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滚动检测练1(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滚动检测练1(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A佳教育大联考)月湖位于山东省荣成市东部沿海,与黄海由一条宽100米的大沙坝相隔,面积约5平方千米,有5条季节性河流注入,是均深约2米的半封闭性海湾潟湖,湖的东南有潮汐通道与黄海相连通。山东省的湖泊(淡水湖)冬季一般有2到3个月的结冰期,但月湖冬季湖面很少结冰,每年11月至翌年2月,有超万只大天鹅飞来这里越冬,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天鹅湖。下图为月湖及附近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冬季平均相比,月湖夏季平均( )
①水位较高 ②水位较低 ③盐度较高 ④盐度较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与山东省的其他湖泊(淡水湖)相比,月湖冬季湖面很少结冰,主要原因是月湖( )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②湖水体积较大,整体比热容较大 ③盐度较高 ④因受潮汐、风浪影响,湖水流动性较强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月湖位于山东省,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因此,较多的径流流入月湖(材料信息“有5条季节性河流注入”),使水位较高,盐度较低,因此,①④对,B正确。第2题,月湖因为有潮汐通道与黄海相连通,涨潮时海水涌入,因此盐度比淡水湖高,冰点温度较低;湖水受潮汐、风浪影响,流动性较强,同样的气候条件下,湖水不易结冰。③④对。根据材料,山东其他湖泊(淡水湖)有结冰期,说明山东冬季气温较低,①错;月湖面积不大,水也不深,整体比热容不大,②错,D正确。
(2024·湖南永州二模)由于地壳运动,上、下两层沉积岩地层之间往往出现明显的沉积间断,有一段时期没有沉积,这称为不整合接触,两地层之间的界面称为不整合面。读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区域从寒武纪至二叠纪的海陆变迁过程中( )
A.二叠纪早期为海洋环境
B.二叠纪晚期为陆地环境
C.寒武纪为海洋环境
D.石炭纪为陆地环境
4.有关科罗拉多大峡谷地质演化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泥盆纪沉积环境最稳定
B.地震频繁
C.地层多次升降
D.石炭纪后沉积不连续
答案 3.C 4.C
解析 第3题,图示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陆生动物遗迹、爬行类遗迹等陆地生物化石,为陆地环境,A错误;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含有贝壳、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B错误;寒武纪到石炭纪,地层内含有三叶虫、海藻、珊瑚等海洋生物化石,为海洋环境,C正确,D错误。第4题,图中从寒武纪到石炭纪,沉积地层内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当时为海洋环境,沉积环境稳定,但无法确定泥盆纪沉积环境是否最稳定,A错误。在二叠纪早期,地层中含有陆地生物化石,说明当时地壳抬升加强,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在二叠纪晚期,地层中又出现海洋生物化石,推测当时可能地壳下降或海面抬升,形成以海洋为主的自然环境;该地位于美国西部,为山区,说明后来地壳抬升运动明显加强,形成了现今的陆地环境。由此推测该区域地层多次升降,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出该地地震频繁,B错误。石炭纪后沉积连续分布,D错误。
(2024·湖南岳阳考前冲刺)切变线通常是指对流层下层风场中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该线两侧风向、风速有明显差异。影响我国的切变线一般位于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北侧,与近地面锋面系统共同影响降水。下图为2020年某月22日23时东亚部分地区850百帕风场图。据此完成5~7题。
5.此时靠近切变线的城市是( )
A.海口B.台北
C.重庆D.武汉
6.图示月份为( )
A.3月B.6月
C.10月D.12月
7.一个月后,切变线将移至( )
A.华南地区B.江淮地区
C.华北地区D.西北地区
答案 5.D 6.B 7.C
解析 第5题,切变线通常是指对流层下层风场中风向或风速的不连续线,该线两侧风向、风速有明显差异。海口处附近以偏南风为主,风向与风速稳定,A错误;台北附近以偏西风为主,风向与风速稳定,B错误;重庆周边地区风力大小稳定,变化较小,不在切变线附近,C错误;武汉西北部附近以偏北风为主,且风力较小,武汉南部和东部以西南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武汉周边地区的风向、风速有明显差异,说明武汉靠近切变线,D正确。第6题,图中90°E以西、20°N附近地区气流呈明显的逆时针辐合,为低压中心。结合位置,该气压中心是印度低压,印度低压出现时是夏季。此时我国此季节也有大范围的区域以偏南风为主,所以判断是在夏季,B正确。第7题,结合上题,一个月后的7月副热带太平洋高压继续北移,其北侧的切变线也会北移,6月切变线在武汉附近,切变线继续向北推移到华北地区,C正确;6月到7月影响我国的切变线向北推移,华南地区在图示区域偏南侧,A错误;6月切变线在武汉附近,其纬度位置与江淮地区相似,7月切变线将会北移,所以一个月后不会影响江淮地区,B错误;西北地区远离副热带太平洋高压,受切变线影响极小,D错误。
(2024·湖南高三联盟大联考)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生长海拔高于1 800米),岳桦林木稀疏,矮曲呈丛生状态,矮曲和稀疏程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植被覆盖度(FVC)指植被地上部分在地面垂直投影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其变化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2000—2020年长白山区不同海拔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曲线及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8~9题。
8.长白山植被量最大的海拔范围是( )
A.1 800米
9.关于长白山区较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米)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主要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①急剧上升 ②急剧下降 ③人类活动 ④自然条件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答案 8.B 9.D
解析 第8题,植被量的大小可结合植被覆盖面积及植被覆盖度(FVC)进行推测,海拔600—800米处,植被覆盖面积最大,植被覆盖度只比800—1 000米处略小,因此,海拔600—800米处,植被量最大,B正确。第9题,图示长白山区较高海拔区域(海拔>1 800米)植被覆盖度急剧下降,①错,②对;主要原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植被生长,④对;较高海拔处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活动较少,③错。D正确。
(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拍摄手段。2023年暑假,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普宁(23°16'49″N,116°7'33″E)某地逆光拍摄了一张照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0~11题。
10.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的时间大约是( )
A.7:00B.10:00
C.17:00D.19:00
11.此时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朝向是(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10.D 11.A
解析 第10题,图示该摄影爱好者拍摄此照片时,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为日出或日落时刻,此时为夏季,普宁昼长夜短,日出地方时早于6时,该地与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相差不到16分钟,不可能在7:00日出,也不可能10时日出,A、B错误;由于普宁昼长夜短,日落地方时应晚于18时,而北京时间要更晚,C错误。D正确。第11题,结合上题,此时普宁为夏季日落,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因此此时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朝向是西北方向,A正确。
(2024·山东滨州二模)在山体足够高的情况下,林线主要受气候影响,其分布上线即气候林线。研究发现,山顶处环境往往不利于森林生长,使实际林线低于气候林线,一般认为林线高度与山顶高度差值大于200米的林线才是气候林线。受气候之外诸多因素影响,实际林线高度往往与气候林线存在较大差异。下表为我国东部季风区6大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平均海拔与测点处山顶平均海拔统计表。据此完成12~13题。
12.表中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自北向南( )
A.逐渐降低
B.逐渐升高
C.先降低后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13.自北向南影响表中山地落叶阔叶林上线高度变化的主导因素依次为( )
A.热量、热量B.海拔、海拔
C.热量、海拔D.海拔、热量
答案 12.D 13.C
解析 第12题,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自北向南依次是长白山、燕山、太行山北段、秦岭、大别山、雪峰山,林线是先升高后降低。第13题,由表格数据可知,秦岭以北的山脉的林线上线与山顶的高度均超过200米,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山脉的林线是气候林线,受气候因素影响明显,而影响这些山脉林线上线的主要气候因素是热量;秦岭以南山脉林线与山顶高度相差小于200米,说明受海拔影响。
(2024·山东日照二模)下图为2023年8月3日6时10分,小明在山东省日照市(35°N,119°E)某景区拍摄的日出照片。完成14~15题。
14.该日日照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
A.40°B.60°
C.66.5°D.80°
15.最快再过多久,日照的夜长与该日(8月3日)的昼长相当?( )
A.约82天B.约100天
C.约188天D.约365天
答案 14.C 15.B
解析 第14题,8月3日距秋分日9月23日约为50天,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由夏至日到秋分日三个月90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移动了23.5°,所以8月3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约在13°N,日照市纬度为3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差值),计算该日日照市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68°。第15题,结合上题,此时太阳直射13°N附近,日照的夜长与该日(8月3日)的昼长相当,则太阳应直射13°S附近。8月3日距离秋分日约50天,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13°S附近,还需要约50天。所以太阳直射点从13°N移动至13°S,一共需要约100天。
二、综合题(共55分)
16.(2024·湖南雅礼中学二模)(13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65万年前,阴山大断裂活动频繁,山前地带沉降形成较大的盆地,后经黄河汇入,形成古大湖,淹没了盆地大部分。随新构造运动,盆地内河湖系统发生转化,之后黄河不断改道,最终形成平坦的后套平原。图1为后套平原位置示意图,图2为黄河古河道(乌加河)浅层沉积物剖面图。
(1)指出后套盆地转化为平原的物质来源。
(2)推测盆地内黄河改道的总体方向,说明理由。
(3)读图2,与古河床沉积物相比,说出边滩沉积物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 (1)北部山区河流挟带的碎屑物;黄河带来的泥沙。
(2)方向:由北向南改道。理由:黄河古河道位于当前黄河主河道以北;古黄河及阴山山区的河流泥沙淤积导致北部地势抬高,使河流向地势较低的南部改道。
(3)特征:边滩沉积物颗粒更为细小,由细砂、粉砂和黏土组成。原因:与黄河古河床相比,边滩处水量小,流速慢,搬运能力弱。
解析 第(1)题,后套盆地转化为平原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流水搬运、堆积作用。图示后套平原北部山脉发育较多河流且南部有黄河流经,沉积物质可能来自北部山区河流挟带的碎屑物以及黄河带来的泥沙。第(2)题,盆地内黄河改道的总体方向大致是由北向南,其理由主要从地势、古道位置分析。第(3)题,沉积物的特征主要从颗粒物大小(粒径)的角度分析。图示边滩沉积物由细砂、粉砂和黏土组成,河床沉积物由砾石、细砂、粉砂组成,与古河床沉积物相比,边滩沉积物颗粒更为细小。沉积物特征与流水搬运能力有关。
17.(2024·湖南衡阳质量检测)(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河在当代淮河水系的塑造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154—1855年黄河改道夺淮入海,直接促成了洪泽湖的形成和进一步演化。图1为现代淮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图2为洪泽湖区的水系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 淮河中游人口密集,在北岸地区,汛期极易发生支流水位低于干流水位产生倒灌的“关门淹”现象,图3为淮河中游河床纵剖面变化示意图。淮河中游及洪泽湖周边多建有滞洪区(短期阻滞洪水的场所),2022年淮河入海河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图1
图2
图3
(1)分析黄河在洪泽湖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2)从淮河中游水系特征角度,分析“关门淹”现象发生的原因。
(3)有专家认为,当淮河入海河道二期工程启用后,可以缩减淮河中游滞洪区的数量,你是否赞同?试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黄河)含沙量大,淤积抬升入海河床,淮河在洼地积水成湖;黄河河水流入洪泽湖,湖泊泥沙沉积,湖盆变浅。
(2)干流河道弯曲,落差小;干流河床海拔高,易倒灌;北岸较南岸支流流程长,汇入晚,导致北岸支流无法自流汇入(南北岸角度皆可)。
(3)赞同。理由:中游洪涝风险降低,滞洪区人口、耕地多,滞洪造成的损失多;(缩减后)可加大(基础、产业)投入,促进当地发展。
不赞同。理由:中游洪涝隐患并未消除;(缩减后)调蓄能力降低,中游沿岸人口(产业)密集,决口后损失更大。
解析 第(1)题,洪泽湖是黄河夺淮入海之后,黄河因泥沙较多,淤塞了淮河下游入海河道,导致淮河无法入海而在洪泽湖区域积水成湖,而黄河在汛期水量较大,也会灌入洪泽湖,导致洪泽湖区域湖床变浅,因此,洪泽湖成为了地上悬湖。第(2)题,根据淮河干流及支流的水系特征进行解释。第(3)题,赞同,淮河第二入海通道的建设,可以降低中游洪涝发生的频率,部分滞洪区可以撤销,可以引入产业来促进该区域的发展。不赞同,可从洪涝隐患不会彻底消除,若撤销滞洪区,遇到极端降水天气决堤后造成的损失会更加惨重等方面分析。
18.(2024·湖南邵阳三模)(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湖南邵阳地区2024年4月2日15时左右突降冰雹,持续时间为10分钟左右。有市民反映:“冰雹导致部分房屋与车辆受损,这是自己这辈子见到过最大的冰雹。”冰雹是强对流天气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态降水现象,常伴有雷雨、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具有影响范围小、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是天气预报的难点。下图为冰雹形成过程示意图。
(1)说明冰雹的形成过程。
(2)简述冰雹是天气预报难点的理由。
(3)说出冰雹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答案 (1)午后对流旺盛,水汽随气流上升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当气温降至0℃以下时,水滴凝结成冰粒;冰粒在上升运动过程中吸附周围小冰粒或水滴体积增大,当其重量无法被上升气流所承载时即下落;下沉冰粒遇到更强的上升气流再次被抬升,体积再增大,如此反复,冰粒体积越来越大,直到下落至地面形成冰雹。
(2)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的特点;复杂地形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任答2点)
(3)冰雹多发于春夏季节,是农业的播种期与生长期,容易损坏幼苗;影响花蕊期农作物传花授粉;使生长期农作物倒伏、果实掉落等,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解析 第(1)题,形成冰雹要具备充足的水汽、强烈的对流天气及大气不稳定、迅速降温等条件。第(2)题,可以从时空分布的角度进行阐述分析。冰雹时间分布上具有突发性强且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具有影响范围小、离散性强(大多数冰雹降落区域呈点状分布)的特点;空间尺度分布较小,且复杂地形所产生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可能触发冰雹,增加预报难度。第(3)题,冰雹的危害可结合其发生的时间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从农作物播种、生长、开花、结果等多方面分析。
19.(2024·湖南祁东三模)(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草原围封是通过设置围栏把退化的草原保护起来,使其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恢复自然、提升生物量的方式。希拉穆仁草原位于阴山北麓,属典型荒漠草原。当地的放牧强度会对草原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和营养元素供应等产生影响。为保护希拉穆仁草原生态,当地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围封,围封内和围封外区域草原的土壤性质有着明显差异。下表示意相同草原类型的围封内和围封外区域土壤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特征对比。下图示意希拉穆仁草原不同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
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中所含有的干土重量。
总孔隙度:土壤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比例。
(1)简述希拉穆仁草原土层深度和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2)说明希拉穆仁草原设置围封区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
答案 (1)关系: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原因:植物根系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来源,土层深度越浅,根系生物量越大;根系越浅,微生物活动相对活跃,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
(2)设置围封,减少了外界对草原土壤的干扰,提高了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增加,促进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土壤含水量上升,从而降低土壤容重;生物量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增加,从而提升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海拔/m
秦岭
太行山北段
燕山
大别山
雪峰山
长白山
落叶阔叶
林上线平
均海拔
2 419
2 256
1 896
1 467
1 398
1 088
测点处山
顶平均
海拔
3 012
2 586
2 285
1 534
1 432
1 890
草原区域
深度/cm
平均容重/(g·cm-3)
总孔隙度/%
围栏内
0—20
0.89
52.53
围栏外
0—20
1.01
49.6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广东版)滚动检测练1(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滚动检测练2(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滚动检测练3(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