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新高考通用)
专题02 地球上的水(答题模板)-2025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地球上的水(答题模板)-2025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讲义,文件包含专题02地球上的水答题模板-2025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原卷版docx、专题02地球上的水答题模板-2025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板01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
技法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024新课标,9-11)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30 厘米、60 厘米和 100 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a判断曲线Ⅰ是深度为 30 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I( )
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
2.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
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D.雨水下渗多
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图形解读】
1.本题需利用答题模板“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图解如下:
2.本题需利用答题模板“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有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孔隙空间大小制约。图解如下:
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降水后下渗增加,因此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增加,②③正确,①错误;与裸地相比,在坡地上覆盖石子使得土壤上有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④错误。故选C。
1.A 2.B 3.C
冠层截留是指降雨时,部分雨水被植物冠层的表面所吸附和截留的现象。研究表明,近年来秦岭—大巴山地植物冠层降水截留量和截留率呈上升趋势,海拔800m以下地区植物冠层截留能力不稳定。下图示意2003—2020年秦巴山地植物冠层降水截留率的垂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巴山地植物冠层降水截留率出现垂直分布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总量 B.降水强度 C.植被覆盖度 D.植被高度
2.近年来海拔800m以下地区植物冠层截留能力不稳定,可能是因为( )
A.人类活动强度较大 B.山谷风风力不稳定
C.落叶阔叶林面积广 D.全球气候变化明显
3.秦巴山地植物冠层降水截留量和截留率上升,有助于( )
①促使林下土壤充分吸收地面水分 ②增加区域径流总量
③加快水循环速度 ④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C 2.A 3.B
【解析】1.结合题意可知冠层截留是指植物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现象。由图可知降水的截留率与年降雨量并未呈正相关性,A错误;结合材料无法判断出降水强度与截留率的关系,B错误;结合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特征可以推测,山腰处水热条件较为优越,植被覆盖度最好,山顶附近水热条件较差,植被覆盖度较低,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植被覆盖度较低,故植被覆盖度特征与降水截留率的垂直分布特征类似,C正确;冠层截留是指植物冠层对降水的截留现象,故植被高度与降水截留率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C。
2.由材料可知近年来海拔800m以下地区植物冠层截留能力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不同年份的不稳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主要是人为原因导致的,与自然原因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3.降水截留率上升可以延长降雨到达地面的时间,促使林下层及土壤层充分吸收地面水分,同时削弱了雨滴对土壤的直接溅蚀,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①④正确;降水截留率上升会增加植物对降水的吸收,也会增加植物表面的蒸发和蒸腾,区域径流总量会减少,②错误;降水截留率上升延缓了径流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加快水循环的过程,③错误。故选B。
模板02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技法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024湖北卷,10-12)四川盆地西南缘严重缺水区地下水多咸水。该区砂岩与泥岩(含盐多)交替分布,具有“丘坡补给、谷地排泄”的特点。研究发现,地下水排泄条件好,盐分不易积累,发育淡水;反之则发育咸水。如图示意不同丘坡地下水排泄条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
A.顺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B.顺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C.逆向坡,岩层倾角小于坡度角,有地下水出露地表
D.逆向坡,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无地下水出露地表
2.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
A.在断裂带附近开采 B.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
C.在含泥岩地层开采 D.在井深较浅处分散式开采
本题需利用答题模板“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倾斜岩层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交角(0—90°)的岩层,在大多数情况下,岩层受到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变位,使之形成倾斜的产状。图解如下:
2.本题需利用答题模板“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紧扣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图解如下: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裂带位于逆向坡,地下水排泄较差,为咸水,A错误;泥岩含盐较多,为咸水,不能在不同岩性区域均匀开采,B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下水有咸淡水交界,井深较浅处为淡水,分散式开采能够提供充足水量,D正确。故选D。
1.A 2.A 3.D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联邦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428千米,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如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地下水D.永久性冰川融水
2.乌拉尔河( )
A.上游河段流速慢B.下游雨水补给多C.冬春季易发凌汛D.径流季节变化大
3.与①至②河段相比,②至③河段的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
A.变大 气温降低蒸发较弱B.变大 降水量增大补给多
C.变小 流速加快下渗量大D.变小 流经沙漠下渗量大
【答案】1.B 2.D 3.D
【解析】1.图中显示乌拉尔河位于50°N附近地区,所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大气降水少,A错误;根据图中河流流量的季节分配判断,流量最大时是4-5月份,是春季,说明河流的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B正确;地下水补给稳定,没有明显季节变化,但图中显示乌拉尔河4-5月为汛期,C错误;高山冰川融水水量最大时为夏季,不是春季,D错误。故选B。
2.乌拉尔河上游河段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A错误;下游流经里海周边区域,气候干旱,雨水补给极少,B错误;乌拉尔河大致由相对高纬流向相对低纬地区,不会出现凌汛,C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补给水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4-5月径流量远大于其他时间,径流季节变化大,D正确。故选D。
3.②至③河段流经沙漠地区,沙漠地表水下渗快,下渗量大,所以②至③河段相对①至②河段小,D正确,AB错误;流速加快不会导致下渗量大,C错误。故选D。
【点睛】凌汛产生的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的流向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模板03 影响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的因素
拓展延伸
(1)河流水文特征对航运的影响:水量大、流量平稳、丰水期长(水深)、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淤积少)等对航运有利。
(2)河流水系特征对航运的影响:河道宽而深、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对航运有利。
技法 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和原因
(2024湖北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冻土变化的影响。答题要点:全球变暖会导致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
第(1)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读材料析题意
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影响很大,可推测夏季气温更高,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看图表找信息
读图可知,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解惑
季节性冻土融化期延长,冻结期缩短,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界线下移,多年冻土层转变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答题要点: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水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第(2)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由材料“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知,全球变暖,育空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小;气温升高,大气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降水量增加,加剧冻土融化;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径流的补给量。
读材料析题意
看图表找信息
由图可知,地表有积雪,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的降雪可能部分转化为降雨,雨水增加,补给河流;随着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形成多个热融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雨水、积雪融水等地表水下渗增加,增加了地下水,地下水再补给河流。
解惑
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影响。答题要点:全球变暖,育空河流域冬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期提前、延长;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径流增多,地下水向育空河补给的水量增加,冬季育空河径流增多。
第(3)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由材料“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可知,1980~2019年气候变暖,可推测冬季部分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以及雨水补给增加。
读材料析题意
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说明育空河径流量冬季补给增加。北极放大器效应,育空河流域冬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期提前、延长;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径流增多,地下水向育空河补给的水量增加,冬季育空河径流增多。
解惑
(1)季节性冻土融化期延长,冻结期缩短;多年冻土活动层界线下移;多年冻土层变薄。
(2)全球变暖,育空河流域积雪面积变小,地表径流增多;气温升高,大气水分含量增加,降水增多;降水量增加,加剧冻土融化,增加地下水向径流的补给量。
(3)所处纬度较高,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冬季河流径流量极低,且主要来源于地下径流;北极放大器效应,育空河流域冬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期提前、延长;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地下径流增多,地下水向育空河补给的水量增加,冬季育空河径流增多。
为研究不同雨强和坡度对土壤侵蚀的差异,某科研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不同条件下(降雨强度为60和90mm/h,在15°和20°坡度上设置覆盖黄土)地表径流含沙量随产流时间的变化过程。下图示意实验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表明侵蚀作用最先发生的坡度和雨强组合是( )
A.15°,60mm/hB.15°,90mm/hC.20°,60mm/hD.20°,90mm/h
2.该实验表明( )
A.径流含沙量增长阶段,坡度相同雨强越大径流含沙量越大
B.径流含沙量增长阶段,雨强相同坡度越大径流含沙量越大
C.径流含沙量波动阶段,坡度相同雨强越大径流含沙量越大
D.径流含沙量波动阶段,雨强相同坡度越大径流含沙量越大
【答案】1.B 2.A
【解析】1.读图可知,5°,90mm/h产流开始时间为第2-3分钟,20°,60mm/h、20°,90mm/h产流开始时间为第5分钟左右,15°,60mm/h产流开始时间为第6-7分钟左右,该实验表明侵蚀作用最先发生的坡度和雨强组合是15°,90mm/h,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在径流含沙量增长阶段,坡度相同时,90mm/h比60mm/h径流含沙量更大,说明坡度相同雨强越大径流含沙量越大,A正确;在径流含沙量增长阶段,雨强相同时,坡度越小径流含沙量越大,B错误;径流含沙量波动阶段,坡度为15°时,60mm/h径流含沙量大于90mm/h,C错误;径流含沙量波动阶段,雨强为60mm/h时,15°径流含沙量大于20°,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土流失原因: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模板04 两大常考湖泊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技法 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碳储量和盐度的变化
(2024山东卷,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湖(如图)是澳大利亚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较浅。某研学小组对埃尔湖流域开展了研究。
活动一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埃尔湖碳储量大,是巨大的碳库。
(1)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
活动二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考察,发现埃尔湖沉积物中有多层泥炭层,有的厚度巨大。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旱季,强烈蒸发使湖泊水面缩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变成”盐壳,最厚处可达数米;雨季,若大量河水汇入,湖泊水面扩大,最大可超过15000 km2。
(2)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
活动三 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水环境变化敏感。软体动物死亡后,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为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同学们采集了各地层中的软体动物化石。
(3)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
分析埃尔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碳循环。答题要点:碳收入量大、碳支出量少。碳收入量大主要从枯枝落叶量、风力携带、汇入量、人为带入等方面分析;碳支出量少主要从微生物分解速度量、流出量、人为带出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1)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读材料析题意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澳大利亚东北部分布有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景观,生物量较大,埃尔湖的入湖河流流经,会搬运大量的枯落物入湖,为埃尔湖提供碳源。
看图表找信息
图中可看到,多条河流入湖,且流程较长,向埃尔湖输送的含碳物质较多。
解惑
埃尔湖旱季泥沙裸露,风力作用强劲,风力搬运大量碳沉降到湖底。雨季湖泊面积扩大,径流携带大量碳入湖。
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碳排放。答题要点:碳释放成因主要从微生物分解速度量方面分析。湖泊水面变化影响:水面大,湖底被水覆盖;水面小,裸露的湖底泥炭被泥沙或盐壳覆盖、封闭,湖底微生物对泥炭层中有机物分解缓慢(缺氧),碳不易释放。
第(2)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由材料可知,埃尔湖雨季,湖泊水面扩大,可推测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泥碳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释放;埃尔湖旱季,湖泊水面缩小,可推测大片湖床裸露,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下,泥炭层蒸发旺盛,缺少水分,也不利于微生物活动,泥炭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释放;雨季旱季的交替使得湖底泥炭不断积累、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泥炭得以保存,碳不易释放。
读材料析题意
解惑
雨季,湖泊水面扩大,湖中泥炭处于渍水、缺氧环境,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旱季,湖泊水面缩小,湖床裸露,泥炭层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影响,蒸发旺盛,缺少水分,微生物不活跃,碳不易释放;湖泊水面的定期扩大,使得湖底泥炭不断被深埋,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碳不易分解。
第(3)小问
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地层与化石的作用—推测古地理环境。答题要点: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两方面进行分析。时间变化:地层由下到上由老到新,按地层顺序,将采集的化石排序。空间变化:依据其生活习性和特征,统计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种类,推测其生存时期湖水盐度状况。
明设问思模板
由材料“水生软体动物种类多,对水环境变化敏感。软体动物死亡后,其碳酸钙壳体保留在沉积物中成为化石,对古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可知,研究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首先应按地层顺序,将采集的化石排序,根据化石种类推测湖水盐度变化;查询所采集化石对应的生物对盐度的需求,从而根据化石生物的变化推测盐度的变化;统计不同地层生物化石的种类,对比分析,通过生物种类变化推测盐度的变化。
读材料析题意
利用地层中软体生物化石,按地层顺序,将采集的化石排序,确定地层年代或顺序。识别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种类,并依据其生活习性和特征,推测其生存时期湖水盐度状况,进而分析其湖水盐度的变化。
解惑
(1)埃尔湖流域面积大,碳总量大,径流携带大量碳入湖;埃尔湖流域及其周围地区风力作用强劲,风力搬运大量碳沉降到湖底。
(2)湖泊水面大时,湖底被水覆盖;湖泊水面小时,裸露的湖底泥炭被泥沙或盐壳覆盖、封闭;
这两种情况都使得湖底微生物对泥炭层中有机物分解缓慢(缺氧),碳不易释放。
(3)①利用地层中软体生物化石,确定地层年代或顺序。
②识别地层中生物化石的种类,并依据其生活习性和特征,推测其生存时期湖水盐度状况,进而分析其湖水盐度的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木库里盆地是一个高山环绕的封闭性高海拔盆地。高原湖泊星罗棋布,盆地北部有新疆最大的湖泊阿雅克库木湖,1995-2015年阿雅克库木湖面积呈增加趋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快。地表植被稀疏,多为高寒荒漠植被,且岩石和土壤裸露。盆地内气候干燥寒冷,终年无夏,年均气温0–1℃,多西风或西北风。年均降水量100-200mm,多集中于夏季,大致由西向东增多,盆地四周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高山谷地降水量较多,气候较湿润。下图为阿雅克库木湖周边地形及水系图。
(1)分析气候在盆地内地表特征形成中的作用。
(2)从地形角度,分析阿雅克库木湖不断扩大的原因。
(3)推测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速度快的原因。
【答案】(1)年降水量少,气温低,以高寒荒漠植被为主,植被稀疏;多大风天气,风力作用强,岩石裸露,风沙地貌广布;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河湖少,多时令河、咸水湖。
(2)在盆地北部边缘及山谷地区,水汽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并通过径流补给湖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微弱,有利于湖泊水的积累;阿雅克库木湖低于盆地大部分地区,有利于盆地内大部分径流注入湖泊;该湖为内流湖,湖水不外泄。
(3)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湖泊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降水和气温变化影响大;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融水补给量增大,导致湖泊面积呈增加趋势。
【分析】本题以阿雅克库木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对地形的影响、湖泊变化、气候对湖泊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该盆地内气候干燥寒冷,年降水量少,气温低,使地表发育了高寒荒漠植被,且植被稀疏;材料中提到,盆地内多西风和西北风,多大风的天气背景下,风力作用强,岩石裸露,风沙地貌广泛发育;由于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变化大,结合图中图例,盆地内河湖少,多时令河、咸水湖等。
(2)材料中提到,盆地四周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故可推测在盆地北部边缘及山谷地区,水汽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通过径流补给湖泊,使得湖水增多;该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湖水蒸发微弱,蒸发支出少,有利于湖泊水的积累;湖泊相对地势低,阿雅克库木湖低于盆地大部分地区,利于汇水,盆地内大部分径流注入湖泊,为湖泊提供补给水源;图中可看出,该湖有多条河流注入,无出湖河流,为内流湖,湖水不外泄,不断积累,导致湖泊不断扩大。
(3)该区域自然条件较差,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对湖泊影响较小;结合前题分析和图文材料,该湖泊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降水和气温变化影响大,即受气候影响大;近年来气候变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补给量增大,导致湖泊面积呈增加趋势,体现了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
模板05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技法 阿拉伯海不同海区、不同深度海水盐度变化
(2024安徽,12-14)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我国于21世纪初加入该观测网。图1为我国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个浮标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续漂移轨迹示意,图2为该浮标获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浮标获取的数据显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区海水年均盐度高于乙海区,主要原因是甲海区( )
A.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B.蒸发旺盛
C.缺少陆地淡水注入 D.降水稀少
2.图2中7—8月份表层与50m深度海水温度相近,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强劲,形成持续大量降雨 B.西南季风强劲,带动下层海水上涌
C.热带气旋活跃,减少太阳直接辐射 D.热带气旋活跃,消耗海洋表层热量
3.该全球海洋观测网获取的海量数据可应用于( )
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 ②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③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 ④指导远洋捕鱼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本题需利用答题模板“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陆地径流,温度,洋流,海区封闭程度,结冰融冰等。不同海区的盐度比较,一般先考虑纬度的差异,不同纬度海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盐度也不同。同一纬度海区盐度比较:首先考虑寒暖流的影响:受寒流影响的海域,海水蒸发减弱,盐度较低;受暖流影响的海域,蒸发量增大,盐度较高。其次考虑近海岸地区河流注入水量的大小:河流水注入量较大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强,盐度较低;河水注入量较小的海域,受河水稀释作用弱,盐度较高。图解如下:
提示:注意题干仅强调200-500m深度,而非表层。蒸发、降水、陆地径流主要影响表层海水盐度,所以BCD错误。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主要从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洋流、海水深度、大气运动(冷气团(冷锋)降温)、气候变化(气候变暖海水升温)、天气状况(多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海水温度高)等因素进行分析。图解如下:
【图形解读】补偿流
3.根据材料,该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面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可知,这些海量数据可以为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提供依据,以及提高长中长期天气预报的能力,指导远洋捕捕鱼意义重大,所以①②④正确,但不能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所以③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A 2.B 3.B
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图示意南海北部某年2月、5月、8月海表平均盐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分别对应( )
A.2月、5月、8月B.2月、8月、5月C.5月、2月、8月D.5月、8月、2月
2.吕宋岛西岸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渔汛和捕捞活动B.纬度和海陆位置
C.季风环流和地形D.太阳高度和洋流
【答案】1.B 2.C
【解析】1.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雨季时,大量降水会稀释海水,导致盐度下降;而旱季时,降水减少,蒸发量相对增加,可能导致盐度上升。通过图示观察,珠江口盐度变化,①图的海水盐度最高,为2月,②图的海水盐度最低,为8月,③图的盐度则介于其他两个之间,为5月的可能性最大ACD错误,故选B。
2.吕宋岛位于东南亚,受季风气候影响显著。季风带来的降雨量变化会直接影响海水盐度。雨季时,大量降水会稀释海水,导致盐度下降;而旱季时,降水减少,蒸发量相对增加,导致盐度上升。夏季,吕宋岛西岸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海水盐度低;冬季,吕宋岛西岸位于东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海水盐度高。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季风环流和地形,C正确。渔汛和捕捞活动、纬度、太阳高度对其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大,则盐度偏高。
模板06 影响潮差、海雾和渔场形成的因素
技法 雾的自然成因
(2024山东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沿海某区域某时段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浓雾天气,给当地交通带来了较大影响。气象部门指出,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如图示意该区域0时(雾过程初期)近地面主要气象要素的分布。
(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
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雾的自然成因。答题要点:雾的成因主要从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静稳天气、冷却增湿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1)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充足的水汽:由材料“我国沿海某区域”可知,图示区域靠海且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冷锋过境,锋面降水使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大。凝结核:由材料“此次浓雾为平流雾,是由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而形成的”可知,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空气中水汽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
读材料析题意
静稳天气: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吹偏东风,风速较小。冷却增湿:冷锋过境,气温较低,空气迅速降温,
看图表找信息
根据材料可知,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平流雾。它的形成必须具,一是暖湿空气与地表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促进雾的形成;二是有适当的风向和风速,保证雾的存留;根据图示可知,在平流雾形成之前,有冷锋过境,地表降温,气温较低,当暖湿空气经过较冷下垫面时,空气迅速降温,该地湖泊众多,空气中水汽较为充足,空气中水汽冷却而达到饱和,水汽凝结而形成平流雾。
解惑
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答题方向:本题实质是考查云的热力作用、雾的自然成因。答题要点:云层具有增加向下长波辐射通量的作用,起保温的作用。雾的成因主要从充足的水汽、凝结核、静稳天气、冷却增湿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小问
明设问思模板
由材料“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知,雾顶高度升高利于水汽凝结,促进雾的生成。由题干“上云下雾、云雾共存”可推知,厚厚的云层增湿,空气中水汽充足,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雾发展缓慢。
读材料析题意
云层厚,水汽含量大,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雾发展缓慢。
解惑
【疑难突破】云的成因和影响
(1)云的成因:充足的水汽(分析水汽的来源):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④暖流经过;⑤水汽输送(向岸风);⑥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气流上升,冷却凝固,如热带地区气温最高,上升气流多,冷却凝固,云层最厚。空气上升冷却: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后,此时积云的云底高度为低值,上升气流强弱决定云层的高度。
(2)云的影响:①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逆辐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保温作用和降温作用的强弱取决于云的形状和位置。②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起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可以从云的生消演变中识别预测各种天气现象,如清晨宝塔云(堡状云),下午雨倾盆;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1)①雾形成之前,冷锋过境,锋后大范围降温,下垫面温度低;②冷锋过境形成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有利于水汽聚集,形成并维持浓雾天气。③锋后东部海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将水汽源源不断的输送至冷下垫面上,水汽遇冷易凝结;④偏东风风速较小,利于浓雾天气的形成和维持;
⑤冷锋过境,锋面降水使该区域的空气湿度较大或长江和其他水体(洪泽湖、高邮湖等)的水汽对周边区域的雾也有增强作用。
(2)夜间,云层具有保温作用,使地表温度和近地面气温下降缓慢,雾发展缓慢。
海雾是我国沿海海区灾害性天气之一。研究表明,我国海雾发生的频率为黄海多于东海,东海多于南海。图为黄海局部沿海站点和海流示意图,图中沿岸流主要是由河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且具有淡水性质的低盐水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海域海雾的主要分布特征是( )
A.南少北多,西多东少 B.南少北多,西少东多
C.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D.南多北少,西少东多
2.海雾发生天数最多的站点是( )
A.大连 B.成山头 C.千里岩 D.防筑里
3.黄海海雾发生频率高于南海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较高,蒸发较弱 B.临近北方地区,冬季风强劲
C.沿岸流多,易扰动海水 D.海面低温,易出现大气逆温
【答案】1.A 2.B 3.D
【解析】1.由图中数据可知,图示海域海雾南少北多,西多东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由图可知,成山头有沿岸流流经,与北上的黄海暖流交汇,水汽丰富,降温明显,水汽易凝结,易形成海雾,海雾天数多,B正确;防筑里位于西部,受寒流影响,海雾天数整体少,D错误;千里岩位于南部海域,受寒流影响,海雾整体天数少,C错误;大连相对于成山头,附近没有沿岸流,降温幅度小,水汽不易凝结,海雾天数相对少,A错误。故选B。
3.纬度较高,蒸发较弱,水汽少,不易形成海雾,A错误;北方地区,冬季风强劲海雾易消散,不利于海雾的形成,B错误;黄海相对于南海纬度高,海面水温低,易出现低温,易形成逆温,大气稳定,海雾不易消散,海雾天数多,D正确;洋流交汇,海水易扰动,单一洋流海水不易扰动,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一种情况:中低纬度的洋面,由于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蒸发较为旺盛,天气具有暖湿的特点。寒流流经的时候,会导致近洋面的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空气中水汽就会凝结,形成海雾。二种情况:中高纬度地区, 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
某流域年均降水量达1600mm,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某研究团队研究了该流域在建设发展、生态保护、耕地扩张、自然发展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地表径流量的变化情况。下图示意该流域上述四种土地利用情景下多年月均地表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条多年月均径流量变化曲线中代表生态保护的是( )
A.aB.bC.cD.d
2.1——4月份d曲线的数值逐渐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①生物量增多②气温回升快③土壤水饱和④降水量增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相比其它土地利用方式,a曲线9月份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其原因主要是( )
A.9月降水量少B.雨季下渗量少C.9月蒸发量大D.雨季径流量小
【答案】1.D 2.A 3.B
【解析】1.由图可知,a的径流量最大,下渗最少,代表建设发展;b的径流量次之,代表耕地扩张;c的径流量较为和缓,代表自然发展;d的径流量变化幅度最小,代表生态保护。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上题结论可知,d代表生态保护,1-4月份,气温回升快,蒸发(蒸腾)量大,地表径流减少,②正确;1-4月份,植被生长需水量大,生物量增多,消耗水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①正确;期间土壤水未达到饱和,③错误;1-4月并非降水量的主要季节,增加不明显,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a为建设发展,a曲线9月份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路面硬化最严重,下渗量最少,当降水量开始下降,地表径流下降幅度最大,B正确;与降水量、蒸发量、雨季径流量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为两种不同地面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与不透水路面相比,自然路面( )
A.地表径流加大B.地下径流减少C.地面蒸发减少D.下渗明显增多
5.天津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将会( )
A.完善公共交通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
【答案】4.D 5.C
【解析】4.由两幅图比较,与不透水路面相比,自然路面地表径流明显降低,下渗明显增多,地下径流增加,地面蒸发增加,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建设“海绵城市”与公共交通、海水倒灌、酸雨污染关系不大,ABD错误;“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提高雨水的利用,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有利于缓解地面沉降,C正确。故选C。
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盐度饱和结晶出固态盐)的天然卤水湖,盐湖里氯化钠含量高达95%,可以达到直接食用级别。湖面海拔3100米,底部有石盐层,一般厚5-9米,是我国重要的盐业生产地。茶卡盐湖的湖水面积,水深明显受季节影响,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干季湖水面积明显减少。广袤的湖面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在柔和光照的衬托下,如同一面为天空梳洗打扮而准备的镜子,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茶卡盐湖湖水面积变化大,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是( )
A.冰川补给量大B.湖床水深较浅C.降水强度大D.蒸发强度低
7.茶卡盐湖的盐类资源( )
A.产量不受气候影响B.品质差
C.更新快D.市场小
8.“天空之镜”的最佳观赏时间是( )
A.夏季日出B.夏季正午C.冬季日出D.冬季正午
【答案】6.B 7.C 8.A
【解析】6.通过雨季湖水面积可达104平方公里,可知主要补给来源不是冰川融水,A错误;湖床水深较浅,则在水位上升时,湖水面积变化较大,B正确;该地为高原气候,降水强度不会过大,且湖泊面积增大为长时间变化,C错误;湖泊盐度高,且能结晶出固态盐,反应当地蒸发量大,D错误。故选B。
7.茶卡盐湖气候条件使其能不断更新和结晶盐类资源,A错误,C正确;盐湖自然结晶,并且氯化钠盐量高,品质好,B错误;我国人口众多,生产生活对盐的需求量大,提供了市场,D错误。故选C。
8.广袤的湖面为丰水期,可判断为夏季,CD错误;而柔和光照则为日出日落时间,正午阳光强烈,因此夏季日出观赏效果最好,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天空之境”主要是说湖泊清澈,水质好,水面波浪小,平静。6-9月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冰雪融水量增加,使得茶卡盐湖地区有较多的积水,加上茶卡盐湖本身湖水浅,人可以进入这个环境,拍照效果好,此季节风力较小,水面平静,加上地处青藏高原,大气污染小,水质好,湖水和大气的透明度高,湖面倒映出天空的情景,给人一种身处天空之城的感觉。
汉水(今称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江。据《民国夏口县志》记载“成化初(1465-1470年),忽于排沙口下、郭师口上直通道,约长十里,汉水径从此下,而古道遂淤。”汉水水系发生自然演变后(下图所示),下游的来水来沙发生较大变化,最终形成现在的河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汉水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水系演变的主要作用是( )
A.断裂下陷B.溯源侵蚀C.下切侵蚀D.侧向侵蚀
10.汉水水系演变后,郭师口以下河段( )
A.流速变快B.径流量减少C.汛期变长D.含沙量减少
【答案】9.D 10.A
【解析】9.汉水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水系演变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河流凹岸侵蚀,排沙口一侧侧向侵蚀增加,洪水期冲断排沙口和郭师口之间的曲流颈,河道自然裁弯取直,D正确;断裂下陷为内力作用,A错误;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多发生在河流的上游,BC错误。故选D。
10.汉水水系演变后,排沙口至郭师口河道变直,距离缩短,郭师口以下河段河流速度加快,A正确;径流量增大,B错误;行洪速度加快,汛期缩短,C错误;流速加快,携沙能力增强,含沙量增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河道截弯取直可以减少泥沙淤积,加速水流下泄,减少当地洪涝灾害发生,同时可以缩短航运里程。
亚速海是东欧的一个陆间海,与黑海海峡相通,亚速海盐度极低,平均盐度为9‰—11‰,与之相邻的黑海平均盐度为12‰—22‰,亚速海内部盐度在空间和时间上也存在一定差异。亚速海周边区域夏季降水较多。下图示意亚速海海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亚速海盐度远低于黑海的主要原因有( )
①海域面积小②海域封闭③蒸发条件差④径流数量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亚速海海域盐度差异表现为( )
A.夏季低于冬季B.北方高于南方C.锡瓦什湾盐度最低D.河口地区较大
【答案】11.D 12.A
【解析】11.读图可知,与黑海相比,亚速海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条件较差,且入海径流量多,可以稀释海水盐度,因此盐度较低,③④正确;海域面积小和海域封闭并不能得出亚速海盐度低,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亚速海周边区域夏季降水较多,因此亚速海周边区域河流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径流量大,入海径流多,对海水稀释作用强,盐度低于冬季,A正确;入海径流大部分从北部注入亚速海,因此盐度北部低于南部,B错误;锡瓦什湾较为封闭,且距离河流入海口位置较远,盐度较高,C错误;河口地区入海径流可以稀释海水盐度,因此盐度较低,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渤海最大可能潮差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渤海潮差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湾形状B.洋流流向C.季风风向D.人类活动
14.图中( )
A.大连比葫芦岛近海潮汐能丰富B.甲处比乙处海水的盐度低
C.乙处比甲处海水结冰期长D.葫芦岛比烟台近海海水温度高
【答案】13.A 14.B
【解析】13.潮差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惯性力和月球引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在海洋中,潮差的大小还受到海底地形和海岸线形状的影响。渤海的形状是一个狭长的海湾,这种特殊的地理形态会导致潮汐波在进入渤海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进而产生较大的潮差,因此,影响渤海潮差的主要因素是海湾形状,A正确。洋流流向、季风风向和人类活动对潮差的影响相对较小,BCD错误。故选A。
14.从图中可以看到,乙处位于渤海内部,远离河流注入的地方,而甲处靠近黄河口,有大量的淡水汇入,淡水的注入会稀释海水的盐度,因此甲处的海水盐度要比乙处低,B正确;图中大连的潮差为3.5-4米,葫芦岛潮差为4.5-5米,所以葫芦岛比大连近海潮汐能丰富,A错误;乙处位于渤海内部,甲处靠近陆地,但由于受到洋流和风向的影响,乙处海水结冰期不一定比甲处长,C错误;由图中葫芦岛比烟台纬度高,葫芦岛海水温度应比烟台近海海水温度低,D错误。故选B。
【点睛】在一个潮汐周期内,相邻高潮位与低潮位间的差值,又称潮幅。潮差大小受引潮力、地形和其他条件的影响,随时间及地点而不同。中国沿海潮差分布的趋势是东海沿岸最大,渤海、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影响海水表层盐度的因素有很多,在远洋地区,主要受纬度、气候(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在大陆沿岸地区,还受径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冻融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海水盐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造成图中甲、乙两海域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B.纬度C.蒸发D.径流
16.根据印度半岛东西两侧沿海盐度分布特点,可以推断印度半岛( )
A.地势西高东低B.地势东高西低C.降水西多东少D.降水东多西少
【答案】15.D 16.A
【解析】15.甲海域西部和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多,少河流注入,乙海域附近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蒸发较少,径流注入多,D正确;乙处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但是盐度较甲低,BC错误;该处洋流有印度洋的季风环流,甲乙都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相同季节洋流性质相同,A错误。故选D。
16.印度半岛西侧沿海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弯曲,原因是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东侧沿海盐度低是因为有大量河流注入,因此可判断印度半岛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河流自西向东注入海洋,A正确,B错误;印度半岛降水西多东少,但不是造成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主要原因,不能根据盐度高低判断降水分布,CD错误;故选A。
【点睛】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注入的海水盐度状况对该海域盐度的影响,即考虑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
黑海地区年降水量为600—800mm,周边河流年平均注入淡水量为3.55×1010m3。黑海平均水深为1315m,仅通过狭窄的马尔马拉海与地中海相连。黑海表层与深层海水密度差异大,被称为“双层海”,也被称为“世界上生存生物最少的海”。下图为黑海周边流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马尔马拉海与黑海的盐度差异及两者间水体交换方式是( )
A.马尔马拉海盐度高,表层海水流向黑海B.黑海盐度低,表层海水流向马尔马拉海
C.马尔马拉海盐度低,深层海水流向黑海D.黑海盐度高,深层海水流向马尔马拉海
18.黑海被称为“世界上生存生物最少的海”的原因有( )
①表层海水盐度低,深层海水盐度高 ②海水对流少,营养物质上泛少
③纬度位置高,温度不适宜 ④流域植被多,入湖径流泥沙含量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9.亚速海比黑海更容易结冰,与之相关性最小的因素是亚速海( )
A.盐度更低B.水量更少C.风浪更大D.纬度更高
【答案】17.B 18.A 19.C
【解析】17.根据材料可知,黑海有降水、地表径流补给,海水盐度低;马尔马拉海纬度低,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和降水补给少,海水盐度较高。因此,马尔马拉海盐度高于黑海,表层海水由黑海流向马尔马拉海,深层海水由马尔马拉海流向黑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黑海表层海水盐度低,密度小,深层海水盐度高,密度大,因此,表层和深层海水交换少,深层海水含氧量低,深层海水上泛的营养物质少,饵料不足。①②正确;位于中纬度,③错误;与入湖径流泥沙含量关系不大,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读图可知,亚速海有大量淡水河流汇入,盐度比黑海更低,亚速海面积比黑海小得多,因此水量更少,亚速海纬度更高,这些因素都有利于亚速海结冰,ABD不符合题意;亚速海风浪比黑海更小,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由于各个海域接受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便出现海水温度不同,在低纬度的海水温度高些。海水体积膨胀。海水密度就会变小,海面(等压面)便会升高一些。而另一海区海水温度相对较低,海面低些、在水平压强梯度力作用下,海水就要向海面较低的海域流动。另外,由于海水盐度的差异,也会影响海水的密度,海水盐度大,海水的密度也会增大(海面较低)。由于海洋温度、盐度的差异导致海水密度大小的不同,引起海洋水体的流动便形成了密度流。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南麓,是雅鲁藏布江最大的支流。拉萨河谷地砾石堆积厚达数十米且层理结构清晰,不同层之间砾石差异明显。图1为拉萨河谷位置及某时期河床堆积物垂直剖面图,甲—乙时期青藏高原的流域降水总体保持稳定。
材料二辫状水系多发育于地势平坦处,因河道冲淤变化剧烈,水流凌乱,形成似发辫的水系。拉萨河下游河段平坦开阔,河谷宽达7~8km,丰水期水流多变,枯水期沙洲出露,水中沙洲不断变换形态和位置,河道变迁频繁,形成辫状水系(图2)。
(1)绘制区域内陆地水体与拉萨河相互转换关系示意图。
(2)指出拉萨河主要的补给方式,并结合甲—乙时期河床沉积物特征,说明该时期内气候特征的变化。
(3)结合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描述拉萨河下游河流水文特征。
(4)说明拉萨河辫状水系发育对河谷耕地的影响。
【答案】(1)
(2)降水和冰川融水。甲—乙时期降水稳定,河流水量变化主要受冰川融水量影响;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表明河流搬运作用减弱,其原因是气温下降,冰川融水量减少。
(3)含沙量大;流速慢;水位季节变化大。
(4)利:带来丰富泥沙,提高肥力。不利:河谷底部平坦开阔,洪水期易引发洪涝;枯水期沙洲裸露,易导致耕地受风沙侵袭。
【详解】(1) 根据所学知识,拉萨河水会下渗补给地下水,同时地下水也会补给河水,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山顶有积雪冰川,夏季冰川融水会补给河流,如图所示:
(2)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山顶有积雪冰川,夏季冰川融水是拉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该区域受来自印度洋西南风和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多,降水也是主要补给水源。读图可知,甲—乙时期河流沉积物平均粒径总体减小,说明河流水量减小,侵蚀搬运能力减弱。拉萨河流经青藏高原,以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为主。材料中表明该时期降水稳定,而冰川融水量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气温低则水量小,因此拉萨河流域甲—乙时期气候特征的变化表现为气温下降,冰川融水减少。
(3)根据枯水期沙洲出露,可推测河流含沙量大;辫状水系多发育于地势平坦处,可推测该河段落差小,流速慢;水中沙洲不断变换形态和位置,说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改变沙洲形态和位置。
(4)拉萨河辫状水系发育,河流在洪水期能带来丰富的泥沙,泥沙沉积,利于提高耕地的肥力。但河谷底部平坦开阔,在洪水期,水量大,易淹没耕地,引发洪涝;枯水期沙洲裸露,有大量的松散物质,枯水季节刮大风时,易导致耕地受风沙侵袭,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2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蒙古奥罗格湖地处奥罗格盆地腹地,湖盆宽且浅。戈壁阿尔泰山北麓诸多山地河流向北流入奥罗格盆地,在出山口发育一系列冲积扇。在地质历史时期,奥罗格盆地气候反复变化,奥罗格湖面积变化幅度极大,冲积扇剖面呈现水力沉积和风力沉积交替的形势。气候变化以及冲积扇的发育最终导致大约1.5万年前戈壁阿尔泰山诸河无法汇入奥罗格湖,散流在扇面上逐渐消失。近些年来,奥罗格盆地气候呈暖干化,奥罗格湖水位有所下降。如图示意奥罗格盆地的位置和地形。
(1)描述戈壁阿尔泰山北麓冲积扇群的形态特征,并简述其特征的成因。
(2)冲积扇的发育对戈壁阿尔泰山诸河无法汇入奥罗格湖起到重要作用,试分析原因。
(3)简述近些年来奥罗格湖水位下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答案】(1)扇顶颗粒物较大,扇缘颗粒物较小;扇顶流速较快,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强,颗粒物较大,扇缘流速较慢,流水搬运作用较小,颗粒物较小。
(2)冲积扇扇顶物质粒径大,下渗水量大;冲积扇海拔较高,流水难以切穿。
(3)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蓄水量减少,裸地露出,增加当地风沙危害;水体矿化度上升,影响甚至威胁现有水生生物生存;水面减少,对当地局部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小。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山麓冲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当水流从山谷进入平地后,因地面坡度的突然降低,河道展宽,流速下降,所携带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一个扇形的堆积体;流水的沉积具有分选作用,扇顶流速快,搬运作用强,沉积的颗粒物较大,扇缘流速慢,颗粒细小的在此沉积,所以在山麓冲积扇的顶部,沉积的往往是颗粒比较大的物质,而在扇缘地带,沉积的颗粒物比较细小。
(2)根据所学知识,原因可从地表水量减少、冲积扇堆高地形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第一问可知,冲积扇扇顶物质粒径大,地表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冲积扇堆高地形,伴随着地表径流量的减少,且流速减慢,水流难以切穿堆积体,无法流入奥罗格湖。
(3)根据所学知识,本题应结合湿地的主要功能,分析对环境的影响;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湿地萎缩,湖区生态环境退化;蓄水量减少,原本被湖水覆盖的滩涂露出,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增加当地的风沙危害;水体矿化度上升,水质变差,影响甚至威胁现有水生生物生存;水面减少,蒸发的水汽量减少,对当地局部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小。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盛行风遇到地形阻挡会发生偏转。每年6—9月,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印度西海岸出现强度适中的上升流,有利于鱼类集聚,形成渔场。研究发现,在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减弱的年份,该渔场会减产。图示意6—9月印度西海岸的风和洋流。
(1)分析印度西海岸上升流的形成过程。
(2)印度西海岸上升流强度适中对鱼类集聚有重要意义,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简述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减弱的年份印度西海岸鱼类减少的原因。
【答案】(1)西南季风受西高止山脉阻挡。(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表层海水受风力驱动,在风向基础上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继续向右偏转,形成离岸流;深层海水上泛补偿,形成上升流。
(2)强度适中,有一定的上升流从深层带来养分,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避开了上升流过强导致的深层缺氧海水上泛,有利于维持表层海水含氧量:水流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平静的栖息环境。
(3)副热带高压减弱,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减小,东南信风减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减弱;上升流减弱.饵料不足,导致渔场减产。
【详解】(1)读图可知,每年6—9月,印度西海岸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前进过程中受西高止山脉阻挡。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西南季风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表层海水受风力驱动,在风向基础上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继续向右偏转,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形成离岸流;引起近岸深层海水上泛补偿,形成上升流,有利于渔类集聚,形成渔场。
(2)上升流来自深层海水,强度适中,有一定的上升流从深层带来养分,营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深层海水含氧量较少,避开了上升流过强导致的深层缺氧海水上泛,有利于维持表层海水含氧量;强度适中有利于水流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平静的栖息环境,对渔类聚集有重要意义。
(3)印度西海岸的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形成。副热带高压减弱,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南半球东南信风减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减弱;印度西海岸上升流形成与西南季风强度有关,西南季风减弱,印度西海岸上升流减弱,上泛营养物质减少,饵料不足,导致渔场减产。模板
真题示例
常见设问/关键词
模板01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
2024新课标卷T11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
11.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2024广东卷T18 水循环主要环节
(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
设问关键词:指出、简述、分析、说明、解释、推测××的形成/演变过程
模板02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
2024湖北卷T10-12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10.据图分析,下列情况中,地下水排泄条件最好的是
11.图中所示的四个钻孔中可打出淡水的是
12.为保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该区地下水开采的最优策略是
模板03 影响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的因素
2024黑吉辽卷T12 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的因素
12.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024湖北卷T18 育空河径流量变化及原因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考点关键词:××的特征、演变、变化、过程、影响因素、原因、××增加的途径、××的影响
模板04 两大常考湖泊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024山东卷T18 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碳储量及盐度变化
(2)从湖泊水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埃尔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释放的主要原因。
(3)指出如何利用采集的生物化石研究埃尔湖不同时期湖水盐度的变化。
模板05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2024安徽卷T12 阿拉伯海某海域海水盐度不同的原因
12.浮标获取的数据显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区海水年均盐度高于乙海区,主要原因是甲海区
模板06 影响潮差、海雾和渔场形成的因素
2024山东卷T15 堡镇月潮差大于天生港的原因
15.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
2024山东卷T16 我国沿海某区域平流雾
(1)分析此次浓雾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
(2)夜间,该区域被厚厚的云层覆盖,低层的雾逐渐发展增强,形成了“上云下雾、云雾共存”的特征。说明在夜间,云对雾发展快慢的影响。
命题预测/考情揭秘/
试题选取某实际区域,结合流域水文数据图表、区域图等,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水量平衡原理的实践应用;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海水温度、盐度、密度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影响、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等。试题突出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技巧解读
在复习备考时要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注意地理环境各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人类活动等)与水的关联性,理解水体运动、发展与演变过程。注意人类活动与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关联性,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三者的关系,海水温度、盐度与溶解氧含量的关系。关注海浪、潮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啸、风暴潮的成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潮差的影响因素、洋流性质和流向判读、三种洋流成因分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海洋和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过程;备考时还需特别关注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备考时还需特别关注重点区域,如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北极流域、西非、中亚、南亚恒河流域等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的积累。
描述方向
答题角度
答题术语/要素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
的因素
影响蒸发(蒸腾)的因素
答题要素:气温、光照、风速/风力、风向、空气湿度/土壤湿度、裸露的水域表面积、植被覆盖率
答题术语:光照充足、气温高、风速大、湿度小、裸露的水域表面积大、植被覆盖率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反之,蒸发微弱,蒸发量小
案例:华北地区春季蒸发旺盛的原因:春季降水少,光照强烈;昼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快;冬季风活动频繁,多大风;气候干燥,湿度小,蒸发旺盛。
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水汽输送主要表现为海洋上空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主要受风/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距海远近、地形等因素影响
影响降水
的因素
答题要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海陆位置、地形、下垫面、人类活动、洋流
答题术语:近海地区大气水汽含量丰富,降水较多;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降水多;人工降水、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耕还湖;暧流流经地区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降水少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答题要素: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植被状况、地质条件(土壤质地)、蒸发量、人类活动
答题术语:年降水量大、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多,地表径流量大;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地表径流量较小;沿岸取水导致径流量减少
案例:自上游到黄河宁夏段水量变化特点及原因:自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原因: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支流数量少,汇水少;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多沙质土壤,下渗多蒸发量大;工农业及城市从河流中取水多。
影响下渗
的因素
答题要素:地面性质、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
答题术语:硬化地面、坡度大、植被稀疏、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短,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沙质土壤、坡度小、植被茂密、降水强度小、降水持续时间长,利于地表水下渗
案例:云贵高原地表水缺乏的原因: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地表水不易储存;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易渗漏。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描述方向
答题角度/答题术语/要素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补给
一般以夏
秋两季
为主
①时间集中
②不连续性
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
②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③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有明显的
季节性
①气温高低
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
水补给
主要在
夏季
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
①太阳辐射
②气温变化
③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描述方向
答题角度
答题术语/要素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流量的大小)
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水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水位(水位的高低和季节变化)、汛期(汛期的时间及长短)
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含沙量(含沙量的大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结冰期(结冰期的有无和长短)
取决于冬季气温高低。有结冰期的河流,从低纬向高纬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河流水系特征
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
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取决于流域的地形特征,如河流的流向、落差、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浅,曲流发育
描述方向
答题角度
答题术语/要素
湖泊面积及其影响因素
内陆湖(如咸海)面积萎缩的原因
答题要素:自然原因:如气温、降水、泥沙淤积等;人为原因:如人口增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等
答题术语: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夏季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春季湖泊面积大于夏季。人为原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农业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
外流湖面积缩小的原因
答题要素:自然原因:如气温、降水、泥沙淤积等;人为原因:如人口增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方式不合理等
答题术语:自然原因:河流携带的泥沙淤积;人为原因:人口增加,毁林开荒,水土流失,泥沙入湖沉积;围湖造田
湖泊盐度及其影响因素
盐度的
影响因素
答题要素:降水量、蒸发量、径流、结冰、融冰、湖泊形状、盐度来源、有无流出
答题术语: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或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有多条河流注入或有河流流入带来盐分、湖泊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气温升高,积雪消融,盐度降低/气温升高,蒸发加剧
咸水湖
的成因
答题要素:内陆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烈、湖泊没有出水口,导致盐分随蒸发而积累
答题术语:内陆河流的终点: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缺少河流流出,排盐能力弱,径流携带盐分不断汇入积累,盐度不断增加,逐渐变成咸水湖,最终形成盐湖。海水倒灌或者是海迹湖(古代海洋的遗迹)。
淡水湖
的成因
答题要素:外流区域、降水多、有多条河流注入
答题术语:位于气候湿润地区,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多条河流注入淡水/湖泊有多个出口,湖水流动性强。
描述方向
答题角度
答题术语/要素
海水温度
外海
或大洋
海水的温度越高,盐度越高;温度越低,盐度越低
蒸发量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小,盐度越低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降水量越小,盐度越高
入海径流
近岸地区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低;无河流注入的海域,海水盐度一般较高
洋流
同纬度地带,暖流流经的海域,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域,盐度较低
封闭程度
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有高盐度海水汇入的海域,盐度较高;有低盐度海水汇入的海域,盐度较低
冰情
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域,盐度较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域,盐度较低
红海
盐度最高
气候: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淡水汇入:两岸为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陆地淡水注入;海区形状: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波罗的海
盐度最低
气候:位于副极地海区,降水较多而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淡水汇入: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注入;海区形状:海域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描述方向
答题角度
答题术语/要素
潮差
影响因素
答题要素: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海湾轮廓、海上风向、河流水量
答题术语:日、地、月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出现大潮,潮差大;日、地和地、月连线垂直时出现小潮,潮差小;海湾“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容易形成大潮,潮差大;海上盛行风(向岸风)吹向河口内,会使得更多海水进入海湾,潮高会更高,潮差也会更大;若河流水量较大,则河水和潮水叠加,潮高就会更高
海雾
形成条件
答题要素:水汽多;降温作用;风力微弱
答题术语:暖湿空气的湿度大;暖湿空气与下垫面的温差大;冷暖流交汇处的冷水面;信风带海洋东岸附近的上翻冷水面上;大气稳定,风力微弱;副高控制,出现逆温,水汽不易扩散
海雾的类型及成因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结,形成混合雾
夏季在中低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夏季,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当暖而湿的空气经过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冷却凝结形成雾,多为平流雾
冬季在中高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水汽蒸发多,暖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形成蒸发雾
渔业资源
丰富或贫乏的原因
答题要素:生存空间、水温、光照、盐度、饵料、
答题术语:河道宽阔/河(湖)面广阔/大陆架广阔,生存空间大;天敌少;水温高,适宜鱼类繁殖,生长快/水温低,生长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冷水性鱼类适宜水温较低的环境;大陆架海域/水域较浅,光照充足;淡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藻类丰富提供饵料;河流注入/上升流/寒暖流交汇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
案例1: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大渔场: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流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欢冷水和暖水的鱼集中于此。
案例2: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使得沿岸地区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十类综合题答题模板-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生态问题,自然灾害,农业区位分析,工业区位分析,能源问题,城市区位分析,人口问题,旅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答题模板:自然地理主观题-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题-学案,共2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答题指导,常考角度,典型设问,主要设题角度,特别提醒,关键点拨,记忆口诀,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