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3.2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3.2 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米的 中,5℃-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多选题
1.对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B.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升高
C.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是一样的
D.同一纬度的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下图是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据图中信息可知,此图表示( )
A.北半球某区域B.南半球某区域C.7月等温线图D.1月等温线图
3.下列关于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的气温7月最高
B.沿海地区降水多
C.赤道附近降水多
D.高纬度的地区气温高
4.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通常出现在( )
A.七月B.八月C.一月D.二月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B.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C.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D.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6.图中字母A、字母B地均为世界年均温的低温区,二者的成因是( )
A.两地海拔高B.两地纬度过高C.A地海拔高D.B地纬度高
7.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除了海陆因素外,还有( )
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洋流因素D.经度因素
8.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
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现代工业的发展
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每天都在关注天气变化情况。读“某年江宁区天气情况记录表(部分)”(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9.该年1月5日这一天,最低气温是( ),最高气温是( )
A.﹣7℃B.﹣1℃C.3℃D.33℃
10.天气记录表中,有雷阵雨天气的日期是( ),有大雾天气的日期是( )
A.7月21日B.3月25日C.5月7日D.2月28日
11.表示该年3月25日风向、风力的天气符号是( ),表示该年5月7日风向、风力的符号是( )
A.B.C.D.
12.根据上表的天气状况,判断下列对应日期的户外活动合理的有( )
A.1月5日——堆雪人B.2月28日——开车上高速
C.3月25日——放风筝D.5月7日——爬山
13.如图,下列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归纳错误的是
A.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B.热带地区年均温都在30℃以上
C.世界最低温出现在南极洲
D.年均温O℃以下地区就是寒带
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图2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天舟六号发射当日( )
A.西昌气温日较差最大B.四个卫星基地都有少量降水
C.太原天气状况多云转晴D.文昌天气状况雷阵雨
15.天舟六号发射成功时,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在图2中的那两个点之间( )
A.a点B.b点C.d点D.e点
16.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受海陆位置影响
B.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受海陆位置影响
C.山地地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受地形因素影响
D.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受纬度因素影响
二、单选题
17.关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的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
B.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没有差异
C.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D.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18.下面是“北京2019年10月1日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可知,这一天北京的气温日较差大约为
A.23.6℃B.6.2℃C.26℃D.18.6℃
19.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2点B.日出前后
C.子夜D.14点
福州的一位同学将6月5—8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下图中。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这位同学最有可能看到电闪雷鸣的日期是( )
A.5日B.6日C.7日D.8日
21.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6月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5℃B.10℃C.15℃D.20℃
22.下列关于气温变化的说法,有误的是( )
A.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
B.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
C.北半球陆地上的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
D.南半球陆地上的最冷月一般出现在1月
23.德州市9月25日气温为23℃—32℃,这里的“23℃”是指一天中哪一时刻的气温( )
A.午夜B.日出前后C.日落前后D.早晨8点
图示意欧洲同纬度地带四个城市的气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示的四个城市均位于( )
A.南半球中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25.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 )
A.伦敦B.布鲁塞尔
C.柏林D.华沙
26.影响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D.天气因素
27.下图为四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表示当地气候寒冷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28.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经度越大,气温越高
C.纬度越高,气温越高D.经度越大,气温越低
潍坊某校地理小组开展了气象观察和记录活动。左图为某月2日~5日的观察记录、右图为受沙尘影响的省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该月可能是
A.6月B.7月C.9月D.12月
30.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2日~5日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2日B.3日C.4日D.5日
31.5日这一天气温明显下降可能是
A.受来自较低纬度的东南风影响B.出现了降雪天气
C.受来自较鱼纬度的西北风影响D.云层太厚,阻挡了太阳辐射
32.图中受沙尘影响的省区,其简称正确的是
A.晋、冀、京B.豫、皖、冀C.甘、秦、晋D.藏、津、鲁
2018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下表是连云港市气象台发布1月1-5日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1月3日的天气状况是
A.雨夹雪B.雨夹雪转大雪C.雨夹雪转小雪D.小雪转大雪
34.这五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1月2日B.1月3日C.1月4日D.1月5日
三、填空题
35.年平均气温:把一年内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 。
36.七大洲中, 洲是最炎热的大洲, 洲是最寒冷的大洲。
37.月平均气温:把一个月内每天的平均气温加起来,除以该月的 。
38.张掖市一年中最热月是 月,最冷月是 月。
39.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天气预报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的预测,包括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40.全球气温从 向 递减.
41.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2.气温是用 测量的,单位符号记作“ ”,读作“ ”。
43.气温是指大气的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 .
44.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 气温与最 气温的差值,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出现在 点,气温最低出现在 前后。
四、解答题
45.读A、B、C三地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
(1)这三个地点都位于 半球(南或北),理由是 。
(2)四季变化最显著的是 地,处在寒带的是 地,处在热带的是 地。
(3)B地最冷月为 月,气温约为 ℃,最热月为 月,气温约为 ℃。
(4)三地中,年较差最大的是 地,其年较差约为 ℃;年较差最小的是 地。
46.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有数字③和④的地方,可能有小溪流的是 地(填数字),因为它的地形是 。
(2)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如果⑥地的气温是20℃,只考虑地形因素,①地的气温应该不低于 ℃。
(3)图中适宜进行攀岩活动的是 地(填数字)。
(4)如果①④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是6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 千米。
47.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数值从赤道向两极呈现出 (增大/减小)的趋势,影响因素是 。
(2)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 ,原因是 。
(3)世界上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 洲,它与亚洲的分界线是 。
48.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气温分布,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从全球看,年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 向 逐渐降低.造成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
(2)同纬度地带,海陆气温不同。一般,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3)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年均温明显 (高、低)于周围地区。
49.读济南章丘某大学实践活动记录了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4日气象资料,根据表中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的气温是气象站用温度计测得的空气温度,为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 中。表中所描述的是 (填“天气”或“气候”)现象。
(2)2021年1月1日,章丘的天气情况是 ,风向及风力是 ,
(3)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4日最冷的一天是 ,该天的气温日较差是 ℃,请从该天的天气状况分析该天气温低的原因 。
(4)读“下图章丘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可得出该日最低气温出现在 点,该日章丘正处于一年中的 季。
日期
1月5日
2月28日
3月25日
5月7日
7月21日
天气状况
气温/℃
﹣7~3
﹣1~8
5~13
16~28
24~33
风向风力
东北风3级
西北风2级
北风5级
西南风6级
东南风5级
阴晴
当天空布满乌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风
____
风吹来的方向,包括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8个基本风向
____
表示风的强弱,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气温
表示大气的冷暖程度,用“C"表示,读作____
降水
用____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1月
2021年1月
2021年1月
周四(31日)
周五(1日)
周六(2日)
周日(3日)
周一(4日)
-3℃/-13℃
-1℃/-10℃
1℃/-8℃
-1℃/-14℃
-4℃/-13℃
参考答案:
1.A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详解】试题分析: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解:世界气温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故A正确、B错误;
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是不一样的,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故C错误;
同一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低,故D正确.
故选AD.
2.BD
【知识点】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详解】读图可得,图中气温向南降低,该图位于南半球。图中所示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比陆地气温低,该图所示的是南半球夏季即1月等温线分布图。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
3.AC
【知识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详解】试题分析:(1)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在中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也不相同.
(2)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
解: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气温低;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世界降水的规律是: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受海陆因素的影响,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降水少,东岸降水多.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项AC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考查世界气温和降水的规律,要理解记忆.
4.AC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年当中,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1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AC正确。海洋的吸热和放热速度比陆地慢,因此北半球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出现在2月,排除BD。故选AC。
5.AC 6.CD 7.AB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解析】5.读图可知,由于纬度差异,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A正确;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B错误;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因此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C正确;由于海洋受热慢、散热慢,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同纬度海洋和陆地不同季节,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D错误。故选AC。
6.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度。字母B地是南极地区,该地区所处纬度高,有“世界寒极”之称。两地均为世界年均温的低温区,二者的成因是A地海拔高、B地纬度高,CD正确,AB错。故选CD。
7.从总体上看,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所以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的因素是纬度位置,B正确;青藏高原、南极大陆成为世界年均温的低温区,说明地形因素也是影响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洋流对局部气温有一定影响,对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影响不大,C错;经度因素不是影响气温的因素,D错。故选AB。
【点睛】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获得的热量逐渐减少,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相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8.BC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详解】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地势因素等。相同纬度地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海拔高处和海拔低处气温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陆地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海洋上气温高些。在中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地区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一般也不相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使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盆地气温高。故选: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9.AC 10.AD 11.BD 12.AD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常用天气符号的识记、风向与风级的判断、天气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解析】9.读表格可知,该年1月5日这一天气温为:﹣7℃~3℃,表示最低气温是﹣7℃,最高气温是3℃。故选AC。
10.读表格可知,1月5日天气是小雪,2月28日天气是雾,3月25日天气是大雨,5月7日天气是晴,7月21日天气是雷阵雨。故选AD。
11.读选项可知,A选项为西风5级,B选项为北风5级,C选项为东南风5级,D选项为西南风6级,表中显示3月25日为北风5级,5月7日为西南风6级。故选BD。
12.由2题可知,1月5日天气是小雪,适合堆雪人;2月28日天气是雾,不适合开车上高速;3月25日天气是大雨,不适合放风筝;5月7日天气是晴,且气温在16℃~28℃之间,适合爬山。故选AD。
【点睛】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13.BD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详解】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热带地区年均温都在20°C以上;世界最低温出现在南极洲;年均温O℃以下地区是寒带、温带地区,故答案选B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气温分布特点,要求学生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14.AD 15.A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解析】14.由图可知,发射当天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为西昌,是32℃-14℃=18℃,A正确。四个卫星基地太原、酒泉与西昌无降水,B错误。太原天气状况阴转多云,C错误。由天气预报符号可知,文昌天气状况雷阵雨,D正确,故选AD。
15.由材料可知,天舟六号发射成功时是2023年5月10日,地球运转到春分到夏至之间,即ab两点之间,AB正确,C、D错误,故选AB。
【点睛】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又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
16.CD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洋流、地形地势因素和人类活动等。
【详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故A错误;
在相同纬度的情况下,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故B错误;
受地形因素影响,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故C正确;
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地区气温高,两极地区气温低;故D正确。
故选:CD
17.C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详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北半球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广阔,气温受海陆分布影响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的高低除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影响外,还受洋流因素、地形地势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8.D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图中可知,最高气温是23.6℃,最低气温约5℃,其日较差是23.6℃-5℃=18.6℃;D符合题意。
19.D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仪器为温度计,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3~4次,再计算平均值。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气温。
20.B 21.B 22.D
【知识点】气温的变化、天气预报
【分析】20.由图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最有可能看到电闪雷鸣的日期是6日,故选B。
21.6月5日这一天最高气温是20℃,最低气温最10℃,这一天的日较差是10℃,故选B。
22.一天中的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正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故B正确。北半球陆地上的最热月一般出现在7月,故C正确。南半球陆地上的最冷月一般出现在7月,最热月出现在1月,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天气预报的判读及气温分布。
23.B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一天当中气温最高温出现在地方时下午2点,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德州市9月25日气温为23℃—32℃,“23℃”是指一天中是指最低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排除ACD。故选B。
24.B 25.D 26.C
【知识点】划分南北半球、划分高中低纬、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24.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 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图中四个城市均位于52°N附近,属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叫做气温年较差。伦敦的气温年较差为16.5℃-3.5℃=13℃、布鲁塞尔的气温年较差为17.2℃-2.5℃=14.7℃、柏林的气温年较差为17.9℃-(-0.4℃)=18.3℃、华沙的气温年较差为18℃-(-3.3℃)=21.3℃。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华沙,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6.图示区域气温年较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主要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自西向东,距离大西洋越来越远,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越来越弱,因此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大陆性特征逐渐增强,表现为年降水量越来越少,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降水类型主要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27.A
【知识点】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
【详解】由图中四条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出,表示当地气候寒冷的曲线是①表示的寒带气候,②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曲线相符,③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温曲线相符,④表示的是终年高温和热带气候,故选A。
28.A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详解】世界气温的分布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总体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的分布与经度无关,故选A。
【点睛】
29.D 30.D 31.C 32.A
【知识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行政中心、简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风向与风级的判断
【解析】29.由2日~5日的观察记录可知,这几天中最高气温是6℃,最低气候是-8℃,所以是我国的冬季,故选择答案D。
30.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2日的气温日较差6-0=6℃;3日的气温日较差6-(-4)=10℃;4日的气温日较差4-(-6)=10℃;5日的气温日较差-4-(-8)=4℃;
故选择答案D。
31.读图可知,5日这一天天气晴朗,故B、D错,由风向标可知,西北风6级,故选择答案C。
32.读图可知,图中受沙尘影响的省区有陕西、山西、北京、天津、山东、河南和河北,其简称分别是陕(或秦)、晋、京、津、鲁、豫和鄂,故选择答案A。
33.C 34.A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常用天气符号的识记
【解析】33.读表格可知,根据天气符号可知,1月3日的天气状况是雨夹雪转小雪,最高气温7℃,最低气温是-1℃,故答案选C。
34.气温日较差是某一地方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之差,读表格可知,1月2日气温日较差是9℃-3℃=6℃;1月3日气温日较差是7℃-(-1℃)=8℃;1月4日气温日较差是2℃-(-5℃)=7℃;1月5日气温日较差是1℃-(-7℃)=8℃. 这五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1月2日,故答案选A。
35.12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年平均气温是把一年内各月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12得到的数值。月均温是把这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均温相加除以这一个月的天数得到的,计算中要注意当月的天数。
36.非洲,南极洲
【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七大洲中,非洲是最炎热的大洲,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洲。
37.天数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月平均气是把一个月中每天的平均气温相加,除以这一个月的天数得到的,计算中要注意当月的天数。
38. 7 1
【详解】试题分析:张掖市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位于暖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最冷月是在1月份。
考点:本题考查张掖市的有关知识.
39.
【知识点】风向与风级的判断、天气预报
【解析】略
40. 赤道 两极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详解】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
41. 7 1 8 2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详解】由于海洋与陆地的比热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 一年中,北半球的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最高气温在8月,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气温的变化规律。
42. 温度表 ℃ 摄氏度
【知识点】气温及其测定方法
【分析】根据气温的概念及气温的测量、单位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气温是用温度表测量的,单位符号记作“℃”,读作“摄氏度”。
【点睛】考查气温的测量。
43. 温度 午后2点 气温日较差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分析】根据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差,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气温的日变化特点。
44. 高 低 14 日出
【知识点】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 气温的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出现在14点,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45.(1)北 都是7月左右气温最高 (2) B C A (3)1 -5 7 25 (4) C 33 A
【知识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的地区差异与气候类型的划分、气温的分布
【整体解析】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一年中月平均气温也不同,不同地区的气温高低,与获取太阳热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1)图中可知,最热月都在7月份,最冷月都在1月份,全部都在北半球。
(2)A地区最冷月大于15℃全年高温在热带,B地区温差大在温带,四季分明;C地区气温较低在寒带。
(3)从图中可知,横坐标是月份,纵坐标是温度,B地最冷月为1月,气温约-5℃;最热月为7月,气温约为25℃.。
(4)从图中可知,B地区气温弧线弧度大,温差大,B地最冷月为1月,气温约-5℃;最热月为7月,气温约为25℃温差是33℃;A地区气温弧线,弧度小,温差小。
46.(1) ③ 山谷
(2)21.5 ℃左右
(3)②
(4)12
【知识点】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比例尺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形式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等高线的判读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可能有小溪形成;④处等高线向海拔地处凸为山脊,山脊处不能形成河流。
(2)本图中的等高距是50米,⑥地的海拔在450-500米之间,①地的海拔为200米;如果⑥地的气温是20°C,只考虑地形因素,①地的气温应该位于20°C+ (500-200) ÷100×0.6°C=21.8°C和20°C+ (450-200) ÷100×0.6°C=21.5°C之间。
(3)图中②地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陡崖处适宜进行攀岩活动。
(4)如果①④两地的图上直线距离是6厘米,则实地直线距离为6 × 2km=12km,即12千米。
47.(1) 减小 纬度
(2) B A处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为高寒气候
(3) 非 苏伊士运河
【知识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大洲的分界线
【分析】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等温线数值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大洲分界线等内容,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详解】(1)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可知,图中等温线数值从赤道向两极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形成这一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2)AB两地纬度相近,但气温较高的是B,原因是A处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寒气候,通常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下降0.6度,故海拔高,气温低。
(3)读图可知,赤道横穿非洲中部,纬度低,有热带大陆之称,故世界上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大洲是非洲,它与亚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48.(1) 高 低 赤道 两极 纬度因素
(2) 高 低
(3)低
【知识点】我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本题以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资料,涉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我国地形对气温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世界年平均气温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即气温大致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因为随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
(2)
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因为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气温升高快,降低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气温升高慢,降低也慢。
(3)
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年均温明显比周围地区低。
49.(1) 百叶箱 天气
(2) 多云 西南风四级
(3) 1月3日 13 下小雪且伴有西北风四级
(4) 8 冬
【知识点】气温的计算、气温及其测定方法、常用天气符号的识记、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联系
【分析】本题以章丘气象资料为材料,设置四个小题,涉及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符号的识记、温度的计算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证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温度计放置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天气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所以表中描述的为天气。
(2)读图可知,2021年1月1日,章丘的天气情况是 ,该天气符号表示多云;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杆指示风向,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二道风尾是4级风,故表示的 风向及风力是西南风4级。
(3)读图可知,最冷的一天为2021年1月3号, 这天最低气温为零下14摄氏度,且这天下了小雪,并伴有4级西北风;该日最高气温为零下1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14摄氏度,故该天的气温日较差是(-1℃)-(-14℃)=13℃。
(4)读图可知,该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时8点,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4点,该日章丘正处于一年中的冬季,章丘地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干燥。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C
D
D
B
B
D
B
B
D
C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A
A
D
D
C
A
C
A
阴晴
当天空布满乌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风
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包括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北、西南8个基本风向
风力
表示风的强弱,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气温
表示大气的冷暖程度,用“C"表示,读作摄氏度
降水
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3.4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气候,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3.3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天气与气候-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3.1 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