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菌外膜囊泡(OMVs)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出芽形成的球状小泡,其与母体菌的外膜具有相似的成分(如外膜蛋白、脂多糖和磷脂),且不会引发感染,因此在疫苗相关领域具有的极高研究价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出芽形成OMVs的过程可能与内质网有关
B. OMVs上只有外膜蛋白能被抗原呈递细胞特异性识别
C. OMVs不会引发感染,因此与灭活疫苗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D. OMVs参与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可分泌特定抗体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内质网,A错误;
B、OMVs上的外膜蛋白、脂多糖和磷脂等都可能被抗原呈递细胞识别,而不是只有外膜蛋白能被特异性识别,B错误;
C、灭活疫苗没有存在有毒力的病毒,基本上不会造成感染,因此OMVs和灭活疫苗的安全性都很高,C错误;
D、OMVs可以作为抗原,参与诱导 B 细胞增殖分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可分泌特定抗体,D 正确。
故选D。
2. 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无机盐排出体外,以降低盐胁迫对细胞造成的危害。如图以Na+为例,展示了该过程的主要机制(图中A、B、C、D为不同的转运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Na+不需要与转运蛋白C结合即可完成跨膜运输
B. 转运蛋白D在ATP作用下会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
C. 一种或一类离子只能通过一种转运蛋白跨膜运输
D.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能使液泡中Na+相对含量降低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Na⁺通过A进入收集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通过B进入液泡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通过C从液泡进入收集细胞细胞质基质为协助扩散;Na⁺通过D从分泌细胞中运出到环境中为主动运输。
【详解】A、液泡中的Na⁺运到细胞质基质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不需要与转运蛋白C结合,A正确;
B、Na⁺通过D从分泌细胞中运出,转运蛋白D参与催化ATP水解,同时将钠离子运出细胞,会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B正确;
C、据图分析,转运蛋白ABCD均可运输Na⁺,C错误;
D、据图所示,Na⁺进入液泡的过程是逆浓度运输,说明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加入呼吸抑制剂可能使液泡中Na+相对含量降低,D正确。
故选C。
3. 研究发现药物甲可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蛋白结合,影响纺锤丝的组装和解聚,从而阻止染色体移动,抑制细胞分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微管蛋白的单体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 染色体属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C. 药物甲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的分裂
D. 药物甲可以应用于某些种类癌症的临床治疗
【答案】C
【分析】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消失于末期,其中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运动。微管蛋白构成纺锤丝,可影响染色体的移动,但不影响复制、着丝粒分裂等过程。
【详解】A、微管蛋白是蛋白质,构成微管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染色体属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在观察时需用染色剂将染色体染色,B正确;
C、药物甲可与构成纺锤丝的微管蛋白结合,影响纺锤丝的组装和解聚,从而阻止染色体移动,抑制细胞分裂,但不影响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着丝粒分裂等过程,C错误;
D、据题意可知,物甲可抑制细胞分裂,故也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因此可以应用于某些种类癌症的临床治疗,D正确。
故选C。
4. 如图为某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B. 图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C. 示意图中的a、b端分别为亲代DNA分子的3'端、5'端
D. 子链延伸过程中,DNA聚合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答案】B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
【详解】A、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A正确;
B、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三个复制起点复制的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圈比较大的表示复制开始的时间较早,因此DNA分子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B错误;
C、DNA分子的复制方向是亲代DNA分子的3'端到5'端,子链的5'端到3'端,示意图中的a、b端分别为亲代DNA分子的3'端、5'端,C正确;
D、子链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正确。
故选B。
5. 人的PANX1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一种女性不育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某女子婚后多年不孕,经检测为该病患者,图1是该女子(Ⅱ-1)的家系遗传系谱图,通过对家系成员PANXI基因和突变基因的检测得到的电泳条带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 基因①为PANX1基因,基因②为PANX1基因的突变基因
C. 该遗传病患者的致病基因可以来自父亲,也可以来自母亲
D. 该家系Ⅱ-3和Ⅱ-4婚配,生一个患该病后代的概率为1/4
【答案】D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
【详解】AB、据图2可知,Ⅱ-1患者有两个条带,故其为杂合子,因此该病由显性基因控制:Ⅰ-1个体为男性杂合子,故致病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或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如果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假设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I-1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 ,Ⅰ-2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X,但是二人的女儿中一人患病、一人正常,所以致病基因不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故该病只能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基因①为PANX1基因的突变基因(即致病基因),基因②为PANX1基因,AB错误;
C、患该病的女性不能产生后代,所以该病患者的致病基因(A)只能来自父亲,C错误;
D、结合图2可知,Ⅱ-3和Ⅱ-4的基因型为Aa、aa,因男性不患病,故Ⅱ-3和Ⅱ-4婚配生一个患该病后代的概率(1/2)×(1/2)=1/4,D正确。
故选D。
6. 植物甲适宜在高海拔、强光照的环境中生长,而植物乙适宜在低海拔、弱光照的环境中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植物甲和植物乙能够杂交,则说明两种植物属于同种生物
B. 某地区所有植物甲中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可以构成一个基因库
C.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使植物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D.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植物乙的种群可朝一定的方向发生进化
【答案】A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杂交、并得到可育后代,才能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A错误;
B、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某地区的所有植物甲属于一个种群,B正确;
C、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迁入迁出、自然选择等都可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自然选择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种群朝一定的方向进化,D正确。
故选A。
7. 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充满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蛋白质含量较低,不含红细胞,但含有少量淋巴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应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2/3
B.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C. 脑部遭受细菌感染可能会使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
D. 脑脊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需要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答案】A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的1/3,A错误;
B、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要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
C、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细菌性脑膜炎会导致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数目上升,C正确;
D、脑脊液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需要内环境作为媒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故选A。
8. 反射弧中的突触有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其中电突触指两个神经元的细胞膜紧密接触的部位,电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电信号,如图为电突触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 电突触的兴奋传递过程不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
C. 连接子和胞间连丝都可作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
D. 在反射弧中,由于突触的存在,兴奋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D
【分析】分析题意,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的突触前膜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在化学突触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直接通过电信号传递。
【详解】A、化学突触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信号传递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正确;
B、据题可知,电突触的信号传递是电信号→电信号,再结合图示可知,电突触的兴奋传递过程不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B正确;
C、据图可知,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连接子在两神经元之间进行双向传递,离子的传递伴随着信息交流,说明连接子可作为两神经元间信息交流的通道,而胞间连丝可作为高等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C正确;
D、化学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电突触中兴奋的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D。
9.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有的时候赠人玫瑰,也可能手会受伤。手被玫瑰刺到后立即缩手的过程是通过神经调节实现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和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属于反射
B. 玫瑰刺到手后缩手和感觉到疼痛的过程是两种不同的反射
C. 感觉到疼痛后立即缩手,可以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D. 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的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的末梢
【答案】A
【分析】手碰到火焰后会出现迅速缩回,这种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做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该反应是生来就有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导途径是:[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详解】A、反射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故其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能称为反射,A正确;
B、感觉到疼痛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
C、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更好地适应环境,C错误;
D、 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相关特化结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错误。
故选A。
10. 生活在亲子关系紧张家庭中的儿童可能会出现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异常的现象,正常人体内GH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十分重要。下图表示人体内GH分泌的调节过程和对靶细胞的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SS表示生长抑素,IGF-1表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GHRH表示生长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 IGF-1的分泌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B. IGF-1可促进SS神经元分泌生长抑素,进而抑制垂体分泌GH
C. 物质A是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GHRH神经元分泌GHRH
D. 甲状腺激素和雌、雄激素也可参与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应激刺激传到高级中枢后,通过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Ⅰ间接调节GH的分泌,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相对稳定。GH过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量减少,血糖升高。
【详解】A、GHRH神经元分泌GHRH,GHRH促进垂体分泌GH,GH促进肝脏等合成IGF-1,IGF-1可反过来抑制GHRH神经元分泌GHRH和垂体分泌GH,该过程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从而使IGF-1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B、由图可知,IGF-1可促进SS神经元分泌生长抑素,SS抑制垂体分泌GH,从而调节GH的含量,B正确;
C、物质A是神经递质,与GHRH神经元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GHRH神经元分泌GHRH,C错误;
D、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和雌雄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分泌GH,使人体内GH含量升高,参与GH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过程,D正确。
故选C。
11. 给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TSH),会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含量减少。研究小组为了探究TSH对下丘脑的作用是直接作用,还是通过甲状腺间接作用,选取若干生理状态一致的正常小鼠均分为甲、乙两组,并测定初始TRH的分泌量,然后甲组小鼠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TSH,乙组小鼠摘除垂体,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TRH的分泌量。下列与该实验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TSH对下丘脑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均存在,则前者属于正反馈调节,后者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若TSH对下丘脑的作用只有直接作用,则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乙组TRH分泌量基本不变
C. 若TSH对下丘脑的作用只有间接作用,则甲组TRH分泌量基本不变,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
D. 若甲、乙两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表明TSH对下丘脑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
【答案】A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若TSH对下丘脑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均存在,则甲、乙两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说明二者均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
B、若TSH对下丘脑的作用只有直接作用,表明TSH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则甲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乙组TRH分泌量基本不变,B正确;
C、若TSH对下丘脑的作用只有间接作用,表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则甲组TRH分泌量基本不变,乙组TRH分泌量明显减少,C正确;
D、若甲、乙两组TRH分泌量均明显减少,表明TSH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TRH均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因此表明TSH对下丘脑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D正确。
故选A。
12. 肾素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原酶,是肾小球旁器细胞释放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如图是机体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血压和血量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管紧张素使小动脉血管收缩,同时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B.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
C. 肾素在发挥作用后就会失活,所以机体需源源不断地产生肾素
D. 除了血管紧张素,机体出现严重腹泻时也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答案】C
【分析】图示当血压降低时会导致肾素分泌增加,肾素促进血管紧张素原形成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一方面使小动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
【详解】A、由图示可知血管紧张素一方面使小动脉血管收缩,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A正确;
B、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结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使血容量增加,血压上升,B正确;
C、肾素不是激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在发挥作用后不会失活,不需源源不断地产生,C错误;
D、醛固酮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除了血管紧张素,机体出现严重腹泻时也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13. 过敏原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1gB,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会使部分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引起过敏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所致
B. 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IgE会吸附在部分细胞的表面
C. 组胺等物质增强血管壁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D. 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答案】A
【分析】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所致,A错误;
B、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IgE会吸附在部分细胞的表面,B正确;
C、组胺能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过敏反应是过敏原再次侵入有过敏体质的机体时,初次接触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这时与过敏原结合,进而使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引发过敏反应,因此找出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再次接触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D正确。
故选A。
14. 抗体—细胞毒素药物偶联物(T-DM1)由曲妥珠抗体、细胞毒素药物DM1偶联形成,是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其作用机制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获得曲妥珠抗体,可选择DM1作为抗原刺激小鼠
B. 制备T-DM1的连接物应在内环境和细胞内都保持稳定
C. 曲妥珠抗体与HER2受体结合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癌细胞
D. 利用荧光或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抗体可用于定位肿瘤的位置
【答案】D
【分析】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
【详解】A、分析图可知,曲妥珠抗体靶向作用的原理是其可与HER2受体特异性结合,因此要获得曲妥珠抗体,应选择HER2受体作为抗原刺激小鼠,A错误;
B、结合图示可知,连接物在内环境中要保持稳定,但在乳腺癌细胞内要能被断开,从而使T-DM1发挥作用,而不伤害其他细胞,B错误;
C、曲妥珠抗体与HER2受体结合后,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癌细胞,C错误;
D、曲妥珠抗体可与乳腺癌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特异性结合,所以利用荧光或同位素标记曲妥珠抗体后,可用于定位肿瘤的位置,D正确。
故选D。
15. 植物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有钝化型和活化型两种可以相互转化的构象,如图所示。钝化型光敏色素在细胞质中合成,接收光刺激后可转化为活化型光敏色素,并转移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敏色素是一种由植物体产生且可直接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激素
B. 光刺激引起光敏色素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钝化型和活化型的功能不同
C.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叶肉细胞、分生组织细胞内比较丰富
D. 接收红光信号后,光敏色素转化为活化型,通过胞吞进入细胞核,并影响基因表达
【答案】B
【分析】(1)蛋白质多样性与组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2)分析题图:光照条件能改变光敏色素的空间结构和功能。
【详解】A、植物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由于光敏色素的存在,使得植物能够感受到光照的变化,不是激素,A错误;
B、光刺激引起光敏色素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钝化型和活化型的功能不同,B正确;
C、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一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C错误;
D、接收红光信号后,光敏色素转化为活化型,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基因表达,不是胞吞作用,D错误;
故选B。
16. “淀粉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富含“淀粉体”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刺激。当重力方向发生改变时,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就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从而导致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水平放置的植物根部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
B. 水平放置的植物根部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生长较快,使根表现向地生长
C. “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可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D. 水平放置时,植物茎部生长素的分布受“淀粉体”的影响和根部不同
【答案】C
【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植物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根最为敏感,其次是芽,茎最不敏感;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原因(提示:考虑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地心引力→横向运输(远地侧→近地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近地侧浓度高。
【详解】A、失重状态下生长素能极性运输但不能横向运输,水平放置的植物根部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A错误;
B、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B错误;
C、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说明“淀粉体”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C正确;
D、由于植物细胞内的平衡石细胞感受重力的信号,并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所以使水平放置时植物的茎部和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都高于远地侧,受平衡石细胞的影响是相同的,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温升高会对多数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图1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h表示不同物质。图2为温度和光照强度对该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光照强度为5klx时两曲线相交。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c的中文名称为_____,参与过程④的反应物有_____。
(2)研究发现,高温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据此分析,高温会对生物膜造成较大损伤的原因是_____。若细胞的膜结构遭到破坏,则图1中受到直接影响的过程有_____(填序号)。
(3)图2中25℃条件下,光照强度为5klx时的真正光合速率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P点代表的真正光合速率。两条曲线的相交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
【答案】(1)①. 还原型辅酶Ⅱ ②. 丙酮酸和水
(2)①. 高温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的成分磷脂分子,产物同样是自由基 ②. ①⑤
(3)①. 等于 ②. 净光合速率相等
【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②是光合作用,③④⑤是有氧呼吸。
(1)物质c是伴随水的光解产生并要用于暗反应的物质还原型辅酶Ⅱ(NADPH)。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中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因此参与过程④的反应物有丙酮酸和水。
(2)高温能诱导细胞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攻击生物膜的成分磷脂分子,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样引发雪崩式反应对生物膜造成较大损伤。图1中的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这两个过程要受到直接影响。
(3)在25℃条件下,5Klx光照强度时的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6+4=10,P点代表的真正光合速率=8+2=10,故5Klx光照强度时的真正光合速率5Klx光照强度时的真正光合速率等于P点代表的真正光合速率。两条曲线的相交点代表净光合速率相等。
18. 玉米早熟和晚熟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用一株早熟玉米甲自交产生F1,F1中早熟植株:晚熟植株=9:7(不考虑突变和致死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理由是_____。F1中表现为晚熟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种,F1早熟植株中,自交多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
(2)科学家偶然获得某抗除草剂基因P,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玉米植株细胞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然后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了两株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I和玉米Ⅱ。已知每个细胞只导入两个基因P,让转基因玉米I和玉米Ⅱ分别自交,子代中抗除草剂植株出现的比例依次为1和15/16.请在图中标注基因P导入的位置分布_____。
(3)如果早熟玉米甲植株细胞内只导入了一个基因P,培养获得了转基因玉米Ⅲ。欲证明玉米Ⅲ中基因P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并写出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
【答案】(1)①. 遵循 ②. 早熟玉米甲自交后代品中早熟植株:晚熟植株=9:7,这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 5 ④. 1/9
(2) (3)①. 取转基因玉米Ⅲ(含一个基因P且有A/a和B/b基因)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 如果后代早熟抗除草剂:早熟不抗除草剂:晚熟抗除草剂:晚熟不抗除草剂=(3:1) × (9:7)=27:9:21:7,则说明基因P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是这个比例,则说明基因P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因为早熟玉米甲自交后代品中早熟植株:晚熟植株=9:7,这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早熟(A_B_):晚熟(A_bb+aaB_+abb)=9:7,晚熟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bb、Aabb)aaB_(aaBB、aaBb)、aabb,共5种。F1中早熟植株(A_B)中纯合子(AABB)自交多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中早熟植株基因型为A B_,共9份,其中AABB占1份,所以所早熟植株中,自交多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9。
(2)对于玉米I,自交后代抗除草剂植株出现的比例为1,说明两个抗除草剂基因P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比如两条 1 号染色体的相同位置),这样自交后代全为抗除草剂植株;对于玉米Ⅱ,自交后代抗除草剂植株出现的比例为15/16,说明这两个抗除草剂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比如一个在 1 号染色体上,另一个在 2 号染色体上),自交后代15/16为抗除草剂植株(1-1/16(双隐性纯合子不抗除草剂))。图中标注基因P导入的位置分布如图:
(3)实验思路:取转基因玉米Ⅲ(含一个基因P且有A/a和B/b基因)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玉米Ⅲ中基因P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说明基因P和A/a和B/b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首先只研究P基因,转基因玉米Ⅲ自交后代的表型抗除草剂:不抗除草剂=3:1,只研究A/a和B/b基因转基因玉米Ⅲ自交后代的表型早熟植株:晚熟植株=9:7。因此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后代早熟抗除草剂:早熟不抗除草剂:晚熟抗除草剂:晚熟不抗除草剂=(3:1)× (9:7)=27:9:21:7,则说明基因P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是这个比例,则说明基因P与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9. 某研究团队利用生物技术改造出了一种接受音频共振刺激就可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为开发糖尿病的音乐疗法提供了可能性。图1为相关机制示意图,图2为不同时长的音乐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可通过_____(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该过程属于_____调节;与血糖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相比,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有_____(答出两点)。
(2)据图1分析该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_____。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接受该音乐疗法后收效甚微,原因可能是_____。
(3)有同学通过图2得出接受音乐疗法的糖尿病患者音乐刺激的时间越长,胰岛素的分泌量越多的结论。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1)①. 下丘脑 ②. 交感 ③. 神经 ④. 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2)①. 音频共振促使胰岛B细胞膜上的Ca+通道打开,Ca+内流使Ca+浓度增加,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胰岛素 ②. 该类型患者体内的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降血糖的作用
(3)不赞同,该实验只检测了对照组和音乐刺激3分钟、5分钟两个实验组的胰岛素产生量,只能明确音乐刺激5分钟比3分钟产生的胰岛素多,不能说明音乐刺激的时间长,胰岛素分泌量越多。
【分析】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血糖偏高时,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使血糖降低;同时,高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某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B细胞的分泌。血糖偏低时,能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低血糖也能刺激下丘脑的另外的区域,通过神经控制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
(1)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血糖调节的另一种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等。
(2)据图1分析该音乐疗法的作用机制音频共振促使胰岛B细胞膜上的Ca+通道打开,Ca+内流使Ca+浓度增加,进而促进胰岛素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胰岛素。糖尿病有多种类型,其中胰岛素不敏感型是因为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产生的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3)通过图2得出,该实验只检测了对照组和音乐刺激3分钟、5分钟两个实验组的胰岛素产生量,只能明确音乐刺激5分钟比3分钟产生的胰岛素多,不能说明音乐刺激的时间长,胰岛素分泌量越多。如果想要说明音乐刺激的时间越长,胰岛素的分泌量越多,则需要设计一系列时间梯度的音乐刺激作对比。
20. 2024年8月。我国疾控中心公布的7月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情况显示,全国新冠阳性率持续上升,主要流行株为JN。1系列变异株和XDV系列变异株。如图表示机体首次和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免疫系统协调配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①~⑦代表免疫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①~⑦中,不能识别新冠病毒抗原的细胞有_____(填序号)。新冠病毒表面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由此说明_____。
(2)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时,激活免疫细胞①的两个信号为_____。图中过程Ⅱ表示的是_____。
(3)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国家提倡注射三针疫苗,但新冠疫苗多次注射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的原因是_____。
(4)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病情较轻,后期会发生细胞因子风暴(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会损伤肺部细胞)导致病情突然加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调节物质,其表面抗原不明显,不会引起患者免疫排斥反应。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治疗效果较好。据题分析,在治疗过程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挥的作用可能是_____(答出一点)。
【答案】(1)①. ④ ②. 一种病原体可以携带多种抗原
(2)①. 病原体与B细胞直接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②. 增殖、分化
(3)若间隔时间过短,疫苗会与上次免疫存留的抗体结合导致疫苗无法起到相应的效果,不能产生足够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
(4)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分化,补充受损细胞;分泌营养因子,改善肺部细胞微环境;分泌调节物质,抑制细胞因子风暴
【分析】分析图示:④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①是B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⑦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
(1)分析图示:④能产生抗体,是浆细胞,①是B细胞,⑤是记忆B细胞,⑦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⑥记忆T细胞,③是细胞毒性T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免疫细胞①~⑦中,不能识别新冠病毒抗原的细胞有④,新冠病毒表面携带的三种蛋白质(刺突蛋白S、包膜蛋白E、膜糖蛋白M)都属于抗原,由此说明一种病原体可以携带多种抗原。
(2)①是B细胞,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为病原体与B细胞直接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图中过程Ⅱ表示的是增殖、分化。
(3)为了更好地预防新冠肺炎,国家提倡注射三针疫苗,但新冠疫苗多次注射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的原因是若间隔时间过短,疫苗会与上次免疫存留的抗体结合导致疫苗无法起到相应的效果,不能产生足够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 。
(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此外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和调节物质。通过分裂、分化,故可推测治疗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肺细胞(受损组织),它还可以分泌多种营养因子,改善肺部细胞微环境;还可以分泌调节物质,抑制细胞因子风暴。
21.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植物生长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我国目前已实现油菜素内酯的人工合成。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苦草进行浸泡处理,探究油菜素内酯对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对照组叶绿素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据题分析,油菜素内酯作为植物激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进而影响光合速率,调节植物生长。
(2)结合图示分析,该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
(3)根据数据分析,处理条件为_____时最有利于苦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当浸泡时间为40min时,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_____。
【答案】(1)①. 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浸泡时间 ②. 通过提高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反应速率
(2)不使用油菜素内酯,使用等量的清水浸泡
(3)①. 用1mg/L的油菜素内酯浸泡10分钟 ②.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有抑制作用,浓度适宜时促进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自变量是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因变量是植物叶绿素的含量。根据题干和数据分析可知,油菜素内酯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来提高光反应阶段速率进而影响光合速率,调节植物生长。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浸泡时间,因此对照组的处理是不使用油菜素内酯,使用等量的清水浸泡植物。
(3)分析数据可知用1mg/L的油菜素内酯浸泡10分钟,叶绿素的含量最高,最有利于光合作用。当浸泡时间为40min时,油菜素内酯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有抑制作用,浓度适宜是促进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检测(三)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扫描件_生物pdf、生物高三三联简易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月考检测(三)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扫描件_生物pdf、生物高三三联简易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生物扫描版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