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 重点 难点 专项练习(天津专用)
专题12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2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2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命题趋势:明考情知方向
2.重难诠释:知重难、掌技巧、攻薄弱
3.创新情境练:知情境练突破
4.限时提升练:(30min)综合能力提升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厘清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
(1)记准生态系统中三大类功能类群的作用
①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 自养型 生物,是生态系统的 基石 。
②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有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③分解者:可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的粪便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 无机物 ,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据同化类型确认生态系统功能类群
图13-1
(3)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的“三个角度”
①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②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③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的分析
(1)第一营养级能量分析
图13-2
(2)消费者能量分析
图13-3
①某营养级摄入的能量=该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同化量 。
②某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③某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 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
3.关系图法分析某营养级的能量流向
(1)长期来看,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有三条:a.自身呼吸散失;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图13-4所示)
图13-4
(2)在短期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四条:a.自身呼吸散失;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图13-5所示)
图13-5
4.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①生产者最少消耗:选最短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②生产者最多消耗:选最长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
①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则逐条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5.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图13-6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 CO2 和碳酸盐。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 光合作用 (主要)、 化能合成作用 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则是通过 呼吸作用 和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实现的。
(4)碳循环的特点: 全球性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6.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
图13-7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理解两种稳定性的“关键词”
(1)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 保持原状 ,与物种丰富度、结构复杂化程度呈 正 相关。
(2)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 恢复原状 ,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高低呈 负 相关,但有些抵抗力稳定性很弱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如荒漠生态系统。
(3)在遭到“同等程度”破坏时,一般抵抗力稳定性强者,其恢复力稳定性 弱 。
2.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 ,其基础是 负反馈调节 (即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3.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模型解读
图13-13
(1)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2)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3)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4.关注生物多样性的“3、3、4、1”
图13-14
(建议用时:10分钟)
1.近期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发现了一具东北豹残骸,该豹遗体上有多处啃咬痕迹。经确认,这是起国内首次发现的东北虎捕杀东北豹事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东北豹相比,东北虎体重更大、攻击性更强,属于该群落中的优势物种
B.东北虎与东北豹的生态位有重叠,但能在同一栖息地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建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异地保护
D.在该生态系统中,根据东北虎和东北豹存在捕食关系可画出二者构成的能量金字塔
【答案】B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仅根据东北虎与东北豹的体重、攻击性差异不能判断该群落的优势物种,A错误;
B、东北虎与东北豹生态位有重叠。即二者在空间、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可以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建立国家公园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就地保护,C错误;
D、由题可知,东北虎捕杀东北豹属于罕见事件,正常情况下,两者不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
故选B。
2.“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这句唐诗见证了我国稻田养鱼的悠久历史。湖南某村庄在插秧不久的稻田中,放养了适量的青蛙和草鱼,形成稻-鱼-蛙这样的立体种养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农田中青蛙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B.农田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饲料是影响草鱼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该种养模式可增大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
D.蛙和鱼的粪便为水稻提供能量
【答案】A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详解】A、调查青蛙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A正确;
B、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因此是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立体农业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增大的是能量的利用率,不能增加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不吸收能量,D错误。
故选A。
3.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上岸产卵的行为促进了海洋与陆地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龟卵孵化过程中,巢穴的物质和能量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龟卵中的能量来自母龟同化的能量
B.螃蟹能取食幼龟和死亡胚胎:说明螃蟹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C.巢穴周围的绿色植物能将根插入发育中的龟卵吸收营养,说明二者存在寄生关系
D.巢穴中的部分物质通过雨水冲刷回到海洋,可为近海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C
【分析】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人了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初级消费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如果初级消费者被次级消费者捕食,能量就流入了第三营养级。
【详解】A、母龟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一些以遗体残骸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因此龟卵中的能量来自母龟同化的能量,A正确;
B、螃蟹取食幼龟说明螃蟹是消费者,螃蟹取食死亡龟的胚胎,说明螃蟹是分解者,B正确;
C、植物通常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不会吸收龟卵中的物质,因此二者不存在寄生关系,C错误;
D、巢穴中的部分物质(如卵、卵壳、死亡的胚胎)通过雨水冲刷回到海洋,可为近海的生物提供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C。
4.在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认为狼是鹿的天敌,因此下令捕杀狼群,以保护鹿群的数量。这一决策导致狼群数量急剧下降,鹿群数量则迅速增加,总数超过了十万只。然而,这种人为干预导致了森林后期出现植被破坏、土壤裸露等问题,最终鹿群的数量锐减至八千只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后期鹿群的数量减少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B.狼捕食鹿后最终可以获得鹿个体中10%~20%的能量
C.森林中各种生物构成食物链的数量金字塔都是正金字塔
D.森林碳循环过程中,CO2仅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答案】A
【分析】数量金字塔表明每个营养级中生物个体的数量,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吃草的鼠比草的数目少,吃鼠的鼬又比鼠的数目少,这时,数量金字塔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但是,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如昆虫和树,那么数量金字塔就会呈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
【详解】A、由题意可知,后期鹿群的数量减少是因为狼群数量急剧下降,鹿群数量则迅速增加,使森林后期出现植被破坏、土壤裸露等问题,这是负反馈的结果,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
C、森林中各种生物构成食物链的数量金字塔不都是正金字塔,如果消费者个体小而生产者个体大,如昆虫和树,那么数量金字塔就会呈现上宽下窄倒置的金字塔形,C错误;
D、森林碳循环过程中,CO2能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D错误。
故选A。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猪笼草是一种典型的食虫绿色植物,其新叶的末端会长出一个瓶状或漏斗状的捕虫笼。笼内壁的腺毛分泌细胞能不断分泌含有淀粉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等各种酶的消化液,并以特别的气味引诱昆虫进入笼内。消化液经高尔基体积聚,其中的一部分暂时贮存在小液泡内,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囊泡经质膜排出到笼内,起消化作用。另外,腺毛分泌细胞具有吸收功能。
5.下列有关腺毛分泌细胞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化液经高尔基体积聚,目的是合成各种酶
B.囊泡与质膜融合,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腺毛分泌细胞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
D.腺毛分泌细胞中的小液泡可能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6.猪笼草为雌雄异株植物,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浓烈,转臭。特别的气味吸引昆虫来完成传粉,也引诱昆虫进入笼内被消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猪笼草细胞中可能存在性染色体
B.猪笼草产生气味吸引昆虫有利于种群的存活
C.猪笼草引诱昆虫进入捕虫笼内属于行为信息
D.猪笼草的花的特征是对环境一种进化适应
【答案】5.A 6.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5.A、酶的本质多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而非高尔基体,消化液经高尔基体积聚,目的可能是增加消化液的含量,并可对其进一步加工,A错误;
B、囊泡与质膜融合,借助于膜的流动性,即体现了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B正确;
C、腺毛分泌细胞分泌的消化液另一部分通过囊泡经质膜排出到笼内,起消化作用,此外腺毛分泌细胞具有吸收功能,故腺毛分泌细胞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C正确;
D、分析题意可知,消化液经高尔基体积聚,其中的一部分暂时贮存在小液泡内,而消化液中含有淀粉酶、蔗糖酶和蛋白酶等各种酶,能够分解多种物质,据此推测腺毛分泌细胞中的小液泡可能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D正确。
故选A。
6.A、猪笼草为雌雄异株植物,猪笼草细胞中可能存在性染色体,A正确;
B、猪笼草产生特别的气味吸引昆虫来完成传粉,也引诱昆虫进入笼内被消化,有利于种群的存活,B正确;
C、猪笼草引诱昆虫进入捕虫笼内是通过特别的气味实现的,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
D、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猪笼草的花的特征是对环境一种进化适应,D正确。
故选C。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单选题
1.生活在深海的热泉口的巨型管虫,既没有嘴也没有消化系统,体内存在着专门供细菌生活的结构,叫做营养体。营养体细胞内的细菌可利用硫化氢氧化放能为管虫供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虫与营养体内的细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B.营养体内的细菌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8种核苷酸
C.管虫内可能有特殊的营养物质运输结构
D.营养体内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B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详解】A、管虫与营养体内的细菌能够为彼此提供所需的物质且相互依存,所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A正确;
B、营养体内的细菌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脱氧核糖、A、T、G、C、U五种碱基,B错误;
C、管虫既没有嘴也没有消化系统,可能有特殊的营养物质运输结构来运输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营养体内的细菌可利用硫化氢氧化放能为管虫供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正确。
故选B。
2.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对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构建海洋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图为某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单位:t·km⁻²a⁻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1 图2
注:碎屑是指水体中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遗体及其粪便。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可利用碎屑中的物质和能量
B.由图可知,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使用
C.图中X的值可计算,但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
D.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14%
【答案】C
【来源】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分析】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为:摄入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同化量+粪便量(粪便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能量传递效率=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详解】A、碎屑中的物质通常是有机物,且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能利用碎屑中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B错误;
C、根据能量流动的过程可知,图中X的值应为554.1+342.2-100.5-217.7=578.1t·km⁻²a⁻¹,但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未知,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无法计算,C正确;
D、据图可知,第二营养级来自上一营养级同化量554.1t·km⁻²a⁻¹,来自碎屑的能量是342.2t·km⁻²a⁻¹,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100.5t·km⁻²a⁻¹,两者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0.5/(554.1+342.2)×100%≈11.2%,D错误。
故选C。
3.图是某生命活动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线粒体,a为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O2和H2O
B.若A为类囊体薄膜,a为光照,则b、c可分别代表NADH和ATP
C.若A为细胞膜,a为葡萄糖,则b、c可分别代表CO2和H2O
D.若A为某营养级同化量,a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则b、c可分别代表粪便量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答案】C
【来源】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阶段相同。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②流向下一营养级;③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详解】A、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分解的底物是丙酮酸,若A代表线粒体,a代丙酮酸,则b、c代表水和二氧化碳,A错误;
B、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故若a代表光,A代表叶绿体类囊体膜,则b、c可分别代表光反应产生的NADH和ATP,B错误;
C、若A代表细胞膜,a代表葡萄糖,即表示呼吸作用,则b、c分别代表CO2和H2O,C正确;
D、若A代表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代表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4.白洋淀是华北地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对白洋淀湿地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设计,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B.固体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增强水体净化能力
C.湿地的物种组成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改变,这是群落的演替
D.白洋淀湿地被誉为“华北之肾”,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C
【来源】2024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题
【分析】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
3、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可以通过能量流动来实现。能量流动两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该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有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A正确;
B、污水流入湿地后,要经微生物分解,因此微生物可以附着在固体基质,因此固体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面积,增强水体净化能力,B正确;
C、湿地的物种组成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发生改变,这不是群落的演替,这是群落的季节性,C错误;
D、白洋淀湿地被誉为“华北之肾”,可以涵养水源,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答案为:C。
5.科学家调查了葡萄牙境内某生态系统中一种蜘蛛和蚂蚁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宜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统计土壤中蚂蚁的种群数量
B.图中蜘蛛和蚂蚁的数量变化体现了循环因果关系
C.蚂蚁和蜘蛛之间存在信息传递,且为单向传递
D.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蚂蚁、蜘蛛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答案】B
【来源】2024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行为信息是指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详解】A、标记重捕法常用来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蚂蚁较小,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A错误;
B、由图可知,图中两条曲线符合“同向不同步”,判定两者为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能体现循环因果关系,B正确;
C、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可进行信息传递,且为双向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C错误;
D、碳循环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中,蚂蚁和植株只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因此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法在蚂蚁、蜘蛛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D错误。
故选B。
6.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
B.Pg达到最大值时,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未达到最强
C.Pg与Q的交点对应的年份,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是Pg的一半
D.各种群的数量在演替过程中都在增加,达到平衡时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
【答案】B
【来源】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生物试卷
【分析】1、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群落内部因素(根本原因):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动力;种内和种间关系动态变化-催化剂(2)外界环境因素(重要条件):自然因素:火灾、洪水、严寒等;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群落演替的结果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顶极群落这一最高阶段。
【详解】A、生产者有机物的积累量=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物-生产者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但Pg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R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重量,因此Pg与R的差值不能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A 错误;
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一定最高,自我调节能力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成的有机物所固定的能量为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自身的呼吸所消耗,剩下的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部分物质所含能量叫净初级生产量,两者相加等于总初级生产量(Pg),植物固定能量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所以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不能是Pg的一半,C错误;
D、演替过程中不是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在增加,D错误。
故选B。
7.我国科学家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液态厌氧发酵工艺,实现了高效产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梭菌可利用CO、CO2等物质,并生成乙醇
B.乙醇梭菌是自养厌氧型细菌,其厌氧发酵的过程需要进行搅拌
C.通过该工艺高效生产清洁能源乙醇,会降低生态足迹
D.此蛋白的加工需要乙醇梭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参与
【答案】D
【来源】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二)生物试题
【分析】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详解】A、由图可知,乙醇梭菌可利用CO、CO2等物质,并生成乙醇,实现了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过程,A正确;
B、乙醇梭菌是自养厌氧型细菌,其厌氧发酵的过程需要进行搅拌,通过搅拌可使细菌和营养物质充分混合,提高培养基的使用效率,B正确;
C、通过该工艺高效生产清洁能源乙醇,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降低生态足迹,C正确;
D、乙醇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因此乙醇梭菌蛋白合成过程中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参与,D错误。
故选D。
8.某生态果园栽培有大量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及鸟类的啄食往往会造成果树果实产量下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声音信号驱赶鸟类、利用信息素防治害虫均属于生物防治
B.化学防治作为防治害虫常用的方法,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容易诱使害虫突变产生抗药基因,且不环保
C.生态果园吸引人们前来观赏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该果园因疏于管理而导致杂草丛生;生物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可认为果园发生了次生演替
【答案】B
【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模拟天敌的声音驱赶鸟类利用了信息传递中的物理信息,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二者防治害虫均属于生物防治,A正确;
B、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的特点,但不环保,害虫抗药基因的产生不是化学药物诱导产生的,是自身突变产生,B错误;
C、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态果园吸引人们前来观赏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
D、该果园因疏于管理而导致杂草丛生;生物种类发生了较大变化,该群落是从原本具有土壤和植物种子等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故可认为果园发生了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B。
9.中科院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 能够响应飞蝗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 OR35 蛋白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 4VA 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R35 可能是 4VA 的特异性受体
B.4VA 通过负反馈的方式调节飞蝗种群密度
C.若调查飞蝗幼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记重捕法
D.飞蝗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
【答案】A
【来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详解】A、题目信息“OR35缺失突变体的飞蝗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据此可推测,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
B、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因此4VA通过正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B错误;
C、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
D、飞蝗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变化,D错误。
故选A。
10.通过在特定的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和大型网箱、移植海藻等措施,可以形成海洋牧场,进而实现立体养殖。底层养殖的海参和中下层养殖的鱼类可为人们提供食物,上层可供人们休闲、观光、垂钓,提升了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牧场具有休闲、观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生活在海洋牧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海洋牧场生态系统
C.海洋牧场中的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D.与单一养殖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更强
【答案】C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量检测(一)生物试题
【分析】立体养殖利用的生态学原理是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
【详解】A、海洋牧场具有休闲、观光功能,人可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
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活在海洋牧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B错误;
C、海洋牧场中的立体养殖体现了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C正确;
D、与单一养殖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牧场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强,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差,D错误。
故选C。
11.蓝冠噪鹛是极度濒危物种,其繁殖期活动基本限于婺源县境内河流附近的村落风水林中。科研人员采用无线电遥测法(通过遥测装在动物身上的发射器发出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动物位置)对其繁殖情况进行了调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影响蓝冠噪鹛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B.调查发现该河流段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说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
C.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
D.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答案】B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三)生物试题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A正确;
B、该河流段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是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不属于群落演替,B错误;
C、密度制约因素是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食物、天敌属于限制蓝冠噪鹛种群增长的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蓝冠噪鹛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正确。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草地贪夜蛾(FAW)原分布于美洲,自2019年入侵我国,对玉米等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某片面积为1平方公里的玉米田虫情,研究人员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FAW展开了调查,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注:1平方公里约为1500亩,每亩约种植玉米4000株
12.下列关于FAW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B.该昆虫性别比例改变,能够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等化学信息诱杀
D.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但其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13.下列关于此片玉米田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区域的玉米被FAW幼虫破坏程度不同,体现了玉米种群的水平结构
B.FAW的入侵一定会导致玉米向下一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降
C.若在第一次调查时绘制玉米田的数量金字塔,会呈现倒置现象
D.若玉米田由于FAW的过度繁殖被废弃,则此区域可发生次生演替
【答案】12.C 13.D
【来源】2024届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三热身练生物试题
【分析】分析题图:与第1次调查相比,第2次调查结果中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昆虫的性别比例变化较大。
12.A、调查该昆虫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的最优方法是样方法,A错误;
B、预测该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根据年龄结构,B错误;
C、两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性别比例差别较大,可推测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可能遭遇了性引诱剂等化学信息诱杀,C正确;
D、两次调查中各日龄的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显著,说明其基因库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C。
13.A、群落的水平结构描述的是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不同区域的玉米属于一个种群,没有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FAW的入侵不一定会导致玉米向下一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下降,B错误;
C、数量金字塔描述了某一时刻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个体数量关系。一般来说,能量沿营养级顺序向上逐级递减,生物体数量沿营养级顺序向上也越来越少。若在第一次调查时绘制玉米田的数量金字塔,此时生产者的数量相比较时植食性动物的数量较多,一般不会呈现倒置现象,C错误;
D、由于FAW的过度繁殖而被废弃的玉米田,虽然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此区域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10月11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在中国云南拉开帷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共同的重要议题。
资料1:2021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视频讲话中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资料2: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由于人为影响,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减少,例如江苏北部的邵伯湖与高邮湖之间的沼泽地带,曾是丹顶鹤的越冬地,由于每年到该地渔,牧和狩猎的人不断增多,还有拣卵、偷猎等行为,使丹顶鹤的数量急剧减少。
14.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且无叶绿体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一种沙生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B.锁阳与小果白刺都是植物,种间关系为竞争
C.锁阳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D.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的固沙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5.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江苏北部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B.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
D.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
【答案】14.A 15.D
【来源】2022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一模生物试题
【分析】1、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4、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5、受食物和空间资源以及天敌的限制,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为S型,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称为K值,此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零,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14.A、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恢复力稳定性较低,A正确;
B、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B错误;
C、锁阳叶退化,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是生产者,C错误;
D、小果白刺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
故选A。
15.A、据图分析,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A正确;
B、2000年后,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小或增加,导致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随之发生变化,B正确;
C、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
D、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脱落,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D错误。
故选D。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密度最大的分布区,总面积约为330km2。为了评估保护区野生马麝的生存现状。生态学家采用粪堆计数法调查马麝种群密度和数量,全区共布设了多个调查样地进行调立,结果如下表所示:
16.调查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的数量及其变化规律是研究马麝种群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和坡向进行确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B.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5.95头/km2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不同生境中马麝种群数量不同,主要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
17.关于保护区内野生马麝种群生存现状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在野生马麝的原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B.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促进马麝种群数量增长
C.灌丛生境是马麝的主要分布区,该生境中马麝种群密度最大
D.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16.B 17.C
【来源】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二模生物试题
【分析】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16.A、若要调查样地需按植被类型和坡向,应该随机确定若干个样方,A正确;
B、该保护区内马麝的种群密度约为(123+41+188+807)/330=3.5头/km2,B错误;
C、马麝种群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C正确;
D、不同生境中马麝种群数量不同,主要受到空间、资源(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17.A、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B、由于人工林中没有马麝的分布,说明人工林不适合马麝生存,若减少人为干扰和人工林优化管理等措施,有可能促进马麝种群数量增长,B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知针叶林中马麝的种群密度最大,灌丛汇总马麝的数量最多,C错误;
D、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都是生物多样的直接价值,实验麝香是中医药和香水业的重要原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密度调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8.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塞罕坝分布着大面积针叶纯林。现计划引入多种阔叶树种,把部分纯林改造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强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
(1)塞罕坝生态系统的植物通过 (生理过程)固碳和释放氧气,通过根系固着土壤,减少土壤流失,实现涵养水源的作用,这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林场的改造过程发生的是 演替。采用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植被的复层分布,为动物提供了 。
(3)人工纯林为害虫提供了生长的条件,松毛虫是其中的一种害虫,常用 法调查松毛虫幼虫的种群密度。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松毛虫成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 防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 。
(4)引入新树种时,应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答案】(1) 光合作用 间接
(2) 次生 抵抗力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 样方 生物 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自生
【来源】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生物试题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为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方面,近几十年来人们才逐渐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们还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光合作用可以将CO2转变为有机物,进行碳的固定;涵养水源是生态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林场原来有生物定居,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采用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增强了其抵抗力稳定性;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松毛虫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窄,常用样方法对其密度进行调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松毛虫成虫降低其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昆虫信息素是生物释放的;防治害虫可以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通过自我设计,能够很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同时通过生态系统演进也能使周围的环境变得更为适宜。引入新树种时,应考虑这些植物的生态位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19.浅水湖泊养殖过程中,含N、P的无机盐含量增多,湖泊出现富营养化,驱动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转换,如图1所示。科研人员进一步调查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中营养化程度以及部分藻类生长状况(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是一种蓝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形成曲线如图2所示。
(1)据图2可知,三种藻类数量随着营养化程度的提高均发生变化,微囊藻的数量可通过 法进行调查,其中导致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属于 (填“密度”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微囊藻属于 。图2中,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可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获得经济收益,同时还可以通过 关系抑制微囊藻的繁殖,治理富营养化,这遵循生态工程的 原理,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 的平衡。
(3)要研究湖泊中草鱼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至少答出两点)。
(4)养殖的草鱼除饲料外还以鱼鳞藻、脆杆藻为食。科研人员对草鱼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所示。(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据表分析,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KJ/(cm2·a),从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 抽样检测 密度
(2) 生产者 种间竞争 自生、协调、整体 收支
(3)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4) 17.6 14.9%
【来源】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2分析,浅水湖泊从清水态向浑水态变化过程,随着N、P的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逐渐增加,贫营养化时鱼鳞藻最多,中营养化时脆杆藻最多,富营养化时微囊藻最多。随着营养化程度的增加,鱼鳞藻数量逐渐减少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脆杆藻先升高后降低直至消失,其最多出现于中营养化时,消失于富营养化时;微囊藻一直在增加最后略微减少。
【详解】(1)调查藻类数量的方法可用抽样检测法进行调查;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鱼鳞藻为鱼的饵料,导致鱼鳞藻数量不断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鱼类数量的增多,因此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湖泊中的微囊藻能够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种植茭白、莲藕等挺水植物除了获得经济收益,这些挺水植物还可以通过遮挡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吸收无机盐(竞争养分),即通过种间竞争抑制微囊藻的繁殖,进而治理富营养化,这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通过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等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收支的平衡。
(3)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要研究湖泊中草鱼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4)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15.6-55.6-42.4=17.6KJ/(cm2·a);草鱼同化藻类中的能量=草鱼同化的能量-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17.6+42.4-15.2=44.8KJ/(cm2·a),则藻类到草鱼的能量传递效率=草鱼同化藻类中的能量÷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100%=44.8÷301.2×100%≈14.9%。
20.在泥沙底质海域人为构筑的“礁体”能够提高海底生境的复杂度,为鱼类及底栖生物营造良好的栖息繁育场所,促进生物的聚集和多样性的提高,是当前改善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资源修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1)比较人工鱼礁和自然岩礁群落的不同,需要比较两者的 ;同时,还需要研究两个不同群落的 ,因为其生活习性及生境选择对于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
(2)研究者设计了“海洋牧场”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甲是该“海洋牧场”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图。分析回答:
①“海洋牧场”养殖模式将残余饵料、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②若研究牡蛎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至少答出2点)。该“海洋牧场”海水生态养殖模式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③该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能量流动过程如上图乙所示(a~d表示能量值)。乙图中a值代表的能量来自于甲图中的 ,牡蛎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值是 。
【答案】(1) 物种组成 优势物种
(2) 循环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需要不断输出产品,(各种化学元素没有归还回本生态系统)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机质 b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考试生物试题
【分析】摄入量包括粪便量和同化量,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又分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量和被分解者利用的量。
【详解】(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比较人工鱼礁和自然岩礁群落的不同,需要比较两者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同时,还需要研究两个不同群落的优势种,因为其生活习性及生境选择对于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内部环境起决定性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生长。
(2)①“海洋牧场”养殖模式将残余饵料、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②若研究牡蛎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牡蛎既能捕食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又能分解有机碎屑,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该“海洋牧场”海水生态养殖模式需要不断进行物质投入,原因是需要不断输出产品,(各种化学元素没有归还回本生态系统)。 ③乙图中a牡蛎摄入的能量来自于甲图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机质,牡蛎的同化量M1,牡蛎的同化量又包括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量P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b,即图中b表示牡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量。
三年考情分析
2025命题预测
2024天津卷T1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023天津卷T13 食物链和食物网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022天津卷T4 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022天津卷T13 生态金字塔的种类及特点
生态系统是高考重要的考点之一,高考中经常以选择题或者大题形式考查,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还会涉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实验。以概念理解为主,结合环境保护等生态学问题
考查学生已学知识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应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是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考查,引导学生用系统观、整体观认识生态系统。
生境类型
植被面积(km2)
种群密度(头/km2)
种群数量(头)
针叶林
13.9
8.8
123
人工林
19.2
-
-
针阔混交林
8.2
5.0
41
阔叶林
53.4
3.5
188
灌丛
124.4
6.5
807
其他(草地、建设用地等)
110.9
-
-
鱼鳞藻、脆杆藻同化的能量
草鱼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草鱼同化饲料中的能量
草鱼粪便中的能量
草鱼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草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301.2
115.6
15.2
55.6
?
42.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6 实验与探究-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6实验与探究-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6实验与探究-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基因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5基因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5基因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发酵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3发酵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13发酵工程-2025年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