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 科学试题-A4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 科学试题-A4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 科学试题-A4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 科学试题-A4第3页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 科学试题-A4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 科学试题-A4,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盐酸B.稀释浓硫酸
    C.倾倒盐酸D.测盐酸的pH
    2.(3分)“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3分)近年来丽水市内全城旅游兴起,游客在豆腐工坊、绿茶工坊、红糖工坊、白酒工坊游玩。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碎豆子B.采摘茶叶C.压榨甘蔗D.酿制米酒
    4.(3分)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5.(3分)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都是常见的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6.(3分)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减轻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食盐D.熟石灰
    7.(3分)小陈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实验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
    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点a所示溶液中含两种阴离子
    C.实验过程中溶液共呈现三种颜色
    D.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不会产生气泡
    8.(3分)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气体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pH小于7的溶液中,溶液显蓝色
    C.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氯化氢,将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杂质
    D.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液中滴入酚酞,观察到不变色,证明进行了化学反应
    9.(3分)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获得pH—质量图像和温度—质量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溶液为稀盐酸
    B.加入30gX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从A点到B点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吸热
    D.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
    10.(3分)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钡[Ba(OH)2]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Ba(OH)2溶液呈碱性
    B.验证Ba(OH)2能与酸反应
    C.验证B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
    D.验证Ba(OH)2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
    1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食醋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B.盐酸做工业除锈剂
    C.熟石灰可用于粉刷墙壁
    D.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
    12.(3分)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B.
    C.D.
    13.(3分)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14.(3分)研学小组对两个工厂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共含HNO3、K2SO4、MgCl2和NaOH四种物质,已知每个排污口只排放两种不同的物质,且排污口之间排放的物质都彼此不相同。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
    A.HNO3和K2SO4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B.HNO3和MgCl2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C.HNO3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15.(3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的是( )
    A.CO→CO2B.FeFeCl3
    C.CaCO3→Na2CO3D.H2O2→H2
    16.(3分)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17.(3分)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就能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B.紫色石蕊试液
    C.硝酸银溶液D.硝酸钡溶液
    18.(3分)下列关于酸或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固体氢氧化钠都有吸水性,因此都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B.浓盐酸有挥发性,故不可敞口放置;未及时盖上瓶塞的浓盐酸溶液的pH值会减小
    C.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9.(3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有关酸碱盐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因具有脱水性,所以可以做干燥剂
    B.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H)2,俗称生石灰
    C.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潮解,因此可以做CO2、SO2气体的干燥剂
    D.若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石灰石,过滤即可
    20.(3分)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34分)
    21.(4分)科学课上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22.(4分)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6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4.(6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2)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3)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25.(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精制會盐水时,用NaOH溶液将杂质MgCl2转化为沉淀除去,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工艺流程中体现环保意识的环节是 (填写一条即可)。
    26.(4分)为鉴别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三种化肥,分别取三种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图实验:
    (1)图中A物质是 。
    (2)请写出加入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27.(6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在卡塔尔举行。足球迷小彬同学设计了以“足球小子”为轮廓的物质反应关系图,其中A~G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银、氯化钡和铁粉中的一种。已知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A、D均是黑色固体,E的水溶液呈蓝色。
    (1)B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
    (2)A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的现象为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42分)
    28.(8分)在研究硫酸的性质实验中。
    (1)图1是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混合制取氢气的装置。装置中出现 处错误。若按照上述装置制取氢气会造成的后果是 。
    (2)稀硫酸与含少量氧化铁的铁粉反应实验:如图2是反应的实验过程(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U型管中红墨水变化情况符合该实验的是 。(填写序号)
    (3)中和反应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29.(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颈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颈烧瓶中鼓入N2,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观察到的现象是三颈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 角度证明了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0.(8分)小明同学在厨房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朵紫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他又将另一朵紫色牵牛花放在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
    请你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现象回答:
    (1)肥皂水的pH 7(填“>”“=”或“<”);
    (2)小明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
    (3)牵牛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 性质相似;
    (4)据2006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用食用纯碱可鉴别真假红葡萄酒(红葡萄汁中含有色素),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
    31.(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探究,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3)[问题思考]C、D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继续进行探究:
    (一)探究 NaOH溶液与CO2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①方案一:小红同学改变实验装置,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填“甲“或“乙“),说明该瓶中两者发生 了化学反应。
    ②方案二:小明为证明试管C中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Ca(OH)2溶液,产生的现象为 。
    (二)探究稀盐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当测定的pH结果为7时,则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图3是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微观实质 (填微粒符号)。
    32.(4分)科学兴趣小组在进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探究:
    (1)实验目的:进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2)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入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待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读出土样的pH。
    (3)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4)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 (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 。
    33.(6分)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 。
    ②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 。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4分)
    34.(4分)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35.(4分)张玲同学为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5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已知: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6.(8分)现用质量分数为29.2%的盐酸溶液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所配稀盐酸测得某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需要加入 g水来配得上述稀盐酸.
    (2)测得溶液pH=7时,消耗稀盐酸200g.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所测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已经变质,那么测定的NaOH质量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37.(8分)小华的爷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3、NH4HCO3和(NH4)2SO4中的一种。小华为帮助爷爷鉴别化肥,设计了如下方案:
    (1)取该化肥少量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
    (2)为进步鉴 别该化肥的成分,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
    ​(3)小华为了确认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①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②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先加入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上述三种方案合理的是 ,简述不合理方案的理由: (任写一种)。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平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科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分)在做有关酸的性质实验中,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盐酸B.稀释浓硫酸
    C.倾倒盐酸D.测盐酸的pH
    【答案】B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读出pH,以免污染待测液。
    故选:B。
    2.(3分)“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有机物
    B.稻草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是混合物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答案】B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B、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D、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解答】解:A、大米中含有的淀粉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
    B、稻草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说法错误;
    C、传统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法正确;
    D、现代方法制得的“灰汁”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选:B。
    3.(3分)近年来丽水市内全城旅游兴起,游客在豆腐工坊、绿茶工坊、红糖工坊、白酒工坊游玩。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碎豆子B.采摘茶叶C.压榨甘蔗D.酿制米酒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磨碎豆子,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采摘茶叶,属于物理变化。
    C、压榨甘蔗,从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酿制米酒,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3分)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也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以下关于碳酸氢钠性质的描述中( )
    A.受热易分解
    B.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C.水溶液呈碱性
    D.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钠白色固体,颜色、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
    C、碳酸氢钠水溶液呈碱性;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3分)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都是常见的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A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钾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氢氧化钾不能和氧化铜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无法确定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钾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无法确定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的质量,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故选:A。
    6.(3分)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减轻的是( )
    A.浓硫酸B.浓盐酸C.食盐D.熟石灰
    【答案】B
    【分析】根据熟石灰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
    C、食盐不具有挥发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总质量不变。
    D、熟石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使其质量增加。
    故选:B。
    7.(3分)小陈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酸碱中和”实验,并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实验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
    A.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点a所示溶液中含两种阴离子
    C.实验过程中溶液共呈现三种颜色
    D.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不会产生气泡
    【答案】B
    【分析】根据酚酞遇碱性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盐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显碱性,盐酸过量时显酸性分析。
    【解答】解: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
    B、从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呈碱性,故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即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
    C、从图象看出,中性和酸性,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不变色,故C错误;
    D、从图象看出,说明盐酸已经过量,故若将点b所示溶液与碳酸钠混合、水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8.(3分)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CO2气体
    B.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pH小于7的溶液中,溶液显蓝色
    C.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杂质氯化氢,将其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杂质
    D.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液中滴入酚酞,观察到不变色,证明进行了化学反应
    【答案】A
    【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D、根据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操作安全方便,适合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B、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溶液显红色。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液中滴入酚酞,不能证明进行了化学反应。
    故选:A。
    9.(3分)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获得pH—质量图像和温度—质量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溶液为稀盐酸
    B.加入30gX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从A点到B点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吸热
    D.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
    【答案】B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放出热量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图可知开始时pH值小于7,随着X的加入,所以X为氢氧化钠溶液;
    B、pH=7时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B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也不反应,故C错误;
    D、B点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加多了,所以溶质为氢氧化钠,故D错误。
    故选:B。
    10.(3分)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某同学设计下图实验方案,验证氢氧化钡[Ba(OH)2]的某些性质,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Ba(OH)2溶液呈碱性
    B.验证Ba(OH)2能与酸反应
    C.验证B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
    D.验证Ba(OH)2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反应
    【答案】B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故A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不能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C、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
    D、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B。
    11.(3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食醋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B.盐酸做工业除锈剂
    C.熟石灰可用于粉刷墙壁
    D.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
    【答案】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A、用食醋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将其洗掉,故A错;
    B、盐酸做工业除锈剂是利用盐酸与铁锈发生反应,利用了化学性质;
    C、熟石灰可用于粉刷墙璧是利用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C错;
    D、浓硫酸做气体干燥剂,没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12.(3分)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下列各物质的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B.
    C.D.
    【答案】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各量的变化来分析判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质量不断减小,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加,pH不断减小,水的质量增加,但增加的量随反应的不同阶段而变化.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少,正确
    B、氢氧化钠的pH大于7,pH逐渐减小,当酸过量时小于7;
    C、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达到最大值;
    D、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增加的水的质量为稀盐酸中的水和反应生成的水两部分,水的质量仍然增加,因此不是持续不断上升。故D图错误;
    故选:D。
    13.(3分)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观察颜色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B
    【分析】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解答】解:A、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均没有颜色,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则是二氧化碳,则是氧气,则是空气,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瓶气体。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无法鉴别空气,故选项错误。
    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法鉴别氧气和空气。
    故选:B。
    14.(3分)研学小组对两个工厂排污口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共含HNO3、K2SO4、MgCl2和NaOH四种物质,已知每个排污口只排放两种不同的物质,且排污口之间排放的物质都彼此不相同。下列关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
    A.HNO3和K2SO4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B.HNO3和MgCl2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C.HNO3和NaOH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
    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B
    【分析】由题意,每个排污口只排放两种不同的物质,且排污口之间排放的物质都彼此不相同。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MgCl2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3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硝酸来自同一排污口5SO4来自同一排污口,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镁,则HNO3和MgCl8一定来自同一排污口,故选项说法正确。
    C、HNO3和NaOH不能共存,不能来自同一排污口。
    D、将两处污水混合后,也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故选:B。
    15.(3分)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一步就能实现的是( )
    A.CO→CO2B.FeFeCl3
    C.CaCO3→Na2CO3D.H2O2→H2
    【答案】A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钙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一氧化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B、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B错误;
    C、碳酸钙不能和其它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钠;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16.(3分)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答案】D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以及吸水性进行解答;
    B、根据溶于水放热的固体物质分析回答;
    C、根据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考虑;
    D、根据氢氧化钠的特性解答;
    【解答】解:
    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以及吸水性,将氢氧化钠放在左盘的烧杯进行称量;
    B、固体物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有氢氧化钠,故错误;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错误;
    D、氢氧化钠易潮解变质,故正确;
    故选:D。
    17.(3分)有一瓶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中的一种。仅用下列试剂就能进行鉴别的是( )
    A.pH试纸B.紫色石蕊试液
    C.硝酸银溶液D.硝酸钡溶液
    【答案】D
    【分析】根据盐酸显酸性,能与硝酸银反应但不能与硝酸钡反应,硫酸显酸性,能与硝酸银、硝酸钡反应,据此分析。
    【解答】解:A.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都能使pH试纸变红,故A错误;
    B.盐酸和稀硫酸都显酸性,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
    D.盐酸和硝酸钡溶液不反应,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18.(3分)下列关于酸或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固体氢氧化钠都有吸水性,因此都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B.浓盐酸有挥发性,故不可敞口放置;未及时盖上瓶塞的浓盐酸溶液的pH值会减小
    C.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不小心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D.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还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分析】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C.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为氯化氢的挥发,pH会增大;
    C.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氢氧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9.(3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下列有关酸碱盐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因具有脱水性,所以可以做干燥剂
    B.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H)2,俗称生石灰
    C.氢氧化钠固体曝露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潮解,因此可以做CO2、SO2气体的干燥剂
    D.若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石灰石,过滤即可
    【答案】D
    【分析】A、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后,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也可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水进行分析;
    D、根据石灰石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做干燥剂;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2,故B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后,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生成亚硫酸钠、水,故C错误;
    D.石灰石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除去杂质的同时,未引入新杂质,故D正确。
    故选:D。
    20.(3分)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其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呈碱性,所以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涂抹一些含有碱性的物质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C
    【分析】A、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呈碱性,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
    B、被蚊虫叮咬后,但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酸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推理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如CO2+2NaOH═Na5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34分)
    21.(4分)科学课上同学们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BD (填序号)。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答案】(1)BD;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滴有酚酞溶液的石灰水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显中性,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了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BD;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2.(4分)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蓝 色溶液。
    (2)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
    【答案】(1)蓝;
    (2)BaCl2+H2SO4=BaSO4↓+2HCl。
    【分析】(1)根据氢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2)用Fe2O3实现④,即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得到蓝色溶液;
    (2)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2+H4SO4=BaSO4↓+4HCl。
    故答案为:(1)蓝;
    (2)BaCl2+H2SO7=BaSO4↓+2HCl。
    23.(6分)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 12 (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HCl;
    (2)12;
    (3)C。
    【分析】(1)据图像中pH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图3中V时放出的热量最多,进行分析解答。
    (3)A、根据b点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2中在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3中e→f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pH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8,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l。
    (2)图3中V时放出的热量最多,此时恰好完全反应,则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4)A、b点溶液的pH大于5,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pH<7,溶质是NaCl和HCl,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7中在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氯化钠的质量不会增加。
    D、图3中e→f的过程中,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
    (1)HCl;
    (2)12;
    (3)C。
    24.(6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 B 。
    A.稀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2)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OH﹣ 。
    (3)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C 。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
    【答案】(1)B;
    (2)OH﹣;
    (3)C。
    【分析】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钠,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反应②,是碱和盐反应,不符合要求,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与碳酸钠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
    故答案为:
    (1)B;
    (2)OH﹣;
    (3)C。
    25.(4分)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1)精制會盐水时,用NaOH溶液将杂质MgCl2转化为沉淀除去,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2NaOH=Mg(OH)2↓+2NaCl 。
    (2)该工艺流程中体现环保意识的环节是 尾气吸收 (填写一条即可)。
    【答案】(1)MgCl2+2NaOH=Mg(OH)2↓+2NaCl;
    (2)尾气吸收。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进行分析;
    (2)根据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解答】解:(1)精制食盐水时,用NaOH溶液将杂质MgCl2转化为沉淀除去,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2NaOH═Mg(OH)2↓+2NaCl;
    (2)由于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能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1)MgCl5+2NaOH=Mg(OH)2↓+3NaCl;
    (2)尾气吸收。
    26.(4分)为鉴别碳酸氢铵、氯化铵和尿素三种化肥,分别取三种样品编号为A、B、C,并进行如图实验:
    (1)图中A物质是 尿素 。
    (2)请写出加入盐酸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NH4HCO3+HCl=NH4Cl+H2O+CO2↑ 。
    【答案】(1)尿素;
    (2)NH4HCO3+HCl=NH4Cl+H2O+CO2↑。
    【分析】加入熟石灰同时研磨,无现象的为尿素,故A为尿素;有氨味的为氯化铵、碳酸氢铵,加入稀盐酸,B有气体生成为碳酸氢铵(NH4HCO3);无现象的C为氯化铵(NH4Cl);据此分析。
    【解答】解:(1)结合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物质是尿素;
    (2)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水和二氧化碳4HCO3+HCl=NH2Cl+H2O+CO2↑。
    故答案为:
    (1)尿素;
    (2)NH3HCO3+HCl=NH4Cl+H7O+CO2↑。
    27.(6分)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在卡塔尔举行。足球迷小彬同学设计了以“足球小子”为轮廓的物质反应关系图,其中A~G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银、氯化钡和铁粉中的一种。已知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A、D均是黑色固体,E的水溶液呈蓝色。
    (1)B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建筑材料 。
    (2)A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的现象为 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BaCl2=BaSO4↓+CuCl2 。
    【答案】(1)建筑材料;
    (2)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BaCl2+CuSO4=BaSO4↓+CuCl2。
    【分析】根据A~G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银、氯化钡和铁中的一种,A、D是黑色固体,所以A是氧化铜;B是难溶于水的盐,所以B是碳酸钙,E的水溶液呈蓝色,所以E是硫酸铜,D会与盐酸、硫酸铜反应,所以D是铁,G会与二氧化碳、稀盐酸反应,所以G是氢氧化钙,硫酸铜会与F反应,所以F是氯化钡,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解答】解:(1)A~G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和铁中的一种,A,所以A是氧化铜,所以B是碳酸钙,所以E是硫酸铜、硫酸铜反应,G会与二氧化碳,所以G是氢氧化钙,所以F是氯化钡,推导正确;
    (2)A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E是硫酸铜,F是氯化钡,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2↓+CuCl2。
    故答案为:(1)建筑材料;
    (2)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BaCl2+CuSO8=BaSO4↓+CuCl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42分)
    28.(8分)在研究硫酸的性质实验中。
    (1)图1是某同学在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混合制取氢气的装置。装置中出现 3 处错误。若按照上述装置制取氢气会造成的后果是 无法收集到气体,并且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弹开瓶塞 。
    (2)稀硫酸与含少量氧化铁的铁粉反应实验:如图2是反应的实验过程(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中U型管中红墨水变化情况符合该实验的是 Ⅲ 。(填写序号)
    (3)中和反应实验: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振荡。然后,同时不断振荡试管,整个实验过程的现象是 酚酞变红,然后逐渐褪色变为无色 。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1)3;无法收集到气体,并且导致瓶内压强过大,弹开瓶塞;
    (2)Ⅲ;
    (3)酚酞变红,然后逐渐褪色变为无色。
    【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图可知:锥形瓶内的导气管过长,不利于氢气的排出,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内的导气管过短;装置中出现了3处错误,并且导致瓶内压强过大。
    (2)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6═FeSO4+H2↑,锥形瓶内气压变大,故Ⅲ符合。
    (3)取4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试剂变红色,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
    (1)7;无法收集到气体,弹开瓶塞;
    (2)Ⅲ;
    (3)酚酞变红,然后逐渐褪色变为无色。
    29.(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 反应物消失 角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颈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颈烧瓶中鼓入N2,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观察到的现象是三颈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 生成物的产生 角度证明了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答案】(1)反应物消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2)①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②生成物的产生。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都发生反应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又与盐酸反应分析。
    【解答】解:(1)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减少压强减小,但二氧化碳溶于水,故答案为:反应物消失,也能产生上述现象;
    (2)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三颈烧瓶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大,Na2CO3在乙醇中微溶,因此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②稀盐酸注入三颈烧瓶内,气球变瘪,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答案为:生成物的产生。
    30.(8分)小明同学在厨房里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朵紫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很快就变成了蓝色.他又将另一朵紫色牵牛花放在某种调味品中,牵牛花变成了红色.
    请你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现象回答:
    (1)肥皂水的pH > 7(填“>”“=”或“<”);
    (2)小明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 食醋 ;
    (3)牵牛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 石蕊试液 性质相似;
    (4)据2006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用食用纯碱可鉴别真假红葡萄酒(红葡萄汁中含有色素),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相当于酸碱指示剂,纯碱溶液显碱性,红葡萄酒遇纯碱变色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分析解答;
    (2)依据该调味品遇牵牛花汁的变色情况判断该调味品的酸碱性,进而依据常见调味品的性质分析解答;
    (3)根据常见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4)从指示剂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分析解答.
    【解答】解:(1)花青素遇碱性溶液变蓝.紫色的喇叭花浸泡在肥皂水里,说明肥皂水显碱性;
    (2)依据这种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所以小红选用的调味品应该显酸性.
    (3)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所以与牵牛花汁与之相似.
    (4)红葡萄酒中含有色素,可能相当于酸碱指示剂,所以可用纯碱检验真假葡萄酒;
    故答案为:(1)>;(2)食醋;(4)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相当于酸碱指示剂,红葡萄酒遇纯碱变色.
    31.(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探究,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
    (2)B试管中出现蓝色沉淀,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3)[问题思考]C、D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以下实验继续进行探究:
    (一)探究 NaOH溶液与CO2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①方案一:小红同学改变实验装置,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方案,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乙 (填“甲“或“乙“),说明该瓶中两者发生 了化学反应。
    ②方案二:小明为证明试管C中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Ca(OH)2溶液,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 。
    (二)探究稀盐酸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当测定的pH结果为7时,则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图3是整个反应过程中的微观实质 H+、OH﹣ (填微粒符号)。
    【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一)①乙;
    ②产生白色沉淀;
    (二)H+、OH﹣。
    【分析】(1)根据酚酞遇碱变红进行分析;
    (3)(一)①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物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氧化钙和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分析;
    (二)根据中和反应特点分析。
    【解答】解:(1)因为酚酞遇碱变红,所以A试管中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3)(一)①由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乙;
    ②由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二)根据图3可以看出,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H+、OH﹣,生成的新微粒是H2O,故答案为:H+、OH﹣。
    32.(4分)科学兴趣小组在进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探究:
    (1)实验目的:进行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2)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入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待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读出土样的pH。
    (3)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4)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 酸 (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 实验时应用蒸馏水 。
    【答案】①酸;
    ②实验时应用蒸馏水。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用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据此解答。
    【解答】解:①从测定结果看,pH小于7,故答案为:酸;
    ②该实验中使用的是自来水,应该使用蒸馏水与土样混合。
    33.(6分)三瓶遗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鉴别这三瓶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①气体a的名称是 二氧化碳 。
    ②如果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三种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碳酸钠溶液 。
    (2)若遗失标签的是氢氧化钙、碳酸钠、盐酸三瓶溶液,鉴别时不需外加任何试剂,只需将其中的溶液①分别滴加到另外两种溶液②、③中,一个无明显现象,则①是 盐酸 。
    【答案】(1)①二氧化碳;②碳酸钠溶液;
    (2)盐酸。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当通入气体a时,B中产生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故a是二氧化碳,B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A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钠溶液,C中盛有的是盐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B中产生白色沉淀,故a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盐酸呈酸性,故A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试剂b是酚酞试液。
    ①a是二氧化碳,A中盛有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②若只选用一种试剂鉴别这三种溶液,则选择的鉴别试剂与被鉴别的物质混合时,可以是产生气体,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选用碳酸钠溶液。
    (2)题目中给出的物质,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此①是盐酸。
    故答案为:
    (1)①二氧化碳;②碳酸钠溶液;
    (2)盐酸。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24分)
    34.(4分)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试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答案】故答案为:
    ;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是食盐,产生白色沉淀但加稀硝酸后立即消失的是亚硝酸钠(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氯化钠、亚硝酸钠的组成粒子及两种物质的性质以及鉴别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亚硝酸钠是由钠离子与亚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根据题文信息可知,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的是食盐。
    故答案为:
    ;分别取样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但加稀硝酸后立即消失的是亚硝酸钠(合理即可)。
    35.(4分)张玲同学为测定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5.55g研碎的汉白玉粉末进行四次高温加热、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已知: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图表可知,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体的质量相等,说明,第三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由于生成的气体逸出,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反应前汉白玉粉末的质量﹣剩余固体的质量;
    (2)根据碳酸钙高温加热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参与反应的CaCO3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55g﹣3.35g=6.2g.
    (2)设5.55g汉白玉粉末中含碳酸钙质量为x
    CaCO5CaO+CO2↑
    100 44
    x 2.8g
    x=3g
    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90.8%;
    答案: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5g
    (2)汉白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1%.
    36.(8分)现用质量分数为29.2%的盐酸溶液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用所配稀盐酸测得某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1)需要加入 375 g水来配得上述稀盐酸.
    (2)测得溶液pH=7时,消耗稀盐酸200g.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若所测NaOH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时间较长,已经变质,那么测定的NaOH质量 不变 (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依据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计算;
    (3)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钠,以及氯元素守恒进行分析.
    【解答】解:(1)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500g﹣=375g;
    (2)设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x,消耗氢氧化钠的中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y 200g×7.3% x
    ==
    x=23.2g
    y=16g
    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依据氯元素守恒可知.
    故答案为:(1)375;
    (2)8.4%;
    (3)不变.
    37.(8分)小华的爷爷去年购买的化肥,由于外包装上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3、NH4HCO3和(NH4)2SO4中的一种。小华为帮助爷爷鉴别化肥,设计了如下方案:
    (1)取该化肥少量于研钵中,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KNO3 。
    (2)为进步鉴 别该化肥的成分,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
    ​(3)小华为了确认化肥成分中的阴离子,设计了如下三种实验方案:①先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②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先加入稀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你认为上述三种方案合理的是 ③ ,简述不合理方案的理由: 方案①中银离子也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酸,无法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合理即可) (任写一种)。
    【答案】(1)KNO3;
    (2)硫酸铵;
    (3)③;方案①中银离子也能与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酸,无法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
    (2)根据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3)根据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共同研磨会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实验中取该化肥少量于研钵中,闻到氨味3;
    (2)硫酸铵与盐酸不反应,碳酸氢铵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中取少量化肥于试管中,再滴加稀盐酸,说明该化肥的成分不是碳酸氢铵而是硫酸铵;
    (3)①先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不消失,不能确定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②先加入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物质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③先加入稀盐酸,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三种方案合理的是③,且不溶于酸
    方案②引入了硫酸根离子,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
    故答案为:
    (1)KNO3;
    (2)硫酸铵;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NaOH
    Na2CO3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4.25
    3.95
    3.35
    3.3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化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该化肥成分是 (填写物质名称)
    资料卡
    传统方法:稻草烧灰→加水溶解→静置沉淀→过滤取汁
    现代方法:将食用碱(纯碱和小苏打的混合物)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汁
    NaOH
    Na2CO3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操作次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剩余固体质量(g)
    4.25
    3.95
    3.35
    3.35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化肥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该化肥成分是 硫酸铵 (填写物质名称)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多校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萧山、余杭、富阳、临平多校期中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三中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共8页。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及参考答案(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富阳区等多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科学试卷及参考答案(PDF版,含答案),共2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