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仁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仁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共42页。
A.取固体碳酸钠B.加水溶解
C.蘸取溶液D.触及湿润的pH试纸
2.(3分)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3.(3分)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
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MnO4中的Mn元素显+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电解后所得液体呈中性
4.(3分)下列关于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B.氢氧化钠俗名纯碱,可用于造肥皂
C.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5.(3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月面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如图是着陆示意图,在接近月球表面时,最终以较慢的速度着陆,调整后打开太阳能帆板供电并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降过程中,探测器的机械能守恒
B.月球表面可以使用降落伞进行减速
C.下降过程,月球重力对探测器做功
D.太阳能帆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6.(3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杀菌,氯气通入水会形成氯水,其中有部分氯气会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其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其中加入金属铜会产生气泡
B.向其中加入铁锈会变黄
C.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会变蓝
D.向其中加入碳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
7.(3分)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8.(3分)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铝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铝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保护膜
C.60~100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D.100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9.(3分)如图为小明同学用老虎钳剪钢丝时的情景,该老虎钳( )
A.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B.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D.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10.(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CO3、HClB.MgSO4、CuCl2
C.Ca(OH)2、HClD.FeCl3、KOH
11.(3分)如图1,小球依次向四个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某次小球在空中飞行到落地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这次小球飞出的方向为( )
A.①B.②C.③D.④
12.(3分)如图所示,两个滑梯高度相等,如果小玲分别从①号直梯和②号旋转滑梯上端滑到地面1和W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B.W1<W2C.W1=W2D.无法比较
13.(3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4.(3分)杭州某学校小潘同学在进行校外拓展训练时非常热爱攀岩运动。该同学大概用20秒时间登上5m高的岩顶,则他攀岩的平均功率约为( )
A.10WB.100WC.1kWD.10kW
15.(3分)如图所示,4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a处静止下滑,一次经过b处、c处( )
A.小球从a到b,重力做功0.24J
B.小球到达c点时动能为0
C.从a到d,小球损耗的机械能为0.16J
D.从b到c,小球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
16.(3分)小陈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实验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
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点a所示溶液中含两种阴离子
C.实验过程中溶液共呈现三种颜色
D.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不会产生气泡
17.(3分)“美好的一天,从拉着行李箱返校学习开始”。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并保持倾角不变。假如这一过程中行李箱(含箱内物体),则该同学对行李箱施加的拉力有没有可能是图乙中的F1、F2?你的判断是( )
A.F1可能,F2不可能B.F1不可能,F2可能
C.F1和F2都可能D.F1和F2都不可能
18.(3分)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0~6s 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C.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19.(3分)如图所示,往装有碳酸钠溶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充分振荡U形管( )
A.实验时,U型管左侧有沉淀产生
B.实验时,U型管右侧出现气泡
C.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
D.盐酸与碳酸盐不共存,反应后的滤液中可能含有HCl
20.(3分)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只有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科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③是 。
(2)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4种化学性质,请你写出①中显示的化学性质: 。
(3)④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请写出序号④中的化学方程式:④ 。
22.(4分)如图所示为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 (填写符号);
(2)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 。
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23.(4分)某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溶质成分,进行图示操作。
(1)写出生成B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溶液X的溶质一定有 。
24.(4分)小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1)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
(2)C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可以加入 试液使得反应出现明显现象。
(3)反应结束后,小黄同学取出D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可以滴加图中 溶液来确定Ca(OH)2是否过量。
25.(4分)如图是小科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锻炼场景。
(1)图甲中小科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图乙中小科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则F1 F2(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质量为60千克的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 焦。
26.(6分)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
可能是碳酸钠、硝酸钠、硫酸钠中某一种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不可能是 溶液。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2)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该瓶无色溶液是 溶液。
(4)丙同学设计了更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请写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28.(8分)某农场有一袋标签已脱落的化肥,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中的一种。请通过以下实验确定它是哪种化肥?
29.(8分)小金在市场看到,卖鱼的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在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小金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1)小金将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2)【实验2】小金取上述溶液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否定了猜想一请说明该实验方案不可行的理由 。
(3)小金经过反思后重新设计实验。另取上述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后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 说明猜想一正确。
30.(6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步骤中:
A.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再次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重复实验。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2)若杠杆如图2所示静止不动,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但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相关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如图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端(选填“左”或“右”)将下沉。
31.(6分)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实验中,小敏利用图甲中的装置进行研究,在水平面铺上材料A制成的粗糙平板,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位置如图。
(1)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 。
(2)图乙中,水平面铺上不同材料的平板,其中材料A、B、C粗糙程度依次减小。小敏先后三次将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间隔相同时间自动拍摄)开始记录小球在平板上的位置情况,请在材料C平板上画出第2、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
(3)小敏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下列最符合实际的现象是 。
A.
B.
C.
(4)若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小敏选用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这样的方案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
32.(6分)某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1】如图1所示,利用不同酸碱进行反应,观察现象。
(1)能通过反应现象说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是试管 (填序号)。
(2)为了研究试管③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
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试管③中发生了反应。
【实验2】如图2所示,利用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变色硅胶进一步探究中和反应。
已知: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3)能证明中和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4)装置c中U形管内的液面左低右高,原因可能是 。
33.(6分)长度均为20厘米的相同均质木块A、B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推木块。当F为3牛时,木块静止,木块A、B开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秒后木块A掉落
(1)推力为3牛时,AB整体受到摩擦力为 牛。
(2)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米/秒。
(3)从开始推动到木块B掉落的过程中,推力共做功 焦。
34.(6分)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铸造厂用铁合金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红军战士雕像。为确保运输与安装的安全,需要测量出雕像的重力和重心所在位置。其测量方法如图乙所示,测出头部A处和脚后跟B处之间的距离为175cm。用数据线分别连接两边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出A处和B处受到的压力FA和FB(可通过显示器直接读取压力大小),其测量值如表所示。
(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多少?
35.(8分)图甲是一种太阳能“摆叶花”,其摆动原理如图乙所示。塑料摆叶AOB是硬质整体,由摆杆OB和叶瓣OA组成
(1)图乙为断电静止时的状态,叶瓣OA重0.04牛,C是其重力作用点。摆杆OB质量不计,C、O、D在同一水平线上。求磁铁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2)线圈E有电流时,推动磁铁向左上方运动,则线圈E上端的磁极是 极。
(3)线圈E推动磁铁向左上方运动,使摆叶AOB顺时针小幅摆动后,立即断电 。
36.(4分)为了对氯化钾样品(含 KNO3)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仔细观察和分析数据
(1)三位同学中,哪一位所加用量刚好完全反应? (填“甲”“乙”或“丙”)。
(2)计算氯化钾样品的纯度。
37.(8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小马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
(1)依据反应①,小马将少量氢氧化铁固体加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钾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3)依据反应③,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往往会有白色固体的原因是 ;
(4)依据反应④,小马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镁固体表面,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 。
(5)硫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钙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仁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如图为小乐“在室温下配制碳酸钠饱和溶液并测定其pH”的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取固体碳酸钠B.加水溶解
C.蘸取溶液D.触及湿润的pH试纸
【答案】D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蘸取溶液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蘸取溶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若溶液显酸性或碱性,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2.(3分)已知生活用品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C.两者混合使用能提高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答案】C
【分析】A、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时,酸性变弱,溶液的pH增大;
B、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分析;
C、根据酸碱反应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解:A、清洁剂的pH=1,在酸性溶液中加水稀释,故溶液的pH越来越大;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来除油,正确;
C、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二者混合会发生反应,错误;
D、厕所清洁剂的pH小于6,能和铁制品发生化学反应。
故选:C。
3.(3分)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
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KMnO4中的Mn元素显+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电解后所得液体呈中性
【答案】AB
【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C、根据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钾在溶液中先把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在化合物中,所以KMnO4中锰元素显+7价,故A正确;
B、KMnO5是由金属和酸根组成的,属于盐类物质;
C、反应②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故C错误;
D、电解后所得液体中含有氢氧化钾,故D错误。
故选:AB。
4.(3分)下列关于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B.氢氧化钠俗名纯碱,可用于造肥皂
C.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C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俗名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
C、氢氧化钙具有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
故选:C。
5.(3分)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于月面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如图是着陆示意图,在接近月球表面时,最终以较慢的速度着陆,调整后打开太阳能帆板供电并工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下降过程中,探测器的机械能守恒
B.月球表面可以使用降落伞进行减速
C.下降过程,月球重力对探测器做功
D.太阳能帆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月球表面是真空;
(3)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4)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减速下降过程中,速度减小,高度降低,探测器的机械能减小;
B.月球表面是真空,不能达到减速的目的;
C.重力方向向下,探测器在月球重力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故C正确;
D.太阳能帆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C。
6.(3分)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杀菌,氯气通入水会形成氯水,其中有部分氯气会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其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下列关于氯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其中加入金属铜会产生气泡
B.向其中加入铁锈会变黄
C.向其中加入石蕊试液会变蓝
D.向其中加入碳酸钠会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分析】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分析;
B、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C、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故A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铁盐溶液是黄色的;
C、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与碳酸钠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7.(3分)盐酸的下列性质,与它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的氢离子无关的是( )
A.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可以和锌反应生成氢气
C.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D.可以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答案】C
【分析】酸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这是酸的共性的原因,也就是说氢离子的性质即是酸的共性,利用此知识解决即可.
【解答】解:A、使紫色石蕊变红是酸的共性,与氢离子有关。
B、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是锌置换出酸中氢的结果。
C、与硝酸银反应的结果是生成氯化银,与氢离子无关。
D、盐酸中的氢离子与氧化铜的氧结合会生成水,与氢离子有关。
故选:C。
8.(3分)在密闭容器中,分别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铝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象如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铝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保护膜
C.60~100s气体压强升高,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D.100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热量散失
【答案】C
【分析】根据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结合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定铝与稀盐酸反应过程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0~100s时,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0~50s时,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铝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有温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压强增大。
D、100s后温度降低,热量散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3分)如图为小明同学用老虎钳剪钢丝时的情景,该老虎钳( )
A.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B.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力
C.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D.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答案】C
【分析】钢丝钳的支点在转轴处,动力作用在手柄处,阻力作用在刀口处,据此结合图示判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解答】解:由图可知,用老虎钳剪钢丝的过程中,则老虎钳是省力杠杆;
把刀口制得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故C正确。
故选:C。
10.(3分)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CO3、HClB.MgSO4、CuCl2
C.Ca(OH)2、HClD.FeCl3、KOH
【答案】B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进行解答。
【解答】解:A.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为复分解反应;
B.硫酸镁与氯化铜混合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正确;
C.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满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条件,故错误;
D.氯化铁能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钾,满足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条件,故错误;
故选:B。
11.(3分)如图1,小球依次向四个方向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某次小球在空中飞行到落地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其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这次小球飞出的方向为(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分析】①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根据图象可判定小球的速度变化;
②当小球在上升时,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所以小球会做减速运动;当小球在下降时,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下会做加速运动;据此可知小球的运动情况;
③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和斜向上运动时,到达最高点时的速度不同,据此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由图2可知,小球的动能先变小后变大,说明小球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当小球在上升时,由于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当小球在下降时,小球在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下会做加速运动;
由此可知,小球是先上升后下降;
若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则小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0,由图7可知,所以小球不可能是竖直向上运动,小球到达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故②正确。
故选:B。
12.(3分)如图所示,两个滑梯高度相等,如果小玲分别从①号直梯和②号旋转滑梯上端滑到地面1和W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B.W1<W2C.W1=W2D.无法比较
【答案】C
【分析】根据W=Gh比较重力做功的大小。
【解答】解:无论小玲分别从①号直梯和②号旋转滑梯上端滑到地面,小玲的重力不变,由W=Gh可知,故W1=W2。
故选:C。
13.(3分)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C
【分析】A、根据酸能与碳酸盐、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钡能与硝酸银、硫酸盐等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该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也可能是酸有剩余。
故选:C。
14.(3分)杭州某学校小潘同学在进行校外拓展训练时非常热爱攀岩运动。该同学大概用20秒时间登上5m高的岩顶,则他攀岩的平均功率约为( )
A.10WB.100WC.1kWD.10kW
【答案】B
【分析】该同学的质量约为50kg,人做功用来克服重力做功,故人做功的数据可尽似为重力的功,再由功率公式可求得平均功率。
【解答】解:该同学的质量约为50kg,他攀岩时克服重力做功为:
W=mgh=50kg×10N/kg×5m=2500J;
则他攀岩时的平均功率为:
P===125W≈100W。
故选:B。
15.(3分)如图所示,40g的金属小球从导轨a处静止下滑,一次经过b处、c处( )
A.小球从a到b,重力做功0.24J
B.小球到达c点时动能为0
C.从a到d,小球损耗的机械能为0.16J
D.从b到c,小球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
【答案】B
【分析】(1)求出小球从a处到b处下降的高度h,利用W=Gh=mgh求重力做功;小球在c点时速度不为零,动能不为零;
(2)小球从导轨的a处自由滑下,在a处的动能为0,利用E=mgh求出小球在a处的重力势能;在d处恰好停下,动能为0,利用E=mgh求出小球在d处的重力势能;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消耗的机械能等于a、d两处的重力势能之差;
(3)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高的高度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
A、由图知,
小球的重力做功:W=Gh=mgh=40×10﹣3kg×10N/kg×0.5m=0.24J,故A正确;
B、小球在c点时还会继续向左运动,故动能不为零;
C、在a处小球静止,重力势能Ea=mgha=40×10﹣3kg×10N/kg×6.6m=0.24J;
由题知,在d处小球静止,重力势能Ed=mghd=40×10﹣8kg×10N/kg×0.2m=4.08J;
小球克服导轨摩擦损失的机械能:ΔE=Ea﹣Ed=0.24J﹣0.08J=2.16J,故C正确;
D、从b到c的过程中;在上升过程中,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则小球的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势能。
故选:B。
16.(3分)小陈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实验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
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点a所示溶液中含两种阴离子
C.实验过程中溶液共呈现三种颜色
D.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不会产生气泡
【答案】B
【分析】根据酚酞遇碱性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分析。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呈碱性,故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即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C、从图象看出,中性和酸性,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C错误;
D、从图象看出,说明盐酸已经过量,故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17.(3分)“美好的一天,从拉着行李箱返校学习开始”。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并保持倾角不变。假如这一过程中行李箱(含箱内物体),则该同学对行李箱施加的拉力有没有可能是图乙中的F1、F2?你的判断是( )
A.F1可能,F2不可能B.F1不可能,F2可能
C.F1和F2都可能D.F1和F2都不可能
【答案】D
【分析】根据拉力、重力的方向分析行李箱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F1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不会产生向右的动力;
F2的方向虽然斜向上,但该力的作用效果会使得箱子顺时针转动,箱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3、F2都不可能。
故选:D。
18.(3分)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0~6s 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
C.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答案】D
【分析】(1)由图像可知,时间相同时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关系,根据v=比较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关系;
(2)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关系,根据图像得出0~6s内物体两次通过的路程关系,根据W=Fs得出拉力做功关系,根据P=比较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关系。
【解答】解:
A.由图像可知,物体第①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②次通过的路程可知,v1>v2,故A错误;
BCD.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
因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5=F2,故C错误;
由图像可知,0~6s内物体第①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②次通过的路程,W1>W2,故B错误;
由P=可知5>P2,故D正确。
故选:D。
19.(3分)如图所示,往装有碳酸钠溶液的U型管两侧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充分振荡U形管( )
A.实验时,U型管左侧有沉淀产生
B.实验时,U型管右侧出现气泡
C.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含有NaCl
D.盐酸与碳酸盐不共存,反应后的滤液中可能含有HCl
【答案】D
【分析】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实验时,该选项正确。
B、实验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和其它物质反应,该选项正确。
D、盐酸和碳酸盐不能共存,则反应后的滤液中不含HCl。
故选:D。
20.(3分)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是( )
A.①②B.②④C.③④D.只有④
【答案】B
【分析】可以根据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铜和锌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后,一开始既有氢气生成。
因为只有氢氧化钠溶液把硫酸完全中和以后才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正确。
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盐酸,所以一开始既有沉淀产生。
稀盐酸先和铁锈反应后才能和铁反应生成氢气;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
21.(4分)科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铁 ;③是 氧化铜 。
(2)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盐酸的4种化学性质,请你写出①中显示的化学性质: 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
(3)④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请写出序号④中的化学方程式:④ HCl+AgNO3═AgCl↓+HNO3 。
【答案】(1)铁;氧化铜;
(2)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HCl+AgNO3═AgCl↓+HNO3。
【分析】根据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②是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
(2)①中显示的化学性质: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④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是因为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3═AgCl↓+HNO3。
故答案为:(1)铁;氧化铜;
(2)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3)HCl+AgNO3═AgCl↓+HNO3。
22.(4分)如图所示为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的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微粒是 Na+ (填写符号);
(2)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 AC 。
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取样,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取样,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Ba(NO3)2溶液
【答案】(1)Na+。
(2)AC。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硫酸不与硫酸铜反应,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甲粒子与乙粒子的个数比为2:1+,故答案为:Na+。
(2)A、取样,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A正确;
B、取样3溶液,硫酸不与硫酸铜反应,故B错误;
C、取样3粉末,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硫酸钙,有气泡产生;
D、取样3)5溶液,稀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可以验证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
故答案为:AC。
23.(4分)某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溶质成分,进行图示操作。
(1)写出生成B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Ba(OH)2+H2SO4=BaSO4↓+2H2O 。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溶液X的溶质一定有 硫酸 。
【答案】(1)Ba(OH)2+H2SO4=BaSO4↓+2H2O;
(2)硫酸。
【分析】根据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碳酸钠、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无变化,说明沉淀是硫酸钡;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硫酸与碳酸钠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碳酸钠,硝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但是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后,沉淀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解:某未知溶液X,溶质可能是硫酸、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过滤,沉淀无变化;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则一定不含碳酸钠,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沉淀质量不变。
(1)B中白色沉淀,是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硫酸钡沉淀和水2+H2SO8=BaSO4↓+2H8O;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溶液X的溶质一定有硫酸。
故答案为:(1)Ba(OH)2+H2SO8=BaSO4↓+2H2O;
(2)硫酸。
24.(4分)小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四个实验:
(1)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C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可以加入 无色酚酞 试液使得反应出现明显现象。
(3)反应结束后,小黄同学取出D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可以滴加图中 碳酸钠、稀盐酸 溶液来确定Ca(OH)2是否过量。
【答案】(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无色酚酞;
(3)碳酸钠、稀盐酸。
【分析】(1)根据B试管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D中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B试管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试管没有明显的现象,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D中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滴加碳酸钠溶液,可以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钙,根据是否产生气泡。
故答案为: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无色酚酞;
(3)碳酸钠、稀盐酸。
25.(4分)如图是小科在做俯卧撑和引体向上的锻炼场景。
(1)图甲中小科静止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为F1,图乙中小科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为F2,则F1 小于 F2(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2)质量为60千克的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 420 焦。
【答案】(1)小于;(2)420。
【分析】(1)图甲中小科做俯卧撑动作时,可将人视为杠杆,脚尖为支点,重力可视为阻力,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可视为动力;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支持力F1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图乙中小科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单杠对他的作用力F2等于小科自身的重力,据此分析F1、F2的大小关系;
(2)质量为60kg的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根据W=Gh=mgh得出需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
【解答】解:(1)小科做俯卧撑动作时,可将人视为杠杆,重力可视为阻力,此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1小于重力;
小科静止悬挂在单杠上时,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单杠对他的作用力F2等于小科自身的重力,即F8等于G,所以F1小于F2;
(2)质量为60kg的小科按图乙做一个引体向上,上升高度为3.7m,
则需克服自身重力做功:W=Gh=mgh=60kg×10N/kg×0.6m=420J。
故答案为:(1)小于;(2)420。
26.(6分)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系在运动员双脚上,另一端固定在跳台O点。运动员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相等;C点处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整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弹性绳的自重不计)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
(2)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弹性势能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或“先增大后减小”,下同);运动员的动能 先增大后减小 。
【答案】(1)不变;(2)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分析】(1)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弹性绳没有产生弹力,因此从O点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2)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发生弹性形变的难易程度,形变越大,越难,弹性势能越大。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大于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速度越来越大,动能越来越大,当弹性绳对运动员拉力大于重力时,运动员的速度开始减小,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因此动能逐渐减小。
【解答】解:(1)O点到A点,运动员自由下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
(2)在从A点至C点运动员的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绳的弹性势能;A点到B点的过程中,因此速度越来越大;到达C点动能变为0,所以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而运动员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故答案为:(1)不变;(2)增大。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27.(8分)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
可能是碳酸钠、硝酸钠、硫酸钠中某一种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不可能是 硝酸钠 溶液。
【实验探究】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2)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BaCO3+2HNO3═Ba(NO3)2+H2O+CO2↑ 。
【实验结论】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该瓶无色溶液是 碳酸钠 溶液。
(4)丙同学设计了更简单的实验方案,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请写出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
【答案】(1)硝酸钠。
(2)BaCO3+2HNO3═Ba(NO3)2+H2O+CO2↑。
(3)碳酸钠。
(4)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分析】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
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硫酸钡不能和稀硝酸反应。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不可能是硝酸钠溶液,是因为硝酸钠的化学式中。
故答案为:硝酸钠。
(2)沉淀能和稀硝酸全部反应,说明沉淀是碳酸钡、水和二氧化碳3+2HNO8═Ba(NO3)2+H5O+CO2↑。
故答案为:BaCO3+4HNO3═Ba(NO3)3+H2O+CO2↑。
(3)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该瓶无色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碳酸钠。
(4)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说明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故答案为: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说明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28.(8分)某农场有一袋标签已脱落的化肥,只知道它是NH4Cl、(NH4)2SO4、NH4HCO3中的一种。请通过以下实验确定它是哪种化肥?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碳酸氢铵加入盐酸会产生气体,氯化铵和硫酸铵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据此差异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为:
29.(8分)小金在市场看到,卖鱼的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在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小金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进行了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过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4,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1)小金将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氧气 。
【提出问题】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2CO3和NaOH。
(2)【实验2】小金取上述溶液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否定了猜想一请说明该实验方案不可行的理由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3)小金经过反思后重新设计实验。另取上述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氯化钙溶液 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后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 酚酞溶液不变色 说明猜想一正确。
【答案】(1)氧气;
(2)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分析】(1)根据将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将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支持燃烧。
(2)小金取上述溶液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3)由实验结论:猜想一正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要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另取上述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后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说明溶液中不含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
(1)氧气;
(2)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氯化钙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30.(6分)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步骤中:
A.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C.再次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重复实验。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正确的顺序是 A、E、D、C、B (填字母)。
(2)若杠杆如图2所示静止不动,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测量相关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如图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 左 端(选填“左”或“右”)将下沉。
【答案】(1)A、E、D、C、B;(2)平衡;不能;(3)左。
【分析】(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步骤:调节平衡螺母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左右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重复进行实验;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
(2)杠杆静止就说明是杠杆平衡状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需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是否平衡或杠杆的哪端下沉。
【解答】解:(1)经分析,探究杠杆平衡的步骤为:
A.将杠杆放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4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C.再次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重复实验。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6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故正确的顺序是:A、E、D、C、B;
(2)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得出实验结论;
(5)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每个钩码重7N,3GN×3Lcm>3GN×2Lcm,
所以F1l5>F2l2,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
故答案为:(1)A、E、D、C、B;(2)平衡;(3)左。
31.(6分)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实验中,小敏利用图甲中的装置进行研究,在水平面铺上材料A制成的粗糙平板,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位置如图。
(1)根据图甲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 动能越大 。
(2)图乙中,水平面铺上不同材料的平板,其中材料A、B、C粗糙程度依次减小。小敏先后三次将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间隔相同时间自动拍摄)开始记录小球在平板上的位置情况,请在材料C平板上画出第2、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
(3)小敏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不考虑底部转折处的能量损失,下列最符合实际的现象是 B 。
A.
B.
C.
(4)若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小敏选用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相同高度静止释放,这样的方案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不合理,小球的质量不同,则小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不同,不能通过小球滑行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
【答案】(1)动能越大;
(2)见上图;
(3)B;
(4)不合理,小球的质量不同,则小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不同,不能通过小球滑行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分析】(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且做的功越多,具有的能就越大;同一个小球从斜面自由下滑的高度越大,下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越大,可知小球运动时受到摩擦力大小相同,根据W=fs分析;
(2)小敏先后三次将同一小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球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接触面越光滑,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得越慢,据此分析;
(3)由于小球受到平板的摩擦力,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小球上升不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4)小球的质量不同,则小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不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1)根据图甲可知,同一个小球从斜面自由下滑的高度越大,在材料A制成的粗糙平板通过的距离越远,故小球受到摩擦力大小相同,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动能越大;
(2)图乙中,水平面铺上不同材料的平板、B、C粗糙程度依次减小,小球下滑到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故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越大,相同时间内小球速度变化大,小通过的距离大于第2次拍照时小球通过的距离、3次频闪相机拍摄到小球的大致位置如下所示:
(3)小敏调节图甲中的平板呈不同角度,重现伽利略斜面实验,由于小球受到平板的摩擦力,故小球上升不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故最符合实际的现象是B;
(4)小球的质量不同,则小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同,不能通过小球滑行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故答案为:(1)动能越大;
(2)见上图;
(3)B;
(4)不合理,小球的质量不同,小球受到的摩擦力不同。
32.(6分)某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1】如图1所示,利用不同酸碱进行反应,观察现象。
(1)能通过反应现象说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是试管 ①② (填序号)。
(2)为了研究试管③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
若观察到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的现象,说明试管③中发生了反应。
【实验2】如图2所示,利用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变色硅胶进一步探究中和反应。
已知: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3)能证明中和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a、b试管中硅胶不变色,c中无水硅胶变为红色 。
(4)装置c中U形管内的液面左低右高,原因可能是 无水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使装置中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 。
【答案】(1)①②;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a、b试管中硅胶不变色,c中无水硅胶变为红色;
(4)无水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使装置中的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
【分析】(1)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试管①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可以看到蓝色固体逐渐消失;试管②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试管③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能通过反应现象说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是试管①②。
(2)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显中性,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由题意可知,若a,则证明无水乙酸和氢氧化钠都不能使硅胶变色,即可说明中和反应有水生成。
(4)由装置c中U形管内的液面左低右高可知,装置中气压变大,使装置中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
(1)①②;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a、b试管中硅胶不变色;
(4)无水乙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使装置中的温度升高。
33.(6分)长度均为20厘米的相同均质木块A、B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从图示位置开始推木块。当F为3牛时,木块静止,木块A、B开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2秒后木块A掉落
(1)推力为3牛时,AB整体受到摩擦力为 3 牛。
(2)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0.05 米/秒。
(3)从开始推动到木块B掉落的过程中,推力共做功 1.2 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2)当木块A一半体积离开桌面时,木块A就会掉落,此时移动的距离为木块长度的一半;由v=可得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
(3)推力做的功W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木块A掉落前做的功,另外一部分是从A掉落到B掉落这段路程做的功;分别找到对应的力和移动距离,就可计算相应的功。
【解答】解:(1)推力为3N时,木块静止,所以摩擦力为3N;
(2)当木块A一半体积离开桌面时,木块A就会掉落=10cm=0.1m;
木块A在桌面上匀速运动的速度v===7.05m/s;
(3)木块A掉落前做的功W1=F1s=4N×0.1m=5.6J;
当木块B一半体积离开桌面时,木块B就会掉落,一共移动距离s′=0.6m+0.1m=2.2m;
这段路程中,压力大小变成了之前的一半,所以推力F2=F1=2N;
这段路程做功W2=F2s′=2N×0.2m=4.6J;
从开始推动到木块B掉落的过程中,推力做的功W=W1+W6=0.6J+2.6J=1.2J;
故答案为:(1)3;(2)0.05。
34.(6分)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铸造厂用铁合金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红军战士雕像。为确保运输与安装的安全,需要测量出雕像的重力和重心所在位置。其测量方法如图乙所示,测出头部A处和脚后跟B处之间的距离为175cm。用数据线分别连接两边支架上的压力传感器,测出A处和B处受到的压力FA和FB(可通过显示器直接读取压力大小),其测量值如表所示。
(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多少?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以B点为支点时,G•L=FA•L雕,当以A点支点时,G•(L雕﹣L)=FB•L雕;联立可得雕像受到的重力和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
【解答】解:方法一: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当以B点为支点时,G•L=FA•L雕=3200N×175cm ①
当以A点支点时,G•(L雕﹣L)=FB•L雕=2400×175cm 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G=5600N,L=100cm。
方法二:(1)由平衡力的知识得,雕像受到的重力G=FA+FB=3200N+2400N=5600N;
(2)假设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距离为L,雕像长度为L雕,以B点为支点,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L=FA•L雕,即5600N×L=3200N×175cm,解得L=100cm。
答:(1)雕像受到的重力为5600N;
(2)雕像重心距脚后跟B处的距离是100cm。
35.(8分)图甲是一种太阳能“摆叶花”,其摆动原理如图乙所示。塑料摆叶AOB是硬质整体,由摆杆OB和叶瓣OA组成
(1)图乙为断电静止时的状态,叶瓣OA重0.04牛,C是其重力作用点。摆杆OB质量不计,C、O、D在同一水平线上。求磁铁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
(2)线圈E有电流时,推动磁铁向左上方运动,则线圈E上端的磁极是 S 极。
(3)线圈E推动磁铁向左上方运动,使摆叶AOB顺时针小幅摆动后,立即断电 摆叶AOB顺时针小幅摆动后,使得力臂l1变小,l2变大,则F1l1<F2l2,所以摆叶AOB会逆时针自动摆回来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以O为轴,AOB视为杠杆,明确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利用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即可求解;
(2)根据小磁铁B的运动判断线圈上端的极性;
(3)摆动后,判断力臂的变化,再结合F1l1=F2l2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如图所示:
摆叶AOB可视为杠杆,此时:l1=OC=4.4厘米,l2=OD=1.7厘米;
F1=G叶瓣=0.04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2l1=F2l2得:0.04N×4.4厘米=F2×1.8厘米;
解得:F2=0.12牛;
依据题意可知,B端固定的小磁铁的重力和小磁铁对B端的作用力F7大小相等,即小磁铁B的重力GB=F2=0.12N;
(2)因为线圈有电流时,推动磁铁向左上方运动,所以线圈E上端的磁极是S极;
(3)摆叶AOB顺时针小幅摆动后,使得力臂l2变小,l2变大,则F1l6<F2l2,所以摆叶AOB会逆时针自动摆回来。
答:(1)磁铁受到的重力是8.12牛;
(2)S;
(3)摆叶AOB顺时针小幅摆动后,使得力臂l1变小,l2变大,则F5l1<F2l8,所以摆叶AOB会逆时针自动摆回来。
36.(4分)为了对氯化钾样品(含 KNO3)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仔细观察和分析数据
(1)三位同学中,哪一位所加用量刚好完全反应? 乙 (填“甲”“乙”或“丙”)。
(2)计算氯化钾样品的纯度。
【答案】(1)乙;
(2)74.5%。
【分析】(1)甲、乙两组数据对照,说明甲中固体过量,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乙、丙两组数据对照,说明丙中硝酸银溶液过量,固体完全反应;以上分析说明乙中固体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甲、乙两组数据对照,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乙,说明丙中硝酸银溶液过量;以上分析说明乙中固体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设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x。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0g×x 14.35g
x=74.5%
答:(1)乙;
(2)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74.5%。
37.(8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小马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
(1)依据反应①,小马将少量氢氧化铁固体加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
(2)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钾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C 。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3)依据反应③,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往往会有白色固体的原因是 Ca(OH)2+CO2=CaCO3↓+H2O ;
(4)依据反应④,小马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镁固体表面,发现酚酞试液不变色 氢氧化镁固体表面没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
(5)硫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钙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 硝酸钾 。
【答案】(1)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C;
(3)Ca(OH)2+CO2=CaCO3↓+H2O;
(4)氢氧化镁固体表面没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5)硝酸钾。
【分析】(1)根据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碱在水溶液中会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
(5)根据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进行分析。
【解答】解:(1)依据反应①,将少量氢氧化铁固体加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
(2)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沉淀;
(3)依据反应③,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往往会有白色固体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2+CO2=CaCO5↓+H2O;
(4)依据反应④,小马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氢氧化镁固体表面,原因是氢氧化镁固体表面没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5)硫酸铵、硝酸钾,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硝酸钾。
故答案为:(1)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C;
(3)Ca(OH)2+CO5=CaCO3↓+H2O;
(4)氢氧化镁固体表面没有自由移动的氢氧根离子;
序号
甲
乙
①
铜、锌的混合物
稀盐酸
②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氢氧化钠溶液
③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氯化钡溶液
④
表面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消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1)
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该化肥一定不是 NH4HCO3
(2)在步骤(1)的试管中再滴入足量 溶液
若 ,则该化肥是NH4Cl
若 ,则该化肥是 (NH4)2SO4
压力
显示器读数/N
FA
3200
FB
2400
项目
甲
乙
丙
所取固体样品质量(克)
20
10
10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克)
100
100
150
反应后所得的沉淀质量(克)
14.35
14.35
14.35
序号
甲
乙
①
铜、锌的混合物
稀盐酸
②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氢氧化钠溶液
③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物
氯化钡溶液
④
表面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消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1) 取少量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该化肥一定不是 NH4HCO3
(2)在步骤(1)的试管中再滴入足量 氯化钡溶液 溶液
若 无白色沉淀产生 ,则该化肥是NH4Cl
若 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该化肥是 (NH4)2SO4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取少量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该化肥一定不是 4HCO3
(2)在步骤(1)的试管中再滴入足量 氯化钡溶液溶液
若 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该化肥是NH2Cl
若 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化肥是 4)2SO7
压力
显示器读数/N
FA
3200
FB
2400
项目
甲
乙
丙
所取固体样品质量(克)
20
10
10
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克)
100
100
150
反应后所得的沉淀质量(克)
14.35
14.35
14.3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片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1分,其余2分),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A4,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文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A4,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转化都能一步实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