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535650/0-173457693880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535650/0-173457693883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535650/0-173457693886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535650/1-173457694292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535650/1-1734576942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535650/1-173457694296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 读2024年7月3日当天的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北半球冬至时,地球位于( )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图示为7月3日当天的太阳、地球和月球位置示意图,再结合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故在该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甲—乙—丙—丁,故地球经过甲的时间为7月3日之前,经过乙的时间为7月3日之后,可推出甲对应的日期为夏至日,乙对应的日期为秋分日,丙对应的日期为冬至日,丁对应的日期为春分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如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二十四节气中,“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惊蛰出现在( )
A. 3月6日前后B. 3月31日前后
C. 4月5日前后D. 4月20日前后
3. 从立冬到次年的立春(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C.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D. 北京白昼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2. A 3. B
【解析】
【2题详解】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结合我国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可知,惊蛰为春分之前第一个节气,处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前的第15日,多出现在3月6日前后,A正确,BCD错。故选A。
【3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立冬到次年的立春,经过冬至日,然后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先快后慢,A错误;从立冬到次年的立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后向北移动,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北京白昼先变短后变长,B正确,CD错误。故选B。
【点睛】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7日21时10分,搭载着微厘空间北斗低轨导航增强系统的S5、S6试验卫星在山东东方航天基地成功发射,该系统实现了全球厘米级超高精度实时动态快速导航定位。东方航天发射港是我国唯一的海上发射基地。下图示意我国航天发射基地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S5、S6试验卫星发射时( )
A. 悉尼(34°S,151°E)夜幕深沉B. 纽约(40°N,74°W)旭日东升
C. 伦敦(51°N,0°)夕阳西下D. 昆仑站(80°S,77°E)正值午夜
5. 与太原航天发射基地相比,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的主要优势有( )
①面向海洋,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②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节省燃料
③海运便利,便于运输大型设备④临近首都,科技力量雄厚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4. A 5. A
【解析】
【4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悉尼为东十区,比北京时间早2小时,所以悉尼的时间为10月7日21时10分+2小时=10月7日23时10分,正值深夜,A正确;纽约为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时间相差13小时,纽约在北京的西侧,所以纽约的时间为10月7日21时10分-13小时=10月7日8时10分,正值上午,B错误;伦敦为中时区,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所以伦敦的时间为10月7日21时10分-8小时=10月7日13时10分,正值下午,C错误;昆仑站位于东五区,比北京时间晚3小时,10月7日21时10分-3小时=10月7日18时10分,不是午夜,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由图可看出,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沿海,而太原航天发射基地位于内陆,因此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面向海洋,可多向发射,安全系数高,①正确;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与太原航天发射基地纬度差异较小,②错误;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海运便利,便于运输大型设备,③正确;东方航天港海上发射基地距离首都较远,且发射基地的科技人员可以从其他地区引进,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航天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气象条件:风速小、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好。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土地平整。人烟稀少:有建禁区的可能,纬度低,惯性离心力大且地转偏向小。靠近赤道地区:纬度低,航天器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和节约燃料。 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的要求,便于运输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夜间发射、方向等也是航天发射基地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广东省肇庆市七星岩景区每年有两次可以观看到天象奇观“卧佛含丹”,晴天的傍晚18时刚过,夕阳从约正西方缓缓落下,宛然嵌入卧佛口中,时间持续约三分钟。下图为某游客于某日拍摄到的“卧佛含丹”奇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游客拍摄到“卧佛含丹”天象奇观的时间可能在( )
A. 3月21日前后B. 6月22日前后C. 10月23日前后D. 12月22日前后
7. 游客拍摄到“卧佛含丹”天象奇观时,该日肇庆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可能是( )
A 昼长夜短B. 昼夜等长C. 昼短夜长D. 出现极昼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卧佛含丹”天象奇观是发生在当地18时日落时,因而能够拍摄该天象奇观的日期是春分(3月21日)和秋分(9月23日)前后,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7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能够拍摄到“卧佛含丹”天象奇观的日期是春分和秋分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全球昼夜等长,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所以选B。
【点睛】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全球都是昼夜等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夜长昼短、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正确的为( )
A. 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外力作用有关B. 图中地貌的形成只与板块张裂有关
C. 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不相同D. 可在丙河下游选址建水库
9. 下列正确的是( )
A. 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B. ②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
C. 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D. 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10. 能正确反映沿EF断面河床横剖面的是( )
A. B. C. D.
【答案】8. C 9. D 10. D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处先经历挤压形成褶皱导致地表形态变化,后又经历岩层断裂,使岩层隆起与下陷,在断层线位置,岩石破碎,被外力侵蚀,形成沟谷、河流。可见图中地貌既与内力作用有关,也与外力作用有关,A错误;图中地貌的形成与地壳的褶皱构造、断裂及外力作用有关,B错误;甲、乙两座山脉分别是向斜山和背斜山,向斜山的形成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关(内力作用,岩层下凹,形成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背斜山的形成主要与内力作用有关(岩层向上弯曲,凸起形成山岭),两者形成原因不同,C正确;丙河流下游有断层,不适合修建水库,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A错误;②处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石灰岩主要形成于浅海环境,B错误;③处是花岗岩,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C错误;根据图示可知,①②均为沉积岩,②岩层在①岩层下方,故②岩层形成时间比①岩层早;③为岩浆岩,③岩层侵入到②岩层和①岩层中,故③岩层在②岩层和①岩层之后形成,故图中岩层形成时间从老到新依次为②①③,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EF剖面中,E为凹岸,F为凸岸,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两岸不应是对称关系,AC错误;E岸为侵蚀岸,坡度较陡,F岸为堆积岸,坡度较缓,B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接近地表。岩浆岩可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广东省石根山风景区,有无数奇形怪状的岩石,景色优美。调查发现,石根山风景区岩石多由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图1为石根山风景区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外力作用B. ②——岩浆活动
C. ③——变质作用D. ④——重熔再生
12. 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B. 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C. 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表示侵入型岩浆岩,乙表示喷出型岩浆岩,丙表示沉积岩,丁表示变质岩。①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变成沉积物的过程,为外力作用,A正确; ②环节是沉积岩转化为变质岩的过程,为变质作用,B错误; ③是岩石的熔融再生作用,C错误; ④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某类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较大的致密岩石”应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因此该景观是由侵入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因此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后形成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岩石裸露,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形成如今的地貌景观,故石根山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形成奇形怪状的岩石,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指向岩浆的地质作用表示重融再生,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表示冷却凝固,指向变质岩的作用表示变质作用,指向沉积岩的作用表示外力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4. 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 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 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 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 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A. 欧亚板块张裂B. 美洲板块抬升
C. 太平洋板块张裂D. 太平洋板块俯冲
16. 与海沟相伴而生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北部为美洲板块,南部为太平洋板块,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故D正确;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B错误;海沟区域不临欧亚板块,且欧亚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A错误;太平洋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构成,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发生,板块内部相对稳定。
下图为2021年9月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水平气流运动分别是( )
A. 气旋,顺时针辐散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D.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18. 甲乙丙丁四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甲地北风劲吹B. 乙地风雨交加C. 丙地电闪雷鸣D. 丁地阴雨连绵
【答案】17. D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甲地气压中心向外的低压槽中形成锋面系统,应为低压中心或气旋,排除反气旋和高压系统,B、C错误。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辐合,D正确,A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甲地位于暖锋锋前,此时风向应为偏东风或东南风,北风错误,A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前,此时并未受冷锋影响,天气应以晴朗为主,B错误。丙地处于高压中心,此时应为晴朗天气,C错误。丁地位于冷锋锋后,冷锋的降水主要在锋后,故丁地应为阴雨连绵,D正确,故选D。
【点睛】温带气旋,又称为“温带低气压”或“锋面气旋”,是活跃在温带中高纬度地区的一种近似椭圆型的斜压性气旋。温带气旋活动时常伴有冷空气的侵袭,降温、风沙、雪、霜冻、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现象随之而来。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 塔里木盆地
20.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B. 5月~9月
C. 9月~12月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0题详解】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 )
A. 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B. 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 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 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2.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 丁地受赤道低气压控制B. 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D. 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21. C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甲风带为东北信风带,风向没有明显季节变化,A错误。乙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形成的上升气流,是因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风向为西南季风,其形成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产生,C正确。丁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在大陆西岸属于离岸风,气流干燥,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图示季节,非洲西部赤道以北受西南季风影响,为北半球夏季。此时丁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A错误。黄河流域夏季降水充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陆地形成低压中心,C错误。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出现季节性移动,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在夏半年偏北,冬半年偏南。
读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②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
24. 下列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③地气候类型一般分布在大陆西岸
B. ①地降水少,所以地表一定干旱
C. ①地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②地气候特征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据图可知,②地1、7月最低气温均在20℃以上,1、7月降水均在150mm以上,全年高温多雨,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地1月最低气温在0℃以下,7月气温较高,位于北半球,降水集中在夏季、7月降水小于100mm,冬季降水少,全年降水少,应该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严寒,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全年降水少,但若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地表不会干旱,BC错误;②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压带影响,D错误;③气候类型为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大陆西岸,A正确。故选A。
【点睛】判断气候类型的三步骤主要包括:判断半球:根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月份来判断南北半球。以温定带(以最冷月气温判断):大于15度的是热带。介于0到15之间的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介于零下15和0之间是温带气候。最高温在0度以下则是寒带气候。以水定型降水类型: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少雨型(全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图3.8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 两线示意锋的位置。
(1)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乌兰巴托和北京风力的强弱。
(2)在图中用符号标注甲、乙锋的类型并画出雨带位置。
(3)描述P地在乙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答案】(1)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而北京等压线稀疏,所以乌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
(2)甲为暖锋,乙为冷锋,雨带位置如图中红色阴影部分。
(3)
P地过境前:天气晴朗,气压低;过境时:雷雨大风降温天气;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亚洲某日海平面等压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锋面气旋、等压线的判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此题考查等压线疏密与气压的关系。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强,乌兰巴托处的等压线相比北京更密,所以风更大。
【小问2详解】
此题考查锋面气旋。北半球的气旋是呈逆时针辐合旋转,气旋的南部是接近赤道的低纬度,气温高,相当于暖空气。而气旋北部是纬度比较高、气温较低的冷空气,按照气旋的旋转方式,在气旋的西侧,是北部的冷空气在推动南部的暖空气在运动,正好是冷锋形成的过程,形成冷锋同理,东侧是南部的暖空气推动北部的冷空气在旋转,是暖锋的形成过程,形成暖锋。所以西侧是冷锋,东侧是暖锋。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低压中心处盛行上升气流,也会产生降水。画图如下:
【小问3详解】
此题考查冷锋。P地在冷锋锋前,冷锋降雨区域在锋后,所以P地在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压低;过境时常伴有雷雨大风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1)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3)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说明其成因。
【答案】(1)S市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M市气候特征为全年温和湿润;成因是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2)乙地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板块运动使得乙地海岸线破碎;位于南纬40-50°,盛行西风带动海浪侵蚀海岸,导致海岸线破碎;冰川侵蚀也会导致海岸线破碎。
(3)丙地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被安第斯山脉阻挡,丙地位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西风在丙地离岸风,大西洋水汽难以登陆。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智利的气温和降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环流、气候的影响因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S市夏季气温在20℃以上,冬季气温在0℃以上,气温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夏季降水几乎为0,冬季降水在50-100mm,降水特征表现为冬季多雨;因此S市气候特征总结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成因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M市夏季在10-20℃,冬季气温在0-10℃,气温特征表现为全年温和;夏季月降水量为0-100mm,冬季月降水量为200mm左右,降水特征表现为全年湿润;因此M市气候特征总结为全年温和湿润;成因是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
【小问2详解】
乙地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边界,板块不断碰撞挤压使得乙地海岸线破碎;同时该地位于南纬40-50°,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盛行风带动海浪拍打沿岸地区岩石,导致海岸线破碎;另外,冰川运动会形成侵蚀地貌,形成峡湾等,使得海岸线破碎。
【小问3详解】
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该地受盛行西风控制,盛行西风携带的湿润水汽被安第斯山脉阻挡,丙地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且西风在大陆东岸为离岸风,影响了大西洋水汽的登陆,因此气候干燥少雨。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图为材料,涉及勘察加半岛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详解】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该地位于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所以南北走向山脉阻挡季风,冬季吹西北风,半岛西侧形成多雨区,东侧形成雨影区;夏季吹东南风,半岛东侧形成多雨区,西侧形成雨影区;最高峰有4 750 m,所以地势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多奇峰峭壁。地质史上庐山曾经历过4次冰期,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庐山脚下的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东岸甲地(见图)附近就有20多万亩沙丘,有“天漠”之称。下图为庐山、鄱阳湖区域图及地质剖面示意图。
(1)说出庐山的地貌名称,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2)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庐山多奇峰峭壁的原因。
(3)分析鄱阳湖东岸甲地“天漠”的成因。
【答案】(1)断块山。形成过程: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形成断层,两侧岩块相对下降,中间岩块上升而形成庐山。
(2)庐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多次冰期,冰川对山体侵蚀作用强烈且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充沛,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因而形成了奇峰峭壁。
(3)湖区周围多低山、丘陵,水土流失严重;雨季多暴雨,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期。湖内沙滩裸露;冬季风强劲。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促成甲地沙丘的形成和发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庐山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庐山的地貌名称及其形成过程、外力作用、“天漠”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庐山地质剖面示意图以及所学知识,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两侧岩块相对下降,中间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即为庐山。
【小问2详解】
材料中显示,地质史上庐山曾经历过4次冰期,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一系列冰川地貌景观,如刃脊、冰斗、角峰、U形谷等,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河流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形成了奇峰峭壁。
【小问3详解】
材料中鄱阳湖东岸甲地天漠的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和强劲的风力作用,鄱阳湖附近地形多低山、丘陵,植被破坏严重,且降水集中,雨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湖区大量泥沙沉积,形成丰富的沙源;鄱阳湖附近属于季风区,北部无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力强劲且大风日数多,冬季鄱阳湖为枯水期,水位低,湖泊内沙滩裸露,大风将湖盆内裸露的泥沙搬运至沿岸地区堆积,促成甲地沙丘的形成和发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东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广东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pdf、广东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地理答题卡pdf、广东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上高二级期中考试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广东省汕头市潮阳黄图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荔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广州市荔湾中学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学科docx、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