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能进行光合作用B.能生长和繁殖C.会捕食D.能运动
2.下面哪几个是物镜( )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3.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A.数量和等级B.等级和大小
C.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D.大小和数量
4.以下是生物的选项是( )
A.珊瑚B.机器人C.紫菜D.钟乳石
5.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该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应分别为( )
A.明亮15℃B.明亮25℃C.阴暗15℃D.阴暗25℃
6.袁隆平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成就是( )
A.培育出克隆羊“多莉”
B.研制出水稻基因组框架
C.培育出杂交水稻
D.与其他国家的科技人员一起制定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7.黄玉米种下去之后,结出来玉米粒有黄色的,也有紫色的和白色的。与这种现象有关的生物特征最有可能是( )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适应环境C.能遗传和变异D.能生长发育
8.众所周知西安市花是石榴花,石榴花盛开于初夏。一粒粒石榴籽变成朵朵艳丽的石榴花这一过程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
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弱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10.图1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图2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周围的光线比较暗时,可以转动⑦选用平面镜
B.图2视野中细胞核染色最深,细胞质被染成淡黄色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所用的液体为清水
D.观察时,上升镜筒的过程中眼睛需注视②物镜
11.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下列与大熊猫不属于同一类群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 )
A.大黄鱼B.金丝猴C.白鳍豚D.丹顶鹤
12.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或材料用具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AB.BC.CD.D
13.小林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盖玻片 b将表皮展平 c滴清水 d取材 甲 乙 丙
A.制作该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c→d→b→a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粗准焦螺旋
D.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14.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几个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B.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和物镜都有关
D.用显微镜观察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p”
15.小红同学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幼嫩小叶,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临时装片,用双目显微镜观察后,绘制了细胞结构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像模糊不清时,应调节甲图中的②
B.若物像在视野边缘,应调节甲图中的③来移动标本
C.在视野中有许多边缘黑色、中间透亮的圆圈,是因为取材太厚细胞发生了重叠
D.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比,黑藻叶片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6.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下面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可利用平面反光镜
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C.观察装片时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
D.若要将视野中位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17.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甲图看清物像后换用高倍镜④,调节②可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B.由丙图转为丁图时需先移动装片,再将乙图的A换成B
C.乙图中,使用物镜B看到的细胞数目比A中看到的多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8.在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时,需要从图选出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是( )
A.乙、丁B.甲、乙C.甲、丁D.丙、乙
19.关于探究桑蚕取食行为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探究的行为和小鸟喂鱼行为一样
B.从农民伯伯那里买来桑蚕幼虫
C.将大小形状相同的桑树叶、杨树叶、小白菜叶间隔排成一圈
D.将蚕宝宝先饿饲一天,再用毛笔扫入20只
20.种子站新购进一批荞麦种子,要想对其发芽率进行测定,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抽样检测B.全部检测C.颜色观察D.检测一半
21.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某种生物的活动范围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人类生活的立足点是大气圈D.整个地球就是生物圈
22.某同学根据所学对“家蚕取食桑叶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进行了探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实验变量唯一,除叶子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B.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最好选择已孵化好一段时间的家蚕为实验对象
C.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准确性,需要进行重复实验
D.实验中应选用20余只家蚕,而不是用1只,理由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
23.下列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其实例不相符的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
B.生物影响环境——候鸟随季节改变而迁徙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草履虫趋利避害
D.生物能适应环境——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24.下列生命现象中,与“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鲸鱼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
25.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生物圈的范围不包括( )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
C.岩石圈的表面D.大气圈的顶部
二、实验题
26.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郝学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上放25粒蚕豆种子,最后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培养,数日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记录如下,请回答:
(1)实验设计中,乙和丙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________个变量。
(2)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_________,通过这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_________。
(3)根据实验可推测,本实验探究了水分和 是否是种子萌发的需要的环境条件。
(4)如空气充足,丙组有2粒种子 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三、读图填空题
27.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
(2)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的组成成分外, 还应包括_________(在“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中选填)。
(3)写出该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
(4)在一般情况下,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
28.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根据此图回答:
(1)在用显微镜目镜是10倍,物镜40倍,那么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
(2)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程序_________。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3)显微镜构造中,调节光线的是[13]________和[14]_________。
(4)观察时应先选用_________(填“高倍”或“低倍”)物镜。
(5)想让视野中的物像变清晰,我们应该调节部件[_______]_______。
29.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_________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_________图。
(2)在地震中,对当时没有认领的遇难者尸体除编号、拍照等工作外,还要提取死者的DNA,DNA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乙图中细胞内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
(4)动植物细胞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0.下图是两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细胞中含有______(填结构名称)等结构,因此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2)甲、乙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
(3)将上述两种细胞放入蒸馏水中,甲不会因大量吸水而涨破,是因为[____]______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4)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常见的腊梅有黄白色、淡粉色、红色等,使梅花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色素位于细胞质的[____]______中。
(5)③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载体是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动物和植物的本质区别在于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而动物不能;故选项A错误; B、能繁殖后代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故B正确;C、动物能捕食,植物一般不能;故选项C错误;D、动物能运动,植物有向光性;故选项D错误。故选:B。
2.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物镜镜头有螺纹,目镜没有螺纹,因此图示①②⑤是物镜;③④⑥是目镜。
故选:A。
3.答案:C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探究实验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探究的变量是温度,对照组的温度是25°C,因此,实验组的温度与对照组的温度要不同,实验组的温度②应该是15°C;光线①应与对照组相同,均为阴暗;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袁隆平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答案:C
解析:王伯伯家的黄玉米种下去之后,结出来玉米粒有黄色的,也有紫色的和白色的,这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体现生物能遗传和变异,但不能体现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一粒粒石榴籽变成朵朵艳丽的石榴花,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具有能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故A错误。B.大力引进外来物种,会因为外来物种没有天敌,造成本地物种遭到破坏和减少,故B错误。C.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物的种类越少,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弱,易失去生态平衡,故C错误。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故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当周围的光线比较暗时,可以转动⑦反光镜,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A不正确。
B、细胞一般是几乎透明的,碘液为黄色,对细胞染色后,使细胞核、液泡、细胞质更为清楚,其中颜色最深的是细胞核。所以图2视野中细胞核染色最深,细胞质被染成淡黄色,B正确。
C、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所用的液体0.9%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C不正确。
D、观察时,上升镜筒的过程中眼睛需注视④目镜,以寻找物像,D不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大黄鱼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合题意。
B、金丝猴、白鳍豚都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哺乳动物,与大熊猫属于同一类群。不合题意。
D、丹顶鹤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与大熊猫不属于同一类群。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A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湿棉絮保持小鱼正常呼吸,B正确。
C、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由于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因此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C正确。
D、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圆形,洋葱内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的格子状,所以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图,A正确;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B正确;C、显微镜呈的像为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实际上标本位于视野的左下方,因此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中央,C错误;D、图甲中有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D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镜应注视物镜,防止镜头压碎玻片标本,A正确。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B正确。
C.显微镜中起放大作用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C正确。
D.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b”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q”,D错误。
15.答案:C
解析:A、双目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升降载物台,是物像更清晰,故物像模糊不清时,应调节甲图中的②细准焦螺旋,A正确。
B、双目显微镜的移动手轮能移动玻片,故若物像在视野边缘,应调节甲图中的③移动手轮来移动标本, B正确。
C、在视野中有许多边缘黑色、中间透亮的圆圈是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导致的,C错误。
D、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故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比,黑藻叶片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D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光线较暗时,可利用凹面反光镜,因为凹面镜起聚光作用,A错误。
B、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精细调焦,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B正确。
C、观察装片时应先用低倍镜,因为低倍镜视野宽容易找到物像,C错误。
D、显微镜下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视野中物像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错误。
故选:B。
17.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欲使放大倍数最小,选择物镜最短的镜头和目镜最长的镜头,即甲、丁组合。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B
解析:A.小鸟喂鱼行为属于取食行为,故探究桑蚕取食行为和小鸟喂鱼行为一样,A正确。
B.应去市场购买即将孵化的卵,等待使用刚孵化的小蚕进行实验,理由是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检验蚕的这一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使实验更具有可信度,B错误。
C.将大小形状相同的桑树叶、杨树叶、小白菜叶间隔排成一圈,可以控制单一变量,C正确。
D.将蚕宝宝先饥饿一天,再用毛笔扫入20只,适量选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以减少实验中的误差和偶然性,D正确。
故选B。
20.答案:A
解析: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
21.答案:B
解析:AB.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A错误,B正确。
C.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C错误。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不是整个地球,D错误。
故选B。
22.答案:B
解析:A.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即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为保证实验变量唯一,除叶子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A正确。
B.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家蚕的某些行为究竟是本能,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所以,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最好选择还没有孵化的家蚕为实验对象,B错误。
C.设置重复实验,是减少偶然性、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结论更可信的重要方法。所以,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需更重复几次实验,C正确。
D.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实验中选用20余只家蚕,而不是用引只,理由是避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A、鲸鱼喷水,说明生物能进行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候鸟随季节改变而迁徙,说明鸟类对环境的适应,B符合题意。
C、草履虫趋利避害,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说明生物能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答案:B
解析:
25.答案:D
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环境包括维持生命的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但是整个的水圈几乎都有生物存在,有时生物圈的范围也说出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故选:D。
26.答案:(1)2
(2)水分;水分
(3)光
(4)胚不完整 /胚已死亡/种子处于休眠期
解析:(1)对照性的探究实验应注意变量的准一性。乙和丙水分和光照条件都不同,所以具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
(2)甲和乙除水分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形成对照试验,通过这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3)甲和乙对照,变量是水分;甲和丙对照,变量是光照,所以本实验探究了水分和光是否是种子萌发的需要的环境条件。
(4)种子的萌发需要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若外界条件适宜,种子没有萌发说明种子自身方面有问题,可能是胚不完整或者胚已死亡、或者种子处于休眠期。
27.答案:(1)草
(2)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3)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
(4)自动调节
28.答案:(1)400倍
(2)②①③④
(3)遮光器;反光镜
(4)低倍
(5)9细准焦螺旋
解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在用显微镜目镜是10倍,物镜40倍,那么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要对光,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舒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故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用显微镜的构造中,调节光线的是13遮光器和14反光镜。
(4)观察时应先选用低倍镜观察,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较大,便于寻找物象。
(5)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粗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找出物像。图中标号8为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以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调出更清晰的物像。转动细准焦螺旋时,镜筒在极小的范围内升降,所以找到物像后,再略微转动9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29.答案:(1)乙;甲
(2)C
(3)叶绿体和线粒体
(4)B
解析:(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以及叶绿体,该图所示的细胞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以及叶绿体,所以乙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甲图是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3)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
(4)细胞膜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0.答案:(1)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2)④线粒体
(3)⑥细胞壁
(4)⑤液泡
(5)染色体
解析:(1)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表示植物细胞。
(2)植物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有一个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所以甲乙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④线粒体。
(3)在植物细胞中,⑥细胞壁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4)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蜡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绽蕾,常见的腊梅有黄白色、淡粉色、红色等,使梅花花瓣呈现不同颜色的色素位于细胞质的⑤液泡中。
(5)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土壤
光线
温度
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
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25℃
选项
实验
操作方法
目的
A
练习使用显微镜
转动细准焦螺旋
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B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包裹湿棉絮
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C
探究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
滴加碘液
验证淀粉存在
D
制作洋葱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
滴生理盐水
维持细胞形态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黑暗中
黑暗中
日光下
日光下
温度
23C
23C
23C
23C
棉花干温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的数量
24
0
23
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探究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教育共同体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9页。