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有学者说:“在陶寺遗址中,我们发现了彩陶龙盘,其中龙”正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在陶寺也发现了大量玉器,其中的玉琮被认为是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元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
    A.早于世界其他文明 B.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C.起源于夏商周时期 D.出现了玉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春秋时期,西周建立的土地制度陷入崩溃瓦解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的土地占有形态由旧的土地所有制逐渐演变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农作物的亩产量也不断增长。这从根本上是因为()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冶铁技术的出现 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也是秦朝未能成功管控东方地区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封建专制制度激化社会矛盾
    C.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 D.区域差异削弱朝廷管控能力
    4.《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蔡伦,造意(想出一个主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得出了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随着多件西汉“纸质”文物的陆续出土,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观点又受到质疑。这一观念的转变表明在历史研究中()
    A.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 B.需要文物和文献的相互印证
    C.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可信 D.考古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
    5.“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年,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背景下,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文化与这些民族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入唐以后“中华”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的名号。这一进程反映出()
    A.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弭 B.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深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6.从东汉末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气候出现逐渐变冷的趋势,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下列现象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国家分裂割据 B.人口内迁与南迁
    C.政权更迭频繁 D.民族交流与交融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D.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8.《新唐书食货志》载:“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而租庸调法弊坏”“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材料可用来说明唐代()
    A.两税法实施的原因 B.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
    C.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9.唐时将封还改为封驳权,由门下省的给事中专门负责封还皇帝的失宜诏书和驳正臣下奏章违误。皇帝赋予门下省给事中的职掌包括“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这一做法()
    A.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B.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0.下表所示为三位学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对这些评价认识合理的是()
    A.王岩叟的评价最为可信 B.评价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C.梁启超的评价全面客观 D.评价者立场带有时代印记
    11.涉古类旅游以涉宋类景区最为火爆。保留至今的宋代著名建筑有80余座,而清明上河园、“西湖十景”与宋城等景点使开封与杭州成为旅游名城,福建建阳、浙江台州、江西赣州、江苏同里、河北正定等极具宋代特色的景点久热不衰。涉宋类景区火爆的宋代元素有()
    A.一年两熟与一年三熟复种制的普及 B.棉纺、陶瓷、矿冶业等技术的改进
    C.城市坊市制的突破与娱乐业的兴盛 D.宋与辽夏金官方与民间贸易的繁荣
    12.“这些官,在宋代又称监司官,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即安抚使、转运使、提刑按察使、提举常平使,是中央派去监临指挥地方的。此四司中,以转运使为最重要。地方财政,都在他手,他须把地方全部财富转运到中央去。”可见,宋代监司官()
    A.等级最高的是转运使 B.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节制
    C.是中央行政机构官员 D.确保了各州赋税全部上缴到朝廷
    13.据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的《登科录》记载,这一年录取的进士一共是601人。有学者进行过统计,三分之一的进士有官僚背景,另外三分之二没有官僚背景。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已经消失 B.社会阶层流动增加
    C.教育普及程度很高 D.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14.《辽史百官志一》记载:“辽朝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廷、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表明辽朝国家治理的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郡县体制
    C.兵农合一 D.崇文抑武
    15.《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
    A.延续唐朝的羁縻制 B.边疆民众赋役比内地更沉重
    C.民族平等意识增强 D.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16.明清时期,广东南海、番禺等县龙眼、荔枝弥望,方圆百里无一杂树“地土所宜,争以为业,称曰龙荔之民”;岭南地区“人多以种香为业,富者千树,贫者亦数百树”;福建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这些现象反映了()
    A.区域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B.农业生产市场化趋势加强
    C.交通变革推动长途贩运贸易 D.背离了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秦朝的一次廷议
    丞相王绾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反驳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始皇说: 。
    -据司马迁《史记》改编
    (1)概括指出此次廷议的核心议题。(2分)
    (2)补充秦始皇的话,对廷议作简要总结。(要求:应写明赞同谁的观点、实行什么制度,并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理由)(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春秋战国上承夏商西周,下启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生产力提高、思想活跃、民族融合、政治大变革的历史阶段,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它也是一个创造出繁荣经济与文化的辉煌时代,是一个涌现出具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术大师的时代。
    -摘编自晁福林《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文成。)12(分)19.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有时宰相达20多人。
    -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到唐初三省六部制期间中枢机构的演变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行省制的主要特点。(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天下不应由君王一人独断;二是君民平等,君的权力来自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此人民共有,非君王私有;三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主宰,不应必须尽心尽力为君服务。黄宗羲还借“古先圣王”之口对本末问题作了新论释。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工商皆本”主张是对千百年来“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性批判,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强烈要求。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思想创新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社会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创新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的积极意义。(8分)
    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本题材料,陶寺遗址的出土文物带有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的元素,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B项正确。从材料看不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排除A项;中华文明起源于原始社会,排除C项;礼乐制度形成于西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题干土地占有形态由旧的土地所有制逐渐演变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了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即井田制瓦解,被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取代,B项正确;A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土地所有制发生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即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并非冶铁技术出现,排除C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就是土地私有制,D项不是土地所有制演变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题干中提到学者认为秦朝在地方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构建“均质疆域”,不仅不利于消除区域差异,反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表明学者认为秦朝的统一管理模式没有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导致了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学者的观点是地方行政管理需要因地制宜,C项正确;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对地方的管理激化了社会矛盾,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激化社会矛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在地方完全实行扁平化的制度管理,没有考虑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削弱了政府对东方地区的管控而不是因为区域差异削弱了朝廷的管控能力,排除D项。故选C项。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根据材料可知,《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蔡伦“发明”造纸术,但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士多件西汉“纸质”文物,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质疑,这说明历史研究中需要实物文献互证,B项正确;历史解释具有不确定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可信、考古是了解史实的唯一途径说法绝对化,排除C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到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西晋末年,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背景下,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文化与这些民族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可知,中华这一概念在西晋末年为区分中原人士和少数民族下产生的称谓,但到唐朝以后“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的名号”,反映了在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中,少数民族也称为中华的一部分,C项正确;唐朝以后,民族矛盾并没有“消弭”,排除A项;元朝时期,边疆内地在管理上实行一体化,排除B项;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就已经形成和初步巩固,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到南北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汉末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变冷导致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减少,影响了当地的农业和牧业生产,迫使人口向气候较为温暖、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原和南方地区迁移,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人口的内迁与南迁,B项正确;气候变冷直接导致人口内迁和南迁,国家陷入动荡和分裂,政权更迭频繁,这是少数民族内迁所产生的影响,并非材料直接产生的影响,排除AC项;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推动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但这种交流和交融并非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民南迁,给南方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时期,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因此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是该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C项正确“繁荣开放”是唐朝时期的特征,不是这时期的典型特征,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领域有很多重要成果,排除B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北方战乱“中外交流”不是这时期的典型特征,排除D项。故选C 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反映出当时唐代户籍久不更造,土地买卖现象严重,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唐代实行两税法,故材料信息可用来说明唐代两税法实施的原因,A项正确;从材料来看,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两税法实施的原因,但未涉及贫富差距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变化的原因,未提到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门下省的职能是封驳审议,这样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风险,B项正确;中国古代是专制的政治,A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唐朝三省六部的设置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而不是门下省设置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门下省的积极影响,D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表格可知,表格中北宋时期的王岩叟和南宋时期的罗大经否定和批判了王安石变法,而梁启超则高度肯定王安石变法,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主要缘于作者时代不同,D项正确;虽然王岩叟生活的年代离王安石变法最近,但并不表明其评价最为可信,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这些评价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排除B项;梁启超肯定了王安石变法,并未阐述王安石变法的不足之处,不够全面客观,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日涉古类各景点旅游火爆的原因就在于建筑古朴优美的同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娱乐色彩,宋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突破时期,集中体现在市场贸易的繁荣与娱乐业的兴盛,C项正确;一年两熟与一年三熟复种制的普及属于农业,不是涉宋类景区火爆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宋朝的古建筑的爆火,与棉纺、陶瓷、矿冶业等手工技术的改进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涉宋类景区火爆的原因与宋朝的贸易无关,涉宋类景区火爆的宋代元素有城市坊市制的突破与娱乐业的兴盛,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路是北宋的监察区,四监司分化了地方的军权、司法权、财政权等,说明宋代监司官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节制,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转运使在四个官职中的重要性及其掌管地方财政的职责,并未提及监司官中谁的等级最高,排除A项;宋代监司官属于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排除C项;材料并不是强调各州赋税全部上缴到朝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三分之二的进士没有官僚背景,这意味着更多出身普通家庭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从而进入官僚阶层,这表明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增加了,B项正确;尽管有三分之二的进士没有官僚背景,但不能就此得出门第观念已经消失的结论,因为还有三分之一的进士有官僚背景,说明门第仍有一定影响,排除A项;仅从进士录取的人员背景比例,不能直接推断出教育普及程度很高,材料中并没有提供关于教育普及程度的相关直接信息,排除C项;题中所给的进士人员背景的信息,与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并无直接关联,不能从这些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辽朝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体现的是因俗而治,因地制宜的特点,A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的管理体制,排除B项;兵农合一是兵员体制,排除C项;崇文抑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一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元朝时期,原本在唐朝被视为羁縻之州的边疆地区,如今都被纳入了赋税和劳役体系,与内地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从而可知元朝在边疆管理上采取了与内地一体化的政策,D项正确;因“延续唐朝的羁縻制”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如今都被纳入了赋税和劳役体系”不一致,元朝并未延续唐朝的羁縻制,排除A项;本题材料并未提及边疆地区的赋税和劳役是否比内地更沉重,只是说它们都被纳入了这一体系,并未进行比较,排除B 项;虽然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王朝,但本题材料并未直接提及民族平等意识的增强,只是说边疆地区被纳入了与内地相同的赋税和劳役体系,不能体现民族平等意识的增强,排除C项。故选D 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广东南海、番禺等县种植龙眼、荔枝;岭南地区人多以种香为业;福建泉州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体现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市场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产品市场化趋势的加强,而未涉及区域经济的互补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交通变革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市场化趋势,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并未背离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地方实行何种制度(2分)
    (2)同意李斯观点,实行郡县制。(2分)
    分封制下诸侯国独立性强,后期容易出现分裂割据,不利于维护统治。而郡县制下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有利于维持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并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6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可知,丞相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可知,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所以此次廷议的核心议题是地方实行何种制度
    (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秦朝郡县制知识可知,秦始皇同意李斯观点,实行郡县制。据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国独立性强,后期容易出现分裂割据,不利于维护统治。据材料“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及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下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有利于维持对地方的有效统治并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8.示例: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变革推动中国向封建社会转型。(12分)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发展的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之中。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走向瓦解,中央集权制萌芽;新兴地主阶级形成,改革和变法运动兴起。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私田大量开垦,封建经济发展。教育上,孔子创办私学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思想文化上,各国统治者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争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推动了学术思想与文化教育的繁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这些时代变革促进了国家统一的实现和中央集权制的萌芽与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转型起到了巨大的奠基与推动作用。
    总之,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详解】本题为材料题之评论解说题。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首先,围绕主题,拟定论题。根据材料“春秋战国上承夏商西周,下启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生产力提高、思想活跃、民族融合、政治大变革的历史阶段”以及“是一个涌现出具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术大师的时代”,可以提炼出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变革推动中国向封建社会转型。
    其次,根据材料和所学,对论题进行论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发展,这一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还深刻影响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结构,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开垦,封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这一经济变革为社会的转型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传统政治制度走向瓦解,中央集权制开始萌芽。同时,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运动,如秦国的商鞅变法,这些变法运动打破了旧有的政治体制,为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思想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创办私学,使得“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民间”,推动了学术思想与文化教育的繁荣。同时,各国统治者为了招揽人才,争相礼贤下士,这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思想文化上的繁荣为社会转型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
    最后,对整个阐述进行总结:综上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发展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还为后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19.(1)特点:中枢机构的官员品级逐渐降低;宰相人数增多;中枢权力被分割,相互牵制。(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措施: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牵制州郡长官;设转运使等“监司”管理地方财政、军事等事务。(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但也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特点:行省官员集体负责;行省拥有部分权力;朝廷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到唐代(中国)。特点:据材料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可知,中枢机构的官员品级逐渐降低;据材料“有时宰相达20多人”可知,宰相人数增多;据材料“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可知,中枢权力被分割,相互牵制。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措施:据材料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可知,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牵制州郡长官;据材料“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可知,设转运使等“监司”管理地方财政、军事等事务。
    影响:据材料“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及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治;但也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3)本题是特点类分析题。时空是:元代(中国)。特点:据材料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可知,行省官员集体负责;据材料“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可知,行省拥有部分权力;据材料“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可知,朝廷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20.(1)历史背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膨胀,统治危机加深;工商业发展,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正统礼教或程朱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开阔人们眼界。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2)表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积极意义: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变革,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详解】(1)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可得出封建君主专制高度膨胀,统治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一“明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可得出工商业发展,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根据材料一“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可得出正统礼教或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根据材料一“明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得出西学东渐开阔人们眼界。
    (2)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二一是天下不应由君王一人独断”,可得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可得出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根据材料二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可得出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第二小问积极意义:根据材料二“一是天下不应由君王一人独断”,可得出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根据材料二“他认为圣人所说“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巫蛊、佛事、倡优、奇技淫巧之类不切民用的末业,非贬抑工商之类有利民生的本业”,可得出有利于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可得出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变革,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评价
    来源
    王室之所以安者,以能使百姓有余力而乐其生也,而今也敛于民者烦、督于民者急、夺于民者尽,而人人救死恐不暇,安石可谓危王室矣
    [北宋]王岩叟《上神宗论王安石》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有克林威尔,而在
    梁启超《王安石传》
    吾国则荆公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上犹中学南校区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上犹中学南校区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河北冀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河北冀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