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新疆兵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e地层形成时期, 该区域地质环境演化顺序为, 图中, 地震波向下经过b界面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前两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3月14日14时40分左右,在台湾北部的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及宜兰县北端部分地区,人们观察到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凌日(从地球上可观察到绕地球公转的哈勃望远镜飞过太阳盘面之前)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正常工作时的哈勃望远镜属于( )
A. 卫星 B. 恒星 C. 行星 D. 星云
2. 哈勃望远镜所属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河外星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地月系
3. 下列符合哈勃望远镜凌日时位置特征的是( )
A. B.
C. D.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哈勃望远镜是在地球上方约570千米的高度绕地球运行的,地球为行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哈勃望远镜为卫星,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哈勃望远镜围绕地球运行,所属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D正确;太阳系包括地月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别,排除ABC。故选D。
【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哈勃太空望远镜凌日时可以从地球上可观察到绕地球公转的哈勃望远镜飞过太阳盘面之前,因此哈勃望远镜位于太阳和地球运动轨迹之间,C正确,排除ABD。故选C。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自东向西受海洋水汽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图(单位:MJ/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在空间分布上( )
A. 低值区位于西南部 B. 高值区位于东南部
C. 西多东少 D. 较为均匀
5.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昼长 B. 植被 C. 纬度 D. 降水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图示,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辐射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多东少,空间分布不均匀,高值区位于西部或西南地区,东部和东北部太阳辐射较少,低值区位于东北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受海洋气团影响逐渐减弱,降水变少,晴天较多,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多,D正确;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沿纬线延伸,纬度相差不大,东西方向昼长时间相差小,AC错误;植被几乎不对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造成影响较,B错误。故选D。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一般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时间序列和化石存在,对研究古地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下图示意喜马拉雅山山地局部地层结构,该地地层未经较大的地质变动破坏。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地层中生物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的是( )
A. d地层 B. e地层 C. b地层 D. c地层
7. e地层形成时期( )
A.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 裸子植物繁盛
C. 哺乳类动物初现 D. 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8. 该区域地质环境演化顺序为( )
A. 浅海区→陆地区→山地 B. 陆地区→浅海区→山地
C. 深海区→浅海区→山地 D. 山地区→浅海区→深海区
【答案】6. A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中生代时期是恐龙繁盛时期,图中d地层有恐龙化石存在,因此d地层中生物(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A符合题意;e地层有大型哺乳类动物化石,大型哺乳类动物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排除B;b地层有菊石化石、c地层有鱼类化石,原始菊石和原始鱼类都主要生活在古生代时期,排除CD。故选A。
【7题详解】
读图可知,e地层中有哺乳类动物化石存在,大型哺乳动物出现在新生代,因此e地层应形成于新生代。新生代联合古陆完全解体,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与e地层形成时期不同,B错误;哺乳类动物初现于中生代,与e地层形成时期不同,C错误;新生代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促使了阿尔卑斯山脉形成,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地层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时间顺序,最古老的最下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三叶虫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区域,以藻类植物、原生动物等为食,表明该区域当时环境为浅海,后面依次形成的地层中含菊石、鱼类化石,这此生物也生活在浅海环境,再后形成的d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表明当地逐渐演变为陆地,最后形成的e地层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有可能当地演化为山地环境。由此判断,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下图中a、b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甲、乙、丙分别代表地球的不同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 )
A. 甲圈层为地幔 B. 乙圈层厚度最薄
C. 软流层存在于乙圈层 D. a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10. 地震波向下经过b界面后( )
A. 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均变快
B. 横波消失,纵波传播速度变慢
C. 纵波传播速度变快,横波消失
D. 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均变慢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甲圈层属于内部圈层并且位于最表层,应为地壳,A错误;甲圈层为地壳,而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根据图中所示乙圈层厚度大约在33-2900km左右,应为地幔,因此甲圈层最薄,B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而乙圈层代表地幔,因此软流层存在于乙圈层,C正确;图中所示a界面位于地下33千米处,为莫霍界面,b界面位于地下2900km处,为古登堡界面,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b界面为古登堡界面,该界面以下为地核,而地核外核为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因此横波会消失;而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传播,由于传播介质由固态转为液态,因此纵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会减速后继续向下传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年9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丰县发生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大气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变差,受强沙尘天气的影响,该日平均气温较前日降低了3℃。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环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
A. 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地面辐射
C. 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大气反射,大气逆辐射
D. 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12. 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 该日平均气温较前日偏低,主要是由于( )
A. 大气逆辐射强度明显降低 B. 地面辐射丧失的热量偏多
C.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D. 大气吸收作用明显在变弱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丁由地面吸收,因此为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主要体现在大气反射、散射、吸收太阳辐射,因此甲为大气反射;乙是地面的热量向外辐射,是地面辐射;丙大气辐射返还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对应图中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024年9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丰县发生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因此该日平均气温较前日偏低,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尘埃物质增加,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减少,C正确;沙尘暴天气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吸收作用增强,排除AD;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因此地面丧失的热量偏少,排除B。故选C。
沙漠中的绿洲受高植被覆盖率的影响,白天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在沙漠中形成“冷岛效应”。下图为沙漠绿洲高空等压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冷岛效应”形成时( )
A. 绿洲大气上升,带走绿洲废热 B. 绿洲大气下热上冷,对流旺盛
C. 沙漠形成高压,绿洲废热外流 D. 绿洲大气下沉,逆温现象明显
15. 符合“冷岛效应”近地面等温线或等压线分布的是( )
A. B.
C. D.
16. “冷岛效应”控制下的地区( )
A. 污染物扩散迅速 B. 空气湿度降低
C. 沙尘暴发生频率减少 D. 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14. D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白天绿洲的气温明显较周边沙漠地区低,因此绿洲上空大气下沉,使绿洲近地面形成高压,绿洲上空形成低压,并且此时绿洲附近气温低,而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因此绿洲处形成了下冷上热的逆温层,大气结构较为稳定,不利于对流;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沙漠升温快,气温高,沙漠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方向较为凉爽的气流由绿洲流向沙漠。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冷岛效应产生时近地面气温较低,因此等温线下凹,盛行下沉气流,使得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线上凸,由此判断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其大气下冷上暖,对流作用受到抑制,风力较弱,因此污染物不易扩散,也不容易发生沙尘暴,A错误,C正确;由于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弱,空气湿度相对高于不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区域,湿度不会降低,B错误;受冷岛效应影响的地区,白天增温幅度较小,且湿度相对较大,其昼夜温差小于不受冷岛效应控制的区域,昼夜温差相对减小,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数量可以表征太阳活动的强弱程度,太阳活动的强弱会对地球上气候环境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下列左图示意太阳的外部圈层结构,右图示意1960—2013年年均太阳黑子相对数与辽宁西北地区年降水距平关系(降水距平值=当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
(1)太阳黑子出现于太阳大气层的____层,一般太阳黑子数量偏多的年份____层的耀斑数量也会偏多。(填写字母)
(2)说出1960—2013年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特点。
(3)推测1980年辽宁西北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并说出理由。
【答案】(1)C B
(2)黑子相对数年际变化大;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11年。
(3)干旱。理由:该年降水距平为负值;说明当年降水量明显小于多年平均值;当年降水总量较少,易发生旱灾。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分别为C光球层、B色球层、A日冕层;其中太阳黑子出现在C光球层上,一般太阳黑子数量偏多的年份,B色球层上发生的耀斑数量也会偏多。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在1960-2013年,太阳黑子相对数介于大约0-160之间变化,不同年份太阳黑子相对数差异较大,说明年际变化大;两个高峰或两个低谷年份之间的间隔约为11年,因此可以确定太阳黑子相对数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980年辽宁西北部降水距平为负值,由此可知当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多年平均值;由于其降水偏少大约150毫米,降水总量较少,因此该地区容易发生旱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球上的大气依据其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个圈层结构。下列甲、乙、丙为地球大气的三个圈层结构温度变化图(三幅图横纵轴比例不同)。
(1)甲图表示的是____,阐述该层大气的特点____。
(2)乙图表示的是____,列举在该层可见的两例地理现象____。
(3)丙图表示的是____,分析该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原因____。
【答案】(1)对流层 特点: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和污染物都集中在该层;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2)高层大气 现象:流星现象,极光现象,人造卫星等。
(3)平流层 原因:该层中上部存在臭氧层;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温,导致大气温度下冷上热。
【解析】
【小问1详解】
甲图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是对流层,该层大气的特点包括: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因此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距离地面最近,引力作用较强,因此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和污染物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雾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岁海拔升高,引力逐渐减小,大气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小问2详解】
乙图温度随海拔升高先降低再升高,是高层大气。该层可见的两例地理现象:流星现象: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后,高速分行与高层大气摩擦,产生耀眼的光亮而产生流星现象,极光现象:是来自地球磁层或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人造卫星:大多控制在400km以内的高度,主要位于高层大气中。
【小问3详解】
丙图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是平流层。大气温度垂直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层中上部存在臭氧层;臭氧层会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主要位平流层于中上部,导致大气温度下冷上热,空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中下旬,欧洲大陆受形成于北大西洋的高压系统影响,南北部天气存在较大差异。下图为2023年2月21日23时欧洲西部部分区域气压形势图。
(1)结合图示,写出下图中甲地大气的受力名称。
a:____b:____c:____d:____
(2)乙地的风向为____;乙地的气压值范围为____。
(3)比较甲、乙两地的风速大小,并说明理由。
【答案】(1)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2)偏南风 1015—1020hPa
(3)甲>乙。理由: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较大;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d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为气压梯度力;c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向右偏转,代表实际的水平风向;图中为欧洲,位于北半球,b位于风向右侧,与风向垂直,代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图中a与实际风向相反,为摩擦力。
【小问2详解】
读气压形势图可知,乙地东南侧气压高,西北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即由东南指向西北,并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30-45°,使得乙地形成偏南风;图中等值距为5,乙地位于1015和1020等值线之间,故乙地气压值范围在1015-1020hPa。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甲地的等压线要比乙地更为密集,因此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乙地等压线较为稀疏,乙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故甲地的风力要大于乙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火星上的夜晚可观察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新疆喀什地区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十校联盟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