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科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科学试卷-A4,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2.(3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A.AB.BC.CD.D
3.(3分)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
B.用Ca(OH)2和Na2CO3为原料制取NaOH
C.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4.(3分)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无色溶液,由于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对这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pH一定为7B.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这瓶液体可能是碱D.其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5.(3分)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声音也具有能量
C.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
D.太阳的光具有光能
6.(3分)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溶液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往氢氧化镁中滴加蝴蝶兰花的溶液呈黄色
7.(3分)在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显著升高的是( )
A.Ca(OH)2B.K2CO3C.AgNO3D.NaOH
8.(3分)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B.闻药品气味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
9.(3分)如图,金属小球放在a处,然后让它从静止沿光滑轨道滚下(b,b′均在轨道最低点)各点。若不计阻力,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c点时,小球只具有势能
B.在e点时,小球只具有势能
C.从a→b与c→b′,小球两次到达最低点时具有的动能相同
D.因轨道对小球有支持力,故滚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10.(3分)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11.(3分)用400牛的力F沿水平方向分别拉质量是200千克的大木箱和质量是100千克的小木箱,在水平方向各前进5米,则( )
A.力F拉大木箱时做的功多
B.力F拉小木箱时做功反而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两次做功对象不同,无法比较
12.(3分)如图所示,AOB是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
A.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B.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
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13.(3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H2SO4B.BaCl2C.CuSO4D.Na2CO3
14.(3分)下列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Na+、OH﹣
B.K+、、Cu2+、
C.Cl﹣、K+、、Na+
D.H+、Cl﹣、、Na+
15.(3分)踮脚是一项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它简单易操作,不受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还能锻炼小腿后侧肌肉,深受广大公司白领的喜爱,下列与踮脚类型相同的杠杆是( )
A.筷子
B.核桃夹
C.钓鱼竿
D.天平
16.(3分)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3分)两次水平拉动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18.(3分)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一定是直杆
B.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C.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杠杆中间
D.动力臂与阻力臂长度之和,一定小于杠杆的总长度
19.(3分)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
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中锰元素显+7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
20.(3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小,从B到C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从A到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动能一直减小
D.物体在B点动能最大
二、填空题(共34分)
21.(4分)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d.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d)填空.
(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
(3)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 ;
(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
22.(6分)完成下列填空:
(1)因为浓硫酸具有 性,所以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
A.H2
B.CO2
C.NH3
D.O2
(2)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醋酸的pH,会导致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3)化学试剂常要密封保存,若长期敞口久置可能会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溶液质量变大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石灰水
(4)可以用适量的稀盐酸去除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3.(5分)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O4、Na2CO3和NaCl三种溶质。欲证明其中、、C1三种阴离子确实存在,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24.(3分)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
(1)表示 (用化学符号表示)。
(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色。
25.(2分)如图是用瓶起子起瓶盖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中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6.(2分)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请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
27.(6分)在地震中,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撬棒的支点是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这两种方式中,沿 (填“DM”或“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比较省力。
28.(6分)重2牛的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1=v3=0.1m/s,v2=0.2m/s,物体A沿速度方向均运动了0.5米。(不考虑空气阻力)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为 焦。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为 瓦。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没有做功,原因是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等于 米。
三、实验探究题(共44分)
29.(4分)小金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此实验所用到的化学物质。
根据现象写出相应化学式:B ,D 。
30.(10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1.(7分)某位同学去实验室做实验后,忘了把这瓶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你认为这瓶溶液发生变质了吗?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①的名称是 。
②沉淀B的化学式是 。
③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32.(6分)为了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在同一水平面上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1)如甲、乙两图所示,让相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目的是使 。
(2)根据甲、丙两图实验可得出结论: 。
(3)为使达到实验目的,斜面下方的水平面应该做成 。(选填“光滑”或“粗糙”)
33.(9分)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 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 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 。
34.(8分)如图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若要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
四、解答题(共22分)
35.(6分)为控制疫情,市政管理部门配备了如图所示的消毒车按时对人流密集的主干道路进行消毒。消毒车罐体容积为4500L,空载质量约5000kg药水=1.0×103kg/m3)
(1)如图,消毒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并消毒时,具有的动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该车装满药水,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测得速度为10m/s
36.(3分)国庆期间第19届亚运会正在杭州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作为亚运会开幕式的场地,大莲花体育馆备受关注。建造大莲花主场馆共用去钢材2.6万吨
求:(1)起重机的起重臂属于 杠杆(填杠杆的分类)?
(2)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是1:5,则提升3吨钢材,液压臂需要提供的动力F1是多少?
37.(7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药品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3)若要全部吸收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2.2克,需要氢氧化钠溶液40克,请问这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8.(6分)2023年9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年仅13岁的崔辰曦表现出色,夺得金牌。滑板比赛场地可以看成是如图所示的半圆形轨道。当崔宸曦如图中的小球一般从A滑到B再滑到右边的最高点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崔宸曦在比赛A﹣B段中将 能转化为她的 能。
(2)若她在A点时具有机械能500J,在C点具有机械能300J,则她从A滑到C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 J。
(3)小球返回到D点时具有的机械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J。
2023-2024学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3分)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钠白色固体,颜色、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C、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3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其化学式为Na2CO3,故选项物质的俗名错误。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2,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2,故选项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
D、氢氧化钠俗称火碱、苛性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及其类别正确。
故选:D。
3.(3分)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
B.用Ca(OH)2和Na2CO3为原料制取NaOH
C.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答案】B
【分析】A、根据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D、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Ca(OH)2和Na6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2CO7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3分)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无色溶液,由于标签残缺不全。下列对这瓶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其pH一定为7B.不可能是硫酸铜溶液
C.这瓶液体可能是碱D.其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答案】B
【分析】A、根据这瓶溶液可能是稀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这瓶溶液可能是稀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若这瓶溶液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碱。
D、若这瓶溶液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3分)关于能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挂在墙上的弹弓具有弹性势能
B.声音也具有能量
C.正在行驶的火车具有动能
D.太阳的光具有光能
【答案】A
【分析】根据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光能的定义的理解,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A、挂在墙上的弹弓,所以它具有重力势能,所以它不具有弹性势能;
B、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都属于声音传递能量。
C、正在行驶的火车,所以具有动能;
D、太阳能够发光,故D正确。
故选:A。
6.(3分)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溶液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往氢氧化镁中滴加蝴蝶兰花的溶液呈黄色
【答案】C
【分析】指示剂的变色时指示剂与溶液的化学变化,该紫色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黄,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变黄色的是碱性溶液,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的溶液呈中性不会使指示剂变色,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3分)在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后,溶液的pH不会显著升高的是( )
A.Ca(OH)2B.K2CO3C.AgNO3D.NaOH
【答案】C
【分析】根据溶液的PH不会显著升高,则产物中就会有酸性物质生成,始终使pH小于7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是中和反应,pH升高;
B、碳酸钾与盐酸反应时,选项错误;
C、硝酸银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中性的氯化钠与水,选项错误。
故选:C。
8.(3分)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取少量氯化钠B.闻药品气味
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
【答案】B
【分析】A、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瓶塞要倒放桌面上;
B、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
C、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从而污染药品;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扇动。故B正确;
C、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以防污染试剂;
D、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没有沿器壁注入。
故选:B。
9.(3分)如图,金属小球放在a处,然后让它从静止沿光滑轨道滚下(b,b′均在轨道最低点)各点。若不计阻力,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c点时,小球只具有势能
B.在e点时,小球只具有势能
C.从a→b与c→b′,小球两次到达最低点时具有的动能相同
D.因轨道对小球有支持力,故滚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
【答案】C
【分析】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小球在c点时,继续向左运动具有动能;
B、小球在e点时,继续向右运动具有动能;
C、小球从a→b与c→b',因此机械能守恒,则重力势能相同,故C正确;
D、因轨道对小球有支持力,因此滚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故选:C。
10.(3分)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答案】A
【分析】A、根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象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呈碱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3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可知原溶液显碱性,使pH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3分)用400牛的力F沿水平方向分别拉质量是200千克的大木箱和质量是100千克的小木箱,在水平方向各前进5米,则( )
A.力F拉大木箱时做的功多
B.力F拉小木箱时做功反而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两次做功对象不同,无法比较
【答案】C
【分析】比较拉力和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根据W=Fs可知拉力做功的多少。
【解答】解:
因为拉两个木箱的拉力相等,在拉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相等,对两个木箱做的功一样多。
故选:C。
12.(3分)如图所示,AOB是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
A.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B.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
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答案】D
【分析】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力臂。是否省力要根据动力力臂和阻力力臂的大小关系分析。是否能平衡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
【解答】解:
A、在B点用力,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A错误;
B、在C点向上用力可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此时力臂最长;
D、OD=OA,如下图,所以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故选:D。
13.(3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H2SO4B.BaCl2C.CuSO4D.Na2CO3
【答案】C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反应②是碱和盐反应,H2SO4属于酸,不属于盐。
B、氢氧化钾和氯化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3分)下列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Na+、OH﹣
B.K+、、Cu2+、
C.Cl﹣、K+、、Na+
D.H+、Cl﹣、、Na+
【答案】C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
B、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C、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且不存在有色离子。
D、H+、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3分)踮脚是一项非常好的有氧运动,它简单易操作,不受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还能锻炼小腿后侧肌肉,深受广大公司白领的喜爱,下列与踮脚类型相同的杠杆是( )
A.筷子
B.核桃夹
C.钓鱼竿
D.天平
【答案】B
【分析】杠杆可分为三类: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和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不省距离不费距离)。
【解答】解:踮脚运动的基本模型是杠杆,从图可知,这是一个省力杠杆。
A、使用筷子时,属于费力杠杆。
B、使用核桃夹时,属于省力杠杆。
C、使用钓鱼竿时,属于费力杠杆。
D、使用天平时,属于等臂杠杆。
故选:B。
16.(3分)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分析】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即证明溶液呈酸性,所以能证明溶液呈酸性的反应就是证明了氢离子的存在,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即可;
【解答】解: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
①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
③pH试纸可测量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呈酸性;
④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是红色的,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含有氢离子;
观察选项可得答案。
故选:D。
17.(3分)两次水平拉动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答案】AC
【分析】(1)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或者比较物体通过相同路程两次所用时间得出速度的大小;
(2)根据力的平衡和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的大小;
(3)从图中得出0﹣6s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的大小关系,然后利用W=Fs分析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由判断拉力做功的功率关系。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1>v2,故A正确;
B.同一物体重力相等,在同一水平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所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4=F2=f,故B错误;
CD.由图象可知,又因为F1=F4,根据W=Fs可得,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2>W2,
因为两次的运动时间相同,由可知,P1>P2,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8.(3分)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杆一定是直杆
B.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C.杠杆的支点不一定在杠杆中间
D.动力臂与阻力臂长度之和,一定小于杠杆的总长度
【答案】C
【分析】(1)杠杆可以是直的硬棒,也可以是弯曲的硬棒;
(2)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支点可以在杠杆上的任意位置;
(4)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可以在支点的同侧,也可以在异侧。
【解答】解:A、杠杆是指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也可以是弯的。
B、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则B选项错误。
C、支点指杠杆在转动过程中固定不变的点;则C选项正确。
D、根据杠杆的定义,可以断定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可以大于,则D选项错误。
故选:C。
19.(3分)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
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2MnO4中锰元素显+7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
【答案】B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化合价原则可知,K2MnO4中锰元素显+8价,故A错误;
B、KMnO4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故C错误;
D、该制法中K2MnO6是中间产物,不是原料。
故选:B。
20.(3分)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小,从B到C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从A到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动能一直减小
D.物体在B点动能最大
【答案】C
【分析】解答此题注意两个步骤:
第一:物体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从A到B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后小于摩擦力,则知物体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过程,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方向均向左,物体一直做减速运动;
第二: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小动能越小。
【解答】解:物体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与地面的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弹簧的弹力水平向右,弹簧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故物体先加速后减速,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所以物体从A到B过程中,从B到C过程中。故AB错误。
物体在B点时,不是速度最大的位置,所以在B点动能不最大。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4分)
21.(4分)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d.食盐;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d)填空.
(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 a ;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 b ;
(3)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 d ;
(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 c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盐酸,故填:a;
(2)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降低土壤酸性;
(3)常用作调味剂的是食盐,故填:d.
(4)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纯碱碳酸钠,故填:c.
答案:(1)a;(2)b;(4)c
22.(6分)完成下列填空:
(1)因为浓硫酸具有 吸水 性,所以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C 。
A.H2
B.CO2
C.NH3
D.O2
(2)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醋酸的pH,会导致结果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3)化学试剂常要密封保存,若长期敞口久置可能会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导致溶液质量变大是 C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石灰水
(4)可以用适量的稀盐酸去除铁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答案】(1)吸水;C;
(2)偏大;
(3)C;
(4)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1)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能干燥碱性气体,会与碱性气体发生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醋酸的pH,会使酸性减弱进行分析;
(3)根据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大,也就是物质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结合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4)根据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选:C;
(2)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醋酸的pH,会使酸性减弱;
(3)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其质量增加,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烧碱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
D、石灰水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因此溶液质量减小。
故选:C;
(4)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4HCl═2FeCl3+4H2O。
故答案为:(1)吸水;C;
(2)偏大;
(3)C;
(4)Fe2O5+6HCl═2FeCl3+3H2O。
23.(5分)某溶液中只含有Na2SO4、Na2CO3和NaCl三种溶质。欲证明其中、、C1三种阴离子确实存在,我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答案】1.稀HNO3;
2.Ba(NO3)2;;
3.AgNO3;C1﹣。
【分析】根据常见酸和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可作答;氯化银、硫酸钡均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但是能溶于稀硝酸。
【解答】解:根据常见酸和盐的溶解性规律,混合液中先加硝酸溶液,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产生白色沉淀;过滤,产生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
1.稀HNO3;
3.Ba(NO3)2;;
3.AgNO5;C1﹣。
24.(3分)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
(1)表示 Na+ (用化学符号表示)。
(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
(3)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显 紫 色。
【答案】(1)Na+;
(2)产生蓝色沉淀;
(3)紫。
【分析】根据向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和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氯化铜是由铜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氢氧化钠和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表示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2)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3)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
故答案为:
(1)Na+;
(2)产生蓝色沉淀;
(3)紫。
25.(2分)如图是用瓶起子起瓶盖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中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支点、动力、阻力和力臂的概念,结合瓶起子使用情况进行回答。
【解答】解:瓶起子在使用时围绕瓶盖上端接触点转动,故该点为O点1作用点在瓶起子手柄处,方向竖直向上2作用点在瓶起子与瓶盖下端的接触点处,方向竖直向下6、F2作用线的垂线段,标出力臂符号l1和l5,如下图所示:
。
26.(2分)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请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
【答案】
【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因此要先确定支点,然后判断力的方向,再过支点作出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为所求作的力臂。
【解答】解:从支点O向力F2的作用线作垂线段L2,那么L4即为所求作的力臂,如图所示:
27.(6分)在地震中,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撬棒的支点是 A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C 点。这两种方式中,沿 DM (填“DM”或“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比较省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杠杆的支点是指杠杆围绕转动的固定点,因此,找到在杠杆转动时,那个不动的点尤为重要。要使杠杆更省力,杠杆动力臂就得更长,因此,分析出哪种用法时动力臂更长,就说明此时最省力。
【解答】解:
(1)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因此A为这时的支点,当沿DN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因此C为此时的支点;
(2)当以A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为AD的长,
当以C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是从C点到DN的作用线的距离,
显然要比AD要短,因此。
故答案为:A;C;DM。
28.(6分)重2牛的物体A挂于弹簧测力计下,分别做图甲、乙、丙所示的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v1=v3=0.1m/s,v2=0.2m/s,物体A沿速度方向均运动了0.5米。(不考虑空气阻力)
(1)图甲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为 1 焦。
(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为 0.4 瓦。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没有做功,原因是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等于 0 米。
【答案】(1)1;(2)0.4;(3)0。
【分析】(1)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等于重力,根据W=Fs=Gh求解;
(2)物体匀速运动,拉力等于重力,知道运动的速度,根据P=Fv计算拉力的功率;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解答】解:(1)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F=G=2N,
测力计对A做的功W=Fs=2N×6.5m=1J;
(2)物体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拉力F'=G=7N,
测力计对A做功的功率P===F'v=2N×0.5m/s=0.4W;
(3)图丙中弹簧测力计对物体A的拉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物体移动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所以测力计的拉力对A没有做功。
故答案为:(1)6;(2)0.4。
三、实验探究题(共44分)
29.(4分)小金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此实验所用到的化学物质。
根据现象写出相应化学式:B Ba(OH)2 ,D BaSO4 。
【答案】Ba(OH)2;BaSO4。
【分析】根据C是蓝色沉淀,所以C是氢氧化铜,D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所以D是硫酸钡,黑色粉末和A反应生成硫酸铜,所以A是硫酸,蓝色溶液是硫酸铜,B是氢氧化钡,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C是蓝色沉淀,所以C是氢氧化铜,所以D是硫酸钡,所以A是硫酸,B是氢氧化钡,推导正确2;D是BaSO4。
故答案为:Ba(OH)2;BaSO4。
30.(10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 盐酸和氯化钙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 ac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Ⅰ、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Ⅱ、【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进行实验】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
根据碳酸钠溶液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与拓展】(1)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2)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但注意氯化钙中也含有氯离子;
【解答】解:Ⅰ、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2+2HCl=CaCl4+2H2O;
Ⅱ、【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若氢氧化钙过量;若盐酸过量;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2,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故选择ac;
故答案为:
Ⅰ、Ca(OH)2+2HCl=CaCl4+2H2O;
Ⅱ、【猜想】可能是CaCl4和HCl;
【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
【反思与拓展】a、c。
31.(7分)某位同学去实验室做实验后,忘了把这瓶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你认为这瓶溶液发生变质了吗?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为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
②沉淀B的化学式是 CaCO3 。
③小科根据实验现象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请你评价小科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不正确,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①过滤。
②CaCO3。
③不正确,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
【分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1)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2CO4+H2O。
故答案为:2NaOH+CO2═Na2CO3+H5O。
(2)①操作①的名称是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
②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沉淀B的化学式是CaCO3。
故答案为:CaCO3。
③小科的判断不正确,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不正确,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2.(6分)为了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在同一水平面上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1)如甲、乙两图所示,让相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目的是使 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 。
(2)根据甲、丙两图实验可得出结论: 物体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3)为使达到实验目的,斜面下方的水平面应该做成 粗糙 。(选填“光滑”或“粗糙”)
【答案】(1)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2)物体的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3)粗糙。
【分析】(1)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则速度越大;高度越小,则速度越小。
(2)根据图片分析甲和丙中哪个因素不同,哪个因素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描述实验结论;
(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解答】解:
(1)如甲、乙两图所示,目的是使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
(2)根据甲、丙两图可知,即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那么得到结论:物体的速度相同时,动能越大;
(3)在实验中,要通过木块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因此斜面下方的水平面应该做成粗糙的。
故答案为:(1)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2)物体的速度相同时,动能越大。
33.(9分)如图所示是小李和小王利用刻度均匀的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杠杆静止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螺母向 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平衡后,小李在左右两侧分别挂上钩码,如图乙所示 左 端会下沉,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不改变钩码悬挂点的位置和改变较少钩码的前提下 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 即可。
(3)小李和小王又分别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小李的方案如图丙所示,小王的方案如图丁所示。你认为 小李 的实验方案更好,请说明你的理由 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 。
(4)实验中小王发现:如果在杠杆的O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在探究实验时是否影响到杠杆的平衡?请说明理由 这个作用在杠杆O点的力的力臂等于零,不影响杠杆的平衡。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方便测量力臂;
(2)设一个钩码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是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向那端下降,要保持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移动那侧钩码;
(3)根据钩码个数与每个钩码的重力求出测力计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图丙弹簧测力计方向向上,容易测量力臂,图丁方向不与杠杆垂直,不易测量力臂;
(4)过支点的力,力臂为零。
【解答】解:(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左L左=F右L右,即4G×2L>7G×3L,左端大;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只需要将左侧的钩码去掉一个即可平衡;
(3)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在图丙的力与杠杆垂直,图丁的力不与杠杆垂直,图丙好;
(4)杠杆在O点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与杠杆自身重力都过杠杆的支点,这两个力在探究杠杆平衡时不会影响到杠杆的平衡。
故答案为:(1)右;(2)左;(3)小李,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不影响杠杆的平衡。
34.(8分)如图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三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 ,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Na2SO4、NaOH 。(写化学式)
(2)B实验能体现出稀硫酸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能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发生反应 。
(3)若要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实验的操作:取少量C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稀硫酸 ,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
【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Na2SO4、NaOH;
(2)能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发生反应;
(3)稀硫酸。
【分析】(1)根据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分析;
(2)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3)根据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沉淀分析。
【解答】解:(1)稀硫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是 Na2SO4、NaOH;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活泼金属发生反应;
(3)C实验中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溶液中含有盐酸5溶液过量,需证明溶液中含有钡离子,滴加少量稀硫酸,则证明C实验中所加BaCl2溶液过量。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Na2SO7、NaOH;
(2)能与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发生反应;
(3)稀硫酸。
四、解答题(共22分)
35.(6分)为控制疫情,市政管理部门配备了如图所示的消毒车按时对人流密集的主干道路进行消毒。消毒车罐体容积为4500L,空载质量约5000kg药水=1.0×103kg/m3)
(1)如图,消毒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并消毒时,具有的动能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当该车装满药水,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测得速度为10m/s
【答案】(1)变小;
(2)发动机在2min内所做的功是1.14×107J;受到的阻力是9500N。
【分析】(1)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2)该车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根据W=Pt求出发动机在2min内所做的功;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消毒车2min行驶的路程,根据W=Fs求出牵引力的大小,最后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阻力的大小。
【解答】解:(1)消毒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并消毒时,消毒车的速度不变,则消毒车具有的动能变小;
(2)该车在水平公路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则发动机在2min内所做的功:
W=Pt=95000W×2×60s=7.14×107J;
消毒车2min行驶的路程:
s=vt=10m/s×5×60s=1200m,
由W=Fs可得该车受到的牵引力为:
F===9500N,
该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受到的阻力f=F=9500N。
答:(1)变小;
(2)发动机在2min内所做的功是8.14×107J;受到的阻力是9500N。
36.(3分)国庆期间第19届亚运会正在杭州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作为亚运会开幕式的场地,大莲花体育馆备受关注。建造大莲花主场馆共用去钢材2.6万吨
求:(1)起重机的起重臂属于 费力 杠杆(填杠杆的分类)?
(2)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是1:5,则提升3吨钢材,液压臂需要提供的动力F1是多少?
【答案】(1)费力;
(2)提升3吨钢材,液压臂需要提供的动力F1是1500N。
【分析】(1)区分杠杆类型要从动力臂和阻力臂长短入手,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是费力杠杆;
(2)根据重力公式计算3吨钢材受到的重力,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液压臂需要提供的动力F1是多少。
【解答】解:(1)由图可知起重机的起重臂的动力臂明显小于阻力臂,因此为费力杠杆;
(2)若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是1:5,则提升5吨钢材1====1500N。
答:(1)费力;
(2)提升3吨钢材,液压臂需要提供的动力F1是1500N。
37.(7分)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药品滴加顺序往往会影响实验结果,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B 。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
(3)若要全部吸收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2.2克,需要氢氧化钠溶液40克,请问这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1)B;
(2)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3)10%。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变小,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解:(1)如果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变瘪,所以该实验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应该是B;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变瘪;
(3)设这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CO2=Na4CO3+H2O
80 44
40g×x 7.2g
=
x=10%
答:这种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
故答案为:(1)B;
(2)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3)10%。
38.(6分)2023年9月杭州第19届亚运会滑板女子街式决赛,年仅13岁的崔辰曦表现出色,夺得金牌。滑板比赛场地可以看成是如图所示的半圆形轨道。当崔宸曦如图中的小球一般从A滑到B再滑到右边的最高点C,请回答下列问题:
(1)崔宸曦在比赛A﹣B段中将 重力势 能转化为她的 动 能。
(2)若她在A点时具有机械能500J,在C点具有机械能300J,则她从A滑到C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 200 J。
(3)小球返回到D点时具有的机械能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0J。
【答案】(1)重力势;动;(2)200;(3)大于。
【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机械能转化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等于减少的机械能;
(3)根据路程判断克服摩擦力做功多少,计算最终的机械能。
【解答】解:(1)从A到B段中,将速度不断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她的动能。
(2)若她在A点时具有机械能500J,在C点具有机械能300J,即500J﹣300J=200J。
(3)小球返回到D点时,由于运动的路程比AC短,即小于200J。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烧碱
Na2CO3
盐
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
氢氧化钠
苛性碱
NaOH
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
有气泡产生
证明有。
2、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3、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物质的名称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A.
碳酸钠
烧碱
Na2CO3
盐
B.
碳酸氢钠
小苏打
NaHCO3
酸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金属氧化物
D.
氢氧化钠
苛性碱
NaOH
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盛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 稀HNO3 。
有气泡产生
证明有。
2、继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 Ba(NO3)2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
3、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的 AgNO3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有 C1﹣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仁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共42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文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