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3陆地和海洋—专题测试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539722/0-17346735987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3陆地和海洋—专题测试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539722/0-17346735988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3陆地和海洋—专题测试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539722/0-17346735988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上地理分专题课时练习
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3陆地和海洋—专题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3陆地和海洋—专题测试,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陆地和海洋—专题测试,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86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多选题
1.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的是( )
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的古老海洋生物化石B.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大型煤田D.黄河下游河段的“地上河”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指的是( )
A.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
C.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D.阿特拉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根据图可知( )
A.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B.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
C.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D.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将不断降低
4.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____________碰撞挤压形成.( )
A.印度洋板块B.欧亚板块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
5.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逃生方法正确的有 ( )
A.在家里,站在阳台上,等待救援B.在高楼层教室里,立即躲到课桌下或墙角处
C.在影剧院,大声呼喊,寻找家长D.在街上,紧紧抱住电线杆
沧海桑田,出自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请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对“东海三次变成桑田”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地壳变动B.海平面升降C.海啸活动D.洪水暴雨
7.以下学说或事件中能解释“沧海桑田”的是( )
A.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B.板块构造学说
C.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D.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8.下列地壳运动形式中,属于激烈活动类型的是( )
A.沧海桑田B.火山C.喜马拉雅山山体抬升D.地震
9.读图,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不过它不会再升高了
B.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C.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欧洲板块之间
D.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10.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以下哪些板块的挤压有关?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
11.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 )
A.环太平洋地带B.亚洲内部C.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带D.非洲
二、单选题
12.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山脉是
A.乌拉尔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大高加索山脉D.天山山脉
13.2020年2月15日19时在台湾花莲县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此次地震是由以下哪两大板块挤压形成的(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14.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说明:
A.农田不能变成大海B.高山是永恒不变的
C.地形是静止不动的D.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15.读“东非大裂谷示意图”,完成下题。
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
A.几千万年后,会成为山脉
B.几千万年后,会形成盆地
C.几千万年后,会形成海洋
D.几千万年后,不会有什么变化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海拔为8848.86米。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珠穆朗玛峰的板块位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
B.位于亚欧板块内部
C.位于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交界处
D.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地带
17.登山队员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过程中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对此现象猜测正确的是( )
A.岩层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大陆分裂漂移的结果
B.岩层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古代人类登山过程中遗留下来的
C.远古年代鱼和藻类生活在陆地上,后来进化到海洋中
D.这里在古代曾经是海洋,后来经板块挤压抬升成为山脉
18.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板块运动怎样形成的(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断陷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断陷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
19.形成东非大裂谷的原因是( )
A.这里地震频繁B.这里火山活动剧烈
C.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张裂运动D.地壳板块在这里发生碰撞运动
20.世界上最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在( )
A.北冰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大西洋沿岸D.太平洋沿岸
21.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人是( )
A.加加林B.魏格纳C.麦哲伦D.哥白尼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如图),回答下面小题。
2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甲、乙两大板块挤压作用的结果,甲、乙两大板块是(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洲板块和大洋洲板块
C.欧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大洋洲板块
23.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甲—亚洲板块B.乙—印度洋板块C.乙—大洋洲板块D.丙—太平洋板块
三、填空题
2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 。
25.荷兰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说明 可以影响海陆的变化。
26.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答: 。
27.古人提出过许多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中国比较早的有代表性的是“盖天说”和“浑天说”。( )
28.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和 。
29.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证明,大陆漂移是由 引起的。
30.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位于亚洲,但属于 板块。
31.海洋变陆地
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 ,后来因为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 。
3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 地带,如环 洋火山地震带。
33.全球90%以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 地带。
四、解答题
34.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根据演示实验及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甲图实验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
(2)读乙图,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3)图中②处表示的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是 和F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填板块字母及名称)。
(4)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双选,填序号)。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5)③处多火山地震,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 。
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生活的大洲①是 。
(2)大洋②是 。
(3)A是 (填“东”或“西”)半球。
(4)①大洲与③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合称为 大陆。
(5)赤道穿过南美洲大陆和 大陆。
(6)⑦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岛屿。
(7)④大洲与⑤大洲的分界线是 。①和⑥大洲的分界线是 。
(8)魏格纳根据 (填大洲名称)西岸和 (填大洲名称)东岸海岸线轮廓线的吻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36.2019年4月28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5.3级地震,读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板块的名称:A: ,B: ,C: ,D: ,E: 。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填字母),它与周围的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 ,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 火山地震带(填名称)。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 。
37.[地理演示实验]
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书本做演示实验。根据演示实验及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假说的基础上形成的。甲图实验反映了板块 (碰撞挤压/张裂拉伸)运动。当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 (双选,填序号)。
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的海洋
(2)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3)经过统计,2022年8月日本本州岛、九州岛、伊豆群岛等地共发生四到五级地震50次,9月则是34次,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简述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
38.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几乎由海洋所组成的板块是: 。(填字母)
(2)图中D板块中的陆地主要是由 洲构成的(填大洲名称)
(3)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球运动比较活跃,例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填板块名称),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处于 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红海处于 边界上(选择‘生长’或‘消亡’),其面积不断扩大是图中B板块与 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填字母)。
参考答案:
1.AC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例证
【详解】A、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的古老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现在的陆地,曾经是一片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的上升,不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大型煤田,说明现在的海洋,曾经是一片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黄河下游河段的“地上河”,是由于泥沙淤积形成的,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AC
【知识点】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详解】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些地区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故选项AC符合题意。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的火山地震带。
3.BC
【知识点】六大板块及其分布、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读图可知,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A错误,B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脉的海拔将不断升高,C正确,D错误。故选BC。
4.AB
【知识点】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详解】板块运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碰撞挤压,一般形成高山,一种是拉伸,一般形成海洋或者峡谷;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点睛】主要考点是板块的运动,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处活跃。
5.BC
【知识点】海陆的变迁
【详解】试题分析:当发生地震时,如果是在家里,来不及逃生时,要躲在坚硬的桌子或是卫生间等待救援,不能站在阳台上,这样很危险;在高层的教室里,要立即躲到课桌下或墙角处;在影剧院要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在街上不能抱住电线杆,如果电线杆倒下来,那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故选BC.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时的逃生方法.
6.AB 7.AB
【知识点】沧海桑田、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解析】6.“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而东海三次变成桑田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升降导致的。AB正确;东海三次变成桑田与海啸活动和洪水暴雨无关,CD错误,故选AB。
7.“沧海桑田”这个成语说明了地壳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可以变成海洋。而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沧海桑田”,AB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阐释的是生物进化理论,与“沧海桑田”无关,C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航海活动,与“沧海桑田”无关,D错误。故选AB。
【点睛】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气候、灾害和人类活动,如暴雨冲刷、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8.BD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地震和火山活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属于激烈活动类型。
9.BD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详解】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受到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还在不断隆起,因此还会不断升高,故A错误,B正确;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故C错误;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位于消亡边界,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故D正确。故选BD。
【点睛】
10.AC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该山脉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形成的,而且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AC。
11.AC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主要是分布在板块的挤压处,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带,故选AC。
12.B
【知识点】海陆的变迁
【详解】试题分析: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山脉,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和天山山脉全部位于亚欧板块内,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山脉的有关知识.
13.C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台湾花莲县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台湾花莲县是地震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14.D
【知识点】海陆的变迁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海陆变迁的相关知识。地球上沧海桑田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所以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说明地形是不断变化的。D正确。故本题选D。
15.C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由图可以看出,东非大裂谷是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未来几千万年后,将会形成新的海洋,故选C。
【点睛】
16.D 17.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沧海桑田
【分析】16.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的交界处,且两侧的板块在碰撞挤压,A、B错误,D正确。珠穆朗玛峰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不是位于环太平洋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交界处,C错误。故选D。
17.海洋生物化石不能证明是由大陆漂移来的,A错误。海洋生物化石并不能证明是由人类遗留下来的,B错误。珠穆朗玛峰过程中发现岩层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原先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称为山脉,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珠穆朗玛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洲板块的交界处,且两侧的板块在碰撞挤压,因此地壳隆起抬升成为山脉。
18.D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喜马拉雅山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D。
19.C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及其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C正确;当地虽然会发生火山、地震活动但都不是主要原因,AB错误;板块碰撞一般会在陆地形成山脉而不是裂谷,D错误。故选C。
20.D
【知识点】海陆的变迁
【详解】试题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有六大板块构成,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沿岸正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之一,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21.B
【知识点】大陆漂移说
【详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大陆漂移学说。记住即可。
22.A 23.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分析】地球上并不是完整的一个整体,而是被分成了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而板块内部较稳定。
22.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该山脉是由于甲代表的亚欧板块与乙代表的印度洋板块相挤压形成的,故选A。
23.六大板块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外,其余的板块都或多或少有陆地,尤其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大部分为陆地,而印度洋较大部分为海洋,故选D.
24.地震
【知识点】海陆的变迁
【详解】试题解析: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考点:板块的运动
25.人类活动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例证
【详解】荷兰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海陆的变化。
26.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形成的。
27.正确
【详解】古人提出过许多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我国比较早且有代表性的是盖天说和浑天说。盖天说起初主张天圆像张开的伞,地方像棋盘,后来改为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着的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这与现代天文学的天球概念十分接近。
28. 火山 地震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火山和地震。如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29.板块运动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大陆漂移说
【分析】根据板块运动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点睛】考查板块的运动特点。
30.印度洋
【知识点】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详解】亚欧板块包括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包括中南半岛,不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而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
31. 海洋 高山
【知识点】海陆变迁的例证
【解析】略
32. 板块交界 太平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
【详解】根据板块学说观点,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与板块的交界 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 火山地震带。
33.地中海——喜马拉雅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
【详解】全球90%以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这些地震带是由于板块的挤压碰撞造成的。
34.(1)碰撞挤压
(2)太平洋板块
(3)A亚欧板块
(4)①④
(5)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分析】本题以演示板块运动实验以及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六大板块的分布以及板块运动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详解】(1)甲图实验为用手挤压书本反映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2)读图太平洋板块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上,几乎全部是海洋。
(3)读图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抬升形成喜马拉雅山。
(4)板块张裂运动时地表断裂陷落形成裂谷或者海洋,①④正确;板块碰撞挤压地表隆起形成高大的山脉②③错误。
(5)读图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5.(1)亚洲
(2)印度洋
(3)西
(4)亚欧大陆
(5)非洲
(6)格陵兰
(7)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8) 非洲 南美洲
【知识点】大陆漂移说、大洲的分界线、七大洲的面积、形状、分布、海、陆的相关概念
【分析】本题以图示为材料,设置8个小问,涉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大陆漂移说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依据位置,图中①为亚洲,我们就生活在该大洲,亚洲位于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另有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2)依据位置,大洋②是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3)依据大洲大洋的分布,可判定,图A为西半球, 该区域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广大,主要包括南北美洲、东太平洋、部分大西洋、部分北冰洋以及部分南极洲。
(4)读图可知,①亚洲与③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合称亚欧大陆,该大陆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大陆。
(5)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赤道穿过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穿过南美洲和非洲的大陆部分。
(6)依据位置,图中⑦是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7)④北美洲与⑤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①亚洲与⑥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8)魏格纳根据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轮廓线的几乎吻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36. 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D 活跃 环太平洋 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由七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 、拉伸、碰撞、 挤压。世界上的大山和火山、地震带: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详解】(1)从图中可知,A是亚洲、欧洲所在的欧亚板块,B是非洲所在的非洲板块;C是印度半岛、澳大利亚所在的印度洋板块;D是几乎全部是海洋的太平洋板块;E是南极洲所在的南极洲板块。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所以D是太平洋板块,它与周围的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环太平火山地震带。
(3)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从图中可知,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37.(1) 大陆漂移 碰撞挤压 ①④
(2)太平洋板块
(3)日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六大板块及其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分析】本大题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板块构造学说、日本多地震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所以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甲可知,此图是用手挤压课本,所以反映的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①断裂陷落,④形成新的海洋;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会发生的现象。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读图可知,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这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其余板块既包含陆地也包含海洋。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影响,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8.(1)C
(2)北美(或‘北美洲’)
(3)南极洲板块、南美板块(可以颠倒顺序)、环太平洋
(4)生长、F
【知识点】板块运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详解】(1)图中A是欧亚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太平洋板块,D是北美板块,E是南美板块,F是印度洋板块,G是南极洲板块,几乎由海洋组成的是太平洋板块,故几乎由海洋组成的是C。
(2)图中A是欧亚板块,B是非洲板块,C是太平洋板块,D是北美板块,E是南美板块,F是印度洋板块,G是南极洲板块,D板块主要由北美洲组成,故D板块主要由北美洲组成。
(3)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板块交界处,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故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板块交界处,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张裂处,往往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挤压处,往往会形成高山、岛链或海沟。由于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故其面积在不断扩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C
D
C
D
D
D
C
D
B
题号
22
23
答案
A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2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陆地和海洋—海陆的变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2.1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陆地和海洋—大洲和大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地理课时练习 1.5地球和地图—章节测试(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多选题,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