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509884/0-173398361550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509884/0-173398361553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6509884/0-173398361555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选出各题中唯一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导航仪,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涧西区某中学开展利用“地理工具”——地图,认识“地球和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重走环球航海线路】
2024年9月6日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502周年纪念日,课堂上王老师带领同学们重走第一次环球航海线。小洛查阅资料,发现“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不仅开创了新航线,还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下图为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读图,跟随小洛完成下面小题。
1.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形状”属于( )
A. 感知猜想B. 观测推理C. 大胆求证D. 确证探索
2. 麦哲伦船队从欧洲西班牙出发,途中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 生活中,能够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有( )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月食 ③远处驶来的帆船 ④登高望远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4. 麦哲伦环球航行历时1082天,航线全长60440公里,可见地球之大。下列数据能够描述地球大小的是( )
①赤道位置 ②平均半径 ③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 ④表面积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 C 2. B 3. D 4. D
【解析】
【1题详解】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古代人在地球表面直觉认识“天圆地方”,属于感知猜想,A错误;根据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的形状属于观测推理,B错误;“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形状”属于大胆求证地球是球体的形状,C正确;人们凭借凭借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认探索地球是一个球体,D错误,该题选C。
【2题详解】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先从欧洲出发,经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西部,然后到达太平洋,穿越太平洋后到达亚洲,进入印度洋,经过非洲南部,到达大西洋,回到欧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能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①错误,月食、远处驶来的帆船呈现越来越高,登高望远均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②③④正确,该题选D。
【4题详解】
赤道的位置、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不能描述地球大小,①③错误;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能够描述地球的大小,②④正确;该题选D。
【点睛】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活动二:认识全球海陆面貌】
学习《陆地和海洋》一章时,王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探讨世界海陆的分布和运动变化。小洛所在小组领取的任务单是:读图(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并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表面71%陆地,29%是海洋
B. 地球的任意一个半球都是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 北极点周围是海洋,南极点周围是陆地
D. 世界的海陆分布比较均匀
6. 四大洋中几乎没有分布在西半球中的是( )
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
7. 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主要位于热带的大洲是( )
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大洋洲
【答案】5. C 6. C 7. B
【解析】
【5题详解】
地球表面71%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地球表面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A错误;无论怎样划分半球,相等的两个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B错误;北极点周围是海洋,南极点周围是陆地,C正确;世界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四大洋中,几乎没有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故C正确。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都跨了东、西半球,排除ABD,故选C。
【7题详解】
七大洲中,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主要位于热带的大洲是非洲,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有“热带大陆”称号,B正确。亚洲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大洋洲主要在南温带,排除ACD。故选B。
【点睛】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小阳所在小组领取的任务单是:读图(六大板块及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指图说出:(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同桌相互合作,纠错指正,并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关于图中主要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落基山脉——欧洲南部B. B——喜马拉雅山脉——亚洲中南部
C. C——阿尔卑斯山脉——南美洲西部D. D——安第斯山脉——北美洲西部
9. 世界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 )
A. 太平洋沿岸,美洲东部B. 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
C. 亚欧大陆北部,非洲西北部D. 太平洋沿岸,亚欧大陆南部
10. 图中山脉多由( )
A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 火山喷发形成
C. 板块张裂拉伸形成D. 大陆漂移形成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的A是位于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B是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C是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D是位于南美洲西部的落基山脉,排除ACD,故选B。
【9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世界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岸,亚欧大陆的南部,太平洋东岸的主要是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亚欧大陆南部的主要是喜马拉雅山,故D正确。美洲东部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大西洋西岸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欧大陆北部以平原和高原为主,非洲西北部以高原为主,排除ABC。故选D。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山脉多由板块挤压碰撞挤压形成,故A正确。板块张裂往往形成裂谷和海洋,火山喷发一般形成小岛,大陆漂移把陆地分成多块,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小西所在组领取的任务单是:读图(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指出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举例说明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自古以来便享“鱼盐之利”、“舟楫之便”的区域是( )
A. 大陆架B. 大陆坡C. 海沟D. 洋盆
12. 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
A. 大陆架—洋盆—大陆坡B. 大陆坡—洋盆—大陆架
C. 洋盆—大陆坡—大陆架D.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
13. 海洋底部最深的部位是( )
A. 大陆架B. 洋盆C. 海沟D. 大陆坡
14.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发展海洋运输,利用海洋空间资源B. 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
C. 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D. 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
【答案】11. A 12. D 13. C 14. B
【解析】
【11题详解】
大陆架是大陆的自然延伸,一般坡度较小、起伏不大。大陆架浅海靠近人类居住地,自古以来与人类活动最为密切,大约90%的渔业资源来源于大陆架。因此,自古以来便享“鱼盐之利”、“舟楫之便”的区域指大陆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大陆架坡度缓,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水深剧增至数千米;海沟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洋盆是大洋中相对平坦的底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利用做法,做法正确的是发展海洋运输,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科学有序开采,开发海底油气资源、实施海水淡化,合理利用海水资源,ACD不符合题意。加大捕捞力度,充分利用生物资源,会导致海洋资源枯竭,出现生态问题,是错误的做法,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大陆架坡度缓,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水深剧增至数千米;海沟最大水深可达一万多米;洋盆是大洋中相对平坦的底部;洋中脊是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活动三:巧用工具服务生活】
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好帮手,随着时代发展,数字地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学完《地图》一章后,在单元闯关练习中,小洛所在小组进入“地形关”,拿到的“锦囊妙计”是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①、②两处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
A. 平原、丘陵B. 丘陵、盆地C. 高原、丘陵D. 盆地、山地
16.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区域①处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
A. 蓝色B. 绿色C. 白色D. 黄褐色
17. 山顶M与P点的相对高度为( )
A. 1000米B. 1460米C. 200米D. 1260米
【答案】15. C 16. D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海拔在800米以上,内部地势平坦,应为高原,②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有一定起伏,应为丘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根据上一问可知,①为高原,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黄褐色表示高原和山地,D正确,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丘陵,白色表示冰川,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P点海拔为200米,M点海拔为1460米,两点相对高度应为1260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如下:平原: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地区,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的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起伏和缓。丘陵:丘陵的海拔一般在250米以上,500米以下,坡度较缓。山地: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高原: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高原的主要特点是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海拔较高。盆地:盆地四周高,中部低,形似一个大盆子。盆地的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地势较低。
小阳所在小组进入“运动关”,拿到的“锦囊妙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若干卫星组成,有5颗是静止轨道卫星,其运动方向、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题。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功能主要利用的是( )
A. 经纬网B. 经线C. 纬线D. 赤道
19. 当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在(140°E,0°)上空时,其位置在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其运行周期约为( )
A. 1小时B. 1天C. 1月D. 1年
【答案】18. A 19. A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只要知道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经度往东递增的是东经,用字母E表示,往西递增的是西经,用字母W表示。纬度以赤道为界,赤道是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为“140°E,0°”,表示东经140°,赤道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静止轨道卫星与地球自转是同步,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所以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也是约一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线及经纬网的作用,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和定向、导航,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其中利用经纬网定位是难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掌握N、S、E、W分别表示的意思。
小西所在小组进入的是“应用关”,拿到的“锦囊妙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下图为北斗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箭头所表示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 由南向北B. 由西向东
C. 东南向西北D. 西南向东北
22. 若点击“+”将地图放大,则( )
A. 图幅变大B. 内容更详细
C. 范围更大D. 比例尺变小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可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正北方向来判断方向,读图可以看出,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自西南向东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读图分析,若点击界面上的“+”,比例尺将变大,实际范围更小,显示内容更详细,B正确,CD错误;图幅不会变化,A错误;故选B。
【点睛】地图上三种辨别方向的方法:1、一般法:在一般的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2、指向标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3、经纬网法: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小初所在小组进入“救援关”,收到某中学学生研学过程中,通过华为手机发出的北斗卫星求援消息,具体内容如图(北斗卫星消息截屏示意图),准备有效实施救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最有利于精准救援的信息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4. 图中丙信息体现了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 )
①城市管理监管功能 ②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功能
③快速定位功能 ④位置报告功能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25. 救援队执行救援任务时,选择最合适的地图是( )
A. 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图B. 内蒙古自治区水文图
C. 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图D.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图
【答案】23. C 24. D 25. D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救援队可根据王先生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找到他,故丙信息是最有帮助的,C正确;而甲乙丁三项不能使救援队确定王先生的具体位置,帮助不大,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根据丙信息可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和位置报告功能,能够使救援队快速得知被困人员的位置,③④正确;丙信息没有体现导航功能,①错误;精确授时功能是甲信息体现的功能,②错误。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气候图能提供气候信息,水文图能展示当地的河流、湖泊等情况,人口图能提供当地的人口数量、分布情况,但是并不能帮助救援任务及时进行,A、B、C错误;交通图能帮助救援队规划路线,D正确。故选D。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其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二、综合题(共6小题,共计50分)
26. 小洛是一名太空探索爱好者,平时喜欢搜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空探索的相关信息。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仰望星空 繁星点点】
地球是宇宙繁星中的一颗,是迄今人类唯一的家园,为我们提供生命所需的一切。下图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示意图。
(1)土星是太阳系的第六颗行星,位于木星和天王星之间。据此仿写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小洛在知乎看到关于“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的具体位置”这一帖子的评论。请找出错误的观点,并进行纠正。
武汉的雨霖:地球位于太阳系之中。
厦门的书远: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
内蒙古的依诺: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哈尔滨的芊浔:八大行星都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
(3)列举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的有利条件。(至少两条)
【星空浩瀚 探索不止】
太空探索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究和求索,其中探月工程备受瞩目。从嫦娥四号叩问“广寒”,到嫦娥五号“蟾宫”折桂,再到嫦娥六号又赴“云霄”,中国在人类探月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几笔。
(4)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①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②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③“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开放运行 ④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5)中国积极开展太空探索的意义有( )(双选)
A. 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
B. 寻找新星球,为大规模太空移民做准备
C. 推动科技进步,便于获取更多财富
D. 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保护地球家园
【答案】(1)地球是太阳系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
(2)哈尔滨的芊浔;改正为:八大行星都是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3)提供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4)A (5)AD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空探索为材料,涉及地球的位置、天体系统、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的有利条件、我国在太空方面的成就以及太空探索的意义,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位于金星与火星之间。
【小问2详解】
以上四位同学的评论中,哈尔滨的芊浔说八大行星都是自东向西绕太阳公转是错误的,公转方向应该是自西向东,其余三位同学的评论正确。
【小问3详解】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地球还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矿产资源,如煤、石油等,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小问4详解】
以上四个成就中,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是我国在军事方面的成就,①②③都是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故选A。
【小问5详解】
中国积极开展太空探索的意义有: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保护地球家园等;并不是为太空移民做准备,也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故选AD。
27.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玩转地球”地理社团组织了一场制作地球仪模型的比赛。图1为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图2为小阳制作的地球仪模型作品,图3为某区域经纬网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赛主题】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如图1)
【实践操作】
(1)同学们在分组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中,发现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地轴倾斜与地面成_______(23.5°/66.5°)角。
【赛后思考】
(2)图2中C是经线,假如小阳每隔30°绘制一条经线,写出C的度数和符号。
(3)图2中D是纬线,试推测小阳在绘制纬线时,其长度的变化规律。
【实践应用】
(4)写出图3中A点的经纬度坐标。
(5)在图3中,试判断①②阴影区域面积大小,并说出A点位于B点的方位。
【答案】(1)66.5° (2)30°W
(3)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越来越短
(4)(30°N,150°W) (5)①;西南方向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图和制作地球仪模型为载体,设置5小题,涉及了经纬网定位、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课本知识掌握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注意事项是铁丝的倾斜角度,倾斜的铁丝(即地轴)要与水平面(桌面)呈66.5°的夹角。
【小问2详解】
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据题干可知,C是经线,且“每隔30°绘制一条经线”,那么C位于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为30°W。
【小问3详解】
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D是纬线,纬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越来越短。
【小问4详解】
经纬网中,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故A点的经纬度坐标为(30°N,150°W)。
【小问5详解】
经线都等长,面积取决于纬线长度。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读图3分析可知,①区域纬度位置低,纬线长,实际范围大,②区域纬度位置高,纬线短,实际范围小,故①②两个阴影区域中,阴影①的面积更大。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点是位于B点的西南方向。
28.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时间7月26日19: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隆重举行,现代奥运会开幕式首次从体育场搬到城市空间举办。图1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为法国地形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聚焦法国】
(1)从图2中,判读法国所属的半球位置。
(2)结合法国的地形特征,判断塞纳河的大致流向。
【关注奥运】
(3)奥运会开幕式时,北京时间和巴黎时间不同,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开幕式当天,地球公转到图1中_____(填序号)之间,写出此时巴黎的昼夜长短情况。
【答案】(1)北半球,西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2)自东南流向西北 (3)地球自转 (4)①\②,昼长夜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黎奥运会相关信息以及地球公转示意图、法国地形图为材料,涉及法国的位置、河流、地形、地球自转的现象原因分析以及地球公转相关内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2,纬度向北增加,可知法国位于北半球;法国位于4°W-8°E之间,地处20°W以东,属于西半球。
【小问2详解】
根据法国地形示意图判断法国地势大致是东南高,西北低;塞纳河流向大致是自东南流向西北,注入英吉利海峡。
【小问3详解】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的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综上可知,北京时间和巴黎时间不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地球运行在图1中的④处时,是3月21日前后;运行在①处时,是6月21日前后;运行在②处时,是9月23日前后;运行在③处时,是12月22日前后。开幕式时间是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所以太阳运行在①—②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位于北半球的巴黎昼长夜短。
29. 涧西区某校开展研学实践活动,下图为研学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同学们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研学前】
(1)同学们量得李村、张村两村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请计算两村之间的实地距离。
(2)有同学提出ab线经过处可能存在河流,判断他的说法是否正确,并阐明理由。
【研学中】
(3)两个登山队分别沿AB、CD两条路线向山峰攀登,判断哪条线路比较轻松,并写出原因
【研学后】
(4)返校后,同学们搜集到资料“根据行政管理的需要,要将两村合并到其中的一个村落”,你认为应合并到哪个村最合适,说明理由。
【答案】(1)1.5千米
(2)正确,ab位于山谷,山谷最有可能有河流发育
(3)AB;AB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张村;张村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生产生活;靠近河流,水源充足;距离学校近,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比例尺、地形部位、线路的选择及原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比例尺为1:5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在图中量得李村、张村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1.5千米。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ab线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山谷地势相对较低,最有利于河流发育。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AB和CD线比,AB处的等高线排列更稀疏,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攀登比较容易。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如果合并村落,应该合并到张村合适,因为张村距离河流更近,水源充足;地形较平坦,距离学校较近,便于学生接受教育。
30. 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小西用书本做演示实验。图1为演示实验和局部地区板块分布图、图2为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
(1)小西用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按照实验演示,书本可能会_______(隆起/断裂)。
(2)根据图1信息推断,红海的面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活现象】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7.6级地震。震后,研究人员发现该半岛部分沿岸海底隆起,露出水面.陆地面积扩大约240公顷。
(3)能登半岛陆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化B. 地壳运动
C. 水土流失D. 填海造陆
(4)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此次地震的原因。
【答案】(1)隆起 (2)面积扩大
(3)B (4)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处
【解析】
【分析】本题以学习板块的运动为材料,涉及板块运动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小西用书本代表地球上的板块,按图中实验表示板块受到挤压,书本可能会隆起。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红海因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海洋面积会不断扩大,会形成新的大洋。
【小问3详解】
由题目可知,能登半岛陆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震导致的海陆变迁,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气候变化与水土流失是地球的外力作用,填海造陆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海陆变迁,故选B。
【小问4详解】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日本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灾害。
31. 校园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某中学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以“美化校园”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下图为涧西区某中学校园平面图,结合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了解学校绿地】
材料1:校园绿地可以提升校园形象,为师生创造优美、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
(1)大课间休息时,地理老师组织学生们从2号教学楼步行到空中农场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请写出他们的前进方向。
【任务二:调查校园植物】
材料2:同学们经过实地调查,了解校园主要植物种类的分布。下表为校园部分植物种类分布表。
(2)法国梧桐最可能分布的绿地是( )
A. 草坪B. 林荫道C. 空中农场D. 花圃
(3)校园里可以欣赏到牡丹的季节是_____,在此期间,校园路灯开启的时间逐渐____(变早/变晚)。
【任务三:提出改进方案】
材料3:根据《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校园的绿地率不小于35%。高绿地的校园环境既能缓解学习压力,又可以净化空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户外活动的兴趣。
(4)同学们调查发现,目前校园的绿地率暂未达到标准。为提高绿地率,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 在房顶上种植花草B. 加装太阳能路灯
C. 组织同学们在草坪种树D. 将道路停车场改造为透水路面,防止积水
(5)教学楼紧邻景华路,车流量大,某同学提出在教学楼附近增种树木的建议,说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答案】(1)东北(方向) (2)B
(3) ①. 春季 ②. 变晚 (4)A
(5)降低噪音,净化空气。
【解析】
【分析】本题以“美化校园”主题活动以及校园平面图为材料,涉及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等知识点,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指向标指向正北,图示空中农场在2号教学楼的东北,所以从2号教学楼步行到空中农场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向东北方向行走。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法国梧桐为高大的乔木和白玉兰相似,应种植在林荫道,遮挡阳光,提供较好的环境,B正确;草坪上、空中农场以及花圃地种植法国梧桐会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ACD错误,该题选B。
【小问3详解】
根据表格牡丹的花期为4-5月,为春季,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以东,白昼变长,路灯开启的时间逐渐变晚。
【小问4详解】
加装太阳能路灯,减少能源消耗,将道路停车场改造为透水路面,防止积水,均不能提高绿地率,BD错误,在草坪种树影响草坪的生长,且绿地率并未提高,C错误;学校教学楼占地面积大,在房顶种植花草,能够美化环境,提高利用率,增加绿地率,A正确。
【小问5详解】
车流量大,会带来噪声、大气污染,树木能够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降低噪音。
植物名称
植物种类
花期
分布
法国梧桐
乔木
4-5月
白玉兰
乔木
3-4月
林荫道
蔷薇
灌木
4-5月
操场围墙
腊梅
灌木
2-3月
花圃
牡丹
灌木
4-5月
花圃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镇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A4,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