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共同由来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地质年代的生物都能在地球沉积岩的地层中形成相应的化石
    B. 蝙蝠的翼和猫的前肢骨骼结构相似可以佐证二者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 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出现的鳃裂和尾,不能支持人和鱼有亲缘关系
    D. 蛋白质、DNA分子等生物大分子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没有意义
    【答案】B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详解】A、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但化石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和环境,并不是所有地质年代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A错误;
    B、蝙蝠的翼和猫的前肢骨骼结构相似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原始祖先,这是对共同由来学说的佐证,B正确;
    C、人的胚胎在发育早期会出现鳃裂和尾,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鱼有共同祖先的观点,C错误;
    D、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对研究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D错误。
    故选B。
    2.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枯叶蝶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B. 雷鸟冬季换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C. 适应的形成源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 生物对环境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分析】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或者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适应的相对性是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生物适应此环境但不一定适应彼环境,当它的生活环境因某种原因发生了变化,可能就由原来的适应变成了不适应,比如枯叶蝶高超的伪装艺术也不能完全避免被嗅觉发达的天敌捕食,A正确;
    B、雷鸟随季节换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特征,B正确;
    C、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C错误;
    D、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3. 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量使用抗生素能诱导细菌产生耐药和抗药的定向变异
    B.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基因型进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C. 狮与虎交配产下狮虎兽,能够说明狮和虎属于同一物种
    D.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都有不定向的变异,另外细菌产生耐药和抗药的变异是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抗生素只是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
    B、自然选择间接作用于个体基因型进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错误;
    C、狮与虎交配产下狮虎兽,但是狮虎兽属于不可育的后代,不能够说明狮和虎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
    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相互适应,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属于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4. 某研究小组在某地区随机调查人群中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患病情况(相关基因用D、d表示),在1000名调查对象中(男女各占一半),发现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5人,女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10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基因D和d的总和就是该地区人的种群基因库
    B. 该地区人群中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约为99%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杂合子
    D. 患病父亲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致病基因只能传递给女儿
    【答案】A
    【分析】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详解】A、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基因D和d只是基因库中的一对等位基因,故D/d的总和不能构成该地区人的种群基因库,A错误;
    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该地区的人群可以近似看作平衡种群。依题意,在1000名调查对象中(男女各占一半),发现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5人,故在男性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为5/500=1%。在男性中D的基因频率与人群中D的基因频率相等,故该地区人群中正常基因d的基因频率约为1-1%=99%,B正确;
    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女性XDXD、XDXd、XdXd基因型比例为1:2:1,故女性患者中杂合子出现的概率更大,女性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杂合子,C正确;
    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D在X染色体上,只能传给女儿,D正确。
    故选A。
    5. 正常情况下,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葡萄糖载体蛋白 ③尿素 ④CO2 ⑤胰蛋白酶 ⑥胰岛素
    A. ①②③④B. 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⑥D. ①③④⑥
    【答案】D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①葡萄糖存在于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①正确;
    ②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②错误;
    ③尿素由肝脏产生,通过体液运输到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尿素属于内环境成分,③正确;
    ④CO2由细胞呼吸产生,通过体液运输至肺排出体外,因此CO2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
    ⑤胰蛋白酶是由胰腺合成分泌的消化酶,在小肠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⑤错误;
    ⑥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属于内环境成分,⑥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 下图表示人体内O2和CO2在红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细胞外液的含量小于细胞内液的含量
    B. 图示组织液可表示肺泡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
    C. H+与(Hb)O2结合可改变其空间结构,释放O2
    D. 血浆中Cl-、HCO3-的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故人体细胞外液的含量小于细胞内液的含量,A正确;
    B、O2从肺泡组织扩散至血浆,CO2从血浆扩散到肺泡组织,故图示组织液不可表示肺泡组织细胞间的组织液,B错误;
    C、据图可知,H+与(Hb)O2结合可改变其空间结构,使其释放O2,C正确;
    D、血浆渗透压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含有有关,故Cl-、HCO3-等的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D正确。
    故选B。
    7. 人体内环境pH的维持依赖于缓冲体系,缓冲体系包括碳酸盐体系(/H2CO3)和磷酸盐体系(/ ),其中磷酸盐还可作为底物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中缓冲体系不会与细胞内液发生联系
    B. 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可能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C. 内环境储存的糖原在氧化分解时会影响缓冲体系
    D. 碳酸盐体系和磷酸盐体系能维持人体pH恒定不变
    【答案】B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详解】A、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内环境中的缓冲体系会与细胞内液发生联系,A错误;
    B、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是ADP与Pi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可能与磷酸盐体系有关( HPO42—/ H2PO4—),B正确;
    C、糖原储存在细胞内而非内环境中,C错误;
    D、碳酸盐体系和磷酸盐体系能维持人体pH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而非恒定不变,D错误。
    故选B。
    8. 某同学参加足球友谊赛,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不慎扭伤踝关节,赛后出现了全身酸痛、踝关节红肿、体温升高等症状。已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被肝脏转化为葡萄糖再度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积累会使血浆pH显著下降导致全身酸痛
    B.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主要发生在血浆和组织液中
    C. 踝关节处的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有关
    D. 体温升高说明机体对内环境稳态失去了调节作用
    【答案】C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由于血浆含有缓冲物质,因此乳酸积累不会使血浆pH显著下降,A错误;
    B、已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被肝脏转化为葡萄糖再度利用。因此乳酸转化为葡萄糖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内,B错误;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加,导致组织水肿,因此踝关节处的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渗入组织液有关,C正确;
    D、体温升高,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并非机体对内环境稳态失去了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C。
    9.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的重要系统,人们依靠神经调节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脑神经数量多于脊神经,且都能支配内脏器官的活动
    B. 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使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
    C. 神经元树突能将信息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
    D. 神经末梢特指连接肌肉或腺体的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
    【答案】B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详解】A、人的脑神经有12对,脊神经有31对,即脑神经的数量少于脊神经数量,脑神经和脊神经都含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A错误;
    B、当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占优势,使支气管扩张、呼吸急促、瞳孔扩张,血管收缩、抑制肠胃蠕动,B正确;
    C、神经元树突能将信息从胞体传到轴突末梢,并由轴突末梢传至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C错误;
    D、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的末端都可以形成称为神经末梢的细小分支,D错误。
    故选B。
    10. 心肌细胞能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影响的情况下自动控制心脏跳动的频率(称为固有心率),同时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某小组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能使受试者心跳减慢
    B. 受体阻断剂B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
    C. 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小于固有心率
    D. 交感神经对心率的改变幅度大于副交感神经
    【答案】D
    【分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B、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AB正确;
    C、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相比,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C正确;
    D、据图可知,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心率上升至115次/分,说明副交感神经在安静时使心率从115降到65,影响为50次/分。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为50次/分,说明交感神经在安静时使心率从50上升到65,影响为15次/分。因此,交感神经对心率的改变幅度小于副交感神经,D错误。
    故选D。
    11. 下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缩手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为A→B→C→D→E
    B. 缩手反射弧中,兴奋在①③之间只能进行单向传递
    C. 针刺③处,缩手反射强度随针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D. 大脑皮层无法对缩手反射进行控制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D上有神经节表示传入神经,则兴奋在反射中传导,其方向为E(感受器)→D(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A(效应器),A错误;
    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缩手反射弧中,兴奋在①③之间只能进行单向传递,B正确;
    C、针刺③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形成反射,C错误;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其反射活动要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故选B。
    12. 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则不需要
    B.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特有的功能,是由大脑皮层的单一脑区控制的
    C. 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D. 兴奋剂能使人兴奋并提高运动强度,服用兴奋剂对大脑没有影响
    【答案】C
    【分析】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详解】A、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参与,A错误;
    B、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B错误;
    C、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即下肢的代表区在顶部,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底部,C正确;
    D、兴奋剂能使人兴奋并提高运动强度,也会影响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元的活动,D错误。
    故选C。
    13. 下丘脑主要由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既能参与神经调节又能参与体液调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还可维持身体平衡、调控生物节律
    B. 人和高等动物雄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C. 给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下丘脑相关分泌活动会增强
    D. 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下丘脑分泌和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答案】B
    【分析】食物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通过相关的神经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
    【详解】A、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A错误;
    B、人和高等动物雄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属于分级调节,B正确;
    C、给甲状腺功能减退者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由于反馈调节,下丘脑相关分泌活动会减弱,C错误;
    D、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D错误。
    故选B。
    14. 肾上腺素为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又名“心脏起搏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临床上常用肾上腺素恢复休克患者的心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脏
    B. 肾上腺素的分泌需要接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C. 肾上腺素会被消化酶分解,故应通过注射来治疗休克
    D. 肾上腺素在作用于心脏后不被灭活,可多次起作用
    【答案】A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①微量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④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详解】A、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肾上腺髓质使之分泌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脏,A正确;
    B、肾上腺素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不是分级调节的结果,B错误;
    C、肾上腺素为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是小分子物质,不会被消化酶分解,C错误;
    D、肾上腺素在作用于心脏后即被灭活,因此需要源源不断的分泌激素,D错误。
    故选A。
    15. 尿液中钠、钾等溶质含量比正常值偏高的尿称为高比重尿,反之则称为低比重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尿的成分和比重与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量有关
    B.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结果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高比重尿
    C. 长期低钠饮食的人分泌醛固酮的量可能较高,以保证机体血钠平衡
    D. 长时间不补充水和无机盐,机体也能够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答案】D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尿的成分和比重与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和醛固酮(吸钠排钾)的分泌量有关,A正确;
    B、抗利尿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结果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中水的含量所有减少,产生尿液中钠、钾等溶质含量比正常值偏高的高比重尿,B正确;
    C、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长期低钠饮食的人分泌醛固酮的量可能较高,以保证机体血钠平衡,C正确;
    D、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时间不补充水和无机盐,机体不能够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需要及时的根据情况补充水和无机盐,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完成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实验后,设计了相关拓展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设计存在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实验的实验结果分析,若该拓展实验的实验结果为pH①’≈pH①、pH③’≈pH③,则pH②’___________pH②、pH④’___________pH④(填“>”“≈”或“

    相关试卷

    河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生物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先锋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海南省先锋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天津红桥区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红桥区高二(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