和深谷。
    飞机并不朝阿鲁沙方向飞,而是转向左方。很明显,他揣想他们的燃料是够用的。往下,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听到深夜里的鬣狗发出一种奇怪的哭声,她拿起手电,照照另一张帆布床。她看到他的那条腿耷拉在帆布床边上。
    “哈里,”她提高了嗓子,“哈里!哈里!”
    没有回答,她也听不到他的呼吸声。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哈里想要改变过去那种贪恋安逸舒适的生活态度,重新训练自己的写作能力,消除掉“心灵上的脂肪”,因此与妻子来到非洲生活。
    B.小说中关于“那场撤退”和高尔塔尔圣诞节帮助逃兵等战争场景的回忆,与下文“在内心,你说过,你要写写那些人”“我想写东西”相关联。
    C.小说中“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体现了哈里的担忧和对生的渴望,但小说结尾飞机飞向乞力马扎罗山巅看到的高大宏伟的景象意味深长。
    D.小说中哈里在弥留之际被抬上了飞机,但是伴随着死亡的来临,哈里最终失去了成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机会,这一情节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隐喻了坚持不懈的力量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秃鹫和鬣狗象征着死亡,反衬了哈里强烈的求生意识。
    B.小说第三人称突转为第二人称的叙述视角变化,缩短了叙述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便于人物抒发内心情感,也让读者身临其境。
    C.小说通过哈里在半昏半醒间的浮想增加了现实之外的人物的存在感,借助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在现实和死亡之间架起了桥梁。
    D.小说标题有两处象征:“乞力马扎罗山”象征着主人公哈里不朽的精神追求,“雪”象征着哈里本真的理想和灵魂的净化。
    8.请简要分析哈里这一人物形象。
    9.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请结合文本简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节选自《战国策》)
    10.材料二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今臣为足下A使B功存C危燕D足下E不听F臣者G人必有言H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扶犁等。
    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相同。
    C.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D.“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
    B.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
    C.文本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
    D.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
    ②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14.有人说,大凡有成就的纵横家,绝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辩,定还有其他过人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苏秦的“其他过人之处”。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①。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请恩泽: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主人持酒相劝祝客人身体健康,呼应标题。
    B.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诗人以之自比,“困不归”寄寓了久羁异乡之情。
    C.本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持酒相劝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自己。
    D.主人用马周的典故,劝慰诗人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像马周一样敢于“直犯龙颜”就会得到赏识。
    16.李贺的《致酒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借酒抒发怀才不遇之愁,面对失意的人生,两位诗人却有不同的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中“__________”一句由现实转入梦境;“__________”一句写尽了年年相思以致断肠之痛。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
    (4)《〈老子〉四章》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内敛,不要自夸自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国庆上映的电影《只此青绿》源于登上央视虎年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在电影和诗剧中,舞者以绚烂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许多网友刷屏直呼:“美哭了!太震撼!”
    《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介绍,创作灵感来源于《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在18岁时用半年时间画成的传世名画,从整体画面来看,画家采用了大青绿敷色,画面清新,湖山清旷,有春天葱荣之意却无春天的嚣噪,大有清风徐来,(①)之意。远观画面静止不动,凝固了千年前的一瞬间,近看却(②),细节生动。主创团队从《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
    电影解释了舞蹈诗剧的创意——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一段女性群舞是在表达群山(③)的概念。舞者的头饰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女主开篇第一个造型双袖下垂,像是山的纹理,也似是山间瀑布;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仿佛一座山峰迎面而来;当她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仿佛山峦在动……该选段为观众呈上视觉盛宴的同时,让观众了解《千里江山图》,展现出作品追寻中华文明根脉的意义。
    18.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以下选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①风平浪静 ②惟妙惟肖 ③连绵起伏
    B.①水波不兴 ②栩栩如生 ③重峦叠嶂
    C.①波澜不惊 ②活灵活现 ③层峦耸翠
    D.①静影沉璧 ②绘声绘色 ③奇峰罗列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定风波》上片的结尾用了这么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个不同凡响的惊人之笔,它画龙点睛,表现出了作者的胸怀、抱负,体现了全词的中心思想。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无非是说“怕什么呢,自己的一生就是披着蓑衣在风雨之中过来的,对此早就泰然处之了”。“任平生”字面上是指平生饱经风雨,早已听其自然的意思。当然,这里的“风雨”,不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雨,更是指政治上的风雨。古往今来,诗词中的一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有巨大的思想容量,经得住人们反复咀嚼和回味。只要我们想想【甲】苏公饱经沧桑的人生际遇,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确实如此,【乙】苏轼所经受的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了。【丙】他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控诉早就习以为常了,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
    2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风雨”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了。
    B.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掩着耳朵去偷铃铛,这个法子太“巧妙”了。
    22.作者在文段甲、乙、丙三处对苏轼用了三个不同的称谓:“苏公”“苏轼”“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效果。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A.“自20世纪60年代起,小说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如果说在20世纪上半叶……长篇小说就成为拉美文学最有力的代表”,原文中有“如果……那么……”,表示假设关系;并且选项将原文中的“长篇小说”范围扩大为“小说”。B.“拉美文学便终结了之前那种划时代作品集中诞生的热闹场面,一度萧条静寂”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但其余波仍久久未平”,可见此时期拉美文学仍有划时代作品诞生,并非“一度萧条静寂”。C.“学界一致认为……”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可知,这是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的观点。
    2.答案: A
    解析: “成为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特征”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魔幻现实主义’不等于当时拉美小说的全部……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
    3.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一第三段“这些拉美故事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它们意味着新的结构、新的语言”可知,“不断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指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联系,或向传统的小说阅读方式发起挑战,或运用新的结构、新的语言。A、B、D三项属于“突破小说自身的界限”,C项是传统的小说结构。
    4.答案: ①首先,提出问题,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隐忧两方面的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②其次,从“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问题。③最后,解决问题,指出保持“和而不同”才能摆脱“影响的焦虑”与同质化的危机。
    解析: 材料二共七段。第一段“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获得文学创作的超越与突破”提出问题,指出新时期魔幻写作存在“影响的焦虑”和“同质化”隐忧两方面的问题,这促使作家追求魔幻写作的独创性与个人化特征。第二段“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认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已经被前人表达过”,第三段“莫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表示……去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这两段从“影响的焦虑”方面展开论述。第四段“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魔幻写作不仅一直处在‘影响的焦虑’中,也日益面临着同质化危机……”,转向对“同质化”方面的论述。第五段“那么,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如何才能保持自我个性而不被同化?中国文学的魔幻写作该如何应对同质化危机”用问题带领读者深入探讨。第六段“中国作家在魔幻写作中要保有自我……特别要警惕跟风式的写作”和第七段“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主要是论述如何解决“影响的焦虑”以及“同质化”问题。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5.答案: ①“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每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文学作品。中国当代需要文学魔幻写作。②中国文学魔幻写作拥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③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进行当代文学魔幻写作,能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解析: 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新时期作家对马尔克斯大规模的学习借鉴带来文学魔幻写作的繁盛”可知,“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指的是每个时期都有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文学作品。中国当代需要文学魔幻写作。结合材料二第二段“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也始终伴随着这种‘影响的焦虑’……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还有创新的可能吗”可知,中国文学魔幻写作拥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传统。结合材料二第三段“莫言早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出融鬼怪故事与超验感觉为一体的‘东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第六段“作家只有怀着高度的创作自觉性……当代文学的魔幻叙事应该注重文学的精神内涵与形式技法的统一”以及第七段“我们要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有中国文学的独特个性”可知,中国当代文学作家用强大的现代意识去覆盖传统,用外来的技法去书写中国经验,进行当代文学魔幻写作,能够建构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
    6.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D.“小说中哈里在弥留之际被抬上了飞机”错误。哈里在弥留之际被抬上了飞机是哈里的幻想,不是真实情境。
    故选D。
    7.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A.“反衬了哈里强烈的求生意识”错误。本文写的是哈里弥留之际的情形,文中风干冻僵的豹子尸体正面衬托出哈里强烈的求生意识,不是反衬。
    故选A。
    8.答案: ①曾经有才华和追求,如他回忆战争经历等场景,表明他有丰富的素材可写,且想写关于国家和人民的故事,有写作的才华和抱负。
    ②堕落和虚度光阴,他将才能弃之不用,嗜酒成性,好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没有实现自己的写作理想。
    ③在临死前有觉醒,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想重新开始写作,表现出对过往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期望(但已无法实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鉴赏能力。由原文“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在那儿,他们那次伟大的滑雪,从山上一下子滑下来,风驰电掣一般,他一直记着这情形”可知,哈里曾经是一个士兵,参与战争,并进行写作,是有过热血的青年。由原文“但是他却每天都不写一个字,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信仰,嗜酒成性,好吃懒做,贪恋安逸舒适,成了他所鄙视的那种人”可知,哈里一度堕落与迷惘。
    由“非洲,这是他度过生命中最美好时光的地方,所以,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哈里想要改变过去的生活,重新训练写作能力”可知,哈里想要改变自己,与妻子来到非洲,重新训练自己,寻求新生。
    由原文“往下,他看到了一片曙光下粉红色的云翻滚着掠过大地,极目远眺,他看到,好像整个宇宙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大宏伟,而且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那就是乞力马扎罗山的山巅。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可知,哈里最终得到灵魂的净化与超越。他有过激情与热血,后来又一度堕落,最终又得到超越,因此他是一个与自我抗争的悲剧式英雄。
    9.答案: 明线:哈里在非洲的经历,包括他受伤后的处境、与妻子的对话、回忆往昔、等待飞机救援以及最后被抬上飞机等情节,这些情节构成了故事的主要框架,推动故事发展。
    暗线:哈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写作理想的追求,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断回忆过去未写成的故事,对自己荒废才华感到悔恨,渴望重新写作,这条情感线索贯穿始终,深化了小说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结构的把握能力。
    本文写的是主人公哈里临死之前的情形。这篇小说采用对话和意识流的形式,写到哈里临死之前的情形,哈里最终走向死亡,所以本文的明线是主人公哈里生命终结之前的时间进程,体现哈里肉体上的由生到死。
    本文写到主人公哈里临死之前的意识活动。先写到他认为或许飞机到死也不回来,这时候他将自己的才能弃之不用,嗜赌成性、好吃懒做。由原文“他现在来到这里,想一切从头再来。他原想,这样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可知,哈里的性格由最初的好吃懒做,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到最后先想象机飞向乞力马扎罗山巅看到的高大宏伟的景象。所以本文的暗线则是哈里感染坏疽后回顾自己人生经历的意识流动,体现他精神上的由死向生。
    10.答案: BDG
    解析:
    11.答案: D
    解析: 两处“所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12.答案: A
    解析: B.“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曲解文意;C.“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无中生有;D.“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错,文中只强调他们讲策略、知变通,不拘小节,恪守日常道德没有提及。
    13.答案: (1)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
    (2)大王以万乘之尊却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这是向天下人显示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苏秦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道:“燕国国土纵横两千多里,即使人民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就够富了。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事,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情景,没有谁比得上燕国。大王知道原因吗?燕国不被敌人侵犯的原因,是因为赵国在燕国的南面遮蔽着。秦国和赵国发动五次战争,秦国胜了两次而赵国胜了三次。秦赵两国相互杀伤(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凭借整个燕国的势力,在后边牵制着他们,这就是燕国不受敌人侵犯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攻打燕国,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过代郡和上谷,远离几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国的城池,秦国也考虑到没法守住它。秦国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显了。如今赵国要攻打燕国,只要发出号令,不到十天,几十万大军就会挺进到东垣驻扎了,再渡过滹沱,涉过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到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攻打燕国,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以内作战。不担心百里以内的祸患而重视千里以外的敌人,再没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了。因此希望大王与赵国合纵相亲,把各国联成一体,那么燕国一定不会有所忧虑了。”
    燕文侯曰:“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纵的策略使燕国获得安定,我愿把国家交给你安排。”于是就赞助苏秦车马钱财到赵国。
    材料二:
    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
    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在功劳方面使处在危亡之中的燕国存活了下来,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
    苏秦说:“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子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我的志趣本来就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14.答案: ①高度自信:面对上位者不卑不亢。②务实积极: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积极进取,不拘于小节小信。③机智灵敏;拥有高识远谋,对天下形势认识清晰,对自身处境触觉敏锐。
    解析:
    15.答案: C
    解析:
    16.答案: ①李贺的态度:诗中虽有怀才不遇之愁,但也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信念,如“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体现出诗人相信自己终会迎来转机,“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表达了少年应胸怀壮志,不应因一时困境而消沉。
    ②李白的态度:既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现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满;又有豪放洒脱的情怀,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困境中仍能以豁达的心态饮酒作乐,享受人生。
    解析:
    17.答案: (1)夜来幽梦忽还乡,年年肠断处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解析:
    18.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波澜不惊: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静影沉璧: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文中的语境是形容画面所表现的情景平静安详,同时根据前文“清风徐来”可知,苏轼《赤壁赋》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所以应填入“水波不兴”。
    第②空,栩栩如生:通常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绘声绘色:形容描写或叙述一件事情很逼真。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逼真、传神,使人有亲眼所见的感觉。语境形容近看画面的感受,结合“细节生动”,突出画面形象逼真,应填“栩栩如生”。
    第③空,重峦叠嶂: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连绵起伏: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层峦耸翠:形容山势高峻,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奇峰罗列:各种各样的山峰排列着。语境形容舞蹈诗剧女性群舞表达群山的形象,突出其连绵不断的特点,应填“重峦叠嶂”。
    故选B.
    19.答案: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传世名画。这幅画是王希孟在18岁时画成的。他用了半年时间完成此画。从整体画面来看,画家采用了大青绿敷色,画面清新,湖山清旷,有春天葱荣之意却无春天的嚣噪,大有清风徐来之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就是先把句子的主干抽取出来独立成句,然后将长句的修饰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如果修饰成分里面还有修饰成分,就依次把它抽取出来独立成句。
    本题中,句子的主干是“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可作为其中一个短句。而“《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即使历经千年”独立成句,可以改写为“《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独立成句,可以改写为“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
    然后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调整各个短句的顺序。故可以将句子改写为:《千里江山图》中的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历经千年,即使在幽暗的环境中依然泛着宝石的光芒,主创团队正是从这一细节处提炼出“青绿”的意象。
    20.答案: ①构成:把舞者集体转身比作山峰迎面而来,把舞者出脚下移重心比作山峦在动,本体是舞者的动作,喻体是山峦的动态。
    ②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舞者动作与山峦形态的相似之处,使读者更易理解舞蹈所表达的群山概念,增强了舞蹈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构成:画框的句子中,共用了两组比喻,将“舞者头饰”比喻为“山石”,将“女主双袖下垂的造型”比喻为“山的纹理、山间瀑布”。其中本体为舞者头饰、女主双袖下垂的造型,喻体分别为山石和山的纹理、山间瀑布。
    效果:之所以可以构成比喻句,就是利用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外形相似性。运用了比喻,让句意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舞蹈与绘画本是两种艺术形式,用舞蹈来表现绘画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但正是通过比喻,使读者生发联想,更易理解舞蹈与《千里江山图》的关系。
    21.答案: C
    解析:
    22.答案: ①“苏公”这一称谓体现了作者对苏轼的敬重,在提及苏轼饱经沧桑的人生际遇时使用,表达了对他在困境中坚守胸怀和抱负的钦佩。
    ②“苏轼”这一正式称呼用于客观陈述他所经受的政治风雨,使叙述更具真实性和严肃性,让读者清楚事件的主体。
    ③“他”这一代词在描述苏轼面对打击和磨炼的态度时使用,使表达更亲切自然,拉近了读者与苏轼的距离,增强了读者对苏轼坦然面对困境的认同感。这种不同称谓的使用丰富了表达形式,有助于更好地展现苏轼的形象和精神品质。
    解析:
    23.答案: 略
    解析: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