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7分)中华文化如浩浩江水,奔涌不息,从主流到支流,激荡冲撞,形成一道道壮丽景观。我们就是传承者,让我们用一笔一划书写汉字里屡屡墨香。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1)万里江天,极目远眺,曹操登高抒怀:“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在外羁旅,夜深人静,就容易像王湾一样喷涌出“ , ”的思乡情。(王湾《次北固山下》)
    (3)还有人开始思考生活,如陆游在游历乡村的过程中领悟出的丰富人生哲理,写下“ , ”的诗句。(陆游《游山西村》)
    (4)当然更有人在生活的大浪淘沙中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正如孔子所说“ , ”他们所追寻的这一切,都形成了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论语>十二章》)
    2.(8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甲]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乙]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丙]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给加点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菜畦
    cuán 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文中加点的“碧绿”“高大”“长吟”都是形容词;画横线的短语“无限趣味”“又酸又甜”“好得远”分别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
    B.文中丙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中的“缠络”“莲房一般”“根”分别作了这三句话谓语、状语、宾语。
    C.文中甲句“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句子主干是:黄蜂伏在菜花上。
    D.文中乙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与“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3)文以载道、礼以行之。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谦辞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
    情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我校文学社组织学生参观鲁迅故居的百草园。
    A.鲁迅故居大厅设有服务台,滚动条上写着:欢迎光临,游览中的相关事宜,敬请各位游客垂询。
    B.面对美丽的百草园,小明高兴地说:“我一定多拍照片,光临指导,还要写一篇文章赞美百草园呢。”
    C.玲玲主动说:“好啊,好啊!到时我一定会帮你斧正。”
    D.小明感谢道:“感谢你指点拙作,我也会不吝赐教的。”
    (4)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触颇深,根据内容和感受写下很多对联,请你将其中一幅补充完整。
    上联: 听故事
    下联:三味屋中读书习字
    二、阅读(45分)
    3.(10分)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书幽芳亭记(节选)
    【宋】黄庭坚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
    (1)甲文作者是北宋哲学家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陶后鲜有闻
    ③兰甚似乎君子
    ④宜乎众矣
    (3)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并赋予了莲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请你分别说说两篇文章的作者要借物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链接材料:托物言志的特点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寄托感悟。
    甲文作者借莲“言志”:
    乙文黄庭坚借兰“言志”:
    (5)甲文作者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乙文作者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及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链接材料: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君子的美好品质:
    4.(5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①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②,为分宁主簿③。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⑤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周敦颐传》)
    【注】①以:因为。②任:推荐。③分宁:地名;主簿:官名。④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⑤仕:指做官。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有狱久不决
    ②囚得免
    (2)周敦颐“将弃官去”的缘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表述)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周敦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16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报秋
    宗璞
    ①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能持续开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
    ③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是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④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常这样自嘲。
    ⑤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⑥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⑦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⑧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原文是: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⑨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诵,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⑩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根据本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写看到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作者吃惊是因为 ,联系全文,作者怅然是因为 。(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笔下的玉簪花有哪些特点和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阅读第⑤段划线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
    (4)有人认为文章的题目改为“玉簪花”更好,你的意见呢?请简述理由。
    6.(9分)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问题。
    让阅读为青春增色
    徐川
    ①最是书香能致远。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如何通过读书学习夯实基础、挺立脊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关乎个人成长成才,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②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阅读是青少年获取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必由之路。选一本好书入门,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唤醒阅读活力,让青少年愿意读、喜欢读、坚持读。“小德川流,大德敦化”,由阅读兴趣激发到阅读习惯养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一阵”到“学一生”,青少年才能在博览群书、日积月累中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独立思考、创新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
    ③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
    ④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向实践学习,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在读的深度上,不能把读书学习狭义理解为学习知识,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担当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⑤“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加强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城市创建,从阅览室到图书馆、文化馆,从黑板报、宣传栏到文化墙……把读书的环境搭建起来,让读书的氛围浓郁起来,凝聚家、校、社会的强大合力,就能激发广大青少年读书学习的热情,以阅读丰盈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20日第5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段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②段或第④段,你认为放在哪一段合适?请讲述理由。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文章②③④三个段落的排列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2分)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人物描写,完成表格内容。
    8.(3分)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A.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
    B.祥子的车卖了,祥子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chī)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磕磕地随着大家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他想哭都哭不出声来。
    (1)《骆驼祥子》是(作家) 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北平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2)请分别写出A、B两段祥子“几乎要哭出来”“想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
    A段祥子
    B段祥子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9.(10分)春天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季节,是播种希望的季节。班级开展以“拥抱春天,逐梦青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完成任务。
    (1)【活动一:知春】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描写春天的四字成语。
    (2)【活动二:研春】开展关于“春天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小研究,请你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B.惊蛰: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C.清明: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祭扫坟墓等习俗。
    D.谷雨: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3)【活动三:赞春】春天在多彩的自然中。请根据示例,选择恰当的事物,仿写一个体现“自然中的春天”的句子。
    示例: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4)【活动四:惜春】春天是生机蓬勃,播下希望的季节,“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趁青春正好,请同学们写下青春的宣言(以宣言的方式将自己对青春的设想写出来。)
    要求:①请用“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作为宣言的开头。②行文中至少要使用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警句或一种修辞手法。③宣言结尾不要出现宣言人的名字。④字数:30字以上,80字以内。
    10.(50分)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一:春雨润物细无声。“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请以“润心细无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1)梁启超说过,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2)大地,因背负着收容嫩草绿树的责任,才呈现勃勃生机;花朵,因背负着招待忙蜂舞蝶的责任,才有秋日香甜硕果。人也一样,因负着责任,才成其为人。
    要求:①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毕业学校名。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答案:
    (1)山岛竦峙(注意“竦”的书写)
    (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4)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根据字词积累,“菜畦”中的“畦”读作“qí”,“cuán成”写作“攒成”。
    (2)本题考查短语、句子成分、句子主干、修辞方法。根据各知识点的掌握作答
    A.有误,“长吟”是动词,“好得远”是补充短语;
    B.有误,文中丙句“莲房一般”作定语;
    C.有误,文中甲句“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句子主干是:黄蜂伏;
    D.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A.正确;
    B.有误,“光临指导”为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C.有误,“斧正”常用作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D.有误,“不吝赐教”是请人指教的客气话,不能用于自己;
    故选:A。
    (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可用“百草园里”与“三味屋中”相对,“敬先生”与“听故事”相对。故对联可补写为:上联:百草园里捉虫捕鸟听故事;下联:三味屋中读书习字敬先生。
    【解答】答案:
    (1)qí 攒
    (2)D
    (3)A
    (4)百草园里 敬先生
    【点评】常用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二、阅读(45分)
    3.【分析】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使人感到清雅,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就很多人了!

    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兰花珍贵,并不是等到楚国的放逐臣子屈原以后才认识到它的珍贵。兰花非常像君子,它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中,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即使遭受严酷的雪霜考验也被杀死,但来年仍然不会改变它的本性。
    链接材料
    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却不因此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答】(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妖,艳丽。
    ②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③句意:兰花非常像君子。甚,很,非常。
    ④应该就很多人了!宜,应当。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侧面衬托。
    故选:B。
    (4)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莲花虽生长在泥泞之中,却能保持自身的纯洁,不被污染,正如君子身处世俗之中,却能保持高尚的品德,不受世俗的影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则象征了君子内外一致,不拐弯抹角,不追求世俗的繁华,保持正直的品格。“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表现了君子的庄重高洁,让人尊敬,不可轻慢。
    乙文“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表明兰花在荒僻的山谷中依然能散发出芳香,不以无人欣赏而改变自己的本性,正如君子在困境中仍保持高尚的品德。“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更加强调了兰花在严峻的环境下依然坚守本色,不畏艰难,这与君子在面对逆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和正直品质的态度相呼应。
    (5)本题考查探究性阅读。
    甲文和乙文都通过描绘花卉的形象来表达君子具备的美好品质。甲文中的莲花象征着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品质。文章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了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这反映了君子在恶劣环境中仍保持纯洁,不受外界诱惑。“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则象征君子内外一致,不拐弯抹角,不追求世俗的繁华,保持正直的品格。“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表现了君子的庄重高洁,让人尊敬,不可轻慢。乙文中的兰花象征着君子在困境中仍保持节操,不改变本性的高洁品质。文章中的“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表明兰花在荒僻的山谷中依然能散发出芳香,不以无人欣赏而改变自己的本性,正如君子在困境中仍保持高尚的品德。“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更加强调了兰花在严峻的环境下依然坚守本色,不畏艰难,这与君子在面对逆境时保持坚定信念和正直品质的态度相呼应。
    链接材料“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中,孔子认为一个人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这进一步说明了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即心胸宽广,不因他人的无知或误解而动怒,能包容他人,这也是君子的重要品质之一。综上所述,君子具备的美好品质包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在困境中保持节操,不改变本性;内外一致,保持正直;庄重高洁,受人尊敬;心胸宽广,包容他人。
    答案:
    (1)周敦颐。
    (2)①艳丽。
    ②少。
    ③很,非常。
    ④应当。
    (3)B
    (4)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乙:表达自己无人赏识也耐得住寂寞;屡遭打击也不改其志的坚守。
    (5)从甲文中感受到君子应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从乙文中体会到君子应该坚守本心,不改本性;从链接材料中领悟到君子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该提升个人修养,自我进步。(或求同存异,宽容谦让。)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4.【分析】参考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担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的人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狱:案件。
    ②句意: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得:得到、获得。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可知,王逵对囚犯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所以周敦颐打算辞官而去。
    (3)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人物评价。
    根据“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可知,周敦颐一次审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断案能力很强,一般的老吏都比不上他;根据“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可知,周敦颐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因犯;根据“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可知,他不畏惧严酷凶狠的官吏,据理力争,为误判的犯人免除了本不该有的死罪,说明周敦颐刚正不阿,秉公判案。
    答案:
    (1)①案件。
    ②得到、获得。
    (2)王逵对囚犯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
    (3)他面对一件久拖不决的案件,只审讯一次就审理清楚了,说明他明察秋毫、为民办事、有才能;面对王逵的酷悍,无人敢相争,周敦颐却为了一个囚徒独自与王逵争辩,宁可弃官也不愿枉杀人命来取悦上级,说明他勇敢无私、刚正不阿、秉公判案。
    【点评】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
    (1)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2)在学习时应灵活掌握。要熟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3)结合词语所在句子的句意推断词语的意思。
    5.【分析】文章介绍玉簪花的生长过程、特点和功用,并由花及人,告诉人们面对现实,抓住现在,不要虚度年华。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特点:根据第③段“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第⑤段“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第⑥段“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可概括:生命力强,喜欢生长在背阴处;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香气浓郁。
    作用:根据第③段“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可概括:花瓣可以入药,叶子可以治脚气。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如绿波上的白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玉簪花比作绿波上的白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的生机与活力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题目的妙处。
    先表明观点——不能改,再谈理由。“报秋”这个题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阅读兴趣。全文由花及人,告诉人们面对现实,抓住现在,不要虚度年华。改为“玉簪花”则不能吸引读者阅读。
    答案:
    (1)没几天便是立秋 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2)特点:生命力强,喜欢生长在背阴处;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香气浓郁。
    作用:花瓣可以入药,叶子可以治脚气。
    (3)比喻;将玉簪花比作绿波上的白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玉簪花在绿叶衬托下的生机与活力情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之情。
    (4)不能改。因为“报秋”这个题目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和阅读兴趣。文章不仅是为了介绍玉簪花,更为重要的是由花及人,告诉人们面对现实,抓住现在,不要虚度年华。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6.【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文章从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谈起,提出“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的中心论点;然后从“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三方面展开论证;最后,指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论证层次清晰,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充分。
    【解答】(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文章中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见解。论点的位置一般在标题、开头或结尾。
    阅读全文可知,文章从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谈起,提出“广大青少年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的中心论点;然后从“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三方面展开论证;最后,指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需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阅读氛围。据此可知,标题“让阅读为青春增色”和“广大青少年要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都可统领全文内容,可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根据上文“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也要学会读‘薄’,把阅读所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可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一句运用比喻论证或喻证法、道理论证或引证法,形象有力地证明了“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的意思是“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文章第②段的分论点是“激发阅读兴趣,厚实青春底气”。因此,该材料与第②段的分论点一致。
    (4)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不能调换”,然后通过分析个分论点的逻辑关系及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来阐述理由。第②③④段与第①段的相关表述一一对应,依次讲述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成效,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
    答案:
    (1)示例一:让阅读为青春增色。
    示例二:广大青少年要通过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检视阅读成效以充实自我、提升本领、增长才干。
    (2)比喻论证或喻证法、道理论证或引证法。
    (3)第②段。此论据讲述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与第②段的分论点一致。
    (4)不能调换。因为②③④段与第①段的相关表述一一对应,依次讲述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成效,层层递进,具有逻辑性。
    【点评】论证方法主要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7.【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这些想象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和人物。
    联系“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可知,是《西游记》中的沙僧。他原为上界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到下界,每七日万剑穿心,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玄奘西天拜佛求取真经。
    联系“他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执着不屈,极强的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他是有勇有谋的工程师,海洋的‘隐者’”可知“他”是《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尼摩船长是《海底两万里》中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
    答案:
    示例:①西游记 ②沙僧 ③海底两万里 ④尼摩船长
    【点评】阅读名著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分析】《骆驼祥子》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A.本段情节是祥子买上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辆车,根据下文的描述“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可以看出祥子对这辆车的喜爱,祥子有了自己的车,心中激动,是高兴地想要哭出来;
    B.本段情节是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为虎妞下葬,根据上文“祥子的车卖了”,可以推断祥子因为虎妞办丧事没钱,把车卖了,心中难过到了极点,哭都哭不出声。
    答案:
    (1)老舍
    (2)A.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B.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9.【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符合要求即可。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ABD.正确。
    C.有误,吃粽子、赛龙舟是端午节习俗。
    故选:C。
    (3)本题考查仿写。根据例句,用“从……,我们读出……”这样的句式来写即可。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题干要求,结合自己的感悟来写即可。
    【解答】答案:
    (1)示例:春色满园 春暖花开
    (2)C
    (3)示例:从破土而出的嫩芽身上,我们读出成长的力量。
    (4)示例: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青春是一生中最闪亮的日子,是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为理想拼搏奋斗的年纪。趁着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加倍珍惜这稍纵即逝的青春,书写光辉灿烂的壮丽诗篇。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10.【分析】(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文题“润心细无声”富有诗意,要求考生捕捉生活中那些如春雨般悄无声息却深入人心的细微瞬间或情感。审题时,关键在于理解“润心”与“细无声”两个词汇的深层含义。“润心”指某种情感或经历对内心产生的积极影响,而“细无声”则强调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在立意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亲人间的默默付出、朋友间的无声陪伴、师长的悉心教导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这些平凡事物中蕴含的深情与力量。选材方面,可以围绕个人成长经历,选取那些让你感动、启发的瞬间。例如,描述一次母亲在深夜为你准备早餐的场景,虽然她并未多言,但那份默默的爱意却足以温暖你的心房。或者回忆一次与朋友共度的艰难时光,彼此间的无声支持成为你前行的动力。构思时,可以采用倒叙或插叙的手法,先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再回忆具体事件,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引人入胜。同时,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展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总之,写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真实与细腻,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人性的美好与温暖。
    (2)本题考查材料作文。这篇作文材料以梁启超的名言为引子,通过大地与花朵的比喻,强调了责任对于个体与自然界的重要性。审题时,需要抓住“责任”这一核心词,理解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立意上,可以选择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探讨责任对于塑造品格、提升自我价值的作用;也可以从社会层面出发,分析责任感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在选材方面,可以围绕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选取与责任相关的具体事例。例如,可以讲述一次自己承担责任的经历,如参加志愿服务、完成一项重要任务等,通过具体细节展现责任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或者,可以选择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如环保行动、公益活动等,分析其中体现的责任感及其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在构思时,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引述材料并提出观点,然后分点论述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最后总结全文,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同时,注重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解答】
    润心细无声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常常如春雨般悄然降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从容。
    记得那是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房间,温暖而宁静。我慵懒地躺在床上,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突然,一阵轻微的响动打破了这份宁静,我微微睁开眼睛,只见母亲正站在床边,轻轻地为我整理着被褥。她的动作是那么轻柔,仿佛怕惊醒了我这个还在梦乡中的孩子。我静静地注视着母亲,发现她的眼角已爬上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依然充满了慈爱与温暖。
    母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为我做好了一切。她转身离开时,轻轻地带上了房门,仿佛怕打破这份宁静的美好。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母亲的爱,就像这春雨般悄无声息,却足以滋润我的心灵。
    此后,我开始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发现,父亲的背影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变得佝偻;老师的眼神在无数个夜晚的灯光下变得疲惫;朋友的笑容在共同度过的时光中变得更加珍贵。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却都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影响着我,让我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
    润心细无声,这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更是一种人生的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关爱与陪伴往往是无言的,它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张扬的举止,只需要一份真挚的情感和默默的付出。这些细微之处,虽然不易察觉,但却能在我们内心深处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让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用心去感受那些润心细无声的美好。在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怀揣着这份感激与珍惜,勇往直前,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
    责任是颗渺小的种子,一旦把它播种在你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生根、发芽。要不了多久,它会成为小树苗,最后成为参天大树。经过努力,它会开花,点缀你的人生,最后结果,这是对你尽责任的回报。
    当你抛弃它,它就始终只是一颗种子;当你在尽责任中放弃了它,那它就会死亡,甚至给你的人生抹上一丝阴霾;如果你在它含苞绽放时,用骄傲拔掉了它,你就会在别人得到果实后而后悔,想要重新尽责任却没时间了,更没有机会了。只有你坚持尽到这些责任,努力呵护它们,你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责任。责任,也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规定,也许是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也许是自己的工作……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有学习的责任,建筑师有建房的责任,老师有教学的责任,作家有写作的责任,甚至连普通的动物——乌鸦也有反哺的责任。
    何为责任?还是顾炎武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一直指导着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他们一生的信条。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国家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有人还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为了“天下兴亡,我有责”。意思是说,“我”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如何尽责?答案在一张张时代的写照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对亿万苍生的责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对整个蜀国的责任;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前赴后继,这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应当承担起自己无可推卸的责任。也许,作为学生的我们的责任尚不是历史、也不是时代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在家人的笑脸上,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在无边的学海里。但我们明白责任,完成着责任。
    责任,是一朵灿烂无比的花,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责任,是一道辉煌耀眼的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
    责任是永远推动人类历史、开创人类文明的那只滚滚车轮。责任,在我们的心中。
    【点评】(1)此篇作文情感真挚,通过描绘母亲清晨整理被褥的细微动作,展现了母爱的无声与深沉。文章语言流畅,细节描写生动,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同时,作者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发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成长与生活的珍视和感恩之情。整篇文章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2)本文通过多种议论方式,采取递进式的行文结构,使得论证严谨有力。开篇先通过一段比喻和道理论证,明确立意。在举出一些有关“责任”的例子后,用两个简洁的设问句引出两个分论点并进行讨论,又一次有力地支持了“负责任”的中心论点。然后再一次用优美而严谨的比喻加强论证力度,收束全文。思路清晰明确,值得学习。名著及作者
    人物描写
    人物名字
    ①名著:
    《 》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③名著:
    《 》
    自信,因为他的头在其肩部轮廓所形成的弧线上面高傲般扬着,那双阴郁神态的眼睛冷静沉着地注视着别人。坚毅,这从他眼眶筋肉的急速收缩就能看出……
    他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执着不屈,极强的正义感和奉献精神,反抗殖民主义,他是有勇有谋的工程师,海洋的“隐者”。

    相关试卷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之一,对下面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