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下列成语可以形容书法艺术的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读拼音,写词语, 积累与运用,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礼貌 检阅 斑点 别出心栽
B. 笨拙 忧虑 斗蓬 斩钉截铁
C. 缝隙 枯竭 琴键 自作自受
D. 拥戴 祭器 荡漾 暴露无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辨析与掌握。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关键在于对字形的掌握,主要考查考生的组词和识记能力。分清组词所代表的含义,平时注意正确书写。
A选项中,“别出心栽”改为别出心裁。
B选项中,“斗蓬” 改为斗篷。
D选项中,“暴露无疑”改为暴露无遗。
2. 下列成语可以形容书法艺术的是( )
A. 笔走龙蛇B. 巧夺天工C. 栩栩如生D. 高山流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A 符合。笔走龙蛇,意思是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B 不符合。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C 不符合。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D 不符合。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伯牙绝铉》一文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和“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中的“魏巍”“汤汤”分别指的是山势的高大和流水的浩荡。
B.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也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C. 《七律·长征》一文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D. 《穷人》一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识记及文学常识的了解。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目的地阅读”就是要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阅读内容,避免无关材料的干扰,迅速找到需要的内容,还要学习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所以,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4. 下列句子中,分号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将军;而修竹,则使人想起隐者。
B.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C. 有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
D. 它在春天中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中泣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号的用法。分号用于并列成分之间的隔断,分号所表示的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句号要小。因此,分号常用语表示复句的分句之间一个较大的停顿。
D选项中,“它在春天中回荡”和“在冬雪中徘徊”和“它在欢乐时嘶吼”和“在忧伤中泣诉”用逗号分隔,不需要用分号。
5. 下面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层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极其严重。它不仅给人类带来灾难,更是环境的杀手。它不但会导致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融化,致使海平面上升。
A.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极其严重。
B. 臭氧层被破坏会对人类伤害很大。
C. 臭氧层被破坏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D. 大气中臭氧层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从关键字提炼,第一句主要讲了臭氧层被破坏对人类伤害很大,第三句、第四句主要讲了臭氧层被破坏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第二句为关键句,本段的主要观点是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极其严重。
6. 读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xuán yá qí zhì dǐ yù
pá xià hé ǎi tá zuì cì wèi
【答案】优雅 悬崖 旗帜 抵御
咆哮 和蔼 陶醉 刺猬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雅、悬崖、旗帜、抵御、蔼、陶醉、刺猬”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积累与运用。
(1)读看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明月升上树梢,惊飞枝头喜鹊,还仿佛听到了声声蝉鸣。
(2)杜牧的《江南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3)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正如李纲所言:“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就会迎来希望,就像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用课文原句回答)
【答案】 ①. 明月别枝惊鹊 ②. 清风半夜鸣蝉 ③. 南朝四百八十寺 ④.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⑤. 当以死守 ⑥. 不可以尺寸与人 ⑦. 走的人多了 ⑧. 也便成了路 ⑨.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能力,学生课下要多去背诵默写,这样答题时才能快速得出答案。
南宋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识记能力,学生课下要多去背诵默写,这样答题时才能快速得出答案。
唐代杜牧的《江南春》,原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庄,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3)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识记能力,学生课下要多去背诵默写,这样答题时才能快速得出答案。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解释: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
(4)本题考查课内理解与填空。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原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思是:“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出自鲁迅《故乡》。
(5)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他们之间是“知音”关系。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
原文:伯牙鼓琴,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8.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
(1)同学们正在_____________寒假去哪儿旅游。
(2)爸爸严厉地_____________小明:“你怎么可以在老师面前撒谎呢?”
(3)小丽看着他们两人 _____________,便好奇地凑过来:“你们在说什么呢?可以大声一点吗?”
【答案】 ①. 讨论 ②. 批评 ③. 窃窃私语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根据语境写出与“说”有关的词语。此题答案不唯一。
(1)根据“同学们正在”后面接的是“寒假去哪儿旅游”可看出是大家是在讨论、商量。
(2)根据“爸爸严厉地”,爸爸肯定是不满的, 在批评小明。
(3)根据“你们在说什么呢?可以大声一点吗?”看出两人在悄悄地说话,可以填写窃窃私语。
9. 看到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从中选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迷人的微笑 飘飞的落叶 最美的逆行者
选择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想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飘飞的落叶 ②. 我走过那条曲折幽深的小路,飘飞的落叶送来了秋的信息,我想,也许,春天也不远了吧。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组织、表述能力。解答时,需要紧扣题干,进行概括归纳,再结合自身日常生活体验与积累作答。题干要求选择一个词语, 把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可以是会发生什么,又或者是自己对于这个词的思考和感慨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之下,别人都在往回跑,只有他们往相反的方向,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带给了我们希望!
示例:飘飞的落叶 我走过那条曲折幽深的小路,飘飞的落叶送来了秋的信息,我想,也许,春天也不远了吧。
10.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答案】 ①. 童年 ②. 脾气很大,非常粗暴。 ③. 小英雄雨来 ④. 爱的教育 ⑤. 勇敢、乐于助人、善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记忆与理解。阅读名著时,我们要记住些重点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考查了人物形象分析,需要我们根据所给出的情节以及原著中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题干中的情节提到了阿廖沙,阿廖沙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童年》的主人公。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①填入童年,通过分析情节中外祖父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外祖父脾气很大,非常粗暴。②填入脾气很大,非常粗暴。
题干中的情节提到了雨来,雨来是《小英雄雨来》中的主人公,作家管桦笔下的人物,本文讲述了雨来聪明勇敢应对日本人的英雄事迹。
③填入小英雄雨来
题干中情节提到了“洛佩蒂为了救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己却被车子轧伤”,可以知道洛佩蒂出自《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886年。《爱的教育》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爱的教育》光在意大利就印行一百多版,销量达一千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作品还被多次改编成动画片和故事片,绘成精美的画报。
④填入爱的教育,根据情节中洛佩蒂所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知道洛佩蒂是一个勇敢、乐于助人、善良的人,⑤填入勇敢、乐于助人、善良
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请认真阅读以下思维导图,回答问题。
11. 以上思维导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12. 5G网络在未来的应用十分广泛,思维导图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提出了在“车联网”方面的运用。
13.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5G时代,必须去医院与医生面对面建立病人档案。( )
(2)5G时代,可以实现无线机器人云端智能制造。( )
14. 5G在未来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联系生活实际,你最希望5G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便利?(请至少写出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5G未来十大运用场景
12. ①. 远控驾驶 ②. 编队行驶
③. 自动驾驶
13. ①. × ②. √
14. 医疗上能够联网看病,边远地区缺少医疗资源的村落可以享受大城市的医疗资源。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思维导图,筛选信息。思维导图的中心部分就是思维导图的主题。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导图的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提到“车联网”,回到思维导图中,找到车联网部分,①远控驾驶②编队行驶③自动驾驶,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车联网”方面的运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导图的筛选信息的能力。
(1)在无线医疗的分支中,远程诊断;实时远程健康管理,跟踪病例;通过AI模型对患者进行主动监测。可以知道题干中“5G时代,必须去医院与医生面对面建立病人档案。”是错误的。
(2)在智能制造的分支中,“无线机器人云端智能制造”。可以知道题干中“5G时代,可以实现无线机器人云端智能制造。”是正确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思维导图提取信息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十大运用场景选出几个场景扩展描写。
智慧城市,AI的视频监控可以迅速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
阅读。
①妈妈爱吃蘑菇。
②到青海出差,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
③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转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
④宾馆保洁员进来整理卫生,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保洁员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听了保洁员的话,我把白蘑菇一个一个翻过来,摆放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
⑤上火车的日子到了,保洁员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
⑥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
⑦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
⑧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通风。”
⑨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出黑汁了,而且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
⑩在蒸笼般的车厢里,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烦请各位把自家的东西,拿到别处去放。腾出这个小桌来放小箱子。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
⑪乘客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
⑫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汁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
⑬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
⑭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
⑮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
(选自《毕淑敏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毕淑敏 有改动)
15. 给短文拟个恰当的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短文,下列说法错误是( )
A. 保洁员一开始“眉头皱了起来”,是因为我把蘑菇摆在地毯上让房间太凌乱。
B. 保洁员为我的孝心感动,所以随后又“暖暖地笑了。”
C. 车友们并不愿意为我腾出桌面吹蘑菇,只是碍于情面而为之。
D. 短文以“带蘑菇回家”为线索,记叙了大家如何帮助我呵护蘑菇的故事。
18. 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情节。
在宾馆,保洁员纸箱捅洞盛蘑菇;上了火车,青海大叔________;车到中原,车友们_____________;火车到站,青海大叔______________;回到家后,妈妈喝汤赞蘑菇。
19. 短文主要抓住了“青海大叔”的________和_________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青海大叔”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0. 文章结尾提到“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这仅仅是对白蘑菇的赞美吗?你还读出来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带白蘑菇回家
16. ①. 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②. 策:办法。 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17. C
18. ①. 建议床底晾蘑菇 ②. 同室车友让桌(风)干蘑菇 ③. 交代炖鸡煮蘑菇
19. ①. 语言 ②. 外貌 ③. 善良、豪爽、乐于助人
20. 母亲称赞蘑菇汤味道好,这不仅是汤本身味道好,也凝聚了女儿对母亲的关爱孝心,和对一路上陌生人心灵之美的赞美。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加标题的能力。
本文主要讲了“我”到青海出差,买下一袋白蘑菇想带回北京给妈妈,因为白蘑菇不易保存,在酒店,服务员告诉“我”如何保管蘑菇。在火车上,青海大汉和众车友一起帮“我”保存蘑菇,最终“我”将保存完好的白蘑菇带回家给了妈妈。我们可以以“带白蘑菇回家”为标题。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的联系回答。
结合对句段的理解,“小心翼翼”这里的意思是非常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的样子。
结合“束手无策。”联系上文,我对在这蒸笼般的车厢里,蘑菇的现状,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乘客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这句话看出,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信息寻找答题区域,理清事件,梳理层次结构。“宾馆小姐教我保存蘑菇”应该在第3-5段。接下来第6-9段写的是“遇到青海大汉,他教我晾蘑菇”;10-12段写“车厢里过热,蘑菇生出白膜,引出车友们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帮我一起保护蘑菇”;13-14段“青海大叔交代我白蘑菇炖鸡最鲜”这一情节。据此将6-9段、10-12段和13-14段对应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即可。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文中“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等多运用语言描写,这三个句式简短的问句连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青海大汉当时急切而好奇的心情和对我的关心,体现了他的细心与热情,为下文他密切关注与照料白蘑菇作铺垫。
“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运用外貌(细节)描写,生动地突出了青海汉子 为了圆我孝敬妈妈心意而甘愿自己吹风的牺牲精神。
通过语言、外貌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善良、豪爽、乐于助人的青海大叔。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结尾段的理解。结尾段通常在内容上起点明或深化中心的作用,在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等作用。这里母亲夸赞汤的味道好,既是女儿一片孝心的结果,也是众人齐心帮助的结果,深化了中心。
习作
21. 根据提供主要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主要人物:“书呆子”陈洁
习作要求:1.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2.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答案】例文:
书呆子
瞧,操场上那个扎着马尾辫,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的女孩,没错,那就是我!我叫陈洁。
想到“书呆子”这个词,想必大家的第一影响就是架着个小眼镜,很呆板。手上无时无刻都捧着一本书;可我恰恰相反,我有一双大眼睛,却没有眼镜的遮挡。我天真活泼,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可我也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书呆子。只不过,我不是一直都只看书。我很爱玩,玩的时候很疯狂。但只要一触到书,我便立马会安静下来,仔仔细细的读书,与疯玩时的我简直判若两人。我的心情会随着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而变化。我觉得一个词用在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走火入魔。我也因为太过入迷而闹过笑话!
星期六早晨,我要去看望很久没见的外婆。我带了一本书,目的是为了消除坐公车的无聊。一上车我就开读了。入迷到已经将自己身处的环境完全遗忘,嘈杂的声音完全消失了。不知不觉中,我将去外婆家的事随着主人公丢掉的垃圾一起丢尽了垃圾桶……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急刹车后,公车上的提示音才将我的心灵换回。我这才将那件事从垃圾空里拣出来。而看看周围,公交车总站,我竟然坐完了全程!没办法,我只能步行了···害得我腿痛了好几天。看来,看书太入迷也不是什么好事啊!
现在想起,我还真是想笑。谁叫我和书有一段不解之缘呢?谁叫我是活泼的书呆子呢?
【解析】
【分析】
【详解】想象作文: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个话题作文,要求学生围绕主要人物展开合理想象。学生可以先搜寻脑海中对相关事物的印象,加以再现。有时候,想象可以把美好的品质浓缩在一人之身。写想象作文时要注意基于现实生活的经验进行合理想象,可以想想这个事物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如果你是它你会怎样?你会利用它的特点做些什么?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要使所想象的内容既有丰富性又符合现实生活,这样才有助于自己表达出来真情实感。最后要根据描绘的事物特点灵活地选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课外书名
情节
人物
性格特点
《_______》
有一次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大病一场。
外祖父
_______
《_______》
雨来为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经受了鬼子的严刑拷打,最后脱险。
雨来
勇敢、机智
《_______》
洛佩蒂为了救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己却被车子轧伤。
洛佩蒂
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把字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把文段整洁、美观地抄写横线上, 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 下列对应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围绕“好斗的公鸡”,以下,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根据积累填空,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听写词语, 听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注意笔画、结构,诗句要居中, 看拼音,写词语, 组词, 给多音字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词语关系]与“学校, 修改下面一段话中有语病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