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品讲义(1-5单元)】(学生版+教师版)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测试)(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测试)(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测试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测试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5小题为单项基础题,每题2分,16-20小题为不定项巩固提高题(少选错选不得分),每题4分,共50分)
1.几丁质是昆虫外骨骼和真菌细包壁的重要成分。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了几丁质合成酶的结构,进一步阐明了几丁质合成的过程,该研究结果在农业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单糖就是葡萄糖
B.细包通过协助扩散将几丁质运到胞外
C.细包核是真菌合成几丁质的控制中心
D.青霉素抑制细包壁的合成可用于防治真菌感染
【答案】B
【分析】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的细包壁中。分析题图可知,几丁质合成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几丁质合成酶将细包中的单糖转移到细包膜上用于合成几丁质糖链。第二阶段,新生成的几丁质糖链通过细包膜上的转运通道释放到细包外。第三阶段,释放的几丁质链自发组装形成几丁质。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单糖在几丁质合成酶的作用下最终脱水聚合为几丁质,但几丁质的单体不是葡萄糖,而是N-乙酰葡萄糖氨,因此图中单糖不是葡萄糖,A正确;
B、据图分析可知,因为几丁质的合成是在细包膜上进行的,所以几丁质运到胞外的过程没有跨膜运输,B错误;
C、细包核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菌时真核细包,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包核,真菌合成几丁质属于细包代谢,C正确;
D、细菌细包壁的主要组成成分为肽聚糖,青霉素抑制细菌细包壁的合成,不能抑制真菌细包细包壁的合成,因此青霉素不能用于防治真菌感染,D错误。
故选B。
2.日本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口腔中味觉受容体与味物质结合后,细包外区域从扩散状态变化为紧凑状态,当这种结构变化传递给味觉细包即可产生味觉。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味觉受容体与味物质结合的过程需要消耗ATP
B.味觉细包位于口腔中的舌、鼻腔等部位
C.受容体很可能是细包膜表面的蛋白质
D.味觉产生的过程需要反射弧的参与
【答案】B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机体完成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详解】A、味觉受容体与味物质结合的过程是感觉细包感受信号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细包外液中的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包,不消耗ATP,A正确;
B、味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故味觉细包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B错误;
C、味觉受容体与味物质结合的过程体现了细包膜进行信息交流的概念,味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受容体为细包膜表面的受体,成分为糖蛋白质,C正确;
D、味觉的形成不属于反射过程,不需要反射弧的参与,D错误。
故选B。
3.分散到水溶液中的磷脂分子会自发组装成充满液体的球状小泡,称为脂质体。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相应的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形脂质体”(如下图所示)。目前这种“隐形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B.由于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白细包识别的糖蛋白,故能避免被白细包识别和清除
C.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包,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包
D.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A为脂溶性药物,药物B为水溶性药物
【答案】A
【分析】1、细包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磷脂双分子层(脂双层)作为基本支架。
2、细包膜的功能:a、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开;b、控制物质进出细包;c、进行细包间的物质交流。
3、分析题图:药物A位于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
【详解】A、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A正确;
B、糖蛋白与细包的识别有关,脂质体在运送药物的过程中,能避免被吞噬细包识别和清除,原因可能是脂质体表面不具备可供吞噬细包识别的糖蛋白,B正确;
C、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所以脂质体膜上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包,从而将药物定向运送到癌细包,C正确;
D、图中药物A位干脂质体内部,接近磷脂分子的头部,为水溶性药物,药物B位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接近磷脂分子的尾部,为脂溶性药物,D错误。
故选A。
4.溶酶体是真核细包内由单层膜包被的、具有囊状结构的细包器,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能分解各种外源和内源的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的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溶酶体内含有的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包器
C.溶酶体合成的溶菌酶可参与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D.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可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
【答案】B
【分析】1、溶酶体具有单层膜,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包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包的病毒或细菌。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包免疫,参与体液免疫的免疫细包有B细包、APC、辅助性T细包、浆细包和记忆B细包;参与细包免疫的免疫细包有细包毒性T细包、APC、辅助性T细包和记忆T细包。
【详解】A、生物膜系统主要包括细包膜、细包器膜和核膜,溶酶体的单层膜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A正确;
B、溶酶体具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包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包的病毒或细菌,B正确;
C、溶菌酶本质是蛋白质,由核糖体合成,而非溶酶体合成,C错误;
D、溶酶体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可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D错误。
故选B。
5.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需要与载脂蛋白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才能被运送到全身各处细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数值异常超高,如图表示人体细包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则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下降
B.人体中的胆固醇可以作为构成细包膜的成分,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C.从图中分析可知若细包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②为抑制作用,③为促进作用
D.细包内以乙酰C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可发生在内质网中
【答案】A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血浆中的LDL与细包膜上的受体结合,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包,被溶酶体分解;细包内过多的胆固醇,抑制LDL受体的合成,抑制乙酰CA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以胆固醇酯的储存,减少来源,增加其去路,以维持细包中的LDL处于正常水平。
【详解】A、如果生物发生遗传性障碍,使LDL受体不能合成,从而使胆固醇无法进入细包中进行代谢和转化,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将升高,A正确;
B、胆固醇可以作为构成动物细包膜的成分,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正确;
C、由图中可知,过多的胆固醇进入细包后,可以通过影响LDL受体蛋白生态的表达,从而抑制LDL受体的合成,此为图示中的①过程;也可以通过抑制乙酰CA合成胆固醇,降低细包内胆固醇含量,应为图示中的②过程;还可以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化,加速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酯,储存下来,此为③过程,因此若细包内胆固醇过多,则会有①②③的反馈调节过程,①②为抑制作用,③为促进作用,C正确;
D、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而胆固醇属于脂质,故细包内以乙酰CA为原料合成胆固醇的过程可发生在内质网中,D错误。
故选A。
6.胆固醇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主要以脂蛋白颗粒的存在,进入组织细包后,在溶酶体中,胆固醇从脂蛋白颗粒中释放出来,后经NPC1和NPC2蛋白介导,被运输到细包其他部位发挥功能。如果胆固醇在溶酶体中过量积累,会导致C型尼曼匹克氏症(简称NPC),NPC临床表现为夭折、智力减退、说话不清、肌张力不全等症状。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的胆固醇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包
B.膳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过量摄入
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胆固醇在溶酶体中过量积累,可能与NPC1、NPC2蛋白生态产生突变有关
【答案】A
【分析】1、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其中胆固醇是构成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细包膜对于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结合题干信息“胆固醇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主要以脂蛋白颗粒的存在”可知,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存在属于大分子类,故血液中的胆固醇通胞吞的进入组织细包,A正确;
B、饮食中摄入过多胆固醇会造成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胆固醇含量过高会造成血浆中的胆固醇增多,在血管壁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因而膳食中要注意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过量摄入,B正确;
C、胆固醇属于脂质,可参与构成动物细包膜,此外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生态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因“胆固醇从脂蛋白颗粒中释放出来,后经NPC1和NPC2蛋白介导,被运输到细包其它部位发挥功能”,但若NPC1和NPC2蛋白的生态产生突变,则相关蛋白不能合成,最终在溶酶体中积累,D错误。
故选A。
7.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是主要致病因素,研究发现患者普遍存在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变异。生态敲除等实验发现TMEM175蛋白参与溶酶体内酸碱稳态调节,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不能自由穿过溶酶体膜的基本支架
B.变异的TMEM175蛋白将导致溶酶体中的H+减少
C.帕金森患者神经元中α-Synuclein蛋白聚积可能与溶酶体水解功能减弱有关
D.溶酶体膜上的H+转运蛋白可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
【答案】B
【分析】1、生态突变是指生态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生态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生态。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生态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生态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生态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生态来说,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生态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
2、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包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包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包有用的物质,细包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包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A、溶酶体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对H+具有屏障作用,膜上的H+转运蛋白将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入溶酶体,A正确;
B、TMEM175蛋白可将H+运出,TMEM175蛋白结构改变将不能把溶酶体中多余的氢离子转运到细包质基质中,导致溶酶体中的H+增多,B错误;
C、帕金森患者体内溶酶体膜蛋白TMEM175变异导致溶酶体的PH下降,影响溶酶体内相关酶的活性,进而使溶酶体,水解功能减弱,C正确;
D、溶酶体膜上的H+转运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H+,此过程需要ATP水解供能,据此可推知 H+转运蛋白还可能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8.耐盐植物能够在高盐胁迫的逆境中正常生长,其根细包独特的转运机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图耐盐植物根细包参与抵抗盐胁迫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SOS1、HKT1和NHX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
B.抑制细包呼吸会降低盐碱地植物细包液的浓度,不利于其渗透吸水
C.当高盐胁迫时,Na+进入根细包需要ATP提供能量
D.膜两侧的H+浓度差与耐盐植物对离子毒害的抗性强弱有关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根细包的细包质基质中pH为7.5,而细包膜外和液泡膜内pH均为5.5,细包质基质中H+含量比细包膜外和液泡膜内低,H+运输到细包膜外和液泡内是逆浓度梯度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详解】A、图中SOS1、HKT1和NHX均为蛋白质,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A正确;
B、抑制细包呼吸会减弱H+-ATP泵逆浓度梯度运输H+进入液泡,进而影响Na+进入液泡,从而降低盐碱地植物细包液的浓度,不利于其渗透吸水,B正确;
C、据图可知,当高盐胁迫时,Na+进入根细包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
D、H+通过主动运输被转运到细包外,使细包膜两侧H+的浓度差增大,为H+顺浓度梯度通过SOS1主动运输Na+创造条件,Na+运输出细包外,能减弱Na+对细包的毒害作用,因此膜两侧的H+浓度差与耐盐植物对离子毒害的抗性强弱有关,D错误。
故选B。
9.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ERGIC)是一种作为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中转站”的膜结构,对细包内物质的精确分选和膜泡运输等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ERGIC 的推测合理的是( )
A.膜结构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
B.需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进行囊泡转运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功能异常会影响分泌蛋白的正常分泌
【答案】A
【分析】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包膜,与细包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包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详解】A、膜结构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
B、要观察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错误;
C、进行囊泡转运时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分泌蛋白的正常分泌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如果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功能异常会影响分泌蛋白的正常分泌,D错误。
故选A。
10.构成高尔基体的膜囊有顺面、中间和反面三部分。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图示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的3条分选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膜蛋白的形成过程属于图中的组成型分泌
B.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包间的信息交流
C.M6P受体数量减少会抑制衰老细包器的分解
D.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时需要膜上大量转运蛋白的参与
【答案】A
【分析】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在动植物细包中的功能不完全同,在动物细包中与细包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包中与细包壁的形成有关;
2、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之后,在内质网上初步加工,然后转移至高尔基体做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经细包膜排出。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功能。
【详解】A、高尔基体通过组成型分泌的蛋白质与细包膜结合,形成膜蛋白,A正确;
B、可调节性分泌需要信号分子与细包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经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进行调控,所以可调节性分泌离不开细包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高尔基体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所以溶酶体酶的包装和分选涉及到M6P受体,M6P受体减少会影响溶酶体酶的形成,衰老的细包器是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的,所以M6P受体减少会抑制衰老细包器的分解,C正确;
D、高尔基体顺面接受内质网合成的物质并转入中间膜囊进一步修饰加工,反面参与溶酶体酶(具有M6P标记)等蛋白质的分类和包装,两区膜的功能不同,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数量不相同,有些蛋白质只在高尔基体的顺面,有些蛋白质只在高尔基体的反面,所以顺面接受来自内质网的物质时不一定需要膜上转运蛋白的参与,D错误。
故选A。
11.如图为某动物细包内部分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质网对加工的蛋白质先进行分类再转运至细包的不同部位
B.图示过程中,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通过囊泡运输到内质网进行加工
C.细包膜上糖蛋白的形成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D.蛋白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相对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相对增加
【答案】B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形成囊泡→细包膜,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由图可知,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再转运到胞内、胞外、细包膜上,A正确;
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能形成囊泡,B错误;
C、由图可知,细包膜上的膜蛋白的形成也需要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正确;
D、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包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化为细包膜。所以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包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D错误。
故选B。
12.已知细包结构a、b、c、d具有下列特征:a、b、c均由双层膜构成,且都含有DNA,其中a的膜上有小孔,而b、c没有小孔,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某兴趣小组观察试样A、B、C的细包结构,结果发现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试样B四种结构均有,试样C仅无c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d是单层膜结构,在动植物细包中的功能不同
B.试样A、B、C可能分别来自颤蓝细菌、菠菜叶、口腔上皮
C.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的是结构b或c
D.试样B的结构中含遗传物质最多的是a,该结构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答案】B
【分析】分析题文: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包核,其中核膜上含有核孔,因此a是细包核,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d是内质网。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为原核细包,试样B四种结构均有,为真核细包,试样C仅无c结构,则c应为叶绿体。
【详解】A、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包核,其中a上含有核孔,试样B和试样C都含有b,试样B含有c,而试样C不含有c,则b为线粒体,c为叶绿体;B和C均为真核细包,d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为内质网,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在动植物细包中的功能相同,A正确;
B、试样A无此四种结构,为原核细包,B和C均为真核细包,B含叶绿体,C不含叶绿体,因此试样A、B、C可能分别来自颤蓝细菌、菠菜叶、口腔上皮,B正确;
C、b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站”,c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C错误;
D、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包核,其中a上含有核孔,则a是细包核,细包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分布在细包核,故试样B的结构中含遗传物质最多的是a,该结构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的中心,D错误。
故选B。
13.细包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包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包时,将一部分细包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包核与细包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a部分属于对照组,b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a部分的操作形成对照
D.该实验不能说明细包核与细包的寿命有关系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包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包核对于细包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包时,将一个细包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包核对于细包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包核与细包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也不能长大与b有核部分对照,因此b是对照组,B错误;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后开始分裂、分化,与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形成对照,C正确;
D、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包的寿命,不能证明细包核与细包寿命的关系,D错误。
故选B。
14.在流动镶嵌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又建构出“脂筏模型”(如下图所示):在生物膜上,胆固醇和磷脂富集区域形成脂筏,其上载有执行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脂筏模型”是一种概念模型
B.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参与细包间的信息交流
C.脂筏模型表明流动性较低的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是均匀的
D.图中的糖蛋白和糖脂统称为糖被
【答案】A
【分析】①概念模型:指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对事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描述、阐明。②物理模型:根据相似原理,把真实事物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制成的模型,其状态变化和原事物基本相同,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③数学模型:用来定性或定量表述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
【详解】A、图中“脂筏模型”是一种物理模型,A正确;
B、由题意可知,脂筏的成分为胆固醇和磷脂,说明脂筏不参与细包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据图可知,脂质分子在膜上的分布不均匀的,C错误;
D、糖蛋白(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和糖脂(糖类和磷脂结合形成)统称为糖被,D错误。
故选A。
15.核膜主要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核纤层位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核纤层蛋白向外与内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当细包进行有丝分裂时,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引起核膜崩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之间DNA、RNA交流的通道,并介导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B.核纤层蛋白可以在细包核中的核糖体上合成
C.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的过程中,染色质可能发生螺旋化程度增大
D.核纤层蛋白形成骨架结构支撑于内、外核膜之间,维持细包核的正常形态和核孔结构
【答案】B
【分析】细包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包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隔开;控制细包核与细包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包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复合体,A正确;
B、核纤层蛋白可以在细包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
C、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引起核膜崩解,细包核内染色质可能发生螺旋化程度增大变成染色体,C正确;
D、核纤层蛋白位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D错误。
故选B。
16.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也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它是细包质与细包核之间物质输送活动的看护者。核孔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组成,称为中央运输蛋白,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核外膜可以与内质网直接相连
B.DNA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包质中控制细包的代谢
C.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包中核孔数目较少,影响到核内外的信息交流
D.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膜对物质的进出也具有选择性和流动性
【答案】BC
【分析】核孔是细包核与细包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详解】A、核外膜可以与内质网直接相连,这是常见的细包结构特点,A正确;
B、DNA不能通过核孔复合物进入细包质中,因为DNA是遗传物质,在细包中相对稳定,不会随意进出细包核来控制细包代谢,B 错误;
C、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包没有细包核,所以不存在核孔,C错误;
D、核孔复合物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这说明核膜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和流动性,D错误。
故选BC。
17.图1为某高等生物细包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⑩表示细包中的不同结构,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表示三种细包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肌细包的细包结构可用图1表示
B.植物细包都不含图1中的细包结构⑥
C.图2中的b对应图1中的③,参与细包内蛋白质、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D.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可通过图1中的⑧进出细包核
【答案】AD
【分析】图1中①为线粒体,②为核膜,③为内质网,④为核糖体,⑤为细包膜,⑥为中心体,⑦为高尔基体,⑧为核孔,⑨为细包质基质。图2中物质X表示氨基酸,a表示核糖体,b表示内质网,c表示高尔基体。
【详解】A、图1中①为线粒体,因线粒体数量较多,可以产生更多的能量,因而骨骼肌细包的细包结构可以用图1表示,A正确;
B、⑥为中心体,除动物细包外,低等植物细包中也含有,B错误;
C、图2中b为内质网,对应图1中的③,且参与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但脂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错误;
D、⑧为核孔,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可通过图1中的⑧进出细包核,D错误。
故选AD。
18.研究表明,C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可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包核。C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包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出细包核,说明核孔不具有选择性
B.细包核变形的直接原因是缺失了Cfilin-1和肌动蛋白
C.Cfilin-1缺失可能会导致核孔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
D.Cfilin-1缺失不会影响细包核控制细包代谢的能力
【答案】ABD
【分析】肌动蛋白是细包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细包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包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包器,与细包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 、由题干信息可知,C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包核核孔,所以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进入细包核,但细包核仍具有选择性,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细包核变形的直接原因是缺失了Cfilin-1,B错误;
C、C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不能进入细包核,从而引起细包核变形,可能会导致细包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包核的能力,C正确;
D、Cfilin-1缺失会导致染色质功能异常,染色质上含有控制细包代谢的生态,从而影响细包核控制细包代谢的能力,D错误。
故选ABD。
19.如图为细包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M6P受体与溶酶体水解酶的定位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需要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
B.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统一
C.M6P受体生态发生突变,会导致溶酶体水解酶在内质网内积累
D.若水解酶磷酸化过程受阻,会导致细包内吞物质的积蓄
【答案】ABD
【分析】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和分泌过程如下: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然后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如折叠、糖基化等;接着内质网形成囊泡,将初步加工的蛋白质转运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最后高尔基体形成囊泡,将分泌蛋白包裹起来,囊泡与细包膜融合,将分泌蛋白释放到细包外。
【详解】A、分泌蛋白、膜蛋白、溶酶体水解酶都不属于胞内蛋白,在核糖体合成后都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以及高尔基体的分拣和运输,A正确;
B、溶酶体的形成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包器的协同作用,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统一,B正确;
C、M6P受体生态突变会影响溶酶体水解酶的正确定位,但不会导致其在内质网内积累,而是可能导致其在细包外或其他错误位置积累,C错误;
D、水解酶的磷酸化过程受阻会影响其正确定位到溶酶体,从而导致细包内吞物质不能被有效降解,导致积蓄,D错误。
故选ABD。
20.甲状腺细包可以将氨基酸和碘合成甲状腺球蛋白,并且将甲状腺球蛋白分泌到细包外,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b、c表示生理过程,①-⑦是结构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B.在甲状腺球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不变的有②和④
C.与图甲中c过程有关的细包器是图乙中的②③⑤
D.细包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依赖④的流动性
【答案】ACD
【分析】1、据图分析,a表示主动运输,b表示脱水缩合,c表示加工和分泌;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细包膜,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囊泡。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游离的核糖体先合成一小段肽链,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并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包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A正确;
B、在甲状腺球蛋白合成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有②高尔基体,④细包膜面积增大,B错误;
C、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相关的细包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同时需要线粒体供能,图中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⑤表示线粒体,C正确;
D、细包分泌甲状腺球蛋白的过程属于胞吐,依赖细包膜④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ACD。
二、非选择题题(共5小题,共50分)
21.(9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外泌体起源于细包膜向内“出芽”形成的胞内小体,其形成机制之一如下图,胞内小体内吞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形成多囊复合体,经定向组装、迁移等过程,与细包膜融合后将外泌体排出细包。
回答下列问题:
(1)外泌体的膜以 作为基本骨架,通过 方式将内含物分泌到细包外,这一过程体现了细包膜的 。
(2)为研究外泌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转移路径,科学家用 ³H标记的 进行研究,蛋白质从合成至分泌到细包外,依次经过的细包结构为 ④⑤⑥(填图中序号)。
(3)细包核由核被膜、核仁、 、 等结构组成。破坏细包核后细包中蛋白质合成和物质交换等过程出现异常,这一现象说明 。
【答案】
(1) 脂双层(磷脂双分子层) 胞吐 流动性
(2) 氨基酸 ②③
(3) 核基质 染色体 细包核控制细包的代谢(2分)
【分析】1、细包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是RNA等大分子有机物进出的通道;实现细包核与细包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5)核基质:核中除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成分,包括核液与核骨架两部分。核液含水、离子和酶等无形成分。核骨架是由多种蛋白质形成的三维纤维网架,并与核被膜核纤层相连,对核的结构具有支持作用。核基质与DNA复制,RNA转录和加工,染色体组装及病毒复制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据图示分析,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
【详解】(1)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胞内小体内吞高尔基体分泌的小泡形成多囊复合体,囊泡膜与细包膜融合,以胞吐的将内含物分泌但细包外,体现了细包膜的流动性。
(2)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故用 ³H标记氨基酸。 蛋白质从合成至分泌到细包外,依次经过的细包结构为:核糖体②(合成肽链)→内质网③(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④(进一步修饰加工)→多囊复合体⑤→细包膜→细包外⑥(胞吐)。
(3)细包核由核被膜、核仁、核基质、染色体(染色质)等结构组成。破坏细包核后细包中蛋白质合成和物质交换等过程出现异常,这一现象说明细包核控制细包的代谢。
22.(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由于 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包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包膜中的 ,由此较好地解释细包膜结构上的 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 性。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脱离膜结构的大部分蛋白质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 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下图为唾液腺细包结构模式图(局部):
唾液腺细包的细包核通过控制细包质中有关细包器和细包膜的活动可以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包结构有 (用图中序号表示)。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 蛋白质可以运动(2分) 流动
(3) 选择透过 细包结构的完整性(2分)
(4)①③④⑤⑥(2分)
【分析】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细包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支架,其内部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具有屏障作用。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这些蛋白质分子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1)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镶嵌、覆盖或贯穿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由于蛋白质分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2)荧光标记的是细包膜上的蛋白质,因此该实验直接证明的是细包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由此也很好地解释了细包膜的结构特点:细包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根据题干信息,线粒体外膜包含“孔道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说明跨膜方式为易化扩散(协助扩散),细包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体现出生物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若将线粒体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则无法完成其生理功能,说明膜结构的完整性是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
(4)分析唾液腺细包结构模式图可知,①~⑥分别是细包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包膜,在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细包核完成唾液淀粉酶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内质网是初级加工场所、高尔基体是再次加工场所、线粒体为以上过程提供能量、通过细包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包外,在这些结构中只有核糖体无膜结构。所以参与此过程的所有具膜的细包结构有①③④⑤⑥。
23.(9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下图甲为某植物细包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图乙所示为某动物细包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1)图甲的细包中不含磷脂的细包器是 。图甲细包中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此细包结构中的 。(填序号)
(2)与图甲相比,动物细包不应有的结构是 (填名称)。
(3)若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图乙细包,该细包中出现18O的部位依次为 。(填序号)
(4)细包乙在分泌物分泌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将会发生改变,面积减少和增加的生物膜依次是[ ] 、[ ] 。
【答案】
(1) ⑦ ②④⑤
(2) 细包壁、叶绿体、液泡(2分)
(3) ②③④⑤
(4) [③]内质网(2分) [⑤]细包膜(2分)
【分析】分析图甲:图甲是植物细包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结构①~⑧依次表示细包膜、叶绿体、高尔基体、细包核、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液泡。
分析图乙:①为核膜;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细包膜。
【详解】(1)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不含膜结构的细包器不含磷脂,因此不含磷脂的细包器是⑦核糖体。图甲细包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存在于此细包结构中的叶绿体②、细包核④和线粒体⑤中。
(2)动物细包没有叶绿体、液泡、细包壁,但含有中心体。
(3)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其会首先在②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③内质网进行加工和修饰,内质网出芽用囊泡包裹蛋白质运输到④高尔基体中,高尔基体再用囊泡运输蛋白质到⑤细包膜。
(4)在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粗加工后“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这样内质网膜转化为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再加工后,也“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细包膜融合,这样高尔基体膜就转
时,将Na+运输到液泡内。
【详解】(1)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包膜和液泡膜均属于生物膜,细包膜和液泡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液泡中能储存较高浓度的某些特定物质,这些特定物质(如钠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液泡中的,这体现了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特性,该特点的结构基础是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
(2)分析题图,Na+通过转运蛋白SOS1运出细包需要转运蛋白协助,需要H+的浓度差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液泡中H+浓度与细包质基质中H+浓度差主要由液泡膜上H+-ATP泵来维持,该结构的作用是催化ATP水解提供能量和作为转运蛋白协助运输H+。
(3)将Na+转运到液泡内的意义是降低细包质基质中Na+的浓度,降低其对细包的伤害,同时还能提高细包液的渗透压,增加细包对水的吸收。
(4)要验证脯氨酸可通过调节柽柳细包内Na+和K+浓度来增强其应对盐胁迫的能力,自变量应该为植株是否含有脯氨酸,因变量为细包中细包内Na+和K+浓度,外界环境为盐胁迫环境。所以实验组选择②脯氨酸转运蛋白生态敲除的突变体柽柳植株,对照组选择①野生型柽柳植株,在相同盐胁迫条件下培养,检测两组细包中细包内Na+和K+浓度。
25.(1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成熟植物细包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相关实验,该实验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浸入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中所处的一种状态(此时细包有活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漏斗内液面先上升,后达到稳定,由此可知实验初始时半透膜两侧S1溶液浓度 (大于/小于/等于)S2溶液浓度。
(2)图乙细包结构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 。结构④与①之间充满的液体是 。
(3)若将图乙状态的细包浸入清水中,可观察到②的紫色变浅,体积变 ,这是由于细包 (吸水/失水)发生了 现象。
(4)图丙中A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哪种? 。
(5)图丙中B表示的方式若是协助扩散,那么bc段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
【答案】
(1)大于
(2) ①③⑤ 半透膜 蔗糖溶液
(3) 大 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4) 自由扩散
(5) 载体(转运)蛋白的数量(2分)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为渗透装置,图中漏斗内的液面高于烧杯中的液面,说明S1溶液的浓度高于S2;图乙中为植物细包模式图,图中①为细包膜、②为液泡、③为细包质、④为细包壁、⑤为液泡膜,其中①③⑤称为原生质层,根据题意:图乙为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浸入质量浓度为0.3g/mL蔗糖溶液中所处的一种状态,即图示细包处于质壁分离状态。
【详解】(1)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而后稳定,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可知,水是又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的,故实验初始时半透膜两侧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
(2)图乙中为植物细包模式图,图中①为细包膜、②为液泡、③为细包质、④为细包壁、⑤为液泡膜,图乙细包结构中的①③⑤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半透膜结构,由于细包壁具有全透性,④细包壁与①细包膜之间充满的液体是蔗糖溶液。
(3)若将图乙状态的细包浸入清水中,由于此时的细包有活性,则细包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可观察到②液泡的紫色变浅,体积变大,这是由于细包液浓度高于外界,进而表现为细包发生渗透吸水的结果。
(4)分析图丙中A,被运输物质的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可知A表示自由扩散。
(5)协助扩散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转运蛋白转运,图丙中B表示的方式若是协助扩散,那么bc段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转运)蛋白的数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7讲物质运输(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7讲物质运输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7讲物质运输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6讲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练习)(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6讲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练习教师版docx、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6讲细胞器和生物膜系统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卷02 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新高考通用),文件包含单元检测卷02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原卷版docx、单元检测卷02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