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546449/0-17348463402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2024)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546449/0-173484634031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传承的文明,共享的智慧,不朽的精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知道这一时期医学、数学、农学、史学等成就,了解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
学科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初步了解秦汉时期的数学、农学等成就,增进文化自信。
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材料和图片,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和造纸术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通过对佛教和道教知识的了解,体会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学习其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
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搜集资料,找一找还有哪些例子能说明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影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教学目标
展示教学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图片导入
教师展示抗议英雄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药。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不仅涌现出了一批有担当、敢为人先的英雄人物,也出现了很多中国式的治疗方案,有一种治疗方案备受肯定,那就是中医治疗。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为抗击疫情贡献了重要力量,是文明的新生与传承。那么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是怎样传承的?两千年前我们的文明又是怎样的水平和高度呢?
图片导入本课,从抗疫英雄到中医药,进而引出中华文明的发展,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讲解一、传承的文明
1.医中圣手
教师展示两张人物图,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
学生回答。
通过猜人物和拖拽的课堂活动,了解张仲景和华佗二人的医学成就,丰富课堂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度。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找一找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完成相应的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智课端完成课堂活动。
教师介绍“五禽戏”说明其历经2千年的传承,在2011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再展示《伤寒杂病论》的相关材料和图片,让学生说说反映的精神。
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
品读材料,回答问题。
通过“五禽戏”呗确立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张仲景的精神、今天的《伤寒杂病论会通读本》,感受中华文明的传承,陪烟加过情怀。
2.算无遗策
教师让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提问:说说该书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教师补充“秦简九九表”的一些知识。
学生结合教材和《九章算术》目录进行回答。
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九章算术》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以农为本
教师介绍《汜胜之书》,体现这一时期的科技指导生产生活。提问:这一时期还有哪些科技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学生通过自己课下搜集的资料,介绍漏壶、日晷、候风地动仪等科技。
从科技著作到科技发明,凸显出秦汉时期科技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也通过拓展科技发明,拓展学生视野。
4.无与“伦”比
教师讲述,科技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记录科技的载体之一,书写材料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让学生回顾所学,说说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吗?这些材料有什么不便之处?
学生梳理纸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及其不便之处。
新旧知识联系,凸显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同时通过回顾旧知识,分析史料等方式,逐步突破知识点,加强理解。
教师展示材料和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提问:蔡伦改进造纸工艺,用的原材料是什么;蔡伦造出的纸有什么优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知识讲解二、共享的智慧
1.泽被四方
教师讲述,当我们在纸上书写文明时,其他地区都在使用哪些书写材料呢。
展示埃及、印度和欧洲等地的是写材料。为了改变他们的不便之处,我们的造纸术对外传播。
学生了解其他地区书写材料的不便之处,并通过地图了解造纸术的传播。
通过图片和地图等多种素材,了解造纸术对外传播的概况,帮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和用图。
教师展示材料,提问造纸术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回答。
通过材料了解造纸术产生的影响,体会造纸术的伟大发明,培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和合共生
教师讲述,我们的文明在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吸收世界文明成果。
展示图片,让学生说说这张图和什么宗教文化有关,并让学生说说这个宗教的主张。
学生依据教材依次回答。
通过图片、地图、材料等,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教师展示材料,介绍道教的相关情况。
学生了解道教的情况。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进行简要说明,让学生想一想这组图片体现了中华文化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凸显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和合共生的特点。
知识讲解三、不朽的精神
1.矢志不渝
教师讲述,铭记历史、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是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毕生来践行这一责任,写出了一部记载中华文明三千年的伟大历史著作。他是谁呢?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并从中其经历中感受他的精神。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用绘制时间轴的方式了解司马迁的经历,树立时空观念的同时,也通过其生平经历,感受其精神品质,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秉笔直书
教师展示材料,让学生说说《史记》的特点。
学生结合材料回答。
通过材料了解司马迁著作的特点,最后升华让学生古有司马迁忍辱负重,今有抗疫志士临危受命。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铭记学习他们的精神,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师展示教材“学史崇德”与《报任安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司马迁的高尚品质。
最后总结,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铭记他们的精神,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合作讨论
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为什么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提示: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角度思考)
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
本课了解了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最后再让学生合作讨论以为什么有如此多成就,突破本课的难点,发散学生思维,将知识融会贯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造纸术的发明,医学,司马迁与《史记》,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史料链接,问题探究一,问题探究二,问题探究,人物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